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水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权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1.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内容分析。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4.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作标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么恨,其实就是那么爱

南在南方

①“妈!”二十年来,她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而在此之前,她恨那个她叫妈的女人。

②奇怪的是,在女儿第一声啼哭响起时,她忽然泪流满面,她拨电话,接通时大喊一声:“妈!"电话那头分明有些迟疑,片刻,那个熟悉的声音传过来:“二姑娘?”她说:“你当外婆了,十分钟之前,我生了个女儿。"母亲忽然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母亲一个劲儿地哭,于是,她默默挂了电话。

③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因为遥远的母亲,在秦岭之南。此时,她在乌鲁木齐。

④那年春天父亲去世之后,生活眼看着变得捉襟见肘,母亲咬着牙说:“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要让你们念书。我要让你们都成为公家人,把苦日子给丢掉,整天吃好的穿好的。”

⑤话虽这样说,可日子总得一天天过。

⑥远在新疆的伯父写信来,说别的忙也帮不上,但可以帮着养个丫头,这就意味着她们姐妹仨之中有一个得离开。

⑦她想自己被送走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可她没有想到,那年暑假伯父回来后,她成了要被带走的人。她大哭,因为她压根儿不想去城里,她要留在母亲身边……她哭哑了嗓子,恳求母亲,母亲坚决说不,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被遗弃了。她开始恨母亲。

⑧在乌鲁木齐待了一个冬天之后,她接受了现实,于是,她安心地待在伯父家,但她恨,恨母亲狠心遗弃了她。

⑨十三岁那年暑假,伯父带着她回了一趟老家。那么想回家,回到家她却摆出一副冰冷的样子。她喝不惯家里的水,因为开水瓶里闪着油花。于是,母亲把锅和开水瓶洗了又洗。她想一个人睡,要干净的床单,于是母亲给她腾了一张床。离开那天,她是蹦蹦跳跳走的,从回家到离开,她没有叫过一声妈。后来,她上高中那年还回去一次。那一次,她安静了许多,母亲头上已经夹杂了白发,她也想喊一声妈,可嘴巴却像生锈了一样。

⑩后来,她上高中那年还回去一次。那一次,她安静了许多,母亲头上已经夹杂了白发,她也想喊一声妈,可嘴巴却像生锈了一样。

后来,老家有人来天山淘金。母亲请那人带了几块腊肉过来,捎话让她考上大学后回去……她回去了。母亲把整整一万块钱交给她,却不肯多说一句话,只说:“给你准备的学费。"

再后来,家里装了电话,日子越来越好了,只是母亲越来越老了。母亲实现了她的目标,她让三个女儿成了“公家人”。

她问母亲:“为什么当初不要我了?"母亲说:“等你当了妈,你就晓得了。”

这些年她想了很多办法来理解母亲,可好像没用。她还是恨,恨母亲强硬地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向……而在此时,她当了妈,她很想念母亲。

第二天傍晚,母亲出现在病房门口那一刻,她一下子蒙了,只一个劲儿地哭。跟在母亲后面的还有姐姐和妹妹。母亲仲着粗糙的手抹她的眼泪,直说:“坐月子,不敢哭啊……来母亲昨天夜里就出发了,让住在县城的姐姐和妹妹找车回来拉她,清晨就直奔而来,她迫不及待地问母亲:“当年你为什么不要我了?"

母亲安静地说:“让你跟着伯伯走,是因为你抓周时,一把抓了围裙,你姐抓的是毛笔,你妹抓的是算盘,别人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心里打起了小九九,这老大老小抓的都是‘公家人’,弄的事情,只有你抓个围裙,这不是锅前灶后的事情嘛,我就想,让你到城里去,城里台子高啊,说不定也会成器……”她眼里含着泪问:“就因为这个?"

