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写作课件_第1页
机关公文写作课件_第2页
机关公文写作课件_第3页
机关公文写作课件_第4页
机关公文写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关公文写作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一、公文的特点公文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公文的撰制具有特定作者和程序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公文第一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二、公文的作用法规和准绳作用沟通和联系作用宣传和教育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记载和备查作用第一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三、公文的分类(一)按公文来源分按来源可以将公文分为外发公文和收来公文。外发公文,是指本机关撰制,向外部机关发送的公文。外发公文直接反映本机关行使职权、完成工作任务和进行各项公务活动的真实情况。收来公文,是指本机关收进外部机关制发的公文,包括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各种来文。第一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二)按公文行文关系分按行文关系可以将公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平行文,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如议案、函、通知、通告,会议纪要有时也可作为平行文。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决定、公告、通知、通告、通报、会议纪要等。第一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分类(三)按公文性质、作用分按性质、作用可以将公文分为规范性公文、决断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等。(四)按公文时限要求分按时限要求可以将公文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五)按公文保密要求分按保密要求可以将公文分为保密公文和非保密公文。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一、公文格式(一)版头格式1.份号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志5.发文字号6.签发人7.分隔线公文版头格式式样及说明如图2—1至图2—3所示。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二)主体格式

1.公文标题2.主送机关3.公文正文4.附件说明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6.附注7.附件公文主体格式式样及说明如图2—4至图2—11所示。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三)版记格式1.分隔线2.抄送机关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图2—12公文版记格式式样及说明。(四)页码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五)公文的特定格式1.信函式格式(图2-13)2.命令格式(图2-14)3.纪要格式(图2-15)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六)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1.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T148中规定的A4纸型,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2.版面

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第二节公文的格式和稿本二、公文稿本(一)草稿(二)定稿(三)正本(四)试行本(五)暂行本(六)副本(七)修订本(八)不同文字稿本第三节公文要则一、公文行文要则(一)下行文的行文规则1.要选准下行文种,即决定、决议、命令(令)、指令、指示、通知、通报、意见、会议纪要、批复等。2.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3.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第三节公文要则4.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5.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调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6.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第三节公文要则(二)上行文的行文规则1.要选准上行文种,即请示、报告、意见。2.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3.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4.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第三节公文要则(二)上行文的行文规则5.请示应当一文一事。6.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7.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第三节公文要则(三)平行文的行文规则平行文的行文规则平行文是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在平行文的行文规则上,应注意两点:(1)要选准平行文种,即函和周知性的通知。

(2)平行文在写法上要态度谦和,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能将意见强加于人,更不能用指示性的口吻。第三节公文要则三、公文写作要则(一)公文创制原则公文创制要坚持受命性原则公文创制要坚持忠实性原则公文创制要坚持实际性原则公文创制要坚持限时性原则第三节公文要则(二)公文写作规程1.写作准备首先,明确行文目的。其次,确定主题。再次,选择文种。又次,收集资料。最后,选择表达方式。第三节公文要则2.撰拟文稿

首先,安排结构。其次,拟写提纲。最后,书写文稿。3.审核修改本章思考题1.简述公文的作用。2.简述公文的分类。3.公文的版头包括哪些内容?4.简述上行文的行文规则。5.如何理解公文的创制原则?机关公文撰写基础第一节公文写作程序公文写作程序:调查掌握情况整理积累材料吃透公共政策选择剪裁例证撰拟写作提纲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公文主题确定的原则和方法所谓公文的主题,就是公文的主旨或中心思想。1.正确。第一,主题应正确地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第二,主题应正确地反映领导的意图。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鲜明。

公文主题鲜明,就是说公文对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表达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3.集中。

公文的主题要集中,是指一篇公文最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提出或解决某一主要问题,沟通某一主要情况,尽量避免出现两个中心,乃至更多的中心,防止主题分散。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二、公文标题拟定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准确。2.简要。3.清楚公文标题的形式:1.“标准式”。

这是指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个部分组成。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双向式”。

这是指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与文种”或“事由与文种”两部分组成的公文标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关于深入开展向××同志学习的通知》。3.“转入式”。

这是由“发文机关、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的标题”,或由“发文机关、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的标题、文种名称”组成的公文标题。如《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公文结构安排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反映公务活动规律切合公文主题要求适合公文文种安排符合思维认识规律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公文主体三种结构: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纵横混合结构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公文开头的六种写法

1.情况概述法2.说明原因法

3.阐明主体法4.问题解答法

5.引出正文法6.表明态度法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公文结尾的五种写法1.总结全文法

2.希望请示法3.鼓舞号召法4.说明结果法5.辩证分析法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公文事例引用的原则和方法简言之,公文事例引用的原则,就是贵真、贵精、贵及时。贵真,就是指引用的事例应绝对是真实的。贵精,是指引用的事例应典型、精当、具有代表性。贵及时,为了正确反映公文标题的需要,体现公文的实用价值,就必须引用新鲜、及时的事例。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公文语言表达的原则和方法1.准确。准确就是指公文语言应正确、贴切地反映公务活动的实际情况。2.平实。平实就是语言朴素,语言实在,将公文内容作简要而直接的陈述,具体而明白的说明。3.简明。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确,使公文阅读者一看就懂,易于理解。4.庄重。庄重就是庄严郑重。这是因为公文要反映行文机关处理公务的严正立场和严肃持重的态度。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公文语言表达的原则和方法公文语言表达的原则要求,决定了公文撰写者在组织公文语言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选词2.炼句第二节公文撰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六、公文撰写中特殊表达的原则和方法

