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_第1页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_第2页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_第3页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_第4页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一)职业教育与纺织服装产业政策背景1.职业教育政策2019年1月2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9年6月11日,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明确培养目标、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学时、强化实践环节、严格毕业要求、促进书证融通、加强分类指导。实施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同时也指出: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8年7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108号),指出:承担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任务的中等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目标定位准、办学条件好、校企合作深、诊断改进实、人才培养优”的建设目标,落实对示范专业建设的支持和保障,加强组织管理,保障投入,落实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取得预期建设成效。2019年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发布《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粤府办〔2019〕4号),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制定如下行动计划:以“扩容”为重点,着力增加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提质”为核心,大力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以“强服务”为目标,提高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强化保障措施。可见,国务院、国家教育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陆续推出的职业教育的计划、实施方案与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同时,也强调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化和终身化的理念下,强调“产教融合”、“立德树人”以及“个性发展”的职教思想下,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规格与培养方式,是职业院校和职教工作者当下的使命与责任。2.纺织服装产业相关政策表1—1纺织服装产业相关政策一览表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发布单位发布日期主要内容《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9月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消费引领,倡导消费者优先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形成发展势头良好、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9月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扩大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建设、行业服务平台建设等。《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中国服装协会2016年5月强化产业文化建设,以塑造产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建立现代服装产业文化体系聚焦市场需求和市场细分,进一步强化差异化定位,将品牌内涵嵌入消费者心智。《中国服装制造2020推进计划》中国服装协会2016年5月瞄准国际服装制造先进水平,积极推动服装制造向服务化转型加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倡导品牌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2015年5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关于促进中国品牌消费的指导意见》商务部2012年12月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质量水平、文化品位和消费规模,增强中国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2012年1月优化零售网点布局。引导商业网点向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民利民方向发展。适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促进业态协调发展。拓宽品牌商品销售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引导折扣店、奥特莱斯等新兴业态有序发展,稳妥发展购物中心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七部委2009年9月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建立公共研发设计平台,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向企业提供帮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为纽带进行并购重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4月培育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以服装等终端产品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和完善设计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品牌推广中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综上所述,在利好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将迎来更高效匹配的供需关系、更多元规范的发展进程,稳步完成需求与技术等因素强烈刺激下的新转型,将会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此,职业院校要深入研究行业发展潮流与形势,加强对传统业态和新业态的市场调研,探索多元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等,为服装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二)纺织服装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我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目前整体增长缓慢、高度分散,但产业链配套成熟、国际竞争力领先,大浪淘沙中蕴藏着结构性投资机会。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承接了世界纺织产业的转移,发展迅速,随后在加入WTO以后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服装消费市场的第一供应来源。近年,随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增长缓慢,低进入门槛与附加值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地区外流,行业呈现明显的结构分化。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属于制造业,简单的商业模式为需求驱动产能投资、产销带来盈利与现金、现金进一步投入来驱动增长的循环,因此核心关注指标包括产销量、单价、毛利率、应收应付款账期和资本开支等。除此之外,考虑到行业整体虽增长缓慢但国际竞争力强,能够在需求、投入、盈利上形成良性循环壁垒的企业,将持续获得超越行业的增长机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出。在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高自动化水平和优化的生产流程体系;高附加值的产出来自产品的研发创新和高效可靠的服务模式。两者结合将为企业获得旺盛的需求、丰厚的盈利和积极的再投入提供可能,避免落入恶性价格竞争。从纺织、服装服饰制造业的财务数据分析,行业整体呈现收入增速放缓、盈利水平保持低位、资产负债率较高的特点。在近期的贸易摩擦和人力成本压力的影响下,2019年行业进入小幅负增长的阶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图1—1纺织制造业营收和利润年度同比增长2019年,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54.9亿元,同比增长0.9%,行业收入增速自2018年以来持续回落。2020年一季度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85.7亿元,同比下降28.2%,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先在国内爆发,而后蔓延至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生产、销售均受到影响。