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与方_第1页
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与方_第2页
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与方_第3页
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与方_第4页
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与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量管理下载PAGEPAGEI 企业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目录引言…………………1第一章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显性化问题……………4知识、知识价值链与知识管理……4知识流动与知识编码化……………7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产生………9知识管理活动价值创新的关键成功要素…………11第二章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动态博弈………14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14知识共享“排队博弈〞的经济学假设及博弈纳什均衡…………15知识显性化的动态博弈过程………21博弈经济学假设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实现的可能性………………33第三章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所必需的组织变革…………………38构建鼓励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38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过程再造……39知识创新的深层次要求:企业文化重塑…………41第四章知识显性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管理〞……………43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与知识创新……………43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解释管理思想开展及演变过程………………44知识显性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管理〞……47结束语…………………48附:参考文献…………49引言问题的提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隐性知识显性化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说明,隐性知识占据整个组织知识总量90%以上,而且,其价值含量通常远高于显性知识。然而,由于隐性知识产生及存在形式的固有特性,隐性知识不易表达,也不易传播,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知识管理中最难测度和最难控制的环节。尽管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网络、构建知识仓库、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手段实现某种程度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但是,对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以及隐性知识显性化效果的测度,人们至今只有一些经验上的认识和判断,还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描述隐性知识显化的实现过程,更无法检验其显性化效果。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将从多人互动决策的角度,运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和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的思维方式对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进行研究。基于“理性人〞的经济学假设,博弈论是一种分析多人互动决策的有效工具。企业员工在知识显性化中的决策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排队博弈〞决策行为有着许多共同点。通过与“排队博弈〞过程的比较,我们可以给出隐性知识显性化博弈的经济学假设,并描述其动态博弈过程。如果这些经济学假设能够在企业活动现实中成立,那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也能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实现。在这些经济学假设中,“理性人〞的假设是根本,也最难实现。如何引导“非理性〞员工的行为,使其变成适应知识交流与共享过程所需要的“理性人〞,这是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如果说博弈理论是一种基于“理性〞的分析工具,那么,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那么是解决“非理性〞冲突以及分析多人“非理性〞互动决策过程的有效工具。事实上,无论是博弈理论还是谈判理论都不可能面对一个绝对“理性〞或者绝对“非理性〞的分析对象;同时,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理性〞或者“非理性〞。“理性〞的博弈论只是更多地强调:前提条件是实现多人决策预期过程的必要条件;而“非理性〞的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那么是侧重于决策过程本身,强调在多人决策的互动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预期,通过相互沟通和妥协,最终到达各方相对满意的结果。在知识显性化博弈过程中,全体员工是博弈的参与者,而企业是博弈规那么的制定者;当博弈条件发生改变,或者因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而导致员工产生冲突及矛盾时,企业既是谈判的主体又是调停员工之间冲突的第三方。将博弈论与谈判理论的有机结合,其核心在于:用基于严格经济假设的博弈理念来描述、理解隐性知识显化的过程;用基于过程互动的谈判理念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感知和预期,从而满足博弈经济学假设条件,最终实现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过程。文章将重点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对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梳理实现知识显性化博弈过程所必需的前提条件。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应用主要表达两个方面:一是构建论文的研究性架构(见下页论文研究架构图);二是系统地考虑知识管理活动有关的“硬件〞〔信息技术、组织结构等〕、“软件〞〔文化、制度等〕以及其行为主体“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指导组织进行系统变革,以创造和维持博弈顺利进行的环境。对于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本文将不做专门论述。在对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分析的根底上,本文还将尝试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角度分析管理思想的开展及演变过程。三、研究目的和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资源。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那些能够被测度、被量化的资源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一种资源能够被测度的前提是:这种资源及其转化的过程能够被准确地描述。本文的意义不仅在于用博弈理论对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进行描述,更重要是用谈判及冲突解决理论的思想指导组织进行系统变革,从而创造并维持动态博弈顺利进行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知识显性化博弈过程在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实现。此外,本文还创新地从隐、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角度解释了管理思想开展与演变的过程,并对知识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创新方向做出了预测。附:论文研究架构图

