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全国自学考试指定统编教材〔卫兴华、赵家祥主编、2021年5月版〕课时:54课时课程性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贯彻和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参考书目:

[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资本论?

[2]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4]

毛泽东:?实践论?

?矛盾论?

[5]

陶德麟、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开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开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方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等苏维埃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犹太人血统。17岁高中毕业,写下著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结尾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卡尔·马克思1842年,马克思投身于新闻工作,在科隆担任?莱茵报?的撰搞人、主编。由于该报坚持激进的和反政府的思想路线,该报不久被封停。1843年,马克思被迫离开德国,移居巴黎,开始创办?德国年鉴?,并在那里写下一些非常重要的早期作品,特别是生前未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会见了恩格斯并深切交谈,开始了两人终身的革命友谊。1845年,由于马克思被认为是颠覆分子和革命者,应普鲁士政府请求,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与妻子燕妮和幼女燕妮移居到布鲁塞尔,继续自己的写作,并逐步展开他有关历史学和经济学的某些重要思想。1847年年末,与恩格斯一道,为共产国际撰写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宣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1948年初正式发表。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克思回到德国,通过自己在?新莱茵报?发表的报刊文章为革命摇旗呐喊。但随后革命失败,马克思被迫回到巴黎。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在此期间,马克思深入研究哲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并直接与人民的生活和生计相接触,积极参加德国和法国的工人运动,从而认识到私有制的罪恶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他撰写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以一个革命家的面貌横空出世,并初步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后,马克思给予了热情关注和支持,并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全面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开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理论。通过对德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批判了拉萨尔的时机主义,阐述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及共产主义的一些根本原理,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战斗方向。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19世纪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之一——终因劳累过度而与世长辞,享年65岁。马克思一生献身于科学研究、献身于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虽然各国反动派迫害他,剥削阶级的文人围攻他,各种时机主义小团体诽谤他,穷困的生活折磨他〔他的六个小孩有三个夭折了〕,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和战斗决心。终于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著作无比广博丰富,有些是生前发表的,有些是他人在他去世后从其数量巨大的手稿中整理出版的,比方,恩格斯于1885年编辑的?资本论?第2卷,1894年编辑的?资本论?第3卷,奥地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考茨基〔KarlKautsky〕编辑并于1903年至1910年间出版的三卷本的?剩余价值理论?。中文著作主要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中。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作为威斯特伐利亚的乌珀塔尔一家纺织厂主的长子,恩格斯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于1837年送到不来梅去学习经商。然而他对经商没有什么兴趣,从中学时代起,尽管他上的是理科学校,数学和物理学成绩也很好,但他最感兴趣的是语言学和古典文学,并逐渐树立了激进主义的文学抱负。为推迟其商业生涯,恩格斯抓住服兵役的时机,于1841年去了柏林,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并同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密切联系,成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2年3月,他用笔名发表了?谢林与启示?一书,攻击了谢林的黑格尔批判,显得小有名气。1842年秋,服兵役完毕,恩格斯前往英国他父亲在曼彻斯特的工厂去工作。在莫泽斯·赫斯的影响下,恩格斯逐渐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比马克思更早〕。在纺织区度过的近两年时光以及同欧文主义者、宪章主义者的接触,使恩格斯与鲍威尔集团疏远了。出于记录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的那种感受,他确信“工业革命〞所造就的新的力量——工人阶级,将成为革命变革的工具。在离开英国到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期间,他同马克思进行了第一次重要的会晤。由于他们两人都反对鲍威尔集团,并且对德国以外的工人阶级运动的重要性抱有相同的见解,因此,他们同意合写一部说明自己立场的著作:?神圣家庭?。这部著作标志着他们终身合作的开始。当时他们所信奉的共产主义依然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说明了自己对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立场。这是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开端。根据恩格斯本人的说法,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然而,他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以及关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阶级意识形成的关系的著作,却对马克思的全面综合起了重大作用。此外,恩格斯对他们两人阐发新思想的未完篇的共同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从1845年到1850年期间是恩格斯同马克思合作极为密切的一个时期。恩格斯同他的父亲闹翻了,并全力以赴地同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和巴黎从事政治活动。他们的共同抱负是争取德国的共产主义者同意他们的立场,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共同纲领的根底上加强与外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国际联系。为此,他们参加了德国正义者同盟〔后称共产主义同盟〕,并在1848年革命前夕为该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在革命期间,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在科伦的?新莱茵报?工作。1848年9月由于有被捕的危险,恩格斯去了法国,但于1849年初又返回了德国,并从5月到7月参加了武装抵抗反革命反扑的决战。他对军事的兴趣就是从这一期间开始的,而他对这一场革命的总的看法那么反映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1852年〕一书中。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与自然科学的开展之间的辩证联系,越来越感兴趣。他的关于这些论题的未完篇的著作,于1925年被最终收集在一起,以?自然辩证法?