分行业来看,纺织制造板块2019年营收增速2.0%,收入增速较2018年的9.6%出现较大程度回落,主要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出口为主的纺织制造行业受到较大影响。2020年一季度营收增速—28.2%,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春节后绝大部分企业复工复产较往年有所延迟,受海外新冠疫情爆发影响,3月中下旬开始纺织制造板块面临订单被大量取消和延迟;服装家纺板块2019年营收增速为0.3%,营收增速较2018年放缓,主要受国内经济放缓,内需较为低迷影响,较为平稳,2020年一季度营收增速为—30.9%,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物流运力下降,线下门店闭店,客流大幅减少。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图1—22015—2020年一季度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营业收入(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图1—32018—2020年一季度服装家纺细分行业营收增速对比2.广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现状纺织服装产业是广东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全国69个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中我省就有4个基地市和15个特色城(镇),占27%,形成了门类齐全,有相当规模水平的服装工业生产体系,涌现了以广州时装、深圳女装、虎门女装、中山休闲装、南海内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服装产业集群和基地。通过调研了解到广东省聚集了3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服装技术人才需求缺口每年高达12万,尤其是了解国内外市场的流行趋势,熟练掌握服装设计、结构工艺、商务营销技术的服装设计人才,更是缺乏。另外,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广东省服装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依托创新发展的服装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而传统落后的企业则逐渐被市场淘汰。调研还了解到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市场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大,服装设计专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调研还了解到,广东省服装技术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一些错位现象,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不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中职与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叠错位。3.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行业面临转型压力。2018年5月,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我国将加快制定包括三维人体测量、服装号型、柔性制造等在内的一系列服装大规模定制相关标准,推动服装产业加速向智能制造和服务体验转型。未来服装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大社会各项因素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加速了童装市场的发展;“银发经济”使老年服装市场成为新一波红海;人们对贴身衣物重视度的提升带来了内衣品牌的新发展。同时,2020年已经到来,“新零售”的提出、“Z世代”的崛起、5G技术带来的机遇等等,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综合来看,未来中国服装行业的产销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服装的生产方式数字化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是当下服装行业的主流生产模式,而面对如今招工、成本以及效率等问题,服装行业企业必须借助服装科技来武装自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变生产模式。未来服装生产将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服装设备、新型技术、新奇材料应用,诸如3D技术、机器人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这样的新工艺以及整套流水化、现代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将颠覆传统促进服装行业大发展。(2)服装的设计方式智能化服装应用型软件改变了服装行业设计、技术部门的作业方式,传统手工转换成为电脑数字化、智能化作业,二维款式设计软件改变了手绘设计模式,三维款式将沿着设计、成样、试衣、走秀的发展方式颠覆整个服装行业传统模式。服装CAD以及工艺单的普及应用,提高了技术版房的作业效率,样板的设计、放码、排料、工艺单以及样板管理,都利用智能化软件完成,结合输入、输出自动服装设备完成了高效率作业。(3)DIY互动为未来服装的购买方式电子商务开辟的全新的配送渠道和物流系统具有传统销售渠道不可比拟的传播和销售优势,“触网”自然不可避免。淘宝网已建立买家应用中心平台,技术主要包括“虚拟衣柜”、“虚拟试衣间”和“梦境全息展示柜”三大部分,其中已植入发布会上将做走秀的服装服饰,现场体验除了能够看到炫彩夺目的走秀展示,更能通过3D服装体验技术对展示服装进行试穿搭配,虽然目前技术还不很成熟,但可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4)“Z世代”带来新消费形式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95后、00后消费能力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和引领者。这一代人也被称为“Z世代”,是消费的新用户群体。Z世代的父母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他们从小生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所以他们敢于花钱。在消费观上,Z世代有不同的理念。在未来,各品牌将基于对Z世代的消费喜好和需求的准确把握,打造基于互动场景的、具有品牌特征的社交式消费模式。表1—2Z世代的普遍消费理念1消费更具有社交属性。他们喜欢通过小红书这类的社交媒体购买商品,如果好用也会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所以社交欲望强烈,分享意愿较高,品牌传播力强;2愿意为人设买单。Z世代接触的东西,随意穿着的衣服鞋子,都在向周围的人传达一个信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AJ不是鞋,是Z世代年轻人的名片”,它本身就带有了潮流和文化价值的内涵。3花钱看心情而定。很注重当下的体验,有时候很喜欢了不管价格高低都会买单!4消费群体转向年轻化、个性化,为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5)下沉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的市场。现有的一二线城市消费人数和消费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在没有强有力的刺激下,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未来几年,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客户将是各大平台疯抢的主要对象。下沉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能力:表1—3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客户的普遍消费理念1与一二线城市青年相比,生活成本低、压力小,可支配收入更高,而且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他们将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2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变化。线上资源类型多元、内容丰富,向大城市看齐,更愿意将钱花在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上;3支付方式不断创新,电商平台发展成熟,拓宽了购物的交易渠道,线上线下消费齐发展。4作为“有钱有闲有追求”的典型群体,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已经逐渐向一线城市看齐,成为服装品牌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6)势如破竹的国潮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感越来越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升,在世界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国潮迅速崛起。线下,李宁、波司登、鄂尔多斯等服饰品牌以“潮牌国货”进军国际时尚圈。线上,天猫“国潮来了”推出的故宫口红、青岛啤酒外套、大白兔X气味图书馆联名款香水等都让人耳目一新,均上线秒售罄,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国潮”受到年轻人的青睐,2020年,它将继续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最具话题度和关注度的现象之一。