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考点归纳及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_第1页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及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_第2页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及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_第3页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及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_第4页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及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5.实验能力

能独立的完成附表2、附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4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附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4个选考模块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2-2和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附表2和附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2、附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附表1: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模块必考内容选考内容物理1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物理2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3-1电场电路磁场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2-2力与机械热与热机附表2: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力学主题内容要求说明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ⅠⅡⅡ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ⅠⅠⅠⅡⅡⅡⅠ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ⅡⅡⅡⅡ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现象ⅡⅡⅠⅡⅠ斜抛运动只作定性要求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ⅡⅠⅠⅠ电学主题内容要求说明电场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静电现象的解释点电荷库仑定律静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示波管常用的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ⅠⅠⅡⅠⅡⅠⅠⅡⅠⅡⅠⅠⅠ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ⅡⅠⅠⅡⅠⅠ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ⅠⅠⅠⅡⅠⅡⅡⅠ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涡流ⅠⅠⅡⅡⅠ交变电流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像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ⅠⅠⅠⅠ单位制和实验主题内容要求说明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eV)Ⅰ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实验与探究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附表3: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模块3-3主题内容要求说明分子动理论与统计观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温度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ⅠⅠⅠⅠ定性了解固体、液体与气体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气未饱和蒸气和饱和蒸气压相对湿度ⅠⅠⅠⅠⅠⅠⅠ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ⅠⅠⅠ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Ⅰ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Ⅱ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温度计模块3-4主题内容要求说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单摆、周期公式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多普勒效应ⅠⅡⅠⅠⅠⅠⅡⅡⅠ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ⅠⅠⅠ光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光导纤维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ⅡⅠⅠⅠ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式ⅠⅠⅠ实验实验一: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三: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模块3-5主题内容要求说明碰撞与动量守恒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ⅡⅠ只限于一维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Ⅰ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核力、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ⅠⅠⅠⅠⅠ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Ⅰ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模块2-2主题内容要求说明力与机械平动与转动传动装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刚体的平衡条件ⅠⅠⅡⅡ热与热机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热机的效率电冰箱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空调机的组成和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ⅠⅠⅠⅠⅠ具体变化:从新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内容上看,主干知识基本稳定,占分比重也基本稳定,但是个别板块有所调整,具体内容如下表:考试内容备注分值比重相关的调整和变化质点的直线运动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必修1力学约42%考试内容基本不变,去年分值约为43%机械能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必修2碰撞与动量守恒选修3-5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1电磁学约42%考试内容基本不变,去年分值约为43%电磁感应、交流电选修3-2热学选修3-3约8%内容基本不变.去年为选考内容,分值约为7%原子物理选修3-5约8%基本不变,去年分值约为7%实验相关内容的基础实验约18%去年分值为16%.与去年必考部分相比增加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去年为选考内容),总数为13个可以看到新的考试说明删去了光学、相对论、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振荡电磁波这几部分知识内容的考查,也就是说完全排除了对选修3-4的考查。这一调整虽然较大,但基本保留了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完整性,在考试分值上仅做了1%的微调。力学和电磁学在历年的考试中都是占分比重最大的板块,也是包含的基本的物理技能和物理方法最丰富的板块,今年还是物理考试的主干。解决力学问题的三大钥匙:牛顿定律、能量、动量并没有删减。电磁学的基本内容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们可以说对主干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上的要求并没有大的改变。热学和原子物理的考查内容与去年基本相同,分值都由7%增加为8%。物理实验的分值比重有所提高,由去年的16%增加到了18%,体现了对物理实验考查的逐年重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史物理必1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P5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贝尔发明电话。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4.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P30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P45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P47、48近代力学的创始人。P497.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P568.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P68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P68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P699.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P6810.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P9211.美国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P9212.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P92物理必21.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研究了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星星观测记录。发表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P29P322.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了理论:每个行星都沿着圆运动,这个圆叫做“本轮”同时本轮的圆心又环绕着地球沿一个叫做均轮的大圆运动。P313.哥白尼(波兰)发表《天体运行论》,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P314.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观测证明了地球不是所有天体运动的中心。P325.第谷·布拉赫的观测结果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键性支持。P326.哈雷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337.胡克等人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的引力。P338.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P379.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比较精确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P3710.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耶各自独立计算出海王星的轨道。