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
2-1什么是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
答:两构件直接接触并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按其接触方式一般将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两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是转动或移动,
又将低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
2-2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答:在分析现有机构或设计新机构时,为使问题简单化,常常略去机构中构件的复杂外
形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仅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绘制出能表示机构运动
特性的机构运动简图。
绘制机械运动简图的方法和步骤:
1.分析机构的组成及运动情况,找出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2.根据各构件的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选择视图平面。
4.测量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选定比例尺绘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2-3何谓机构自由度?机构自由度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机构的自由度就是机构具有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机构自由度在计算过程中需注意: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试绘制下列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分析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解:(a)第一步分析机构:图示机构中构件3为一带横孔的圆柱体,构件4为机架,构
件1为原动件,构件2、3为从动件;构件1分别与构件4、2相接触(圆柱销),均可相对
转动,故构件1与构件4、2均以转动副相联接,转动副的回转中心分别在A、B点;构件
2与3之间也是以圆柱面相接触,但其相对运动为移动,故构件2与3以移动副相联接,移
动迹线为构件2的轴心线BC;构件3与4之间以大圆柱面相接触,其相对运动为转动,故
构件3与4以转动副联接,转动副的回转中心在C点。
第二步作图:选取比例尺u=0.02m/mm,绘制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猖
(a)图答案(b)图答案
(b)图
解:第一步分析机构:图示机构中构件1相对机架4转动,组成转动副;构件1为原动件,
构件2、3为从动件;构件1、2通过圆柱销联接,相对转动,组成转动副。2在构件3的凹
槽内相对移动,组成移动副。同时。3相对机架4上下移动,组成移动副。
第二步作图:选取比例尺u=0.02m/mm,绘制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c)图
解:第一步分析机构:图示机构中构件3相对机架4转动,组成移动副;构件1为原动件,
构件2、3为从动件;构件1、2通过圆柱销联接,相对转动,组成转动副。构件1、3通过
圆柱销联接,相对转动,组成转动副。构件2、4通过圆柱销联接,相对转动,组成转动副。
第二步作图:选取比例尺u=0.02m/mm,绘制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2-5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a)图
图中存在一个由三个构件组成的复合较链,其转动副数为2。因此,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7,
低副数PL=10,高副数PH=O,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
的相对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b)图
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5,低副数PL=7,高副数PH=O,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
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c)图
图中含有一个局部自由度和一个复合较链,计算自由度时应先去除局部自由度,复合较链由
三个构件组成,其转动副数为2。因此,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9,低副数Pi-12,高副数PH=2,
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d)图
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7,低副数PL=10,高副数PH=O,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
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图中包含一个虚约束,应先去除。因此,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7,低副数PL=9,高副数PH=2,
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f)图
图中包含一个局部自由度和一个虚约束,应先去除。因此,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7,低副数
PL=9,高副数PH=2,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
运动。机构的分解见图。
(g)图
图中包含一个局部自由度、一个虚约束和一个复合钱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应先去除,复
合校链由3个构件组成,其转动副数为2。因此,图中可动构件数为n=10,低副数PL=14,
高副数PH=1,自由度数F=3n—2PL—PH=1,原动件数也为1,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机
构的分解见图。
3-1钱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型式?如何判定?
答:在钱链四杆机构分为三种基本型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判别方法为:1.当机构中最短构件长度/min与最长构件长度/max之和小于等于其余两构
件长度之和,即4nin+/maxWr+l”。
(1)若取与最短构件相邻的构件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如图3T8(a)、(b)
所示。
(2)若取最短构件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如图3T8(c)所示。
(3)若取与最短构件相对的构件为机架,则为双摇杆机构,如图3T8(d)所示。
2.当机构中最短构件长度Imin与最长构件长度1,W之和大于其余两构件长度之和,即
lmin+lmax>l'+l"时,无论取哪一构件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
3-2判断习题3-2图中校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答:(a)lmin+lmax=25+120=145,1'+1"=100+60=160OImin+lmaxWl'+l”,且取最短杆相邻
杆为机架,为曲柄摇杆机构。
(b)lmin+lmax=40+110=150,1'+1"=70+90=160»Imin+lmaxW且取最短杆为机架,为双
曲柄机构。
(C)lmin+lmax=50+100=150,「+1"=70+60=130。lmi,1+lnlax>1'+1为双摇杆机构。
(d)lmin+lmax=50+100=150,l'+l"=70+90=160。U/HmaxW「+1”,且取最短杆相对构件为机
架,为双摇杆机构。
3-3平面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
3-4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特性,为什么?
