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方实行郡县制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7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635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都没有真正的民主。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6、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实际(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3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一定的自治权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法。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行政权力归总统,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7(国家元首,有权统率全国的武装力量;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帝国设立两院制的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①1840----1842②1856----1860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③1894----1895④1900----19012、1842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1856年,天京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7有制的强烈愿望。本主义的方案。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在910在袁世凯威逼下,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清王朝结束。101912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12、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6月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军由学生转移到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3、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还决定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14、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15、1926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16、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此后不久,宁汉合流。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失败。标志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称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1年冬,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1934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其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作用。193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20、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均失败。胜利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日军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杀,被杀的总计三十万人以上。②1941年,日军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③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22、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452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4、19458月,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101025、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覆灭。2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会主义力量。③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1871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俄国二月革命1917.3直接结果是推翻了罗夫王朝封建王朝。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4、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为刘少奇案平反。6、19827、197919.2080年的运用(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19991220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9192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0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的帮助。②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最大难题。1979年,中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这样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782001年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诞生。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美国的冷战政策,目的:遏制共产主义;表现主要有:(援助西欧)军事上:成立北约194919556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在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4统称为欧洲共同体5、20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世纪七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7、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两德统一。199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也标志着“冷战”结束。9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出现和普遍使用。③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①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市。③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④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⑤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⑧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富)4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5课新航路的开辟1487印度洋的航路。14922、新航路的开辟意义:①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③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日不落帝国”——英国1588年英打西“敌”班失丧海实的和英开确海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②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时间:19世纪中后期)

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920世纪初)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③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的解体

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洋务运动:背景:面临内忧外患重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时期:19世纪60-0活动: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①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②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192—19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②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萎缩:①时间:抗战胜利以后(1945—1949)②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b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思想上,不断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破坏。2“一五计划”①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②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同时并举 ③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④的意3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5、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1987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8、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9、1996810、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历史意义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P45页下)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2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3、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①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1992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5、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②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③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基础知识:2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①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②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1988年⑤1990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4、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4、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衣:断发易服、中山装 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式品 到187,国民本解了饱题政发动菜子“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民国)社会风气:涤荡封建糟粕;婚姻制度:1950休闲生活:节假日延长,休闲方式多样化14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3、交通工具的进步表现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成为官僚资本的企业。④抗日战争后,轮船招商局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⑤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209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发展,轮船运输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萎缩的状态。铁路①1980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③民国建立后,西北、西南与内地仍然没有铁路交通,出行不方便。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局面得以改变,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④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京九铁路加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祖国首都的联系。⑤1997年起,国家还对铁路实行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②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③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④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使公路交通获得较快发展。航空①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③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工具的进步的表现①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2000年末,固定电话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15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19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①发展: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作斗争。影响: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放后,中国报刊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4、影视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中国。②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③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④《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⑤新中国成立后,反应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银幕。⑥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辉煌的新时期。⑦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5、改革开放以来电视发展的表现:①电视逐渐普及;②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的原因: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技术的进步9、互联网209020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四大优势:①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②费用低廉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3、影响: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②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第18课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23、罗斯福新政的意义: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④美国出现“新经济”的新趋势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兴产业。70年代特征:经济滞胀原因:供需矛盾;石油危机——直接原因80年代特征: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90年代特征:空前持续增长(即繁荣)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2001年以后特征:衰退3、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2050年代初,大体恢复——五六十年代,繁荣西欧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发展高科技。④提高劳动生产率;⑥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5、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2070年代初期,美、英、法、德、日等2050~70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六七大年代到达高峰。到80年代缩小规模。6、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按劳分配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特点:①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2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4、评价斯大林模式:功绩:①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国民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改革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3、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共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失败的共同原因: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政治改革(1)义”5、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6、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的社会主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7、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②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2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31947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化1、欧洲联盟:①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②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199911日欧元正式问世。19941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化的时间表。