而且,Z世代消费群体本身成长在改革开放时代,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非常强。国潮品牌既时尚又能表达态度,还凸显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击中了他们的心理,将收获更多的新生代消费群体。(7)直播带货回归理性如果说2019年的双11当晚,有近10万个直播间不眠不休地直播带货,以李佳琦和薇娅为代表的头部主播直播间观看人数在3682万和4310万。然而,直播带货大火,也显露出不少弊病:直播售价、退货率高;头部主播议价能力较高,不少商家是亏本清货;部分用户开始审美疲劳了。在未来,5G会给短视频带来下一个小高潮,直播带货会成为常态,人人都是主播,人人都能带货。同时,人们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冲动消费会越来越少,因此直播带货将回归理性。此外,直播带货并不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形式继续存在,而是作为品牌价值链条上的一环,成为商家营销的触点,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了解品牌。对于商家来说,回到用户端,打造质量过硬价格合理的产品,服务好用户才是一切的根本。(8)私域流量作用显著私域流量就是自己建立一个池子,与那些对你感兴趣的用户建立直接关系,方便随时触达用户,强化用户关系。其实,所有的会员系统都是私域流量的基本形式。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把核心用户沉淀到自己的流量池,实际上就是做用户深度管理。把目光集中到老顾客的身上,通过会员制度激励他们重复购买和传播裂变。前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以前做生意,只要选好货从来不担心没有人的问题。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限制,后续年轻人才的数量逐年骤减,人口红利消失,由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所以,在“流量少、流量贵、流量假”的前提下,建立品牌的私域流量池十分重要。私域流量的优点:一是节约成本。私域流量常见的获得方式包括:微信粉丝群、小程序、公众号等,这些不需要支出高额的费用,甚至完全免费;二是销售转化率高。在私域流量中,大部分人都是潜在购买者和已经购买的人,对品牌的消费欲望大。(9)IP力量崛起2019年6月初,优衣库和KAWS联名系列上市之日,消费者钻卷帘门,百米冲刺进店,十分钟售卖一空,模特展示服装被扒,不可谓不疯狂。苹果手机领先的科技、精致的工艺、极致简洁的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和硬件使用感受等等得到了一致认可,无论男女老少,国外国内,大街上几乎随处可见。这些都是IP的力量。纵观国内,格力的“品质”、农夫山泉的“天然”、“中国李宁”可谓人人皆知。IP可以是一个标签,一个品牌基因,一个卖点,甚至是一个人。打造专属的IP,触达消费群体,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品牌买单。2020年,打造有价值的IP,通过一个引流能力强大的流量入口给品牌带来巨大回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企业战略。(三)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情况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始办于1989年,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专业主动适应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旨在培养面向现代时尚行业,人物形象设计、服装服饰、文化传媒、时尚美妆、时尚摄影、模特展示等主要领域,从事人物形象设计、形象造型、形象展示等工作,具备人体数据数字化采集与分析、数字化形象诊断与设计、服饰搭配、发型设计、化妆造型、时尚摄影、形象展示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和市场意识,有较强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懂设计、会造型、能展示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包括了广东省高级服装设计师、工艺美术大师、广州市教育局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专家学者等,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军人物作为客座教授。高中级职称及双师型教师均占80%以上。近五年里,师生获得市、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100多人次。每年均和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教学,并在中大轻纺城、轻纺交易园等专业场所举办毕业设计展演,作品深受企业赞赏。二、调研基本情况(一)调研意义与目的通过观察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们不难发现,在商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竞争激烈的市场行情使得细分市场成为必然,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更加多变、多元、多维,而行业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行业要发展,必须针对细分市场做出适应性调整。与此同时,职业院校服务的全体劳动者是行业、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职业院校需要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变革,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培养模式,从而精准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的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行业发展。近年来服装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怎样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亟需思考的问题。职业教育必须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模式,学校培养学生必须和人才市场的岗位要求相挂钩,学生技能的训练必须和单位企业的需求岗位相联系。随着服装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消费者对于服装消费的需求和个性化设计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岗位群体对于服装从业者的行业适应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与工艺专业必须紧跟社会的脚步,以改革创新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珠三角地区对于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项目组针对纺织服装产业企业高管及员工、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校生、专业教师五大对象开展调研。全方位、多角度掌握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现状和纺织服装产业人才需求现状,为编制《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依据。本次调研目的如下:1.了解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掌握企业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与岗位知识、技能、素养要求,分析岗位群和职业成长路径;3.了解中、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建设情况;4.掌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就业、升学意愿;5.了解毕业生在校学习情况与就业、升学现状;6.多方位采集对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四种方式:1.在线问卷。发放微信二维码,被调查者扫码进行在线答卷;2.深度访谈。主要对珠三角地区的服装行业企业进行访谈,通过录音笔记录,并将访谈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以便项目组成员以及相关人员信息互通;3.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国家相关部委、中国知网等网站梳理广东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支持、规范文件、本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三)调研时间本次调研整体工作于2020年1月9日启动。问卷调查起于2020年2月20日,止于2020年3月24日,参与答卷的总人数为800人。访谈调研起于2020年3月25日,止于2020年1月18日,共访谈8家校企单位。三、调研数据分析(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1.调研精准深入,访谈校企类型丰富,可持续深化合作此次调研基于学校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师资、实训、学生特点等方面,精准深入调研了童装、男装、女装、快时尚、晚礼服等不同方向的个人设计师工作室、服装批发企业、自主品牌公司、大型服装集团等多种类别企业,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企业在后续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合作。