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第页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章项目提要1.1项目名称XX医院医疗综合大楼项目1.2项目主管单位中航工业XX公司1.3项目建设单位XX医院1.4项目负责人刘作林1.5项目现状概况XX医院(原XXXX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2997平方米,其中医疗建筑面积26892.5平方米。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11个,职能科室16个。拥有开放病床600张。全年门诊量30万人次,住院15000人次,手术台数5000人次。医院在岗职工666人。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改善XX公司职工和辖区居民就医条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2、项目建设是提高XX市整体医疗软硬件水平,扩大品牌医院影响的需要;3、项目建设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4、如果XX医院不修建医疗综合大楼,未来三年内将进入“渐进性衰退期”。原因:1)按照三级医院标准,一级、二级学科分级不能实现,将导致重点专科不能开展,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提升,人才流失、患者流失。2)周边医疗机构迅速发展,患者就医将不会选择XX医院,XX医院将失去辖区几十万的患者资源。5、XX医院应借势发展,一方面继续得到XX公司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借助现有丰富的患者资源,将资源转化为资本。1.7建设目标与标准1.7.1目标结合XX市现有大型医院的情况,XX医院将建成省、市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医院,积极拓展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1.7.2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的建设要求,要建成三级甲等医院,需达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床位:1000张床以上;设备:除常规设备外,必须配置大型设备:核磁共振、DSA、直线加速器、螺旋CT等;人员:要有一批在市内乃至省内有名的专业人才。1.8定位与功能1.8.1定位XX医院是中航工业XX公司绝对控股的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财务制度。XX医院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行使政府交付的社会职能。1.8.2主要功能积极为XX公司职工家属服务;积极救治患者,扩大诊治范围,建设品牌效益;2、承担多所医学院校学生实习教学任务;3、开展相关业务指导和培训;4、承担XX市医疗行政主管机关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1.9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2997平方米;项目拟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285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48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375平方米。总床位数560张。按照建筑单体划分,本项目分为病房楼与门诊医技楼两部分,其中,病房楼39652平方米,门诊医技楼13206平方米。1.10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XX市XX区黄田坝经一路,拟建项目在现XX医院院内,交通便利,水、电、气、通讯、网络、市政等设施配套齐全。1.11项目投资按XX医院建设规划,建设住院床位560张,投资总额23406万元。1.12资金筹措按照项目规划,医院综合大楼投资概算初步预计为23406万元,以XX医院现有能力尚无力承担该项巨额投资,资金筹措方案存在多种选择:XX公司全额投入23406万元。此方案对医院的经营压力最小,对医院而言为最佳选择。医院现有股东等比例增资23406亿元,其中XX公司投入2.0亿元,自然人股东投入3400万元。此方案对自然人股东要求过高,实施难度较大。XX公司投入绝大部分,不足部分由医院负责贷款解决。由于医院的净资产不足5000万元,按常理医院可贷款的最大额度将不超过5000万元。同时由于医院的独立法人身份未得到解决,还存在着贷款方的选择问题。采取项目融资方式引入第三方投资,类比BOT方式实施(建设—租赁—移交)。此方案涉及对合作方的选择及合作方案等诸多重大事项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由XX公司全额负责医院综合大楼的建设为最佳方案。1.13实施计划建设期2年,从2015年至2017年。1.14环境评价通过建设环保工程,采取环保措施,项目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1.15项目效益该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1、显著改善XX公司职工家属及黄田坝辖区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就医条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2、全面提升医院影响力,使其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条件与医院等级及承担的业务相适应,扩大市场范围。3、形成品牌效益,推动医院医疗整体质量的建设。4、积极履行社会职能,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任务。5、医疗规模的扩大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1.16可行性研究结论该项目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政策;建设方案合理,工艺设备先进适用;项目管理系统健全,社会效益显著,不污染环境。该项目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项目背景2.1XX市地理经济现状XX市为四川省省会,行政区划为十区、六县、四市,总面积为12.119平方公里,人口1407万。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科教、商贸、金融、军事和国际交往中心,交通、通信枢纽及最大航空港,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之一。2.2XX市医疗机构情况2.2.1医院状况XX市共111家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7家,分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XX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三级乙等医院包括XX医院、四一六医院在内共计九家。就医院收入而言,全市收入亿元以上的共20家,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XX市第三人民医院、四一六医院、XX医院等。2.2.2医疗设备状况XX市医院在整体软硬件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上水平。主要设备配置情况详见附表一。2.3项目建设单位2.3.1项目体制XX医院是中航工业XX公司绝对控股的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是一所较大规模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截至2013年12月,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11个,职能科室16个。拥有开放病床600张。医院在岗职工666人。2013年总收入为21538万元。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企业财务制度,无经费来源。2.3.2机构设置XX医院地处XX市XX区黄田坝,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2997平方米,其中医疗建筑面积26892.5平方米。医院设有临床科室27个,医技科室11个,职能科室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拥有开放病床600张。全年门诊量30万人次,住院15000人次。2.3.3人员构成截至2013年12月,医院在岗职工6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02人。包括大专以上学历515人,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125人,研究生20人。根据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规划,全院将增至120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840人。2.3.4医院特色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XX医院医疗功能完善,诊治范围广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些优势科室,如神经外科、骨科已经成长为省内重点专科,并逐步将普外科、呼吸科打造为XX市重点专科,且在心内、神内、消化、肾内、妇产科等专业上,有着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2.3.5医疗设备医院拥有西门子Avanto1.5T核磁共振、飞利浦MX4000螺旋CT、飞利浦全数字化X光机、西门子S2000彩超、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免疫分析仪、贝朗血液透析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离子电切镜、美国VELA呼吸机、德国诺道夫腹腔镜、宫腔镜以及先进的手术设备等。