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油田十一中2024届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0molA、0.10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1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A.若t1=15s,则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0∼tB.t4C.若该容器的容积为2L,则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molD.若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3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MgCl2和AlCl3B.可以用溴水鉴别甲烷和乙烯C.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和乙醇D.可以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少量的Br23、下列关于铯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铯是一种难溶性离子化合物B.碳酸氢铯加热能迅速分解,碳酸铯受热不分解C.铯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铯D.在自然界中有少量游离态的铯存在4、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带制碘的说法错误的是干海带海带灰悬浊液滤液碘水I2的CCl4溶液A.实验室灼烧干海带在坩埚中进行B.沸水浸泡的目的是使I—充分浸出C.由滤液获得碘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I—+H2O2═I2+2OH—D.碘水中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5、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是一种最高价含氧酸,遇光或热会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B.Y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Y、Z、W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D.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6、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mLH2O2溶液中滴入2滴1mol/LCuSO4溶液,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最快的是选项ABCD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1144反应的温度(℃)540540A.A B.B C.C D.D7、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B)=0.3mol/(L·s) B.v(A)=0.5mol/(L·min)C.v(C)=0.8mol/(L·s) D.v(D)=1mol/(L·min)8、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更高;⑤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A.①④⑤ B.①④ C.①③ D.②③⑤9、某原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溶液中,SO42-移向正极B.在溶液中,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C.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D.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10、某鱼雷采用Al-Ag2O动力电池,以溶解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g2O为电池的负极B.Al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C.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11、现有同体积、浓度均为0.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分别与同浓度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盐酸=醋酸B.若分别与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后pH=7,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盐酸<醋酸C.若分别与足量的Na2CO3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量:盐酸=醋酸D.若分别与等量的Na2CO3粉末反应,一开始产生气体的速率:盐酸>醋酸12、下列物质转化常通过加成反应实现的是A. B.CH3CHO→CH3COOHC.CH4→CH3Cl D.CH2=CH2→CH3CH2Br13、反应A+2B⇋3C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0.5mol/(L·min) B.1mol/(L·min)C.2mol/(L·min) D.3mol/(L·min)14、可用图装置收集的气体是A.H2 B.NO C.CO2 D.CH415、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C.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16、下列说就正确的是A.甲苯的一氯代物有3种B.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C.乙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可以用NaOH溶被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17、下列各项中表示正确的是A.F-的结构示意图: B.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18、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反应10min时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4min
-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应是A.7.5mol/L和2.5mol/(L·min)B.7.5μmol/L和2.5umol/(L·min)C.0.75umol/L和3.0u(L·min)D.0.75mol/L和5.0umol/(L·min)19、三氟化氮(NF3)(氟只有两种价态:-1,0)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若1molNF3被氧化,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C.若生成0.4molHNO3,则转移0.4mol电子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0、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2SO4>HClO4B.碱性:NaOH>KOHC.非金属性:P>S>Cl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2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NH4ClB.H2OC.KClD.NaOH22、下列不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是A.纤维素 B.糖类 C.油脂 D.蛋白质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和甲。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羧酸(1)A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C的分子式是________。(2)在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3)B和D反应进行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用于鉴别B、D和甲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24、(12分)现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在周期表中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D+和E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与F属于同一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2)上述B、C、D、E、F、G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3)由上述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甲可以发生如图反应:①若乙具有漂白性,则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②若丙的水溶液是强碱性溶液,则甲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G和F两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5)A、B两种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化和物,该化合物所有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结构则该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6)由A、B、C、F、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X,已知:①1molX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②X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Y,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则X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该气体Y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能源、资源、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1)近日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为发展氢能源,必须制得廉价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一种制氢方法是_______(填写编号)①电解水②锌和稀硫酸反应③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2)某同学用铜和硫酸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Cu→CuSO4方案②:铜在空气中加热再与稀硫酸反应,即Cu→CuO→CuSO4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3)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步骤③中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碘离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步骤④除了CCl4还可以选用的萃取剂是_______(填序号)。