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鲁教版_第1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鲁教版_第2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鲁教版_第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鲁教版_第4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鲁教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A.3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B.图示的所有物质均为化合物C.三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离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D.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答案】D【解析】在甲的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在乙的物质中有单质,不全是化合物,B项错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三个变化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离子的数目均发生了改变,C项错误;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三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是水分子,D项正确。答案选D。2.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水的净化C.燃料的燃烧 D.风力发电【答案】C【解析】冰雪融化,水的净化,风力发电,均属于物理变化,A.B.D项错误;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答案选C。3.加热胆矾的实验过程中,相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样 B.加料C.加热 D.熄灭【答案】B【解析】取药品的时候,瓶塞应该倒放在桌面上,A项错误;向试管中加固体的时候,纸槽应该伸到试管的底部,B项正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时候,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从而引起试管炸裂,C项错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D项错误。答案选B。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使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喷出,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⑤预热后不用再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答案选C。5.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项正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B项错误;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C项错误;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项错误。答案选A。6.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答案】A【解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详解】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A项错误;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B项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项正确;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项正确。答案选A。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氯原子:Cl2B.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C.5个铁离子:5Fe2+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B【解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原子2Cl,A项错误;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B项正确;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5个铁离子5Fe3+,C项错误;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中国教育出版网\"",D项错误。答案选B。8.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A.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答案】A【解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A项正确;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就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应注意不要简单从元素上来判断,如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答案】D【解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A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项错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是原子的电子数,C项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了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项正确。答案选D。10.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B.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C.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氟是9号元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A项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B项正确;根据元素名称可知,氟、硫、氯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氟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二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族,D项错误。答案选D。11.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A.碳、氯、钙、铜 B.氢、汞、铁、银 C.钠、镁、氧、氮 D.锰、硫、锌、钡【答案】A【解析】氯、碳、钙、铜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l、C.CA.Cu,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全部相同,A项正确;氢、汞、铁、银的元素符号分别是H、Hg、FE.Ag,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B项错误;钠、镁、氧、氮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A.Mg、O、N,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C项错误;锰、硫、锌、钡的元素符号分别是Mn、S、Zn、Ba,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相同,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12.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①Ne②Mg③Mg2+④H2O2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Mg2+表示镁离子,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或过氧化氢这种物质。【详解】①Ne表示1个氖原子或氖气,②Mg表示1个镁原子或金属镁,④H2O2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A项错误;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B项正确;④表示1个H2O2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C项错误;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D项错误。答案选B。13.下列操作能将物质完全分散成分子的是A.在研钵里用杵研磨块状胆矾B.将蔗糖溶于水C.把植物油滴入水中用力振荡D.食盐溶于水【答案】B【解析】在研钵里用杵研磨块状胆矾,只能改变胆矾的形状,不能将其完全分散成分子,A项错误;将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会分散到水分子中去,B项正确;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C项错误;食盐溶于水,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D项错误。答案选B。1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HClNaNO3CuSO4 B.Na2SO4BaCl2NaOHC.KNO3NaClCaCl2 D.HClCa(OH)2AgNO3【答案】C【解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详解】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A项错误;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C项正确;HCl、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答案选C。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增大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答案】C【解析】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如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A项错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达到了饱和状态,也是稀溶液,B项错误;5g某物质溶解在95g水中,所得溶液中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如氧化钙能和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是5%,C项正确;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它物质,D项错误。答案选C。16.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C.氯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答案】C【解析】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A项正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B项正确;称量氯化钠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实际称取的氯化钠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C项错误;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D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者俯视读数都会导致实验误差,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17.(6分)某同学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需称量氯化钠_____g,量取水时选择_____(填“50mL”或“100mL”)的量筒。(2)若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可能的原因是_____。A.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B.装瓶时溶液洒落C.使用了生锈的砝码D.溶解时用的烧杯刚清洗过,内壁有水珠【答案】5100mLAC【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5g=95g,体积为95mL,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一次量取,并且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选择100mL的量筒;(2)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导致水的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A项正确;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溶液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项错误;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量出的氯化钠质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C项正确;溶解时用的烧杯刚清洗过,内壁有水珠,溶剂的质量增加,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D项错误。答案选AC。【点睛】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10分)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5)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答案】(1)打破试管(2)腐蚀标签(3)污染别的试剂(4)发生火灾(5)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解析】(1)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腐蚀标签;(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污染别的试剂;(4)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发生火灾。19.(10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右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答案】(1)3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Na+、Cl-【解析】(1)从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着电子的得失,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较易得到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3)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离子符号为Na+和Cl-。20.(10分)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由无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这个实验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展示兴趣小组的工作成果。小组同学为大家表演小魔术“铁树开花”,具体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图2中的浓氨水温度较低,而其他条件均相同。过了一会儿,可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面的棉团由白色变_____【答案】(1)红酚酞试液变红(2)不能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3)红【解析】(1)酚酞试液遇显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Ⅰ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是: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色;实验Ⅱ:氨分子从烧杯A扩散到烧杯中B,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实验Ⅲ不能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理由是: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3)氨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遇到脱脂棉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可以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细铁丝上面的棉团由白色变红色;图1中的浓氨水温度较高,氨分子运动速率较快,因此图1中的“铁树开花”速度远比图2中的“铁树开花”速度快。21.(1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A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C中的_____;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3)把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满气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4)E是一种多功能装置,可用于集气、洗气等,若将E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5)图D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实验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一体,实验更优化(6)举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