医院病区设有中心供氧系统、对讲传呼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病区监控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2.3.6业务范围医院在近十年取得了飞跃发展,并于2011成功改制成为国有控股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医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被评为国际爱婴医院,XX市、区医保定点医院,铁路局医保定点医院,拥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XX市“120”网络急救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XX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多家院校医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医疗服务延伸到城西新区,极大地拓展了市场范围。2.4XX医院现状分析2.4.1外部环境XX医院位于四川省XX市XX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辐射人口100万,距市中心约10公里,所在位置无三级综合性医院,使医院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相对全国而言,四川省有着较好的优质医疗资源,随着光华及黄田坝片区新建楼盘及居民入住,XX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成为铁路局职工定点医疗机构,服务人群不断扩大,使得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更加必要。XX医院成功创升三级甲等医院后,业务收入将会更显著扩大。XX医院作为省内第一家改制的国有控股股份制医院,承担着政府交付的社会职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2.4.2内部条件医院拥有一支团结、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发展目标统一明确,立足黄田坝辖区,面向全市,不断扩大医院的地域影响范围,将XX医院建设成为一个三级甲等的综合性医院。医院具有一支强执行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狠抓服务等软件建设,加强对中层核心力量的责、权、利考核,奖罚分明,增加人力资源的培养力度。医院具有军工系统的传统文化基础,实行“8S”管理,强化执行力建设,全院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是一支具有大局观、强战斗力的和谐团队。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修建大楼才能完善病区规划,进行学科分级,满足三级医院要求;同时,大楼的修建是对全院职工的信心保证,是稳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和吸引重点学科带头人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医院还有闲置土地,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项目用地处于XX医院院内,这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2.4.3面临的困难目前医院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专科领军人才,形不成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医疗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缺乏资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XX医院的进一步发展。2.4.4医院2007年至2013年收入变化情况表表2-1XX医院2007年-2013年收入(单位:万元)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57246904906310095130611809521538第3章医疗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的确定3.1XX医院功能定位3.1.1医院发展的功能定位本项目建设规模按照XX医院覆盖人群及服务功能要求和建设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区域卫生规划:XX医院被XX市政府纳入本区域三级甲等医院的总体规划,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同时,根据《XX医院2025年战略规划及十二五发展计划》要求,XX医院2016年-2020年将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本项目的修建是改善现医疗用房面积不足、规划就医流程、改善病员就医环境的基础建设。该战略规划已获XX公司通过。3.1.2完善学科建设以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为学科发展的参照主线,形成分级专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提升综合医疗实力,完成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向三级医院的基本过渡。在学科建设上,力争将现有科室完成三级专业分科,重点发展省级重点专科,并确保2-4个专科成为市级重点学科。3.1.3XX医院总床位规模XX市医疗机构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医疗机构配置评价机制,健全覆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5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6人,千人口床位数6.5张。XX医院辐射区域为城西新区,2015年服务人群将达到80万人,按照千人口床位数6.5张计算,2015年城西新区共需床位5200张,目前辖区范围内三级医院共计三家。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床位800张,八一康复医院:床位500张。华西永宁分院:床位600张,按照静态计算,仍需3300张床位,才能解决该地区医疗就医需求,可见床位数量远远不足。目前医院全年收治住院人数1.5万人次、门诊病员30万人次、手术台数5000人次,医院现有注册床位600张,本项目目前暂按590张床位考虑设置,缺口及不足部分拟通过远期床位布置进行相关调整。3.2XX医院总建设规模本项目按近期设置590张床测算XX医院总建筑面积。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医院总建设规模为床均建筑面积、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之和。3.2.1床均建筑面积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床均建筑面积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基本医疗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辅助用房七项内容。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本项目各类用房下一阶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布局。表3-1《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序号名称建设标准推荐比例1急诊部3%2门诊部15%3住院部39%4医技部27%5保障系统8%6行政管理4%7院内生活4%合计100%《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提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在200~1000张病床之间分为五档指标,590床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为86平方米/床。按此标准,590张床床均建筑面积为590床×86平方米/床=50740平方米。3.2.2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测算单列项目包括预防保健用房、科研用房、教学用房、大型医疗设备用房、体检用房等。预防保健用房XX医院现有预防保健医务人员4人。依据标准,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平方米配置,则该项最小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具体后期功能面积分配按照医院规划预防保健人员数量确定。科研用房《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十九条:“承担医学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应以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2平方米的标准另行增加科研用房。”作为三级医院,XX医院是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大量的科研教学任务。现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共计61人,按此标准,另需科研用房1366平方米。拟在本项目中实施。教学用房XX医院现是XX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等高校的教学医院,每年在院实习人数为50-100人,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二十条: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4-2的规定。