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分)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符合下面描述特征的古人类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制造和使用工具◎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2.(1分)在“北京周口店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瘦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是()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3.(1分)小王同学就《原始的农耕生活》这节课设计了4个小标题,其中可信的一项是()A.《北京人使用耒耜生产工具》 B.《河姆渡居民种植农作物粟》 C.《半坡人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D.《山顶洞人培育了水稻品种》4.(1分)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A.财富多少 B.品德才能 C.年龄大小 D.地位高低5.(1分)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它的建立者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6.(1分)“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后,随后姜子牙举行封神大典来庆贺胜利。”与这一传说相关历史事件是()A.夏朝的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黄帝大战蚩尤7.(1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8.(1分)战国时期,“(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9.(1分)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互爱互利”10.(1分)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有助于了解()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A.地方管理 B.三皇五帝 C.制度创新 D.统一进程11.(1分)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其以“龘”字为题眼,不仅用字贴切、生动,而且由此引发对“龘”字的关注和相关话题讨论,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12.(1分)作为语言精华而存在的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下列成语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揭竿而起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13.(1分)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A.统一货币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大兴土木14.(1分)以下属于“文景之治”措施的是()A.修建都江堰 B.田赋三十税一 C.裁减官员 D.“兵罢皆归家”15.(1分)他十七岁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何以家为?”的誓言,他与卫青出击匈奴()A.董仲舒 B.主父偃 C.霍去病 D.汉景帝16.(1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7.(1分)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A.洛阳 B.长安 C.玉门关 D.楼兰18.(1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19.(1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20.(1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的图示是()A. B. C. D.21.(1分)“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22.(1分)《宋书》记载:“江南……地旷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江南地区()A.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人民生活没有保障 C.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D.海外贸易非常发达23.(1分)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A.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D.漠北之战、淝水之战24.(1分)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A.张衡 B.徐光启 C.宋应星 D.祖冲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25.(11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迁都洛阳后,他量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从服饰、语言、籍贯、姓氏、国家祭祀等方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摘编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材料四: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亦省兰州市红古区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共同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和—红古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创新发展先行区示范样板的实施方案》,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摘自《红古—民和开辟跨省级县区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任选两个角度,谈谈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并概括这一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4)阅读材料四,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哪些努力。26.(15分)历史如江河般奔腾向前,优秀文化却恒久不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摘自《论语》材料二: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魏晋时期——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和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分)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符合下面描述特征的古人类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制造和使用工具◎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古人类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故A符合题意,排除B,排除C,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元谋人。2.(1分)在“北京周口店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瘦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是()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古代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3.(1分)小王同学就《原始的农耕生活》这节课设计了4个小标题,其中可信的一项是()A.《北京人使用耒耜生产工具》 B.《河姆渡居民种植农作物粟》 C.《半坡人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D.《山顶洞人培育了水稻品种》【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故C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制作磨制工具;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4.(1分)习近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观念,中国最早体现民主的选举制度是“禅让”制,它的选举标准是看()A.财富多少 B.品德才能 C.年龄大小 D.地位高低【分析】本题考查了尧舜禹的“禅让”。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叫做禅让制,尧、舜,B是正确的选项,排除A,排除B,排除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尧舜禹的“禅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5.(1分)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它的建立者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1世纪早期),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6.(1分)“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最后,随后姜子牙举行封神大典来庆贺胜利。”与这一传说相关历史事件是()A.夏朝的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黄帝大战蚩尤【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中交战双方的统帅人物,他们率领各自的军队在牧野展开决战,姜子牙打败申公豹。”与这一传说相关历史事件是武王伐纣,得到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周军占领商都。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商汤灭夏,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1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解答】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工艺十分复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8.(1分)战国时期,“(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A.确立县制 B.严明法度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分析】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A.确立县制,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B.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排除B项。C.奖励耕织,是经济上措施,排除C项。D.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其中规定奖励军功,刺激了士兵建功立业之心,成为“虎狼之师”。故选:D。【点评】考查了学生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有关史实。9.(1分)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互爱互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政治主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正确,排除B项,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的思想观点以及诸子百家的主张。10.(1分)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有助于了解()材料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A.地方管理 B.三皇五帝 C.制度创新 D.