答:如果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则K>1,所以OWO°。如果0=0°,则K=l,V|=V2,机构
不具有急回特性。
3-5为使机构具有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1行吗?
答: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平均速度大的运动特性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即v,<v2«若
K=l,则V尸V2,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
3-6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哪一构件为原动件时,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
答:当摇杆为原动件时,才能出现死点位置。
3-7如图题3-7所示锐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BC=50mm,LCD=35mm,LAD=30mm,
求此机构分别为(1)曲柄摇杆机构;(2)双摇杆机构;(3)双曲柄机构时,LAB的取值范
围。
答:1.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则lmin+lmaxW「+l”,且取与最短构件相邻的构件为机架。
图中取1AD=30为机架,其应为最短构件相邻的构件,因此1AB应为Imin。所以
LAB+50W30+35,LABWI5mm。
2.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则可能为两种情况:
(1)Imin+lmaxWr+l”,且取与最短构件相对的构件为机架;
图中与机架相对的构件为LcB=50mmWlmin,将(1)排除。
(2)imin+imax>r+i"«
lmin+lmax>r+r\则LAB可能是Imin,Imax或「、1”。
1)LAB=Imin.则1AB+50>30+35且1AB<30,所以15<1AB<30»
2)LAB=lmax,贝U1AB+30>50+35且1AB>50,所以1AB>55«
3)LAB=1',则30+50>LAB+35且30<1AB<50,所以30<1AB<45»
3.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则lmin+lmaxW「+l”,且取与最短构件为机架。
图中取1AD=30为机架,其应为最短构件,所以LAB可能是Imax或1'、1"。
(1)LAB=UX,则30+1AB<1'+1"且1AB>50,所以50<1ABW55。
(2)LAB=「,则30+50WLAB+35且35<1AB<50,所以45WLABW50
3-8设计图示轧棉机的钱链四杆机构。已知脚踏板CD在水平位置上下各摆10°,1CD=
450mm,IAD=950mm,试用图解法设计该四杆机构。
解:选择合适的作图比例u=20mm/mm
1.作摇杆CD的两个极限位置DC卜DC2,与水平方向成10°角。
2.在垂直方向作AD=lAD/u=47.5mm,联接C】A、C2A,量得其长度为
CiA^dgmm,56mm
3.计算AB、BC的长度
o+
A4D=-A----C----i-----A----C----t=3.5cmm,o*C=--A----C----2-----A---C---i-=5s2.u5mm
22
4.计算1AB>IBC
IAB=ABXv=70mm,1BC=BCXu=1050mm
3-9如图习题3・9所示校链四杆机构中,已知摇杆长度LcD=75mm,行程速度变化系
数K=1.5,机架长LAD=100mm,摇杆CD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夹角产45°,求曲柄
长LAB和连杆长LBC。
解:选择合适的作图比例u=lmm/mm
1.作摇杆CD的一个极限位置DCi和机架ADo
2.计算极位夹角。
6=180。3=36。
K+]
3.连接AC1,作CiAC2=e.