表3-2综合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学生)医院分类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面积指标8~1042.5本次项目暂按照100人计算,则教学用房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具体后期功能面积分配按照相关高校与XX医院签订的教学计划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用房根据医院需求及三级医院相关医疗设施要求,本项目拟设置磁共振、CT、制氧机、血液透析室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现有设备描述如下:图3-1、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根据目前医院初步需求及《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本项目拟设置以下几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初步确定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具体功能面积分配,后期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面积划分。表3-3大型医疗设备用房建筑面积指标(㎡)1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3102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3003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26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3105血液透析室(10床)4006体外震波碎石机室1207洁净病房(4床)3008高压氧舱小型(1~2人)中型(8~12人)400大型(18~20人)总计2400体检用房目前,医院每年承接XX集团的体检服务,根据实际需求,拟初步安排体检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后期实际建筑面积以XX集团实际需求设置。综上所述,本项目目前应建建筑面积宜为55986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为52858平方米,具体应建建筑面积分配表如下:表3-4本项目应建建筑面积表序号医疗综合大楼应建建筑面积(㎡)一标准床均建筑面积(590床)50740二单列项目房屋52461科研用房13662教学用房4003预防保健804大型医疗设备用房24005体检用房1000总计55986第4章项目位置及建设条件4.1项目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医院院区内,地址为XX市XX区XXX号。具体四周为:东临中央马路,西临XX集成体育场,南侧均为XX350住宅小区,北临纬七路。地理位置见图4-1。图4-1医院地理位置示意图4.1.2建设用地项目用地本次建设拟在原XX医院院区范围内建设,不涉及到土地新增问题,因此不需要相关国土部门咨询意见。XX医院现用地南北最窄108.6米,最宽151.3米;东西长261.7米,共计49.54亩。本项目总建设用地32997平方米,全部为建筑、道路及绿化用地,停车部分本次暂不考虑。用地指标与标准对比分析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第二十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建设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堆晒用地和医疗废物与日产垃圾的存放、处置用地。床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4-1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指标(m2/床)建设规模200~300床400~500床600~700床800~900床1000床用地指标117115113111109根据标准规定,本项目建设用地面积宜为:590㎡/床*113床=66670平方米,但由于本项目属于在原有场址内建设,建设用地面积有限,故用地面积暂无法满足标准要。同时,本项目拟在屋顶设计绿化面积,以此来提高土地利用率。4.2建设条件4.2.1自然地理XX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地处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与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境内海拔最高5364米,最低387米,平均海拔500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一般在23-30%之间,日照时数为1017-1345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0.0-93.5千卡/平方厘米。境内河网稠密,西南部为岷江水系,东北部为沱江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40余条,水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XX气候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气温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冬天气温平均在5℃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5.2-16.6℃左右,全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73-1265毫米,XX的雨水集中在七、八两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XX区位于东经104°03’,北纬30°41’,辖区西南北三面分别与温江区、双流县、武侯区、金牛区接壤,东西面与锦江区、成华区毗邻。地形呈不规则的长条形,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XX城区在府河、南河之间,形成“二江抱城”之势。XX区是XX市的中心城区。4.2.2交通条件XX医院周围主要有纬七路、纬八路及中央马路等城市道路,附近主要包括32路、78路、232路、229路等公交线路,周边公交线路发达,交通便利。4.2.3市政条件给水:现有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高楼层考虑加压,本次需增容。雨水:现有专用管道与污水分离汇入市政管网,本次拟新增污水管道。污水:现有一座日处理量600吨污水站,有1出囗汇入市政管网;医院大门处预留2个污水出口与市政管网联接,能够满足本次需求。电力:现有2路电源,2台变压器(1600A1台/800A1台),330KW发电机1台;本次需增容。热力:拟通过自建锅炉房解决。燃气:现只有食堂、精神科在使用,可新增供应。电信:医院与中国电信签有服务合同,可新增供应。第5章建设方案5.1设计主旨和设计特点5.1.1设计原则设计力求使医疗综合大楼建筑成为一座富有时代气息及高科技建筑特性的建筑。建筑既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又具有丰富、优雅的建筑内环境。总体布局紧凑和谐,整体形象设计现代简约,典雅大方,不追求华丽,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注重生态环保节能及可持续发展。医疗综合大楼在使用功能上使门诊医技楼与住院部紧密相连。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使两楼在一层通过住院部大厅相连,加强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各区域又各有出入口相对独立。通过丰富的室内空间的营造,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5.1.2设计执行的主要等级标准1.工程建设等级为三级。2.建筑防火设计按国家相应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高层一级一类。3.抗震设防烈度为=8\*ROMANVIII度。5.1.3建设规模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2997平方米;项目拟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285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48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375平方米。按照建筑单体划分,本项目分为病房楼与门诊医技楼两部分,其中,病房楼39652平方米,门诊医技楼13206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病房楼,建筑面积39652,投资12060万元;第二期建设门诊医技楼,建筑面积13206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综上,本项目总用地面积32997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52858平方米,保留现有建筑(病房楼)18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院区整体建筑密度为36.05%,容积率为1.80,绿化率30%(后期可根据院区整体规划提高)。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32997.002建筑面积㎡地上:41483m2总面积:52858地下:11375m23床位数5904容积率1.805建筑密度36.05%6绿地率30%建设技术指标项目编号项目数量㎡总建筑面积㎡建设项目1新建门诊医技建筑面建病房楼面积396525.2总平面设计5.2.1总平面设计医院现用地南北最窄108.6米,最宽151.3米;东西长261.7米,共计49.54亩。医院只有一个出入口在用地东侧,且用地南北均有住宅相邻,对后期建设限制较大。本项目门诊医技楼位于院区的东侧入口位置,住院部及病房楼位于院区的中部,新建建筑整体与西侧现有建筑位于一条建筑主线上。本项目总平面图如下:图5-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5.2.2交通组织医疗综合大楼主要出入口位于建筑的东面和北面。