为题在莫斯科发表。在瑞士和伦敦住了一段时期之后,恩格斯于1850年定居于曼彻斯特并重新回到他家的公司工作。他在那里一直呆到1870年。除了从事商业活动之外,他周济了贫困的马克思的一家,依然是马克思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主要合作者,并在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新闻写作中阐发他们两人共同的立场。在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已经可以舒适地过退休生活,并移居伦敦。由于当时马克思的健康更加虚弱,恩格斯承担了他们两人的大局部工作。在参与共产国际的政治活动中,恩格斯反对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实证主义倾向,写作了?反杜林论?——它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最早尝试。这一著作和根据它的某些局部而扩写成的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等著作,使他在1880年到1914年期间的新的社会主义运动中获得了巨大声望。另外的著作,特别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路德维希·费巴尔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那么加强了他作为哲学家的地位,甚至使他在第二国际期间的影响比马克思还要大。在马克思于1883年逝世之后,恩格斯于1885年到1889年期间就把主要时间用于编辑和出版?资本论?的第2、3卷了。但他仍积极参与建立第二国际的工作。1895年8月5日,当他正着手编辑?资本论?第4卷〔后来作为?剩余价值理论?出版〕时,因癌症于伦敦故去,享年75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根底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利润的真正来源。基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准确诊断了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利润率下降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等“绝症〞;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根底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观点,马恩大胆而坚决地做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牢固的科学根底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局部根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2页注1〕为什么叫“马克思主义〞〔Marxism〕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从它的阶级属性讲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开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开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开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产业革命到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一半,1830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从1770年到1840年的70年间,英国工人每一个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生产力获得巨大开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开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在英国,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先后于1778、1793、1797、1810、1815、1819年屡次发生过局部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那么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此后于1836年和1847年又相继爆发了涉及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渐激化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这一固有矛盾的开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开展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根底。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和开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在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对抗。工人们不甘心这种境遇,开始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进行对抗。然而,破坏机器的运动遭到政府和资本家的残酷镇压,而且带来的是机器更加广泛的采用。斗争的实践使工人进而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斗争。但初期的这种斗争只是自发的、零散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开展有了重大转折。一是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二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又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进而在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里昂工人起义(Worker’sUprisingsinLyon)1831年和l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两次武装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残酷剥削下,丝织工人和手工业者生活极为困苦。l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屡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10月间与包买商谈判达成最低工价协议。但随之在七月王朝商业大臣的支持下,包买商撕毁协议。l831年11月21日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所镇压。法国、英国和德国三大工人运动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审判罢工领袖,发布禁止工人结社集会的法令。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起义者在旗帜上写着:“我们为之斗争的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工人组织互助社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人权社、进步社的成员组成总委员会领导这次斗争。起义群众同政府军在里昂郊区和市内进行6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起义在巴黎和法国许多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开展。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是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19世纪30~5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l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为工业资产阶级翻开进入议会的大门,在这一改革斗争中起过巨大作用的人民群众仍处于无权地位。他们决心进行独立的政治斗争,争取新的选举改革。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次年6月,协会拟定一个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普选权、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6条要求,并于l838年5月18日以?人民宪章?名称发表,宪章运动由此得名。宪章运动〔Chartism〕宪章拥护者在全国各地集会、游行,要求实现宪章。1839年运动进入笫一次高潮。2月14日,全国的宪章派在伦敦召开笫一届代表大会,并通过致议会请愿书。到l839年5月,在请愿书上签字的达l25万人以上。1840年7月,全国宪章协会成立,恩格斯称之为“笫一个近代工人政党〞。1842年的经济危机促使笫二次宪章运动高潮到来。2月宪章派向议会递交新请愿书,签名人数达300多万。除要求普选权外,还提出废除新济贫法,限制工时和实行政教别离等要求。