4.以D为圆心,JD为半径作圆弧。其与AC2直线的交点即为C2。
5.联接AG、AC2,计算AB、BC的长度
2_+4s
AADn=-A----C--------A----C----।=25mm,onCr=-A----C----i----A----C---\--=45mm
22
6,计算IAB、IBC
1AB=UAB=25mm,1BC=UBC=45mm
3-10试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ABCD。已知摇杆长度为LCD=150mm,其摆角w=50°,
行程速变化系数K=1.5,且机架长度1AD等于连杆长度LBC与曲柄长度LAB之差。
解:1.选取比例尺u=0.002m/mm,任选一点作D,作/C|DC2=50°,
C]D=C2D=U•1CD=30mm
2.计算极位夹角0
180°Q=36。
1OVK+l
3.连接CC2,作CIM_LCIC2,再作线C2N使NGC2N=90°-°=54°,CiM与C2N的交点为
P,作APCC2的外接圆。则A点在圆周上。
4.作CiD的中垂线,其与圆周的交点即为A点。连接AC、AC20
3
1AD=vAD=0.002X24X10=48mm
44243
1AB=VAB=VAC=0.002X-X10=20mm
22
3
1BC=UBC=UAC+AC=0.002X44+2、X10=68mm
22
3-11设计一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已知行程速比系数K=1.4,滑块的形程h=60mm,
偏距e=10mm。求曲柄长度IAB,连杆长度IBC。
解:选择合适的作图比例。=1
1.滑块C的两个极限位置Ci、C2,CC2=60mm。
2.计算极位夹角0
8=18()00=30。
3.连接C1C2,作/GC20=NC2C10=90°-0=60°,CQ和C2O相交于O点,ZCiOC2=
29=60°0以O为圆心,OCi为半径作辅助圆L。
4.作C1C2的平行线,距离为e=20mm,与圆周的交点即为A点。
5.联接AG、AC2,计算AB、BC的长度
AB=AC-CQ=27mm,BC=AC2+CC=45mm
22
4.计算LAB、LBC
LAB=ABXu=27mm,LBC=BCXu=45mm
0
4-1试述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
答:1.推程凸轮转过推程运动角徐。从动件在推程做功,称为工作行程。
2.静止在最远点凸轮继续转动,从动件停留在远离凸轮轴心的位置,称为远休止,凸
轮转过远休止角。
3.回程凸轮继续转动,从动件在其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由最远点回到最近点,这一
行程称为回程,凸轮转过回程运动角。从动件在回程中不作功,称为空回行程。
4.静止在最远点凸轮继续转动,从动件停留在离凸轮轴心最近位置A,称为近休止,
凸轮转过近休止角。
4-2凸轮机构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哪些产生刚性冲击?哪些产生柔性冲击?如
何选择?
答:等速运动规律产生刚性冲击,这种运动规律不宜单独使用。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和简谐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这种运动规律适用于中速凸轮
机构。
4-3已知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如表题4-3所示,绘制从动件的位移线图。
解:1.将横坐标代表3h的线段分为若干等份,等分点为3、4、5、6、7、8、9、10。
2.在6/2处作横坐标的垂线,按一定比例取升程h,将h也分成与横坐标相同的等份,
等分点为、3'、4'、5'、6'、7'、8'、9'、10'。
3.分别由始点和终点向3'、4'、5'、6'、7'、8'、9'、10'联斜线,这些斜线与横坐
标各等分点的垂线的交点,即为位移线图的点。
4.将这些交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即得位移线图。