论文研究架构图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知识显性化知识显性化排队博弈动态博弈条件假设〔经济学〕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过程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过程〔纳什均衡转换〕企业创造并维持环境以满足前提假设〔主、客观现实环境〕人力资源〔鼓励知识创新〕组织结构〔过程再造〕企业文化〔文化重塑〕战略指导〔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做事〕客观要求--硬件—提高效率主观努力--软件—创造公平知识转化(创新)的四种模式及规律显性显性显性显性显性隐性隐性显性隐性隐性隐性显性隐性隐性隐性显性隐性隐性隐性显性隐性隐性“人本〞人本科学管理以前科学管理时期知识管理时期知识显性化的局限性〔主、客观〕知识管理及知识显性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管理〞第一章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显性化问题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将成为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只有管理好知识资产,建立、健全知识生产、流通和使用的机制,发挥好与知识共存的人的积极作用,企业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知识是抽象的、非物质的,它往往凝聚在产品当中或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当中。知识的特殊性,决定了对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更多地强调方法论的变革。第一节知识、知识价值链与知识管理知识的生产和利用不同于其它物质和效劳产品,它们是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研究、分解、使用和共享的全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些过程中,知识既被使用,又在不断地产生、形成和开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企业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知识的定义及性质目前,有关“知识经济〞的讨论是社会上一个相当热的话题。人们不但对“知识经济〞的提法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而且对“知识〞概念本身也存在各种不同意见,诸如“知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1】李廉水:?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页1】,“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发现以及感悟所得到的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人类经验的结晶〞【【1】李廉水:?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页【2】李廉水:?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页在知识管理的研究及实践中,彼得·F·德鲁克(PeterF.Druker)及英国学者车驰曼(Churchman)对“知识〞的界定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同。德鲁克把知识定义为“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根底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3】马驰:?知识经济的由来与开展?,中知网HYPERLINK...bsti.as./KMChina....bsti.as./KMChina.3】英国学者车驰曼那么在进一步论述到“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响才是最为重要的……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的知识能力相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的过程。〞【4【3】马驰:?知识经济的由来与开展?,中知网HYPERLINK...bsti.as./KMChina....bsti.as./KMChina.【4】马驰:?知识经济的由来与开展?,中知网HYPERLINK...bsti.as./KMChina....bsti.as./KMChina.与有形的物质资源不同的是,知识是无形的。知识有时会表现在书本或软盘等各种载体中,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人们头脑中迸发的一个创意。知识的认识论范畴决定了其与认识主体—人—的不可分割性。一般说来,知识具有隐含性,也具有“二相性〞【5】(美)维娜·艾莉著(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54页5】,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或测度时,知识具有实体的性质;而在对知识进行创造、提高及应用的持续过程中,知识又具有了过程的性质。同时,知识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对知识投资的价值一直是难以测试的,结果也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而且,某种知识对一个人可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对另一个却可能是非常珍贵的。按照学者齐曼(Cheman)【5】(美)维娜·艾莉著(刘民慧等译):?知识的进化?,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54页【6】吴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70-84页二、知识的分类随着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加深,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了多种分类,其中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对知识的分类成为目前比较流行和权威的一种。根据该组织?以知识经济为根底的经济?一书中的划分,可以将“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7】OECD著(杨宏进、薛澜译):?以知识为根底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18页7】: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为了更深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人们又在OECD【7】OECD著(杨宏进、薛澜译):?以知识为根底的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18页【8】肖广岭:“隐性知识的来源与本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第8期,第11-17页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可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如专利、科学创造等。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有物质载体,并可以通过书本、数据库等进行储存和传播。在OECD对于知识的四类划分中,关于Know-what和Know-why的知识根本属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那么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隐性知识对应的是OECD分类中关于Know-how和Know-who的知识,其特点是不易被人们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企业对组织内外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即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实现组织内交流共享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三、知识价值链与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活动,企业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互动过程,即价值链【9】张宏伟:“ERP咨询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2000年第4期,第31-35页9】【9】张宏伟:“ERP咨询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2000年第4期,第31-35页【10】王德禄等著:?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 成功的知识管理不仅在于对知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而且在于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快知识的流动速度,使知识成为组织永不枯竭的资源。四、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和主要原那么根据知识价值的创造过程,我们可以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三个运作过程【11】董小:【11】董小:“运营知识和管理知识〞,?中国企业家?,2000年第3期,第25页正如对任何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或资产的管理都需要本钱一样,知识管理也是一项代价昂贵的活动。在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中,为了以最小的本钱进行最为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把握和贯彻信任、交流、学习和共享的四个原那么【12】陈兵:“知识管理的运作〞,?知识管理?,2000年第6期,第16页12】。信任是组织文化的根底,是实现知识交流、使用与共享的前提,有了组织内外成员之间的信任,才能建立知识的良性循环,并朝着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方向螺旋式上升;反之,那么会出现知识的恶性循环,并朝着知识保护和封闭的方向螺旋式下降。交流是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的手段,没有交流,将会使知识降低价值,甚至失去效应和创新。