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三月学科活动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三月学科活动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都不缺少民族英雄,国之楷模。闻一多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慷慨淋漓,气冲斗①牛,声震天地;志愿军战士淳朴谦逊②、坚韧刚强;两弹元勋③邓稼先负重前行、锲④而不舍的事迹,妇孺皆知;医护人员奔走疫情防控一线,呕心沥血,救死扶伤。
2.(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狂谰薪金苛捐杂税当之无愧
B.挚友抹杀截然不同至死不解
C.昼夜吩咐锋芒必露兀兀穷年
D.碟子疙瘩鞠躬尽瘁迥乎不同
3.(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描写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的号角(将"描写”改为“绘制”)
B.为了避免不再出现作业随意化现象,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将“避免”改为“防止”)
C.这支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击落敌机超过80多架,打破了敌机不可战胜的神话。(去掉“超过”或“多”)
D.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互利共赢”后面加上“为核心”)
4.(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同学们在“大有所为一我会读书”活动中踊跃发言,请选出下列发言中有错误的一项()
A.小华说:“我正在尝试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小时候就知道‘司马光砸缸’很了不起,现在才知道他亲自编撰了横跨千年的语录体通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B.小丽说:“我国古代的称谓特别丰富,‘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小明说:“好读书,求甚解。读《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时我查阅了资料,‘东西南北’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样说,只是想表现出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景。
D.小红说:“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透过独特的视角,我不仅认识了思想家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
5.(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在变法中,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最终只能落得个马革裹尸的悲惨下场。
B.《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了解了沿途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令人可歌可泣,值得一看。
C.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的传承下去。
6.(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可以沟通彼此间的心灵。
①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
③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④宽容是一束阳光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7.(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独坐幽篁里,。(《竹里馆》)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4),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5)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
(6)《木兰诗》写木兰功劳大、奖赏多的语句是,。
二、阅读理解(44分)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即更刮目相待
刮:
②及鲁肃过寻阳
及: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文题是“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植物聊天》,回答问题。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选文有删改)
11.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12.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13.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上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14.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课内语段《说和做》,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16.第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⑦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
17.从修辞角度,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述效果。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8.请你联系选段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选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9.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
时间与“母亲”相关的情节“我”的心情
一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采了很多婆婆丁①
第二天②埋怨又感激
有些天后母亲生病发烧,告诉我她的心愿③
往后的日子④很温暖
2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21.“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子女应该如何认识和回报母爱”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一个中学生和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个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楚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22.文章题目“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有什么含义?
23.文章第⑥段写到“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此刻为什么我“心被刺痛,泪如泉涌”?
三、作文(50分)
24.(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从懵懂到明理,从幼稚到成熟,这一路上,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父母的悉心照料,有朋友的真情厚意,也有陌生人的温暖相助……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温暖我们的人。成长的路上,有你,真好。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解析解答部分
1.dǒu;xùn;xūn;qiè
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气冲斗牛”中“斗”应为“dǒu”。“谦逊”中“逊”应读作“xùn”。“元勋”中“勋”应读作“xūn”。“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作“qiè”。
故解析为:dǒu;xùn;xūn;qiè。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D
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A:“狂谰”应读作“狂澜”。
B:“至死不解”应写作“至死不渝”。
C:“锋芒必露”应写作“锋芒毕露”。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3.B
搭配不当
ACD:正确;
B:有误,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要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A
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近代文学;其他常识;木兰诗;回忆鲁迅先生;称谓
A:语录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要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解析。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归纳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5.C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A:马革裹尸: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比喻英勇作战。形容错误。
B: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形容错误。
C: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形容正确。
D: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形容错误。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6.D
句子排序
润滑剂消除摩擦,镇静剂让人平静,阳光消融积雪,桥梁沟通彼此,对应③①④②。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7.(1)弹琴复长啸
(2)万里赴戎机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戎、榆、勋”
故解析为:⑴弹琴复长啸⑵万里赴戎机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此夜曲中闻折柳⑸凭君传语报平安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8.擦拭;到,等到