所谓特殊表达,是指公文中若干事物和概念的表达有其独特的要求。1.时间的表达要求2.空间的表达要求3.职务、姓名的表达要求4.数量的表达要求第三节公文修改及其要领一、公文修改的意义二、公文修改的范围(1)公文观点是否正确,公文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公文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层次条理是否清楚,详略安排是否均衡,联系过渡是否连贯自然,主题与标题、主题与文种的逻辑推演关系是否成立;(3)语法方面的修改:公文用语是否符合规范,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流畅、符合语法要求,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与否;(4)对公文的命题要作瞻前顾后的思考,公文是否能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第三节公文修改及其要领(5)是否需用行文,应当用什么名义行文(是用上级的、本机关的还是业务单位的名义行文,当内容与兄弟单位关系不大时,该不该联合行文);(6)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文种选择是否正确,文中语气是否恰当,项目是否齐全;(7)引用的事例是否真实、典型,使用是否妥当;(8)行文时间是否合适,有无过早或过晚,要求对方办理的时间会不会过紧而难以照办,会不会过松而造成拖拉。第三节公文修改及其要领三、公文修改的具体说明公文观点问题公文结构安排问题公文炼句问题公文制定政策的稳定第三节公文修改及其要领四、公文修改的要领(一)一般的修改方法(1)改正。这一方法主要用于修改错别字、词,以使句子意思通顺。(2)增补。这一方法能使行文更为准确、完善,增强行文的鲜明性、完善性。(3)删节。删节是指删掉多余的字词,以使行文内容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还使文句更为精练。第三节公文修改及其要领(4)颠倒和移位。主要作用在于使文句表达准确,文义贯通,逻辑严密。(5)分段和连接。主要作用是在确定公文的结构,使公文显得有条理。(6)复原。用于再次修改时,恢复上次被错误删节的内容。(7)离空。使用这一方法,是出于行文格式和文面格式的考虑,不可忽视。(二)集体修改第四节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一、学习相关知识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其次,要学习各种公共政策。再次,要学习语法和写作技巧的知识。复次,要学习形式逻辑知识。最后,要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有关学科基础知识。第四节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二、加强公文写作实践首先,要完善收集整理材料,调查研究。其次,要多写常练。再次,要反复修改公文。最后,修改公文时,公文撰写者既要运用一般文章修改的综合知识,又要运用公文修改的特殊知识,即按照公文的特有属性去修改公文,按照公文修改的主要范围,逐一具体修改。本章思考题1.公文写作包括哪些程序?2.如何确定公文的主题?3.安排公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4.如何写好公文的开头?5.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命令(令)第一节命令(令)的含义和分类一、命令(令)的含义

命令(令)属于指挥性的下行公文,它集中反映领导机关的指挥意图,要求下级机关认真执行,是一种庄重严肃、果断干脆、具有法定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文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第一节命令(令)的含义和分类二、命令(令)的分类(一)公布令

公布令指公布法律、法规、规章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范文示例一至六(二)施政令

施政令指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范文示例七至九第一节命令(令)的含义和分类(三)任免令

任免令指任命或免去重要领导人职务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范文示例10-12(四)嘉奖令

嘉奖令指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命令(令)。范文示例13-15第二节命令(令)的文体特点及适用范围一、命令(令)的特点(一)强制性庄重性(二)权威性(三)第二节命令(令)的文体特点及使用范围二、命令(令)的适用范围发布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任免有关人员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及写法一、命令(令)的一般格式及写法命令(令)的一般格式及写法命令(令)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正文、发文机关、成文时间组成。(一)标题

命令(令)的标题有两种:一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齐全的标准式标题,多为施政令、嘉奖令所用;二是省略事由的标题,多为公布令所用。(二)发文字号

施政令、嘉奖令使用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的发文字号。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三)正文。

命令(令)的正文一般由行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四)发文机关

命令(令)多以机关领导人的名义发布,行文时要写上领导人的职务和姓名。(五)成文时间

成文时间指命令(令)发布的日期,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二、不同类别的命令(令)的格式及写法(一)公布令

公布令都极为简短,其格式和写法简述如下:1.标题

标题由发令机关全称和“令”字组成,省略事由、所发法规和规章的名称。2.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使用令号。3.主送机关公布令属于周知性公文,不写主送机关。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4.正文

只有一个小段落,直接写法律、法规或规章名称(加书名号)、通过会议或者批准机关名称及通过或者批准时间、施行日期。5.署名

公布令不署发令机关名称,而由发令机关领导人签署,即写明领导人职务、姓名。6.签署日期

领导人签署此发布令的年、月、日。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二)施政令施政令大多较长,其格式和写法如下:1.标题

一般采用三项式,即由发令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事由和“命令”组成。2.发文字号

一般采用常规发文字号。3.主送机关

施政令一般无受文单位,不写主送机关,作为行政措施在全国或下达命令的行政区域内有效。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4.正文

大多数施政令的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构成:开头、主体、结尾。5.署名

施政令一般由发文机关领导人签署,较少以发令机关名义下达。6.签署日期

领导人签署此施政令的年、月、日。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三)任免令1.标题

任免令的标题由发令机关名称(或领导人职务名称)和文种构成。2.发文字号

任免令的发文字号使用令号。3.正文

任免令的正文结构比较单一、固定,由命令根据和命令内容两部分组成:(1)命令根据,即写明任免的机关或会议;(2)命令内容,即写明被任命者的姓名与任免的职务。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三)任免令4.署名

