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二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泽州饥,奉诏视民田。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三年,转起居舍人。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蜀平,命珝知三泉县。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初至,桂州守张颂卒。颂,濰州人,藁葬城外。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太平兴国五年,代归。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七年,移知开封府。明年夏,卒,年六十三。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节选自《宋史·边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B.右拾遗,“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他人遗漏,其谏言及监察职能与左、右补阙相近。C.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D.金紫,“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边珝才能卓越,历任多项职务。他在狼山征缴卖盐税,增收颇多。曾任校书邮、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等职。B.边珝专心努力,颇有做官才干。后来皇帝想要任用他,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皇帝为此感到十分遗憾。C.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D.边珝身居要职,但仍关心同僚。充任广南转运使,后有官吏死去,边珝安排属下为其追回家财,并护送灵柩。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2)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中国不仅在军舰制造方面让世界惊叹,在民用造船领域同样令人。近日,首艘“中国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极地科考船最为重要的是破冰能力,破冰能力不足,在极地将寸步难行。世界上现有的破冰船都是单向破冰,或船艏或船艉,而且以船艏破冰居多,它借助坚固的船头以及锋利的冰刀把冰搅碎、压碎。但遇到厚厚的冰脊时,它就了。“雪龙2号”具有“鱼与熊掌兼得”的破冰本事,可以就地转圈圈,有相当厉害的破冰能力和随时掉头的能力。“雪龙2号”这一破冰技术,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不但可以让它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还能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值得一提的还有其动力定位系统,运行这一系统定位时,船头能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即使面对6级大风,“雪龙2号”也可以实现漂泊调查作业。“雪龙2号”不仅科技含量高,生活休闲体育场所、设施也是。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眼相待力不从心稳如泰山无所不包B.另眼相待力不胜任坚如磐石无所不包C.刮目相看力不从心稳如泰山一应俱全D.刮目相看力不胜任坚如磐石一应俱全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科学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雪龙2号”兼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具有相当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B.“雪龙2号”兼有船艏和船艉的破冰本事,可以在极区原地自由地转一个圆圈,具有相当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C.“雪龙2号”兼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完成极区原地自由转圈绝对没问题,具有相当高的破冰能力和灵敏度。D.“雪龙2号”兼有船艏和船艉的破冰本事,可以在极区进行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具有相当高的破冰能力和灵敏度。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不但可以让它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还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B.不但可以让它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还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C.不但可以让它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还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D.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不但可以让它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还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3、下列诗句或楹联与我国四大名楼对应最相符的一项是①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眼空万里,望云浮孤岳,半天玉尺平来②凭栏百丈蓬瀛,阁是蜃楼,城如海市坐揽一帆风雾,南通闽粤,北溯津关③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④吞一万里长江,吐八百里洞庭,要令天下波涛尽为我用复几千年大观,展卅余春画卷,试问巴陵胜概尚有谁忧A.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 B.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岳阳楼C.黄鹤楼蓬莱阁滕王阁岳阳楼 D.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黄鹤楼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仁人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注)①选自《晋书》,孟嘉是东晋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孟嘉落帽,形容才子的风雅涵脱才思敏捷。1.请结合文本分析颔联用典的妙处。2.关于尾联“看”字的理解,杨伦编撰的《杜诗镜铨》中说“看字即指茱萸,意更微妙”,而顾宸在《杜律注解》中解释为“手把茱萸,眼看山水”,你觉得哪一个更符合杜甫创作的初衷,为什么?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__。(《论语》)(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5)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地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一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节选自《虚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兄弟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B.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喊“富贵”“得财”,冯家就会遂愿,而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C.虚土庄人们的名字只记在户口簿和墓碑上,说明虚土庄的人们虽平时对名字不上心,但还是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的。D.“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另外一个村子”指的是另一个世界——死亡之后,这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无奈。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生活气息浓厚,如“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运用人们日常语言,形象地表现了名字弃之不用的情形。B.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C.小说中写夜深人静时,冯三突然张口叫自己的大名但没有人答应的细节,表现了他对听到人们叫他大名的渴望。D.“虚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表明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也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3.