④19954、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2(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了;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⑤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向发展;③20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原因(1)(2)政治:周王室(3)阶级:“士”(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3、(1)(2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子立家政治核是义者爱人 道相爱融相人容所不,施人” :以治(本想克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2)民贵君轻(3)善性。荀子的思想:(1)、王道()()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仁者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核心)“无为”思想--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神上的自由。(二(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核心)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为”到“有为”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背景: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内容:轻徭薄赋等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2、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背景(1)诸侯国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土地兼并(阶级矛盾)(3)匈奴为患(民族矛盾)汉武帝的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2、主要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1、根本: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4、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1)(2)化主流思想。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3、唐朝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4())二、程朱理学1(1)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理学适应唐末以(2)宋朝经济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3)儒学面临挑战,儒学家复兴儒学,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程。3(二程412的“三纲五常”(3)“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评价:程朱理学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影响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2、思想(1)“心即理”,把“心”(2)反省内心,“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等。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社会背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制度腐朽。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文化:八股取士,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性。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性格特征:“离经叛道”2、李贽的进步思想(1)(2)抨击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等封建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代表作2、进步思想主张(分析思想产生的原因)政治: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针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腐败、暴政)经济: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针对重农抑商,八股取士脱离实际)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王夫之,针对陆王心学)3、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5课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背景(1(2(3(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2、智者学派。2)制度、法律、道德约束力是相对的,忽视道德。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1)产生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自己,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2)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1基础。2、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最博学的人。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1、原因和条件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经济: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阻碍资(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宗教蒙昧主义以神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等级观念蒙昧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4、重要成就代替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艺术:达·芬奇(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5、影响: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三、宗教改革(16世纪)1、社会背景(1)(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阻(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德意志宗教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宗教改革的成果(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2)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宗教改革影响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7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理性时代的到来1、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1)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2)(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人们思想。2(,83、启蒙运动核心: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4、内容:以理性为核心,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构建民主和科学时代。提倡科学、自由、平等。理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性质: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运动。(二)法国启蒙思想1、法国为什么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182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矛盾激化(必要性(3)(4)思想实践:英国启蒙思想、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启发2、启蒙思想家(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 著作《论法的精神》(1议会(2是理性的体现。(1)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权利(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和受法律限制。(四)启蒙运动的影响(1(2(3)(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资本主义思想文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间14-16世纪16世纪17-18世纪中心意大利德意志法国矛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宗教蒙昧主义罗马天主教会封建专制制度、教权主义和贵族特权形式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公开批判核心人文主义因信称义理性主义领域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思想解放、文化科学发展,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新教派和民族教会、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世界。(1617)欧洲启蒙思想(17、18)原因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力量;1、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3、自然科学重大进展,近代科学形成。内容1、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2、提出“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1、以理性为核心,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构建民主和科学时代。平等等。影响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1)(2)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3、火药(1(2(广泛使用火药。4、指南针(1()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二、数学 《九章算术》和珠算(东汉成书)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发明(马克思称十进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地位和意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 算盘三、天文学—《石氏星表》和浑仪1(1()2、尧设火正、羲和观察日月星辰3、重要成就(1)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2)《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4)现行公历早三百年,“敬授民时”,指导农业生产。(1)(2)器,如浑仪、简仪。四、农书1全书》2、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①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②介绍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③创果树栽培可通过扦插、嫁接方法培育优良品种。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是“东方药物巨典4、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内容:应用性强,主要集中于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医学方面。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典籍整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缺少实验和理论探究。3、影响:主要服务于农耕经济和日常生活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和环境。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2、特点——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形成:屈原采用楚国方言,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2、特点:3方面。三、汉赋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汉赋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四、唐诗1、唐诗歌繁荣的原因(1)(2)(直接)2、内容时期风格代表人物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诗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李白(诗仙)现实主义“诗史”杜甫(诗圣)中唐现实主义讽喻诗白居易五、宋词1、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2、宋词派别及代表:为主)心感慨)六、元曲1、组成:散曲(宋代民间兴起诗歌形式)与元杂剧。2、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通俗生动,豪、代表作:关汉卿、马致远创作成就最高。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七、明清小说1、中国小说发展: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朝短篇小说传奇和宋代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使一些批判现实的力作出现。3、著名小说(思想艺术性最高)(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形式上,句式由文言文发展到白话文,逐渐适应平民化;内容上,明清出现大量反封建制度、反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10课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六千多年前出现的“图画文字”总趋势)(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2、书法艺术名称特点书法家楷书魏晋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行书的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明朝文征明。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起源:远古绘画艺术,彩陶画《颧鱼石斧图》2、中国画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3、中国画成就:特点代表作背景分析魏晋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h女史箴图赋图》总结精辟的绘画理论。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王图》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画坛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元明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个清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桥的《墨兰图》专制韵意趣。三、京剧的出现1、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艺人)――元杂剧(中国戏曲艺术成熟)――明昆曲2、京剧的出现(清乾隆—同治、光绪)(1)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2)(3)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徽剧、汉剧等剧种的融合。)2人。4、清朝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经典力学1、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形成。2、伽利略(1)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2)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据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牛顿提出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标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意义:1)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二、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19世纪科学得到飞速发展(2)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会发生空间尺缩效应和时间钟慢效应。3、意义(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2)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2、过程(3)(4)20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3、意义(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开阔了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教会的禁锢二、生物进化论1、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2(4)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细胞学说的确立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3、达尔文与进化论1)1859(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生物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2)(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康梁维新派: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封建士大夫:林则关注世界;思军事科学技术(器世界徐(近代中国开眼想启迪。物层面)看世界的第一人)制夷”、魏源士倡导等)中学为封建地主阶级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次鸦片战洋务运动,付技术层面,付之实体表:李鸿章、曾国“师夷长技以自强”争后内忧外患之实践,迈出践。结果失败西学为藩、左宗棠等洋务了中国近代化用派历程的第一步维新早具有维新思想的知洋务运动的展为维新思想的初涉政治制度层变法思想期应形成奠定基础19世纪传入等。90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族危机空前严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代严复的觉醒,是中教育制度。义的进一步发国近代一次思康有为展等。想解放潮流。实行戊戌变法。3、新文化运动:1915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经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4、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5()(。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5)(6)科学发展观。2、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5新分配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