学习是获取知识、催动创新的必由之路,也会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共享是知识开展和创新的关键,而创新正是知识管理的最高追求。组织的知识管理,就是在把握和【12】陈兵:“知识管理的运作〞,?知识管理?,2000年第6期,第16页 第二节知识流动与知识编码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保证知识在其价值链上顺畅流动的过程。知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组织成员充分使用,从而实现其价值并被增值。知识的编码化程度决定了知识在其价值链上流动的数量和速度。信息技术的开展加快了知识编码化的进行过程,从而使知识快速而准确流动成为可能。一、显性知识编码化:实现知识流动与共享的前提和根底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使其便于公开、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在知识价值链上进行有效传递。显性知识的编码化是使已经成文的知识以数字的形式存在,其目的是使其便于流动、使用(包括拷贝下载、修改),甚至可以在花费很少的情况下长距离传播。正是由于知识的可编码成份的不断增加,使当今时代具有了“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和通信根底设施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显性知识的编码化进程。组织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化处理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入手,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的方式形成电子文件,建立一定的子目录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将已有文字性文件进行编码化(即录入计算机)、用计算机形成新的文件、将历史数据做成数据库等都属于显性知识编码化工作。显性知识编码化工作的投资不大,却可以大大提高组织流动及共享程度,使组织新成员在较高水平的知识平台上工作,从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二、知识编码化的难点与重点: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编码化的难点是对隐性知识的编码,因为隐性知识通常物化在机器设备上,表达于组织价值文化之中,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总而言之是一种无形之物,让人难以明确把握,更不容易对其进行编码化处理。虽然隐性知识难以获取,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组织中的知识资本90%以上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正如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荣·杨〔RonYang〕所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那么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局部。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13】【13】申明:?知识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123页由于隐性知识在组织知识中的比重比较大,而且通常价值含量也非常高,对于组织成长和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组织必须重视和做好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工作。组织隐性知识的编码化工作,不是仅通过宏观规划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从具体的事物和细小的环节入手,在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中开展和完善。例如,隐性知识显性化和编码化可以通过一系列标准管理程序的操作而得以逐步加强的。一整套ISO9000的质量认证就可以将大量隐性知识提升到程序性与操作性文件中来。适时地进行企业管理定型化工作,例如CI设计、编制职务说明书、编制业务指南和员工手册等,都可以提高隐性知识显性化水平。对大局部中国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工作的本身,就是提高企业知识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字革命强化了知识的编码化,并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知识储藏中编码化知识对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比例。一个组织要想做好知识的编码化工作,必须引进一定的先进信息技术和根底设施,建立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网络,使信息和知识快速传播和流动,从而充分利用内外资源,提高组织面对环境变化的反响能力。知识的编码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它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使组织获得更多知识,因此带来的收益要远大于投资。第三节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产生一、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知识显性化就是在保守组织秘密的前提下,对组织内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最大限度地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保证显性知识充分编码化,以利于知识在组织内的顺畅流动,从而促进知识的使用、交流与共享,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与创新的良性循环。在知识显性化过程中,三个关键环节决定知识价值链上流动知识的质量:〔1〕知识挖掘。这是知识管理起点,知识挖掘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信息采集范围以及信息加工量的大小;〔2〕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可能性与充分性取决于公司文化、鼓励机制、组织结构及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3〕知识使用与创新。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知识更好地作用于实践,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创新。知识显性化过程的核心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只有将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把那些“个人的东西〞转化为企业组织的“结构性资产〞。在知识显性化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不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而且也是最不易量化和最不易测度和控制的环节。隐性知识显性化程度也集中表达了组织的文化及其知识管理水平。二、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产生通过比照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知识在其价值链上流动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显性化与知识流动速度及流动知识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能够有效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但却无法保证信息来源自身的充分性与有效性。同样,信息技术的开展使已经显性化的知识很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并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和方法来管理,这大大促进了知识在价值链上流动的速度。但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保证价值链上流动知识的质量。由于隐性知识在组织知识结构中的价值比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实际上决定了价值链上流动知识的质量。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单纯的技术进步来解决,它涉及到组织制度、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共享寻找新的途径,并在知识显性化及共享的过程中实现隐性、显性知识的互动促生,这个过程也正是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的提出基于以下三点认识:(1)一般情况下,知识显性化、流动及共享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首先,将自己独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与他人交流分享,不会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自发行为;而隐藏自己的知识并疑惑地看待来自他人的知识,才是大多数人的天性。其次,由于体制、文化及竞争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组织中那些掌握独特关键知识的成员为了维护其特殊地位,不会轻易将自己所有的知识与他人共享,从而在客观上阻碍了知识的流动与共享。