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有人称这部作品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类发现社会也可以计划,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说人类已走出了乡土性的社会了。在乡土社会里没有这想法的。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做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常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是为行为而行为,为活动而活动的,行为或是活动都是手段,是有所为而为的。总是有个“要”在领导自己的活动。我们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自觉是说行为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人类依着欲望而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否必然有利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和有利于社会间各个人的融洽配合,社会的完整和持续?每天人都在吃淀粉,吃维他命A……你回去在实验室研究,淀粉供给热料,维他命A给人这个那个,——合于营养,用以维持生命。但是你去找一个乡下老问他,为什么吃辣子,大蒜,他会回答你,“这才好吃,下饭的呀。”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欲望是什么?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人会有五味之好。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它是文化事实,意思是人造下来教人这样想的。譬如说,北方人有吃大蒜的欲望,并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所谓“自私”,为自己打算,怎样打算法却还是由社会上学来的。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所决定的。我说欲望是文化事实,这句话并没有保证说一切文化事实都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中有很多与人类生存条件无关甚至有害的。以吃一项来说,如果文化所允许我们入口的东西样样都是合于营养原则的,我们也不至有所谓毒物一类的东西了。再说得远一些,我常觉得把“生存”作为人类最终的价值是不太确切的。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能累积就是说经得起自然选择的,各种“错误”——不合于生存条件的行为——被淘汰之后留下的那一套生活方式。不论行为者对于这套方式怎样说法,它们必然是有助于生存的。在乡土社会中有很多行为我们自以为是用来达到某种欲望或目的,而在客观的检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行为却在满足主观上并没有自觉的需要,而且行为和所说的目的之间毫无实在的关联。譬如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乡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的作盲目的实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的带来生活上的满足知,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于是人开始注意到生存条件的本身了,——在社会学里发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这里我们把生存的条件变成了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用以别于“欲望”。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两个意思: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就是所谓意志;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就是欲望。B.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C.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D.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论述乡土社会的变迁,“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B.为了说明现代社会的特征,作者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照起来论述。如,乡土社会变动慢、小,现代社会变动更快、更大。C.作者用事实论证“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北方人爱吃大蒜不是遗传的生物事实,而是从小养成的文化事实。D.乡土社会是依托经验传承的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是知识即权力的理性社会;乡土社会里欲望支配行动,现代社会里需要支配行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里,行为是不自觉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明确;现代社会里,行为是自觉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明确。B.乡土社会的经验是经过自然选择的,是合乎生存的;现代社会的计划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制定的,是科学的。C.乡土社会里,行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明确,比如用来达到驱鬼目的的驱鬼行为,没能够驱鬼,却驱除了恐惧。D.在乡土社会中欲望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不作人们行为的指导。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主要作为行政管理中心、军事要塞、市场交易中心而存在,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口能够生活在城镇工业大革命之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规模迅速扩大,此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相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城镇化也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我国已经顺利完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用了短短4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世界城镇化的奇迹,但是,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人这一城镇化主体关注不够,很多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同本地市民相同的权益,家人难以随迁进城,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一些地方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存在“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空气、土壤、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文物保护不力。(摘编自《把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人民日报》2019年4月16日)材料二:说明:表中“一”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低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号代表中国城镇化水平高于世界城镇化水平的绝对值(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材料三: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扩大了,产业发展要跟上。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抓好产业发展是实现居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应坚持产城融合,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最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局面。当前,促进产业和小城镇融合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向。小城镇往往是乡村地区的经济中心,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以产业和小城镇融合为着力点,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提高就近城镇化水平,降低人口跨省、跨市迁移带来的成本,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同时,也有利于城镇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摘编自张学良《城镇化不是“摊大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推进又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B.