署名通常由发文机关首长签署。5.签署日期

领导人签署此任免令的年、月、日。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四)嘉奖令1.标题

嘉奖令的标题均采用三项式,具体写法有两种:一是由发令机关名称、嘉奖对象和“嘉奖令”组成,在发文机关和嘉奖对象之间用“对”字连接。二是由发令机关、事由和“命令”组成,事由前用“关于”连接。2.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用常规发文字号。3.主送机关

嘉奖令多为公开发表,一般没有受文机关,不写主送机关。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4.正文

正文主要写以下内容:(1)介绍事迹;(2)作出评价;(3)写明嘉奖内容;(4)发出学习号召。5.署名

嘉奖令的发文机关主要是中央机关,通常由发文机关首长签署。6.签署日期

领导人签署此嘉奖令的年、月、日。第三节命令(令)的格式和写法三、命令写作应注意的事项慎重使用语句果断篇幅简短第四节命令(令)的产生和发展一、命令(令)文体的产生二、命令(令)文体的发展决定、决议第一节决定一、决定的含义及分类(一)决定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第一节决定(二)决定的分类1.政策法规性决定

政策法规性决定是指用于制定、撤销、修改和实施政策法规的决定。2.部署性决定

部署性决定是指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决定。这类决定一般篇幅比较长,阐述比较系统全面。3.奖惩性决定

奖惩性决定包括嘉奖有关单位与人员的决定和对较大的事故或错误进行处理的决定。第一节决定二、决定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决定的特点地位上的权威性内容上的重要性执行中的指挥性第一节决定(二)决定的适用范围从决定的行文主体看,决定是下行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团体和单位均可使用。从决定的事项内容看,包括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第一节决定三、决定的格式及写法(一)决定的一般格式及写法决定的格式“一般应使用文件式格式印发,但属于修改、废止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决定,应使用命令式格式公布”。关于决定的写法,应注意:1.标题2.成文日期3.正文第一节决定(二)不同类别决定的格式及写法

1.政策法规性决定(1)政策法规性决定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但是,有时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2)正文一般由决定依据、决定事项、结语构成。(3)成文日期一般放在正文偏右后下方,落款之下,如〔范文示例一〕。第一节决定2.部署性决定(1)部署性决定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范文示例三〕中的标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便是例证。(2)正文部分由决定依据、决定事项、结语构成。决定依据一般用一个自然段,简要说明做出决定的根据、目的、意义、原因等内容。在写法上可详可略,根据需要而定。第一节决定3.奖惩性决定(1)奖惩性决定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奖惩决定事项和决定构成。(2)正文部分由奖惩的原因、奖惩决定和要求号召构成。第二节决议一、决议的含义及分类(一)决议的含义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第二节决议(二)决议的分类(1)批准性决议:用于批准会议对某项法规、规章、议案、报告等文件或某一事项的决议。(2)阐述性决议:用于表明会议对各个方面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3公布性决议:公布性决议是指为公布某项法规、提案而使用的决议。这种决议非常接近决定的作用,但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它的内容还有进一步提请更高级会议与机关审议的必要,不像决定的内容那样已成定论,必须要下属机关贯彻执行。第二节决议二、决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决议的特点必须由会议讨论通过。内容上的重要性。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第二节决议(二)决议的适用范围从制定决议的主体上看,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党团等组织可以用决议文种。

从决议的内容上看,必须是重大事项,一般的事项不用决议下发。从作用上看,决议可以审议批准政府、人大、司法等部门的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对于各个方面的重要问题阐述观点和表明态度。第二节决议三、决议的格式及写法(一)决议的一般格式及写法(1)标题与成文日期。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成文日期放在标题下方,并且使用小括号把日期和会议名称一起括上。(2)正文的结构和写法。正文由决议缘由、决议事项、结语构成。在写作时,决议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用“会议听取(讨论、审议)了”、“会议决定(指出、认为、号召、要求、希望)”等作为段落的首语。(3)决议通常不在正文前写主送机关,可以在文尾的抄送机关处写主送机关。第二节决议(二)不同类别的决议的格式及写法1.批准性决议(1)标题和成文日期: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成文日期放在标题下方,并且使用小括号把日期和会议名称一起括上。(2)正文:批准性决议一般内容单一、篇幅简短,多数是使用一或者两个自然段即可。第二节决议2.阐述性决议(1)标题和成文日期: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成文日期放在标题下方,并且使用小括号把日期和会议名称一起括上。(2)正文:这类决议内容一般较多,需要使用很多自然段进行阐述,每个自然段都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号召”作为开头语,对会议讨论同意的各类事项表明会议的态度、立场和观点。第二节决议3.公布性决议(1)标题及题下标示:这种决议的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三大件”。发文机关在这里即某个会议或委员会,事由即要公布的议案,后写上文种“决议”二字。标题下写明“××××年×月×日通过”。(2)正文:正文部分先写清通过决议的那次会议及其作出公布议案的简单理由,其次写明公布的内容,最后写公布之后的注意事项和处理办法。第三节决定与决议的比较一、决定与决议的相同点一是从行文方向上看,两种文体都是主动的下行文体;二是从适用范围上看,两种文体都涉及重要事项;三是从篇幅上看,两种公文都可分为长、短两种类型;四是从写作内容上看,两种公文都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第三节决定与决议的比较二、决定与决议的不同点二者产生程序不同二者标题写作不同正文缘由和事项转折词不同二者适用范围不同第三节决定与决议的比较三、决议与纪要的不同点二者内容不同二者产生程序不同二者容量不同第四节决定、决议的产生、发展决定、决议的产生、发展本章思考题1.简述决定的含义、特点及类别。2.简述决议的含义、特点及类别。3.试比较决定与决议的异同。4.国务院欲改革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决定。