a.苯b.乙醇c.乙酸d.乙烷26、(10分)I.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的快慢,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0.1mol/LFeCl3改为____mol/L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3)查阅资料得知:将作为催化剂的Fe2(SO4)3溶液加入H2O2溶液后,溶液中会发生两个氧化还原反应,且两个反应中H2O2均参加了反应,试从催化剂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Fe3++H2O2=2Fe2++O2↑+2H+和__________。II.欲用下图所示实验来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1)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若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需要确认__________。加入0.10molMnO2粉末于50mL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27、(12分)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受热分解实验。请回答:(1)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_____(填序号)否则会引起_______。①先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②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液体中移出(3)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8、(14分)天然气既是高效洁净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1)已知25℃、101kPa时,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7.96kJ热量,则该条件下反应2CH4(g)+3O2(g)=2CO(g)+4H2O(l)的ΔH=______kJ·mol-1(2)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如:CH4(g)+2NO2(g)N2(g)+CO2(g)+2H2O(g)①下列措施能够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____。a.使用催化剂b.降低温度c.及时分离水②若上述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c.c(NO2)=2c(N2)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CO2,同时生成2molNO2(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该电池采用可传导O2-的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①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____。(填“a极到b极”或“b极到a极”)。②b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③若燃料电池消耗的空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5.6L(假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20%),则理论上消耗甲烷______mol。29、(10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工业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3)氯化铝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题分析】分析:由图乙可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阶段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改变温度或某一组分浓度,平衡发生移动,故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相等,且反应速率减小,应是降低压强.t5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应是升高温度,t2时正、逆反应速率中只有其中一个增大,应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由图甲可知,t1时到达平衡,△c(A)=0.09mol/L,△c(C)=0.06mol/L,二者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则B为生成物,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详解:A.若t1=15s,t0~t1段△c(A)=0.9mol/L,则v(A)=0.09mol/L15s=0.006mol/(L.s),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是降低压强,故B错误;C.由3A(g)⇌2C(g)+B(g)可知△c(B)=12△c(C)=0.03mol/L,B的起始浓度=0.05mol/L-0.03mol/L=0.02mol/L,该容器的容积为2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2L×0.02mol/L=0.02mol,故C正确;D.t5~t6阶段为升高温度,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mol,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应是升高温度,3molA反应放出的吸收的热量为akJ×3mol0.06mol=50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3A(g)⇌2C(g)+B(g)△H=+50akJ/mol,故2、C【解题分析】
A.MgCl2和AlCl3溶液分别与NaOH混合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现象不同,可鉴别,A正确;B.乙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而甲烷不能,则甲烷和乙烯可以用溴水鉴别,B正确;C.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分离,应该是蒸馏,C错误;D.氢氧化钠可以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的水溶液,和苯不互溶,然后再分液来分离,D正确。答案选C。3、B【解题分析】
A.铯是第IA元素,第包括锂、钠、钾、铷、铯等几种元素,其中我们熟悉的锂、钠、钾的硫酸盐都是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所以硫酸铯也是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碳酸氢钠加热能分解,碳酸钠加热不分解,所以碳酸氢铯加热也能分解,碳酸铯加热不分解,故B正确;C.铯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IA,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是氧化铯,而是复杂的氧化物,故C错误;D.铯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不可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故选B。4、C【解题分析】
干海带灼烧得到海带灰,海带灰溶于沸水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滤液,加入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A.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蒸发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故A正确;B.沸水浸泡海带灰的目的是加快I-的溶解,并使之溶解更充分,故B正确;C.碘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过氧化氢从酸化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产物中不会生成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I-+2H++H2O2═I2+2H2O,故C错误;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碘水中加入CCl4发生萃取,得到I2的CCl4溶液,故D正确;答案选C。5、C【解题分析】分析: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则A为Mg,D为C单质,B为CO2,C为MgO,F为,E为,X、Y、Z、W、Q五种元素分别为:H、C、N、O、Mg。详解:A.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NH3,Z<W,故A错误;B.Y与W形成的化合物有CO、CO2,只有CO2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Y、Z、W即C、N、O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即O,故C正确;D.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的应用,难点: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推断出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从而突破难点。6、D【解题分析】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硫酸铜的浓度相同,H2O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选项H2O2的浓度最大、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故D正确。点睛: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气体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7、A【解题分析】
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A、v(B)/1=0.3mol/(L·s)÷1=0.3mol/(L·s);B、v(A)/2=0.5mol/(L·min)÷2=0.25mol/(L·min)=0.0042mol/(L·s);C、v(C)/3=0.8mol/(L·s)÷3=0.26mol/(L·s);D、v(D)/4=1mol/(L·min)÷4=0.25mol/(L·min)=0.042mol/(L·s)。显然选项A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A。【题目点拨】注意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8、A【解题分析】