4-4已知从动件位移线图如图,设计一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己
知其基圆半径rmin=40mm,凸轮顺时针转动。
解:1.选取适当的比例尺u,以必加为半径作基圆。基圆与导路的交点Bo为从动件尖顶
的起始位置。
2.在基圆上,自开始沿的相反方向依次取推程运动角B1、远休止角8'、回程运动角8
2及近休止角B'',并将Bi和自2各分成与位移线图对应的若干等分,得基圆上各点
B2、…。连接各径向线。区;、og;…得到从动件导路反转后的位置。
3.沿各径向线自基圆开始量取从动件在各位置的位移量,得从动件尖顶反转后的位置
B|>B2、B3…。
4.将Bi、B2、B3…用光滑曲线连接,即得到所求的凸轮轮廓。
4-5将习题4-4改为设计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
解:1、2、3、4与习题4-4相同,得到理论轮廓曲线。
5.以理论轮廓线上各点为圆心,以滚子半径为半径画圆,作圆的内包络线,得到凸轮的
实际轮廓曲线。
4-6图示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初始位置及凸轮转动方向如图
题4-6(a)所示,从动件运动规律如图题4-6(b)。已知偏距e=10mm,rniin=40mm,FT=6mm,
用图解法设计凸轮的轮廓。
解:1.选择比例u=lmm/mm,作基圆、偏置圆以及从动件初始位置A。。
2.按与转向相反的方向将偏置圆的中心角划分为3s=30。、3h=180°、6s=60°。并在各
角度区间内将中心角等分,与位移曲线上相对应。
3.过偏置圆上各分点画偏置圆的切线并延长至基圆以外,量取位移曲线上各分点处的位
移,并加在偏置圆相应切线的基圆以外的延长线上,得飞、A2、…,以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
得到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
4.以理论轮廓线上各点为圆心,以滚子半径为半径画圆,作圆的内包络线,得到凸轮的
实际轮廓曲线。
5-1如图所示的V带在轮槽内的三种安装情况,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答:第一种安装方式正确。因为第二种安装方式,使带缠身较大的弯曲变形,带在传动
中受到的弯曲应力增大,影响带的使用寿命。第三种安装方式,使带的工作面与带轮的接触
面积减小,影响带传动的传动能力。
5-2什么是有效拉力?什么是初拉力?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紧边和松边拉力的差值为带传动中起传递转矩作用的拉力,称为有效拉力F。
为保证带传动正常工作,传动带必须以一定的张紧力紧套在带轮上,由于静止不动,带
两边承受相等的拉力,称为初拉力F。。
用
尸=2凡号第
e+1
5-3小带轮包角对带传动有何影响?为什么只给出小带轮包角的计算公式?
答:F随a的增大而增大。增加a会使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增加,从而使F增大,提
高其传动能力。
由于大带轮到包角a2大于小带轮的包角a”打滑首先发生在小带轮,因此,只考虑小
带轮的包角四。
5-4带传动工作时,带的截面上产生哪些应力?应力沿带全长是如何分布的?最大应
力在何处?
答:(1)拉应力:作用于带的全长。带的紧边。|为,松边为。2,。|>。2。
(2)弯曲应力:绕过带轮处受到弯曲应力的作用。0bl>0b2。
(3)离心拉应力:沿带长均匀分布。
当带在紧边绕上小带轮时应力达到最大值,其值为6max=6+Gbl+CC
5-5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带传动的影响?是否可以避免?
答:弹性滑动是由于带的弹性变形,只要传递圆周力,就会产生弹性滑动,不可避免。
弹性滑动引起带的传动比的变化。打滑是由于过载引起的,能够避免。
5-6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
答:链板疲劳破坏;滚子和套筒的冲击疲劳破坏;链条钱链磨损;链条钱链的胶合;
静力拉断。
5-7链传动为何要适当张紧?与带传动的张紧有什么区别?
