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高令①苏轼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②。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扃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苏轼的朋友,写此诗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绕齿牙:喻指文章写得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述了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感伤的氛围。B.次句回忆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饮酒叙谈。C.颈联诗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与人把酒言欢的景象。D.这首诗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思连贯,饱含深情。16.这首诗情感丰富,层次井然,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6分)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洪咨夔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沙”两句借景点事,芳草重绿透露思妇和意中人的离别已是“去年”之事,表达委婉含蓄。B.“无限销魂”承上启下,其中“销魂”是本词的词眼,“人归晚”是其“销魂”的主要原因。C.词中“流莺”和“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黄莺一样,都有烘托抒情主从公喜悦心情的作用。D.“绮窗”两句写主人公的住所环境,暗示她身份显贵,表明她居于宁静之所,无浮华之心。16.词的结尾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
题。田家三咏叶绍翁其二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①。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其三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②。争③信春风红袖女④,绿杨庭院正秋千。【注】①户紧关:养蚕的时候,忌陌生人进门,需紧闭门户。②灶额烟:灶头的烟灰。③争:怎。④红袖女:美女,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女子。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插秧苗,养蚕忙碌,黄犊归来,绿桑采尽,《其二》一句一景,细致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图景。B.《其二》写了野外和田家,空间的不断转换增加了移动感,产生了使读者身历其境的艺术效果。C.田家女忙碌之余,用灶头的烟灰描画双鬓,《其三》描写的这一情景体现了田家女的生活处境。D.两首诗歌均选取了田家生活片断来写,语言平易质朴,其语言风格和杨万里的《插秧歌》类似。16.前人评价《其三》有讽喻之意。《其三》有何讽喻之意?是如何达到讽喻目的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
残李清照春残何事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暮
春黄
庚芳事阴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注]此诗为李清照晚年作品。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残》中“恨发长”三字给人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愁之感。B.《春残》一诗塑造出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人物形象。C.从题目看,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时节景象,但选取的意象大不相同。D.从格调看,《春残》给人以幽怨阴柔之感,《暮春》则给人以乐观开朗之感。16.这两首诗在情和景的关系上的表现各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姜夔的《扬州慢》和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剌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①荒,画眉人②远,燕子楼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注】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B.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16.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读陆放翁集(其二)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愤》首联诗人几许失望喷薄而出后,一下又把读者拉回那个气壮山河的烽火岁月。B.陆游曾经亲临大散关,在飒飒秋风中强渡渭水和金兵交战,与下文“塞上长城”形成照应。C.失意之时陆游把目光投向诸葛亮,足见他们在精神上是一体之人,都“知其不可而为之”。D.陆游之前的时代,诗坛笼罩着柔媚纤弱的风气,战斗不屈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也都消亡了。16.梁启超说:“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愤”“乐”的理解。古代诗歌阅读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高令①苏轼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②。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扃舟到海涯。[注]①高令:苏轼的朋友,写此诗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②绕齿牙:喻指文章写得好。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描述了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营造出感伤的氛围。B.次句回忆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光,二人曾多次在官衙中饮酒叙谈。C.颈联诗人借助想象,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与人把酒言欢的景象。D.这首诗集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思连贯,饱含深情。16.这首诗情感丰富,层次井然,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6分)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是诗人描述别后自己的情景,不是“想象好友高令在家中与人把酒言欢的景象”。16.①首联通过回忆二人过去的交往,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②颔联称赞友人的诗,如“锦绣开胸臆”“冰霜绕齿牙”,表达了对好友才华的钦佩之情。③颈联抒发了别后客中无侣、孤独思乡的愁情。④尾联表达抛却俗务、纵情自然的心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诗句,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分析其包含的情感。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洪咨夔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沈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沙”两句借景点事,芳草重绿透露思妇和意中人的离别已是“去年”之事,表达委婉含蓄。B.“无限销魂”承上启下,其中“销魂”是本词的词眼,“人归晚”是其“销魂”的主要原因。C.词中“流莺”和“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黄莺一样,都有烘托抒情主从公喜悦心情的作用。D.“绮窗”两句写主人公的住所环境,暗示她身份显贵,表明她居于宁静之所,无浮华之心。16.词的结尾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C(“都有烘托抒情主人公喜悦心情的作用”错,文中的“流莺”是乐景衬哀情,表现主人公因思念未归之人的哀怨之情。)16.①词的结尾三句描写了在海棠花影下,在杜鹃声里,在黄昏暮色中,女子在等待丈夫归来的画面。②渲染出优美而又哀伤的氛围,烘托出思妇的美好形象和对归人的期盼之情。③“立尽”二字表明思妇在渡头伫立之久,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可见思妇期盼归人的心情之切。(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