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从201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越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开始,连续五年超越幅度都在一个百分点之上。C.198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世界城镇化水平低20.1个百分点,此后和世界的差距逐渐缩小,并最终超过世界城镇化水平。D.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是我国城镇化的愿景,人们应该为此而不懈努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耕文明时代,城镇人口很少,这可能是受制于当时城镇的功能;而大工业时代,城镇人日陡增,这是因为城镇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B.如今,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它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C.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堪称世界城镇化历史上的奇迹,这在材料二的相关数据中一也有所体现。D.农村人口跨省、跨市迁移所带来的成本要高于向邻近城镇迁移,因此应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3.当前,应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请根据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1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选自《淮南子》,有删改)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2.《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________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_______类。3.明主是如何对待群臣的意见的?(用自己的话概括)11、孙君小传[清]秦湘业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析县为金匮人。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后乃游汴、游燕,以记室为诸侯上客。然修脯入手辄尽,贫如故。道光末年,余尝遇之京师,旋别去,不相闻,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同治四年九月,忽挈妇航海归。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五年春,予权浙江运使,因招君游杭。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是秋,余丁母忧去官。君不欲他就,亦返。自此不再出,益穷困无聊。越五年而卒,年六十有八。余齿少君十余岁,弱冠闻其名,以素册乞书,君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行楷亦得苏法。余藏诸箧笥数十年,乱中失去。迨君身后求遗稿,不可得。余友华君翼纶,其甥也,近始搜得君诗二首,曰《余生草》,晚年之作曰《簏中草》。早年之作皆不如中年之工,惜乎其胥付灰烬有若重厄之者。然古来诗人湮没何限?君有贤甥搜罗掇拾,将授之梓,以永其传,岂非厚幸也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尔纯生子三,君其季季:排行最后B.而其家人亦罕得其音耗也耗:消息C.予权浙江运使权:谋划D.迨君身后求遗稿迨:等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君年少时聪慧过人,仰慕赵艮甫的诗才并仿效他的诗,水平与赵诗不相上下。B.孙君的堂叔爱惜孙君的才华,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对他的管束也很严格。C.孙君为作者抄录的《闽游草》中的诗,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D.孙君在离世以后还有人搜集他的诗作并付梓流传,作者认为这是非常幸运的。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2)时邑经兵燹,室庐荡然,亲故零落殆尽,乃僦屋城隅以居。4.从少年到中年,孙慧良的性格产生了怎样的变化?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位于西班牙北部城镇埃斯特拉的一座罗马式教堂有一座“在马背上的圣乔治”的浮雕像,是从16世纪流传下来的。因为年久失修,牧师们请了一位工艺美术老师来帮忙修复这座雕像。然而,雕像修复完之后,牧师们崩溃了。好好的中世纪艺术品,竟然变成了卡通风。这件事很快就被西班牙艺术保护协会知道了,协会愤怒地表示“我们不能忍受我们的文化遗产遭到这样的攻击紧接着,当地政府也怒了,市长科尔多•辽兹对《卫报》记者说:“根本没人告诉市议会和地区政府他们要修复这件作品。他们用了错误的石膏和油漆,原来的油漆层可能已经找不回来了,这原本应该是交给专家做的工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C3.C4.(1)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被授予职方员外郎,主管通州。(2)朝廷下诏边珝审讯,全部得到实情,原来是富裕百姓因为私仇诬告谢图,就反治富民的罪。【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应断句子为“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其中,“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主谓宾俱全,后边断开,排除ABC,“官吏”做句子主语,前边断开,故选D。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中“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错,应为“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表述不当,原文是“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意思为“又下令凡是郡守和护军之间有嫌隙不和的,只管上奏请求改易封地,因此不会最终引发挑衅冲突”。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丁外艰”,遭遇父亲去世;“服阕”,服丧期满;“授”,授予官职;“知”,主管。第二句中,“尽”,全都;“以”,因为。【题目点拨】网上无译文。2、2.C3.A4.B【解题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做好这类题,要从四个方面考虑:第一,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第一组: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侧重横向比,接个对象之间的比较。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根据语境,当代中国与以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侧重纵向比,对象随时间而变化,这里应选“刮目相看”。据此分析可排除AB两项。第二组: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力不胜任:指能力担当不了。根据语境,现有的破冰船在遇到厚厚的冰脊时,就会“力不从心”。据此分析可排除D项。第三组:稳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强调“稳”。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强调“坚”。根据语境,在说“船体”把我航向和角度,保持平稳,应选“稳如泰山”。第四组:无所不包:指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根据语境,这里应选“一应俱全”。分析可知,C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C。3.此题考查学生的变换句式的能力。转换句式,为的是表述更有表现力,突出所要表达的重点。转述可以重组原来的语句,但不能违背愿意。本题,分析原文材料可知,“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显示了它的灵活性,而不是“灵敏度”。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雪龙2号”兼有船艏和船艉的破冰本事,可以在极区原地自由地转一个圆圈”,转一个圆圈,口语化,语体上与文本风格不太契合。另外“本事”一词不如“能力”更能表现对象的水准,“本事”也有点口语化,“能力”更严谨准确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A项的转述最恰当。故选A。4.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本句的主语是语境中的“(这一破冰)技术”,划线句子说的几项能力,按照强弱,从小到大依次是“昂首前行”“直接倒着破冰”“不被卡住”“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而且,前两项是因,后两项是果。据此分析,ACD三项修改错误,B项修改最恰当。故选B。3、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文学常识的考查包括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及作品合称、作家合称、文学体裁、文学现象等。