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新闻伦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世界上最早的新闻自律组织是1916年在瑞典成立的报业荣誉法庭。1766年瑞典议会通过报业自由法案。这是世界上最高新闻法规。第二节:(名解)新闻伦理学——是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介于新闻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媒介是新闻职业道德的载体。(判断题)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伦理学的关系,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因果关系,有了新闻职业道德现象之因,才有新闻伦理学之果。(论述题)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在矛盾性。新闻事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与生俱来的事业性和商业性的双重性质。新闻业总是处在一种公益和私利的矛盾运动之中,事业性质要求其在传播活动中,充分考虑“进步的文化事业”的要求;产业性又要求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在经济上进行产业化运作。第二章1.(简答)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1)从发展的历史看,新闻道德产生的时间晚,但发展的速度快。(2)从地域和形式上看,新闻道德受到全世界关注和重视,而且大多制定了成文的道德准则。(3)从受传统道德的影响看,新闻道德受“史德”的影响最深。(4)从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上看,其原则规范既有受新闻自身规律支配的普遍性,又有受一定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制约的阶级性。(5)从新闻道德自律的目的看,其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救自身之弊。第三章1.(判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我国新闻道德自律信条。2.社会责任理论是西方新闻信条的理论基石。3.洪仁玕,他在《资政新编》关于“太平天国之办报条陈”中谈到“兴各省新闻官”时说:“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强调了新闻官的人品问题。4.王韬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一文中谈到“顾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的问题。5.新闻学研究会主任徐宝璜在他那本1919年出版的被称为“破天荒”的著作《新闻学》中,把“提倡道德”作为报纸的六大职务之一提出来。6..“新闻学研究会”导师、著名记者邵飘萍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于1923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作者在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个问题时,把“品性”作为第一要素,揭示了“品性”在“记者资格”要素中所处的重要地位7.1941年,曾留学日本的新闻学者任白涛的《综合新闻学》出版了。在这部著作中,他以“新闻事业道德”为题,用3万字左右的篇幅,以专章论述,再进了一步。此章包括八个部分。这是我国报人、学者第一个用专章论述新闻求: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4.发扬优良作风5.坚持改革创新6.遵纪守法7.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第六章一、马克思的“报刊的有机运动”:真实与时效的矛盾性。(例子:如何报道一个地区的贫困生活)二、新闻的真实是指报道事实的真实。(不允许合理想象)文学的真实是指反映生活、反映自身感受与情怀的真实。(允许合理想象)第七章一、有偿新闻的危害1.有损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2.有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3.有损新闻单位的经济利益4.不利于新闻队伍建设二、如何处理有偿新闻·禁止有偿新闻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法:1.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2.严格执行“规定”(《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坚持新闻经营“两分开”;·“两分开”指:一是新闻报道与经营分开;二是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队伍分开3.坚持层层把关,努力净化版面;4.坚决查处有偿新闻,不断弘扬廉洁新风;5.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抓源头:走出拜金主义。第八章一、有偿不闻的定义: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二、有偿不闻的构成至少包括三个要素:1.有偿不闻的前提是“有偿”;2.有偿不闻的手段是“舆论监督”;3.有偿不闻的结果是舆论监督的“中止”或“改变”。三、有偿不闻的实质是:新闻敲诈。第八章一、虚假广告的特征1.行为的违法性2.内容的不真实性3.手段的欺骗性4.主体的复杂性二、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和可能承担的责任。1.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在原媒介上刊登道歉声明,及罚款)2.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罚款:广告费用的50倍)3.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主要是判刑与罚款)第九章一、自杀新闻的种种失当1.刊登遗书、遗照、现场照片、详尽描写自杀过程等;2.缺乏对危机干预机构、危机救助措施的报道;3.渲染式、煽情式的自杀报道(把自杀行为闹剧化、娱乐化);4.对自杀报道的归因过于简单。二、自杀报道中媒体责任的议题构建层面:从“自杀事件”引向“自杀问题”·不渲染、炒作自杀个案,谨慎报道、理性剖析,以启迪受众、尊重生命。第十章一.【简答】人文关怀确实的表现:1.人文关怀的泛化和简称;2.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3.对隐私报道不慎重;4.对灾难报道缺乏人性化关怀;5.对女性的不尊重。二.新闻“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那些方面?1.敬畏生命,充满爱心,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放在第一位;2.设身处地,尊重当事人,他们就是父老乡亲、兄弟姐妹;3.向弱者倾斜,多一份牵挂,营造平衡的舆论环境;4.担当责任,为公众谋利益,成为社会文明的标杆。三.媒介歧视:是指传媒不能平等的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地位维度上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及处于阶层低端和社会边缘位置的人群。媒介的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政治歧视、种族歧视四.煽情:通过某种方式激发感情,就是利用某种事情或事物来调动感情。媒介煽情恶俗化的深层原因:资本是幕后推手。第十一章一.新闻炒作: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