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技术学课件_第1页
海洋渔业技术学课件_第2页
海洋渔业技术学课件_第3页
海洋渔业技术学课件_第4页
海洋渔业技术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刺网渔业技术**第一节刺网作业原理和特点刺网定义:刺网是由若干块网片连接成的长带形网具,以网目刺挂或网衣缠络原理作业的网具。。刺网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渔船动力要求不高,生产作业机动灵活,选择性好。**捕鱼原理:是将网具设置在水域中,依靠沉浮力使网衣垂直张开,拦截鱼、虾的通道,使其刺入网目或缠络于网衣上,从而达到捕捞目的。**刺网的三种刺入方式卡挂缠络刺挂**刺网捕鱼的注意事项刺网与捕捞对象的行为习性必须非常适应,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捕捞对象的视觉、色觉,鱼体形状和尺寸,鱼类对于网壁和漂流网列的反应,触网后鱼的反应。只有在研究掌握捕捞对象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进刺网,才能提高渔获率。**刺网捕鱼的注意事项刺网作业的渔场环境具有特殊的要求:水温、水深、底质分布、水色、透明度、光照、刺网与背景色、底质与背景色的配合等;水流对刺网的漂流、网形变化、鱼的趋流反应等都有密切相关。**刺网捕鱼的注意事项对于刺网渔具来说,影响渔获率的要素有很多:网目尺寸与捕捞对象大小直接有关。网线材料和粗度,直接关系到渔具的刺缠性能和强度。网衣缩结系数随鱼体形状而改变,同时它与网衣张力和刺缠性能密切相关。刺网的结构类型取决于捕捞对象的种类、习性。刺网的主尺度与捕捞对象和作业条件相关联。**刺网的缺点摘取渔获物麻烦,费时又费力,鱼体往往会受到损伤。大型中上层流刺网容易捕杀海洋哺乳类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刺网占用渔场面积较大,在多种渔具作业的渔场容易与其他渔具纠缠,从而影响生产。在航道上放网会影响船舶航行。**第二节刺网分类根据我国渔具分类标准(GB5147-85),刺网渔具按结构和作业方式可划分为五个型、四个式。**按网具结构特征分单片型:由单片网衣和上、下纲构成。**双重型:由二片网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网衣和上、下纲构成。**三重型:有二片网目网衣中间夹一片小网目网衣和上、下纲构成。**无下纲型:由单片网衣和上纲构成。框格型:由单片网衣与细绳结成的若干框格和上、下纲构成。**按作业方式分定置刺网:是指利用插杆、打桩、锚、石或砂石袋等将刺网固定于水域中进行作业。根据作业水层不同,又可分为浮刺网和底刺网。**按作业方式分漂流刺网:是随风、流漂移作业的刺网,简称流刺网或流网。渔获率一般较高。漂流刺网是刺网渔具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渔具。**按作业方式分包围刺网:又称围刺网,利用一列刺网,包围较密集的鱼群,并借助声响等恫吓手段使鱼类受惊逃窜刺挂于网衣上。**按作业方式分拖曳刺网:简称拖刺网,利用渔船逆流拖曳刺网渔具,使鱼类刺挂网目或缠络网衣,达到捕捞目的。**第三节刺网渔具的结构和装配一、单片刺网的结构和装配单片刺网由主网片、缘网衣、浮子纲、沉子纲、缘纲和属具等组成。**(一)网衣主网衣:是刺网渔具的主体部分,用来刺挂和缠络捕捞对象。刺网主网衣使用的网线材料,要求透明性好,不易被捕捞对象察觉,光滑,吸水性小。同时要求网线质地柔软,容易刺缠鱼、虾类。网线和结节的破裂强度大,耐磨,有弹性。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细的网线。同时主网衣的颜色应考虑同水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反差,以此来提高刺网的渔获性能。**(一)网衣缘网衣:主网衣边缘附加的一条粗线大网目网片。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减少主网衣与纲索之间的摩擦,增加主网衣的强度。**(二)纲索上纲:装配于刺网网衣的上缘,承受横向拉力,保持网具作业中的形状。一般由上缘纲和浮子纲两根纲索组成。下纲:装配于刺网网衣的下缘,承受横向拉力,保持网具作业中的形状。结构形式有双下纲式、下缘纲和沉子纲式。侧纲:装配于刺网网衣侧缘,承受垂向张力,同时使网衣形成一定的垂直缩结,以利于网目张开成所需的形状。**(三)属具刺网渔具的属具包括浮子、沉子、浮筒、浮标、沉石和锚等。利用浮子和沉子的浮力和沉降力配备,可保持网具在水中的悬垂状态和处于一定的水层。在整个网列中配备浮筒浮标和沉石等,用来维持网列的正常作业状态。在作业中可标志网列在水中的形状和位置。**(三)属具浮子:刺网使用的浮子有硬质塑料浮子、泡沫塑料浮子,也有使用杉木、桐木、漆木、杨木、软木、玻璃材料等制成的浮子,浮子的主要形状有棱鼓形、腰鼓形、矩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沉子:通常使用陶土、铅、砖瓦、石、混凝土、瓷等材料制作,其形状一般有腰鼓形、方形、长形、圆形、圆板形、圆环形、橄榄形、管形等。**(三)属具浮筒和浮标:用于网列两端,也装配于长网列中间,作为网列的标志,同时使刺网敷设于一定水层。浮筒和浮标的使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时只用浮筒作为浮标,有时只用浮标,也有同时使用浮筒和浮标。浮筒和浮标通常用毛竹制成,具备足够的浮力,现代刺网渔业中使用浮标灯或无线电信号浮标。为便于识别,浮标上端一般饰布条、棕片等。**(三)属具沉石、锚:用天然石块或水泥制成沉石。锚大多为单爪或双爪铁锚。沉石和锚均用于固定网列。**第四节刺网生产技术一、流刺网操作技术(一)流刺网捕鱼过程:包括:准备放网、放网、漂流和起网等4个操作环节。**准备放网:放网前按先后顺序将网衣连接好;连接妥当的浮子纲和沉子纲,分别依照先后顺序盘放。如在船尾放网,通常将浮、沉子纲分别盘置于船尾左、右两舷。浮标绳、浮筒绳、带网纲的长度预先根据放网水层要求调整好。**放网:先放出系结于网列首端的浮标和浮标绳,然后横流或偏横流前进,分别投放浮、沉子纲,依次放出网具。放完最后一片网时,带网纲受力,船和网随风、流漂移。放网时每隔数片网系结一浮标,渔场拥挤时应增加浮标数量,以便于识别。**漂流巡网投网完毕,船带网列随风、流漂移,或船脱离网列进行巡视。漂流巡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网列尽可能垂直于流向;船舶随风和流漂移,网列随流漂移,二者速度不一致时应设法调整;因风和流的变化而影响网列正常形状时,应予以调整,或及时起网;带网纲的张力和形状能反映网列漂流的状况,如遇张力过大或形状不正常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观察周围作业渔船的动态,观测鱼群映像的情况和变化趋势;监视他船通过网列上方的情况,进行表层流网作业更应注意;如遇雾天应加强对网列的巡视。**起网:

船带网列一起漂流时,起网过程从收取带网纲开始,依次起上浮标、各片网的上、下纲和网衣,直至网列末端的浮标;网列单独漂流时,先捞取网列端部浮标,然后依次起上网具。**(二)网具调整调整的内容有浮力、沉力、浮标绳和带网纲长度。调整浮、沉力不但可调节网具所在水层和网具阻力,并且可改变网衣松弛程度。如需增加底层流刺网的漂流速度,可减小沉力;如需使网衣松弛,则可同时减少浮、沉力。浮标绳的长度决定了网列所在水层。当起网发现捕捞对象罹网位置偏高或偏低时,可伸缩浮标绳的长度,使网列置于理想的深度。带网纲的长度取决于作业水层、风力和流速。水层深、风大、流急时,应增加其长度;反之则应收短。**(三)流网事故处理(1)缠网衣或绳索事故其现象为网片或绳索缠在螺旋桨上,网具损坏影响生产,船只不能正常航行,这是渔捞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主要原因如下:(a)航行时网片和浮标等未捆扎好,被浪打入海中。(b)放网时,船网在一条线上,却网离船舷太近,被流压入船底,缠在螺旋桨上。(c)起网时,上网舷压入下风,往外掉头时将网带入船底,缠在螺旋桨上。(d)进行起放网操作时,船长未看清网列位置,未听清甲板上船员叫开车与否便盲目动车;夜间,雾天发生网包船事故,网未离开便动车;机舱值班人员开错开车停车信号或未及时开、停车。**解决措施如下:(a)航行时不论有无风浪均须将网片,浮标等捆扎好,进入夜航前还应检查一次。(b)驾驶室人员不能盲目动车,机舱值班人员要正确并及时开停车。(c)放网时,网列与下网船舷要成15~35度角,浮标和浮标绳要用力向外抛出。(d)起网时要使上网舷受风。如船调头过大,要先将网片捆在柱子上,过一会儿,船会自动调头使上网舷受风。如网列近船舷处略微呈弯曲状,最好停车待网列伸直后在起网。(e)发生迭网事故可采取倒车、换舷、分段起网等方法起网,好天可将部分网片起在舢板上,如船被网列包围,要用杆将网推开后在开车上网。**(2)闭网事故其现象为网列的一端有若干片网挤在一起或网列弯曲,没有伸开,严重时多达几十片网折迭或拥挤在一起,影响生产,有时甚至损坏网衣。原因一般如下:(a)网列由浮沉力不同的网片或高度和浮沉力均不同的网片组成,因受力不同,致使网列中的一些网片不同步漂流。(b)网头的浮力过大,浮标受风大。(c)放网时网列不直,上下纲拉得不紧。(d)在强流无风天气里作业,由于航向不当,在换流时造成。(e)风、流变化造成:顺风放网,后来风向转变;放网时正当流向转换之际;在逆转流海区下网时,风大流小。(三)流网事故处理**解决措施如下:(a)合理配备浮力。(b)使用高度、网材料相同的网片组成网列。(c)注意风向、风力、流向、流速,放网前要根据当时渔场上的风流情况,并结合流向变化与风向变化再决定放网航向。(d)底流网于放网前要选择底质较好的渔场放网,避免有沉船、岩石等障碍物的海区。(e)网列漂流时如发现有折迭等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拖带等措施,难以调整时要提前起网。**(3)卷网其现象为网衣搭、缠在浮子纲上,或网衣卷成一条龙,甚至缠成一团。主要原因如下:(a)沉子纲轻,风浪大,下纲和网衣被浪冲到浮子纲上面,缠卷在一起。(b)上下叉纲不够长,上下间距太小,又被拉得紧。(c)浮子纲和上缘纲,沉子纲和下缘纲用相同捻向而且捻度又大的绳索制造,作业时退捻缠绕。(d)在有层流的渔场作业。(三)流网事故处理**解决措施如下:(a)有风浪的天放网时,适当增加浮子(如每片网加浮子1-2个)在下叉纲上加一块沉石。(b)在带网纲和叉纲的连接处装一个转换,以便消除纲索退捻时的产生的力。**二、定置刺网操作技术定置刺网多数敷设在近岸、浅海水域。作业水层以中、底层为主。根据渔具结构、敷设方法、水域环境的不同,定置刺网又有船泊、打桩和锚椗定置刺网之分。**船泊定置刺网:

网列前端系结浮标,浮标绳下端结缚沉石。网列末端通过带网纲系结于渔船。**打桩定置刺网:

这种作业方式适合于流急、风浪较大的渔场,网具一旦设置就不能经常转移。**锚碇定置刺网:

这种敷设方法适合于经常转移渔场。流速小时,用沉石固定;流速大时,用铁锚或木石结构的碇固定。**三、围刺网作业技术单船围刺网作业

渔船驶抵渔场后,停机随风、流漂移,根据鱼群的大小、游向,横流或偏顺流放网,使下纲放至海底,包围鱼群和封闭网端。然后放小艇至网圈内,驱赶鱼群,迫使捕捞对象刺挂于网上。**多船围刺网作业其中一种做法是,两船间系缆绳,围刺网平分装载,到达放网地点后,两船左右分驶包围鱼群,形成网圈。投网完毕,其中一船在网内、外侧水面以竿击水,驱鱼窜逃罹网,然后起网取鱼。**四、拖刺网作业技术将刺网投入海中后进行拖曳,捕捞对象因刺缠而被捕获。主捕底层和近底层鱼类,捕捞对象有大黄鱼、方头、、鲐、鲨、鳗等。我国广东沿海有所应用,国外日本沿海也有分布。根据曳行的方向,可分为纵曳、绞曳、围曳和转曳几种方法。**第五节主要刺网渔业一、鲳鱼刺网渔业捕捞对象和渔场:主捕银鲳和燕尾鲳,兼捕鳓、马鲛、黄姑、鲨、梭子蟹等。分布于我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沿海。作业方式有定置刺网和流刺网。渔期自4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渔期。

**第五节主要刺网渔业二、马鲛鱼流网渔业捕捞对象和渔期:主捕对象为马鲛鱼(鲅鱼)、兼捕鳓鱼、鲐鱼等。作业渔场由南向北为吕泗、海州湾、石岛、烟威、莱州湾、辽东湾等海域,渔场水深15—50m。渔期自4月中旬到6月下旬。

**第五节主要刺网渔业三、梭子蟹流网渔业捕捞对象和渔场捕捞对象为三疣梭子蟹。我国浙江、福建、河北等省沿海均有分布。渔场在浙江沿海,渔场北自佘山,南至南麂山沿海,其中浙江北部佘山至浪岗为主。春夏汛3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5~6月为盛渔期;秋冬汛7月下旬至翌年2月,其中浙江北部渔场9月上旬至11月下旬为盛渔期,浙江南部渔场11月至翌年1月为盛渔期。