答:链传动中,不需要给链条初拉力。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松边下垂量过
大而引起啮合不良或振动现象。
带传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由于塑性变形和磨损而松弛,使初拉力减小,传动能力下降。
为了保证带传动的传动能力,应定期检查初拉力的数值,发现不足必须要重新张紧。
5-8已知:带传动传递的功率P=5kW,小带轮转速m=400r/min,中心距a=1500mm,
小带轮基准直径如=450mm,dd2=650mm,fv=0.2,求带速V、包角a1和有效拉力F。
解一黑需3.14x450x400
9.42m/s
60x1000
180°-57.3°*呵%=180°-57.3°x黑浮力如萨
L1000P1000x5
F----------=530.8N
v9.42
5-9普通V带传动由电动机驱动,电机转速m=1450r/min,小带轮基准直径内=100
mm,大带轮基准直径dd2=280mm,中心距a约为350mm,传动用两根A型V带,两班制
工作,载荷平稳,试求此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解:1.确定带的基准长度
(1)初定中心距ao=350mm
(2)初算带长Lo
4,(dd2—dd)3.14(V280-1ooy
=2x350+—(100+280)+
=1319.7mm
(3)根据lo查表5-3取Ld=125O
(4)计算中心距a
,L<i-Lo…1250-1319.7
a«a()+-2-350H---------------------=315.2mm
2
2.计算小带轮包角
叱180°-57.3°x%逞=180°-57.3°x言U"I47.3。
3.计算带传动所能传递的计算功率Pd
因为z=A=7------------4--------
闻8+AP)KJKL
所以P「Z(P「Ap)KaKL
(1)根据A型带,小带轮转速ni=1450r/min,小带轮基准直径ddi=100,查表5-5,pi=1.32kW。
(2)根据A型带,小带轮转速ni=1450r/min,i=2.8,查表5-6,Api=0.17。
(3)根据a1=147.3°,查表5-7,Ko=0.91»
(4)根据A型带,Ld=1250mm,查表5-3,K=0.93
P/=z(P|+Ap)K“K/=2X(1.32+0.17)0.91X0.93=2.52
4.计算带传动的最大功率
P=2,查表5-8,KA=1.2»带入公式
nPd2.52
P=-f-^-=------=2.1kW
K,、12
5-10试设计一鼓风机V带传动。已知电动机功率P=7.5kW,转速m=970r/min,从动
轮转速尤=330r/min,允许的传动比误差±5%,工作时有轻微冲击,两班制工作。
解:1.确定带传动的计算功率Pd查表5-8,KA=1.3,
Pd=KAP=1.3X7.5=9.75(kW)
2.选择带的型号
根据计算功率Pd和小带轮转速查图5-12,选择B型普通V带。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图5-12确定了小带轮基准直径ddi的取值范围为
ddi=125〜140mm,查表5-9,取标准值dui=140mm。
(2)验算带的速度v由公式(5-16)得
V=兀d/几3.14x140x970
=7.1(m/s)
-60x1000~60x1000
v在5~25m/s之间,合适。
(3)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力970
力2=且力小而、140=411.5(加〃)
n233。
计算结果查表5-9圆整为标准值,dd2=400mmo
(4)验算传动比误差大带轮的基准直径圆整后,带传动的传动比与题目要求的传动比
将产生一定的误差,应验算其误差值在±5%之内就合格。
%一送970400
△i="2dm%=332,40%=+2.7%
ru970
s330
合格。
4.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1)初定中心距ao
0.7(ddi+dd2)Wa0W2(d<n+dd2)
378WaoW1080
取ao-700nim
(2)初算带的基准长度L°
71(ddz-dQ
Lo=2a0+3(ddi+dd)+
4ao
3142
2x700+亍(140+400)+(400-140)
4x700
=2271.9mm
(3)确定带的基准长度Ld
查表5-3,在表中选择与Lo最接近的数值作为带的基准长度Ld。Ld=2240mm。
(4)计算中心距a
L「Loi2240-2271.9坨
°《Go+2-=700+-------------=684mm
(5)验算小带轮包角a,
二产180°-57.3"、丐逼=158.3%120"
合格。
5.确定V带的根数Z
一同(PI+APJKJKL
根据截型、小带轮转速和基准直径,查表5-5得P|=211(Kw)
根据截型、小带轮转速和传动比查表5-6得△P|=0.31(Kw)
