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期间〔2024—202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非常重要的时期。统筹城乡开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为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加快我区农业农村开展步伐,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开展的现实根底和环境条件第一节“十五〞开展成就“十五〞期间,面对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以“三大工程〞和“四篇文章〞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开放和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村根底设施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增加较快、农村面貌变化较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24年全区实现乡镇生产总值41亿元,比2000年增长65.3%;农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长56.6%;农业增加值15.47亿元,增长64.2%;乡镇企业总产值56.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1.7亿元,分别增长2.4倍和1.8倍;粮食总产量44.66万吨,全区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左右;乡镇财政收入1.27亿元,同口径增长2.3倍。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粮经作物面积比由2000年的74.4∶25.6调整为67.2∶32.8;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由38.8%提高到41%;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28.3∶27.7∶44;转移农村劳动力2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8.4%。二、特色农业基地初具规模,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青菜头面积到达41.1万亩,五年增加13.6万亩;桑园面积万亩、年产茧能力10万担以上;生猪、家禽出栏量82.56万头、845万只,分别增加9.1万头、103万只;新开展苎麻3.6万亩;果园12.7万亩,商品蔬菜12.8万亩,烤烟1.15万亩,水产品产量9580吨。开展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个,“两社两化〞组织186个。龙头组织带动农户45万户次,建基地60余万亩。2024年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强县〔区〕〞和“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三、科教兴农取得丰硕成果,农业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建成了外种鹅原种场、黑山羊原种场和三峡库区长吻鮠繁殖基地;成功培育出榨菜涪杂一号、涪杂二号和水稻宜香9303、中优9801等新品种,良种已成为农业开展的主推力量。建成了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县〔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提升较快,重大农业实用新技术得到较好推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奉献率46%以上。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开展根底进一步夯实。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完成了一、二期农网改造,根本实现村村通车、通电、通电话。完成了天宝寺水库主体工程,龙潭水利工程进展顺利。整治病险水库30座,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到达44.7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到达32.8%。五、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农村支持保护体系加速构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稳固,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加快。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林特产税、农业税及其附加。粮食流通体制、农业效劳体系等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支农扶农政策日益完善。农村招商引资成效突出,近三年各乡镇累计到位资金17.72亿元,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20余户,我区被重庆市确定为首批市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区。六、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比2000年增加958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3亿元,增长1.5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2.3万人,相对贫困人口下降到5.05万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3.3%。解决了13.7万人的饮水困难。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到达18.1%。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十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开展,但是我区属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农村在全市仅处于中等开展水平,与全面小康和新农村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的根底不牢,产业支撑不强,对农产品价格的依赖性大;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根本因素仍未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3824元扩大到6644元。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经济总量偏小。我区农村仍属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主导产业规模不大,二、三产业开展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人均乡镇生产总值缺乏5000元,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债务沉重。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未明显提高,开展根底较脆弱。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发挥不够,基地建设标准不高,经济增长粗放。病险水库较多,有效灌面比重低。农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获取信息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没有效解决。四、农业开展的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持续稳定增长乏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并没改变,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不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机制没有激活,局部地方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五、农村社会事业开展滞后局面尚未切实扭转,社会文明程度不高。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第三节“十一五〞开展的环境条件“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根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开展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市场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预计分别下降到30%和40%,主要农产品仍将处于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买方市场。粮食需求将稳中略增,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平安卫生要求更高,需求增量主要是优质、平安农产品消费量。参加WTO后,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因比较本钱较低,在较长时期内具有出口优势。但是,从2024年开始,我国已进入WTO“后过渡期〞,农产品关税已降至承诺最低点,进口关税配额数量将到达较高水平,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仅8.5%。特别我国农产品质量较低,平安卫生水平不高,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因此农产品贸易逆差在今后可能成为常态,参加WTO对农业的影响和挑战在后过渡期将逐步显现。二、有利条件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有利。