同时我们也对高职学校、技工院校等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作了访谈调研。总的来说,本次调研对象兼顾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企业高管、企业员工五大群体,调研的学校兼顾中职层次与高职层次院校,国家示范与非国家示范建设学校;调研企业涵盖了服装设计类、服装生产类、服装营销类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同时,企业与学校的调研安排都同时兼顾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状况。典型调研样本分布如下表所示:表3—1典型调研样本分布企业学校2.问卷调查数量充足、样本类型合理、数据量化直观项目组进行问卷调研工作采用的是线上调研的方式,分别面向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企业高管、企业员工设计了5份问卷,通过名科·职教桥人才培养方案研制管理平台进行问卷发放、回收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取得精准量化的数据信息,为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本次问卷调研共回收5个对象共800份有效问卷,见表3—2。表3—2调研对象及其回收情况调研对象计划回收份数实际回收份数专业教师7070在校生400400毕业生150150企业高管3030企业员工150150合计800800企业方面,70%以上的企业属于设计、生产类企业,五成以上的企业规模超过50人,将近1/3的企业员工所在岗位是服装设计师;学校方面,在校生的问卷100%来自于本校学生,85%以上的毕业生的毕业年限在3年左右,超过80%的专业教师教龄在3年以上。综合来看,本次问卷调研对象选取上针对性强,可信度高,足以为后续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问卷调研回收的样本基本信息如以下图表所示。图3—1企业员工所在企业类型图3—2企业员工岗位分布图3—3企业员工从事工作的年限图3—4接受调研的企业高管所在企业类型图3—5毕业生毕业时间图3—6专业教师教龄分布(二)调查数据综合分析本部分图表内容数据均来名科·职教桥问卷中心,不作另外标示说明。1.专业对应岗位(1)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方向高度吻合图3—7企业对各个岗位的需求程度图3—8教师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期望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来说,服装制版工、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裁剪工、服装质检员(QC)、服装生产跟单员这5个岗位是需求量最大的;而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培养目标,即期望学生毕业后的大部分就业岗位,主要是服装设计助理/设计师、服装质检员(QC)、服装采购员、跟单员。由此可见,服装设计助理/设计师、服装质检员、服装生产跟单员这3个岗位方向是校企人才对接的关键点,说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高度吻合。而对于企业需求量也比较大的服装制版工、服装裁剪工,由于对技能要求过低或经验要求过高的原因没有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但是学校方面应该重视企业的需求,拓展培养方向,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学有所用。(2)校企人才对接不畅,企业用工难图3—9企业招聘员工的渠道图3—10企业在用人方面遇到问题从企业招聘的渠道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各种渠道都有运用,但是在“校园招聘”以及“联合学校培养”两种途径上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而另一方面,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最大的问题是人才来源的渠道不通畅,同时也有人才流失严重、符合需求的人才难找的问题。由此看来,本专业在学校方面与企业方面的对接匮乏,也缺乏紧密的校企合作或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从而造成人才供需两方脱节的问题,学校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紧密对接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同时也紧跟行业发展与变革,积极主动地调整教育教学方向和方法。2.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1)中职毕业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强大力量图3—11企业员工目前的最高学历图3—12企业招聘对象的学历分布图3—13企业高管公司内中职(中专)学历的员工占比观察调研结果不难发现,中职毕业生总体来说在服装类企业中约占1/3,需求量不在少数,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企业人才结构中更多的是高职和本科毕业生,合计占60%以上。(2)创新思维、沟通协作、吃苦耐劳、压力承受4种素养最受重视图3—14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学生最应该具备的素养图3—15教师认为本专业学生最需要具备的素养图3—16企业员工认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图3—17企业高管认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最需要掌握的素养从上述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调研对象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程度有不同的看法。毕业生、企业员工最重视的两个职业素养是沟通协作与创新思维;教师普遍希望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并沟通协作;而高管更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更好得承受压力,同时希望自己的员工具备更多的创新思维。图3—18毕业生、专业教师、企业员工与高管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汇总总的来看,这四类调研对象最重视的职业素养分别是创新思维(17.81%)、沟通协作(17.74%)、吃苦耐劳(15.70%)、压力承受(13.92%),其中,选择第四位压力承受(13.92%)的对象比第五位自我管理(10.22%)多3.7个百分点,此外结合各个对象单独的统计情况来看,这四类调研对象的意见基本一致并且是准确的。由此可见,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最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创新、沟通、吃苦耐劳这三个方面的职业素养,应着重设置实训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而压力承受更多是企业高管层面更多考虑的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难以培养。此外,值得重视的是,总体上调研对象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1.19%)是非常不足的,而企业高管(13.33)相比企业员工(9.33%)是更加重视职业规划的,可见从长远来看,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议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行业企业情况和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过程有更多的认知,如:请企业师傅、实践专家到校开设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现场观摩、跟岗、定岗等;同时,也应组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比赛等,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发展具备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更加清晰的规划。(3)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在于工作经验、团结协作、专业技能图3—19企业员工认为单位对于人才最看重的方面图3—20企业高管比较看重应聘者的方面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员工认为公司对于人才最为看重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62.67%)、专业知识与技能(60.67%)、工作效率与质量(56.67%)、团结协作能力(47.33%);然而企业管理者却认为,团结协作能力(70%)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才是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63.33%)、专业知识与技能(56.67%)、工作效率与质量(36.67%)。因此在职场中就业竞争力的重点评价维度在于工作经验、团结协作、专业技能。同时可见,员工与高管的认识是有很大偏差的。学校应重视这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场景进行分工协作,合力完成项目的任务。(4)企业员工普遍专业知识不扎实,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图3—21企业员工刚参加工作时感到存在较大不足的方面图3—22企业员工现在认为自身的不足之处不难看出,企业员工认为自己在刚参加工作时最为不足的3个方面是:独立工作能力缺乏(48.67%)、专业知识不扎实(47.33%)、不能快速适应工作(44%);而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自己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45.33%)、专业实施不扎实(41.33%)、不会处理人际关系(35.33%)。