**第五节主要刺网渔业四、对虾刺网渔业捕捞对象和渔场主捕对虾,兼捕斑鰶、黄鯽鱼等。渔场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北部沿海。渔期自9月上旬至11月中下旬。

第一节钓渔具捕鱼原理和特点在钓线上系结钓钩,并装上诱惑性的饵料(真饵或拟饵),利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动物的食性,诱使其吞食而达到捕获目的的渔具称为钓具。也有少数钓具不装钓钩,以食饵诱集而钓获。钓具作业特点适宜捕捞分散鱼群(包括虾、蟹、柔鱼等甲壳类和头足类),能在水流较急、底质差的渔场作业。一年四季均可作业,一般不受渔场底质和水域深浅的限制,近岸和远洋均可进行生产捕捞。能钓捕上、中、下各水层的集散鱼群,渔获个体大,质量好,有利于资源的繁殖保护。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投资少,成本低。第二节钓渔具分类按钓具结构分类:(六个型)真饵单钩、真饵复钩、拟饵单钩、拟饵复钩、无钩、弹卡按作业方式分类:(四个式)漂流延绳式、定置延绳式、曳绳式、垂钓式真饵单钩型钓钩上的饵料是真饵,钓钩为一轴一钩结构。它是钓具中最常用的一种,如金枪鱼延绳钓、鲈鱼延绳钓均属于此种类型。真饵复钩型钓钩的钩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所用饵料为真饵。如广东南澳的鱿鱼手钓。拟饵单钩型采用假的饵料进行钓捕。一般是用羽毛、塑料、布片和金属材料等拟制成鱼类所嗜好的食物形象,装在钓钩上引诱捕捞对象上钩,它对贪食性的捕捞对象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所用钓钩为一轴一钩。如海南省文昌的拖毛钓(曳绳钓)。拟饵复钩型钓钩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尖,采用拟饵。如光诱鱿鱼钓。无钩型在钓线上直接结缚饵料,进行钓捕渔获物。如浙江的梭子蟹延绳钓就是无钩钓具,饵料是带鱼、乌贼等,当梭子蟹箝住饵料不放,并随钓线拉到水面附近时,再用抄网迅速捕获。弹卡型用竹篾或其他具弹卡的结构物替代钓钩,当捕捞对象吞食后迅速弹开,并卡在口内达到捕捞的目的。这种钓具一般都在内陆水域中使用,捕捞对象以鲤、鲫鱼为主,如湖南沅江的卡钩。漂流延绳式又称延绳钓,是钓具中最主要的一种作业方式,分布面最广,数量和产量最高。其基本结构是在一根干线上系结许多等距离的支线,末端结有钓钩和饵料,利用浮、沉子装置,将其敷设于表、中和底层,通过浮标和浮子将干线敷设于表、中层;控制浮标绳的长度和沉降力的配备,将钓具沉降至所需要的水层,作业时随流漂动。一般适用于渔场广阔、潮流较缓的海区。如金枪鱼延绳钓、鳗鱼延绳钓等。定置延绳式其结构形式与漂流延绳钓相似,不同点是用锚或沉石固定于海底,适用于水流较急、渔场面积狭窄的海区钓捕底层鱼类。如犬齿南极鱼底层延绳钓,其是用铁锚固定于大洋底层,钓捕个体较大的犬齿南极鱼的一种有效渔具。其主要结构由铁锚、母绳、父绳、支线、纽带绳、浮子绳、浮子、沉子、钓钩、闪灯、无线电浮标等组成。其主要捕捞对象为:小鳞犬齿南极鱼、莫氏犬齿南极鱼等。曳绳式用船拖曳钓具,以钓捕大型、游速较快的鱼类为主。它的基本结构为一线一钩,也有使用一线多钩的,以捕捞不同水层和较深水层的鱼类。曳绳钓渔业的主捕对象为金枪鱼类、马鲛鱼等,我国海南省文昌、琼海沿海均有分布,渔期为3~9月。日本近海也有此类作业。美国、加拿大等主捕长鳍金枪鱼。垂钓式用手、机械和钓竿悬垂钓线的作业方式。以手钓和竿钓较多。竿钓时使用饵钩和拟饵钩,钓钩一般有倒刺,钓获效率高、速度快时也可使用无倒刺钓钩。钓捕对象个体较大时,可使用双竿钓。鱼群密集,或使用集鱼灯诱集鱼群后,可使用多钩竿钓,或发光竿钓。手钓即用手直接持线进行垂钓作业。一般用于钓捕深层鱼类,特别适宜在其他渔具难以发挥作用的岩礁底质区作业。第三节钓渔具的结构与装配一、钓具结构二、钓具的装配一、钓具结构钓具由钓钩、钓线、钓竿、浮子、沉子和饵料组成。(钓之六物)鲣钓竿钓钩钓钩是钓具的主体部分,其作用是钩刺鱼类而捕获。其结构、材料、形状和大小等,主要取决于钓捕对象的习性、体重、嘴形和作业方式。钓钩主要用坚韧而富有弹性的钢丝制成。1.轴头2.钩轴3.后弯4.前弯5.钩底6.尖芒7.倒刺8.钩轴长9.尖高10钩宽轴头轴头(钩耳)用来系结钓线,一般有扁平、凹口、直轴、刻槽、环孔等不同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钓线材料性能加以选用。通常摩擦阻力小的钓线,配用容易牢固系结的环孔形、刻槽形等轴头为宜。轴头形状还和制作工艺有关。有时也可作为专用钓钩或渔民识别自己钓具的标识。1.扁平形2.凹口形3直轴形4.刻槽形5.环孔形钩轴钩轴(钩柄)是上连轴头,下连弯曲部的把柄部分,其长度可按捕捞对象的习性和作业要求去选定。通常对牙齿锐利的鱼,钩轴宜长;对行动敏捷的鱼,钩轴宜短,因为饵料可将钩全部掩藏,不易觉察。同时钩轴长,装饵及从钩上脱鱼都方便。钩轴下方延续至钓钩弯曲部分。弯曲部由后弯、钩底和前弯组成,二弯中间是钩底。钩底宽,鱼挣扎时易变形,制作时应使尖芒向钩轴内倾。钩底窄,对鱼类上钩稍不利,但刺挂后不易脱落而且刺痕小。钩尖钩尖(尖芒)使钩容易刺入鱼体。尖芒长,刺鱼可靠。尖芒外倾鱼易上钩,刺鱼可靠而且持久,但被鱼吞入时对鱼损伤大,而且过分外弯容易使鱼脱逃。倒刺倒刺是尖芒内侧的逆向尖刺。它使装上的饵料和上钩的鱼不易脱落,并有防止鱼吞钩过深而退钩麻烦等作用。倒刺长的钩,钓获的可靠性高,而且鱼吞钩不致过深,退钩容易。倒刺短,鱼容易脱钩。鱼多时,倒刺短的钩,装饵和退钩等操作方便。无倒刺的钩适宜装活饵,而且钓获的鱼损伤小。钓钩按形状分类为了适应不同鱼类的口吻部、齿型特点和不同摄食习性,因此,钓钩的形状种类繁多,大体上可概括为圆形、角形、长形和非平面型四种型式。1.圆形2.角形3.长形4.非平面型钓钩按结构分类钓钩按结构可分为单钩和复钩。钓捕大口鱼或敏捷的鱼,或刺钩后猛烈挣扎的鱼,或为了增加装饵的牢靠性,可选用复钩。复钩多半由2枚组成,也有3枚钩组成。为了提高着钩效果,还有母子钩和副钩的型式。钓捕乌贼、柔鱼和章鱼等头足类时,可使用环状复钩。钓钩按饵料分类钓钩按饵料情况可分为真饵钩和拟饵钩。还有只用饵料不用钓钩的无钩钓,主要用于捕蟹等。拟饵钩是单钩或复钩上装置钓捕对象所嗜好的模拟鱼取代真饵。此外,还有用竹篾等弹性材料弯拢插嵌饵料,鱼吞食时弹开,卡住鱼口的弹卡型钓钩。钓钩大小和形状表示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以钓钩制作材料的粗度(或号数)来表示。其大小可结合钩的伸直长或钓宽。也有以单位重量或每百枚、千枚钩的重量表示。比较全面的表示方法应标明:钩形、钩轴直径、钩轴长、尖高(钩高)、钩宽和伸直长。对有经验的钓渔业者来说,只需标明钩形、钩轴直径和伸直长就已足够。鱼钩厂生产的钓钩,有时按钩形分类,以一定的数字序列命名。例如以第1位数字表示钩形,后2位数字表示大小,号大钩大。有的钓钩按不同鱼类结合钩形、粗细命名,号大钩大。钓线钓线分为干线、支线、手线和钩线。支线和钩线为直接钓线,干线和手线为间接钓线。干线是承受钓具全部载荷及伸展作业范围的主干索,用于延绳钓。在干线上每隔一定间距系结一根支线,并结附浮标绳、浮子绳、沉子绳和锚索等。单根或数根干线连结,构成一筐,要求有足够的强度。支线是干线与钓钩间的连接线,无干线时支线成为直接钓线。钓线在水中应不易被鱼察觉,其色泽与水背景融合一体,要求细韧而富弹性,以支承鱼的挣扎力等载荷。手线是钓线的接续部分,一端持于手中或固定在船、筏上。手线与钓线之间也可通过单竿、双竿或多竿相连接。手线的作用是增加和调节钓线的长度,以满足不同作业水深的需要。钩线是钓线(支线)近钓钩部分的一小段线,用来防止锐牙利齿的鱼咬断钓线。要求强度大,耐磨、耐冲击、剪切力性能好,通常选用强韧的合成纤维材料或金属线、链制成。钓线材料要求强度大、弹性好、柔软、透明度高不易被鱼发现、耐腐蚀和不易老化。目前多半使用各种合成纤维材料。用锦纶丝制作竿钓和手钓的钓线和支线十分普遍。锦纶丝透明度高,富弹性,但容易卷曲,低温条件下脆硬易断。锦纶线柔软强韧,耐低温,但透明度差。钓竿钓竿用来扩大垂钓范围,并借助其弹性缓冲上钩鱼的挣扎力,以防止钓线断裂和钓钩折损,并可借助人的施钓技能敏捷地进行钓捕。竹材钓竿、玻璃钢钓竿。浮子浮子用来使钓具保持在一定的水层,并有缓冲钓具受鱼挣扎力等冲击载荷的作用。手钓和竿钓的浮子,依其动态可推断鱼触钩吞饵等情形,以便掌握起钓时机。浮子材料大多使用各种不同的塑料,也有用竹、木、玻璃等制成。沉子沉子用来使钓具迅速下沉,达到一定的水层,并减少垂直钓线受水流作用的拱曲。通常以铅、锌等金属、陶土、卵石、砖、石块和混凝土块等制作,形状和大小种类繁多。有些钓具不装沉子。属具属具主要有浮筒、浮标(现代化远洋钓具使用无线电浮标)和浮标绳、锚碇、沉石、沉锤、转环、钓筐(篮)、钓钩夹、线板、绕线轮、抄网、搭钓等。二、钓具的装配钓钩与钓线的连接钓线及属具的连接钓钩与钓线的连接依钓钩轴头的不同形状,有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要求系结牢靠、简便。