和平、开展、合作仍然是时代开展的潮流,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目前我国正处于新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有保持15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潜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的能力和条件。二是农业农村开展的体制政策环境日益改善。中央提出并实施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逐步向农业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已成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那么和国家投入支持的重点。三是西部大开发和三峡移民机遇犹存。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产业空虚〞问题,建立了库区产业开展基金,加大了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四三、制约因素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我区农村耕地逐年减少的趋势仍然存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涪陵受区位影响对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不强。二是资金约束。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不强;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三是深层次矛盾约束。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难以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农业竞争;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适应农业开展新阶段的要求。第二章开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既快又好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第二节奋斗目标未来15年,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三化〞进程,使农村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幅度上升,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到2024年乡镇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8000元。按此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要做到“五个确保〞、“一个建成〞、“一个到达〞。五个确保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确保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一个建成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一个到达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到达40%以上。具体目标是:生产开展,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乡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到达75亿元,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5%、分别到达31亿元和20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到达120亿元;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为60∶40,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到达75%,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到达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到达65%,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水平到达20%,农业劳动生产率到达1万元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生活宽裕,建设富裕安康的新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到达4000元;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5%以下;解决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在2.5%以下。乡风文明,建设文明进步的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到达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到达70%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逐步提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村容整洁,建设环境友好的新农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全区城镇化率到达58%,农村饮用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不低于7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达60%以上,沼气入户率到达20%,森林覆盖率到达37.5%。管理民主,建设平安和谐的新农村。实现农村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同时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开展。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更加健全,法制观念更加普及,万人刑事案件立案率和治安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第三节根本思路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要认真贯彻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方针政策,正确把握涪陵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突出“一大抓手〞、建设“两大工程〞、实施“三大战略〞、强化“四大重点〞。突出“一大抓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建设“两大工程〞:①建设“4311〞农村经济开展工程。根据重庆市“三百〞促“三化〞、“三化〞促“三农〞的总体要求,一是做强做精四大优势主导产业。按照产业一体化的思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做精榨菜、做优畜牧、做强蚕桑、做大苎麻,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重庆市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形成健全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到2024年,力争四大产业实现农业总产值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二是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三是建设经济十强乡镇。以乡镇企业重点开展工程和重庆市“百镇工程〞为载体,以特色农业为根底,以乡镇企业为支撑,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以3个“百镇工程〞建设镇和4个后备镇为主体,创立李渡、江北、江东、白涛、珍溪、龙桥、百胜、新妙、南沱、义和、马武、蔺市等经济十强乡镇。十强乡镇GDP5亿元以上,乡镇企业总产值6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3个市级“百镇工程〞镇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四是培育十强龙头。全区重点扶持培育太极集团、金帝集团、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桂楼公司、正众公司、新盛公司、德丰公司、宝巍公司、烟草公司、龙潭米业公司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对农户带动效果明显的1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个,过5亿元的企业3个,过1亿元的企业5个。②建设“343〞新农村示范工程。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农民积极、干部主动、条件比较成熟的村抓起,“十一五〞期间,着重建设李渡示范区两桂村、荔枝街道鹅颈关村、南沱镇睦和村3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李渡示范区水磨滩村等43个推进村,力争用三年时间,分别到达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和推进村标准。实施“三大战略〞:一是实施“转变〞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开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实施“拓展〞战略。拓展农业农村经济开展的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开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实施“提升〞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根底,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开展能力和竞争力。