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通辽)_第1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通辽)_第2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通辽)_第3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通辽)_第4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通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物理室

王颖(北京东城区东兴隆街54号100062)WangYing5815@163.com王颖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自2002年起参与人教社课标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和修订工作。主持研发了与课标教材配套的《教学多媒体支持系统》系列光盘。在山西、云南、广西、山东、河北、内蒙、辽宁、河南等10多个省市作各类培训报告40余场。义务教育物理课标修订的启示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物理教研室王颖2013年3月7日说明部分以修订小组“修订报告”为基础二、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四、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

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背景情况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赵保钢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峰福建省普教室主任、特级教师彭前程人教社物理编辑室主任赵恩广中国科学院理论所教授、博导黄恕伯南昌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前所长、特级教师甘子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成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课程标准》修订的进程●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大规模、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初形成送审稿报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多次易稿●成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1.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调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3.与国际上比较结果4.与不同学科间的沟通5.学生发展需求及时代进步趋势一、课标修订的依据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有87.9%的老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有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8.7%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3.8%的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07年的大规模调查中,涉及29个省,调查对象2895人。老师们对课程内容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选项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人数149711841990051.7%40.9%6.9%00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描述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描述选项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人数12761291237451044.1%44.6%9.4%1.6%0.3%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描述选项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人数1210121641945541.8%42.0%14.5%1.6%0.2%老师们对课程内容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从统计结果看,教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一些修改建议:如,建议“课程基本理念应从正面引导的角度描述,不要用“改变……本位”等字眼,建议增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具体案例等等。87.9%的老师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课程基本理念”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88.7%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83.8%的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老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1.2%的教师认为太高,

50.2%认为较高,37.8%认为合适;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17.5%的教师认为很清楚,54.6%的认为较清楚,23.7%的认为一般;对“科学探究实例”,21.9%的教师认为很好,2.9%认为较好,24.4%认为一般认可“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实例等,多数教师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偏高了。有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如建议“给出更多的选题范围,避免教师盲目探究”“案例的数量要增加一些”“探究内容是否可减少一些,要求是否可降低一些”等等。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教师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觉,51.5%的教师认为有难度,45.4%认为难度适中。对于“物质”的要求,68.6%的教师认为适中,27.0%认为偏难;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要求,64.3%的教师认为适中,28.0%认为偏难;对于“能量”的要求,64.8%的教师认为适中,28.1%认为偏难。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选项太难偏难适中偏易太偏易人数8478219864302.9%27.0%68.6%1.5%0有关“物质”内容难度的调查数据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有关“运动和相互作用”内容难度的调查数据选项太难偏难适中偏易太偏易人数90811186213203.1%28.0%64.3%4.6%0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

有关“能量”内容难度的调查数据选项太难偏难适中偏易太偏易人数12481318768204.3%28.1%64.8%2.8%0老师们对“实施建议”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对“教学建议”,77.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64.1%认为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56.9%认为利于反映学生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3.4%的认为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61.0%认为能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评价建议”67.7%认为能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7.6%认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7.1%认为能使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27.7%认为能使评价具有操作性。50.1%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比较可行。老师们对“实施建议”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老师们对“课标”整体的反馈意见一、课标修订的依据从总体看,一线老师对《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老师们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建议调整个别表述;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更加具体;基本认同“科学探究”,希望能增加实例,略降要求;认同“科学内容”的设置,但又受累于考试评价;认可“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希望加强评价建议的操作性等。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美国:集中体现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两份纲领性文件中。其中,科技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重,“文化脱盲”与“科学脱盲”并重;科技教育不仅要适应现实的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且要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未来要求,科技教育的目的重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能力。