另外南、北面和东面均设有不同功能的出入口,具体详见总平面图。本项目周边自身形成环路交通,结合园区内的机动车路和市政路形成环形消防通道,与医院的各主要交通道路连通,满足消防扑救要求。本期建设没有条件做自行车及机动车停车位,已与院方商议,放在下一期解决。5.2.3绿化及环境设计本次设计用地主要为建筑及附属的道路、广场用地,经与医院沟通,在医院全部改造完成时解决绿化园林景观的设置,绿化指标整体核算,满足规划的绿化率要求。本次建设需要考虑本项目周边的绿化设置,以及门诊医技楼的屋顶绿化。5.3建筑专业5.3.1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本工程设计执行现行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XX市有关标准、规定。主要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试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05《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建筑专业技术措施甲方关于工程项目设计要求的文函及记录。5.3.2功能布局建筑平面布局本项目采用“菱形双护理单元”建筑形式,对北侧住宅影响较小,且病房内部采光较好。能充分满足床位数的要求,病房楼只需建设12层,造型独特且费用不高。符合现代医院建设、管理及发展模式,利于医院科室发展。同时,新旧病房连贯形成新的住院流程,弥补原有住院部功能不足。也能够为医院后期发展留有余地。主要建筑鸟瞰效果图如下:图5-2项目鸟瞰效果图门急诊、医技楼一层主要为住院部大厅、内科、外科、骨科、创伤科、门诊医技大厅、发热门诊及体检中心等;二层主要为中心检验、功能科、日间病房、门诊手术、输液室等;三层主要为窥镜中心、儿童门诊、妇产科、五官科及口腔科;四层主要为中心摆药与供应、中医康复科、病理科、美容整形科及肿瘤科。住院部主楼共计八层,为菱形双护理单元结构。五层至十层为各外科性科室标准病房区;十一层为特需(干部)门诊、病房;十二层:学术厅、会议室、示教室、实验室(科研教学中心)。具体各层功能房间布置,后期可根据医院实际需求进行重新区域划分与编排。地下室部分本项目地下一层,主要为放射中心、介入中心、信息科、病案库、档案库、餐厅、营养科及药品库。设备选择按卫生部颁发的三级综合医院的建设要求,结合XX市现有大型医院的情况,要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大型设备种类和数量需达到一定要求。表5-5购置设备表设备名称价格(目前市场价)万元购置情况128层螺旋CT900已申报1.5T核磁共振1200已购置直线加速器1300拟申报数字化血管造影机(DSA)数字减影大C1400拟申报DR系统320已购置数字化大型胃肠机200拟申报先进的超声诊断仪500已购置钼钯乳腺检查设备150已申报以上设备力争分批自筹购置完成。建筑环保节能设计本项目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医疗污水经专业处理。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在每层收集集中,经专用的污物电梯送到地下室,由专车运走,交给有资质的部门进行专业处理。建筑节能,主要重点考虑建筑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的能耗。采用先进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外墙保温技术,外窗采用保温、密封的中空玻璃窗,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小外围结构的传热系数。同时通过建筑外墙外保温的设计、屋面外保温的设计、节能保温铝合金门窗的设计、以及通过设计玻璃合理的透光性能和遮阳性能的达到建筑节能。另外采用节能机电系统,达到节能。像节能灯具和节能设备、设施,在该项目中都有充分的应用。建筑装修材料建筑装修遵循简朴温馨、经济适用、洁净耐擦洗原则。装修材料选择因地制宜,以国产或合资材料为主,不追求奢华。所有室内材料都必须达到国家节能环保标准要求。建筑外装修:外装部分采用保温铝合金窗和外墙面砖。急诊流水、急诊急救、急诊手术室地面、放射科为橡胶地板,急救大厅、检验科采用千思板饰面或不锈钢板饰面。其他墙面为防菌涂料,走道等公共区域地面为橡胶地板。地上大厅、门厅、走道等地面为为玻化砖地面,诊疗区地面均为防菌PVC卷材地面。门诊手术室采用橡胶地板。普通办公室为PVC卷材地面。做环保零石棉硅酸钙板吊顶。卫生间、污洗间、淋浴、开水间采用防滑玻化砖地面,墙面贴面砖,做铝合金吊顶。公共大厅、电梯厅、门厅的墙面为内贴玻化砖。放射科等有射线的房间做防辐射铅护板外做千思板饰面。急救大厅、门诊手术室、检验科采用千思板饰面或不锈钢板饰面。设备机房做防水混凝土地面,吸声墙面,吸声吊顶,防火隔声门。其他无特殊说明房间采用防菌涂料墙面,环保零石棉硅酸钙板吊顶。5.4结构专业设计说明5.4.1设计依据的主要规范、标准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5.4.2主要结构体系本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一级,框架一级。基础形式为梁筏基础。具体地基处理形式以最终的地质勘察报告为准。为了满足本项目空间需要,局部框架柱为钢骨混凝土,混凝土楼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5.5给排水系统方案5.5.1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0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二次供水工程技术标准》CJJ140—20105.5.2设计范围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火栓和自动喷洒系统,以及为贯彻国家对环保、节能、节水等规范所采取的技术措施。5.5.3总用水量本项目总用水量详见表5-1。表5-1总用水量统计表项目最大小时用水量(m3/h)平均日用水量(m3/d)备注冬季夏季冬季夏季生活给水用量50.45301.18全年使用采暖空调系统补水量0.49611.904全年使用空调冷却水补水量012.6084.67夏季使用市政给水用量总计50.8263.42310.11394.785.5.4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本项目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市政水压为≥0.2Mpa。院区红线内设置DN150地下环状管网。从地下环状管网引入两根DN150进入地下室。生活热水给水系统.1热源及供水范围本项目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为各层诊室、病房、职工淋浴、餐厅、厨房等房间供应生活热水,供水温度55℃。本项目最大时热水量约为10.1m³/h,最大小时耗热量约为440KW。3、空调热源本项目建成后,医院空调热源为电加热热水锅炉,医疗和生活热水由独立的电热水器提供。增加新的医疗综合大楼后,相应配置6吨电加热锅炉2台,具体锅炉型号后期可结合医院现有建筑及锅炉改造进行统一考虑。.2热水供水系统表5-2热水供水系统一览表供水范围系统形式对应补水系统备注低区用水:2层及以下下行上给全循环低区给水高区用水:3层~12层上行下给全循环高区给水在妇产科楼层设置混水器控温装置,以保证出水温度稳定。其他给水系统.1开水系统在开水间设全自动电磁感应开水器,供应开水。.2软化水系统在冷冻机房和热力站设树脂交换软水器,对自来水进行软化后产生软化水,用于空调冷热水和采暖热水系统的补水。.3冷却水系统配置变频调速风机的超低噪音冷却塔设在本楼屋顶,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冷却水循环泵与冷水机组一一对应设置。冷却水系统设自动加药排污装置,通过加药对循环冷却水进行阻垢、缓蚀、杀菌、灭藻处理,通过检测电导率来控制自动排污。冷却塔补水采用自来水。冷却塔出水管上设温度传感器,根据出水温度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转速。5.5.5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设施本项目按一类公共建筑,建筑高度<50米,进行消防设计,消防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灭火器设置。消防水源由市政管网引入2路DN150给水管(水压为≥0.2MPa)并在建筑红线内形成环状管网,供用地内生活及室外消火栓用水,并接至地下室消防泵房给消防水池补水。消防泵房内设消火栓水泵(2台一用一备)、自动喷洒水泵(2台一用一备)。消防水池设水箱自洁消毒器。消防用水量表5-3消防用水量统计表系统名称用水流量(L/s)火灾延续时间(h)用水总量(m³)供水方式室外消火栓203216市政管网直供室内消火栓203216消防水池贮水室内自动喷水灭火361129.6消防水池贮水水灭火系统需贮存总水量34消防贮水池本项目单独建设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房设消防与冷却水系统合用贮水池,由市政2路DN150自来水管供水。水池贮水量394m³,其中贮存室内消防用水量346m³。消防水池设水箱自洁消毒器。室外消火栓系统消防水源为2路市政给水,水压为0.2MPa,在本项目红线内布置成环状管网,管网上设置地下式消火栓,消火栓井内设置DN100mm和65mm消火栓各一个。室内消火栓系统系统分区:系统竖向采用1个压力分区。系统形式:为临时高压系统,采用消防贮水池、消防泵和高位水箱联合供水形式。在消防水泵房设有2台消防水泵,一用一备,可自动轮换启动和定期巡检。在室外设有地下式水泵接合器4套。在屋顶水箱间设高位水箱和增压稳压装置,用于保证火灾初期的消火栓系统的水压和水量。高位水箱有效贮水容积18m³。每层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箱内设65mm消火栓一个,水龙带长25m,水枪喷嘴直径19mm,均为单出口消火栓。工作压力超过50m的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消火栓箱设消防按钮及指示灯各一个。消火栓箱内附设DN25消防卷盘,胶带内径19mm,长25m,喷嘴直径6mm。消火栓箱采用带灭火器箱的组合式消防柜,柜内设移动式灭火器。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分区:系统竖向采用一个压力分区。系统形式:为临时高压系统,采用消防贮水池、消防泵和高位水箱联合供水形式。在地防水泵房设有2台喷洒水泵,一用一备,可自动轮换启动和定期巡检。设置部位:办公室、走道、病房、治疗室、库房等,均为快速响应喷头。汽车库按中危II级设计,其余均按中危I级设计。自动喷洒系统由水源(消防水池),供水设备(水泵),输送管道,报警阀组,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洒水喷头,末端装置,稳压设备,水泵接合器等组成。