强化“四大重点〞:一是以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龙头组织培育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以招商引资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化;四是以中心镇建设、根底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开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三章开展的区域布局坚持分类指导的原那么,根据全区各乡镇的自然区位条件、产业根底和经济开展现状,着力建设城郊、沿江、坪上和后山四大经济区域。第一节城郊型经济区主要包括桥南的天子殿社区、高山湾社区,李渡的太乙门社区、红星村、两桂村,荔枝的黄旗社区、鹅颈关村、蒿枝坝村、乌江村、协合村、新大田村,江东的群沱子社区、插旗社区、营盘村、菜场村,江北的碧水社区、北坪村、来龙村、永柱村,龙桥的南岸浦社区。做好依托城市、接轨城市、效劳城市这篇文章,按照“农业转型、工业兴郊、三产提速〞的思路,重点开展城郊工业、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开展“菜篮子〞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使之成为全区经济开展速度最快、集体经济实力最强、村级经济总量最大、农民收入最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好、群众生活质量最优的经济板块。村级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000元。第二节沿江主导产业密集区主要包括李渡示范区、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龙桥镇的局部区域和百胜镇、珍溪镇、中峰乡、仁义乡、清溪镇、南沱镇、白涛镇、蔺市镇、石沱镇、镇安镇、义和镇、致韩镇。重点开展榨菜、蚕桑、生猪、乡镇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名优特色柑桔、早季蔬菜等,建设沿江二、三产业经济走廊,形成集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开展“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经济带。到2024年,乡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300元以上。第三节坪上优质农产品生产区主要包括酒店乡、马武镇、青羊镇、同乐乡、龙潭镇、明家乡、惠民乡、堡子镇、两汇乡、新妙镇、聚宝乡、新村乡、增福乡。重点开展优质粮食、优质肉猪、家禽、苎麻,大力建设榨菜、蚕桑新基地,因地制宜开展南方早熟梨、中药材、水产生产,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新妙、龙潭、马武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开展,形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24年,乡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000元。第四节后山绿色生态农业区主要包括丛林乡、土地坡乡、罗云乡、焦石镇、卷洞乡、大木乡、山窝乡、武陵山乡、天台乡、梓里乡、太和乡、石和乡、石龙乡。重点开展山羊、烤烟、反季蔬菜、中药材,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榨菜、蚕桑生产,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开发,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到2024年,乡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800元。第四章开展的主要任务第一节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实现产业化〞的思路,“十一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左右。一是改革耕作制度,挖掘耕地潜力。把稳面积的任务主要放在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上,力争沿江、坪上、后山耕地复种指数分别到达230%、210%和200%。二是优化区域布局,突出主导品种。以水稻、玉米为主,重点开发优质稻、高淀粉优质红苕、饲料用优质玉米,兼顾优质小杂粮,建设沿江再生稻区、坪上优质稻区和后山玉米薯类杂粮区。在沿江海拔500米以下区域建设7万亩再生稻基地;依托龙潭米业、群益米业等龙头企业,在龙潭、堡子、罗云等坪上和局部后山乡镇建设20万亩无公害优质稻基地;依托泰威生态农业公司建设20万亩优质红苕基地;依托区种子公司等企业,在堡子、蔺市等适宜区域建设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三是重抓单产质量,提高优质平安水平。主攻大春、主攻单产、主攻质量,把稳定产量的任务主要放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上。推广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将良种、保温育苗、旱育秧、抛秧、农田保护性耕作、测土施肥、病虫可视化预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平安高效无害化施肥施药等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推广,确保粮食优质平安,优质率提高到50%以上。四是大力开展粮食加工业,搞好粮食转化。培育壮大龙潭米业公司、群益米业公司、泰威生态农业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鼓励支持区内外粮食加工、营销主体、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在我区建立生产基地,加快粮食生产向优质化、专用化、产业化开展步伐,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节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一、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为目标,以创立特色乡镇、特色村为抓手,以企业农业、业主农业、协会农业、大户农业为重点,重抓榨菜、蚕桑、畜牧、苎麻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蔬菜、果品、中药材、水产四大后续骨干产品,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特色产品,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带。〔一〕重抓四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榨菜产业。遵循生产标准化、加工现代化、企业集团化、产品名牌化、市场国际化、产业一体化的思路,到2024年,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120—150万吨,产销成品榨菜38万吨;产业销售总收入33亿元。一是加速原料基地向坪上后山地区扩张,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坚持“稳主产、扩次产、拓新区〞的方针,提高长江大桥以下沿江主产区基地建设水平,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龙桥至新妙片区、原李渡片区和焦石、罗云等次产区基地规模,尽快形成主产乡镇;重点开拓惠民至龙潭坪上片区和局部后山乡镇新区基地,做到榨菜下田,应种尽种。围绕高产优质高效,以“永安小叶〞、“涪丰14〞常规良种为主导品种,重点推广“涪杂一号〞杂交良种,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提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县〔区〕建设水平。二是稳固完善三级加工网络,全面提升加工质量。大力开展新区半成品加工大户,标准和密切企业、加工户、农户的产销关系。加强榨菜质量整顿,严格“涪陵榨菜〞证明商标管理,坚决执行国家榨菜产品质量标准,实行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生产的全程有效监控,使所有半成品、成品菜加工条件到达国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要求,杜绝使用防腐剂和禁用化学药品。三是优化加工企业布局,推进集团化和品牌化战略。严格新办企业准入标准,加强技术改造,根本实现生产加工自动化、现代化。在江北至百胜和龙桥至石沱建设两个榨菜工业园区,搞好榨菜加工污染治理。实施“121〞工程,扶持开展年产销量上10万吨、利税超亿元的企业1户〔榨菜集团公司〕,年产销量上2万吨、利税超2000万元的企业2户〔辣妹子集团、宝巍公司〕,年产销量上1万吨、利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10户〔紫竹、渝杨、德丰、乐味等〕。引导企业搞好新产品研发,重点扶持推介“涪陵榨菜〞、“辣妹子〞、“川陵〞等成为全国著名品牌,力争到2024年全区10户重点企业产品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力组织青菜头鲜销,搞好榨菜叶、腌制卤汁综合开发利用。做优畜牧产业。按照“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改良做大生猪产业、重点开展家禽、加快开展草食牲畜,稳固提高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水平。到2024年,全区生猪出栏100万头〔其中优质肉猪70万头〕,家禽1200万只,肉兔60万只,牛羊1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到达9万吨,畜牧业产值到达12亿元以上。一是突出建设生猪、肉鹅、山羊三大基地。生猪生产主要布局在沿江、坪上乡镇,以千家万户饲养为主体,以养殖专业大户为重点,适度开展企业化规模养殖场,走小规模大群体和集约化小区开展之路。重点建设南沱、丛林、惠民、龙潭、焦石、堡子、李渡、义和、清溪、青羊等20个优质肉猪基地乡镇和南沱、清溪、龙潭、惠民等10个商品仔猪基地,开展养猪专业户1500户,基地乡镇年出栏优质肉猪60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到达50%以上。肉鹅产业以推广四川白鹅为重点,主要布局在坪上乡镇和局部沿江乡镇,建设蔺市、龙潭、新妙等16个商品肉鹅基地乡镇,蔺市、新妙、龙潭、珍溪、仁义、义和6个良种繁育基地乡镇,40个年出栏商品肉鹅5万只以上的专业村,开展年出栏商品鹅10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00户,年孵抱鹅苗5万羽以上的孵抱户50户,届时全区年商品鹅出栏量到达400万只,其中基地乡镇年出栏肉鹅300万只。山羊生产主要布局在后山乡镇,同时积极推广秸杆养羊技术,促进基地向坪上地区拓展。