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加拿大: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保证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每个学生都需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和思维习惯;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相联系。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初中理科)2009版2012年执行加强基本概念、科学思考方法以及多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培养。重视科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切身感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义,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强调科学的体验,加强对自然的体验新增加内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重量与质量的差别、水压、电能、热量、电子、直流和交流的差别、力的合成与分解、功与功率、水溶液的电的传导性、热传递、能量转换的效率,放射线......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法国:法国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分别从全民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与情感、科学实验、科学技术应用等若干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韩国:国家课程标准也是分别从探索及实践、知识及应用、兴趣与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等若干方面提出了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综合比较各国科学(物理)课程目标,可知有如下共同特点:1)重视学生对科学核心内容的掌握;2)强调让学生学习科学思想与方法,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其对科学的好奇心及成功感等;4)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理解,培养其环保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国际比较一、课标修订的依据从上述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还可以发现,物理内容一级主题中“能量”、“力与运动”、“物质”较为常见,有“能量”主题的国家(或地区)约占78%,有“力与运动”主题的国家(或地区)约占55.6%,有与“物质”相关的主题的国家(或地区)约占44.4%%。仔细分析各主题下的学习内容可以发现,都注重基础性,强调核心内容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不同二、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原则:1.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2.注重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利于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3.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4.增强《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二、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整体思路:1.继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2.继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3.继承《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4.进一步规范“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5.适当增加案例6.适当调整“实施建议”7.仔细推敲文字表述二、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修订框架:保持“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大内容不变。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保持总述、三维目标分述的结构,对具体行文进行微调。第一部分前言二、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修订框架:●调整结构标题: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内容要求(含例)活动建议(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科学内容保留了原来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的内容不变,对三级主题进行了微调●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表述进行了微调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保留原来的结构●侧重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进行修订。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修订框架:第五部分附录●改写科学探究实例,并加“评析”●提出对学生实验项目的明确要求●规范行为动词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巩固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1.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实验特点以及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巩固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2.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功能,突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将原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构建评价体系不是单一的课程标准能够完成的,所以作了调整。第二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三条“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第四条理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仍然继承实验稿的描述。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巩固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3.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理念与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巩固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4.在“课程目标”的修改中,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初步认识了解”统一为“认识”“了解”,其它仅做文字推敲;对“过程与方法”分目标,分别从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突出了科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及自学等能力。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课程内容”中。关于科学探究,探究的能力目标是否偏高了?从国际比较看不高横向学科看不高从小学科学要求看不高主要是理解和作法不同而致新课标降低了一些要求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探究者通过自身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思考、活动、学习)科学探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微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修订时删去了《标准》中类型相近的案例,另外补充了两个案例。修订后的三个案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既有按教材设计的探究内容,也有自选课题的探究内容。探究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了调查中,教师所反映的对科学探究案例类型的需求。

2.在每一个案例后,增写了一段“评析”,旨在分析本案例的特点以及所实现的具体目标,对该科学探究案例的设计、实施进行解读。3.根据教育部对《标准》文本统一规定,科学探究案例放进了附录新增课内科学探究的案例:“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同特点:教学中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面面俱到,前者侧重于“提出问题”和“收集证据”,后者侧重“分析和论证”。由于案例采用的是“教学实况描述”方式,有具体情境的支撑,教师阅读案例后能领悟到:属于本课题所侧重的科学探究要素,教师要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少加指导;而不属于本课侧重的要素,则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探究过程可以很快进行下去。这就是说,课堂内的科学探究,通过“不同的课题侧重培养不同能力”的办法,来实现各种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案例评析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4.对于科学内容的要求基本维持实验稿的难度和深度,主要变化是明确要求。实验稿中的科学内容有68条三级主题,修订后条目减少到63条。具体修改有如下几个方面: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将原有的“初步认识”和“大致了解”等行为动词调整为“认识”和“了解”,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以便明确要求,便于评价。

四、主要问题的处理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分为三大类: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水平。(1)了解水平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1.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1.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1.2.1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5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认识水平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认识水平。1.2.3理解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2.2.7理解压强。3.4.2理解欧姆定律。3.4.5理解电功和电功率。(3)理解水平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理解水平。《标准》中的以下技能要求都应属于独立操作的水平1.1.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1.2.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2.4会测量力的大小。2.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是《标准》对课程内容在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标准》对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水平,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要“会”,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1.1.2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1.4.2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2.2.2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2.2.6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有“经历”

