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0年初秋,在北平的一家医院里,有个小男孩出生了。父亲给他取名袁隆平。小时候的袁隆平很调皮,充满好奇心,他喜欢追根究底,总能提出些让老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老师们常常说:“袁隆平,你别胡思乱想!好奇的袁隆平才不听呢!没有答案?
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6岁那年,袁隆平和同学们去参观了一个非常美的园艺场: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紫红的葡萄垂在架上,四处开满了鲜花。这个美丽的园艺场在袁隆平心中种下了一个田园梦,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盼着长大以后能去学农。长大以后,袁隆平圆了小时候的学农梦。1953年8月,他从农学院毕业,来到湖南一所偏远的农校工作。在这里,他不光教书,还带学生们做试验,为了帮农民提高粮食产量,他们研究红薯和南瓜。有一回,竟然种出了一个超级大红薯。1959—1961年是困难时期,全国闹饥荒。袁隆平也挨了不少饿,靠吃野菜、树皮活命,由于营养不良,还得了水肿病。看着人们挨饿,袁隆平非常难过。他下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土豆是世界上五大主要粮食作物。当时,只有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上停滞不前。而南方又主要以水稻为主食,急需提高水稻产量。袁隆平想啊想,满脑子都是高产水稻,有一天晚上,他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给了袁隆平很大的鼓励。为了水稻增产,袁隆平不停地查资料、搞水稻直播试验。他还去向农民请教,当听说他们要翻山越岭去别的村庄换稻种时,他十分好奇:“为什么要换种子呢?”农民说:“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呀!袁老师,你要是能帮我们培育高产种子,那该多好呀!”袁隆平立刻意识到了农民们的迫切需求,那就是高产的水稻种子,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可是,该到哪里去寻找高产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一天、两天过去了,一星期、半个月过去了......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终于,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他和助手惊喜地数来数去,一枝稻穗上共有230粒稻谷!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不住地夸它:“真是个好妈妈呀!”第二年,袁隆平满怀期待地撒下了“鹤立鸡群”的种子,种了1000多株。他认真观察、施肥、除草,天天盼着丰收。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很不好。瞧!高的高,矮的矮,粗的粗,细的细,没有一株赶得上它们的妈妈。袁隆平很失望,他反复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袁隆平一直不停地想啊想,反复地查资料。每天都去稻田里仔细观察,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灵感突然来了,他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有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它的后代才会出现如此显著的性状分离。“大自然中出现天然杂交水稻很偶然,但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要揭开杂交水稻的奥秘。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难题。袁隆平和妻子、助手,不管高温酷暑,不怕刮风下雨。在茫茫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这个不是,那个不对,在观察了14万株水稻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他们只能继续找,在第三个年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败育株。越往南走,气温越高,水稻生长越快。为了加快研究速度,袁隆平和助手们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不停往返。他们曾遭遇了很多困难,试验田的秧苗曾被人恶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点毁了秧苗,反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声音不时传来.......好几年过去了,他们仍没有成功。多年的失败让袁隆平逐渐意识到,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水稻。近亲联姻,后代不好,他们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进行杂交研究。又是漫长的寻觅过程......直到1970年10月,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等人终于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身在北京的袁隆平飞一般地赶回海南,进行研究。后来,这株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它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杂交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它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今天杂交水稻的产量仍在不断提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来没忘记年轻时,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他仍在稻田里奔波……中国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礼的故事"……3.21,点火!”导弹发射了!但导弹上没有驾驶员,谁来控制它飞往正确的地方呢?当然是科学家了!科学家们克服重重困难,让导弹乖乖听话,保卫蓬勃发展梁思礼正是其中一位。1924年,梁思礼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他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梁思礼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都发生在父亲的书房里。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虽然与父亲相处时间不长,但梁思礼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影响他一生的宝贵财富——爱国思想。自小就很懂事用功的梁思礼,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侵华日攻进天津后,梁思礼求学的南开中学被炸毁。看着心爱的学校被炸成废墟,同学们都很悲愤。从那时起,梁思礼就立下了"工业救国"的目标。"要像父亲那样,做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梁思礼常常这样告诉自己。一这类专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分枯燥,梁思礼却学得很起劲,他常常在居住的小阁楼里看书、学习到很晚。由于各方面成绩优秀,他还获得了好几个"全钥匙"荣誉。长大后的梁思礼,漂洋过海,来到了。在美国留学的8年里,梁思礼先后学习了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由于生活艰难,梁思礼要勤工俭学才能养活自己。1949年,获得博学位后,梁思礼成为第一批拿到回国船票的留学生,他还鼓励其他留学生回国,共同建设祖国。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啦!梁思礼跑到船尾,爬到桅杆上挂起天线,接上了收音机。浪花拍打着船身,年轻的留学生们热烈地交谈。途中,当轮船横渡太平洋时,他们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一则重要消息∶成立了!当听到国旗是五星红旗时,他们找来一块白床单用红药水染红,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表达对的祝福。1956年,梁思礼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这年,梁思礼32岁,他终于放飞了"工业救国"的理想为了让变得强大,不受欺负,他和同事们开始了一项神秘的国防事业。与别的科学家一样,梁思礼也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他就好像忽然消失了一样。虽然也很思念家人,但梁思礼把思念压在了心底,更加努力地工作。研制导弹就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但包括梁思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没见过导弹。结构不明、原理不清、图纸不全、零件不齐……-他们面临着各种国难。大家挤在破旧的厂房里,不分昼夜地钻研……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1号"在1960年发射成功。实现了仿制,大家对接下来的自行设计充满了信心。梁思礼和同事们负责导弹的控制系统,它就像导弹的大脑一样,非常关键。为了弄清楚控制系统的原理,大家不停地查资料、画图纸、做演算….慢慢地,控制系统在梁思礼的眼里终于不再神秘。但不久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失败却给大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是第一枚由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导弹"东风2号",发射后没多久,它就不停地摇晃起来。升空69秒后,导弹"轰"的一声坠落在地。"东风2号"凝聚了大家太多的心血。梁思礼和同事们擦干眼泪,顶着寒风,四处寻找导弹的残骸。后来,梁思礼和同事们分析发射数据,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失败的原因。"东风2号"的失败,让大家更加认识到造导弹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很多环节相互配合,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设计思路。经过两年的努力。1964年,改进后的“东风2号”终于发射成功。望着它在火焰簇拥下稳稳升起。大家高兴极了。但中国航天人并没有停来。为了更好地保卫祖国。他们马不停蹄地朝着射程更远,成力更强、进度更收的导弹----洲际导弹奋斗。为了让导弹更准确地扑向目标,梁思礼和同事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接下来的多年时间里,他们始终在不停地完善,改进惯性制导系统,采用弹载计算机做测试,设计应用专业化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洲际导弹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梁思礼和同事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更难了。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一颗掉落的小钢珠也不能放过。直到1980年,"东风5号"从中国大地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大约半小时后,一个亮点钻出云层。亮点越来越大。准确地落入了太平洋的预定海域。这种制导精度,相当于击中了千米之外的一个乒乓球。碧海上泛起的翠绿色波光成了梁思礼心中永远的美景。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发射洲际导弹国家。中国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