德国的伽勒在勒维护耶语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海王星。P3911.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指出,对于一个质量为M的球状物体,当其半径R不大于2GM/c2时,即是一个黑洞。P42英国学者米切尔也提出过相似的见解。P4312.德国天文学家F.W.贝塞尔根据天狼星移动轨迹,推测有一个看不见的伴星在围绕天狼星运动,后来的观测证实了他的猜想,这是最早的白矮星、P4713.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显现出能量及其守恒的思想。P5114.戴维发现电流的化学效应。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塞贝克发现温差电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焦耳发现电流的热效应;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能量守恒定律。P75P33、P41、P48。物理3-11.希腊人泰勒斯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P22.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写下“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P2在《论衡》中描述的“司南”使人们公认最早的磁性定向工具P803.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P24.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P45.法国学者库仑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P66.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提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有它产生的电场,处在电场中的其它电荷受到电场给予的作用力。P10用电力线(即电场线)和磁力线(即磁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P14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P147.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把光现象与电磁现象统一起来。P148.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P389.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P8010.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P8111.安培发现,磁体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P8112.特斯拉,美国电气工程师,是交变电流进入实用领域的主要推动者。P8413.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P8714.洛伦兹,荷兰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他的电子论。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P9515.美国物理学家E.H.霍尔观察到霍尔效应。P103扉页、P80。物理3-2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P22.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P3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发电机——圆盘发电机。P143.物理学家楞次总结出楞次定律。P114.在法拉第、纽曼、韦伯等人工作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P155.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会在空间激发一种电场。P19物理3-41.傅科摆。1851年,傅科在巴黎万神殿用长67m的单摆演示了地球自转的效应,摆的周期超过16s。P142.惠更斯,数学家。确定了计算单摆周期的公式。P16惠更斯荷兰物理学家、1690年提出了惠更斯原理。P33首先提出光的波动说。P463.多普勒效应P424.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麦克斯韦电磁波。P46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P78德国科学家赫兹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P465.德国科学家赫兹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从而解释了光电效应。P466.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总结出了光的折射定律。P477.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P508.牛顿环。P599.物理学家菲涅耳按照光的波动说深入研究了光的衍射,在论文中提出了严密地解决衍射问题的数学方法。泊松按照菲涅耳的理论计算,计算出泊松亮斑的存在。P61~6210.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首先研究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P6311.英国生物学家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研究了DNA对X射线的衍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生物学家克里克根据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P631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P7713.麦克斯韦不仅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电、磁、光现象在本质上的统一性,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P7814.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P7915.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地发明了无线电报机。P8616.英国发明家贝尔德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标志着电视的诞生。P8717.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天文观测得到结果: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是一样的。18.1997年的麦克耳孙-莫雷实验是最著名的一个。P9919.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P99和广义相对论P109。20.1941年,美国科学家罗西和霍尔在不同高度统计了宇宙线中的μ子数量,结果与相对论的语言完全一致。P10421.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试图利用物体通过以太时以太的“收缩”来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到相应的公式。P1052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庞加莱在1895年,首次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的思想。1899年,又进一步提出,对于所有观察者来说,光速都是常数。还论证了“两个事件历时相等”和“在两地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P10523.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距离越远,离开的速度越大。P11124.1964~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孙检测到了微波背景的辐射。P111物理3-51.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最先提出动量具有守恒性。把物体的大小(质量)与速率的乘积叫做动量。P62.惠更斯明确指出了动量的方向性和守恒性。P63.牛顿把迪卡儿的定义做了修改,用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动量。P64.卢瑟福猜测,原子中可能还有一种电中性的粒子。P16德国物理学家博特及其合作者贝克尔用α粒子轰击一系列元素,产生一种未知射线,他们认为这是一种γ射线。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重复波特和贝克尔的实验,仍旧认为中性的“铍射线”是一种γ射线。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P16、P175.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P206.迪卡儿主张以mv度量运动,莱布尼兹主张以mv2度量运动。法国科学家达兰贝尔用他的研究指出,双方实际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的守恒性。P247.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在1896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900年,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P288.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称为新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借助能量子的假说,普朗克得出黑体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相符。P299.1887年,赫兹在研究电磁波的实验中偶尔发现,接收电路的间隙如果收到光照,更易长生电火花,这是最早发现的光电效应。P3110.德国物理学家P.勒纳德、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等相继进行试验研究,证实了光电效应。P311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理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P331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检验了爱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确性。P3313.1918-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了康普顿效应。他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吴有训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P3514.1924年法国巴黎大学的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P3715.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提议,利用晶体中排列规则的物质微粒作为光栅,来检验伦琴射线的波动性,实验获得了成功,证实伦琴射线就是波长为十分之几纳米的电磁波。P3816.1927年,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P3817.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指出:虽然不能肯定某个光子落在哪一点,但由屏上各处明暗不同这个事实可推知,光子落在个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即光子落在明纹出的概率大,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小。说明,光是一种概率波。P4118.N.波尔建立了前期的量子论。P441925年,海森伯等人发展了矩阵力学。P451926年,薛定谔根据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说建立了波动力学。P45薛定谔等人证明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于是两种理论融合为量子力学P45由于狄拉克等人的进一步发展,量子力学称为逻辑严谨、方法齐备的崭新理论。P4519.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阴极射线。P4720.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P4721.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P4922.赫兹实验时,由于管中真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