l848年出现笫三次高潮,约l97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这三次运动都被政府镇压。l848年后运动逐渐衰落。宪章派内部从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严重分歧。以W.洛维特为首的“道义派〞主张用和平宣传的手段争取政治权利。以F.E.奥康纳为首的“暴力派〞主张用革命手段争取普选权。随着运动的高涨和衰落,他们先后脱离运动成为改进主义者。l848年以后,以G.J.哈尼和F.C.琼斯为首的宪章派左翼在K.马克思、思格斯的支持下力图复兴宪章运动。在1851年宪章派新纲领中提出运动的社会主义目的,终因条件不够成熟未获预期效果。宪章运动在50年代末期结束。宪章运动对英国的社会开展仍有重大影响,迫使统治阶级接受宪章派的某些民主要求。6条要求除议会每年改选一次那一条外,后来都得到实现。宪章运动是英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笫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派的集会曼彻斯特宪章派群众包围市政厅(1839)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TextileWorker’sUprisinginSilesia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西里西亚主要城市布勒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伏堡的糖厂工人等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己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几次工人起义均失败了。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承担了这一历史使命,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底和实践根底。革命需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局部及其对前辈的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开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开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开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不久,在对现有宗教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脱离了青年黑格尔派,突破了黑格尔学派的局限,经过人本主义逐渐走上唯物主义,成为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坚决批判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成为马克思主义前西方最后一位最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核心。他认为,要用人取代宗教的上帝和黑格尔哲学中独立自在的思维,直接推崇人本身。人是一个感性的实体,是自然界的一局部。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我们的思维是对它的反映、认识,因而是第二性的。但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因此不了解人的真正的本质。费尔巴哈的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宗教的本质?等。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底。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梦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宣扬“爱〞的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成就与缺陷参看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AdamSmith〕

(1723—1790)李嘉图〔DavidRicardo〕

〔1772—1823〕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代表英国工场手工业已高度开展、产业革命开始时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在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讲授文学、逻辑学、道德哲学。一度游法,结识魁奈和杜尔哥等。1776年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斯密从人类利己心出发,以经济自由为中心思想,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相当正确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关联,但又把它的外表现象庸俗地加以表达。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价值的尺度,是他的一大功绩;但又说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所构成,那么为庸俗的生产费用说开其端。在分配论上,科学的成分和错误的见解亦同时并存,既说利润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局部,又说利润是企业主效劳或资本职能的报酬。主张自由竞争,抨击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政策曾起过重大作用。另一重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曾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后参加当时经济问题争论,代表产业资产阶级利益,反对英格兰银行发行不兑现的银行券,要求稳定通货;反对谷物法,和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马尔萨斯相对立。在经济理论上,制定了在资产阶级眼界内所能到达的最彻底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根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冲突,对经济学科的开展有很大影响。但他还不明确劳动的二重性和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内在联系,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等,因而未能解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平均利润论等所存在的矛盾。1819年曾被选为下院议员,竭力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配第〔WilliamPetty〕

1623—1687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Robert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展和作出主要奉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李嘉图革命〞。李嘉图的成功曾吸引了一批跟随者,其中有著名的詹姆斯·穆勒〔JamesMill〕。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是有所不同的。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侯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的成就和缺陷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开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开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开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开展跟不上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图特别强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想中的矛盾。