根据小带轮包角查表5-7得K,I=0.95
根据带的基准长度查表5-3得KL=1
带入公式得Z=4.2
取Z=5。
6.计算初拉力Fo
厂5(10(2,一Ka)P,f2
.K0w
查表5-2得q=0.20kg/m带入公式得F0=234.1N
7.计算带对轴的压力FQ
FQ=2Z/70sin^(7V)=2299.2N
8.带轮的结构设计(略)
5-11设计某机床用的普通V带传动,已知电动机功率P=5.5kW,转速m=1440r/min,
传动比i=1.92,要求两带轮中心距不大于800mm,每天工作16h。
解:1.确定带传动的计算功率Pd查表5-8,KA=1.2,
Pd=KAP=1.2X5.5=6.6(kW)
2.选择带的型号
根据计算功率Pd和小带轮转速查图5-12,选择A型普通V带。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根据图5-12确定了小带轮基准直径ddl的取值范围为
ddi=112~140mm,查表5-9,取标准值d1n=140mm。
(2)验算带的速度v由公式(5-16)得
3.14x140x1440
i.'万几1=10.6(机/$)
-60x100060x1000
v在5〜25m/s之间,合适。
⑶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dd2='dm=192X140=268.8mm
计算结果查表5-9圆整为标准值,dd2=265mm。
(4)验算传动比误差大带轮的基准直径圆整后,带传动的传动比与题目要求的传动比
将产生一定的误差,应验算其误差值△"在±5%之内就合格。
;ddz265
1一71.92--
△?.=_a^n_%=------------140%=+1.6%
z1.92
合格。
4.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1)初定中心距劭
沏七800mm
(2)初算带的基准长度Lo
=21+]+力2)+"应
24〃
=2x800+业(140+265)+(265—14°)
24x800
=2240.8mm
(3)确定带的基准长度Ld
查表5-3,在表中选择与Lo最接近的数值作为带的基准长度Ld。Ld=2240mm。
(4)计算中心距a
2240-2240.8
a+Ld~Lo800+-=--8-0-0--m--m----
^a022
(5)验算小带轮包角8
外。180°-57.3°x盘沔=171°M20°
合格。
5.确定V带的根数Z
z=°,=2,
■回(P¥P)KJKL
根据截型、小带轮转速和基准直径,查表5-5得P1=2.27(Kw)
根据截型、小带轮转速和传动比查表5-6得△Pi=0.15(Kw)
根据小带轮包角查表5-7得Ka=0.98
根据带的基准长度查表5-3得KL=1
带入公式得Z=2.8
取Z=3。
6.计算初拉力Fo
尸5(X)QS-KJ22
KZVV
查表5-2得q=0.11kg/m带入公式得Fo=173.3N
7.计算带对轴的压力FQ
FQ=2Z/7()sin^(7V)=1036.6N
8.带轮的结构设计(略)
5-12链传动的布置如图所示,小链轮为主动轮,试在图上标出其正确的转动方向。
答:
5-13设计一往复式压气机上的滚子链传动。己知:电动机额定功率P=3kW,
n,=960r/min,压气机n2=830r/min,试确定大、小链轮轮齿数,链条节距,中心距和链
节数。
解:1.选择链轮齿数根据传动比i,1=丛=%=1.16,查表5-16,选取Zi=27
n2830
Z2=iZ|=l.16X27=31.32,取Z2=31
2.初定中心距ao=40p
3.按功率曲线确定链的型号,链条节距
由表5-11查得KA=1.3;由表5-12查得KZ=1.46;由表5-13查得Ki=0.83;由表5-14查
得Ka=l;采用单排链,由表5-15查得Kpt=l。
由式(5-28)计算特定条件下链传动的功率
一L3x3
KF=3.23kW
K:K,K.146x0.83x1x1
根据图5-25,选取链号为8A;查表5-10,节距p=12.7mm。
5.计算链速
Z/〃i_27xl2.7x960
=5.5m/s
60x1000-60x1000
6.确定链节数
由公式(5-30)
z\2
j_2Qn+Zi+ZifZ2Z1
厂下[271)a.
40p2731;
=2x+±31-27^=1092
P22x3.1440〃
取Lp=110。
7.计算中心距
根据式(5-31)
=516mm
若中心距设计成可调整的,则不必精确计算实际中心距,可取
a~ao=40p=40x12.7=508mm
6-1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1.两齿轮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2.£=旦星21,即实际啮
Pb
合线B1B2大于基圆齿距pb。3.满足无侧隙啮合,即一轮节圆上的齿槽宽与另一轮节圆上的
齿厚之差为零。
6-2齿轮的失效形式有哪些?采取什么措施可减缓失效?
