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_第1页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_第2页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_第3页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_第4页
学习理论(刺激反映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刺激——反应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

(Thonldike,1874-1949),1874年8月31日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桑代克出身牧师家庭,幼时其貌不扬,孤独害羞,只有在学习中才能找到乐趣。高中成绩始终一二名,1895年他毕业于卫斯里大学,大学毕业时是该校50年来最高的平均成绩。由于他在卫斯里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时,读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以后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1895-1897年,他就在哈佛大学做詹姆斯的研究生并开始研究动物行为,成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桑代克起初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它们走迷宫。由于房东讨厌他在房间里养小鸡,他就去求詹姆斯帮忙,詹姆斯就让桑代克住在他家的地下室,从而使实验得以继续下去,由于一些私人原因,桑代克未能在哈佛大学完成学业。

1898年,桑代克到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卡特尔继续他的动物学习研究。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哥伦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讲师,1903年升任教授。以后他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学术生涯,撰写了50本书,450余篇文章。并编写了常见阅读用词汇手册,及一本很受欢迎的字典。】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猫的学习实验:问题箱→尝试与错误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设有打开门闩装置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盘食物。在猫第一次偶然打开门闩逃出迷箱之后,又将它放回迷箱,进行下一轮尝试。“逃出—放回”如此重复多次。研究发现:猫初进笼时,其动作是紊乱的,偶然踏到机关,门自动开启,因而得到外面的食物。以后重复练习之后,发现猫在笼中的紊乱动作,随重复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踏到机关的动作则逐渐增多,最后达到入箱后就能打开笼门逃出。桑代克记下猫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时间,发现经过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以至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就能打开门闩,跑出迷箱,获得食物。】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二、基本观点(1)关于学习实质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2)关于学习规律主律一:效果律

【某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中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中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主律二: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只有当有机体准备接受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才能成为令人满足的事物】

主律三:练习律

【包括使用律(lawof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增强;失用律(lawofdis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减弱。】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副律一:多重反应律

【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就会作出其他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效果为止。学习者的学习之所以成功,原因便在于此。在桑代克看来,多重反应的原则至少遍布动物和人类的90%的学习中。】

副律二:心向与态度

【有机体学习时的状态,将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愉快。或称“态度”或“顺应”的原则。桑代克在实验中发现,动物可能会以某种特定的态度对待某种外部情境,这取决于它的年龄、饥饿状态、精力状态或瞌睡程度等。反应是学习者态度的产物,如打瞌睡的猫不急于出笼。】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副律三:联结转移律

【总情境不变,反应可以在相近条件下表现出来。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刺激情境中加上一些新的刺激成分,然后减去原来的刺激成分,直到只需新的刺激,完全没有原来刺激时也能唤起这种反应为止。】

副律四:类化反应律

【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即迁移的原理。或称“类推”的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它)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像类似的。】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副律五:选择反应律

【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的反应。桑代克发现,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鉴于在学习过程中,刺激情境的部分要素便能有效地引起反应,桑代克有时又把这一学习律称为“部分活动”的原则。】

要注意的是,上述几条学习附律都是从动物学习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桑代克还是把它们作为人类学习的基础。另外桑代克还提出了所属律,这是从以人做被试的语言学习实验中概括出来的。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三、主要评价贡献: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局限: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其人

【(1849—1936)

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上,并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4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4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把狗的唾液腺用导管接到可测量其总量的装置。实验进行时,先狗进食,测量其唾液分泌,然后先给狗听铃声(无唾液分泌),然后紧接着喂食物,狗唾液分泌,如此重复若干次之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即铃声已经成为进食的信号,狗已经形成了铃声与进食的条件反射。

1.囊袋实验

巴甫洛夫把狗胃的一部分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巴甫洛夫囊袋”),此囊袋分泌情况与胃的分泌活动一样,且其内部是可观察的。巴甫洛夫借助这一囊袋发现,实验的狗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随胃里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胃液分泌。另外,引起胃液分泌活动的,还可以是嘴里的食物,狗原先吃过食物的盘子以及喂过狗食物的人。

2.经典条件作用实验

巴甫洛夫将狗用一幅套具固定,用联结在狗鄂外侧管道收集唾液。他先把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即铃声与无条件刺激(引起本能固有反应的刺激)即肉进行一系列配对尝试,然后只给出铃声不提供肉。并在此过程中,研究狗的唾液分泌情况。】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三、主要观点后人在他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学习理论:(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可引起条件反射。(2)消退律: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如肉),条件反射逐渐消弱直至消失的过程。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种主动的抑制过程,但条件反射可自发恢复,自发恢复的生理基础是抑制的解除。(3)泛化)律: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4)辨别律:当条件作用过程开始时,有机体需要辨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通过辨别学习,有机体有选择地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作出反应。辨别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5)高级条件作用律: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发现,可以用其他各种刺激来替代原来的条件刺激,以唤起已确定的那种条件反射,换言之,原来的条件刺激可以在后来的尝试中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有机体对替代原来刺激的另一种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也就是高级条件作用的过程。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四、评价优点: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缺点: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第二节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一、华生其人约翰·华生(1878-1958),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华生承认自己小时候不是个好学生,有点懒,不听话,好争斗,学业成绩不好,只能勉强升级。只是在进入了当地的弗曼大学后才有所改变。1900年在弗曼大学获硕士学位,190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后,随即建立实验室进行比较心理学,即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华生在他的划时代的文献《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他宣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一样应置于严格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第三节华生恐惧形成实验这篇“宣言”一开始就宣布与所有研究精神过程的心理学派脱离关系,它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

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

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第三节华生恐惧形成实验二、恐惧形成实验

【被试是一名出生11个月的婴儿,叫艾波特。首先让艾波特接触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波特毫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在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使婴儿害怕的响声(无条件刺激),经过三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也会引起艾波特的害怕与防御的行为反应,6次结合后,被试的反应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相似的刺激,艾波特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是有胡子的人。接下来,本来华生要探讨消除小艾波特恐惧情绪的各种可行办法,可惜小艾波特在接受可能的治疗之前举家迁到别的地方。华生认为,这项实验表明,小艾波特的条件情绪反应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尽管其强度会有所减弱,但这种条件反应会在一生始终存在,并改变他的个性。】第三节华生恐惧形成实验三、基本观点(一)关于学习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二)关于学习过程:首先,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联结。其次,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使条件刺激与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