钓线及属具的连接钓线之间的连接要求牢靠简便,不少场合还要求容易解开。合成纤维、丝等材料光滑富有弹性,应防止结节的滑脱。钓线之间一般用死结、活结或它们的变形结相连接。支线与干线间的连接。干线之间的连接干线与中间浮标绳的连接干线与侧浮标绳的连接属具的连接第四节钓渔具生产技术一、饵料的种类和选择二、钓捕技术一、饵料的种类和选择饵料的种类和质量直接影响钓具的钓获率。如果饵料对鱼有诱引力,钓获率就高;如果饵料对鱼不具有诱引力,钓获率就低。因此钓渔业中非常重视研究鱼的摄饵行为及如何选用诱鱼效能好、上钩率高的鱼饵。饵料的种类为了使鱼聚集于钓位或钓船附近,需在垂钓水域撤布在水中有色、香、味的饵料,这样的饵料称为诱饵。诱饵可以分为理化诱饵和食物诱饵两类。理化诱饵是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引诱鱼类。(化学物质配制诱饵、音响刺激)食物诱饵分为粘饵和撒饵两类。粘饵主要用于竿钓,每次提竿,在钓饵上蘸些粘饵,以便使钓饵气味保持较长时间。粘饵通常为干或湿的粉末状。撒饵是在下钓前或钓作业中撒布饵料,引诱鱼类。(水上撒饵、水中撤饵)钓饵是直接装在钓钩上诱鱼上钩的饵料。钓饵有真饵、拟饵和配合饵料等种类。真饵直接使用天然的动物或植物,根据钓捕作业的需要,采用它们的整体、切片、加工品、动物内脏等。真饵是钓渔业中使用最多的饵料,它的种类、品质、配制加工方法等直接影响钓获率。它的采集、贮运和保存,是重要的作业环节。特别对于活饵来说,程序更为复杂。活饵无论作为撒饵或钓饵,效果都很好。拟饵是采用金属、塑料、竹、木、橡胶、羽毛等材料模拟制成钓捕对象所喜食的小鱼、虾、装在单钩或复钩上,如同活体一般跃动,诱鱼吞食。采用拟饵,可以大大地节省饵料,避免饵料供应不足或中断的现象,免去真饵采集和贮运、管理的麻烦。放钓时不用装钩,也不用担心饵料脱落。同时可以根据鱼的爱好任意选择拟饵的外形、色彩等因素,达到最佳的诱引效果。鲣、鲐、鱿等垂钓所使用的拟饵已成为这些钓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角钩皮钩毛钩人工饵料(或配合饵料)是采用多种物质按一定的配比制成的钓饵,它比天然饵料有更高的诱引效能,同时可解决饵料鱼供应不足等问题。人工饵料的开发主要应解决对钓捕对象有效的摄饵刺激诱引物质问题。鱼类的感觉技能与饵料选择鱼类具有视、听、嗅、味和触觉,但各种感觉的灵敏度因鱼种而异。因此在选择、配制、安装饵料时,要充分考虑捕捞对象感觉器官的特点。视觉少数鱼类在透明度良好的水环境中可视距离可达30m左右,但一般说来,鱼眼的水晶体呈球形,基本上系近视型,多数鱼类仅能清晰地识别1m范围以内的物体。应使饵料具有真实的形态以及鲜艳的光泽色彩,以适应鱼类良好的形态视觉和色彩感觉。有些鱼类具有良好的运动视觉。鱼类靠视觉为主觅食时,动饵比静饵的诱引效果好。因为活动的饵料引起水的振动,这时鱼类接收振动的感觉器官侧线同时起作用。另一方面动饵栩栩如生,激起鱼类的摄食欲。例如带鱼等见到动饵,迅速窜上吞食。同时,饵料运动愈迅速,效果愈好;不规则运动比等速直线运动效果好。一般说,鱼类对动饵的分辨力较弱,吞食速度比较快,容易上钩。而对延绳钓之类的静饵,往往比较谨慎,常试探性地接触饵料,并且用蚕食方法摄饵。嗅觉有些鱼类的嗅觉很敏锐。例如,鳗鲡、鳝、鲇、鲨、鳐类的嗅觉比它们的视觉发达,称为嗅觉性鱼类。鳗鲡、鳝等鱼类的前鼻孔与后鼻孔间的鼻腔大而长,嗅囊很发达。长1m的鲨鱼嗅膜皱褶总面积高达0.48m2。鲨鱼闻到饵料腥味,能很快地确定方位,迅猛摄食。鱼类生活在水中,不同于人和陆上动物直接可以闻到远方饵料的气味,它们的嗅觉实际上是对饵料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的反应。因此鱼饵要特别注意饵料的种类,使饵料入水后能产生易溶于水、易迅速扩散,而且持续时间长的气味。