机关公文发展沿革及研究对象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分为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而这本书所论述的公文特指通用公文。

所谓通用公文即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简言之,公文就是处理公务、管理事务的一种书面文字工具。第一节公文的概念及特征二、通用公文的特征1.通用公文是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各种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处理政务的文书。2.通用公文形成和使用的条件必须和党政管理联系在一起,它使用的客体则是党政管理的整个过程。3.通用公文是党政机关的喉舌,体现党政机关的意志、意图和主张,以实现有效的党政管理之目的。4.通用公文具有规范体式。任何通用公文都有内在结构和外在形式。5.通用公文必须是文字材料。第一节公文的概念及特征一、古代公文制度沿革第二节公文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公文产生的条件(文字、行政组织)先秦公文类型秦至南北朝时公文名称规范化隋至清公文格式规范化第二节公文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公文制度演变与古代社会相比,这个时期的公文有如下特点:一是语体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变古文为白话文,公文由在范围狭窄中使用,变为在更大范围流通。二是封建色彩减少,民主性增强。封建社会基本上是皇帝说了算,而伴随着五四运动兴起,科学与民主逐渐深入人心,出现体现民主的专用公文体式,如契约等。三是反映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公文数剧增,而反映传统礼仪的公文数剧减。二、近代公文制度演变(一)中华民国公文体式的变化(二)工农民主政府公文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早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第二节公文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公文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公文制度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50年代前期是我国现代公文初创阶段。(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是我国现代公文完善阶段。(三)60年代后期至今,是我国现代公文的曲折发展阶段。第三节公文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一、公文学的研究对象

公文学的研究对象即是管理过程中的特殊的物质现象如何转化为特殊的精神产品以及这一精神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的特殊矛盾,进而探讨公文写作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性。第三节公文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二、公文学的研究范围123现代公文的改革和发展4公文学的基本理论1现代公文的分类与具体文种的比较2中国古代公文理论的总结3第三节公文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现代公文的发展方向:现代公文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规范化,就是要使公文撰写和处理的各个程序和环节具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转,不能有随意性。

所谓制度化,就是要建立健全以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

第三节公文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所谓科学化,就是对各项标准、制度、程序经过比较,择优选定,使之合情合理,符合公文工作的内在规律。

所谓自动化,就是用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机械和操作方法,以提高办公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的能力,要求现代公文工作更上一层楼。请示和报告第一节请示一、请示的含义及分类(一)请示的含义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所以,请示是下级机关就工作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属于本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上级解决或帮助解决的重大事项以及对上级指示要求中不明确的问题等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第一节请示(二)请示的分类1.求示请示

求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时使用的一种请示。2.求批请示

求批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予以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示。3.求转请示

求转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批转时使用的一种请示。具体地说,主要指行业主管部门就比较重大、紧急或带有普遍性的行业管理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请求上级机关批转有关机关单位贯彻执行时使用的请示。第一节请示二、请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请示的特点内容的请求性行文的单一性时限的急迫性关系的隶属性第一节请示(二)请示的适用范围(1)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印发的公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或有疑问或有不同的理解,需要上级或拥有公文解释权的机关明确指示才能办理的事项。(2)工作中发生或发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本机关单位权限内无法处理,或处理时无章可循或根据有关规定难以处理的事项。(3)因本单位内部或与其他有关单位之间存在意见分歧,经反复协商仍无法统一,需要上级机关裁决后才能办理的事项。第一节请示(4)上级机关明确规定必须经其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项。(5)因情况特殊,难以执行现行规定,需要变通处理,有待上级机关批准的事项。(6)在自己的工作权限内拟采取新的重大措施,或拟对原来的工作措施办法作较大变动,希望得到上级机关同意或认可的事项。第一节请示(7)需要上级机关在经费、物资、人员、政策等方面提供帮助的事项。(8)对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但需要通过上级机关批转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事项。(9)其他需要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事项。第一节请示三、请示的格式及写法(一)请示的一般格式及写法请示主要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组成。发文字号、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的写作要求与其他通用公文相同。第一节请示(二)不同类别的请示的格式及写法

1.求示请示

行文应把问题焦点、难点、矛盾点表达清楚,同时还应把自己的理解、意见一并汇报,以便上级机关答复。2.求批请示

行文要注意把请求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写得翔实有据、充分可信。3.求转请示

行文应写明请示事项的原因、背景、意义和作用,阐明请示事项的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提出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第一节请示(三)请示写作应注意的事项把握必要性坚持一文一事拟准主送机关要逐级请示四、请示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报告一、报告的含义及分类(一)报告的含义总结公文实践,可以认为,报告是下级机关主动或应上级机关要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报送文件、物品的陈述性公文。第二节报告(二)报告的分类1.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例行工作或临时性工作情况时使用的一种报告,又可分为例行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2.情况报告

情况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特别是突发事件、特殊情况、重大事故、重要问题时使用的一种报告。第二节报告3.回复报告

回复报告是指上级机关要求上报某一方面情况、某一事项办理结果以及征询对某项准备出台的政策、措施的意见、态度,下级机关予以回复时使用的一种报告。4.报送报告

报送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送交文件、物件时使用的一种报告。5.备案报告

备案报告是根据组织原则、法定程序或有关规定,将有关事项材料或文件向主管上级机关报告存案以备查考时使用的一种报告。第二节报告三、报告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报告的特点