重点建设卷洞、大木、清溪、新村等20个基地乡镇,开展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200户,届时全区年出栏山羊8万只,其中基地乡镇占80%以上,规模养殖量占50%以上。二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扩大祖代种猪和肉鹅原种场规模,建设重庆市最大的黑山羊种羊和波尔山羊供应基地。生猪三元杂交及配套系瘦肉猪推广面到达70%以上,产品优质率、瘦肉率分别到达70%、58%以上;禽兔、山羊良种推广面到达60%以上。三是搞好集约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建设年出栏优质肉猪1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30个,年出栏家禽5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20个,年出栏山羊1000只以上的养殖小区15个,年出栏肉兔2万只以上的养殖小区5个。四是大力开展畜禽产品加工和饲料工业。重点扶持壮大桂楼食品公司、宏吉食品公司、紫燕公司等,建成禽兔联合加工厂,到2024年,力争桂楼食品公司开展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区年加工生猪100万头,畜牧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饲料工业产值到达2亿元。做强蚕桑产业。坚持“稳定老区、开展新区、质量兴业〞的思路,一手抓原料基地建设,一手抓产品深加工。到2024年,全区桑树总量超过1.8亿株,桑园面积13万亩,年生产蚕种25万张,蚕茧产量15万担,蚕农收入1.2亿元。一是坚持“稳固提高、积极开展〞的方针,优化区域布局。依托退耕还林、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6万亩高效生态桑园工程,以基地乡镇、专业村、专业大户为抓手,把蚕桑与榨菜同时规划开展,大力推行“桑—菜〞套作模式,在稳定壮大沿江主产乡镇的同时,着力建设坪上、后山乡镇优质蚕茧基地。重点建设三大蚕区:李渡、义和、镇安、蔺市、清溪、龙桥、石龙、致韩8个乡镇为稳固蚕区,主要是推广抗氟品种,稳定蚕农队伍,实现基地稳固开展;百胜、珍溪、中峰、仁义、南沱、江北、新妙、石沱、增福、两汇、丛林11个乡镇为提高蚕区,主要是更换桑树品种,栽植接班桑,提高蚕茧质量;马武、龙潭片区和焦石片区18个乡镇为开展蚕区,主要是大力育苗栽桑,培育专业村社和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优质茧基地。“十一五〞期间,全区建成20个基地乡镇,其中:年产茧2万担以上的乡镇1个,1—2万担的乡镇5个,0.5—1万担的乡镇6个,0.2—0.5万担的乡镇8个;年产茧2000担以上的专业村30个,养蚕收入5000元以上的专业户5000户。二是全面贯彻“质量兴蚕〞方针,增加养蚕效益。加强优良桑蚕品种的选育推广,重点引进、筛选、繁育抗氟品种,改善养蚕设施,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扭转我区蚕茧质量低劣状况。三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丝绸加工业。到“十一五〞期末,白厂丝生产能力到达8000绪,双宫丝生产能力到达320个车位,生产厂丝1000吨,工业总产值到达1.8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消耗区内原料80%以上。做大苎麻产业。坚持“壮基地、强管理、抓重点、扩规模〞的思路,依托金帝集团,实施国债苎麻产业化工程,到2024年,全区优质苎麻基地面积到达6万亩,年产麻9000吨,苎麻产值7200万元。重点建设聚宝、同乐、新村、龙潭、明家、青羊、增福、两汇、石和、梓里10个4000亩以上的乡镇,总面积到达5万亩;辐射带动白涛、石龙、石沱等8个500—2500亩的乡镇,总面积1万亩。〔二〕培育四大后续骨干产品蔬菜。围绕把涪陵建成重庆主城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和加工型蔬菜生产基地目标,以榨菜集团、辣妹子集团等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稳固老区、开展新区、培育特色区。到2024年,全区蔬菜面积到达30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5.4亿元,其中特色商品蔬菜面积20万亩,产量30万吨。重点建设蔺市、石沱、天台、丛林、大木、新村、武陵山等7个面积2万亩乡镇,梓里、龙桥、江东、致韩、清溪、白涛、焦石、李渡、义和、江北10个面积1万亩乡镇;开展沿江早季蔬菜5万亩,中高山反季蔬菜6万亩,加工型辣椒、萝卜10万亩;创立重庆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个,面积5万亩。果品。坚持开展与改造提高并重,依托重点工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为主要模式,集中建设沿江以柑桔为主的常绿果树带,坪上以南方早熟梨为主的落叶果树带,沿江低海拔区域以龙眼、荔枝为主的亚热带果树带。到2024年,全区新开展果树面积5万亩,改造现有柑桔园1万亩,淘汰老化劣质果园1.7万亩,果树总面积达16万亩〔其中基地面积8万亩〕,果品总产量12万吨,果品产值2.2亿元。同时,力争在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上取得突破。水产品。围绕质量和效益两大主题,以无公害水产养殖为重点,以名优水产品和休闲渔业为特色,着重抓好“四个一〞示范基地建设。即建成年产量500—1000吨的示范乡镇10个,年产鱼30吨或渔业收入30万元以上的示范户100户,建设1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万平方米集约化养鱼基地。到2024年,各类养殖面积到达3.8万亩,稻田养鱼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3万吨,其中名优水产品产量占30%以上,渔业产值到达2亿元。中药材。以太极集团、正里元公司和金涪生物公司为龙头,力争把我区建成重庆市优质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基地规模到达15万亩,产值1.5亿元。其中金涪公司带动坪上和局部沿江乡镇种植青蒿基地5万亩,太极集团在后山、坪上乡镇建设紫菀、前胡、山茱萸、四季青等基地7万亩,正里元公司在蔺市、白涛、土地坡等乡镇建设葛根基地3万亩。〔三〕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特色产品以7个种烟乡镇为主,建设2.5万亩、5万担优质烟叶基地。依托林业等工程,在局部乡镇建设花椒、花卉、笋竹、干果等基地。建设优质茶叶基地1万亩。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型的产业化主导模式不动摇,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采取开放引进一批、结构调整转入一批、扶优扶强壮大一批等方法,多形式、多途径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和骨干工程都有1—2户龙头企业带动。着重开展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注重蔬菜、禽兔、水果、水产、花椒等产业的龙头组织培育。实施重点龙头开展战略,广泛开展“十佳龙头〞创立活动,积极实施重庆市“双十〞方案,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政策,利用三峡库区产业开展基金等工程,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财政、信贷支持,着重做好对龙头企业的授信贷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以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和名优品牌为根底,通过改组改造及企业联合经营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24年,全区共培育区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0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户。进一步健全以合同契约、订单生产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榨菜、苎麻、蚕桑、烤烟的龙头企业带动覆盖面达100%,生猪、禽兔的龙头企业带动覆盖面达70%以上,优质稻、果品、蔬菜的龙头组织带动覆盖面达50%以上,全区30%—4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大力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末到达100个,其中带动面广、运作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组建全区龙头企业联合会和骨干产业行业协会。狠抓农村专业大户和农业开发业主的开展,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年单项纯收入上万元的专业大户1万户。三、健全农产品加工市场体系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重点开展粮食、肉类、茧丝、果品的精深加工,着力提高榨菜加工水平,积极开展区内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强现有加工企业的改组、改造,推动农产品加工品及制成品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平安化和优质化方向开展,使我区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开展,力争到2024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到达50%。培育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围绕主导产业,以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榨菜批发市场、畜禽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快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搭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市场的合作联系,用好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种植业〕示范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成果,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会和展示展销会,千方百计开拓农产品市场。