(2)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显性知识的编码化水平。随着知识管理实践的深入,知识管理能否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将更多的取决于组织对其内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能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实现内部化的程度也是组织知识管理水平乃至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标志。同时,隐性知识显性化必然对组织管理思想、制度、方法等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知识显性化及共享非常成功的企业。如,GE的“无界限的组织〞【14】(美)罗伯特·史雷特著(刘红译):?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130-148页14】,施乐公司的“知识地平线〞【15】资料来源于中知网知识管理案例(...KMChina.)15】内部网络,台湾宏基的“IO【14】(美)罗伯特·史雷特著(刘红译):?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130-148页【15】资料来源于中知网知识管理案例(...KMChina.)【16】施振荣著(萧富元整理):?联网组织—知识经济的经营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7】王新福等著:?海尔的策略—一个中国企业的成长?,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124-143页 无论是在方案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共享行为一般都不是组织成员的自然而然的行为。但是,知识经济的开展以及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入对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共享提出了客观要求。一些企业和组织顺应这一要求,通过不断地组织变革与创新,改变了组织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模式。这些企业不断增强的对组织内外隐性知识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即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实现组织内交流共享的能力,已经成为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知识管理的实践活动中,GE把自己视为“无边界的公司〞【18】刘志军:“巨象何以轻盈舞〞,?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23日18】。以公司的软性价值观—信任、不拘形式、简单化、无边界的行为和乐于变革—为推动力,GE鼓励其员工去组织和总结公司内外,甚至全人类的智慧。GE实现其组织内部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共享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地从全公司范围内推行的重大举措中吸取最正确的创意和做法,促进分享这些创意和做法并将它们付诸实施。GE同样把自己视为“全球化的学习公司〞【19】(美)罗伯特·史雷特著(刘红译):?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158-194页19】,将组织和组织成员时刻置于受教育的状态,知识交流与共享在公司内部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然而,在1981年以前,也就是杰克·韦尔奇(JackWelch)成为GE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以前,尽管GE【18】刘志军:“巨象何以轻盈舞〞,?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23日【19】(美)罗伯特·史雷特著(刘红译):?杰克·韦尔奇与通用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158-194页知识管理活动价值创新的关键成功要素企业从事某种活动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关键要素(活动)的表现,根据这些关键成功要素相对于该行业其他厂家的表现,可以绘制出企业从事这项活动的价值曲线图。就某一活动而言,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可能会有相同价值链,但却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曲线。通过对活动价值曲线的分析,不仅可以判断出这些关键成功要素在活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识别该公司的相对市场竞争优势。此外,通过对价值曲线上的关键成功要素资源投入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增添或取消某些要素工程,企业往往可以实现价值曲线的突破,创造出新的非同寻常的价值曲线。这种价值曲线的突破经常意味着价值创新,而价值创新往往可以给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市场竞争优势。在知识价值链上流动知识的价值大小,主要由知识的数量、质量、流动速度、共享程度、利用程度等因素决定,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实质上也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通过开展知识收集与挖掘、知识积累、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编码化、促进知识流动与共享、促进知识使用与创新等关键活动(要素),企业有目的、有方案地对价值链上决定流动知识价值大小的因素进行调整,最终使知识管理活动、关键因素与组织资源之间到达动态平衡,并实现知识管理活动的价值创新。以GE知识管理活动为例,选定其知识管理过程的关键活动为其价值创造活动的关键成功要素(由相关资料归纳假定),其知识管理活动的价值曲线见图1.1。图1.1GE知识管理活动价值曲线图高GE知识管理3相对水平 转型企业知识管理2低1 传统企业知识管理 收集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流动使用信息学习型挖掘积累显性化编码化共享创新网络组织图表来源:作者根据GE相关资料整理绘制 图中的三条形状不同的价值曲线代表了GE知识管理开展的不同阶段,也代表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开展的现状。曲线1反映的是一个传统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所形成的价值曲线: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开展,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传统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内外部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并利用日益成熟的数字编码化技术对这些显性知识或信息进行处理。先进信息技术的领先应用,是这些企业寻求价值创新的主要方式,这也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知识管理〞。价值曲线1比较容易形成,也容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仅靠这条曲线很难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在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企业之后,企业已经不太可能仅靠信息技术进步来创造新的价值曲线。于是,众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软件〞,即,信息的充分挖掘、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知识的使用与创新、提倡并营造组织内学习气氛。这个阶段的组织,其知识管理活动可以用价值曲线2来描述,即,价值曲线趋向平缓,企业开始注重知识与知识使用者之间的匹配与平衡,知识的使用价值逐渐凸显。基于技术的进步,处于价值曲线3的企业,例如GE,已经打破了组织内原有的知识共享和利用机制,将更多的资源投向组织变革、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塑等活动,从而使知识管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注重文化、注重学习、注重创新的境界,形成了新的价值曲线。在这条独特的曲线上,企业对组织内外知识资源利用能力、管理能力,即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目前,GE建立“全球化的学习公司〞或“无边界组织〞的努力,使其内部组织外延化。通过组织途径无边界地延伸,GE成功地使其在知识管理活动价值曲线上三个关键成功因素得到不断提升,即,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的利用与创新以及乐于变革的学习型组织。这三个关键成功因素的提升相辅相承,互不可缺,其核心是隐性知识显性化。企业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可以测度的表现就是:组织成员乐于与人交流共享知识,并自觉自愿地使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成为整个组织的“结构性资产〞。