9.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②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吕蒙现在当权管事,需要学识和判断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8.①句意是: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刮:擦试。
②句意是: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故解析为:擦拭;到,等到
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岂,难道;欲,想要;卿,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见,了解。
故解析为: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②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回答即可。
故解析为:吕蒙现在当权管事,需要学识和判断力。
11.植物是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
12.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
13.举例子;打比方
14.利:传递警告信息,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弊: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把握的见解;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举例子;打比方
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1.本题考查了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作答。
故解析为:植物是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
12.本题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读短文,结合“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作答。
故解析为: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
1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①“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可知举例子。
②把“毛虫”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可知是打比方。
故解析为:举例子;打比方
14.结合第三段“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可概括为“利”。在第四段‘“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提取弊。
故解析为:利:传递警告信息,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弊: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15.撰写了《唐诗杂论》;完成了《楚辞校补》:编著了《古典新义》。
16.“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儿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8.从闻一多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和途径上,可以看出他爱国:从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他刻苦研究;从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等词语也可以但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可根据“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故解析为:撰写了《唐诗杂论》;完成了《楚辞校补》:编著了《古典新义》。
16.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是指闻一多潜心研究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代词前面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一内容。
故解析为:“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儿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故解析为: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可知,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原因是想在古代典籍中发现拯救民族、国家的方法和途径,看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结合“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可知,闻一多先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之中,看出他的刻苦。结合“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可知,闻一多先生把研究内容写的非常工整,写出的研究内容非常多,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结合“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可知,闻一多先生有多部研究成果,看出他注重实践、成就卓越。结合“几年”“十年”等词可知,他的研究非常漫长,看出他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故解析为:从闻一多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和途径上,可以看出他爱国:从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他刻苦研究;从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等词语也可以但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
19.担心;母亲把用婆婆丁做的蒸菜送到我家;感动;每天上午九点我先打电话问候母亲
20.本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老,整句写出了岁月的无情,表述了“我”的伤感之情。
21.母爱是无私的,母亲会用尽生命中的每一丝力量爱护自己的子女,但子女中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原文中的“我”刚开始对母亲也不耐烦,直到母亲生病发烧,告诉她自己的心愿,“我”才真正懂得理解母亲。但材料中的中学生为了一顿饭给陌生人下跪,却与养育她的母亲闹矛盾离家出走,可见子女大多并没有真正认识和回报母爱。我们回报自己的母亲,并不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只需要做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即可(注意联系原文和材料,意思对即可得分)
22.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是表层指我与母亲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电话,此时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很温暖。深层指母亲给我打电话送蒸菜,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3.我被母亲对儿女辛勤劳作,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甘于付出的关爱感动了,对自己之前忽略母亲而感到羞愧,为母亲承受病痛而心疼。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外貌描写
(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根据“人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这个事情怎么样”的格式,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等。注意格式,指出运用何种描写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表述何种情感态度观点。人物描写方法是: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3)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读懂链接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答出主旨情感。
(5)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归纳分析人物意识态度转变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19.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②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
③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
⑥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很感动。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
故解析为:担心;母亲把用婆婆丁做的蒸菜送到我家;感动;每天上午九点我先打电话问候母亲。
20.腰弯了,头发白了属于外貌描写,通过长裙常新,而人的头发变白,腰也佝偻了来写母亲变老了,写出我对母亲年老的伤感,岁月无情啊。
故解析为:本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老,整句写出了岁月的无情,表述了“我”的伤感之情。
21.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写母亲是伟大的,为子女奉献可以拼尽全力。
[链接材料]通过一个学生与母亲闹矛盾离家出走,却为了一顿饭向陌生人下跪,子女日常忽略最爱我们的母亲。文中我也是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母爱的伟大,直到母亲发烧后告诉我她的心愿,我才真正理解母亲,懂得母亲对我的爱。感悟是启示作为子女并不需要为母亲做很夸张的事情,只要力所能及即可。
故解析为:母爱是无私的,母亲会用尽生命中的每一丝力量爱护自己的子女,但子女中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原文中的“我”刚开始对母亲也不耐烦,直到母亲生病发烧,告诉她自己的心愿,“我”才真正懂得理解母亲。但材料中的中学生为了一顿饭给陌生人下跪,却与养育她的母亲闹矛盾离家出走,可见子女大多并没有真正认识和回报母爱。我们回报自己的母亲,并不需要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只需要做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即可