关于废除?谷物法?的争论是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主张的一局部。一些经济学家由此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图的比较本钱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一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优势更大的产业上。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开展打下了根底。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给的一局部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太高的一种征兆。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卡尔·马克思曾这样概括地评价:“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开展的时期的。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到达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马克思,1975,P.16〕但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理论的批判关系,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1760—1825年〕克劳德·昂利·圣西门,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旧式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富于梦想。他要求仆人每天用这样的话唤醒他:“起来吧,伯爵,伟大的事业在等待你啊!〞据说他的家谱可以追溯到查理大帝,圣西门以此为荣,常说“我是查理大帝的后裔〞。他在少年时期正值启蒙思潮兴起,并受教于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著名代表达兰贝尔,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而奠定了改造社会的思想根底。圣西门在17岁时与家庭决裂,并按当时法国贵族的传统到军中服役,任骑兵少尉。1799年他随法国军队参加了北美独立战争,作战勇敢,连续晋级,但最后被俘。北美独立战争一结束,他就向墨西哥总统提出了开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运河的方案。1783年他回到法国,被提升为上校,次年辞去军职到欧洲各国旅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立即返回故土,热情投身革命,放弃了贵族称号和伯爵头衔。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他坐过牢,以后将革命置之度外,专心追求文化科学知识。当他年近40岁之际,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甚至变卖家当去高等院校听课。他逐渐花掉了全部家产,时常为疾病困扰,妻子也离他而去。1802年圣西门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说明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已初具雏型。他提出了一个改造社会、创造人类幸福的方案。围绕改造社会这一主题,他还写了?人类科学概论?、?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新基督教?等著作,表达了他迫切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建立美好新社会的信念。1825年4月?新基督教?的发表,标志着圣西门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大厦已经完成,这是他最后的和最成熟的一部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这部著作才直接说明圣西门是作为工人阶级代言人出现的,才宣告他的努力的最终目的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圣西门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认为它是从旧制度到新制度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并认为它不是符合“理性〞的社会制度,而是“黑白颠倒的世界的写照〞。他看到了法国社会的阶级对立,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圣西门首先明确提出了国家消亡的思想。他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方案,当然是空想的。他曾写信给拿破仑,劝其放弃称霸欧洲的方案,和自己一道来建设一个以道德、科学、工业为根底的,开展人类之爱的美好社会。拿破仑收信后断言写信的人一定是个疯子。欧洲也曾一时都认为圣西门是个疯子,一个政治疯子。圣西门曾一度意志消沉,1823年3月曾举枪自杀,虽未毙命却造成右眼失明。此后他又振作起来继续著书立说。1825年5月19日,圣西门在艰难竭蹶中与世长辞,终年65岁。傅立叶〔1772-1837〕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傅立叶的家产被征用,在雅各宾派的平叛中他又被捕入狱。这些经历使他由不关心革命到敌视革命。正是基于这种亲身经历,傅立叶认为变革现存社会制度和实现和谐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道路,只能实行和平改造现存社会的方法。关于他的思想体系的产生和形成,他自认为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也是受了一只苹果的启发。有一次他在巴黎一家餐馆吃饭,结帐时他大吃一惊:巴黎一只苹果的价钱竟高出外省百余倍。由此,他开始疑心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而探索和研究改革这个社会的方案。他梦想通过有钱人的资助实现他的社会改革。他给拿破仑及大银行家写信,登广告,每天中午在家恭候支持者的光临。可是,思想家望眼欲穿,却无一人上门。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制度。他对“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虚伪性有深刻认识。他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中,推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危机不可防止性。人民群众的疾苦、现实社会的腐败和残酷的阶级斗争,促使傅立叶去寻求改革社会的道路,他要以“法郎吉〞为单位组成和谐社会。“法朗吉〞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异。他还为“法朗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建筑物叫“法伦斯泰尔〞,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傅立叶梦想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到达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傅立叶通过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19世纪初,他先后发表的著作有:?全世界和谐?〔1803年〕、?四种运动论?〔1808年〕、?宇宙统一论?〔1822年〕、?新世界?〔1829年〕和?论商业?〔1845年〕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在傅立叶的思想中包含有关于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异、消灭城乡对立思想的萌芽。他还首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尺度的思想。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1837年10月9日,傅立叶和两个信徒进行了长谈。第二天早晨,发现他已穿好衣服伏在床边去世了。终年65岁。欧文〔1771—1858年〕出生于北威尔士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家境贫穷,只读完乡村初级小学,10岁就开始学徒,自谋生计。在工作十分劳累、每晚睡眠缺乏5小时的条件下,他仍刻苦学习,充实自己的哲学、文学和经济学知识。他接受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影响。1791年,欧文应一外国厂主聘请,到曼彻斯特一家纺纱厂当经理。他很快就显露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商业才干,取得很大成功,厂主给他以优厚待遇,并让他兼管另一个纺纱厂。从这时起,欧文开始闻名于英国的工商界。1800年,他担任了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一家大纺织厂的经理,开始了他的社会改革的试验。他的目的是既要有利于社会,又要给股东们带来利润。欧文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措施:他把工人的日劳开工时由十三四个小时减少到十个半小时,提高工人工资,工厂停工期间工资照发,禁用10岁以下童工;兴建工人住宅,修整街道,建立公共食堂;创办模范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开始时,他的改革受到上层社会的嘲笑,但确实使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人员复杂、堕落分子成群的新纳拉克成为“模范移民区〞。这使各方人士对欧文刮目相看,国内外名流显贵纷纷前来参观访问,一时间,慈善家欧文的名字斐声欧洲。但是欧文也深深感到,他所改善的只是工人阶级受奴役的条件,并没有改变工人受奴役的地位。欧文一生的活动,以他50岁〔1820年〕为重要分界线。在此之前,他是慈善改革家,闻名于资本家世界;在此之后,他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无产阶级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恩格斯指出:“转向共产主义是欧文一生中的转折点。