味觉鱼的味觉也和它们的嗅觉相似,是对鱼饵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的反应。一般鱼类具有与人类不同的五味分辨能力,对钓饵有时十分挑剔。因此要求鱼饵根据钓捕对象的口味进行调制。听觉鱼的听觉在觅食时也起作用。鱼仅有内耳,它们主要感受较高频率的声音。除了内耳作为听觉器官外,侧线也与听觉有关,主要感受低频振动,及水流和水压的机械刺激。有鳔鱼的鳔具有听觉辅助机能。注意鱼饵的音响效果。鲣鱼钓先撤下活的鳀鱼饵料,把鲣鱼诱近钓船后,即用撒水装置喷水,造成类似于鳀鱼游泳音和鲣索饵音的音响效果,使鲣鱼发狂地向水面突进,投入喷水区,吞食拟饵钩,这时的钓获率最高。触觉鱼的触觉或皮肤感觉器官很发达,感觉细胞遍布于皮肤。鱼的触须不但有味蕾分布,而且末梢神经也很发达。鲇鱼的触须,长度和形状变化很大,有时甚至超过它自身的体长。在视觉无效的混浊暗黑的水环境中凭借触须即可找到食饵。对于底层鱼、礁间鱼和穴居鱼类,应注意饵料的软硬、粘滑、粗细等感触性。综合感觉鱼类对撒饵和钓饵的行为,包括发现饵料、趋近饵料、探触饵料、吃进口内、吞咽等若干过程。在该过程中,上述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侧线感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协同产生综合的全面的感觉,其中也包括基于条件反射的行为。感觉优先度,随鱼的种类、大小、经历、环境条件等有很大的差异。但嗅觉和味觉起着主导作用。二、钓捕技术渔场选择撒布诱饵装挂钓饵渔场选择钓渔具能捕捞不适合使用网渔具生产的分散性鱼类,并能在水流湍急、流向变化复杂以及水很深或很浅的渔场作业。同时,在极为狭窄和岛礁区的渔场内,也能进行垂钓作业。因此,钓具对渔场的适应范围比网渔具大。但也不是在任何海区都能放钓作业。仍要求钓渔场每年一定季节有一定密度的鱼群,主要为索饵鱼群。钓渔场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得出鱼群可能出现的水域。同时根据研究机构发布的海况、渔况报告,以及各钓渔船实际生产状况,确定渔场。驶往渔场时,需要不断地了解基地和他船有关渔场的信息,并随时掌握本船经过水域的水温、水色、流隔等海况及其他渔船、海鸟等动态,以便确定作业位置。注意选择形成流隔的海区,那里饵料生物丰富,索饵鱼群分布多。应选择海底有凹沟、隆起的海域放钓,那里鱼群栖息多,而且相对稳定。在岩礁海域,礁间带鱼类洄游范围小,比较稳定,适合使用竿钓、手钓作业。深水渔场适合使用手钓作业。游速较快的中上层鱼群,适合使用曳绳钓作业。延绳钓延伸距离大,要求渔场开阔。远洋钓的渔场往往位于强大的海流流经的海域。如鲣、金枪鱼等每年随暖流洄游,它们追随暖流中的鳀鱼群作索饵洄游。鳀鱼接近水面起群时,海鸟聚集掠食。因此,发现鸟群可找到鳀鱼群,通过鳀鱼群可探索到鲣鱼和金枪鱼群。撒布诱饵撒布诱饵诱集鱼类进入钓捕范围,或增强钓船附近鱼的食欲,或为了使用拟饵钩而迷惑鱼类,使它们对真假饵料难以分辨。海上使用探鱼仪手段发现鱼群时,若鱼群在水的下层,钓船应在鱼群上侧撒饵,使它们上浮至水面。在流急的水域或存在浅的暗礁时,从船尾放出曳行拟饵钩进行拖曳,发现鱼群追捕拟饵钩时,立即撒饵把鱼诱引到船侧。发现鱼群,并判明其移动方向时,船应驶向鱼群领头鱼的前方撒饵。不管领头鱼对撒投的饵料是否吞食,船应横切鱼群停车,使放钓舷处于下风位置。当鱼群跟随领头鱼靠近船舷而来时,应不失时机地大量撒饵。装挂钓饵钓饵在装钩前需进行切饵等处理。切饵的大小应根据钓捕对象的种类、个体和口形大小、视力等因素确定。为了不使鱼肉松碎,一般带皮,以斜切为多。切片时根据不同的饵料鱼,有的直接斜切,有的沿脊椎中部剖开再斜切。乌贼、鱿鱼等胴体去皮切成短册形小块。装饵方法应简便,特别在钩多、鱼多时更应简单迅捷。大鱼饵往往从头部向尾部方向刺挂,因鱼类通常习惯于迎面摄食小鱼虾,而从尾部袭击大鱼饵。活饵装钩后仍应维持其生命力,切忌刺伤活饵体的要害部位。通常装钩于活鱼饵的头部,使它保持自然状态游动。虾饵的各种装钩法鱼块装钩法整鱼装钩法**1、上纲部分纲索