母亲说:“还有一件事咧,有一回下雨,我让你们在道场的地上画以后弄啥,你姐画了带十字的药箱,你妹画了一个电视机子,你画了一把伞。我又在心里打起小九九,莫不是你要成大人物?既然这样,那就让你到城里去,城里台子高嘛……

接下来的两天,母亲一直陪着她,总有话说,总说不完。她忽然明白,那么恨,其实就是那么爱。

(选自《读者》2022年第20期,有删改)

5.母亲虽然看似遗弃了女儿,但在字里行间能够读出母亲是爱着孩子的,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情节加以佐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6.文中的第④到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什么好处?

7.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下面语句。

她也想喊一声妈,可嘴巴像生锈了一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形形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8.文章第①段中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

9.阅读文章,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

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坯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

(2)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

10.本文第⑤段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都写到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选自莫怀戚《散步》)

11.在本文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

母亲的枕边书

张军霞

①母亲看书,对我来说是件有点奇怪的事情。

②【甲】记得那年我还在上小学,有一天傍晚放学时,拿回家一本《故事会》,书看到一半,小伙伴叫我出去玩。等我回到家时,看到小饭桌才收拾了一半,碗筷都堆在水池里,身上还扎着围裙的母亲,竟然趴在桌前,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本《故事会》,连我回来了都没有察觉。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抬起头来,指着刚看完的一篇悬疑故事问:“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什么线索?”那个故事每期只连载一部分,我也不知道答案。从此,跟着母亲一起猜测故事的结局,成了我们之间最有趣的互动。在这件事之前,母亲在我的印象当中,除了偶尔看看我的课本,似乎从没有碰过别的书,她总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种田、做家务,琐碎的事情一大堆。【乙】

③后来,我又把从同学家借来的故事书往家里带过几次,母亲每次都看得很认真,我这才知道,她当年上学时最喜欢语文课,作文也曾经写得非常好,还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当范文。【丙】因为家里穷,母亲没能读完小学就离开了校园,这成了她终生的遗憾。我在心里为母亲感到难过,于是悄悄省下她给我的零花钱,又央求父亲资助了一些,专门订了全年的《故事会》。母亲开心极了。她把每一期看过的《故事会》都整齐地摆在枕头边,晚上睡觉前拿出来翻一翻,这成了她在劳累之余的一种精神调剂。

④后来,我到外地去上高中,渐渐忽略了母亲的枕边书。

⑤前些天我回家时,帮着母亲晾晒被褥,看到她的枕头边放着好几本书,我翻开来看,第一本是《家庭菜谱》,其中有不少页都被折了起来,书页中散发着酱油醋等调料的味道。我打开其中一页,看到上面写着“糖醋里脊",这不是我家女儿最爱吃的菜吗?每次带女儿回来,母亲就喜欢下厨做这道菜,女儿也总是吃得不亦乐乎。再翻下一页,是清蒸鸡,这是妹妹最爱吃的一道菜!这本被妈妈“置顶”的枕边书,每一页都是母亲对家人满满的关爱。

⑥在这本菜谱的下面,是一本《山水画入门》。我想起来,三个月前,母亲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山水画课程,如今每周都会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学画画。原本以为她没有绘画基础,学习热情维持不了多久,没想到母亲学起来还挺认真的,除了上课听老师讲,还坚持在家里自学,每天都要坐下来画上一两个小时。看到为我们忙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能坚持自己的一项爱好,我真为她开心!

⑦我接着翻,看到一本蔡澜写的《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蔡澜的书,我平时也喜欢读,没想到母亲也买了他的书。喜欢蔡澜的文字,因为他对生活的态度永远是积极、乐观的,他人老心不老,在旅游、主持、写书的同时,仍然相信未来,仍然充满热情地在工作。老了也依然可以谈谈未来,这是一种闲情、一种境界。我拿起这本书,笑着对母亲说:“这本枕边书不错啊,改天借给我也看一看。"母亲呵呵笑着:“你们看书是学习,我这都是闲看。”

⑧从当年的《故事会》到如今的菜谱、美术及散文集,母亲的枕边书随着时光不断变化,陪伴母亲从黑发到白发。【丁】如今生活好了,书成了母亲的精神伴侣,丰富了她的晚年生活。

⑨过几天,母亲就要过生日了,我悄悄在网上为她选购了几本书。我想,母亲会喜欢这份独特的礼物。

(摘自《齐鲁晚报》2023年05月10日,有删改)

1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年轻时,母亲看书是一种劳累之余的消遣。

A.【甲】B.【乙】C.【丙】D.【丁】

13.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开心"蕴含的情感。

(1)母亲开心极了。

(2)我真为她开心!