对于刚进入职场工作的新人来说,独立工作能力缺乏、不能快速适应工作都是非常正常的状况,然而大部分的受调查者都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一状况也没有改善,这值得我们的重视。此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员工普遍会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够长远,这需要充分的职场与职业认知才能解决,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应加强这方面的宣导与教授。(5)计算机与英语证书受关注度高图3—23毕业生现在已有或计划考取的证书图3—24专业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前通常会考取的证书图3—25企业员工目前具备的证书图3—26企业高管要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相关人才具备的证书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4大对象对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证、全国英语等级证的关注度最高,而企业高管对于服装制版师的关注度超过其他几个调查对象,由此可见,服装制版师证书是备受企业管理者认同的证书,但考虑到考取此证书有职业工作经验要求,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服装制版师证书,并使学生具备证书要求的知识与技能。(6)中职毕业生薪资水平乐观,但还需稳步积累、主动学习图3—27各学历层次企业员工在工作1—3年内的薪资水平经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将工作1—3年的企业员工薪资数据与学历关联统计后得到上图数据。同时,通过计算得出,在工作1—3年的企业员工中,中专学历的平均薪资为5700元,大专学历为5688.3元,本科学历为7600元。图3—28不同工作年限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将各个工作年限所有学历层次的企业员工薪资数据筛选并统计后得到上图。同时,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可得,在工作1年以内的企业员工平均薪资为5731元,1—3年为6492.2元,工作3—6年为7146.85元,工作6—10年为7999.65元,工作10年以上的平均薪资为15562.5元。综合上面两张数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工作1—3年的企业员工平均薪资大多分布在5001—8000元的区间内;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毕业的中专学历企业员工与大专学历的企业员工在工作1—3年内,薪资相差无几,甚至中专学历员工比大专学历员工的平均薪资还更胜一筹;然而中专学历员工的平均薪资却与本科学历的员工相比约少2000元,相差巨大。再看不同工作年限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不难发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薪资水平也稳步增长,但在工作6年内的薪资涨幅都不大,可见本行业需要很多积累才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因此,中职毕业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应沉得住气,稳步积累,并尽可能提升学历,从而使薪资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在这方面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踏实稳重,并能够不断学习。(7)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稳定性、专业技能三方面与升职关联性强图3—29企业高管认为限制本专业相关岗位员工升职的主要因素根据调研数据可知,企业高管认为处理好人际关系(46.67%)、工作状态稳定并踏实肯干(40%)、专知识与技能(36.67%)对于选拔企业员工升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图3—30企业高管认为本专业人才应注重的方面与此同时,企业高管认为本专业人才最需要重视的是提升自己的实操技能(86.67%),也要保持创新思维(63.33%)并不断学习本专业知识(46.67%)。3.专业建设(1)应增加更多美术设计、材料工艺、软件应用类课程图3—31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应该增设的课程类型数据显示,毕业生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的情况认为本专业最应该增设课程类型前三位分别是:美术设计类(60.67%)、材料工艺类(59.33%)、软件应用类(54.67%)。(2)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美术基础两门课程在工作中最为实用图3—32毕业生认为最实用的专业课图3—33企业员工认为最实用的专业课上述两张图呈现的数据反映出毕业生与企业员工在最实用的两门专业课方面完全达成了共识,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最为实用的课程是服装结构与工艺(毕业生66.67%,企业员工55.33%),排在第二位的最实用课程是服装美术基础(毕业生64%,企业员工48.67%)。因此在校学生应特别注重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特别设计和呈现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同时重点向同学们强调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3)CAD实训室是必备选择,服装材料实训室不够重视图3—34专业教师所在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填写问卷的专业教师所在学校建设的实训室前6位分别是:服装CAD实训室(74.29%)、平面设计工作室(64.29%)、服装缝纫及生产管理实训室(55.71%)、服装作品展示室(55.71%)、电子商务实训室(54.29%)、服装材料实训室(51.43%)。服装CAD实训室无疑是每个开设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校必须建设的实训室,而服装材料实训室的排名却在前6名的末位,结合图3—31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应该增设的课程类型,可以发现,服装材料实训室的存在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4)教学方法普遍较为传统,任务驱动教学法推行受阻图3—35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数据表明,专业教师本专业的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三种:项目教学法(81.43%)、案例教学法(75.71%)、情景教学法(71.43%)。而任务驱动教学法(30%)显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并顺利推行。(5)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图3—36毕业生认为本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实训设备(42%)、实践教学环节不足(39.33%)、缺少可深度合作的企业(34%)、培养目标不明确(33.33%)。图3—37专业教师在本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困难专业教师反映在本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困难是缺少深度合作的企业(71.43%)、缺少实践项目(70%)、实训场地与设备不足(61.43%)、数字教学资源不足(50%),不难发现,“缺少深度合作的企业”是根本性问题,因此学校和专业部应加大校企对接力度,寻求更多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而达成深度合作。(6)跟老师一起实操作项目的实习模式少,实习最佳时长在4个月以上图3—38专业教师所在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展实习的模式大部分情况下,专业教师带学生实习的模式都是顶岗实习(85.71%)、跟岗实习(87.14%)、参观学习(74.29%),与此同时,跟老师一起做项目实习(38.57%)的形式是比较少的。图3—39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最佳总时长调查数据显示,44.29%的专业教师认为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最好在半年以上,42.6%的老师认为在企业实习4到6个月最佳。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要在4个月以上。(7)专业教师主要靠企业时间与培训班提升专业水平图3—40专业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途径专业教师主要是通过参与企业实践(82.86%)、参加培训班(71.43%)两种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图3—36专业教师在本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困难”,可以发现,缺乏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专业教师的提升也造成很大程度的困难。