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C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
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
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
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
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生长、物
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错误;
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正确;
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错
误。
故选Co
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双缩版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
B.可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
的过程
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
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D.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
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
【答案】D
【解析】
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
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并用滤纸
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
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
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
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
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
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
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
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胭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
液呈紫色,A正确;
B、DNA的元素组成是C、H、0、N、P,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
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
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
正确;
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而紫
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D错
误。
故选D。
选择题
如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02
浓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殂度
A.与D点相比,C点时细胞内【H】的含量较高
B.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内的C5含量较低
C.图中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
D.图中D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
【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根据
题意分析坐标曲线,明确由A点到D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
说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可知,由于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由C到
D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C点,
因此与D点相比,C点时光合作用速率小,暗反应消耗的[H]少,故C
点时细胞内[H]的含量较高,A正确;B点的光合作用增长速率和光合
作用速率均大于A点,消耗的二氧化碳增多,故B点时细胞内的C5
含量较低,B正确;由A点到D点光合作用增长速率一直大于0,说
明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C错误;D点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光合作
用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D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或温度,D正确。
条件
过程变化
[H]和ATP
C3
C5
(CH20)
合成速率
光照由强到弱,C02供应不变
①②过程减弱,[H]、ATP减少,导致③⑤过程减弱,④过程正常
进行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小
光照由弱到强,C02供应不变
①②过程增强,[H]、ATP增加,导致③⑤过程增强,④过程正常
进行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大
光照不变,C02由充足到不足
④过程减弱,C3减少,C5增加,导致③⑤过程减弱,①②过程
正常进行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小
光照不变,C02由不足到充足
④过程增强,C3增加,C5减少,导致③⑤过程增强,①②过程
正常进行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大
选择题
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
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消化酶、抗体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均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
B.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会大大降低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
【答案】D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的模式有: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
胞;携带信息的物质从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
连丝。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玲内质网进行粗加工玲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
粒体提供能量。
A、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与分泌不一定与内质网有关,A
错误;
B、人工合成二甲基精氨酸,不是由细胞分泌的,不能体现了细胞间
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能诱导细胞凋亡,则与细胞凋亡的酶的活
性会升高,C错误;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使得内质网形
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使得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得
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
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乙种溶液的浓度大于甲种溶液的浓度
B.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
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
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错误;2-6min
乙溶液中细胞的直径不断减小,则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甲
溶液中2min后细胞已经开始吸收水分了,说明在这之前溶质分子已
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错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甲溶液
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是不相等的,D错误。
选择题
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
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
(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
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
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
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
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
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
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
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
选择题
下列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且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⑤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⑥人体细胞中的C02一定在细胞器中产生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B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
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o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
能。
①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具有催化性,①错误;
②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酶大多
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②正确;
③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③正确;
④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④错误;
⑤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⑤正确;
⑥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02,人在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
物中没有C02,因此人体细胞中的C02一定在线粒体中产生,⑥正
确。①④错误。
故选Bo
选择题
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留"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
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留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
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
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
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留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
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
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
A.强心铅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
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
