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E/15/wKhkGWWd-cSAEVOTAAGylAb42rM570.jpg)
![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E/15/wKhkGWWd-cSAEVOTAAGylAb42rM5702.jpg)
![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E/15/wKhkGWWd-cSAEVOTAAGylAb42rM5703.jpg)
![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E/15/wKhkGWWd-cSAEVOTAAGylAb42rM5704.jpg)
![江苏省沭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E/15/wKhkGWWd-cSAEVOTAAGylAb42rM5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30分)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社戏”的好不在于戏本身,还有那皎洁的月光,和那从不dài慢“我”的人;《回延安》是优秀的展现陕北风情的一篇诗歌;“安塞腰鼓”捶响时气势磅bó,结束时则戛然而止,震撼人心,令人叹为观止;小小的“灯笼”也能寄予作家思慕的温情、豪壮的______(A.意愿/B.誓愿),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正能量”。(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皎洁()dài()慢气势磅bó()戛()然而止(2)从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横线处应填:__________(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①jiǎo②怠③礴④jiá(2)誓愿(3)把“优秀的”调到“一篇”的后面【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皎洁,读音是jiǎojié,意思是:(月光)明亮洁白、清白,光明磊落;怠慢,读音是dàimàn,意思是:指淡漠,不恭敬;气势磅礴,读音是qìshìpángbó,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戛然而止,读音是jiáránérzhǐ,意思是: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意愿: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誓愿:立誓时表示的心愿;根据文段“小小的‘灯笼’也能寄予作家思慕的温情、豪壮的,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正能量’”可知,此处文字对应《灯笼》一文。作者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马前卒”的心愿;因此,此处用“誓愿”更恰当;故填“誓愿”。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根据“《回延安》是优秀的展现陕北风情的一篇诗歌”可知,此句,语序不当,应将“优秀的”调到“一篇”的后面。2.古诗名句默写,其中第(6)句要写出作者(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4)微君之躬,__________?(式微《诗经》)(5)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诗经》)(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流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树梢树枝树根根④胡为乎泥中⑤青青子佩⑥波撼岳阳城⑦孟浩然⑧无为在歧路⑨儿女共沾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邑、撼、歧。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是中国文学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唐诗绚烂、宋诗清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实反映古代社会的人情风貌,易为人们所接受,流传十分广泛。①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②它们既表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③又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雍容典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④从感时怀伤到离别赠友、从凭古吊今到故园之思、从写景状物到羁旅之愁⑤《千家诗》选取唐、宋各朝名家名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咏物拟人,富有情趣A.①④②③⑤ B.③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①④ D.①③②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代词的指代对象,②“它们”应该指唐诗和宋诗,故放在首位,又根据“既……又”顺序,确定③在②后,①④⑤三句的顺序要考虑总分关系,⑤先总括《千家诗》特点,①后分说内容丰富,④再列举内容的分类。所以选C。4.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而立等。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乐曲的性质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而立”意思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与头发无关;B《社戏》选自《呐喊》;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修辞,不是比喻修辞;故选C。5.阳光中学以“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校团委准备于3月15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通读活动,要求全校同学参加。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通知。(2)有些同学对参与本次活动不太积极。小南说:“平时的课外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哪有时间读书!”请你写几句话,对他进行劝说。【答案】(1)示例:通知全体同学:我校定于3月15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诵读活动,请全体同学准时参加。校团委2023.3.14(2)小南同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如果时间不够,不应该抱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样就有空余的时间看书阅读了。更何况,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学习,增长见识,所以一定要坚持阅读啊!【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拟写通知。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全体同学:”,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说明活动举行的时间“3月15日下午4点”,地点“学校大礼堂”,活动内容“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诵读活动”,最后表明希望全体同学踊跃参加的意思。落款右对齐,单位在上,日期在下。单位是“校团委”,日期要早于活动开始的时间。【小问2详解】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先是称呼“小南”;然后亮明观点“读书与学习并不矛盾”;接着围绕着“读书可以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成绩,要想读书总会有时间”来表述理由;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小南能多读书。第二部分(60分)二、阅读理解(一)古诗阅读(9分)桃花溪①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____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6.对于诗歌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7.本诗与课文《桃花源记》的主旨是否相同?请结合本诗和《桃花源记》具体内容,说明理由。【答案】6.用“随”好。“随”为跟着、跟从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用“随”字赋予桃花人的情态,既将桃花随波逐流的景象描写出来,也从侧面反映了一种闲适悠然的心态。7.相同。《桃花溪》中借用“桃花尽日随流水”的环境和“问”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也委婉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世界渺茫难求的怅惘。《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通过武陵人偶入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无果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所以两者主旨相同,都表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用“随”好。