22.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字面上是指时间,结尾段有交代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实际上还指母亲对我的关爱是最温暖的,突出母爱的伟大无私。
故解析为: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是表层指我与母亲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电话,此时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很温暖。深层指母亲给我打电话送蒸菜,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3.母亲发烧时告诉我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代替我去受罪,让我享受美好的人生。我理解了母亲对我无私又伟大的爱,心疼母亲发烧遭罪,也为自己之前对母亲的不好态度和言行而羞愧。
故解析为:我被母亲对儿女辛勤劳作,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甘于付出的关爱感动了,对自己之前忽略母亲而感到羞愧,为母亲承受病痛而心疼。
24.略
全命题作文
“有你,真好”好在哪里,好在有你,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好,重点是这个“你”是谁,你们之间发生了何事,让你获得了成长。文章立意可落在"这个人,让你变得更好”。这个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写情感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收获的关爱为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这些如阳光般的关爱里感受到的温暖与幸福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成长之路虽然坎坷,但有你的陪伴总是很幸福。中间具体描写在成长之路上,我感受到的关爱,可以是妈妈的关爱,老师的关心,朋友的鼓励,把“你的好”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要写好情节,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三月学科活动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都不缺少民族英雄,国之楷模。闻一多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慷慨淋漓,气冲斗①牛,声震天地;志愿军战士淳朴谦逊②、坚韧刚强;两弹元勋③邓稼先负重前行、锲④而不舍的事迹,妇孺皆知;医护人员奔走疫情防控一线,呕心沥血,救死扶伤。
dǒu;xùn;xūn;qiè
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气冲斗牛”中“斗”应为“dǒu”。“谦逊”中“逊”应读作“xùn”。“元勋”中“勋”应读作“xūn”。“锲而不舍”中的“锲”应读作“qiè”。
故解析为:dǒu;xùn;xūn;qiè。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狂谰薪金苛捐杂税当之无愧
B.挚友抹杀截然不同至死不解
C.昼夜吩咐锋芒必露兀兀穷年
D.碟子疙瘩鞠躬尽瘁迥乎不同
D
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A:“狂谰”应读作“狂澜”。
B:“至死不解”应写作“至死不渝”。
C:“锋芒必露”应写作“锋芒毕露”。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3.(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描写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的号角(将"描写”改为“绘制”)
B.为了避免不再出现作业随意化现象,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将“避免”改为“防止”)
C.这支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击落敌机超过80多架,打破了敌机不可战胜的神话。(去掉“超过”或“多”)
D.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互利共赢”后面加上“为核心”)
B
搭配不当
ACD:正确;
B:有误,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要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4.(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同学们在“大有所为一我会读书”活动中踊跃发言,请选出下列发言中有错误的一项()
A.小华说:“我正在尝试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小时候就知道‘司马光砸缸’很了不起,现在才知道他亲自编撰了横跨千年的语录体通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B.小丽说:“我国古代的称谓特别丰富,‘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小明说:“好读书,求甚解。读《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时我查阅了资料,‘东西南北’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样说,只是想表现出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景。
D.小红说:“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透过独特的视角,我不仅认识了思想家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
A
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近代文学;其他常识;木兰诗;回忆鲁迅先生;称谓
A:语录体通史,错误。《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要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解析。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归纳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5.(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在变法中,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最终只能落得个马革裹尸的悲惨下场。
B.《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了解了沿途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令人可歌可泣,值得一看。
C.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的传承下去。
C
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媒体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A:马革裹尸: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比喻英勇作战。形容错误。
B: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形容错误。
C: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形容正确。
D: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形容错误。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6.(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可以沟通彼此间的心灵。
①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
③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④宽容是一束阳光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D
句子排序
润滑剂消除摩擦,镇静剂让人平静,阳光消融积雪,桥梁沟通彼此,对应③①④②。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7.(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独坐幽篁里,。(《竹里馆》)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4),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5)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
(6)《木兰诗》写木兰功劳大、奖赏多的语句是,。
(1)弹琴复长啸
(2)万里赴戎机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戎、榆、勋”
故解析为:⑴弹琴复长啸⑵万里赴戎机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此夜曲中闻折柳⑸凭君传语报平安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理解(44分)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即更刮目相待
刮:
②及鲁肃过寻阳
及: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文题是“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8.擦拭;到,等到
9.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②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吕蒙现在当权管事,需要学识和判断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8.①句意是:就应当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刮:擦试。
②句意是: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故解析为:擦拭;到,等到
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岂,难道;欲,想要;卿,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见,了解。
故解析为: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②只是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回答即可。
故解析为:吕蒙现在当权管事,需要学识和判断力。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植物聊天》,回答问题。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选文有删改)