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
果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答案】C
【解析】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首先改变122位氨基酸,然
后改变119位氨基酸,最后同时改变122和119位的氨基酸,进而得
出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留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
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
"瘫痪”作用,据此答题。
A、"强心笛”能够结合并破坏钠钾泵的结构,进而破坏动物细胞钠钾
泵的功能,并不是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A错误;
B、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钠钾泵119、122位氨基酸同事改变能
够抵抗强心留,但不能因此得出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
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两种实验材料的物种不同,B错误;
C、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在乳草选择作用下帝王蝶钠钾
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C正确;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应设置了三个实验
组,D错误。
故选Co
选择题
如图分别表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介导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通
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可能是因为消耗的能量较少
B.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两种膜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均具有专一性
D.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两种溶质分子通过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方式都是协助扩
散,都不消耗能量。
A、图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
误;
B、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时变形,说明细胞膜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正确;
C、两种膜蛋白均转运相应的物质,因此两种膜蛋白均具有专一性,C
正确;
D、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则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
的限制,D正确。
故选Ao
选择题
已知基因型为Aa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
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
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
B.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
例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
频性。
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0
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自
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
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错误;
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现型的
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
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
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
中A的基因频率4/9xl/2+4/9=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
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
例为:Aa:aa:AA=4:4:1,即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
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Fn中A的基因频率l/9+4/9xl/2=l/3,由此
可知,Fn中A的基因频率为1/3或2/3,C错误;
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因此Fn+1中A的基因频率也为1/3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
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进化、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可能来自基因重组
B.生物的各种变异均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即为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
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
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
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A、三倍体香蕉是不可育的,因此其变异不可能来自基因重组,A错
误;
B、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由于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若体细胞的姐妹染色
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新个体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D错误。
故选Co
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
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
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4种小分子
B.mRNA逆转录可获得含TATAbox的DNA片段
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才催化核甘酸链的形成
D.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
【答案】B
【解析】
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TATAbox,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
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共4种小分子,
A正确;
B、TATAbox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mRNA逆转录获得的DNA片
段不含TATAbox,B错误;
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催化氢键的解开,形成单链开始转
录形成核糖核甘酸链,C正确;
D、某基因的TATAbox经诱变缺失后,RNA聚合酶没有了结合位点,
不能启动基因转录,D正确。
故选Bo
选择题
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
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GRP,小鼠都不抓痒。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GRP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GRP与GRPR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
C.GRP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
【答案】A
【解析】
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
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
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
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
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
质。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
变化。
⑤类型: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A、将GRP注射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脊髓里含有胃泌素
释放肽受体(GRPR)的神经元,A错误;
B、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GRPR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
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形成
动作电位,产生兴奋,使突触后膜上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
确;
C、根据题意,GRP在突触间中完成信息传递,说明GRP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完成作用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为下次
传递作准备,C正确;
D、若抑制GRPR基因的表达,则不能产生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
突触间隙中的胃泌素释放肽(GRP)神经递质与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
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受体(GRPR)结合,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
能产生兴奋,可缓解或治疗瘙痒,D正确。
故选Ao
选择题
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
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投放饲料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
大
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
上合理利用资源
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型数
量增长
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
【答案】B
【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
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查值偏小,A错误;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
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B正确;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
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
C错误;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
D错误。
选择题
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A
酶的高效性
用Fej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Q,分解,待HQ:完全分解后,
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
B
酶的专一性
用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检测是否有大量还原糖生成
C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a-淀粉酶分别在100团、60团和窕下催化淀粉水解,充分反应后,
用碘液检测淀粉水解程度
D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用斐林试剂检测
A.AB.BC.CD.D
【答案】ABD
【解析】