考生应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诗句或楹联与我国四大名楼对应最相符的一项”。解答此题,就得熟悉诗句的作者和出处,根据分析可知,③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就可以排除B、D两项;④联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以确定是岳阳楼。排除A项。这样就可以准确得出答案。故选C。4、(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舳舻、旌、蔽。5、1.①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已经年迈,怕帽子一落,显露出自己的萧萧短发,杜甫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②此联借用典故却又反用其意;③传神写出杜甫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2.杨伦注解更符合杜甫创作的初衷。⑴本诗题为“九日蓝田崔氏庄”,“茱萸”暗合标题;⑵古人杨伦注解更符合杜甫创作的初衷。认为茱萸可祛病驱邪,看茱萸与“明年知谁健”相呼应;⑶透过茱萸更能够体现出杜甫悲秋之情。【解题分析】1.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抒发的角度分析。本诗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诗歌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由此分析可知,杨伦注解更符合杜甫创作的初衷。【题目点拨】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此诗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老去”停顿,为一层,“悲秋”停顿,为一层,“强自宽”又停顿,又为一层;“兴来”停顿,为一层,“今日”停顿,为一层,“尽君欢”又停顿,又为一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6、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翼、迥、芙、蓉。【题目点拨】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1.D2.D3.①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②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③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④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心理。4.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④抒情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解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错误。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B项,“村民喊‘富贵’‘得财’,冯家就会遂愿”错。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C项,“非常看重生与死这样的大事”错。文本中没有透露出这个信息。故选D。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削弱了小说的现实意义”错。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找到冯三的大名是什么,村民为何会一直喊冯三,而不喊他的大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情节,尤其是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如“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冯三大名冯德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等内容,以及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由此可以折射出村民的从俗、狭隘自私、封闭、冷漠等心理。4.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然后要回顾散文和小说各自的特点,再看本文虽然为小说,却有哪些散文的东西。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散文的要素主要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从文中来看,本文虽然是小说,但没有完整的情节,主要是冯七给儿子冯三摆酒席、冯三半夜喊自己大名以及王五爷述说不喊冯三大名的原因,淡化了情节;从形象上来看,本文的主人公是冯三,但冯三并没有鲜明突出的个性,虚化了人物形象;本文小说的特征淡化了,却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以及抒情议论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突出。考生可以从淡化情节、虚化人物、重视营造意境、抒情性味浓等方面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明确本文的体裁,即小说,淡化情节并不是没有情节,人物虚化不是没有人物,是群像。8、1.B2.B3.D【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功能并不是行为者所自觉的”错误,原文是“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改为“不一定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为了说明现代社会的特征,作者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照起来论述”错误,为了说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迁)。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项,“在乡土社会中欲望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说法绝对,原文“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故选D。【题目点拨】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9、1.B2.B3.①做到以人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②避免“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重视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③抓好城镇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化相融合。【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B项,“连续五年超越幅度都在一个百分点之上”错,2014年超越幅度只有0.3,没有达到一个百分点。所以只能是2015年起连续四年超越幅度都在一个百分点之上。故选B。2.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B项,“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错,把未然当已然,原文是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这类题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搜寻相关答案,可以从当前存在问题中推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借鉴有效经验。或者从解决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对象谈论解决办法。由“一些地方对人这一城镇化主体关注不够,很多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同本地市民相同的权益,家人难以随迁进城,造成大量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可以概括出“做到以人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由“一些地方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存在‘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空气、土壤、河流、湖泊等受到污染,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文物保护不力”可以概括出“避免‘一切服从项目’的误区,重视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由“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扩大了,产业发展要跟上。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抓好产业发展是实现居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应坚持产城融合,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加速产业空间集聚,最终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局面”可以概括出“抓好城镇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化相融合”。