答:1.轮齿折断。设计齿轮传动时,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如降低齿根表面的粗糙度,
适当增大齿根圆角、对齿根表面进行强化处理(如喷丸、辗压等)以及采用良好的热处理工
艺等,都能提高轮齿的抗折断能力。
2.齿面点蚀。可采用提高齿面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润滑油粘度等措施来提高齿
面抗点蚀能力。
3.齿面磨损。减小齿面粗糙度、保持良好的润滑、采用闭式传动等措施可减轻或避免磨
粒磨损。
4.齿面胶合。可适当提高齿面硬度及降低表面粗糙度,选用抗胶合性能好的材料•,使用
时采用粘度较大或抗胶合性较好的润滑油等。
5.塑性变形。为减小塑性变形,应提高轮齿硬度。
6-3现有4个标准齿轮:mi=4mm,Zi=25;m2=4mm,Z2=50;m3=3mm,Z3=60;m4=2.5mm,
Z4=40O试问:(1)哪两个齿轮的渐开线形状相同?(2)哪两个齿轮能正确啮合?(3)哪
两个齿轮能用同一把滚刀加工?这两个齿轮能否改成同一把铳刀加工?
答:1.根据渐开线性质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基圆半径
r/;=rcosa=—costzo当两齿轮基圆半径相等时,其齿廓形状相同。
fjcosa=^^马cosa=46.98
cosa-——-——cosa=93.97
I\)3=八।cos。=^=56.38
匕川=兀。。$々=cosa=46.98
因此,齿轮1和4渐开线形状相同。
2.两个齿轮能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因此,齿轮1和2能够正
确啮合。
3.齿轮利用滚刀加工时,只要齿数和压力角相等,齿轮都可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因此,
齿轮1和2可用同一把刀具加工。
不能。铳刀加工齿轮为仿形法。需渐开线形状相同.
6-4什么是软齿面和硬齿面齿轮传动?设计准则是什么?
答:软齿面齿轮齿面硬度W350HBS,应齿面齿轮齿面硬度>350HBS。其设计准则分别
为:
1.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应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
设计计算,初步确定其模数及几何尺寸后,再校核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2.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齿根疲劳折断,应先按轮齿弯曲疲劳强度
进行设计计算,求出模数并确定齿轮的几何尺寸,然后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6-5设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其许用接触应力如何确定?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许
用接触应力值带入公式?
答: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许用接触应力=迎
3H
两齿轮在啮合传动时,产生的齿面接触应力CH相等,但它们的许用接触应力[CH]不
一定相等,计算时,应将两者中的较小者代入公式。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许用接触应力沙匕江
SF
由于两齿轮齿数不同,齿形修正系数YF、Ys不同,两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不同。另外,
由于两齿轮的材料不同热处理方法不同,两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也不相同。所以,利用公式
进行校核时,两齿轮应分别校核。利用公式进行设计时,应带入耳耳比值的较大值进行
LcrJ
设计。
6-6斜齿轮螺旋角的大小对齿轮承载能力有何影响?
答:螺旋角B值愈大,轮齿愈倾斜,传动能力越大,传动平稳性愈好,但传动时产生的
轴向力Fa较大。
6-7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齿数、压力角分别是zi=22、mi=3、a=20°、
Z2=1Krri2=7、a=20°。分析其渐开线形状是否相同?