14.结合文中母亲看的书,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15.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于慈江《想念父亲的温抚》,完成下面小题。

①都说慈母严父,我们家的情形正好倒了过来。

②小的时候因为淘气,没少挨母亲的笤帚疙瘩,但记忆里就只挨过父亲一脚而已。就是那一脚,也是父亲气急所为,事后他明显很后悔。当邻居大婶儿夸张地埋怨说“你把孩子踢坏了”时,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查验我的腰,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他一脸的焦急和满眼的疼爱让我回味了很久,也得意了很久。父亲的补偿是,默默地替我洗了一件衬衣。

③我们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忙,很少搭理我们。但家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在他四个儿子里,他最喜欢行二的我。这倒不是因为我最乖巧,而是我属于开蒙晚、打小儿特别懵懂的人,这种懵懂让我母亲着实发了好一阵子的愁,以至于家里偶尔打打牙祭、炖只鸡,她往往都要悄悄地叫我到灶台前,把一个小碗儿塞给我,嘱我别言声。碗里是鸡心、鸡肝和鸡胗,这倒不是她把我当成了心肝儿宝贝,而是迷信吃什么补什么——我的懵懂或木讷没让她觉得内慧,反而当成了缺心眼儿。

④父亲的温和与厚道不仅仅只体现在对待孩子的宽仁上,更体现在对待他自己的老伴、我的母亲的容让上。我的母亲最早是银行职员,后来又一直当中小学老师,是那种律己律人都到了苛刻程度的人。偏生又生得很美(经常会被路人当成某个电影明星),自然不可能没有脾气。要不是父亲大肚能容,两个人不可能那么顺风顺水、一路温馨地一直走下来。父母感情一向是不错的,我们从小没有活在父母可怕的争吵之中,没有为家庭的摇摇欲坠与分崩离析而担惊过、受怕过。及至老头儿老太太退休以后,忽然发觉彼此之间似乎很陌生,很不适应,又正是我的父亲每每在关键之处隐忍不言,包容了我母亲的失落与唠叨,不仅维系了两个人的情感之舟,更让我见识了一个男人的韧性、慈蔼、可亲度和慷慨厚道。

⑤父亲固然是温和与厚道的,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脾气、没有傲骨。他不会虚与委蛇,不会曲学阿世,不会算计别人,反而每每会拍案而起,便注定了无法在仕途上走运。但也许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说法,父亲仕途上的不如意反倒成全了他——他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玩儿家或大顽主。这正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性情中人的必然归宿。工作之余,他能自己织网捕鱼,能自己做木匠活儿——前两年,我特意从六盘水,把他老人家几十年前亲手做的一把木椅子携回北京,留作永远纪念。晚年时,父亲病都那么重了,还偷偷地给自己泡药酒喝——医嘱是不能喝酒的。他一生玩儿得其实很痛快。烟和酒都是抽和喝到身体不允许,身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停。否则,以他身子骨之强健,怎么也能活到90岁。

⑥今年是猴年,是第一个没有父亲他老人家的年。我知道,全家人都不适应,虽然谁都刻意不去说。他老人家不在了,年味儿都没有了。我实在不知道,得多少年我才能习惯没有他老人家的日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4月8日)

16.有人认为第③段过多地叙写妈妈,削弱了父亲的表现。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17.下面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父亲几大步跨到我跟前儿,查验我的腰,按着某处问我疼不疼。