支持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储运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加快开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组建区域性农资商品配送中心和肉类商品配送中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社带着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积极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改良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效劳工作,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到2024年,根本建成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形成优势特色产品区级有批发市场、乡镇有农产品综合市场、村有收购网点,产地与销地紧密结合的农产品市场网络。第三节做大做强农村非农产业一、突出开展乡镇企业把乡镇企业开展作为实现农村工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大战略措施。一是始终扭住加快开展这个主题。以增大总量、转变增长方式为首要任务,切实做好为区内重点企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承接重庆主城区产业辐射和转移、招商引资四篇文章,继续保持乡镇企业强劲开展势头。到2024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到达120亿元,乡镇工业产值65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9亿元,营业收入115亿元,累计新增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二是全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在开展区域上以沿江乡镇为重点,着力抓好“一点一走廊〞建设,把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最繁荣、最活泼的亮点;把长江沿线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为主的特色经济走廊。在产业开展上,城郊乡镇街道主要围绕建设大城市目标,大力开展医药、电子、建筑、房地产业和增强城市效劳功能的第三产业;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主要依托工业园区,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心镇要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区域优势,大力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业;沿江、沿线、沿路乡镇主要开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造船业和交通运输业;坪上和后山乡镇主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农业企业。通过实施重点开展,到2024年,力争培植总产值过10亿元的乡镇6个,总产值过6亿元的乡镇7个,总产值过2亿元的乡镇8个;规模工业企业达150个,其中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的企业5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个。三是提高乡镇企业开展的聚集度。把乡镇企业开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建设乡镇企业小区,支持有关乡镇引进的企业向李渡、龙桥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四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结构创新。力争“十一五〞末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6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0%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0%通过ISO14000环保质量体系认证。二、放手开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改良政府监管,强化指导和政策协调,促进民营经济大开展。抓好李渡私营经济示范区和龙桥荣耀园区、重点城镇工业小区建设,搭建民营经济开展平台。引导民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开展,支持辣妹子集团、新盛公司、桂楼公司等根底条件好的非公有制企业扩张做大。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权利得到平等保护。大力开展农村个体工商户,鼓励农民在注重质量、环保的前提下,开展农产品初加工。三、繁荣活泼农村第三产业加快白涛、珍溪、新妙、龙潭等中心镇重点商贸设施建设,打造规模适度、配置合理、管理标准、商气兴旺的商贸中心街区,建设小型购物中心;优先开展综合超市、连锁店铺、便民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建设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其它乡镇要规划建设室内农贸市场或综合市场、商业街区,开展便利店、便民店、食杂店或零售网点。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组织工业品下乡,积极推进“双建〞工程,引导区内外大中型连锁企业到农村新建、改建农家店,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平安的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体系。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水库、河流、生态等资源条件,开展农业旅游。重点抓好大梁山、聚云山、雨台山、北山坪、插旗山的开发,提升档次。围绕御泉河、石夹沟、武陵山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开展旅游农业和农家乐。加快南沱平西坝和焦岩沿线、李渡水磨滩和李致路沿线、梨香溪、中型和有条件的小一、小二型水库库区旅游开发,建设大木老人避暑基地。大力开展森林旅游业,着力培植武陵山森林公园、乌江森林公园、太极森林公园等,形成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到2024年年接待能力到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元。第四节多渠道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一、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坚持内转、外输、回引并重的方针,将劳务开发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既要加强对外劳动用工合作,开展劳务协作关系,建立稳固的输出基地;又要立足于开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同时积极搞好“回引〞工程建设,走“输出—成才—积累—回乡创业—扩大就业—共同富裕〞之路。通过大力开展乡镇企业直接转移一批,努力繁荣小城镇经济就近吸纳一批,不断优化效劳吸引进城务工消化一批,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效劳组织和个体加工运销业离土不离乡转化一批,搞好组织引导向区外输出一批。到2024年,力争全区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引导1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开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开发企业,标准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中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蒙骗、坑害农民工和乱收费行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劳动力资源系统、需求信息发布制度、供求登记制度和对外推介制度,政府举办的劳动力市场免费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和咨询效劳。三、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强化劳动合同监管,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建立完善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严格劳动保障管理和监察执法,严厉查处任意延长工时、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依托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效劳所、社区效劳中心,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管理。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入学、就业效劳、卫生保健、计生效劳、法律援助和劳动争议仲裁等指导效劳,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依法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五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动态平衡。加快根本农田建设,搞好土地开发整治,实施沃土工程,推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注重林地、草地、水面、生物等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鼓励和扶持个人、集体、企事业单位集中成片整治、开发利用“五荒〞资源,搞好工矿企业废弃地和旧宅基地复垦。有效防止耕地撂荒。