第二章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动态博弈GE知识管理活动价值曲线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企业组织在知识管理活动中突破原有价值曲线,并建立新的价值曲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企业打破组织内部原有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利益平衡关系,从而建立新平衡关系的过程。对大多数的组织而言,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一方面,隐性知识如果不能实现显性化,这些知识就不能够被充分交流,也就无法使其为组织内大多数人所共享,因此,组织往往采取诸多鼓励措施或组织变革来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加剧,组织成员为了保证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而更倾向于隐瞒知识,或者组织为了保密而设置的越来越多的平安措施在客观上给隐性知识显性化造成了障碍,这些因素又在事实上阻碍了隐性知识显性化。在这个动态博弈过程中,作为博弈规那么的制定者和博弈秩序的维护者,企业通过有意识的影响和改变博弈条件以及博弈收益矩阵〔组织成员均为博弈参与者〕,进而影响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动态博弈进程。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使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结构性知识〞,从而使整个组织的知识积累越滚越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知识管理,企业希望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畅通无阻。但是,要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的共享,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难度可能丝毫不亚于实现在竞争对手之间的共享知识的难度。而且,企业对于组织成员的知识,尤其是存于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不可能通过强行索取来获得。因此,为了实现知识流动的畅通无阻,企业必须不断有效地调整管理机制,改革组织结构,形成鼓励组织成员彼此合作创新、共享知识的气氛,才可能使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流动起来,转化为组织的强大竞争力。隐性知识显性化进程起点是组织成员倾向于知识独占或知识隐藏,终点是组织组织成员自觉自愿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地螺旋上升的过程,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起伏或者反复。同时,隐性知识显性化还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它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组织制度或结构的变革来实现。知识共享“排队博弈〞的经济学假设及博弈纳什均衡从多人决策博弈的角度来讲,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与社会生活中的排队现象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多人排队决策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现象,即排队与夹塞;在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组织成员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选择,即知识隐藏与知识共享。通过与排队博弈现象的比较,我们可以从多人决策博弈的角度来理解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一、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与“排队博弈〞的比较根据常识和经验,人们可以感受到,在公共场所自觉排队并不一定是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行为。人们自觉排队或者拥挤夹塞的行为,也不可能完全用社会进步或者文明教育来解释。因为,在同样的社会环境里,排队或夹塞的情况都会存在;在不同的环境里,同样一群人也会有不同的行为和选择。排队或夹塞的现象在各种环境和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并不存在着所谓“必然〞出现或是“必然〞不出现的情况,区别只不过是多一些或少一些而已。在某种环境或条件下,人们可以选择“排队〞或是“夹塞〞,但决策结果往往并不是出于人们主观愿望或是行为自觉。因为,人们选择“自觉〞排队或是“无奈〞夹塞,这种决策结果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个人素质〞或是“社会道德〞,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对这种决策结果收益的权衡。这种收益可能是现实利益也可能是某种心理感受;而且,决策过程还要受到个体条件、社会道德以及其他人决策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事实上,在某一具体环境里,无论当事人作出的最后选择是排队还是夹塞,这种决策都是基于当事人对所处具体环境的判断和权衡,而做出的使自己能够获得相对最大收益的最优选择。同样,在某一具体情况下,在决定将个人知识独占还是与人共享时,组织成员也是面临着与“排队博弈〞类似的决策过程。在选择“知识共享〞或是“知识隐藏〞时,人们的道德素质或者主观愿望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某一组织中,人们都知道知识或经验的传播与共享有利于组织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也都提出希望共享知识的愿望,组织也会鼓励人们共享知识和经验,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形式多,实质内容少。起初,组织成员也许会尝试着将个人知识与人共享,但是,如果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组织成员最终会选择把个人独有的知识隐藏起来。人们作出这种选择,也是基于对自己所在具体环境的判断,基于对各种决策收益的权衡。知识隐藏,这也许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感到能使自己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当然,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或者是在另外一个组织,经过权衡,它的组织成员也许会将知识共享作为使个人决策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某些社会环境中,人们“自觉〞排队的机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环境。而且,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在某个具体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排队的机率也会逐渐提高,从开始的“强制〞排队到最后的“自觉〞排队,人们的行为确实在发生转变。在后一种情况下,外界环境及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们预期的改变,这些变化影响了各种决策的收益,使自觉排队逐渐成为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同样,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希望实现隐性知识充分显性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其组织成员把选择“知识共享〞作为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使组织成员被“强制〞共享知识转变到“自觉〞共享知识的过程。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朝着有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向改变,组织成员的预期及各种决策的收益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与“排队博弈〞由“乱〞到“治〞的转变过程类似,经过屡次重复博弈,知识共享将逐渐成为组织成员个人收益最大化的最优决策。 二、知识共享“排队博弈〞成立的经济学假设及博弈纳什均衡 博弈论【20】RobertGibbons.APrimerinGameTheory.HarversterWheatsheaf,1992.8-1420】主要研究多个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排队决策及隐性知识显性化决策都是典型的多人决策博弈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决策的选择受到他人的影响,最终的收益或效用函数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为了便于比较和理解,我们可以将知识显性化中的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决策的互动过程称为知识共享【20】RobertGibbons.APrimerinGameTheory.HarversterWheatsheaf,1992.8-14 排队博弈过程涉及的主要概念【2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13页【2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13页 在排队博弈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经济学假设【22排队博弈以及下文中的动态博弈经济学假设来自有关经济学与博弈理论的学习总结22【22排队博弈以及下文中的动态博弈经济学假设来自有关经济学与博弈理论的学习总结(1)所有排队人在决策过程中是理性的排队人是理性的,即假设这些参与者均为理性人;而且,每个参与者都知道其他参与者是理性的。