1.陈述性2.沟通性3.广泛性

第二节报告(二)报告的适用范围(1)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2)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各方面的重要情况。(3)下级机关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4)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文件、物品。(5)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备案文件。第二节报告三、报告的格式及写法(一)报告的一般格式及写法1.标题

报告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齐全的标准式标题;二是省略发文机关,只用事由、文种组成标题。2.主送机关

报告的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机关。第二节报告3.正文

报告的正文是报告的核心内容部分,一般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结尾组成。4.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报告的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与其他通用公文相同。第二节报告(二)不同类别的报告的格式及写法1.工作报告(1)前言(2)工作情况和成绩(3)工作经验(4)存在问题(5)今后打算(6)结尾第二节报告(二)不同类别的报告的格式及写法2.情况报告(1)汇报和分析情况(2)报告处理结果或处理打算(3)有些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政策依据,下级机关拿不准,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3.回复报告(1)写明制发报告的缘由(2)写明上级布置、交办或询问问题的结果(3)写明存在的问题或要求第二节报告(二)不同类别的报告的格式及写法4.报送报告正文写法比较简单,只要把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交代清楚就可以,结尾常用“请审阅”、“请查收”字样。5.备案报告正文通常都很简短,只要把备案的事项材料或文件写清楚就可以,结尾常用“请予备案”字样。第二节报告(三)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1.情况要属实。2.重点要突出。3.报告要及时。4.陈述要有序。5.不要夹带请示事项。6.一般不得越级报告四、报告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请示与报告的比较一、请示与报告的相同点其一,二者属从相同。这两种公文不仅适用于党务工作中,也适用于政务工作中。其二,二者公文走向相同。这两种公文都属于上行文,即是下级被领导机关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发送的公文文种。其三,二者文体格式相同。这两种公文都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时间组成。第三节请示和报告的比较二、请示与报告的不同点

其一,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其二,二者行文目的不同。其三,二者功能不同。其四,二者内容容量不同。其五,二者行文格式不同。其六,二者行文时间不同。本章思考题1.简述请示的含义及特点。2.简述报告的含义及类别。3.如何写好情况报告?4.试比较请示与报告的异同。5.为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吉林省公安厅欲申请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监控,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求批请示。批复和函第一节批复一、批复的含义及分类(一)批复的含义批复是一种下行文,它所针对的是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它是一种被动行文,也就是说,下级机关没有提出请示事项的时候,上级机关是不能使用“批复”体公文主动行文的,它只能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来行文,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和答复性的特点。第一节批复(二)批复的分类1.指示性批复

指示性批复是指上级机关针对下级机关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回答、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裁定、对政策法规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解释和确定的一类批复。2.审批性批复

审批性批复是指在下级机关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履行行政职能,需要获得人、财、物及特殊政策等支持而请求批准时使用的一类批复。第一节批复二、批复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批复的特点1.针对性2.被动性

3.权威性4.鲜明性

5.实践性第一节批复(二)批复的适用范围1.发文机关范围2.内容适用范围

(1)对下级机关请求审批事项的答复。

(2)对下级机关请求解答、裁定和指示问题的答复。第一节批复三、批复的格式及写法批复一般由标题、正文、主送机关、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一)标题

批复由于具有通知和指示的性质,所以其标题(除非发文机关名称较长可以不写以外)一般都是规范的“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二)正文批复的正文一般都很简短,因为它不必像通知和指示那样详细阐述意义或道理,也不必像请示那样充分说明理由,而只是答复内容。一般由批复对象、批复内容和批复结语三部分组成。第一节批复(三)主送机关

批复的主送机关也同请示一样只有一个,而且与请示的主送机关互为相反,即只写请示的机关名称。批复若带有普遍指导意义,需要发送给下级机关,则用“抄送”形式。

(四)落款及时间

批复因具有通知和指示的性质,所以为郑重起见,即使发文机关名称已出现在标题中,常常也要先落款,然后再写成文具体时间。四、批复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函一、函的含义及分类(一)函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函是上下级、各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互相商洽和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它主要是以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为主送单位的“平行公文”。函是机关之间的往来公文,不是如上行文或下行文那样的单行公文,而主要是平行机关行政沟通的一种形式。第二节函(二)函的分类1.商洽函

商洽函是用于平行机关之间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联系有关事宜的函。例如商量合作事宜、商调干部、联系参加学习、查询或了解有关人和事、洽谈业务等。2.询问函

询问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询问问题”。第二节函3.答复函

答复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答复问题”。4.请求批准函

请求批准函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事项。5.答复审批函

答复审批主要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答复审批事项”。第二节函二、函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函的特点

1.简便、灵活2.针对性3.多向性4.多样性5.平和性

第二节函(二)函的适用范围1.发文机关范围2.内容范围

(1)商洽工作。如联系参观学习、邀请讲学、人事调动等等。(2)询问问题。即就某些疑难问题询问某一机关或主管部门,如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询问一般事宜,再如某市公安局对人事调动改革政策不清楚,询问人事局时就应该用函。(3)答复问题。即用于答复询问单位的询问。如上级机关答复或催促下级机关办理有关事宜。第二节函

(4)向无上下级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如某市文化局向市财政局请求拨款举办艺术节,则可用请求批准函。(5)告知对方(与本单位是不相隶属关系的)某一事项或某一活动。