二、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围绕区内农业主导产业生产与加工,发挥农科所和区级农技部门的作用,搞好农业科技攻关研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重抓良种工程建设,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加快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强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科学防灾减灾等重大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配套和推广,组织实施好“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搞好示范指导。到2024年,全区主要农业优良品种推广率到达95%以上,区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到达65%以上。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农机示范区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创立一批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改造升级现有固定提灌设施,大力推广耕作、收割、插秧、加工、植保、节水灌溉等实用机械和重点农机新技术。改善路、电、田块等农机作业条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效劳。力争到2024年农业机械拥有量到达5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到达20%。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展设施农业。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和“跨世纪农村人才培训工程〞,切实开展“绿色证书〞、“蓝领〞订单培训和农村适用人才学历教育,继续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整合“阳光工程〞、移民、扶贫及其它各类培训,以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开展定向培训、定单培训、技术更新培训。到2024年,力争农村16—45岁的劳动力普遍得到一次以上适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评定农民技术职称累计到达5000人,培训农民工7万人,农村新增劳动力都能通过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技能,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率到达80%以上,培训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率到达80%以上。建立健全全区、镇、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5年间继续教育培训9万人次。五、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突出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标准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着力建设无公害粮食、蔬菜、榨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创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完善涪陵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中心建设,建立相关行业、乡镇和城区批发交易市场快速检测点。到2024年,培育1个标准化标准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技术综合示范率到达80%以上,销售农产品质量平安达标率到达95%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兴区战略,继续实行对获得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奖励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ISO9000、ISO1400O、HACCP认证,名牌农产品累计到达15个。六、提高农业综合支持效劳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深化农技效劳体系改革,积极开展民营农业科技组织,逐步建立起国家推广机构与其他所有制推广组织优势互补、共同开展的市场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开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继续推进“两社两化〞。加快农村经济信息化进程,建立区级信息平台,推进信息下乡,100%的乡镇开通农业信息网,并逐步延伸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特色村、重点专业协会和重点专业大户。建立完善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预警系统和重大动物疫病、作物病虫害防治应急机制,健全防灾、抗灾、救灾体系,不断增强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处理能力。第六节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行政村“通达工程〞、乡镇连接公路“畅通工程〞和“交通扶贫〞建设,乡镇公路全面到达等级以上标准,村道公路状况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硬化乡镇公路、村道公路各300公里,到2024年乡镇公路通畅率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40%以上。继续抓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力度,推进通信普遍效劳,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播送电视,提高播送电视覆盖率和入户率。进一步加强农村电气化建设,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提高农村用电质量。二、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建立防洪平安、水资源供应平安、水生态环境安保障全体系。完成龙潭水利一期工程,力争开工二期,启动红星水利工程;抓好现有水库渠系配套,开展小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恢复恢复改善灌面10万亩,水利工程灌区农业用水保证率到达65%,节水灌溉面积比重到达20%。整治病险水库2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到达70%。规划建设李渡长江护岸、龙潭河堤防等工程,乡镇防洪标准达标比例到达85%。解决15万人饮水平安,农村饮用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自来水普及率到达60%。坚持山、水、田、林、路和农村能源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根本农田建设等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15万亩。三、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库周绿化、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24年到达37.5%。实施好“长治〞、世行贷款水土保持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6平方公里,工程区治理程度到达75%。大力推行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着重抓好榨菜加工、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科学布局生猪养殖业,划分限养区和禁养区,适度控制大规模养殖场开展。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到2024年新建以沼气为中心的“一池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户2.5万户,农村沼气入户率到达20%,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到达60%。合理开发农村小水电,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第七节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对农村的幅射和带动能力。坚持以重点镇带动片区开展的思路,建设一批较高水平的中心镇,增强城镇承接传递能力。以城区为中心,以珍溪、新妙、龙潭和白涛等4个中心镇为骨干,以其他乡镇为支撑,着力构建“一城四镇〞城镇体系。把珍溪、新妙、龙潭、白涛建成2万人以上的区域中心镇,把蔺市、百胜、清溪、义和、焦石、南沱、马武、青羊、堡子、石沱建成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或风貌特色乡镇。配套完善城镇根底设施和效劳功能,落实优惠政策,放宽户籍制度,优化就业创业环境,鼓励企业和农民到场镇置业、定居。第八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移民认真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24年〕?和?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24年〕?,坚持到村到户的方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加强贫困地区根底设施、根底产业和人的根本素质建设。创新扶贫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就地脱贫与异地搬迁相结合,产业带动、工程覆盖与农户自主开展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扶贫到村到户与开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坚持“三专一报两公开〞制度。