题。田家三咏叶绍翁其二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①。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其三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②。争③信春风红袖女④,绿杨庭院正秋千。【注】①户紧关:养蚕的时候,忌陌生人进门,需紧闭门户。②灶额烟:灶头的烟灰。③争:怎。④红袖女:美女,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女子。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插秧苗,养蚕忙碌,黄犊归来,绿桑采尽,《其二》一句一景,细致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图景。B.《其二》写了野外和田家,空间的不断转换增加了移动感,产生了使读者身历其境的艺术效果。C.田家女忙碌之余,用灶头的烟灰描画双鬓,《其三》描写的这一情景体现了田家女的生活处境。D.两首诗歌均选取了田家生活片断来写,语言平易质朴,其语言风格和杨万里的《插秧歌》类似。16.前人评价《其三》有讽喻之意。《其三》有何讽喻之意?是如何达到讽喻目的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答案】A【解析】“细致描写”错误,《其二》没有细致描写,用的是白描手法,简练朴素。16.【答案】第一问:讽喻之意: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抨击。(2分)第二问:①通过对比。诗歌以农妇既要抱儿又要送饭极写其忙,以富贵人家的女子正荡秋千极写其闲。一忙一闲,一苦一乐,构成鲜明的对比,暗含讽喻之意。②通过描写生动的画面。农妇抱儿送饭,富贵人家的女子在深深庭院里、春风杨柳中正荡着秋千,画面感极强,在生动的画面中暗含讽喻之意。(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
残李清照春残何事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暮
春黄
庚芳事阴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注]此诗为李清照晚年作品。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残》中“恨发长”三字给人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愁之感。B.《春残》一诗塑造出了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人物形象。C.从题目看,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晚春时节景象,但选取的意象大不相同。D.从格调看,《春残》给人以幽怨阴柔之感,《暮春》则给人以乐观开朗之感。16.这两首诗在情和景的关系上的表现各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D,D.“《暮春》则给人以乐观开朗之感”说法错误,《暮春》描述了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的景象,让人伤感。16.①李清照的诗以乐景衬哀情,暮春三月,春光撩人,梁燕呢喃,蔷薇幽香,这美好的景象让老病的诗人更加思念故乡。②黄庚的诗融情于景(寓情于景),诗人通过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春残》中,根据“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可看出,此时正当暮春三月春光撩人的时分,梁间双燕呢呢喃喃唱着悦耳的歌儿,帘外鲜艳的蔷薇藉着微风送进阵阵的幽香,这是乐景。然而,诗中人却是“苦思多”“病里梳头恨发长”,这样一个客居异地、卧病床褥、心绪烦乱的女子,在她苦思乡的芳心里,非但不以婉转的燕语为悦耳,馥郁的花香为怡情;反怪燕儿有意撒娇叫个不休,蔷薇故为招展放散芬芳,特意搅扰她的苦恼烦闷心情。可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美好的景象让老病的诗人更加思念故乡。《暮春》中,诗人所展现的景象是这样的:芬芳的花朵在三月开始凋落了,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着春风飘飞;夕阳独木,只有杜鹃鸟的苦啼。在这里,诗人所选取的都是落花﹑柳绵、斜阳、子规这些暮春意象,且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的景象,让人伤感。这是因为诗人“春愁”满腹,所以他所见的景色也都充满愁绪。可见黄庚的诗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萧瑟暮春景象,表达了惜春伤感之情。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姜夔的《扬州慢》和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剌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①荒,画眉人②远,燕子楼③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注】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B.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16.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文化三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全
- 企业内部沟通文化构建
- AI在电影特效化妆中的技术支持与应用
- 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的红绿灯控制
-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研究
- 2024年陪诊师考试核心概念总结试题与答案
- 风能资源开发的地理条件试题及答案
- 中药茶饮健康瘦身新选择
- 疫情防控中护患沟通课件
- 六宫格数独100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 2021医疗科普短视频与直播洞察报告
- 常住人口登记表
- 圆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铝合金电镀工艺介绍
- 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 中文产品手册机架效果器tcelectronic-triplec manual chinese
- 食堂设备维修记录
- 最新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山东赛区高中组预赛试题试题答案及提示
- 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调研情况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