(6)机关单位对个人的公务联系,例如答复群众来信等。(7)答复审批事项,例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呈送的要求审查批准的事项给予回复。第二节函三、函的格式和写法函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四部分组成。(一)标题

可以按照公文的一般要求来写。如果是去函,标题中文种只写“函”;如果是复函,则应写明“复函”。一般有两种写法: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为第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外商留购展品关税及增值税提供担保的函》。(2)事由+文种。如《关于商请派车运送民工的函》、《关于成立××贸易公司的函》。第二节函(二)主送机关

如是去函,其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如是复函,其主送机关就是来函的单位,哪个单位来的函,就写哪个单位。函的主送机关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一般不写单位或部门领导人。(三)正文

(四)发文机关和日期

去函的落款需写明发文机关的名称和日期,并加盖公章;复函需写明复函机关的名称及日期,并加盖公章。四、函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批复与函的比较一、批复与函的相同点

1.二者产生的时间基本相同2.二者的功能部分相同

3.二者在写作方法上基本相同第三节批复和函的比较二、批复与函的不同点1.二者走向不同2.二者所对应的公文不同!第三节批复和函的比较三、批复与批示的不同点

首先,撰写者的主动性不同。批复的撰写者是被动行文。批示的撰写者是半主动行文。

其次,批复一般以机关名义行文,领导人一般不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做出批复;批示则一般是由领导者亲自撰写并签署的。最后,批复作为法定公文,有严格行文格式;批示则比较灵活,通常在来文之上做出评议、决策以及处理意见,多半较为简短。本章思考题1.简述批复的含义及特点。2.批复由哪些部分组成?3.简述函的含义及类别。4.试比较批复与函的异同。5.吉林省办公厅欲答复省文化厅征求召开组织文化建设讨论会的建议,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答复函。议案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一、议案的含义

议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或法定的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提出的属于权力机关职权范围内的议事原案。议案一般同国家法律、国家和地方的经济预算等重大事项有关。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二、议案的分类(一)根据制发议案作者的不同,可将议案分为政府议案、组织议案和代表议案三类1.政府议案

政府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只适用于各级政府的议案。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2.组织议案

组织议案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向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3.代表议案

代表议案指符合法定人数的人民代表按照法定程序联名向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二)根据议案写作形式的不同,可将议案分为公文式议案和表格式议案两类1.公文式议案这种议案与公文“函”的写法很相似,如〔范文示例一〕、〔范文示例二〕等。2.表格式议案这是供人民代表大会专用的议案,与其他公文的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根据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立案、审议的程序及其内容而规范的,如〔范文示例四〕等。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三)根据送交各专门委员会的不同,可将议案分为八种(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议案为例):(1)送交民族委员会的议案(2)送交法律委员会的议案(3)送交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议案(4)送交财政经济委员会的议案(5)送交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的议案(6)送交华侨委员会的议案(7)送交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议案(8)送交农业和农村经济委员会的议案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四)根据议案内容不同的议案分类

立法案、任免案、质询案、建撤案(建立或撤销有关机构)、建议案(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提出建议)、撤销案(撤销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命令)、辞职案等。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三、议案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议案的特点1.议案作者的法定性2.议案受理程序的严谨性3.议案地位和作用的庄重性4.议案提出和处理的时限性5.议案内容的广泛性和重大性6.议案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议案的含义及适用范围(二)议案的适用范围议案仅限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请议案,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议案,亦称政府议案;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合乎法定人数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请的议案,即在人民代表大会内部使用的公文,亦称代表议案或委员议案;三是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构或组织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请的议案,亦称组织议案。第二节议案的格式及写法一、公文式议案的格式及写法

公文式议案也就是政府议案,即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议案。

这种议案与通用公文“函”的行文格式基本相同。由提议案机关名称、文头间隔线、文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提议案政府领导人签署、提议案的时间年月日等格式项目组成。组织议案的格式与写法也属此类。参见〔范文示例一〕、〔范文示例二〕、〔范文示例三〕等。第二节议案的格式及写法二、表格式议案的格式及写法表格式议案的格式及写法表格式议案是人民代表大会专用的议案,是根据提案、立案、审议的程序及其内容而规范的。表格式议案具有不同于其他公文的格式,它的格式主要可划分为三大部分:议案案首、议案正文和议案案尾。参见〔范文示例四〕。第二节议案的格式及写法三、议案写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议案的政治性注意议案的效用性注意议案的完整性注意议案的单一性注意议案的格式性第三节议案的产生和发展一、议案的产生二、议案的发展本章思考题1.简述议案的含义、特点及类别。2.公文式议案由哪些部分组成?3.在议案写作中应注意哪些事项?4.吉林省政府欲提请省人大审议《吉林省高校管理条例》,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议案。通告、通知和通报第一节通告一、通告的含义及分类(一)通告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关于通告的定义是:“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通告是党政机关在进行社会管理时使用的公文,而不是仅在行政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通告主要包括需要周知的事项和需要遵守的事项这两方面的内容;通告所针对的是行政辖区内的“社会各有关方面”,所以,一般是面向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通常不写主送机关。第一节通告(二)通告的分类1.告知遵守性通告