随”为跟随的意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水清澈平缓的特点,同时通过写桃花随波逐流的景象,烘托出诗人闲适的心境。【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石矶西畔问渔船”“问渔船”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洞在清溪何处边?”交代了问的结果,暗含桃花源无处可寻,隐约流露出诗人因无法到达理想环境而内心渺茫惆怅的感情。《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弃。所以两者主旨相同,都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二)文言文阅读(19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绍圣元年苏轼贬官惠州,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心乐之_____②佁然不动_____③悄怆幽邃_____④不复甚寐_____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源殆可熟物其岸势犬牙差互 B.书以付过以其境过清C.乃记之而去忘路之远近 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12.【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8.①以……为乐②静止不动的样子③凄凉④睡9.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10.A11.①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或者(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②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2.《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被贬的失意和孤凄之情;《游白水书付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末也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句意: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2)句意: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3)句意: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凄凉。(4)句意:就再难安眠。寐:睡觉。【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循山而东”第一个方位,“少北”第二个方位,“悬水百仞”描写水。故断句: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它的/代词,它的;B.连词,来/连词,因为;C.代词,这里的景色/助词,的;D.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①以:因为。境:环境。过:过于。清:凄清。居:停留。乃:于是,就。去:离开。②迹:脚印。数十:几十。所谓:所说的。佛迹:佛的痕迹。【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情感。(1)【甲】文。结合背景可知,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虽然因观赏景色能够获得一时的快乐,但是内心深处被贬的失意、凄凉一经凄清环境出发就流露出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从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2)【乙】文。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结合“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等句子看出,苏轼整个人的状态非常惬意,表达了东坡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结合“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可知,在文章结尾也流露出一丝孤独颓唐的情绪。【点睛】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三)现代文阅读(19分)蚕豆曾必荣①北京我没去过。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⑥没吃呀。⑦没吃——?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⑨把这一点点?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⑪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⑫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⑬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⑭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⑮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⑯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⑰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⑱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⑲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⑳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㉑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13.请概括第④—⑰段主要写了“我”与蚕豆的哪些事情?(至少答出三点)14.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1)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赏析加点词的妙处)(2)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官角度赏析)1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第⑫段的作用。16.回忆魯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蚕豆”这一小小的物件寄托的情怀有哪些异同?【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鲁迅《社戏》)【答案】13.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我”和弟弟比赛抛吃蚕豆;中学时默默钟情于蚕豆;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给蚕豆编歌谣。14.(1)“摸索”“撮出”这几个动词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展现了我勉强掏出蚕豆不想(或不情愿)和小伙伴分食的过程,写出我童年时期家贫、零食稀有的境况,表达了在那个特殊时期,我对蚕豆的珍惜、喜爱之情。(2)从视觉、味觉(或触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写出蚕豆汤的色味俱全(好吃又好看的特点),表达了“我”对蚕豆汤的喜爱之情。15.内容:将童年时光比作美好可爱的蚕豆花,形象地表现了童年的美好、纯洁,留给作者许多甜蜜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喜爱之情(或对时光易逝的惋惜)。结构:承上启下,对上文回忆的两件童年往事进行简单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少年时期关于蚕豆的趣事。16.相同点:都抒发了对童年生活、青春岁月的留恋、怀念。不同点:《社戏》借对蚕豆的念念不忘表达了对平桥村风土人情的怀念。《蚕豆》一文还借蚕豆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伤感,对人生易老的遗憾。【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根据第⑤段“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地问:吃什么东西,把点我吃吃”可以提炼出: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根据第⑪段“我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可以提炼出:“我”和弟弟比赛抛吃蚕豆;根据第⑬段“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可以提炼出:中学时默默钟情于蚕豆;根据第⑰段“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可以提炼出: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根据第⑯段“立夏时节……”和第⑰段“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可以提炼出:给蚕豆编歌谣。【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要求赏析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根据⑧段“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句中加点词“摸索”“撮出”是两个动词,可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勉强掏出蚕豆不想和小伙伴分食的情态,写出了“我”童年时期家贫、零食稀有的境况,表达了在那个特殊时期,“我”对蚕豆的珍惜、喜爱之情。