18.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19.结合具体例子,分析“父亲”的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家有斑鸠

陈忠实

①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第一声入耳,我便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②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文学评论家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这座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更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这一排房子的后院连着后面一排小楼房的后院,中间有一排粗大高耸的树木分隔。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在人刚开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梭子黑鸟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儿,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③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却无法算计。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的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④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⑤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像辨识家乡的各种鸟儿一样,不足为奇。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也是我所见过的鸟窝中最简单最不成型的一种,简单到仅有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⑥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⑦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⑧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它还是飞走了。

⑨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入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撒抛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⑩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20.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1.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1)【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2)【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22.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23.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2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篇只叙写了关于故乡的山水风情,直白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热烈奔放。

B.第②段描写故乡淳朴清新、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清澈的灵魂。

C.第⑥段中“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既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叹,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省。

D.结尾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又显得情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25.文章里写了几次“下雪”?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简要概括。

26.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

27.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8.关于文章标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雪"不能涵盖文章的全部内容,应该将标题改为“我热爱的故乡”。

乙同学:“我的世界下雪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是最合适的标题。

你更赞同哪个同学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9.老兵和军马

梁晓声

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

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

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有删改)

(1)你从文中第⑨段划线句中读出了老兵此刻怎样的内心独白。

(2)文中的老兵只有二十六岁,为什么被称为“老兵"。

(3)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

(4)为宣传老兵精神,请你为文中的老兵写一首小诗发到朋友圈,题目自拟。(不超过6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

余建斌奉青玲张艳

①4月,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东风着陆场,一望无垠。

②16日清晨,东风着陆场,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搜救预备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7时许,伴着螺旋桨旋转发出的轰鸣声,5架直升机成梯次起飞。

③“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飞船进入大气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一声声返回指令,让每一位迎接航天员回家的队员更加全神贯注。

④返回舱进入黑障区,天地通信暂时中断。短短的几分钟,东风括挥大厅内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显示大屏。

⑤“返回舱出黑障!"大家松了口气。飞船沿着预定轨道,正向东风着陆场飞奔而来。与此同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大厅内,科技人员正在通过测控分队传来的返回舱数据快速计算理论落点,并及时提供至空中、地面分队。

⑥主降落伞打开了!返回舱降落的速度瞬间放缓。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牵着返回舱缓慢降落,宛如花朵盛开在天地之间。

⑦“北京,雄鹰报告:空中分队向返回舱收拢飞行!”指挥机上,首次担任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雄鹰调度主岗的龙坤明下达调度口令。此次任务中,龙坤明要下达80多条调度指令,这是最令他紧张的一条。

⑧一时间,空中、地面分队全速向着陆点收拢,沉寂的戈壁滩引擎轰鸣、尘土漫天。

⑨“砰!“随着一声巨响,返回舱安全着陆。

⑩直升机第一时间靠近并降落,空中分队队员迅速着手进行现场处置。国旗手冯毅冲到离返回舱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戈壁上闪亮的风景。“去年我是开舱手,今年是国旗手。在着陆现场升起国旗,特别光荣。"

“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开舱手苏黎明对着舱内的航天员提醒。27岁的苏黎明是神舟十二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国旗手,如今与“师傅"冯毅互换岗位。平衡完舱内外气压,舱门被缓缓拉开。

11时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

不远处,3辆橘色的方舱车格外醒目,它们是首次参与任务特制的医监医保车。

3位航天员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乘坐升降梯进入“单人单间”的医监医保车,随后,生理数据采集、健康体检、生活护理等依次进行。“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神十三’飞行任务!"翟志刚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

“真的是很开心很开心。同时我也想跟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向人群挥动着双手,王亚平脸上绽放着笑容。

“我也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叶光富说。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7日)

30.文章第①段作为新闻的开篇有什么作用?