告知遵守性通告即通过一定的媒体渠道让社会各有关方面了解并遵守通告的事项。2.执行性通告

执行性通告即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执行的政策、要求等。第一节通告二、通告的文体特点及适用范围(一)通告的特点法令性较强广泛性专业性较强政策性强第一节通告(二)通告的适用范围(1)国家机关就重大法律法规、重要问题等向下级或社团、人民群众发出,或就专门问题进行通告。(2)社会团体就自身重大变动,及各类组织关于一些规章制度的发表均可使用通告。(3)企事业单位也可使用通告向社会有关方面就某重大决定和事项进行公布。第一节通告三、通告的格式及写法(一)通告的一般格式及写法1.标题通告的标题可分为四种形式:(1)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组成标准标题,如《国务院关于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2)省略事由的标题,如《上海铁路新客站工程指挥部通告》;(3)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如《航行通告》、《关于禁止贩毒吸毒的通告》;(4)省略发文机关与事由的标题,如《通告》。第一节通告2.主送机关

通告一般不需写出主送机关和读者对象。3.正文

通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构成。4.发文机关及日期

通告的发文机关及日期应写在通告正文的右下方,发通告的单位为两个以上时需用文字写明机关或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如果发通告的单位为一个或两个,则只需加盖公章。第一节通告(二)不同类别的通告的格式及写法1.告知遵守性通告

此类通告目的较单纯,即让一定范围内的机关人员知道某事项、规定或情况。因此,只需写明原因、目的及需周知的事项的具体内容,要注意条理清晰,便于理解。2.执行性通告

此类通告相对于告知遵守性通告较复杂,如〔范文示例二〕和〔范文示例三〕。第一节通告(三)通告写作应注意的事项(1)写作通告必须符合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和法规。(2)撰写通告要紧扣一个问题、一个中心思想,即要中心突出,力求简短。(3)文字力求准确、周密,语气庄重,内容含义应确切、清楚,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便于人们知道和遵照执行。四、通告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通知一、通知的含义及分类(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一般包含三层意思:其一,通知是下行文、平行文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其二,通知具有一定权威性;其三,通知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第二节通知(二)通知的分类1.一般性通知

一般性通知用于告知需要有关机关或人员知道或办理的事项,如庆祝某个节日,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机构,启用印章,更正文件差错,报送有关材料等。一般性通知又可分为两类:(1)布置性通知,也叫部署工作的通知或事项通知。用于安排活动,部署某项工作,公布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应执行的事项。(2)告谕性通知,用于通报情况、交流信息、公布机关内部各部门应该知道的而不需要办理和执行的事项。第二节通知2.批示性通知

批示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批准下级机关申报办理的事项。

批示性通知又可分为以下三类:(1)转发性通知。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2)批转性通知。批转性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3)批准性通知。上级机关同意下级机关意见、建议和请求时用此种通知。第二节通知3.会议性通知

会议性通知用于告知召开会议时使用。4.任免性通知

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人员。第二节通知二、通知的文体特点及适用范围(一)通知的特点使用范围广、频率高时效性强种类繁杂写法灵活第二节通知(二)通知的适用范围(1)上级机关用来印发领导同志讲话;(2)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3)用于召集有关单位、人员参加会议,或者在机关日常工作中常用通知体公文;第二节通知(4)用于公布下级机关人事变动或上级机关人员任免情况;(5)用于安排活动,部署工作;(6)用于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或公布机关内部人员应该知道的事项;(7)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工作进行指示、安排或传达、布置任务。第二节通知三、通知的格式及写法(一)通知的一般格式及写法1.标题公文标题,分完全式和非完全式两类。完全式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用于内容复杂、庄重的通知。非完全式标题用于内容简单的通知,可以直接写成“通知”或“紧急通知”、“重要通知”,但应注意的是,通知的标题一般都应符合“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使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是通知什么事情或要求做什么事情。第二节通知2.主送机关

在通知的标题之后、正文之前,要写明被通知的单位(主送机关)。被通知的单位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所有下属单位。3.正文

如果通知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一般每条一段。4.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发文机关写在正文的右下方。发文日期写在发文机关之下。第二节通知三、通知的格式及写法(二)不同类别的通知的格式及写法1.一般性通知一般性通知的正文一般由缘由、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2.批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的正文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关于同意通知事项的意见;二是作出的指示或要求。第二节通知三、通知的格式及写法(二)不同类别的通知的格式及写法3.任免性通知任免性通知写明任免人员、时间、职务,并写明是根据什么会议或文件作出决定的,要简明准确,不涉及过多问题。4.会议性通知会议性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中常用的通知类型,以通知召开一个会议的有关事项为主要内容。四、通知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通报一、通报的含义及分类(一)通报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就通报下了定义: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过分析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通报的目的或作用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借以教育干部和群众,不断改进工作。另外,它还起着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互通信息的作用。第三节通报(二)通报的分类1.表彰性通报用于宣传、鼓励、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2.批评性通报用于批评、警告、处罚错误,达到教育本人,警戒他人的目的。3.情况通报用于及时沟通、传达工作信息,从而有利于做好今后的工作。第三节通报二、通报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通报的特点1.典型性2.真实性3.及时性4.政策性5.倾向性第三节通报(二)通报的适用范围(1)为沟通信息、使有关组织了解工作进程、树立全局观念;(2)为安排本单位的工作;(3)为学习他地、他人的经验;(4)为推动本单位的工作;(5)记取他地、他人的教训,防止类似问题发生。第三节通报三、通报的格式及写法(一)通报的一般格式及写法1.标题

有完全式和非完全式两种,前者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后者有的只有事由和文种,有的仅有文种。2.主送机关

