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_第1页
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_第2页
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_第3页
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_第4页
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蚯蚓生物工程床处理植物源固废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利用蚯蚓处理植物源固废,进行蚯蚓养殖床的铺设、蚯蚓苗投放、日常管理、蚯蚓及蚯蚓粪采收等。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蚯蚓进行植物源固废的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4805-2017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用要求GB/T31755-2015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程NY/T3091-2017化学农药蚯蚓繁殖试验准则NY884-2012生物有机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于本标准。3.1植物源固废植物生命全周期内所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包括树枝、草坪修剪物及枯枝落叶、作物秸秆、废弃瓜果蔬菜等。3.2基料能够为蚯蚓提供缓冲生活的基础物料。3.3蚯蚓粪植物源固废被蚯蚓吞食后,通过腔肠消解后排出体外形成的物料,其性质特征类似于腐殖质。3.4有机肥料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一定工艺过程加工生产而成的,性质稳定的,能够持久供应植物营养的含碳物料。4植物源固废预处理利用刀片式粉碎机将植物源固废粉碎为粒径<10mm的颗粒;然后依据物料性质适量添加秸秆粉、砻糠(水分含量<10%)或清洁水,调节物料含水量为(65~70)%;同时适量3添加对蚯蚓正常生长无影响的豆粕、发酵处理后的畜禽粪便等高含氮物质,调节物料C/N<40;调节好水分和C/N的物料即可投喂蚯蚓。5蚯蚓生物工程床建构5.1环境条件选择排灌设施齐全、地面平整、无振动、无积水地块。场地由生物工程床、通道和排水沟间隔交替排列。生物工程床宽(1.0~1.2)m;排水沟宽(40~50)cm,深(30~40)cm;通道宽(2.5~3.0)m,低于蚯蚓床原始面层(6~10)cm。5.2基料铺设选取发酵腐熟无异味的牛粪为基料,堆置在生物工程床的地面上,堆体宽(1.0~1.2)m、高(10~15)cm、长(45~55)m,形成长条垛。基料的含水率控制在65%左右。5.3蚯蚓品种选择选择繁殖率高、生长能力强、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如“大平2号”蚯蚓。5.4蚯蚓接种首次接种蚯蚓前,在基料堆上点状加入处理好的植物源固废物料,每个点物料(2~3)kg,点间间隔(10~15)cm。根据不同的蚯蚓品种及蚯蚓苗大小确定蚯蚓苗投放数量,蚯蚓投放密度为(1.5~5.0)kg/m2。在70%左右物料被吞食时需要及时补料,通过补料设备将物料“散点式”(点间间隔10~15cm)堆放在蚯蚓生物工程床上,每个点物料(2~3)kg。6.2工程床条件控制控制蚯蚓生物工程床基料的碳氮比(C/N)在25左右、pH值6.0~9.0之间、温度(15~25)℃之间、湿度(60~70)%之间,避免生物工程床受强光直射。6.3工程床管理定期清理生物工程床及床间杂物,每(15~30)d疏松一次工程床,保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每年1月与8月定期采收蚯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7蚯蚓收集4蚯蚓收集前(5~8)d停止补充饵料,诱导蚯蚓向饵料聚集。采用叉取的方式将聚集蚯蚓的物料集中收集,采用滚筒筛(孔径1cm将蚯蚓与物料分离,得到收集后的蚯蚓,分离后的混合物料回填到生物工程床上。8蚯蚓粪收集每年1月与8月,受低温和高温影响蚯蚓停止产卵,此时将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