L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
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
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
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
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
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
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
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
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
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
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
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
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A、用FeCI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检测单位时间内
产生的气体总量,可以反应酶的高效性,待H2O2完全分解后,产生
的气体总量相等,不能反应高效性,A错误;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需要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
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错误;
C、探究温度对。一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可以设置低
于最适温度、最适温度和高于最适温度至少三种温度下,检测底物水
解的情况,可用碘液检测,C正确;
D、探究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底物不能用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
条件下水解,D错误。
故选ABDo
选择题
图1是真核细胞DNA的结构,图2是DNA复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起点酶起点
A.图1中a代表核甘酸之间连接的磷酸二酯键
B.图1中的DNA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
C.图2体现DNA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
D.图2中的DNA复制所需的酶除了解旋酶、DNA聚合酶,还需要DNA
连接酶
【答案】BC
【解析】
图1表示DNA双链部分结构,图2表示DNA多起点复制。
A.图1中a代表核昔酸内部间磷酸基团和碳元素之间的连接键,A
错误;
B.图1中的DNA双链平面结构在生物体内是不存在的,而是以双螺
旋结构存在,B正确;
C.图2体现DNA复制是多起点复制,可以提高复制速度,C正确;
D.图2中的DNA复制所需的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不需要DNA
连接酶,D错误。
故选BCo
选择题
人类B-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P-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
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B链第17、18位氨
基酸缺失;乙患者B-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
B链缩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甲患者P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通过染色体检查不能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答案】AD
【解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
改变。
2、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A、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都是等位基因,因此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
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
B、甲患者的P链17〜18位缺失了赖氨酸、缴氨酸,说明甲患者P
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误;
C、乙患者0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P链缩短,
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
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错误;
D、人类B型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因
此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确诊该病的携带者或患者,D正确。
故选ADo
选择题
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营养级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
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
吸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食物链环节
0
国
回
GP和NP
(kj»m-2)
GP=5.56x103
NP=1.3x102
GP=1.76x105
NP=6xlO3
GP=5.83x107
NP=4.95x107
NP/GP
0.02
0.03
0.85
R(kj・m-2)
5.43x103
1.70x105
8.8x105
未利用
62.8%
99.7%
A.R中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B.表格中I、II、III分别代表鼬、田鼠和植物
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
D.能量从植物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6x103)/(4.95x107)xlOO%
【答案】ABC
【解析】
据分析可知,团为黄鼬、团为田鼠、团为草;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
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A、通过题干信息可知,R表示呼吸量,故R中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
B、对其中的"植物玲田鼠玲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再
根据能量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可知表中回、回、国分别代表鼬、田
鼠和植物,B正确;
C、鼬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总同化量的比例比田鼠高具体如:5.43x103+
(5.56x103
)=0,977>1.70x1054-(1.76x105)=0.966,C正确;
D、能量从植物到田鼠的传递效率为1.76x1054-5.83x107xl00%=0.3%zD
错误。
故选ABCo
选择题
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
长率
【答案】B
【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因变量Y始终保持
0A值不变。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与氧气浓度无关,与题意相符,A正确;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
的,B错误;
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DNA数
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示曲线相符,C正确;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
故选Bo
选择题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污染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完全相同
D.发酵过程中所有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答案】B
【解析】
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果醋制作
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且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
胞核;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菌,且是原核生物。
A、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反复冲洗葡萄,以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丢失,
A错误;
B、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给目的菌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目
的菌的繁殖,又可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
C、制作果醋和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乳酸菌,它们都是
原核生物,但呼吸类型不同,醋酸菌是好氧菌,乳酸菌是厌氧菌,C
错误;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消毒处理,但没有进行灭菌处理,D
错误。
故选Bo
非选择题
为了研究光照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测得玉米叶片在不同光
照强度下C0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l-t2时,暗反应速率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原因是O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02的相对值为o
(3)在t3〜t4时,给予全日照,玉米叶片吸收C02量的相对值不再
上升,说明o此时玉米叶肉细胞间C02浓度远低于空气中C02
浓度,原因是。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
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
绿体O
【答案】增大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多,
导致暗反应增强13给予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光饱
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吸水涨破
【解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CO2
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从30%全光照到70%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
度提高,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
70%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吸
收CO2只释放C02o
(1)在tl一t2,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增
多,导致暗反应增强,暗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2)在t3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CO2的相对值等于呼吸作
用产生的CO2+t3时从外界吸收的CO2,即4+9=13o
(3)从70%全光照到全光照,净光合作用强度不再提高,说明70%
全日照已经达到玉米的光饱和点,此时由于光饱和时玉米叶肉细胞光
合作用强,利用细胞间CO2的速率快,因此玉米叶肉细胞间CO2浓
度远低于空气中CO2浓度。
(4)如果叶绿体中积累大量的可溶性糖,叶绿体基质的浓度升高,
可能会导致叶绿体过度吸水涨破。
非选择题
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
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釉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
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
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判断的依据是O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