在室外设有地下式水泵接合器3套。在屋顶水箱间设有与消火栓系统合用的高位水箱和单独的增压稳压装置,用于保证火灾初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压和水量。高位水箱有效贮水容积18m³。喷头均为玻璃球喷头。喷头动作温度:厨房为93℃,其余为68℃。自动喷洒系统每层每个防火分区总干管处设水流指示器,每一报警阀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个。灭火器变配电室、电气用房灭火器按中危级E类设计;厨房灭火器按中危级C类设计;其他区域按重危级A类设计。C类、E类中危级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55B,最大保护面积为1平方米/B,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12米。重危级A类每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最大保护面积为50平方米/A,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15米。本项目灭火器均采用贮压式磷酸铵盐干粉型灭火器,主要设置在消火栓箱下部,并根据建筑物各区域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保护距离,在其他合适位置补充设置灭火器箱。A类火灾区域所有消火栓箱下部均设灭火等级为3A的灭火器3具,每具灭火器的灭火剂充装量为5kg。C、E类火灾区域所有消火栓箱下部均设灭火等级为55B的灭火器3具,每具灭火器的灭火剂充装量为4kg。5.5.6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1污水总量最高日排水量约为316m³/d,平均日总排水量约为253m³/d。.2污水系统本项目室内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本项目室外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为合流排水系统。全楼排水采用管道汇集后,排入医院的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地下室厨房排水经过设置在厨房楼层的下一层的密闭式隔油污水提升装置处理后,排入红线内污水管道。手术室内的地漏采用密闭地漏。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经管道收集后,引至室外。内排雨水设计流态采用重力流的雨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50年。室外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5年。消防电梯排水:消防电梯井的最底层设积水坑,消防积水由潜水泵(2台)排至室外(每台水泵水量>10升/秒)。5.6暖通、空调系统方案5.6.1设计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一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GJG142—200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试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5.6.2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冷热源,空调、采暖、通风,防排烟及通风系统防火,热能动力和自动控制要求。5.6.3总负荷量表5-4冷热负荷统计表夏季冷指标(W/㎡)冬季热指标(W/㎡)建筑面积(㎡)夏季冷负荷(kW)冬季热负荷(kW)1057052858557637175.6.4空调系统形式本项目的集中空调系统采用“双温冷源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在空调机组内有两个盘管,分别承担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基本可以在空调末端中对空气实现干式冷却过程,没有冷凝水产生,从而彻底解决了空调中的“湿表面”污染问题。冷冻机的蒸发温度比常规系统提高8℃,制冷效率(COP)可提高30%以上,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5.6.5冷热源系统空调(新风)机组系统冷源全楼的空调冷源采用“集中高温冷源+分散低温冷源”的设计。在位于地下的冷冻机房内设有冷冻机3台(2大1小匹配),总冷量5576KW。便于根据季节和各科室楼层调节开机台数,小冷量的冷水机组可以满足手术室和ICU洁净空调的使用。高温型离心式冷水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15/20℃,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标准工况冷水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为了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在各空调机组内设置低温辅助冷源,承担新风预冷后的深度除湿,用来承担全部室内夏季湿负荷。冷水机组的冷却水系统空调冷却水系统冷却塔设置于屋顶,与冷水机组对应设置3台横流式超低噪声冷却塔。冷却塔补水由消防水池储存水提供。冷却水循环系统设置自动投药装置及自动过滤器以保证冷却水水质。空调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水泵变水量设计。冷冻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冷水机组采用环保冷媒。空调冷水、热水均采用软化水补水,在冷冻机房设置软化水处理、储存补水装置。为减少空调水系统输配能耗,在空调水分区管路处设置平衡阀,以平衡各使用区域用水量。空调热源本项目建成后,医院热源方案为:冬季空调采暖用燃气锅炉;春秋过渡季、手术室供热的备用热源及医疗和生活热水由燃气锅炉提供。增加新的医疗综合大楼后,蒸汽锅炉为6吨蒸汽锅炉2台,总蒸汽量12吨。增加新的医疗综合大楼后,过渡季备用热水锅炉为6吨锅炉1台,总容量为6吨,占冬季总热负荷的33%。具体锅炉型号后期可结合医院现有建筑及锅炉改造进行统一考虑。5.6.6空调方案、空气处理和通风空调形式各科室门诊区、办公室,多为小房间布局,空调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每层分区域设置新风机组,使得空调风管尽量短,节省使用空间,也便于灵活控制。报告厅、职工餐厅等较大空间的房间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结合排风机的设置,做到全年可变新风量。在春秋季节实现全新风运行,节约冷量。在首层大门厅等处设置地板辐射采暖,作为冬季值班采暖。大门上方设置风幕机。手术室采用集中净化空调,每个手术室为独立的系统,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空调机组按照不同标准设置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严格按照使用标准达到净化要求,控制室内温湿度。洁净手术室的的送风,回风,排风,均设定风量装置。在洁净手术室的回风口设过滤器,回风口采用竖向百叶。重症监护中心-ICU,空调按照医疗专业要求,采用集中净化空调,ICU的空调净化级别为十万级。为保证手术室正常运行,独立设置冷源。在屋面安装风冷热泵机组2台,机组内配套安装循环水泵及补水定压装置。室外水管道采用电伴热防冻。3、全楼的空调系统,在手术室和ICU采用洁净空调的,冬季采用电热加湿。其它楼层采用高压微雾加湿装置。4、空调系统均设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对新风,回风过滤器采用抗菌消毒过滤器。5、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弱电控制室等房间采用分体空调器,以满足其对温度及使用时间的不同要求。通风系统对于医院建筑新风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本工程新风量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满足人员卫生要求,排除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满足某些房间排风补风的需要;维持房间正压的要求;新风量占总送风量比例等诸多因素,选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系统的新风量。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新风量不低于每人30m3/h。每个病房的卫生间,均设置排风系统。卫生间安装吊顶排气扇,通过垂直排风管排入大气。所有排气扇均配有防止空气回流的止回阀。为污洗打包间等此类产生污染的房间区域设置独立排风系统。在污物的排风系统增加活性炭过滤器。所有医疗分区房间,均需要校核计算进风量排风量,严格保证相邻房间正负压关系。新风机组、空调器进出机房的送回风管均加装消声器。变配电室、机电用房等处均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确定,补风量按排风量80%确定。地下车库按排风6次/h送风5次/h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厨房排油烟排风,通过金属风道引至屋面,经过静电油烟净化器后排入大气。5.6.7防排烟系统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表5-5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一览表位置送风部位送风口形式加压风机位置楼梯间及其前室楼梯间送风常开风口屋顶、地下机房楼梯及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楼梯间常开风口、前室常闭风口屋顶、地下机房排烟设施和排烟系统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一般房间和走道的机械防排烟系统通风和排烟系统的防火措施风道穿越防火墙、机房、变配电等重要房间及垂直风道与每层水平风道交接处设置防火阀,厨房排油烟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150℃,其他通风空调风管防火阀关闭温度为70℃,排烟管道防火阀关闭温度为280℃。