当他还只是一个慈善家的时候,他所获得的只是财富、赞扬、名望和荣誉。他是欧洲最有名望的人物。不仅社会地位和他相同的人,而且连达官显贵、王公大人们都点头倾听他的讲话。可是当他提出他的共产主义理论时,情况就完全变了。〞他受到官场社会的普遍排斥,并被逐出了上流社会。1824年,欧文带着他的4个儿子和一些门徒去了美国,次年在印第安纳州花费3万英镑巨款购了3万英亩土地。在那里他创办了一个共产主义移民区——“新和谐村〞,实验他的改革方案。新村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和消灭剥削、消灭压迫的原那么,实行民主管理,人人参加劳动,所有的人一律平等。新村包括19个农场和几个果园,还办有工场和学校、幼儿园。整个教育制度与新纳拉克几乎一样。新村共有800多人。遗憾的是移民们对欧文所进行的实验并不理解,不久他们就开始瓜分公共财产,互相仇视,只想个人发财。由于内外资本主义势力的夹击,到1828年,这个共产主义孤岛就完全淹没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新村瓦解,占欧文全部财产4/5的4万英镑货币荡然无存。1829年,欧文回到英国,仍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并继续进行建立合作工厂和组织劳动公平交换市场的试验,均遭失败。19世纪30年代以后,他逐渐脱离了工人运动,对后来发生的英国宪章运动,他态度冷漠,甚至采取了抵抗的态度。尽管如此,他仍不愧为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实践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新社会观?〔1813—1814年〕、?新道德世界书?〔1842—1844年〕、?人类意识和实践的革命?〔1849年〕等。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把批判的矛头明确而锋利地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提出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三位思想家在教育思想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真理性的见解和天才的预测,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他们不了解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找不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甚至把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们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成就--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作了描述缺陷--不能从世界历史开展的高度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不能够理解资本主义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现实根底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就与缺陷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四、马克思主义〔广义〕的历史开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辨证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永恒内涵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由唯物辩证法精神决定,与黑格尔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永恒内涵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无产阶级的〔也是全人类的〕解放与自由马克思主义的永恒内涵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真正的人类“文明〞。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两次提升:第一次提升:物质生产劳动使“人猿揖别〞,人在劳动中形成社会化类本质——手脚分工、形成语言、利用制造工具、抽象思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己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那么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效劳,来支配自然界。〞〔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383页〕“生产一般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同上书,第275页〕。第二次提升:人在社会关系方面把自己从动物中提升出来。“只有一个有方案地从事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马恩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275页〕动物界:丛林法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文明社会:基于财产公有的真正平等、自由、博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评价异化解放与自由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几个核心概念异化〔alienation〕在马克思把异化开展成为一个超出哲学的〔革命的〕“概念〞以前,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已把它开展为一个哲学概念。当然,在黑格尔制定有关异化的概念时,他也已有一批先驱。异化理论基督教的原罪和赎罪的教义,被许多人看作是有关人类异化和异化消除的最初的表述形式之一。还有一些人认为黑格尔关于自然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的形式的观点,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关于自然世界是宏大的理念世界的一个不完整投影的观点。在黑格尔以前的思想家中,恐怕没有任何人的作品能够像卢梭那样更易于用异化和异化消除的概念来加以阅读和理解了。我们只想从许许多多的有关论点中提出两点:卢梭划分的自然的人〔l’hommedelanature,l’hommenaturel,lesauvage〕和社会的人〔l’hommepolicé,l’hommecivil,l’hommesocial〕之间的区别,可以同非异化的人和自我异化的人的区别相比;他的关于克服一般意志〔volontégénérale〕跟特殊意志〔volontéparticulière〕矛盾的设想,可以被看作是消灭自我异化的方案。黑格尔把自我异化概念应用在“绝对〞上。对黑格尔来说唯一实在的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在参与异化和异化消除的循环过程中,是一个能动的自我,绝对精神从自我异化为自然〔自然是绝对理念的自我异化的形式〕,它又从自我异化中复归为“确定的精神〞即人〔人是在异化消除过程中的绝对理念〕。在这种形式中,自我异化和异化消除是绝对精神存在的方式。黑格尔还将“自我异化〞概念用于“确定的精神〞,或者说人。就其是一个自然的人说来,人是一个自我异化的精神。但是,就其是一个历史的人而言,他能够到达对“绝对〞〔同样对自然和他自己〕的充分理解,他能够成为一个异化消除的人,即“确定的精神〞实现其到达对绝对精神理解的神圣使命。这样,自我异化和异化消除也是人的根本结构。黑格尔还提到了“人的异化〞的其他意义。相对于生产行为、相对于其自身在客观中的表现、相对于其自身在物理事物、社会组织和文化产品中的对象化而言,共有的本质特征就是确定的精神〔人〕的异化;并且,每一种对象化必然是异化的一个实例,生产出的物体成为生产者的异己物。在这个意义上的异化只有在它被充分理解的意义上才能被消除。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和后来的一些著作如?基督教本质?〔1841〕,?未来哲学原理?〔1843〕中,批判了黑格尔关于自然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的形式和人是在异化消除过程中的绝对精神的观点。费尔巴哈重点从宗教的角度考察了人的异化。宗教异化是指人的本质变得与人的存在“相别离〞,我们没有实践我们作为人的最本质的特征,相反,我们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崇拜神或上帝。但对费尔巴哈来说,人不是上帝的自我异化,而上帝那么是自我异化的人——他只是从人那里抽象出来的、绝对化的和疏远化的人的本质。当人创造了一个想象的更高的异在的人,将其高高捧在自己头上,并象奴隶般地顶礼膜拜时,他就从他自身中产生了异化。人的异化消除就在于消除上帝这个疏远化的人的影像。莫泽斯·赫斯最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然而,展开更全面和更深刻批判的人是赫斯的朋友马克思〔特别是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赞扬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3页。〕。但是,他批判黑格尔把对象化和异化等同起来,批判黑格尔把人看作自我意识,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的意识的异化:“人的本质,人,在黑格尔看来是和自我意识等同的。