“十一五〞期间,完成55个市级特困村规划工程,解决2.5万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稳固提高7万相对贫困人口的越温成果,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5%以下。搞好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积极争取并用好用活三峡库区产业开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实施好重庆市“万户移民致富工程〞,实现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目标。大力开展沿江地区主导产业和移民庭院经济,支持帮助移民搞好多种经营。搞好农村移民培训,增强移民就业、创业和谋生能力。第五章开展的保障措施第一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完善土地制度,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政策不变,严禁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维护农民自主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那么,加快和标准土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机制;严格耕地保护,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营制度,坚持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效劳功能;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深化供销社改革,开展企业农业、协会农业、业主农业和大户农业,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村小型水利根底设施产权和经营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全面推行“乡财区管〞;稳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等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标准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开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效劳。稳固深化基层农业效劳体系改革,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效劳。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农业工程。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革户籍制度,构建城乡协调开展的制度、体制和政策体系。第二节稳定完善支农政策稳定、完善和强化扶农惠农强农政策,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认真执行各级扶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大户的政策措施,继续实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农业机械推广、新品种引进推广的补助政策。积极探索对农民和农业主导产业的风险躲避机制。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第三节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抓住中央和重庆市加大对农村、西部地区和三峡库区投入的机遇,加强工程的储藏和争取,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农业农村开展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保证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增加农业专项资金投入。保证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15%用于农业土地整理复垦、根本农田建设、宜农未利用土地开发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方案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农村的比例不低于70%。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落实重庆市对金融机构“三农〞金融业务增量的营业税按50%返还政策,积极争取扩大国家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授信贷款,提高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对农业贷款比例,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采取贴息、补助、税费减免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第四节扩大农村对内对外开放坚决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全力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重庆主城区、浙江对口支援地区为重点,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和空间,每年引进一批工程、到位一批资金、新建一批企业,借外力促进农村经济开展。鼓励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到农村流转土地开发。适应入世后过渡期的要求,加强创汇农业基地建设,鼓励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开展出口外向型农业。第五节开展农村公共事业一、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实行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快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24年,中小学根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农村中心校和中学校根本实现寄宿制教育。认真落实“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根本实现“双高普九〞,根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80%以上的乡镇中心校和乡镇中学根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班班通〞。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二、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全区、乡、村三级卫生效劳网络,2024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任务,每个乡镇有1所合格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合格卫生室,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开展农民卫生根本知识普及教育,完善农村食品、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健全农村疫情监测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加大城市卫生对农村卫生的支持,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卫生机构效劳。三、继续抓好农村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和方案生育政策,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效劳、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农村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基层计生管理效劳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农村方案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四、开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和设施建设,继续创立标准文化站和文化先进乡镇,逐步完善区、乡、村三级文化效劳网络。到2024年,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强化城市科技文化对农村的辐射和效劳,深入推进科技、文化、卫生、电影下乡。积极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到2024年根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民办文化。多形式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创立星级农户、文明场镇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引导广阔农民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六节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支助农村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患大病、重病的贫困农民给予必要救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到达70%以上。探索完善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村社干部的根本养老保险问题。建好乡镇敬老院和村级五保家园,实现70%以上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继续坚持“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那么,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和特困户救助标准。