(2)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欣赏。根据第⑰段画线句“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句中“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把蛋丝比作黄云,把蚕豆比作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看在眼里,”表明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突出蚕豆汤好看的特点,“相看两不厌”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属于引用修辞手法;“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是从味觉的角度,突出了蚕豆汤的味道之美。这句话表现了蚕豆汤色味俱全的特点,抒发了“我”对蚕豆汤的无比喜爱。【15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⑫段“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童年比作“田间地头的蚕豆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童年的可爱与美好,留给作者很多珍贵的记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则表现了对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遗憾与惋惜之情;从结构上来看,这段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文写了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和“我”与弟弟比赛抛吃蚕豆两件事,“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是对这两件童年往事的概括总结;“童年也转瞬即逝”则引起了下文,下文写的是少年时期“我”默默钟情于蚕豆,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给蚕豆编歌谣等趣事。【16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相同点:本文的作者通过写与蚕豆相关的几件事,表达了对蚕豆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美好青春的怀念;鲁迅的《社戏》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并非那夜的豆最好吃,也并非那夜的戏最好看,原因在于“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感受到朋友那么淳朴、真诚的友情了,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不同点:根据选文第⑫段中“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可知,本文还表达了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伤感,《社戏》则通过蚕豆这一媒介,表现了平桥村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抒发了对平桥村风土人情的怀念。(四)名著阅读(13分)17.《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_________。《经典常谈》也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这本书不“_________”,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答案】①通俗性②板着脸说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1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两项是()()A.关于礼,汉代学者所传习的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和《周礼》。《礼古经》已亡《仪礼》和《周礼》相传都是周公作的。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代,便是《战国策》记录这一段时期。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写作。E.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答案】BE【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含《春秋》;E.结合《经典常谈》原文“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可知,E错误;故选BE。19.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经典“谈”经典①《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②《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③《______》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答案】①春秋②说文解字③孟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结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可知,这是《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结合“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这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说文解字》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北宋雍熙三年(986年)进行校勘并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内容上共十五卷,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结构上按部首编排,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结合“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可知,这是《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20.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答案】示例:我不同意反方的观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人应该恪守“言必信”的经商之道。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关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辩论词。答题思路:作为正方,反驳对方“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大”的观点,有理论,有依据。示例:我不同意反方的观点。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于发展经济表面看没有直接关系,实则二者关系密切。文化经典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人的道德品质、视野、思维都有着重要影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例如文化经典中“商鞅立木”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风险防控策略
- 2025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分公司成立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品定制开发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农业机械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教师子女入学保障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企业项目进度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综合单价调整与设计变更合同
- 2025年度企业财务顾问与内部审计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项目捐赠合同范本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论
- 交流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分解课件
-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圣三国蜀汉传攻略
- 2021届高考英语887核心词(打印、词频、出处、例句、背诵)
- 天津市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
- 公司机关管理类责任矩阵
- 山东省青岛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钻井液用磺甲基酚醛树脂技术要求》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XX支行 关于综合评价自评情况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