排烟风机入口设280℃关闭的防火阀且与风机联锁;机械加压送风管道需穿越有火灾危险的房间或走道,进入楼梯间或前室,或穿越其他防火墙时,在防火墙处设置70℃关闭的防火阀;除客房及其卫生间等竖向设置的新风、排风系统的水平支管上设置的防火阀外,防火阀均有电信号至消防控制室。5.7电气方案5.7.1设计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通用用电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局部修订)》GB50045-9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5.7.2设计范围强电系统包括:照明、应急照明、电力、空调等配电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弱电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信息通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呼应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综合会议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医疗专业系统由业主委托专业公司负责,本设计负责提供接口条件。5.7.3变配电系统用电负荷.1负荷分级本项目用电负荷分为三级,即一级负荷(含特别重要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一级负荷:本项目应急照明电源、消防设备电源、消防及保安监控中心电源、通信及安保设备电源、急诊部、监护病房、手术部、治疗室、百级洁净度手术室空调系统电源,走道照明、客梯,污水泵电源。其中手术室等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设备与照明用电为特别重要负荷设备。二级负荷:机房、换热站及百级以下洁净度手术室空调系统电源,病房照明等。一般照明其及一般电力负荷为三级负荷。.2变压器选择本项目地上建筑按照110VA每平米、地下建筑按照30VA每平米考虑。综合用电需求为:110*41483+30*11375=4904KVA。本项目拟在变电室安装2000KVA变压器2台,1600KVA变压器1台,变电室内设中置式高压配电屏和抽屉式低压配电屏,各干线进线断路器设置过负荷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及短路瞬时三段保护;一般出线断路器设置过负荷与短路两段保护,无功自动补偿设于变压器低压侧主母线。电源本项目拟引入两路独立10kV电源,要求两路10kV进线同时运行,两路电源不会同时发生故障,受到损坏。10kV高压配电系统均为单母线分段运行,同时供电,互为备用,每路10kV电源均能承担全部一二级负荷。10kV高压进线断路器与母联断路器之间设置电气连锁。高压电力电缆由市网引入本工程电缆分界室内,本工程变电所设在地下二层。本项目设置2台10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当需启动柴油发电机时,机组启动控制器接收到变配电所发出的低压失电信号,单台机组10s内起动、调整、带载,并联动相关辅助设备;两台机组同时起动、调整、并机、带载,并联动相关辅助设备,应在15s内达到额定转速、电压、频率后,完成向负荷供电;当市电恢复30~60s(可调)后,自动恢复市电供电,柴油发电机组经冷却延时后,自动停机。本项目内通信网络、综合安防、火灾报警、设备监控等弱电系统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管造影室等区域的照明、医疗设备均设置UPS不中断供电电源作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后备电源。本项目内应急疏散标志和主要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拟采用小型EPS集中应急电源以保证在最不利情况下的人员安全疏散。配电方式高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中间设联络开关,平时两路电源同时分列运行,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通过手动操作联络开关,另一路电源负担全部负荷。高压系统中性点采用经小电阻接地的接地方式。低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两个开关。低压配电线路根据不同的故障设置短路、过负荷保护等不同的保护装置。低压主进、联络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保护脱扣器,其他低压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本工程为一类高层根据新版民规要求所有线缆均选用低烟无卤外护套。普通负荷采用阻燃电缆,与消防有关或一级负荷采用耐火线缆。为一级负荷供电电缆应分别敷设,条件有限时可敷设于同一桥架的防火隔板两侧。照明设计.1建筑照明标准值表5-6建筑照明标准值一览表序号类别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光源灯具照明方式1门诊大厅地面200陶瓷金卤灯及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2候诊室0.75m水平面2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3诊室、治疗室、重症监护、护士站0.75m水平面3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4化验室0.75m水平面5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5药房0.75m水平面5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6手术室0.75m水平面75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专业灯具)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7病房地面1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8多功能厅0.75m水平面300中低色温可调光三基色管型及单端荧光灯一般照明9弱电机房、变配电室控制台面300-50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一般照明10车库地面50荧光灯一般照明11空调机房、泵房地面100-150三基色管型荧光灯或小功率金卤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12走道、楼梯间、卫生间地面75-150中低色温三基色单端荧光灯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2光源与灯具选择本项目照明系统全部光源均采用细管径三基色直管荧光灯、三基色单端荧光灯、高效金属卤化物气体放电灯、LED等高效长寿命节能光源、各类高效照明灯具以及电子镇流器等节能型电器附件,大幅度降低光源维护更换费用,降低能耗。大厅、候诊区、走道、车库等公共服务区域、多功能厅的照明系统均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技术,实现集中智能控制,提高对照明系统的控制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照明配电系统。本项目由变电室引出照明配电干线给楼层照明配电箱(柜)。照明系统中,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超过16A,灯具数量不超过25个,大型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不超过25A,光源数量不超过60个。除注明外,照明分支线均采用BV-3×2.5m㎡,插座分支线均采用BV-3×2.5SC20。.4应急照明与疏散照明1、应急照明设置部位走道、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弱电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疏散走道。2、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弱电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4、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5、疏散应急照明灯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0.5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大于10m。防雷接地本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沿屋顶檐口,女儿墙等处设置避雷带,屋面设避雷网,利用混凝土结构柱内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建筑物内所有金属结构,外墙金属门窗、玻璃幕、铝板金属支架等均与防雷引下线可靠连接。本项目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将防雷接地、配电系统接地、等电位保护接地、弱电工作接地等均与共用接地系统可靠连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Ω。有特殊要求的Ⅰ、Ⅱ类医疗场所、淋浴间、卫生间设置局部等电位连接。在2类医疗场所的病人环境区域内设置医疗IT系统,在手术室内或相邻处安装1:1的隔离变压器。同时配备绝缘监测器。隔离变压器需要设置过载和温度保护。5.8弱电方案5.8.1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信息通讯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呼应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综合会议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5.8.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集散型系统,由中央级和现场级组成,中央级为主机和外部设备;现场级包括DDC子站及现场控制设备。