答:根据渐开线性质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半径,基圆半径
rnz
n=rCosa=—cosao当两齿轮基圆半径相等时,其齿廓形状相同。
cosaZ
Im=Y\=-^cosa=62
L,=片cosa=2cosa=72
因此,两齿轮渐开线形状不同。
6-8已知一对正确安装的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中心距a=175mm,模数
m=5mm,压力角a=20。,传动比2=2.5。求两齿轮的齿数,并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和基圆直径。
解:l.a=g皿2|+Z2)=gx5(ZI+z2)=175
i=&=2.5
Zi
两式联立,得Zi=20,Z2=50
2.d=mz=5x20=100mm
3.d“=d+2〃“=/〃z+2/£m=5X20+2><l><5=110mm
4.d『=d-2八[=mz-2&:+c)n=5X20—2X(1+0.25)X5=87.5mm
5.—dCOSCX=mzcosa=94mm
6-9已知某机器的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减速传动,其中心距a=250mm,传动比i=3,
Z|=25,m=1440r/min,2=100,b?=94mm,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大齿轮为45钢正火,
载荷有中等冲击,由电动机驱动,单向运转,使用寿命为5年,两班制工作,试确定这对齿
轮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解:分析题目:根据已知条件,齿轮的主要参数:1.齿数zi=25,Z2=izi=3X25=75,
2.模数m。根据a=;(Z1+z»)=gm(Z1+Z,)=25。,可得m=5mm。主要参数已知,齿
轮可加工制作。现需要对齿轮进行强度校核,计算其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根据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大齿轮为45钢正火,其硬度值均W
350HBS,为软齿面齿轮。应按公式(6-18)进行校核。
解题过程:
1.载荷系数k
根据载荷有中等冲击,由电动机驱动,两班制工作,查表6-5,确定k=1.5
2.齿数比uu=i=3
3.齿宽bb=b2=94mm
4.分度圆直径didi=mz=5X25=125mm
5许用应力[。H]
[1O'H\imZVT
——-----
0H
(1)0Hlim:小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大齿轮为45钢正火,查表6-4,其硬度分别为250HBS,
200HBs。查图6-23,0Hlimi=520MPa,oH|im2=490MPa.
8
(2)ZNT:Ni=60mjLh=60X1440X1X5X300X16=2X1()9;N2=60nyLh=N,/i=6.9X10
查图6-24得,ZNT1=0.98,ZNn=1.05
(3)SH:一般可靠度取SH=1
带入公式:[。HI]=509.6MPa,[oH2]=466.7MPa,进行校核时,将其中的较小值带入公
式。
将各参数代人公式(6-18)得
66平了(〃±1)66/L5X*(3+I)J6r
Ybfu\94x^25x3V4406250
Ti<3.58X105
6.计算齿轮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J;=9550x]()32
Hi
3.58x]0'x1440
ZHI=54kW
R9550xlQ39550x10,
6-10计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传递的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m=480r/min,
传动比i=3.2,载荷有中等冲击,单向运转,小齿轮相对轴承非对称布置,使用寿命为15000
ho
解:1.选择材料、热处理方法及精度等级
齿轮没有特殊要求,采用软齿面齿轮,查表6-4,小齿轮选40Cr,调制处理,取硬度值
为250HBS;大齿轮材料选45钢,调制处理,取硬度值为220HBS。查表6-10初定齿轮的
精度等级为8级。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因两齿轮的材料均为45钢,所以应用公式(6-19)进行设计。
K/(U±1)
4276.433
匕“er/
确定有关参数:
(1)载荷系数K查表6-5取K=1.5
(2)转矩TiJ;=9550x1O'2=9550x1x_12_=198958(N•mm)
Hi480
(3)齿数比uu=③
Zi
确定小齿轮齿数取zi=29,则Z2=izi=3.2X29=92.8,将Z2圆整为整数取Z2=93
实际传动比h=区=93/29=3.2
Z.
齿数比u=io=3.2
(4)齿宽系数弧
齿轮采取非对称布置,查表6-8得弧=1
(5)许用齿面接触应力[。H]
卜Zw
SH
①齿面接触疲劳极限。Hlim
根据硬度值、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方法查图6-23得。Hiimi=570MPa,
。Hiim2=520MPa
②接触疲劳强度寿命系数ZNT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承租安全协议书
- 运营车辆回收协议书
- 解除培训合同协议书
- 企业总经理聘用协议书
- 项目招商入股协议书
- 车辆抵消债务协议书
- 酒店保洁承包协议书
- 餐饮加工合同协议书
- 企业复印机租赁协议书
- 餐饮器材转让协议书
- 测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人格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电子变压器市场运行前景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山东某年产10万吨甲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土建 安装)
- 东南地区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进展
- 白酒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中南大学毕业答辩学术论文模板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骨科科室工作总结汇报
- 三基中医培训试题及答案
- GB 2805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