上纲的作用是穿扎网衣,结扎浮子,承受水平方向外力作用,并使网具有固定的长度。上纲部分纲索有浮子纲、上纲、上缘纲。一般机轮网具上纲由2~4条纲索并结构成,一条浮子纲,一条上缘纲,根据纲索强度和网具规格,设置一条或二条上纲**上纲结构图1.浮子2.浮子纲3.上纲4.上缘纲5.上缘网**2、下纲部分纲索下纲的作用是穿扎网衣,穿结沉子,承受张力,使网具下部有固定长度。下纲部分由下缘纲、下纲、沉子纲,机轮网具一般使用三条,即沉子纲、下纲、下缘纲各一条。**下纲结构图1.下网缘2.力纲3.下缘纲4.下纲5.沉子纲6.底环纲**3、收缔部分纲索收缔部分纲索有底环绳、纽扣绳、括纲。机轮围网底环绳通过纽扣绳连接在底环上。收缔部分结构底环纲2.底环绳3.纽扣绳4.“8”字环5.底环6.括纲**底环绳是连接底环和下纲的绳索,一端结缚在下纲上,另一端与底环相连或作一结节套在纽扣绳上。一盘网具上有几十条底环纲,结构形式有“Y”、“V”和“I”字型等。其作用是将括纲绞收时的作用力传递给下纲,促使下纲集拢,同时使下纲和底环分开,避免收绞时网具下部网衣与底环、括纲纠缠。**纽扣绳是连接“8”字环、底环与底环绳的绳索。一端连接在“8”字环上,另一端作眼环,并套在底环绳末端的结节上。其作用是便于在绞收网衣时将底环从底环绳上卸下来。**括纲是一条钢丝绳,中间断开,并以转环相连;中间部分钢丝绳一般长约3m。括纲总长约为网具长度的1.3~1.5倍。括纲除了有封闭网底作用外,还有增加网具沉降速度的作用。**4、网头部分纲索包括叉纲、网头绳和跑纲。**叉纲

位于网具两端网头上下边缘,主要承受外力和固定网头形状。装在网头上边缘的一根为上叉纲,下边缘一根为下叉纲,形状似“V”形,常用一根纲索对折,也有用二根纲索末端相接。**网头绳