“认同”和“内化”三个水平(1)经历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1.1.4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1.3.2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3.3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4.7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3.5.1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6.4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注、有……意识等。《标准》中的以下要求都属于认同的水平。(3)内化是指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习得使某种态度或行为成为其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属于内化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养成。如《标准》(新)第7页(三)情态、态度、价值观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对一些条目的行为动词做了调整。如原有的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再如,原条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对该条目探究的结果也作了要求。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如原“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增加了可评价性,明确对反射与折射不同的要求。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理解压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会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如“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已被整合进其他条目(要求太宽泛),“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有关内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师反映较难,且高中还要学习,因而删去“关系”二字,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这就将定量的要求改为定性要求,减低了难度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适当增加个别条目,以利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明确要求,避免教师盲目拔高。如增加了“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串、并联中仅要求了电流、电压,未要求电阻,以便避免教师盲目地进行电阻串、并联的繁琐计算。联系生产、生活方面。如,增加“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物理实验方面。如,增加“测量密度”、“测量速度”、“探究液体压强”、“观察静电现象”等。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列出学生必做实验,促进实验教学

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评估,本次修改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学生必做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的提出,不仅注重了内容结构的合理,而且注重了能力结构的协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列出的20个实验可分为三类:

1.基本操作类实验(7)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测定性实验(4)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3.探究性实验(9)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比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关注《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侧重修改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在“教学建议“中修改了小标题。基本保留原有结构,将小标题修改为:“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

“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三、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关注《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侧重修改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评价建议”对原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该建议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一步修改了评价内容,加强了评价建议的指导性和逻辑性,通过介绍评价的多种方法,增加了评价的针对性,通过增加具体建议及样例等加强了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四、内容标准的具体变化修订稿实验稿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物质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1.1.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修订稿实验稿1.2

物质的属性

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修订稿实验稿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4.1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1.4.2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1.4

新材料及其应用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修订稿实验稿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运动和相互作用

2.2.1会根据日常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修订稿实验稿2.2机械运动和力

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2.8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2.9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修订稿实验稿2.2机械运动和力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修订稿实验稿2.3声和光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修订稿实验稿2.3声和光

2.4.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4.2知道物质的磁性。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2.4.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修订稿实验稿2.4电和磁

2.4.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4.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4.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修订稿实验稿2.4电和磁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修订稿实验稿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能量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机械效率。

(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修订稿实验稿3.2.机械能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修订稿实验稿3.3内能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3.4.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修订稿实验稿3.4电磁能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3.4.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4.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3.4电磁能

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例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3.5.3知道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修订稿实验稿3.5能量守恒

3.6.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6.2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6.4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修订稿实验稿3.6能量与可持续发展(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与初中物理联系不密切的内容

如删去“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颜料混合”的内容;再如降低难度的有“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下调某些知识要求的行为动词层次如对机械效率的要求,由“理解”下调为“知道”,避免在机械效率问题上过度加深。如对“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只要求“列举”,不强调“说出特点”。如原来“压强”“欧姆定律”“电功率”内容中,都有“能进行简单计算”的描述,修订后统一用“理解”作为这些知识点的行为动词,“理解”包含有计算的要求。如原来有“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修订时将“解释”改为“说明”,因为列举学过的例子来说明结论,属于了解层次。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课改的出发点,也是终极目标之一,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要率先做到为民众提供充足、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要促进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基层教委、学校领导要转变对学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方式……教师怎么做?优化教学、提高效率、把握本质、培养能力。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二)进一步落实三维目标、教书育人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增加“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要求,进一步加强了物理知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未来社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能适应时代进步的公民。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三)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在实验操作方面对“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在原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后面,补充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原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都补充为“探究并了解”表明对探究结论的教学要求。本次修订还明确列出了20个学生必做的物理实验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石,实验技能是学生认识自然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教师怎么做?必做实验必须做演示实验现场做分组实验学生做课外实验指导做创新实验提倡做考查实验动手做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四)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修改后的“教学建议”,更加适合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物理教学的实践,更加关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新设立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两个主题,强化在新课程下对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指导作用。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修改后的“评价建议”包括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四项内容。从理论上总结了发展性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多主体参与、多样化方式和关注个体差异等基本特点,介绍了多种评价方法,从而增强了建议的指导意义。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五)更新科学探究案例更好的起到示范作用

修订后的三个探究案例,在教学形式、内容结构、目标体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划。前两个案例侧重于提出问题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及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课外的科学探究案例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突出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实践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方面:其一,加强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因为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当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标修订给教学的启示

其二,加强了对物理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要求。物理学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