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
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
基因P1和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
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
和P2o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分裂
过程中表达,而P2在细胞中表达。
@P1和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更多地传
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答案】基因分离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F2耐缺氮:
不耐缺氮=3:1)不符合以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抗病:
不抗病=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抗病:不抗病=1:
5减数精细胞(花粉)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子一代自交后代TJ3tt=3如,因此遵循分离
定律。
(2)由表格信息可知,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
总是1团6团5,如果按照基因分离定律,正常的分离比是箱2回1,因此
不是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如果基因型偏离是由于含有H基因的花
粉成活率很低造成的,假设成活率是X,则具有活力的花粉的配子类
型及比例是Hg=X囱LH花粉的比例是X/(1+X),子二代HH比例
是l/2xX/(1+X)=1/12,解得X=l/5,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
及比例是H回h=1团5,为验证上述假设,设计测交实验,以子一代为
父本,以品种乙(hh)为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
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回hh(不抗病)=1回5,则上述假设正确,
反之有误;或者以子一代为母本,以品种乙(hh)为父本进行测交实
验,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是Hh(抗病)回hh(不抗病)
=101,则上述假设正确,反之有误。
(3)①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
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是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因此F1
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达,因而
含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而P2在精细胞或花粉细胞中表达。
②由题意知,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使含有H的精子的
成活率低,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意义是使
亲本遗传信息(亲本遗传物质、亲本DNA)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非选择题
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
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
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
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
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
体现激素调节具有、特点。
(2)若图1中A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B
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
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填"能"或"不能")通过注
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
⑶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A细胞并促进其分
泌的激素是o
⑷图2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
位分布为o"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
o(用图中编号表示)
⑸图2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
式(多选)
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C.皮肤血管舒张
D.细胞代谢增强E.汗腺分泌汗液
⑹据图2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
理的是_________
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
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D.A物质数量过多
【答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两空顺序可颠倒)组
织液不能自身免疫病促甲状腺激素内正外负®CED
【解析】
分析图1可知: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
胞B上的受体。
分析图2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
的过程受到NP-KB的调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
元③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经过神经中
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①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
抑制NP-KB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
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
感染会激活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的
合成,这样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
(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
官、靶细胞。根据图1可知,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体液运
输,最后作用于B细胞,体现了激素调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
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2)胰岛B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
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
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糖
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A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
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4)神经元③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
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①神经
yuo
(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
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A骨骼肌颤
栗、B立毛肌收缩、D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的方式。综上所述,
C、E正确,A、B、D错误。故选CE。
(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后会促进促炎因
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不符合
题意;
C、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会促进
促炎因子的合成过程,导致促炎因子的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
发生,C不符合题意;
D、分析图2可知,A物质是巨噬细胞膜上①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
的受体,如果A物质过多,使得神经递质与A物质结合,抑制NP-KB
的活性,使得促炎因子的转录减慢,不会引起促炎因子含量过多,D
符合题意。故选Do
非选择题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
塘(即氧化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叁阳光
即
水I瓶A污水,第类、姓理:山水
B.
Ifll*
2能沉淀、细正/
IY展
的囚体
3
(1)污水经过处理,最终从池塘流出。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
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
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填"群落〃"种群"或"生态
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
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
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
传递的作用是。
(2)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
以及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图中细菌的代谢类型为oA是藻类生物通过
(生理作用)产生的0
(4)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
这样的挺水植物,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案】群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理沉
降、微生物分解异养需氧型光合作用氧气、有机物适当引入芦
苇后,第一,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第二,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芦苇可吸收出水口处的氮、磷等无机物,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
化(一种即可)。
【解析】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钢丝清洁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气动液压稳流装置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车用柴油发动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家具座垫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盘头自攻螺丝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外贸专用自封袋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渔场菜篮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6.66万吨涤纶POY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螺母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塑钢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19J102-1 19G6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与结构构造
- 《中国陶瓷史》课件-1-中国陶瓷史概述
- 经皮式气管切开术
- 2024嘉兴市城南街道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维修收款收据
- 代办电瓶车车牌照委托书
- 机械制图(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的情景模拟和现场演练
- 包装盒的工艺
- 保密办保密工作述职报告范本
- 新课标理念下三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