因此,人的本质的一切异化都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对异化的、对象化的本质的任何重新占有,都表现为把这种本质合并于自我意识〞〔同上,第165页〕。马克思赞同费尔巴哈对宗教异化的批判,但是,他认为宗教异化只是人的许多自我异化形式的一种。人不仅把自己的一局部异化为上帝的形式;而且还把自己精神活动的其他产物异化为哲学、共同意识、文艺、道德的形式;把自己经济活动的产物异化为商品、货币、资本的形式;把自己社会活动的产物异化为国家、法律、社会机构的形式。人通过多种形式使他自己同他的活动〔劳动〕的产品相异化,并把它们塑造成一个别离的、独立的和强大的客观世界,面对这个客观世界,他却是一个软弱的依附的奴隶。“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据说是马克思从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发现的: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确实是最低限度的。2、工作是惩罚而不是享受。3、劳动是退化的和片面的。“人[工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4、劳动成为一种商品。5、工人的生活变得受异化的力量所支配。无论如何,他不仅使自己同他自己的产品相异化;而且他还使自己同那些生产出这些产品的活动,同他生活所处的自然〔或本性nature〕,同其他人相异化。所有这些异化形式归根结底是一致的;它们是人的自我异化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形式,是人同他的“本质〞或“本性〞、同他的人性相异化的不同形式。工人并不以表现他本质的方式来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以一种非人的方式从事生产。马克思说:“异化劳动,由于〔1〕使自然界,〔2〕使人本身,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3)……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4)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总之,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个与他不同的人发生的关系上〞(同上,第96—99页)。四种“异化劳动〞形式按照马克思的意思,异化是指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机构,一个社会,通过一种活动〔或处于一种状态中〕,变成〔或保持〕异在于〔1〕自己活动的结果或产物〔以及活动本身〕,及〔或〕异在于〔2〕其生活的自然,及〔或〕异在于〔3〕其他人,另外,通过〔1〕到〔3〕的任何一项或全部,也异在于〔4〕其自己〔异在于其自身创造历史的人的可能性〕。〔劳动产品的异化,生产活动中的异化,类存在的异化,与他人的异化〕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念个人角度:工人与自己创造的劳动产品相别离。工人对自己的产品没有决定权。集体角度:神秘化——归根结底,周围的感性世界都是人创造的,但我们却很少这样寻根究底地想问题,因此,人创造的感性世界变得神秘起来了,我们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我们完全不理解的世界,我们成为自己世界的陌生人。〔电灯、自来水、冰箱〕支配——创造流水线、创造市场〔万科降价〕,反过来支配自我。马克思:“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一〕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分工——工人技能退化〔人像机器一样高度重复、无须动脑,除了为喂饱肚子外,毫无意义〕卓别林:?摩登时代?〔二〕生产活动中的异化人的类本质〔species-essence〕第一个方面:社会生产活动,特别是自由的社会生产活动,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几乎没有人能享受他们类本质的这一方面。工作是惩罚而不是享受。只有在我们不工作的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才觉得是人。〔三〕类存在、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第二个方面:“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化大生产根底上的合作,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的存在方式。每个人的开展都应当成为另一个人开展的条件而不是障碍。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人们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想象为巨大合作结构中的成员,而是想象为拼命赚钱、疯狂购物的人或“消费者〞,完全无视我们生活中社会性的方面。〔铅笔的生产〕结果,每个人都只管自己,并不是成为他人开展的条件。〔四〕与他人异化这样表述的异化总是自我异化,也就是,人〔他的自我〕的异化是通过他自己〔通过他自己的活动〕从他自己〔从他的人的可能性〕中产生。自我异化不仅仅是异化形式中的一种,而且也就是异化的本质和根本的结构。“自我异化〞不只是一种〔描述的〕概念,它同样也是对世界实行革命转变〔异化消除〕的一种呼吁或号召。马克思对异化的批判(揭露)并不以这种批判本身为目的。他的目的是为激进的革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开辟道路。这种共产主义的实现被理解为“人向自身的复原或复归〞、“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被理解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同上,第120页〕。在?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稿〕中,马克思写道:“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开展的全部财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论证说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必须“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并消灭社会分工。没有集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说来,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有不少愿意接受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人,不接受“自我异化〞的概念,因为“自我异化〞似乎是非历史的,它意味着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人类本质和属性。跟这种观点对立的看法是,“自我异化〞不应理解为对事实或理想的人的本性的异化,而应该理解为对历史地产生的人的可能性的异化,特别是对人类为实现自由和创造性能力的异化。因此,自我异化观念并不是要支持一种对人的固定不变和非历史性的看法,而是要求人不断地更新开展。对“异化〞的批判自我异化究竟是人作为人的一种本质的、不灭的属性,还是只不过是人类开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上所具有的特性?一些哲学家〔特别是存在主义者〕认为异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永恒的构成要素。人在他的真实的存在之外,还有一种非真实的存在,希望人有朝一日只生活在真实的存在之中,这是一种梦想。相反的观点那么是,最初非自我异化的人,在开展过程中自己同自己相异化,但是在将来又要复归于他自己。这种观点可以从恩格斯和许多现代马克思主义者那里找到;马克思本人认为,人迄今为止是自我异化的,但是,他能够而且他必将恢复他自身。那些接受共产主义就是异化消除的观点的人们,在关于异化消除的可能性、有限性及其形式等方面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一种答案是,绝对的异化消除是可能的;所有的异化——社会的和个人的——能一劳永逸地被消灭。持这种乐观主义观点的最激进代表人物甚至认为,所有的自我异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已经大体上被消灭;在那里,异化只是通过个人精神错乱和无足轻重的“资本主义剩余〞的形式存在。这种观点的问题:除非人性是某种永远固定、一成不变的东西,绝对的异化消除才是可能的。然而,从面对现实的观点出发,就容易看到在社会主义〔至少在初级阶段〕中,异化可能以“老〞的形式存在,也可能以许多“新〞的形式存在。因此,跟这些主张绝对的异化消除的倡导者相对立,有人主张只有相对的异化消除才是可能的。按照这种观点,消除所有的异化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可能创造一个根本上没有异化的社会。这种社会将会促进非自我异化的、真正的人类个性的开展。一些把自我异化看作是“心理的〞事实的人,疑心任何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具有的重要性以至关联性,认为消除异化的唯一方法乃是个人的精神力量即“自我内在的革命〞。一些把自我异化看作精神病现象的人,始终坚持对它采取一种精神分析的疗法。持另一种极端观点的那么是这样的一些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所依据的是一种被称作“经济决定论〞的观点,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的〔特别是经济的〕组织的被动产物。