结缚于网具前网头,连接于带网头船或舢板或浮筒上的带网纲索。主要作用是放网时拖带网头,常用乙纶绳或白棕绳。**跑纲

结缚于网具后网头,由网船边围边松放的带网纲索。主要作用是作业时扩大包围圈,以协调操作,常用钢丝绳。**(三)属具部分属具部分包括浮子、沉子、沉锤、底环等。**浮子和沉子分别装置于上、下纲上,使网衣展开形成围壁。**底环是收缔部分的重要部件,为铁或钢制的圆铁环,数量与底环纲相同。其作用是在括纲上滑动,在放网过程中增加下纲沉降速度。其结构一般有开口式和封闭式两种,开口式底环是在铁环上开口,并有开闭装置,可随意开闭,在起网时可不必解掉底环纲,可从开口处取出括纲。而我国围网常采用封闭式底环,在作业时需备有二套底环轮流使用。**沉锤悬挂与网具侧纲下端,加速下纲沉降速度。主要作用是调节沉降力,减小起网过程的网具两端提升过快而造成的空隙,重量为40-60kg,材料为铅或铁。**二、无囊围网网图的识读以我国东黄海捕捞鲐鲹鱼的932.00m×283.20m单船无囊围网网衣展开图为例,说明图中各种符号、数字的意义。**10.000Fe-220PEø182.502-3.50PE.ø1818.0032.0002.00**(一)围网主尺度上纲长度932.00m,网具最高部位拉直高度283.20m。该网最高部位拉直高度包括网缘的拉直高度。**(二)网衣的标注全网分为10段,第1段为取鱼部,第2至9段为网翼,第10段为翼端。除此之外还有取鱼部网头和后网头。**1、第1段网衣即取鱼部网衣,包括上、下网缘、主网衣和加强网条。**上网缘、下网缘材料规格PE42texl8×3—65SJ指乙纶单线死结网片,网线由54根线密度为42tex乙纶复丝捻线而成,网目长度65mm,双线,死结;2440N×10.5T表示上网缘长度2440目,高度10.5目,并且是横目使用;上网缘与长度为108.00m的上纲装配,横向缩结系数为0.68。**主网衣由三种不同网线直径的网衣组成,即PE42tex16×3—34,PE23tex9×3—35,PE23tex8×3—35。取鱼部外端纵向目数为2800+1600=4400(目),然后由外向内每条网增加高度200目,因此取鱼部最高处的高度为6400目。取鱼部主网衣对上纲的缩结系数为E=0.71,取鱼部对下纲的缩结系数为E=0.766。**加强网条材料规格为PE42texl5×3—70,高度3200目,宽度6目,纵目使用。**2、第2至9段网衣第2至9段网衣的标注的符号与第1段相同。规格相同的网衣采用相同的符号标注,如标注(d)的网衣均为规格为PA42tex15×3,网片网目数为6T×1800N。**3、网头有取鱼部网头和后网头之分。取鱼部网头材料规格为PE42tex20×3—70,其由两片斜梯形网衣组成,宽60目,两个长底边连接后为640目,与取鱼部外端嵌接;后网头材料规格为PE42texl5×3—120,形状呈梯形,宽150目,长底边为600目,与第10节(翼端)外侧嵌接。**围网网头局部结构图**(三)纲索的标注上纲:2—932.00PEφ10指上纲部分由上纲和上缘纲两条规格和长度相同的纲索组成。取鱼部上纲长度108m,第2至9段上纲长度均为90m,第10段上纲长度为104m。而浮子纲没有画出。下纲:标注方法与上纲部分相同。**底环纲:底环纲材料规格为PEφ18绳索。底环纲分叉部分的长度为1.5m,主体长度为2.5m,而第一和最后一条底环纲主体长3.5m。底环纲间距10m,第一条底环纲离下纲前端18m,最后一条底环纲离下纲后端32m。**叉纲:取鱼部网头的叉纲的长度为,上叉纲3m,下叉纲9m。实际上,上、下叉纲为一条纲索,在对折处做了眼环。以上3m和9m仅是装配网衣的纲索长度。后网头叉纲的标注符号的意义与取鱼部叉纲相似。**三、无囊围网网具装配装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网具的捕鱼性能和使用耐久性,如果装配工艺不符合要求,则制成的网具不能发挥应有性能,特别是由于装配上的差错,会使网具在作业过程中网衣受力不均而造成破损。在装配网具之前,必须先了解和研究网图及说明书,对说明书中所列各种材料的数量应该进行仔细的核算,并对网图加以必要的检查或修改,然后准备材料和工具,进行装配。**(一)装配特点与要求围网属长带形大型网渔具,装配工作量大,并需较大工作场地,为了方便搬运及局部调换并能在较小场地施工,除取鱼部为单独一段外,其余部分采取分段装配,每段长度相等,基本上为100m左右,然后将各段连接起来,构成一盘完整网具。装配工艺要求坚固均整,避免造成应力集中,引起网衣破裂,同时要求工艺方便和节约劳力。**(二)装配程序根据围网网具的结构特点,可分五部分进行装配,即上纲部分、下纲部分、网衣部分、收缔部分及网头部分。先装好浮沉子及上下纲、上下网缘,形成上下纲部分。然后将绕缝好的各段网衣与其相对应的上下纲部分缝合,完成每段网的装配,然后连接各段。最后装上前后网头、底环纲、底环,括纲在船上装配。**上纲部分装配指浮子、上网缘、上缘纲、浮于纲及上纲的装配。如果上纲部分由三条纲索组成,则较细的一条穿浮子,余下两条较粗的,且规格相同,捻向相反的纲索作为上纲和上缘纲。装配前,应施加一定张力将纲索拉直,量取比网图标明的长度还要长些,以备在各段网的纲索连接时便于打结。将浮子纲拉直,把该段网所需浮子穿在纲上,上纲拉直,并以一定间距做一记号,然后按此记号和浮子纲结扎。同样上缘纲拉直,穿入上缘网,也以一定距离做一记号,按缩结要求分配上网缘网目。最后,将这三条纲索结扎在一起,构成上纲部分。由于各段纲索连接处的结节占有一定的长度,各段网缘容易因连接太紧而破裂,为此,应将各段网两端第一个水扣比其他水扣多分配2—3目。**下纲部分装配下纲部分与上纲部分相似,所用的材料、规格、数量、分段数及装配程序,也与上纲部分相同。不同的是,下缘纲用较细的一条纲索,而沉子纲和下纲用较粗的纲索。**网衣部分装配包括主网衣之间及主网衣与网缘之间的缝合,一般网衣横向连接采用绕缝,纵向连接用半目编缝,但也有横纵方向均用绕缝方式的。**取鱼部网衣均为纵向受力,为此网衣多为纵目使用。各幅网衣间的缝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分段均匀缩结方法,将多幅长度不等网衣绕缝,逐幅向网端缩小高度,形成一定拱度;另一种是采用剪裁法,使网衣下端形成斜边。前者工艺要求严格,若缝缩不均,缝线易断造成破网;后者工艺比较简便,但剪裁边容易破损。为加强剪裁边的强度,有时网具在剪裁边下方再加设网条。**网翼依其受力特点,多为横目使用。按网图要求把若干网片以半目编缝连接成规定长度,各横幅间采用绕缝方式连接成网图上要求的高度,形成主网衣部分,然后将其横向与上、下网缘缝合在一起。由于主网衣的拉直长度与网缘不同,缝合时应按比例均匀缝缩。**翼端下部网衣受力较大,一般以缩结的方式进行缝合,网目纵目使用,装配方法与取鱼部相同。也有以剪裁方式构成的。**各网段装配完毕后,便可进行总装。按网图顺序,分别将各网段相应纲索打结相连,网衣间采用绕缝连接。有些围网在各段主网衣间嵌缝加强网条,网条一般为纵目使用,注意缝合均匀,防止应力集中,撕破网衣。**收缔部分装配包括对底环纲、底环及括纲的装配。底环纲结缚在下纲上,底环纲的间距以两相邻底环互不相碰、防止纠缠为原则。由于网具两端的高度比中间低,所以两端的底环纲可以短些,机轮围网下纲两头应留出一段距离不结缚底环纲。结缚时必须尽量避开在两段网衣间装配底环,以减少各段网衣拆装时的麻烦。**网头部分装配网头装在网具两端,我国多使用三角形结构,但也有采用直角三角式的。无论哪一种形式网头皆配有上、下两条叉纲,叉纲两端分别与上、下纲连接,中间装配粗线大网目三角形网衣**(三)装配注意事项纲索在装配前要预加张力,锦纶纲伸长8.5%,乙纶纲伸长6.5%。扎网线要注意不同材料下水后的伸缩程度,锦纶下水后伸长3%~4%,扎网前要浸水;维纶下水缩短5%,扎网前不必浸水。**网衣并缝时要注意新、旧、干、湿状态对缝合的影响。横目使用的网衣与纵目使用的网衣相互缝合时,由于横目使用的网衣比纵目使用的网衣长5%~8%;所以不能一目对一目。**缝合用线合理选择,最好采用与被绕缝网衣相同材料的粗线或双线。对于规模较大的网具,为防止网衣破裂过大,各段网之间应采用网条,以加强网衣的强度。