(8)职业教育目前还存在较多不足图3—41企业员工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最大的不足图3—42教师所在学校是否有校企合作图3—43公司管理者的校企合作意愿图3—41透露出企业员工对于职业教育短处的主要看法,40%的企业员工认为目前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实操不足;26.67%认为职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陈旧,难以适应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21.33%的员工认为学校的课程没有很好地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略加分析可以了解,造成上述三个方面不足的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学校与企业没有进行深度合作。结合图3—42、图3—43可以看出,学校寻求企业合作的需求大于企业方的需求,深度合作难以开展。4.在校学生就读与学习情况下表是对本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完整呈现,以便在后续的学情监测中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3—3在校生学情数据统计项目选项小计比例1.报读本校的主要原因学校专业设置27067.50%学校教学质量20451.00%亲朋好友推荐16140.25%学校的知名度14536.25%学校地理位置12531.25%毕业生就业率7619.00%有升学的机会6917.25%其它143.50%2.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原因自己喜欢31979.75%亲友推荐15939.75%学校招生介绍13934.75%父母决定11127.75%社会需要10626.50%容易找工作5012.50%新闻媒体宣传266.50%其它164.00%3.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感兴趣22055.00%非常感兴趣10526.25%一般7117.75%不感兴趣41.00%4.对专业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服装结构与工艺23358.25%服装美术基础22155.25%服装设计基础17343.25%服装立体剪裁16842.00%服装色彩图案设计16340.75%服装CAD板型制作与放码15238.00%服装电脑软件操作13634.00%服饰品设计11929.75%服装材料11428.50%服装陈列设计8220.50%服装生产管理266.50%其它82.00%5.感兴趣的实习形式参观学习22055.00%到企业跟岗实习21253.00%到企业顶岗实习19749.25%跟老师一起完成项目19248.00%其它41.00%6.希望在实习过程中提升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27167.75%创新创业思维24260.50%沟通协作能力23057.50%专业理论知识21754.25%自主学习能力16942.25%突发问题应变能力10927.25%项目实践综合能力7919.75%其它10.25%7.在校期间期望或计划考取的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27869.50%服装制版师证12230.50%全国英语等级证8922.25%其它6315.75%8.希望通过在校学习提升的素养及通用能力创新思维30375.75%沟通协作25463.50%自我管理17644.00%吃苦耐劳17443.50%应急处理16140.25%压力承受14436.00%自主学习13734.25%职业规划10927.25%问题解决8521.25%其它00.00%9.为提高自己就业竞争力而选择的方式专业拓展知识与技能学习29774.25%兼职、实习等社会实践23859.50%参加专业技能竞赛20651.50%社团、学生会等校园实践18847.00%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18646.50%其它20.50%10.毕业的打算升学深造13634.00%边读书边工作12431.00%马上找工作9824.50%自主创业379.25%其它51.25%*10.1本专业方向升学意愿(第10题选择升学)是12491.18%否128.82%*10.2.选择继续升学的主要原因(第10题选择升学)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11584.56%获得更高的文凭10980.15%加强个人就业竞争力9166.91%提升个人内在修养6346.32%积累更多优质人脉4230.88%亲朋好友的鼓励21.47%其它00.00%*10.3.继续升学存在的主要障碍(第10题选择升学)基础文化(语数英)薄弱11080.88%升学渠道不通畅5036.76%相关信息获取困难4130.15%无对口院校或专业3324.26%家庭条件不支持1813.24%其它42.94%11.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意愿是37293.00%否287.00%*11.1.选择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主要原因(第11题选择是)专业对口26872.04%个人感兴趣24766.40%发展空间大19853.23%工作稳定11631.18%薪酬待遇好10427.96%亲朋好友的支持3810.22%其它30.81%*11.2.不选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主要原因(第11题选择否)发展空间小1657.14%个人不感兴趣1657.14%工作环境差1346.43%工作压力大1035.71%工资待遇低932.14%其它310.71%亲朋好友不认可13.57%12.选择工作时会考虑的因素职业发展空间25162.75%薪酬福利待遇25062.50%个人兴趣爱好24360.75%工作环境氛围22355.75%专业是否对口19849.50%职业稳定程度17042.50%单位发展前景13333.25%单位地理位置4411.00%其它10.25%13.岗位偏好服装设计助理33082.50%服装制版工14235.50%服装陈列员12731.75%服装工艺员10526.25%服装采购员10125.25%服装裁剪工9423.50%服装制作工9022.50%服装营销员8120.25%服装生产跟单员6416.00%服装质检员(QC)5413.50%其它184.50%14.毕业后希望就业的地区广东省36290.50%上海市174.25%北京市61.50%云南省61.50%浙江省30.75%黑龙江省10.25%江苏省10.25%福建省10.25%湖南省10.25%西藏自治区10.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25%15.首份工作的薪水期望值3001—4000元17543.75%3000元以内7919.75%4001—5000元7619.00%6001元以上4010.00%5001—6000元307.50%16.希望学校加强提供的就业服务就业技能培训31779.25%求职面试技巧培训24862.00%推荐用人单位23659.00%就业信息发布20050.00%组织校园供需见面会15538.75%就业心理咨询12531.25%其它20.50%本次学情调查所得数据中,第2题、第13题、第15题值得特别关注。特分析如下。(1)在校生选择本专业主要出自主观意愿图3—44在校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原因数据表明,本校在校生群体选择本专业的动因主要来自于自身主观意愿,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大部分是出于自己喜欢(79.95%),这一点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加强重视,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2)在校生普遍打算往设计师的路线发展图3—45在校生的就业岗位偏好绝大部分学生偏向于从事服装设计助理(超过80%的选择率),可知在校生的普遍心理是想走设计师的发展路线。(3)在校生对于行业和企业情况认知较为清晰图3—46在校生预估自己首份工作的薪水约半数的在校生预计自己首份工作的薪水是在3001—4000区间内(43.75%),结合图3—27、图3—28数据可以发现,在校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薪资没有太大的偏差,可知本校本专业的在校生对于企业总体的薪资待遇情况具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对于行业的整体状况有一定了解。5.毕业生发展(1)毕业生倾向于在本省发展表3—4毕业生目前工作或学习的地区地区选择人数人数占比广东省14093.33%内蒙古自治区10.67%江苏省10.67%山东省10.67%湖南省10.67%广西壮族自治区53.33%香港特别行政区10.67%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去向都是在广东省内(93.33%),这与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完全一致。(2)毕业生五成选择就业三成选择升学图3—47毕业生目前的工作或学习状态大约一半毕业生现在正在工作(49.33%)、也有一大部分毕业生正在继续升学过程中(30.67%),符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毕业生被认为实操不足,合作精神欠缺图3—48专业教师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专业教师看来,本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不足是动手操作能力不足(71.43%)、其次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58.57%),结合图3—20可以发现,教师与企业高管的看重点是基本一致的。(4)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是入行的最有效措施,同时也需向企业借力图3—49企业高管认为引导学生进入本行业的有效措施在企业高管看来,强化专业知识技能(60%)对于学生入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46.67%)、灌输职业发展理念(40%),因此老师们首先还是需要做好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与此同时也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理念的灌输。