中央主机与DDC之间,DDC与DDC之间通过通信数据线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本项目中的制冷空调、给排水、采暖通风、公共照明、电梯等系统和设备进行全面监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8.3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电梯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漏电火灾监视与控制系统。消防控制室本建筑物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等级按一级保护设置。在一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内设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CRT图形管理系统、水灭火控制柜、防排烟系统控制柜、消防联动设备控制柜、消防事故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消防系统供电电源等。消防系统采用总线制方式。现状建筑内消防报警信号及联动信号引至新建建筑消防值班室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建筑采用控制中心报警控制管理方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总线形式设计。消防控制室具有高度集中的权力,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和协调任务,所有报警数据均要汇集到消防报警控制主机,所有联动指令均要由消防报警控制主机监视和控制。报警系统功能包括:在门厅、诊室、病房、办公室、会议室、电梯厅、走廊、楼梯间、前室以及各种机房等场所设置点式感烟探测器;在车库、开水间等场所设置感温探测器;根据防火分区的布置,在大厅、主要公共场所入口及通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场所均设手动报警按钮。同一防火分区到任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大于30m。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联动控制台,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通过联动控制台,可以实现对消火栓、自动喷洒灭火系统、防烟、排烟、加压送风系统的监视和控制,火灾发生时手动切断一般照明及空调机组、通风机、动力电源。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广播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并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大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1.5倍。消防通信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在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配电室等场所设置消防直通电话分机。在每一手动报警按钮旁边设置消防电话专用插口。消防直通电话主机设在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设119专用报警电话。在消防控制中心设一套计算机图文显示终端,配有专用消防软件并预留通讯接口,以备与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及XX市消防部门联网之需要。电梯监视控制系统。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除显示各电梯运行状态、层数显示外,还应设置正常、故障、开门、关门等状态显示。保证火灾发生时普通电梯停于首层并锁定,消防梯迅速归底。漏电火灾监视与控制系统。为能准确监控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能发现电气火灾的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除这些隐患,本项目设置电气火灾监视与控制系统,对建筑中易发生火灾的电气线路的泄露电流和温升进行全面监视。系统由电气火灾探测器、测温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组成。管线敷设。本项目火灾应急照明电源、消防及保安监控中心电源、消防设备电源为一级负荷,均由配电室引出专用供电线路,双路供电并在末端互投。火灾报警线路采用铜芯绝缘线缆穿钢管敷设;联动控制及广播线路采用耐火或耐热铜芯绝缘线缆穿钢管暗敷;消防设施电源线路采用耐火电缆沿防火槽架敷设。5.8.4通讯、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之上,可容纳INTERNET系统、局域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语音通信系统等,以实现无纸化办公。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它使建筑物内部的语音服务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连,也能使建筑内部通信网络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连。综合布线系统可根据需要灵活的改变建筑物内的布线结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可将建筑物内的语音信号、数据信息、视频内容传输融为一体。在本项目设置电信机房和网络总配线间,在建筑各区域内设置网络配线间。数据主干线传输速率不低于1000MHz,楼内支线传输速率不低于100MHz,满足通信和网络服务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功能分为医护网络平台及办公网络内部管理平台两个相对独立的网络管理平台。办公网络平台主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办公自动化服务,办公网络内部管理平台为物业管理及运营提供服务。5.8.5安防系统设计范围本项目综合安防系统集成了CCTV全数字监控、出入口控制管理等功能,其开放的数据库可以使该系统更方便地成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的安防自动化子系统。除了它本身包含的各个子系统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各子系统之间能共享信息,并根据设定的条件,对这些信息做出反应。本项目的综合安防系统控制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系统包括闭路监视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现状建筑内安防信号引至新建安防控制室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立一套图像视频信号监控系统,把各个监控区域的出入口、电梯前室、通道等重要区域的图像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以及时发现并阻止人为的破坏活动;出入口监视什么人员在何时出入什么地点;全天候24小时录像提供分析依据并备案;供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各个监视点的情况,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的自动监控和高效管理。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在适当位置设置巡查点并形成巡查路线,电子巡查点与控制中心实时联网实行全天候监视,可对各种意外事故做出及时反映。采用中央监控的电脑安全控制系统,可实现电脑自动全天24小时对所有巡逻网络的监控,可设定每一小组向中心传送巡逻记录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记录未传到,电脑会自动向中心管理人员发出报警信息,并针对不同时间给出处理问题的步骤。出入口控制系统工作人员进出重要房间时,只需要出入口安装的读卡器上刷卡,系统便可自动判断该用户是否有进出这个出入口的权限,对于合法用户,系统自动控制电锁开启,允许用户通过。对于非法用户,出入口控制器自动判断后,将此信息上报管理主机,提醒管理人员。对于所有的进出刷卡,以及门的开关,系统都会自动记录,以便在发生异常时作为判断依据。本工程采用联网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各工作人员出入口、内部办公通道、重要库房等处,可兼做考勤使用。5.8.6其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CATV电视信号由城市光缆引入,传送到前端机房,经过光接收机进行信号转换,再将射频信号调整后输出至分配分支传输网络。分配分支传输网络主要包括:宽带信号放大器、传输干缆、分配分支器、支线及用户线和用户终端面板。数字广播系统医院广播主要功能是寻呼广播、信息发布和休息时间的背景音乐播放。公共区域按功能和消防分区分回路设置。病房区内广播可现场调节音量。消防情况下全部转入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广播系统主要由呼叫站、系统主机、扬声器、AM/FM调谐器、CD机、录音卡座等音源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公共信息显示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设置在本项目各主要出入口、大厅以及主要通道处,通过大屏幕显示屏、触摸屏等多样的方式,即时显示本项目内的各类公共信息。呼应系统呼应信号系统设置于病房区和门诊区,该系统由呼叫分机、主机、信号传输、辅助提示等单元组成。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包括:门(急诊)管理系统,病房管理系统,卫生经济管理系统,血库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手术管理系统,器材管理系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综合会议系统拟在本项目会议室设置小型会议系统,以满足各类功能需求。本系统包含以下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能源管理系统设置能源管理系统,优化楼宇性能,根据运行情况适时调整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的节能措施,实现节能增效。