第一行顶格书写主送机关。一份通报一般应写主送机关,如果不写,要在正文之左下角注:“此文发至×××”。3.正文

因为写作目的有别,所含内容不同,所以各种通报具体写法各异。第三节通报三、通报的格式及写法(一)通报的一般格式及写法4.发文机关和日期

在正文右下方注明发文机关全称,再下移一行注明发文年、月、日。(二)不同类别的通报的格式及写法1.情况通报其正文主要是向有关组织和人员传达重要情况和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向一定范围知照重要情况、动向和信息,以供有关部门参考。第三节通报2.表扬先进的通报或批评性的通报这种通报在各机关、各单位用得较多。其正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通报摘要,包括要点、表态和决定;

二是通报事项,这是通报的主体;

三是经验或教训;

四是通过分析引出经验或教训后,要对下属提出要求。四、通报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通告、通知与通报的比较一、通告、通知与通报的共同点通告、通知和通报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通”字上。而“通”的含义:其一是传达;其二是普遍。首先,从其概念上看,通知用于党政机关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通告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可见,不管通知、通告,还是通报,其事项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周知的。第四节通告、通知与通报的比较其次,从公文的方向上看,通知、通告、通报都是下行文体,即领导机关对其所属下级机关发文,是自上而下的发文。正因为通知、通告和通报是下行文,因此,这三种公文都反映了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传达了制文机关对于某项工作所作的决策和意见,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效力。最后,从公文的适用范围上看,这三种公文运用十分广泛。通知、通报适用于党的任何上级机关对其所属的下级机关行文。而通知、通报、通告适用于政府内任何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文。第四节通告、通知与通报的比较二、通告、通知与通报的不同点三者类别不同三者发文的目的不同收文机关不同要求程度不同具体写法不同本章思考题1.简述通告的含义及特点。2.简述通知的含义及类别。3.简述通报的含义及特点。4.试比较通告、通知和通报的异同。5.针对国际油价上涨,国务院将采用多种方法稳定国内油价,请以此为主题写一篇通知。指示和意见第一节指示一、指示的含义及分类(一)指示的含义指示是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部署工作,交代方针和政策,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指导性和约束力很强的下行公文。第一节指示(二)指示的分类1.根据受文对象可分为普遍性指示和专门性指示(1)普遍性指示,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关系到全局性的问题所做出的指示。(2)专门性指示,是针对当前工作中特殊性问题或局部性问题所做出的指示。第一节指示2.根据内容,指示可以分为方针政策性指示和布置工作的指示(1)方针政策性指示。这种指示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级机关如何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对违背歪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现象如何纠正提出指导性意见。(2)布置工作的指示。这种指示主要是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交代任务,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既可以针对下级机关某项工作问题发出指示,也可以针对全局性工作和普遍性问题发出指示。第一节指示二、指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指示的特点1.原则性2.理论性3.指导性4.时效性5.政策性第一节指示(二)指示的适用范围1.布置工作

如〔范文示例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御特大洪水的紧急指示》。2.阐明某一方面的工作活动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

如〔范文示例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等。3.就一些重大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的办法

如〔范文示例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等。第一节指示三、指示的格式及写法(一)指示的一般格式及写法指示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组成。其中,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发文机关和日期等与一般通用公文要求大致相同。指示的结构主要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指示缘由

(2)指示事项

(3)执行要求第一节指示(二)指示写作应注意的事项1.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2.文字表述要准确、简明、庄严。3.要注意调动下级机关执行的积极性。4.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谨防拟定时出现政策性的偏差。四、指示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意见一、意见的含义及分类(一)意见的含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第二节意见(二)意见的分类按照其性质作用标准,“意见”可以分为指示性意见、实施性意见和建议性意见三类。1.指示性意见

它是指上级部门为开展某项工作,解决某个重要问题而提出的以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执行要求为内容的“意见”。第二节意见2.实施性意见

它是指机关或部门为贯彻落实上级机关的指示决定和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而提出的让所属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意见”。3.建议性意见

它是指下级向上级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推动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设想、建议,供上级或主管部门决策时参考的“意见”。这种“意见”常由部门或部门联合向政府上报,请求政府批转执行。第二节意见二、意见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一)意见的特点

1.针对性2.指导性3.明确性4.可操作性第二节意见(二)意见的适用范围意见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对重要事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提出繁荣文艺的指导意见。2.对一个阶段的工作提出原则性要求

如〔范文示例五〕《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主要提出三年内对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3.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提出处理的办法和政策性措施

如《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针对“法治政府建设”这一全局性问题提出意见。第二节意见三、意见的格式及写法(一)意见的一般格式及写法意见通常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组成。以上这些组成部分与其他公文相类似。这里主要谈论以下三个部分:1.标题

标题提示全文的中心思想,具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第二节意见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也就是受文单位。呈报性意见的主送机关指受理意见的上级机关,一般只写一个。指示性意见,受文单位可以是多个。对于那些面向全国全省的意见,则没有必要一一开列受文单位。3.正文

正文是意见的核心,是发文机关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处理办法的所在,也是拟稿时考虑的重点,根据内容不同而写法各异。

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第二节意见(二)意见写作应注意的事项(1)要吃透“两头”,即要充分了解上级指示精神和基层的实际情况,做到既有政策性又有针对性。(2)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讲清道理,有自己的见解,又不能长篇大论、空洞无物。文字表述要准确。(3)意见要有理论性、政策性、条理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问题。处理问题的办法、措施要符合政策要求,切实可行,条理清楚,明白无误。四、意见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指示与意见、命令的比较一、指示与意见的相同点首先,从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