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把异化消除的问题归结为社会变革的问题,而又把社会变革问题归结为消灭私有财产的问题。消除异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跟以上两种观点相对立的第三种观点那么认为,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异化消除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既不能脱离一方面来消除另一方面的异化,又不能将一方面归结为另一方面。创造一种有利于异化消除的个体开展的社会制度是可能的,但是却不可能组织一个能自动地产生这种个体的社会。一个人只有通过他自己的能动作用才可能变成一个非异化的、自由的和有创造性的人。异化消除不仅不能被归结为社会的异化消除;而且社会的异化消除也不能简单地设想为随着经济组织的变化而使人类生活的所有其他领域或方面都自动地发生变化。同样地,经济生活的异化的消除问题,消灭私有财产可能也不能彻底解决。将私有财产转变为国有财产并不能导致工人或生产者状况的根本变化。经济生活中的异化消除同样要求消灭国有财产,并使它转变为真正的社会财产。除非在直接生产者自我管理的根底上组织整个社会生活,否那么,这种转变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说生产者的自我管理是经济生活的异化消除的必要条件,那么这个条件本身也还是不够充分,因为它不能自动地解决在分配和消费中的异化消除的问题,甚至靠它来解决生产中的异化消除问题也是不够的。在生产中,一些异化的形式根源于现代生产手段的属性,因此,它们不能仅仅靠改变生产管理的方式来消除。你怎么看待自由与解放?根据标准的自由主义的观点,“自由〞就是不存在干预,或者从狭义上说,甚至不存在强制。我可以随意干其他人不得阻止的事情。马克思主义继承了源于斯宾诺莎、卢梭、康德和黑格尔这样一些哲学家的广泛而丰富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把“自由〞看作是自我决定,看作在认识客观规律根底上能动地运用客观规律,克服“异化〞,从而实现对世界的真正占有。解放与自由自由主义的传统往往把限制限定为成心的干预,常常把相应的选择限定为行为者实际上所想象或选择的任何事情,把行为者视为首先是在市场中追求自己独立确定目标的孤独的个人。这种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也是非常抽象的。而马克思主义对有关的限制、选择,对人的行为那么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具体地说,马克思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往往是从扫除人的解放的障碍——也就是多方面地开展人的能力和创造一种符合人性的社会——的角度来看待自由的。在上述要扫除的障碍中,值得注意的是雇佣劳动的条件。正如马克思所写的:“他们自身的生存条件、劳动,以及当代社会的全部生存条件都是一种偶然的东西,它是单个的无产者无法加以控制的,而且也没有任何社会组织能使他们加以控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7页〕。克服这些障碍是一项集体事业,而作为自我决定的自由那么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集体事业,即人们以社会合作和有组织的方式对自然的和社会的生产条件进行控制:“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开展〞〔?全集?第46卷上册,第486页〕。只有联合的形式取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上述的充分开展才能实现,这种形式的联合“是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已经兴旺的生产力为根底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开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全集?第3卷,第85页〕。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开展其才能的手段〞〔?全集?第3卷,第84页〕。人类历史开展将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即人们由处在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的控制之下,向完全自觉地按照历史开展规律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过渡,实现解放与自由。重视历史开展的自由观你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这一词源于希腊,又由希腊文演变成拉丁文,从而成为现代欧洲的语言。根据洛布科维奇的说法,它是指“自由人所可能从事的任何一种活动;特别是指各种商业活动和政治活动〞。在进入哲学领域之前,这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既用作地位卑微的女神的名字又具有其它许多含义。另一位现代作家法伊·韦尔顿〔他在1978年把实践用作一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对实践作了如下的解释:“实践意味着转折点、顶点、行动和亢奋;有些人那么认为应指女神本身〞。实践〔praxis〕这一词虽是早期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中所使用的,但它的真正哲学史却始于亚里士多德,他力图赋予它以更贴切的含义。比方,他虽有时用其复数形式〔praxis〕来描述动物的生命活动乃至星辰运动,但却坚持从严格的意义来说它只适用于人类。他虽有时用这词表示一切人类活动,但却认为这一词应只看作是人的三项根本活动中的一项〔其它两项活动是理论活动和制造活动〕。这是为具体区分科学或知识而提出来的,根据这种区分,有三种根本知识即理论知识、制造知识和实用知识;这些知识又依据其目的进行区分,理论知识是真理,制造知识是生产某种东西,实用知识那么是行动本身。实用知识又细分为经济的、道德的和政治的行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由于既与理论和制造知识相对立,它本身又分为经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因而看来是相当严密的,不过他并不是严格地拘泥于这一概念。在好几个场合下,他都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根本对立,据此看来他似乎把制造包括在实践之中或把制造当作某种次要的东西而不予置理。然而,他有时似乎又把实践限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范围〔不考虑经济学〕或只限于政治学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伦理学又包括在政治学之中〕。此外,他有时似乎又把实践等同于与坏的实践相对立的好的实践。然而,如果把所有上述复杂的说法看作是一种混乱,那就不恰当了;这些表述恰恰反映了对各种问题的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中世纪时,休圣维克多在题为?实用几何学?的短篇论文中,他提出区分理论的几何学和“实用的〞几何学,从而提出在“应用〞的意义上使用“实践〞一词,这一建议立即被广泛接受了。这样,把“实践〞看作是“对理论的运用〞的思想,一直保持到今天。弗兰西斯·培根赋予这一意义上的实践概念以重要地位,并同时坚持认为真正的知识是能在实践中收效的知识。不管是否同意培根的看法,但介于培根与康德之间的这一时期的许多哲学家都持有类似的实践知识观,即都把它看作是有益于生活的应用知识。比方,达兰贝尔在其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论中,就把所有的认识分为三种:“纯实践的〞、“纯理论的〞和那些试图“从其对象的理论研究中得出可有利于实践的〞认识。此外,达兰贝尔、洛克、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思想家都论述过自己的实践观。而马克思的实践观,深受莫泽斯·赫斯的影响。比方,在?欧洲的三头政治?〔1842年〕和?行动哲学?〔1842年〕中,赫斯就曾提倡过实践哲学,并坚持认为“精神哲学的任务,现在在于变成行动哲学〞。这种实践观,也是以批判黑格尔作为出发点的。实践是理论〔哲学〕的运用,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实践。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的概念成了新哲学的中心概念,这种新哲学并不想继续作为哲学存在,而是想以新的超哲学思维和在对世界的革命改造过程中超越自身。〔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哲学就是实践的,实践是哲学的真正目的。因此,也有人把马克思的哲学叫作“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实践观马克思虽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实践观,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意义深远地表述了这一点,但这种思想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就已有所预示了。比方,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第1局部、第4节〕中,他就坚决主张哲学必须具有实践性。“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全集?第40卷,第258页〕。