5.9医疗气体系统方案本项目医疗气体系统由以下七种气体组成: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笑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组成。其中氧气及真空吸引由医院的总氧气站接入,压缩空气由医院现有的高压氧舱处的压缩空气中心接入。笑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气体由手术室的汇排流接入。病房部分的医疗气体系统由三种气体组成: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手术室部分的医疗气体系统由以下七种气体组成:氧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笑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组成。环境保护6.1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及影响分析本项目废水除少量来自化验、治疗及污洗间的医疗排水外,主要是来自病人和医护、家属的冲厕、盥洗及清洗餐具水果等的排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病源微生物等,部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根据类比分析,医院一般医疗废水水质见表7-1。表6-1废水水质分析一览表项目pHCODCr(mg/L)BOD5(mg/L)SS(mg/L)氨氮(mg/L)粪大肠菌群数(个/L)浓度范围6~9150~30080~15040~12010~501×106~3×108平均值-25010080301.6×108本项目于2014年7月拟正式投用新建污水处理站,建成后医院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600t/d,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废水加药设备混凝沉淀池生化曝气池污泥池加药设备机械格栅废水加药设备混凝沉淀池生化曝气池污泥池加药设备机械格栅曝气调节池接触消毒池曝气调节池接触消毒池委托专门公司处理排放水池二氧化氯发生器委托专门公司处理排放水池二氧化氯发生器排放排放图6-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本项目医疗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管线。根据类比分析,污水处理站出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150mg/L、BOD80mg/L、SS6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0MPN/L,污水排放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后排入通州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项目污水排放深度较低,因此对通州卫星城污水处理厂及其水环境影响较轻。6.2废气污染治理本项目建设燃气锅炉房,用于医用热源和供暖高峰,燃气锅炉废气排放执行XX市相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食堂油烟须处理达标高处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中相关限值。6.3噪声污染治理本项目固定声源合理布局,采取有效隔声、减振措施,医院厂界噪声临城市干线一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2008)中4类标准,其余厂界噪声执行该标准中2类标准。6.4固废处置措施本项目医疗废物集中收集,按照有关规定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得随生活垃圾排放。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栅渣等固体废物须集中收集、妥善处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相关规定。6.5施工期间措施本项目施工前制定工地可以杨尘、噪声污染控制方案。施工中接受监督检查;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相关规定,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不得扰民;施工渣土覆盖,施工车辆须经洗轮冲洗后方可驶离施工区域,运输车辆须密闭,出入口须及时清扫,遇4级以上大风要停止土石方工程。

第7章节能和节水分析7.1项目用能指标本项目新建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2858平方米,年消耗电力1057.16万千瓦时,年消耗天然气37万立方米,年总能耗折合标准煤为1748.54吨标准煤(33.08公斤/平方米.年),各项能耗指标详见下表7-1。表7-1项目能耗指标表能源消耗种类年总消耗量折标煤量单位面积消耗量单位面积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天然气37.00449.297立方米/平方米8.50公斤标煤/平方米(万立方米)电力1057.161299.25200千瓦时/平方米24.58公斤标煤/平方米(万千瓦时)总计-1748.54-33.08公斤标煤/平方米7.2项目节能措施建筑物选用建筑外保温措施,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配中空玻璃,既保证节能效果,并保证光线,同时节约电能,外墙面采取聚苯板加保温砂浆保温。其它材料将选用环保性能好的建筑材料,减少热耗和各种污染。采暖、供电、供水均采用经济科学的输送系统,尽可能减少途中消耗,水龙头采用节水型阀门,公共照明采用声控开关。采用紧凑型荧光灯、细径直管荧光灯等新型高效光源及电子镇流器,降低照明用电量。一切能耗设备,如空调、风机、发电机,均选用最新节能产品。统一安装节水型卫生器具。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增加系统抗生化袭击和防传染疫情能力;风机盘管夏季在干工况下运行,不产生冷凝水,消除冷凝水漏水和冷凝水水盘内潮湿表面滋长霉菌,恶化空气质量问题;夏季室内相对湿度低于常规空调系统,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回收排风热量且保证新风不被排风污染,热回收效率高,节省能源。在屋面设置排风热回收机组,给新风引入做预处理。7.3项目节能效果分析本项目所有设计方案及做法等(包括各专业内容)均应满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12)的要求,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数值指标以及其它强制性条文,从设计上使得本项目的节能程度达到同类建筑国内先进水平。项目组织管理本项目采取院长负责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组织。8.1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筹备期间,XX医院成立项目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党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医院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组成。筹备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以确保项目工程按国家规范性要求进行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XX公司确定。8.2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其成员由医院班子成员及项目承担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项目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整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项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制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工程的实施;安排项目需要的各种科研和技术培训;建立项目监测评价体系和例行报告制度,开展监评工作。8.3项目建设工程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执行。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行招投标制,设备采购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或招标采购。工程质量实行工程施工监理制,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以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8.4项目建设财务管理项目建设资金要按基建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项目建设要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严禁挤占挪用,强化项目财务审计制,建立健全项目的财务管理和项目建设审计制度。第9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计算依据该项目总投资包括土建、设备、安装费、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病床单元、治疗室基本设备、办公设施、空调、预备费等方面,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进行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如下:各专业设计提供的有关单项工程量,新建规模、基础设施、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