四、调研结论(一)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旺盛,校企精准对接仍存挑战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内外因素各因素影响,行业企业的产销方式都逐渐数字化、智能化,行业企业因形势不断变化而面临转型压力。基于这些情况,行业企业对劳动素养要求更高、技术技能更强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在具体岗位上,需求排名前五的岗位是:服装制版工、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裁剪工、服装质检员(QC)、服装生产跟单员。此外,相较于传统服装企业,行业内也出现了短视频制作专员、直播带货专员等新业态造就的新岗位。然而,企业在用人方面却遇到很大的问题,首先是人才来源的渠道不通畅,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难找,同时人才流失严重。校企对接校企合作的频率与效率较低,行业转变与企业需求传导不通畅,造成人才供需双方脱节,人才培养还不够精准。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同时也紧跟行业发展与变革,积极主动地调整教育教学方向和方法。充分了解和预测市场需求后,基于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分析,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分解到不同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细化为每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最后,综合平衡教学设备、专业师资、实训环境、合作企业的软硬条件,制定既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可行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专业对应岗位与专业培养方向明确,人才培养“双精准”根据问卷调研回收数据以及企业访谈调研信息可知,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品牌服装、服装批发、服装电商、独立设计师品牌等类型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岗位,薪资在5k—8k之间。可见专业对应岗位清晰、专业培养方向明确,是实现“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关键因素。基于调研数据与信息,结合学校与专业发展情况与本专业学生特点,项目组确定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对应的岗位晋升路径及发展年限,如下表所示:表4—1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对应岗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表发展阶段专业对应岗位学历层次发展年限研发岗位群生产岗位群营销岗位群Ⅴ研发总监、商品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本科10Ⅳ设计主管生产主管运营主管高职8Ⅲ设计师、平面设计专员、买手版房主管跟单组长运营组长中职/高职3Ⅱ设计助理(含绘图专员)、买手助理车版师、打版师跟单员、QC、QA运营专员、主播中职2Ⅰ打版师助理(放码专员、唛架师、裁版师)车版工、采购员、质检员客服、导购、文员、主播助理中职1注:红字加粗岗位为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同时,项目组结合学校的定位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包括研发岗位群:设计师、平面设计、买手、设计助理(含绘图专员)、买手助理;生产岗位群车版师、打版师、打版师助理(包括放码专员、唛架师、裁版师);营销岗位群跟单员、QC、QA、车版工、采购员、质检员、运营专员、主播、客服、导购、文员、主播助理。(三)行业企业重视实践经验,对能力与素养要求不断提高调研数据显示,在专业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企业对大部分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最注重的是工作经验,然后是工作能力,而企业员工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不扎实是企业反馈的最大问题;同时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最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创新意识、沟通协作、吃苦耐劳这三个方面的职业素养,此外同等重要的还有职业规划;在访谈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而职业院校服装专业在促进学生获取工作经验方面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不知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作经验。而事实上,企业对于学生在学校期间的项目实践经历以及实习经历都是有一定认可度的。(四)在校生个性较强,目标清晰,对于行业企业情况有认知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本校在校生群体的主观意愿都比较强,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大部分是出于自己喜欢。这一点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加强重视,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同时超过80%的在校学生偏向于从事服装设计助理,可知在校生的普遍心理是走往设计师发展的路线。大约半数的在校生预计自己首份工作的薪水是在3001—4000区间内,结合对企业现实薪资水平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校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薪资没有太大的偏差,可见本校本专业的在校生对于行业和企业情况具有较为正确的认知。(五)学校与企业合作供应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接受调研的专业教师反映,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深度合作的企业。与此同时,在专业教师所在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展实习的模式中,学生跟老师一起做项目实习的形式是比较少的。此外专业教师主要靠企业时间与培训班提升专业水平,可以发现,缺乏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企业,不仅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专业教师的提升也造成很大程度的困难。而毕业生认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训设备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缺少可深度合作的企业这些问题较为明显。企业员工认为目前职业教育最大的不足是重理论、轻实践,实操不足,另外还有因课程陈旧而难以适应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的问题。不难发现,“缺少深度合作的企业”是根本性问题,因此学校和专业部应加大校企对接力度,寻求更多的校企合作企业,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与方法,进而达成深度合作。(六)本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对于升学或就业的态度有所差异目前在校生反映出对于升学深造、自我提升的高度重视,超过60%的在校生有升学的意愿,仅有约35%的在校生不重视升学。而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和自身情况差异,在想要升学的在校生中,计划直接升学深造的同学与计划边读书边工作的同学数量相当。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五成选择就业、三成选择升学,与在校生的意愿略有不同。而毕业生选择在中职阶段毕业时选择升学主是要想丰富专业知识与技能、获得更高的文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内因的自主动机占主要因素。五、对策与建议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也不断钻性升级,行业企业也不断发明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对专业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工作,重视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就业观等的培养。