理性人一般有一个很好定义的偏好,在面临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他们会最大化自己的偏好。在排队博弈中,这种偏好可以定义为“一定买到票〞、“不吃亏〞、“先来后到〞等。理性人与自私人不同,理性人可能是利已主义者,也可能是利他主义者。理性人在最大化自己的偏好时,需要与他人合作,而在合作中又会存在着冲突。(2)排队人拥有完全信息和共同知识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个参与者对所有其他参与者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收益函数等博弈相关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在排队博弈中,完全信息要求每一个排队人对其他人的情况或可能的表现有充分地了解。共同知识是指“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共同知识是在完全信息根底上的一个非常强的假定。简单地说就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享有某种知识;而且,每个参与者都知道所有其他参与者“共同〞享有一样的知识。(3)排队博弈为有限次的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同时选择战略并行动;或者不同时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行动。简单地说,“静态〞就是所有的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且只选择一次。在排队博弈中,可以假定为所有排队人同时来到窗口,没有人会知道别人会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假定排队博弈为静态博弈,主要是为了引入纳什均衡的概念,并为进一步分析知识共享动态博弈过程做准备。纳什均衡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解的一般概念,也是所有其他类型博弈解的根本要求。在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假设有N个参与者,给定其他人战略的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个人最优战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其他人的战略),所有参与者选择的最优战略构成组合就是纳什均衡。著名经济学家纳什〔Nash〕证明了在任何有限博弈〔即参与者和战略集合都是有限的博弈〕中,都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中,每一参与者要选择的战略都是针对其他参与者选择战略的最优反响,博弈结果可以到达一种“战略稳定〞或“自动实施〞【2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页23】【2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页纳什均衡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博弈参与者所达成的某个协议不构成纳什均衡,它就不可能自动实施,因为至少有一个参与者会违背这个协议,不满足纳什均衡要求的协议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组织形成的任何协议或规定,如果它们不能构成纳什均衡,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外来强制力约束,这些协议或规定不可能被组织成员自动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排队的结果一般会出现的两种相对“稳定状态〞—自觉排队或拥挤夹塞。在某一特定的环境里,只要出现了其中的一个“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就很难改变,除非有外力作用使之改变。因此,一般情况下排队博弈中至少存在着两个纳什均衡。为了改变一些公共场所排队秩序混乱的情况,有关部门也会制定一些要求人们遵守秩序自觉排队的规定。其目的是打破拥挤夹塞的“稳定状态〞,并期望建立自觉排队的“稳定状态〞,但结果常常是人们仍然不自觉排队。如果从纳什均衡的角度来理解,这些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秩序的规定本身没有构成纳什均衡,因此它不会被已处于拥挤夹塞“稳定状态〞的人们自觉自愿地实施。基于生活常识及以上排队博弈中的经济学假设,我们可以按照标准博弈表达的要求描述排队博弈。假定有N个人排队,所有排队人均为理性人,即决策时偏向于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不管排队人的主观意愿如何,他们只有排队或不排队(即夹塞)两种选择。人们同时开始行动,但每一个排队人都不确知其他人的选择。各种决策组合的相对收益值可以给定,而且,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的收益组合。根据以上描述,排队博弈的双变量矩阵排列如图2.1。图2.1排队博弈〔NE:纳什均衡〕参与人j(j=2,3,4…)排队不排队55NE2144133NE1排队参与人i(i=1,2,3…)不排队图表来源:作者根据博弈理论的有关论述绘制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排队博弈双变量矩阵。矩阵描述的是生活现实中排队博弈的事实。矩阵中的收益取值没有具体的经济学含义,仅用来表示各种选择的相对收益。在矩阵中,任意一个排队人i(i=1,2,3…)有两种选择;同时,其他任意排队人j(j=2,3,4…)也有两种选择。收益组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5,5)及(3,3),分别表示两种排队的稳定状态。其中,参与者都排队的收益组合大于所有其他收益组合。矩阵还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收益值不变,人们同时行动,博弈的结果一定只能是两个纳什均衡中(排队,排队)或(不排队,不排队)中的一个;如果收益值改变,收益组合就会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纳什均衡的存在状况。当均衡发生改变时,排队博弈的最终结果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 由于文化习俗、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环境里,人们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这两种博弈的“稳定状态〞。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在大多数已经出现纳什均衡(不排队,不排队)的环境里,人们都期望向最理想的收益组合(排队,排队)转变。但是,要想改变这种(不排队,不排队)的“稳定状态〞,只有通过改变收益组合,即改变纳什均衡来实现。事实上,这种收益上的变化更多是靠外力的作用(如制定新规那么、严格执法、加强教育等),而不可能仅仅依靠排队人自身的努力来实现。

从博弈标准表达的角度讲,知识共享博弈与排队博弈有着相同的博弈过程和结果状态。根据排队博弈双变量矩阵,我们可以给出类似的知识共享博弈双变量矩阵:图2.2知识共享博弈〔NE:纳什均衡〕参与人j(j=2,3,4…)共享不共享55NE2144133NE1共享参与人i(i=1,2,3…)不共享图表来源:作者根据博弈理论的有关论述绘制知识共享博弈矩阵中存在着两个纳什均衡,分别表示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两个事实:1)在大多数企业中,人们偏向于隐藏个人知识,知识管理活动处于事实上的(不共享,不共享)的“稳定状态〞;2)在少数企业中,人们不仅处于一种乐于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气氛,而且强烈感受到了奉献与共享知识的巨大收益,将个人知识显性化已经成为组织成员自觉自愿的行为。在这些企业中,知识管理活动事实上已经处于另一种“稳定状态〞(共享,共享)。当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组织的必须和必然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知识共享的重要性。无论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强调人本管理,还是进行企业过程再造、完善内外部网络,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都在有意无意地打破第一种“稳定状态〞,并希望建立第二种理想的知识共享“稳定状态〞(如矩阵图中的箭头所示)。企业进行各种变革,事实上是在改变矩阵中的收益组合,进而改变矩阵收益中的纳什均衡状况,并最终实现“稳定状态〞的转移。虽然,知识共享博弈与排队博弈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静态博弈的情况下可以有相同的分析方法。但是,与排队博弈不同的是,知识共享博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纳什均衡状态的转移不可能通过一次或几次有限的博弈实现。由于知识的复杂性与开放性,测度隐性知识显性化成效的难度,要远远超过测度排队博弈中排队或夹塞具体行为的难度。在排队博弈中,人们可以“被迫〞接受必须排队的结果,但在知识共享博弈中,人们却不太可能在“被迫〞的情况下毫无保存地奉献个人知识。因此,在知识共享博弈中,从一种现实的纳什均衡转移到另一种理想的纳什均衡的过程将是一个复杂渐进而长期重复博弈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更加关注知识拥有者的个体感受的变化。知识显性化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以上静态博弈的分析,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过程是以纳什均衡(不共享,不共享)为起点,经过动态重复博弈过程,最终到达理想的纳什均衡状态(共享,共享)。在知识共享动态博弈过程的分析中,一些与企业知识管理相关的主、客观因素,例如技术进步、企业文化、组织战略等,将作为引起博弈矩阵收益变化的变量。 