31.本篇新闻通讯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分析下面一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国旗手冯毅冲到离返回舱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戈壁上闪亮的风景。

32.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新闻标题“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敖丹娜、段雪莲)当地时间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来自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村敏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②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日中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当天在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了获奖结果:“诺贝尔委员会卡罗琳医学院评审委员会今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贡献。"

③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中药的活性成分,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治疗疟疾的“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扬·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表示:“早在1700年前,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但是,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如何确定青蒿中哪些成分是有效的,以及如何提取这些有效成分,这可以说是医药研究创新的范例,这一成果最终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实现了此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④几千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人类,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都在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教授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意义巨大:“寄生虫疾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即使在今天,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的医学发现为我们抗击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提供了革命性疗法;而屠呦呦的发现为抗击疟疾提供了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

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当天也表示,3位获奖者的医学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做出了贡献的人,从这点上来讲,我想他们是很好的例子。这些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同时,它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我想诺贝尔本人也会赞同的。"

⑥据了解,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另一半奖金。

33.这则消息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34.第④段中引用汉斯·福斯贝格教授的话,有什么作用?

35.阅读第⑤段,说说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有哪些。

36.第⑥段是新闻的结语,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没有现成的棉花地,种出棉花变成新被褥需要1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根包围的“那块地"比作“错综的毯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2)“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种棉的辛劳;表现“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震惊和对母亲的心疼、爱意;也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3.①爱子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

②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

③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

④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

⑤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4.①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5.示例:①“她”离家后第一次回家,母亲忍受了“她"的种种无理取闹。②母亲让人捎来腊肉,并亲手交给“她"一万元的现金,说是学费。③母亲在“她”打电话的第二天连夜赶了过来。④为了让女儿有出息,忍痛将女儿送到伯父家。6.插叙。补充交代了“她"恨母亲的原因,为下文母亲揭示谜底埋下伏笔: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她"想叫母亲却张不开嘴的矛盾心理。

8.①开篇点题;②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炊烟不分彼此,相互融合的情景,表现了故乡乡亲们的淳朴、和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乡亲们的喜爱之情。

(2)运用动作描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故乡鸡、鸭、猪狗的自由状态,彰显了乡村的活力和生机盎然,表达了对故乡的喜爱与怀念。10.本文通过写妻子母亲默默为家庭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妻子、母亲的的敬爱、赞美之情。《散步》通过写妻子、母亲总是听从“我”的话,体现妻子、母亲对“我"的信任与依赖,表达了“我”内心的责任感。11.①炊烟体现了邻里相处的融洽,哪怕邻里之间发生了摩擦,情绪也不会隔夜很快就消失了;②炊烟体现了农村的美,清晨是淡蓝的细腻烟雾,傍晚别有一种别样的艳丽,体现了乡村的朴实、单纯;③炊烟体现了家的味道,因为家中有妻子、母亲默默地辛勤付出,房子里才会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④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无论是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均会给人以家的归属感。

12.D13.(1)母亲因为拥有自己喜欢的书而高兴,为孩子的孝心而感动。此句的“开心"体现母亲对书的喜爱之情。

(2)“我”理解并支持母亲的爱好,为母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高兴。此句的“开心"含蓄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14.《故事会》——热爱学习,求知欲强;《家庭菜谱》——疼爱孩子,关爱家人;《山水画入门》《老了依然可以谈未来》——坚持学习,乐观积极。15.①引出下文,为下文母亲爱上读书,坚持读书做铺垫。②对母亲看书感到“奇怪"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示例:我不这样认为。妈妈给“我”东西吃,是因为她觉得“我"缺心眼儿,需要特别关爱。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表现了父亲是真正喜欢“我”。17.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打“我"之后的后悔与关爱之情。18.内容上,表现父亲温和与厚道的特点;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父亲对待孩子的宽仁,开启下文中父亲的宽仁也体现在对待母亲的容让。19.温和与厚道、正直、有骨气、多才多艺、有主见、热爱生活。

20.(1)“我”认识并记住斑鸠

(2)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

(3)“我"看到斑鸠很惊喜,斑鸠见人就飞走21.(1)强调了人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