11.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12.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13.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上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14.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11.植物是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
12.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
13.举例子;打比方
14.利:传递警告信息,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弊: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把握的见解;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举例子;打比方
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对象应注意的文章的几个位置:看题目、观首段、找结尾段和抓关键句,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我们研读全文,逐段分析,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1.本题考查了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作答。
故解析为:植物是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
12.本题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读短文,结合“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作答。
故解析为: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
13.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①“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可知举例子。
②把“毛虫”比作“打了败仗的士兵”可知是打比方。
故解析为:举例子;打比方
14.结合第三段“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可概括为“利”。在第四段‘“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提取弊。
故解析为:利:传递警告信息,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弊:传播病毒,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课内语段《说和做》,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5.“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16.第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⑦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
17.从修辞角度,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述效果。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8.请你联系选段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15.撰写了《唐诗杂论》;完成了《楚辞校补》:编著了《古典新义》。
16.“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儿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8.从闻一多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和途径上,可以看出他爱国:从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他刻苦研究;从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等词语也可以但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考查的都是前指代词,也就是代词指代的内容大多在原文的前面出现过。据此作答即可。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可根据“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故解析为:撰写了《唐诗杂论》;完成了《楚辞校补》:编著了《古典新义》。
16.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是指闻一多潜心研究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代词前面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一内容。
故解析为:“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儿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故解析为: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说明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可知,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原因是想在古代典籍中发现拯救民族、国家的方法和途径,看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结合“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可知,闻一多先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之中,看出他的刻苦。结合“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可知,闻一多先生把研究内容写的非常工整,写出的研究内容非常多,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结合“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可知,闻一多先生有多部研究成果,看出他注重实践、成就卓越。结合“几年”“十年”等词可知,他的研究非常漫长,看出他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故解析为:从闻一多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拯救国家的方法和途径上,可以看出他爱国:从他废寝忘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他刻苦研究;从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中可以看出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注重实践、成就卓越、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等词语也可以但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阅读《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选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9.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
时间与“母亲”相关的情节“我”的心情
一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采了很多婆婆丁①
第二天②埋怨又感激
有些天后母亲生病发烧,告诉我她的心愿③
往后的日子④很温暖
2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述效果。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21.“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子女应该如何认识和回报母爱”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一个中学生和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个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楚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22.文章题目“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有什么含义?
23.文章第⑥段写到“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此刻为什么我“心被刺痛,泪如泉涌”?
19.担心;母亲把用婆婆丁做的蒸菜送到我家;感动;每天上午九点我先打电话问候母亲
20.本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变老,整句写出了岁月的无情,表述了“我”的伤感之情。
21.母爱是无私的,母亲会用尽生命中的每一丝力量爱护自己的子女,但子女中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075-2024纳米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固相基片均匀性测量拉曼成像分析法
- GB/T 30102-2024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
- 开发商与物业公司间物业管理服务协议(3篇)
- 短期合同工劳动协议(2024年修订版)2篇
- 设备安装及技术咨询合同
- 诚信招聘承诺保证书
- 质优砂砾销售合同
- 质量稳定承诺保证书
- 购物无忧的品质保证
- 购销合同中的跨界合作与拓展
- 监控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
- 烟草公司物流中心装卸业务服务方案
- 职业技能大赛:电工(三级)理论知识考核要素细目表(征求意见稿)
- 生物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程序文件
- TCSCA 120038-2020 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建设管理服务要求
- 猎人海力布课本剧剧本
- 六年级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word)
- 《德意志意识形态》+讲授版
- GB/T 26100-2010机械产品数字样机通用要求
- GB 29959-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薄荷酮甘油缩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