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那么宣称实践是真正哲学的目的〔即是思辨哲学批判的目的〕,并把革命看作是真正的实践〔原那么高度的实践〕。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他对人的看法,认为从“肯定〞还是“否认〞的形式来看,人都是自由创造的实践的存在物,所谓“否认〞就是通过批判实现人的自我解放。至于“肯定〞的方面,马克思那么写道:“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全集?第42卷,第96页〕。实践总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人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那么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同上,第96-97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或“革命的实践〞就成了中心概念了。他写道:“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选集?第1卷,第17页〕;同样,“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但凡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选集?第1卷,第18页〕。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常把“劳动〞与“实践〞对立起来,并明确地把“劳动〞描述为“实践的人的活动的异化行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4页〕;但他有时又矛盾地把“劳动〞用作“实践〞的同义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强烈主张“劳动〞与他以前称为实践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对立,并认为一切劳动都是人的生产活动的自我异化形式,应当“消灭〞这种异化形式。以前称之为实践的人的活动的非异化形式,现在称之为“自主活动〞,尽管用词上有这种变化,但马克思的根本思想并未改变:“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选集?第1卷,第75页〕。这一思想在?大纲?和?资本论?中都未改变。生产劳动是最重要的实践形式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有时似乎认为理论应被看作是实践的形式之一。但接着他又重申理论与实践的对立,并坚持实践在这种关系中的首要地位:“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全集?第42卷,第127页〕。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长期以来不是被无视,就是被曲解。有人认为,曲解始于恩格斯,他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宣称马克思有两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剩余价值论。这导致了这样一种普遍的看法,即马克思不是哲学家,而是历史科学的理论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广泛流传开来的关于实践的论点〔也是由于恩格斯〕只有一个,即实践是获得可靠认识的保证,而且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开展恩格斯对这一论点的表述如下:“但是在有论证之前,已经先有了行动。‘起初是行动’。……对布丁的检验在于吃。〞〔?选集?第3卷,第386页〕。同样,“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选集?第4卷,第221页〕。这一段话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对实践作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解释,即实践是实验和工业。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保卫并阐述了把实践看作是反对不可知论的主要论据和看作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的上述观点。正如列宁所说的“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根本的观点〞,但列宁力图以较灵活的方式来解释这一点,他说“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像〞〔?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8卷,第51页〕。在其著名短文〔?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斯大林引用了恩格斯关于实践和布丁的著名论断并坚持作为认识论的根底和标准的实践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他又力图证明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性,具体地讲就是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那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的原那么。毛泽东在好几个场合也谈到了实践,并在其?实践论?〔1937年〕中引用了列宁的话〔也有引用斯大林的〕,力图阐述“知行统一〞观,并把实践看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参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1—286页〕。这一概念一般是指行动、活动;按照马克思的含义,实践是指感性的、对象性的、自由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似乎等同于好的实践〕;它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革命〕和科学实验等具体形式;它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联系主客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概括根本特征根本形式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一方面,人们通过自觉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人们又通过实践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人可以看作是实践的生物;通过这种活动,人们创造和改造人类世界及人自身,实践以改变自然、改变社会、改变自我为使命,以最终实现生产力高度开展、消灭剥削、消除阶级、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开展的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活从根本上讲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形成的根底;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实践的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由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概念,因而马克思主义可以看作是“实践〞的“哲学〞〔或“思想〞〕。拉布里奥拉似乎是第一个受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影响的人,他力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实践的哲学〞,并以此称呼马克思主义。葛兰西仿效拉布里奥拉的做法,也把马克思主义称为“实践的哲学〞,并力图按马克思的精神去进行阐述,有时甚至偏离了马克思本人的精神〔比方,他赞扬十月革命是一场速反马克思?资本论?的革命,即反对马克思著作中的决定论因素〕。马克思的实践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卢卡奇严厉地抨击了恩格斯的实践观点:“恩格斯的最大误解在于他认为工业和科学实验的行为就是辩证的、哲学意义上的实践。实际上,科学实验就其最纯粹的方面来说只是直观〞。根据卢卡奇本人的说法,实践的概念是他的著作“主要关切〞的概念,但他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很分散,因而并不像他对恩格斯的解释的批评那么清楚。但不管怎样,他对实践的阐述大大地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讨论。科尔施在其20年代的著作中,也断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哲学〞,他这种看法的依据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确切地说是“革命的批判〞和“实际的革命变革〞的统一,这两方面都被认为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行动。〞〔见?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1970年英文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