一、知识共享动态博弈的特点 在动态博弈【2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5-238页【2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5-238页(1)博弈参与人行动有先后顺序由于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自然会根据前者的选择而调整自己的选择,前者自然也会理性预期到这一点,所以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其他参与人选择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中,人们总是会根据其他人奉献个人知识的程度来决定和调整自己奉献个人知识的程度。(2)知识共享动态博弈不是静态博弈的简单重复在知识共享动态博弈中,前一阶段的博弈会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收益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参与者可以使自己在某个阶段博弈的选择依赖于其他参与者过去的行动历史。例如,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组织中有些成员也许会试探性地奉献个人知识,如果得到其他人同样的反响,其结果会促使这些成员进一步与人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愿望。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博弈中大家的收益都会有所增加,从而改变了下一阶段博弈的收益结构;相反,如果没有得到其他成员的相应的行为,这些成员会减少与人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欲望,在下一阶段的博弈中可能会导致所有人收益的减少,这也改变了博弈的收益结构。(3)重复博弈的总收益等于所有阶段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因为知识共享博弈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组织中每个成员总收益不会取决于某一次或几次博弈;相反,考虑到长远的综合收益,组织成员可能会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行为组合,以此到达最终收益最大化的目的。组织成员可以接受的牺牲眼前利益的大小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益贴现值大小的衡量。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而且实现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可以接受的短期牺牲程度也就越高,也就是说,人们越有可能奉献自己的个人知识,反之亦然。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影响知识共享动态博弈结果(最终收益贴现值)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收益函数及其变化方向。重复博弈的次数是决定最终收益大小的主要因素,它的重要性在于迫使参与者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者只关心一次性的收益;但如果博弈重复屡次,参与者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战略。另一个影响最终收益贴现值的因素是收益函数及其变化方向。在知识共享动态博弈中,收益函数就是各种战略组合的实际收益。收益函数的变化方向可以理解为:组织成员对企业知识管理政策及其实施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预期。这种预期越高也就意味着人们预期实现博弈结果的可能性越大。二、知识显性化的动态博弈过程通过以上对知识共享博弈动态过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类似无限重复的知识共享动态博弈过程中,博弈的收益函数及其改变方向不仅对知识显性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收益贴现值的大小。在知识共享博弈中,无论是以组织还是以个人为单元,博弈的参与者都会根据通最终收益的贴现值大小来调整自己的战略选择。同样,组织也可以通过改变博弈最终收益贴现值的大小来影响和改变组织成员预期,进而改变其博弈行为。在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知识共享动态博弈的收益函数及其变化趋势与环境变化及外来强制力的约束有很大关系,其中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组织战略及企业文化等主要因素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博弈中的最终收益函数的变化。在这些因素中,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是外部因素,它们的变化对企业组织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及社会环境准备;组织战略和企业文化是内部因素,它们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影响外部环境变化。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收益组合〔共享,共享〕的收益贴现值,最终使知识共享成为动态博弈的唯一纳什均衡的过程。知识显性化过程,也就是知识共享博弈的纳什均衡转变过程,也可以用以下双变量矩阵表示:图2.3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参与人j(j=1,2,3…)共享不共享共享AAyx参与人i(i=1,2,3…)不共享xyBB图表来源:作者根据博弈理论的有关论述绘制 在上面的双变量矩阵中,收益组合(A,A)和(B,B)分别为两个纳什均衡。知识显性化过程,就是企业要通过有限屡次或无限屡次的重复动态博弈实现从均衡(B,B)向均衡(A,A)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还要尽可能的打破均衡(B,B),不断提升(A,A)均衡的组合收益,并最终使均衡(A,A)成为动态博弈中的唯一均衡。根据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adman〕的定理【25】RobertGibbons.【25】RobertGibbons.APrimerinGameTheory.HarversterWheatsheaf,1992.82-112X+B*δi∕(1-δi)≦A/(1-δi)δi≧(X-A)/(X-B)在上述等式中,如果δi≧(X-A)/(X-B),那么在知识共享动态博弈中所有参与者最好的反响是充分合作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δi在等式中为贴现因子,决定着有限屡次或无限重复博弈的现值,在企业知识显性化过程中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其知识显性化所需付出的努力以及潜在的本钱。显然,δi越小企业越有实施知识显性化的愿望和可能。在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中,我们选取技术进步、竞争、企业战略和文化作为影响企业决策和知识共享博弈收益函数的变量。基于这四个变量之间的互动变化,企业知识显性化的动态博弈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酝酿期、实施期、过渡期及实现期。在以下的讨论中,我们将借助国内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一般过程来分析解释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分析中所采用的数据均为理论假设〕:阶段1:酝酿期知识显性化酝酿期描述的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起步时期。在这个阶段,影响博弈收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文件处理、数据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入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已有的文字性资料进行整理并形成数据库,这在实质上是一个显性知识的编码化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处于酝酿期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本;但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技术或工具引入到企业活动中,它对企业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企业员工不倾向于知识共享,个人知识独占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知识共享博弈中实际上仅有一种纳什均衡状态(不共享,不共享)。虽然收益组合(共享,共享)略大于与纳什均衡状态下的收益组合,但两者差异不大,即处于所谓“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状态。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组织成员也会尝试着奉献个人知识并与他人共享;但是,其他的组织成员却不一定或者不可能奉献相应的个人知识。结果很可能是主动奉献个人知识的成员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即出现所谓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知识交流与共享能够给组织或个人带来一些增加的收益;但是,这种收益的增加还缺乏以刺激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隐性知识显性化工作。