以灾害救助、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动三大救助系统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灾民救助制度,积极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活动。做好农村特困居民生活救济、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和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第七节加强和改良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一、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按照科学开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领导体系、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促的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三农〞工作的领导力量不断得到加强。继续实行区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区级部门定点联系帮扶乡镇制度。完善农村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惩。二、切实转变乡镇职能各乡镇要围绕建设效劳型政府目标,认真履行执行政策法规、推动经济开展、搞好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效劳、维护和谐稳定四大根本职能。要牢固树立为农民效劳的理念,切实转变效劳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五个好〞目标,突出抓好村干部选配、教育培训、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到村挂职或任职,推广“支部+协会〞等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障等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党员队伍“双培双带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放宽政策,进一步稳固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四、强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广“八步工作法〞,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和群众的守法意识,依靠法律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开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农业法律法规、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全面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依法搞好村民自治。做好农村平安、信访、人民调解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创立“平安村社〞和“和谐乡镇〞,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附件:1.2.涪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规划表
类别指标2024年2024年属性经济总量粮食总产量〔万吨〕44.6645
预期性乡镇生产总值〔亿元〕417512.8预期性农业总产值〔亿元〕24.5315预期性农业增加值〔亿元〕15.44205预期性乡镇企业总产值〔亿元〕56.112016.4预期性经济结构粮经作物面积比60:40
预期性71.775[3.3]预期性35.260[24.8]预期性23.5305预期性农产品加工率〔%〕
50
预期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榨菜面积〔万亩〕41.1607.9预期性蚕茧产量〔万担〕8.81515.4预期性82.684510012003.97.3预期性苎麻面积〔万亩〕3.6610.8预期性农业科技
95
预期性4665[19]预期性农机总动力〔万千瓦〕32.45812.4预期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20
预期性可持续开展森林覆盖率〔%〕32.837.5
预期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km2〕
[336]
预期性灌区农业用水保证率〔%〕
65
预期性农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78040007.5预期性农村恩格尔系数〔%〕53.345[-8.3]预期性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
2.5
预期性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8.140[21.9]预期性农村面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
60
预期性解决饮水平安〔万人〕
[15]
预期性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20
预期性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附件2:涪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规划表序号工程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估算总投资(万元)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十一五〞方案投资(万元)“十一五〞工作目标备注
总计
23552416483219041
一、农业产业化工程
1种子产业化工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2万亩,新品种展示基地200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品种“宜香9303〞、“中优A9801〞10亩原原种圃,120亩亲本繁殖圃建设;加工中心300平方米,简易仓库220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排灌干支渠8000米,提灌站3座,整修田间便道15公里;建设占地40亩的部级农作物新品种区试站1个和种子质量监督监测涪陵分中心。1203
1203建成
2无公害名优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示范基地5000亩,良种苗圃50亩,引进新品种3个,年繁育茶苗500万株,建科技示范场2个,名优茶加工厂2座。850
850建成
3建年产5万吨精米生产线一条、优质稻生产基地20万亩。4000
4000建成
4三峡库区水产产业化工程建设南沱平西坝及内河集餐饮、娱乐、垂钓、休闲于一体的光渔业示范基地;梓里平安河庞家坝集水产良种基地、养殖示范基地、科技培训基地、观光渔业基地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渔村〞;在山窝建设三峡库区最大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三峡库区涪陵渔港建设,占地5亩,渔港指挥中心1000平方米,渔港码头一个。5500
5500建成
5生猪养殖工程建设南沱、清溪等优质肉猪生产乡镇20个,年出栏优质肉猪80万头。953930006539建成
6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工程建立70个畜禽养殖小区,其中年出栏1万头肉猪养殖小区30个,年出栏5万只的小家禽养殖小区20个,年出栏1000只的山羊养殖小区15个,年出栏2万只的肉兔养殖小区5个。500010004000建成
7肉鹅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建立年生产330万只优质鹅苗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基地乡镇16个,专业村40个,开展专业户3000户,年出栏肉鹅300万只。16003001300建成
8优质山羊基地建设工程建设15个山羊基地乡镇,出栏山羊8万只;在10个乡镇推广秸杆养羊技术;黑山羊种羊群到达2万只,波尔山羊种羊根底群到达1000只。25008001700建成
9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桔产业化工程工程集中成片建成5万亩优质柑桔生产基地,其中新建4万亩,改建1万亩;品种布局以加工为主,兼顾鲜销,主要有锦橙、夏橙、桔橙等1142020009420建成
10优质龙眼、荔枝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在海拔175-300米的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集中成片建成优质龙眼、荔枝商品生产基地0.5万亩。1000120880建成
11生态笋用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自主赏析项羽之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练7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16高低压系统与锋面气旋含解析新人教版
- 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
- 证券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海南政法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阳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内燃副司机晋升司机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4设计院与职工劳动合同书样本
- 2024年贵州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电工高级工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村里干零工协议书
- 2024年高考八省联考地理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解析
- 光伏电站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 足浴技师与店内禁止黄赌毒协议书范文
- 上海南洋模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