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的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①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④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⑤正确;故选A。9、C【解题分析】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判断。详解: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在溶液中,SO42-移向负极,A错误;B.金属性锌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电子从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不能传递电子,B错误;C.正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因此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C正确;D.锌是负极,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D错误。答案选C。10、B【解题分析】
根据题中“电池反应”可以推断出,该题考察的内容是原电池的概念与应用。在反应中,A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则Al是电池的负极;Ag2O中的Ag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的事还原反应,则Ag2O是电池的正极。【题目详解】A.Ag2O为电池的正极,A错误;B.Al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则其被氧化,B正确;C.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D.从方程式来看,KOH参与了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OH-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题目点拨】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出正负极的主要物质。11、B【解题分析】
A.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同体积、浓度均为0.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同浓度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盐酸=醋酸,故A正确;B.若等体积的两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pH=7,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pH>7,所以反应至中性时,醋酸不能完全反应,故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大,故B错误;C.同体积、浓度均为0.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的Na2CO3反应,两者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CO2气体的量相等,故C正确;D.0.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大于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则一开始产生气体的速率:盐酸>醋酸,故D正确;故选B。12、D【解题分析】
A.苯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A项错误;B.CH3CH2OH在铜作催化剂的作用氧化生成CH3CHO,属于氧化反应,B项错误;C.CH4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项错误;D.CH2=CH2与HBr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D项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有机物中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常考点,其中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特点很显著,判断依据可归纳为:若为取代反应,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为例,甲烷分子内的一个H被取代,消耗一个Cl2,同时产生一个无机小分子HCl;若为加成反应,以CH2=CH2与Br2反应为例,其原理是:C=C中的双键断开其中一个,两个C各形成一个半键,分别与两个Br原子结合成键,其特点就是双键变单键,不饱和变饱和。依据两者的区别,本题的B选项显然为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抓住有机反应类型的主要特点才能万变不离其宗,解答此类题型时游刃有余。13、C【解题分析】
化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系数之比。【题目详解】A+2B⇋3C12v(A)v(B)v(B)=2v(A)=2×1mol/(L·min)=2mol/(L·min)故C为合理选项。14、C【解题分析】
该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题目详解】A.
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
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该装置收集,故C正确;D.CH4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该题需要注意的是排空气法不仅要看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还要注意收集的气体是否与空气反应,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气体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15、C【解题分析】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加成反应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相连,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点睛:加成反应是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直接与其它原子相连;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易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烯与卤素单质、乙烯与水;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如甲烷与氯气、乙醇与乙酸、乙酸乙酯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16、B【解题分析】A.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A不正确;B.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不正确;D.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被来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氢氧化钠可以促进乙酯乙酯水解,故氢氧化钠不能用于分离它们,D不正确。本题选B。17、A【解题分析】
A项、氟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为8个电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B项、为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应该用小球和短棍表示,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正确的球棍模型为,故B错误;C项、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故C错误;D项、氮气的电子式为:,将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氮气的结构式,则氮气的结构式为N≡N,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注意球棍模型主要体现的是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成键类型,比例模型主要体现的是组成该分子的原子间的大小关系。18、B【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图像观察反应10min时反应物的浓度,根据v=Δct计算反应4~8min详解:由图可知,10min时反应物的浓度为7.5μmol/L;4~8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所以4~8min期间,反应速率为10μmol/L4min=2.5μmol/(L•min);故选19、B【解题分析】
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5价,其它元素化合价都不变,所以NF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错误;B.若1molNF3被氧化,则反应转移电子数=1mol×2×NA/mol=2NA,B正确;C.若生成0.4molHNO3,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4mol×2=0.8mol,C错误;D.3molNF3参加反应,有2molNF3被还原,有1molNF3被氧化,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答案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为易错点。20、D【解题分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解答。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l,则酸性:H2SO4<HClO4,A错误;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K,则碱性:NaOH<KOH,B错误;C.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P<S<Cl,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S,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D正确。答案选D。21、B【解题分析】A、氯化铵是铵盐,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水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B正确;C、氯化钾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C错误;D、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点睛: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22、A【解题分析】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中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有通便功能,不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A项正确;答案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2H4O①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加入过量乙醇等2CH3CH2OH+O22CH3CHO+2H2O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解题分析】
