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1A/wKhkGWWp1PuAH0luAAHe3UjkihE227.jp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1A/wKhkGWWp1PuAH0luAAHe3UjkihE2272.jp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1A/wKhkGWWp1PuAH0luAAHe3UjkihE2273.jp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1A/wKhkGWWp1PuAH0luAAHe3UjkihE2274.jpg)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2A/1A/wKhkGWWp1PuAH0luAAHe3UjkihE2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字卡、词卡,准备歌曲视频《那个星期天》。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1.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导入: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设计意图: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2.学习字词。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媚砖蚁叨绊绞耽揉绽搓惶吻偎(1)学生自由认读。(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①形声字理解识记:“媚”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示现、展示)人。“蚁”从虫,义声。一种昆虫,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②形近字理解识记:“绊”与“伴”、“绞”与“较”、“耽”与“忱”、“绽”与“淀”、“偎”与“喂”区分记忆。③做动作理解识记:“揉、搓”与“手”有关。④根据偏旁推测理解识记:“叨”与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惶”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3.出示词语,巩固生字:明媚方砖蚁穴念念叨叨绊倒绞缠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亲吻依偎(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3)开火车读词语。4.过渡:你们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刚才学习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课前质疑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预设: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事。3.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预设:男孩儿的心情。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重点指导:媚、蚁、偎。(1)观察“媚、蚁”。“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2)观察“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3.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犹新。(1)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2)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3)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读课文,找出关于“我”的动作描写,分析一下,这些动作能反映出“我”的什么心理。2.在这一天中,“我”有哪些行动?表明了什么?(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想一想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2)全班交流。预设: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急切。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执着。3.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传递了怎样的心情?(1)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预设:“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衬托出“我”的兴奋。“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表现出“我”的希望眼看就要破灭时的伤心。5.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的行为中,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母亲答应了“我”在一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可却因为母亲的忙碌而没有实现,就在等待中,“我”懂了,什么都懂了,“我”不出声地流下了眼泪,“我”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直至天黑。2.读文后,在“我”和“母亲”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种等待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不仅这样,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与无助。母亲每天都是忙碌与辛苦的,而母亲也成了这个家中幸福的创造者。3.你有什么想法?提示:课文仅仅是写“我”吗?文中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触,理解母亲,懂得母爱。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1.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如: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上弹琴钓鱼2.交流书写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设计意图: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形成能力。通过设置拓展平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情境,把课内学习到的方法与话题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板书设计那个星期天“我”妈妈兴奋焦急落寞伤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模拟题及答案
-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绿建体系报告
- 短视频平台的社会责任与运营策略分析
- 珠宝首饰设计的未来艺术趋势预测
- 社交网络中品牌传播的技巧与技巧
- 电力行业职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认证
- 知识产权保护在医疗行业的应用
- 历史教师工作年终总结
- 物理学科组下半年工作计划
- 小学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2025年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荆州2025年湖北荆州区事业单位人才引进5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2新教材苏教版科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202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大鼠针灸穴位
- 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 EN248表面处理测试标准
- 工程结算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