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_第1页
“五育融合”-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_第2页
“五育融合”-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育融合”——构建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自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提出“五育并举”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是对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整体回答。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政策演进和战略更新,是我国“五位一体”育人体系从聚焦薄弱到深入核心的突破。毋庸置疑,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业已成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成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五育融合”,是一种教育价值观,也是一种教育创新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育实践新范式。我们应形成这样的共识:步入教育的新时代,我们正共同走着一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育人的“五育融合”教育实践之路。“五育”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五育互育”和有机融合,高效促进学生与教育者共生共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五育融合”的教育生态是一个需要整合一线教育实践并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的全新领域,是一项渐进发展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生态。课程是“五育融合”的基础,开足开好课程是走向“五育融合”的关键。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融合共生,育人价值是学科价值实现的目的,学科价值是育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相互协同、转化、融合共生。目前中小学课程之间的边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其局限性。“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课程融合是必要和可能的。我们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在特定假设和价值观指导下的特定共同体的产物,不同课程的知识为了不同目的而存在,并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功能。要实现“五育融合”的课程生态建构,必需重构“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因地因校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其次,要构建“五育融合”的教学生态。“五育”的融合不是各育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的聚集、渗透。在教学中,整体的“五育”将超越原有“五育”分裂状态,整体地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各育要素,以“无声无形”的方式实施“五育”,培育具有“生命”的个体、培养完整的人。当务之急,学科教师要树立“五育融合”教学生态观,不以学科壁垒禁锢自己的育人观念。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并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五育”因素。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聚集、渗透各育因素,即在进行某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他各育因素,努力消除教师们的“壁垒观”,做好学科“分内之事”的同时要明确“直面全人”,这样才有可能促进“五育”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渗透,实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五育”融合。最后,要构建“五育融合”的评价生态。评价是对行为的考量,要让“五育”融合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评价的改进是必不可少的。“五育融合”要求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孤立地评价德育成效、智育成效、体育成效、美育成效和劳育成效,而是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单位,进行整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构建“五育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