统一进程【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皇帝”“御史大夫,秦官,秦朝创立皇帝制度;故C正确,排除A,不是三皇五帝;材料未涉及秦朝统一进程。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有助于了解制度创新。11.(1分)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其以“龘”字为题眼,不仅用字贴切、生动,而且由此引发对“龘”字的关注和相关话题讨论,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秦统一后,不是楷书,排除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12.(1分)作为语言精华而存在的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下列成语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揭竿而起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分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无法前行。按照秦律。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肯定要被杀头,大多数人也会死去,死即举大名耳!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做成兵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ACD与陈胜,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1分)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A.统一货币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大兴土木【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知道统治阶级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解答】A.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的是汉武帝。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C.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D.大兴土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掌握西汉建立的有关史实。14.(1分)以下属于“文景之治”措施的是()A.修建都江堰 B.田赋三十税一 C.裁减官员 D.“兵罢皆归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景之治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业生产,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以身作则。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排除A,最终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西汉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相关史实。15.(1分)他十七岁就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何以家为?”的誓言,他与卫青出击匈奴()A.董仲舒 B.主父偃 C.霍去病 D.汉景帝【分析】本题考查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霍去病的名言。【解答】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获得大胜,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据题干描述可知。霍去病与卫青出击匈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汉与匈奴的和与战。16.(1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分析】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解答】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7.(1分)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作为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罗马帝国也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尝试与中国的联系。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A.洛阳 B.长安 C.玉门关 D.楼兰【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穿过河西走廊、西亚;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长安、玉门关,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长安。18.(1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正式设置 C.丝绸之路全面开通 D.西域物产大量传入内地【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通西域的知识点.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达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诸国也纷纷派使者回访,汉朝终于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9.(1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此,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司马迁的史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解答】司马迁“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此,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司马迁及其《史记》的相关史实。20.(1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的图示是()A. B. C. D.【分析】本题以“三国鼎立的形势“的图示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刘备攻占四川,有了立足之地,220年,定都洛阳;221年,定都成都;222年,定都建业。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1.(1分)“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又掌管民事。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据题干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王之乱的影响的相关史实。22.(1分)《宋书》记载:“江南……地旷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江南地区()A.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人民生活没有保障 C.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D.海外贸易非常发达【分析】本题通过史料,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答】依据《史记》记载:“江南……地旷野丰,民勤本业,则数郡忘饥,覆衣天下、荒芜贫瘠到地广野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生产力水平较低;“民勤本业,则数郡忘饥”可知人民生活有保障;D项海外贸易发达,材料未体现。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3.(1分)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A.官渡之战、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D.漠北之战、淝水之战【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我国古代发生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解答】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刘联军决战,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淝水之战爆发。淝水之战结果是晋军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C符合题意,项羽以少胜多,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200年,采取声东击西,偷袭袁军的屯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大败袁绍。排除AB,是对抗匈奴的高潮、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过程和影响。24.(1分)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A.张衡 B.徐光启 C.宋应星 D.祖冲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冲之以及主要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运用刘徽的方法,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故D符合题意,排除A,排除B,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冲之以及主要成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合计25分)25.(11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迁都洛阳后,他量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从服饰、语言、籍贯、姓氏、国家祭祀等方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摘编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材料四: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亦省兰州市红古区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共同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和—红古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创新发展先行区示范样板的实施方案》,开辟了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摘自《红古—民和开辟跨省级县区民族团结进步联创新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一、图二相关的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任选两个角度,谈谈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并概括这一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4)阅读材料四,谈谈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哪些努力。【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作为中学生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的努力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图一“黄帝陵”和图二“炎帝陵”可知。(2)根据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措施是政治方面;建立刺史制度,统一铸造五铢钱、专卖,平抑物价,罢黜百家。军事方面。(3)根据材料三“迁都洛阳后,他量以移风易俗为重点、语言、姓氏,对拓跋鲜卑旧俗进行了全面变革大家庭的历史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移风易俗,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4)根据材料四“……共同制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民和—红古民族团结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