A是气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确定B为CH3CH2OH,D为CH3COOH,则A为CH2=CH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OH,B能氧化得到C为CH3CHO,C氧化得到D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和甲,甲为液体,确定甲为苯,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A为CH2=CH2,电子式为;C为CH3CHO,分子式为C2H4O;(2)①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②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③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④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①;(3)B和D反应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进行比较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或加入过量乙醇等;(4)反应②是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5)由于乙酸具有酸性,乙醇溶于水,而苯与水溶液不互溶,可用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鉴别B(乙醇)、D(乙酸)和甲(苯)。【题目点拨】本题的突破点为,有机中常见的连续氧化为醇氧化为醛,醛氧化为酸。24、第三周期第VIA族Al3+Na或Na2O2氯bcNH4HSO3SO2+Cl2+2H2O=4H++2Cl-+SO42-【解题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元素推断和非金属性的比较,关键是根据原子结构分析元素。详解: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在周期表中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为氢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为氮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为氧元素,D+和E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钠元素,E为铝元素,C与F属于同一主族,F为硫元素,G为氯元素。(1)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2)上述氮离子、氧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硫离子和氯离子中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分析,半径小的为2个电子层的微粒,再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序小径大的原则,半径最小的是铝离子。(3)①若乙具有漂白性,说明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乙为次氯酸,电子式为。②若丙的水溶液是强碱性溶液,该反应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或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则甲为钠或过氧化钠。(4)硫和氯两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氯,可以比较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选bc。(5)氢和氮两种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化和物,该化合物所有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结构,该物质为氢化铵,该化合物电子式为。(6)由氢、氮、氧、硫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X肯定为铵盐,已知:①1molX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确定该铵盐中含有一个铵根离子;②X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Y,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则说明Y气体具有还原性,则气体为二氧化硫气体,所以X为亚硫酸氢铵,二氧化硫和氯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O42-。25、③方案②,方案①会产生SO2污染大气2I-+H2O2+2H+=I2+2H2Oa【解题分析】
(1)从能源、原料的来源分析;(2)从环保、物质的利用率、能源分析判断;(3)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的氧化性,会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4)萃取剂要与水互不相容,且碘单质容易溶解其中。【题目详解】(1)①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能耗高,不经济,①不符合题意;②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氢气,但冶炼锌、制备硫酸需消耗大量能量,会造成污染,不适合大量生产,②不符合题意;③利用太阳能,光解海水,原料丰富,耗能小,无污染,③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③;(2)方案①: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反应原理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不仅会消耗大量硫酸,还会由于产生SO2而造成大气污染,不环保,①不合理;方案②:铜在空气中加热产生CuO,CuO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uSO4和水,无污染,②合理;故方案②更合理;(3)步骤③中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双氧水被还原产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H2O2+2H+=I2+2H2O;I2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根据这一点可以用萃取方法分离碘水中的碘,步骤④除了CCl4还可以选用的萃取剂是与水互不相容的苯;而乙醇、乙酸能溶于水,不能使用;乙烷为气体,不能作萃取剂,故合理选项是a。【题目点拨】在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时,要从能量的消耗、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是否会造成污染考虑,选择萃取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互不相容,溶质与萃取剂不能发生反应,且在其中溶解度远远大于水中才可以选择使用。26、产生气泡0.05排除阴离子的干扰产生40mL气体的需要的时间2Fe2++H2O2+2H+=2Fe3++2H2O确认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2H2O2MnO2__2H2O+O2【解题分析】
I.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Fe3+和Cu2+催化H2O2分解的效果,需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II.本实验主要考察催化剂的特点,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详解】I.(1)甲中,加入催化剂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两种催化剂的效果;Cl-本身具有很弱的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更重要的是,SO42-和Cl-是否有催化效果也未知,所以为了排除阴离子差异的干扰,需要将FeCl3换为0.5mol/L的Fe2(SO4)3,以确保Fe3+的量和Cu2+的量相同;(2)题中已告知两个实验都生成40mL的气体,其他影响因素已忽略,说明催化剂效果的数据只能是反应速率,故需要测量生成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3)催化剂在整个化学反应中,可以看成是先参加了反应,再被生成了,这两个反应相加就是一个总反应,催化剂刚好被抵消了,表现为不参加反应;总反应为2H2O2=2H2O+O2↑,用总反应减去这个离子方程式就可以得到另一个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II.(1)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想证明MnO2是催化剂,还要验证这两点都不变才行;(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3)A、B、C、D各点的反应速率都是瞬时速率,瞬时速率的大小比较要看各点斜率,斜率越大,瞬时反应速率也越大;经观察,A、B、C、D四个点的斜率依次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D>C>B>A;由于四个点的条件都相同,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不断被消耗,使得其浓度逐渐减小,所以其分解速率也逐渐减小。27、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①倒吸,试管破裂2NaHCO3Na2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Topic 2 Section 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通风与除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建筑风景速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4年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社区工作者招考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信阳师范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中西医结合实验诊断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结构化学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加工工艺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数字化战略转型-深度研究
- 【上海】第一次月考卷01【20~21章】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企业中高层安全第一课:安全责任意识强化专题培训
- 英语-九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化学-浙江省首考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和答案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
- 2024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
- 《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模式应用规范》编制说明
- 2025年社区计生工作计划(三篇)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