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工作要求,项目组结合调查和研究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一)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细化岗位职业能力秉持“以职业生涯路径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思路,从服装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广泛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用人需求和毕业生反馈情况,明确并论证适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在论证本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群)后,组织纺织服装行业一线实践专家开展职业能力分析会,并借鉴“二维四步五解”的方式,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岗位(含研发岗位群、生产岗位群、营销岗位群)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每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含知识、技能、要求、工具、方法5个方面,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纺织服装行业工作3—5年内的必备技能要求),同时对接相关标准(国家标准、1+X证书职业能力标准、行业规范标准等),形成本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同时对接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形成本专业职业能力标准。(二)基于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突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将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分解到不同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召开课程体系构建教育专家研讨会,应注重“产教融合”、“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以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分解到不同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中,构建能够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为奠定必要基础的专业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专业核心课是指为了培养学生某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最为基本要求。它们是学生进入专业所面向基本岗位前必须学习的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应该依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得出的工作任务过程、任务操作频率、重要性程度进行设置。专业方向课是以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拓宽专业知识面,拓展学生就业方向而开设的课程。完整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既要突出操作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还应注重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软技能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兼顾中高职衔接、创新创业方面,也可设置网络课程或选修课程,供有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校在校生选择本专业的主意愿性都比较强,对应而言个性较强,积极性较高,建议专业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特点设置合理地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学习到主动学习。对于实操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平等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他们的情感,予以其积极的学习反馈,从而让学生感到理解和尊重;鼓励学生交流,形成学优生与学困生的互补组合,通过一对一帮教、帮学的辅导,帮助学困生查缺补漏。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中等职业院校应通过对各院校、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和预测市场需求后,基于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分析,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将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分解到不同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细化每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最后,综合平衡教学设备、专业师资、实训环境、合作企业的软硬条件,制定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可行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的设定与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对接,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可参考“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研”融合的举措,针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对接:①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模块拓展对接产业链。②课程与工作室的对接。③工艺室与车间的对接。④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的对接。⑤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对接。1.服装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模块拓展对接产业链以服装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基础的,按照服装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和专业方向,对老旧过时的课程实行改革,增设新兴课程。通过服装专业中的一些课程对应产业链中的调研、设计、制版、制作、检测、营销、陈列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紧密连接,环环相扣。开展产学研对接,使设计与制作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关联,最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产品。2.课程与工作室的对接把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引入课堂教学,并根据特色课程构建工作室。与校外基地共同制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和标准,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主编教材。3.工艺室与车间的对接将实训基地的车间与工艺室进行对接,校内工艺室按照企业生产线和岗位的具体要求购置设备,使企业与院校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全力实现工艺室与车间的零距离,让学生与时俱进地熟练掌握最新技术。4.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的对接课程作品转化为企业产品,将企业生产线引入到院校工艺室,将企业研发项目引入到各分支工作室,共建实习基地。课堂讲授灵活多变,可以是教室、工艺室、企业车间、设计工作室等,并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将学生的作品转化为企业的研发产品,成为可依托的实验样衣。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进行验证,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创立教学评价体系,体系由企业与院校共同建立,企业具有发言和评判的权利,对成果的转化有新的评判标准,同时评估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进行双导师指导。5.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对接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以及企业技师到学院做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去顶岗实践至少3个月或累计6个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实习归来要做实践报告交流体会,同时聘请服装企业专家和技师做兼职教师,打造一个真正的“双师”团队。(四)加强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希望员工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并且据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本科在从业人员中还是占大多数;另一方面,中职生普遍具有升学深造的强烈愿望。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保障升学通道通畅。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1.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与规格衔接。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是反映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