【题目点拨】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10、1.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2.刘安杂家3.如果计策管用,即使这个人地位低微也会采纳;如果意见可行,即使这个人嘴笨也会采纳。【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也”句末语气词,所以“也”后断句,“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的意思是“即使是常给朝廷出谋的卿相”,所以“相”后断句,“未必可用”的意思是“也不一定非用不可”,所以“用”后断句,“是非之所在”的意思是“是非曲直”,意思完整,所以“在”后断句。正确的断句为: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句子翻译:对那些言论错误的,即使是常给朝廷出谋的卿相,也不一定非用不可。是非曲直,不是以地位贵贱尊卑来确定的。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淮南子》原书中有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概括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弄懂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归纳。由原文“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可知,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意见时,如果他的计策管用,就没有必要因他的地位低微而羞于采纳,由此可知,明主对待群臣的意见时,如果计策管用,即使这个人地位低微也会采纳;由原文“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可知,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没有必要嫌他嘴笨而不去采纳。由此可知,明主对待群臣的意见时,如果意见可行,即使这个人嘴笨也会采纳。【题目点拨】给文言文断句,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断句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的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性。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的使用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翻译:君主在主观思想上,没有一个不想集天下人智慧、用众人力量去处事办事的,然而那些对君主表达效忠之心的人,却很少不使君主产生困惑的。因此,君主对那些言论正确的,即使是役民樵夫,也不能弃之不用、拒之千里;对那些言论错误的,即使是常给朝廷出谋的卿相,也不一定非用不可。是非曲直,不是以地位贵贱尊卑来确定的。所以英明的君主听取群臣意见时,如果他的计策管用,就没有必要因他的地位低微而羞于采纳;如果他的意见可行,就没有必要嫌他嘴笨而不去采纳。但是,昏庸的君王却不是这样。他喜欢那些熟悉的习性相近的人,即使是行为不正派,也装作不看见;而那些他所疏远、被看不起的人,即使是为他竭力效忠努力工作,也只当不知道。11、1.C2.C3.⑴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⑵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屋舍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4.年青(少年)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率性而为(厌举子业,入学也不以乡试为重,好狎侮人,人们疏远他,慨然出游,修脯入手辄尽)(率性而为也可用倔强任性替代);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C项,“权:谋划”错误,“予权浙江运使”的意思是:我暂时代理浙江盐运使之职,所以“权”的意思是“暂代官职,执掌”。C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项,“写景言情中流露出对杜甫、苏轼的轻慢”错误,由原文“为录《闽游草》数十首。写景言情辄与少陵、东坡颉颃”可知,孙君为我抄写了几十首《闽游草》,他的诗,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往往和杜甫、苏轼不相上下,所以不是“轻慢”的意思。C错误。故选C。3.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为“以诗赋有闻者高才生”,以,凭借。工:擅长。善:不好。(2)经:经过。兵燹:战乱破坏。荡然:没了。亲故:亲戚朋友。殆:几乎。僦:租。城隅:城角。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性格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由原文“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可知,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可见孙慧良年青时心高气傲,对应制诗不以为然;由原文“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故滑稽,好狎侮人,人畏其口,弗敢近。君乃慨然出游,依从叔文靖公于闽。文靖爱其才,厚资膏火,而颇束缚之,弗任以事。君忽忽不乐,竟返里”可知,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最初,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慨然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孙文靖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很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可见孙慧良年青时率性而为。由原文“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可知,作者见到他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可见孙慧良中年后甘于平庸,不复抱负。【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县,无锡县分出了金匮县后,孙君就成了金匮县人。他的父亲孙尔纯生了三个儿子,孙君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孙君年少的时候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后诗的源流无不探讨有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迁居到无锡,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的朋友。一生凭着诗歌辞赋获得声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最初,孙君言语诙谐,喜欢戏弄别人,人们畏惧他的口才,不敢亲近他。于是他慨然外出游历,到福建投靠堂叔文靖公。孙文靖爱惜他的才华,多多地资助他求学的费用,却很约束他,不任用他做事。孙君感到失意,闷闷不乐,最终回到故里。后来游历汴、燕等地(河南河北地区),凭着秘书的身份做地方大员的幕僚。然而薪金一到手就用完,孙君还是像原来一样贫穷。
道光末年,我曾经在京城碰到他,不久他就告别离开,我再没听到他的消息,他的家人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同治四年九月,孙君带着妻子从海上归来。当时无锡城经过战乱破坏,房屋没了,亲戚朋友几乎全没了,孙君就在城角租房居住。同治五年春,我暂时代理浙江盐运使之职,乘机让孙君到杭州来。见其形容憔悴,意气败丧,诗亦渐颓唐,无复往时精诣矣。这年秋天,我为死去的母亲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
-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及护理
- 广州电影院租赁合同样本
- 美发师形象设计合同
- 铝单板施工合同住宅小区外墙翻新
- 客户索赔管理办法合同管理
- 网络安全销售合同评审指南
- 体育馆自来水施工安装协议
- 石化弱电工程安装协议模板
- 商业综合体人防设备施工合同
- 非金属膨胀节采购技术协议(茶园)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9.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共14张PPT)
-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妇产科诊疗常规
- 《风景园林工程》word版
-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其工作职责
- 天然气管道投产运行过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 JJF(鄂) 90-2021 电子辊道秤校准规范(高清版)
- ISO-IEC17025-2017实验室管理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 上好一节消防课(课堂PPT)
- 钣金成品类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