图2.4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阶段1参与人j(j=1,2,3…)共享不共享共享5518参与人i(i=1,2,3…)不共享8144NE图表来源:作者根据博弈理论的有关论述绘制根据以上对酝酿期知识共享博弈情况的描述,我们可以选用四组数据来表示这个阶段的矩阵收益组合。与以上的双变量矩阵相同,这四组数据同样不具有严格的经济学意义,只是对博弈事实的一种数字化描述,仅仅说明了各种战略组合的相对收益大小。这四组数据也是整个知识共享动态博弈分析的起点。其中,收益组合(4,4)是唯一的纳什均衡,说明个人知识的隐藏与独占是知识共享博弈的唯一隐定状态。如果将以上矩阵的收益组合代入弗里德曼的定理公式,可计算酝酿期的贴现系数:8+4*δ1∕(1-δ1)≦5/(1-δ1)δ1≧3/4上式说明,在酝酿期要实现博弈收益组合〔A,A〕,也就是博弈参与者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是δ1≧3/4。因为δ取值范围为0≦δi≦1,δ1≧3/4表示δ1取值较大。δ1取值越大,意味着企业在知识显性化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本钱越大;而且,在这个时期,企业在大量的投入之后很可能仍然不能到达δ1≧3/4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企业实现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目标,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的收益并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因此,企业在酝酿期可能会采取一些政策和措施促进知识显性化工作,诸如国有企业中的“导师带徒〞、先进工作经验宣传等活动,但企业不会对知识管理工作有太大的投入。企业知识显性化活动也只是顺其自然,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而逐渐提高。阶段2:实施期在实施阶段,影响动态博弈收益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根底设施的飞速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即进入所谓“信息时代〞。在这个阶段,信息编码化与流动的速度迅速提高,出现了“信息爆炸〞。各种各样的信息到处泛滥,人们无法不加处理地利用如此海量的信息。为了提高信息或知识的利用效率,在知识编码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注重对显性知识的分类及优化处理,开始注重收集和整理的知识的质量。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而是已经成为企业应用其他技术,开展其他活动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不得不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需要来调整工作流程,改变沟通与交流的方式,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渗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的节奏加快,竞争的透明度增加。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充满大量信息的环境中竞争,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其利用信息或知识效率。企业开始建立内、外部网络,挖掘和整理隐性及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重要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人本管理的思想开始被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接受。以我曾经工作过的大港油田集团为例,该石油集团在1996改变传统在职业务培训的方法,开始与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合作大规模开展中青年干部的离职研究生学历教育。采取这种新的培训方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港石油集团开始意识到将人做为一种资源开发,优秀的人才是企业长期开展的根本。在这个阶段,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企业对其战略进行一些相应的调整,如大港石油集团在1996年提出了“大港地下找大港,大港海上找大港,大港以外找大港〞【26】资料料来源于大港油田集团96年职代会文件26【26】资料料来源于大港油田集团96年职代会文件企业标准管理促进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及编码化工作,客观的标准多一些,主观经验判断少一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从这种标准化管理中获益。由于企业文化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知识共享与交流成为人们的愿望,但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现实行动。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开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一个组织成员将自己的个人知识奉献或与人共享可能会使组织或个人面临更大的风险。图2.5知识显性化动态博弈–阶段2参与人j(j=1,2,3…)共享不共享共享88110参与人i(i=1,2,3…)不共享10133NE图表来源:作者根据博弈理论的有关论述绘制在实施期的双变量矩阵中,也可选用四组数据来表示这个阶段的收益组合,其中,收益组合(3,3)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知识共享博弈的隐定状态仍然是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的隐藏与独占,但与酝酿期的均衡相比,其收益值已经有所下降。此外,战略组合(共享,共享)的收益有明显的上升,这是企业进行标准管理,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战略组合(共享,不共享)和(不共享,共享)的内部收益差异增大,这代表主动奉献个人知识的组织成员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将以上双变量矩阵的各收益组合代入弗里德曼的定理公式,可计算酝酿期的贴现系数:10+3*δ2∕(1-δ2)≦8/(1-δ2) δ2≧2/7上式说明,在实施期要实现知识共享的前提是δ2≧2/7(0≦δi≦1)。与酝酿期的δ1≧3/4相比,δ2取值范围已经扩大,主要表达在最小取值大大降低。由于δi取值越小说明企业越有意愿或能力去实现收益组合(共享,共享)。在这个时期,由于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可以付出比酝酿期小得多的努力去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并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此外,虽然收益组合(共享,共享)不是纳什均衡,但这种组合给企业或个人带来的收益明显大于组合(不共享,不共享)。因此,企业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提高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程度。企业在实施期会鼓励组织成员奉献个人知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奉献进行奖励;同时,企业也会提供更多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时机,以提高其成员个人知识的质量。阶段3:过渡期知识显性化过程的过渡期是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企业知识共享动态博弈中出现了两个均衡状态。知识显性化过程的过渡阶段,影响动态博弈收益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战略改变和相应的企业文化重塑。内部因素变量开始在决定博弈最终收益时发挥主要作用。知识经济催生了大量处于知识显性化过渡期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日趋复杂和多变,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与跨国公司的剧烈竞争,而且还必须迎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挑战。在这个时期,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企业都必须引入知识管理。企业的成功主要不是来自于竞争而是来自于知识的获取、管理和传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人、财、物之外的第四大生产经营要素;而且,注重经营知识,注重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公司在市场上已经开始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处于过渡期的企业面临着两大难题:既要根据知识经济及竞争的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又要根据知识充分交流及共享的需要重塑相应的企业文化。1981年以后,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公司以后对公司进行的“破坏性的创造〞【27】【27】樊五勇:“解读世纪经理人杰克·韦尔奇〞,?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1期,第18-21页由于相应的知识共享与交流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要着重保证自愿奉献个人知识的组织成员的利益;同时,减少那些只获取而不奉献个人知识的组织成员的收益。例如,大港油田集团在1998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是在高级专业技术及管理干部的聘用和提拔中提出了“作为决定地位〞【28】资料来源于98年大港油田集团总经理讲话材料28【28】资料来源于98年大港油田集团总经理讲话材料图2.6知识显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