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表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原》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1课总课时数:1课时

课题1.草原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一碧千里、渲染、勾勒”等词语。

教学

标2.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3.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重点想象草原美景,品味语言精妙,学习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难点感受内蒙古的民族风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创

教学内容

过程新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激发情趣(1)背诵描写草原的古诗(如《敕勒歌》),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2)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1961年夏天,老舍等20余位作家、艺术家应邀到位

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老舍先生记下了进入草原的所

见、所闻、所感。

2.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去写

草原的。(1)检查反馈词语提示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描写草原风光的,

第二组是描写人们活动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草原参观访问后的感受。2.引导学生注意

课文是从草原美、人情美两个方面去写草原的,从而厘清文本脉络。

二、还原想象,欣赏画面

1.还原想象(1)默读第1自然段,圈出描写的景物。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小小摄影师,来

到草原,你会从哪些角度去选景呢?把相关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试着给画面取个题目。

要点:蓝天、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同桌或小组交流准备拍摄的画面要点。

1.体味表达。(1)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指

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除了描写草原的优美风光,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以课后练习第2题为例

进行品味学习。(2)再从课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朗读

3.抒发感受: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

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三、聚焦场面,体味风情

1.提要概括。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更美。请大家读第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

写了哪几个场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要点:远迎、会见、款待、话别

2.体味感情。作者亲身经历了这次在草原的参观访问,他不由地赞叹“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又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请用

直线画出相关句子。要点⑴远迎。①人多“男女老少”“一群马”;盛装“穿着各色的

衣裳”;心情急切“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重点体会“飞”字,

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想象自己和老舍先生在一起,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读出“蒙汉

情深”。②一对反义词“静寂”与“热闹”,抓住相关语句理解,体会此时草原的热闹与

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蒙汉情深。(2)会见。“热乎乎地握

着"'‘握住不放”“心可是一样",体会“蒙汉情深”指导朗读。(3)款待。热情好客的

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老舍行也热情回敬。此时,蒙

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啊。(4)话别。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怎么说?

3.联系生活。“蒙汉情深”,这是多么生动的画面!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

同学交流吧。提示:说清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四、拓展阅读,强化要素

2.呈现老舍《内蒙风光》中的相关内容。(见课件)

2.以“我读出了景色美”“我读出了情感美”“我读出了语言美”为话题赏析上述段。(1)

任务一:我读出了景色美提示:可以抓住“幽美”,从小山河流、绿柳白杨、黄牛白羊等构成

的图画进行赏析。(2)任务二:我读出了情感美提示:可以抓住“陶醉”进行品味,陶醉在绿

色之中,陶醉在清新的环境之中,陶醉在悠闲的氛围之中。(3)任务三:我读出了语言美提示:

可以联系《草原》,体悟老舍的语言风格,作者使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美感。

板风光美人情美

远迎会见款待话别

教学

2.《丁香结》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2课总课时数:1课时

课题2.丁香结

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优雅”等19个词语。

学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11标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由丁香结生发的有

重点

关人生的感悟。

难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进而阐述自己感受的写法。

教学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

程教学内容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L教师出示花草树木及其象征意义的图片,学生仔细观看,交流感受,进入本课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是否会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

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等。今天,我

们来学习课文一一《丁香结》,去文中看一看作者又赋予了丁香结怎样的象征意义。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丁香结)明确:“丁香结”表面指丁香的花蕾,实际

指人生中的很多问题。以此为题,寓意深刻,易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简单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1)给课文

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主要写了什么。(2)了解本文的内容主

要分为两大主体,即描绘丁香的特点及阐述作者的独特感悟。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

句。

2.品读课文,欣赏有关丁香的画面,感受丁香的特点。

画面一:城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

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画面二: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

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中,作者

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丁香花的?突出表现了丁香花的什么特点?)

画面三:斗室外三棵白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

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

见那两扇红窗。(这两句话中的“积雪”和“莹白”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画面四:雨中丁香(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

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

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的丁香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

微雨连在一起”?)师生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四幅画面的描写角度,总结写出了丁香花

怎样的特点。

4.再识“丁香结”,感悟情感。研读课文第4—6自然段,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引导

学生思考、交流。①从课文引用的两句古诗中你体会到古人在丁香结中寄托了怎

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②什么是丁香结?为什么称为

丁香结?丁香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③作者由丁香结生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的?

5.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五、拓展象征意义的植物

设赏花悟花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3课总课时数:1课时

课题3.古诗三首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教学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目标

3.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

教学内容教学创新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王之

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还有李白《望庐山

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

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1.认识生字。学会正确读写。2.认识诗歌的作者。【出示

课件2】诗人资料3.读出节奏。学生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14.反复多读这

首诗,通过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4)古诗译文3.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想到

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

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

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方法:【出示课件5】(板书:初读诗句一了解大

意一理解诗意一体会诗境一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方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L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

个词用得好?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1)诗中把“乌云”

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

暴雨之大,雨点之急。“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

巨大威力。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出示课件8】清平乐•村居同学们,你们记得这首词

是谁写的吗?(辛弃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课题)

八、思考质疑,解读课题。1.齐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3.课题有两部

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4,说说题目的

意思。(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九、初读词作,初步感悟1.读通,读顺。2.指名朗读,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

奏•【出示课件9】课件配乐范读。3.女男生赛读。4.全班齐读,边读边想:你仿佛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他到底看见,听见,闻到什么?从而

又想到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

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

的意思。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

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

说一遍。【出示课件10】古诗译文

十、合作探究,反馈交流。(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

11】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词中描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景象?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

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

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板书:看明月,惊鹊听清风,鸣蝉,蛙声闻稻花

香想说丰年)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

活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十一、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课件121想象这首词的画面。

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给

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交流讨论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古诗三首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板书设看明月、惊鹊)

计听清风、鸣蝉、蛙声1热爱大自然

闻稻花香[关心人民生活

想说丰年J

教学反

4.《花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4课总课时数:1课时

课题4.花之歌

韵美

和音

奏感

的节

文诗

会散

文,体

朗读课

有感情

怜,

顾影自

往;不

心驰神

对光明

高空,

“仰望

受花

花,感

”是

出“我

能看

地方

哪些

文中

出课

够说

2.能

精神

”的

自赏

孤芳

也不

达意的

来表情

辞手法

人等修

比喻拟

者借助

体会作

地方,

奇特的

中想象

读链接

文和阅

找出课

3.能

果。

怜,也

顾影自

往;不

驰神

明心

,对光

望高空

花“仰

,感受

是花

“我”

看出

方能

些地

中哪

课文

说出

能够

重点

神。

的精

赏”

芳自

不孤

难点

果。

意的效

表情达

手法来

等修辞

喻拟人

借助比

会作者

方,体

特的地

想象奇

链接中

和阅读

出课文

教学能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