网条高度应比被缝合网衣长5%。各段连接处的网缘网衣要留2~3目,以防各段纲索间结节拉紧伸长拉破网衣。**四、有囊围网的结构和装配网具的结构特点是:网口大,网翼长,横三角网衣,整顶网用手工编织而成。编织工艺复杂,网翼部分中间增目两侧减目,网囊部分的网目尺寸和增减目变化更多。其装配特点是中纲网衣缩结系数小,下纲重,因此网具易于上浮,沉降快,包围范围大。**对网网具结构1.网囊拖纲2.网囊缘纲3.网囊扎纲4.网囊5.网囊6.三角网7.浮子8.上邦纲9.上缘纲10.上网缘11.网翼12.上引索13.叉空纲4.转环15.曳纲16.邦向索17.钻锤18.沉子19.沉石20.下邦纲21.下缘纲22.下网缘23.下引索24.大沉石25.掌向索**1、网衣网翼:左、右两网翼对称,在作业中包围、拦截和引导鱼群进入网囊。网囊:由两梯形网片组成。前端为网口,垂直展开较大,在浅水渔场作业网口可上达水面,下到海底。作业时多呈肥大的圆锥形,使网身有充分的空间容纳和稳定鱼群,以及诱导鱼群进入网囊后部。三角网:由左右两片三角网缝合而成。用于加强网口中央的强度,并有利于网口的扩大和张开。网缘:由若干目宽的长条网片构成,有左右翼上、下网缘之分。用以加强网翼边缘。**2、纲索上下缘纲:左右翼上、下纲各一条,穿于网缘边目上,网与纲之间有一定的缩结。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应力。浮子纲和沉子纲:捻向与缘纲相反。浮、沉纲穿扎浮、沉子,并分别与上、下网缘结附在一起形成上、下纲,使网具有固定的尺度和承受张力。叉空纲:又称叉纲,是网具上、下纲在翼端的延长部分,承受整个网具的载荷,并用以连接上、下纲和曳纲。**曳纲:又称大围缯网的拖领索。每翼备有数条长度不同的纲索,承受网具阻力。掌向索:长度为55m左右。索的一端与曳纲前端连接,另一端系在船木柱上,拖曳时,依靠它和邦向索配合调整控制船首方向。邦向索:由合成纤维或旧网衣材料三股构成,长度47~51m,平均直径40mm左右。用时将索的一端扣于上头曳纲的索眼环边位上,将索尾一端系在船木柱上,作业时用它配合掌向索来调整控制船首方向。**上引索:装于网具上纲部位,起网时依靠起网机绞引该索起网。下引索:装在网具下纲上,索长与作用同上引索。网囊缘纲:装在网囊末端边缘,用以固定网囊尾部的周长和增加网囊尾的强度,一般按0.2~0.3缩结系数装配网囊网衣。网囊扎纲:扎缚网囊尾端之用。**3、浮沉子浮子:目前多使用中孔式长圆形泡沫或硬质塑料浮子。沉子:使网具下纲在水中快速沉降,展开网衣形成围壁,且围住鱼群。目前多使用中孔式扁圆形铅或铸铁沉子。沉石:加快网具下纲沉降,调整网具沉降力,使网具能维持作业水深。沉石大小不等,使用时用吊绳缚在网具下纲上。**(二)有囊围网网图的识读对照501.12m×396.55m×83.17机帆船对网网衣展开图,说明关键尺度和标注。**1、网具规格有囊围网网具规格以网具主要部分的尺度来表示,如501.12m×396.55m×83.17m,分别表示上纲总长度、网口网衣拉直周长、网口至囊端的网衣拉直长度。**2、网翼大头目数即起编目数为800×2,即1600目,网翼小头目数为300×2,即600目,分叉起编目数为300目,终端目数150目。**3、网翼各段编结增减目方法如网翼后段中缝编结方式为1-700(6r+4),即表示网衣纵向有1道增目线,有700个增目周期,每个周期中纵向6节增4目。而同一网翼装纲边的编结方式为21r-9.5,即表示纵向每21节减9.5目。**4、网口周目数网口周目数1612×2(3224目)。网囊起编目数为1612目,逐渐增目至3200目,由第1到第13节组成为增目段。由第14到第40为无增减目段,起编目数为3200目,终目仍为3200目。第41至47节为减目段,起编目数为3200目,逐渐减目为946目。**5、三角网衣起编为35目,终目为6目,直边长29目,斜边减目为2r-1,循环29次。**6、网缘其宽6目,材料为聚乙烯,网线规格42tex×l2×3,网目长度为123mm,在网图上用如下表示:6TPE42tex×l2×3—123SJ。**7、网翼斜边双线编结范围上下边均为100目。**8、各段网衣纵向目数和拉直长度(m)在网图左侧竖直标注线左边数字为纵向目数,右边数字为网衣纵向拉直长度。**9、上、下纲标识2—249.61PEф20;即表示上纲由2条纲索组成,上纲总长度的一半为249.61m,用聚乙烯材料,纲索直径20mm,两条纲索捻向相反,下纲与上纲完全相同。**10、上、下纲总长度分别为249m×2=498m。**(三)有囊围网的装配有囊围网网具装配工艺包括纲索、三角网、网翼、浮沉子、上下引索、网囊诸部分的装配和网具总装配。由于有囊围网网衣是编织而成的,所以在装配之前,应将网衣分段张紧,用沸水浇洒,使网结定 型。新合成纤维纲索也需拉伸后退捻新网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拆下纲索重新装配一次,防止网具变形。**1、网衣装配网翼装配三角网装配网囊装配**网翼装配一般从三角网的终端为起点(即三角网和网缘交接部位)。装配时,先要把上、下纲共4条纲索装配好(包括浮、沉子和网缘在内)。网缘网衣和纲索装配时要求将纲索用力拉伸后略松弛,以防网衣太紧,代替纲索受力而发生破裂。装网翼时按缩结系数的要求分段装配。一般从三角网终端起一直至翼端止,每18m纲长为一段,并做一记号,然后把网翼的两边按缩结系数要求与其所对应的网缘网衣相绕缝。因网翼和网缘与纲索之间均有缩结,所以必须要严格按分段中的比例均匀缩缝。缝合时,采用顺绕缝的方式,近两端和中央每隔20~30cm打一结。翼端分叉处拉直绕缝,每隔3m打一结。应该注意网翼上缩结系数自网口至翼端逐渐增大。总之,要求左右网翼装得匀称平直。整顶网装配的关键部位是近网口处55~73m之内。**三角网装配三角网先由单片装配,然后再由两片缝合而成。每片三角网装配方法相同。装配时将三角网一直边穿于网口纲索的缘纲上,穿向是多目数向网口,少目数向翼端,再将网口两纲(包括浮沉纲)索头都做成统一眼环,然后按三角网缩结系数的要求进行缝合。其70目边两端各6目与网缘编缝,末端12目边与网身前端12目编缝,两斜边与网缘拉直绕缝,两小片之间拉直绕缝。三角网是装配关键部位,要求装得松弛匀称。**网囊左、右两片网片的下部纵向绕缝,每隔1m打一结。其中背部在距囊底7.5m处一段,从囊底开始绕缝,两端打活络结,以备大网头取鱼用。**2、纲索装配上、下纲装配上、下引索装配叉纲装配**上、下纲装配上、下纲各采用两条捻向相反的纲索,以防使用过程中发生扭结。纲索先经拉伸处理,固定2~3天使用。将穿过浮、沉子的浮、沉子纲与分别穿过上、下缘网的上、下缘纲并扎,然后将两者分别按0.3~0.4m和0.2m间距,分档结扎。**叉纲装配上、下叉纲两端各作成长0.1m的眼环,一端分别与上、下纲翼端的眼环相接,另一端用卸克、转环连接曳纲。**3、属具装配浮、沉子装配沉石装配**浮、沉子装配浮子的装配要求两翼对称,翼端分叉部分不装,可根据从网翼端向网口中间浮力逐渐增加的原则,将网口中央自翼端分为5段来装配,如表3-1所示,另外,在网口上纲中央处最好采用大浮力的浮子。沉子的装配也应两翼对称分布,陶沉子夹在沉子纲与下纲中间结扎,铅沉子穿在沉子纲上与下纲结扎,沉子从网口向翼端逐渐增加。**沉石装配两翼对称分布,共装49个。网口下中纲中间一个,重25~40kg;左右各隔16.7m处1个,重27.5kg;然后向外依次每10m一隔,分别为重22.5kg的2个,20kg的6个,22.5kg的5个,25kg的5个,27.5kg的4个,最外一个结在翼端外30cm处,重27.5kg。**4、网具总装配网具各部装置完毕后,先把两网翼网头和两片网囊网头编缝起来。如果两网头目数不相等,则必须进行吃扣编缝,然后把两片网囊缝合。把两网翼口上、下纲头的眼环用纲索穿连起来。**光源种类和性能光源按使用分为水上光源和水下光源,按性质分为电光源和非电光源。电光源按照发光原理又可分为热辐射电光源和气体放电电光源。非电光源有打气煤油灯、乙炔灯,电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水银荧光灯和金属卤素灯。目前我国机轮围网多采用白炽灯和金属卤素灯。**光诱方式光诱方式取决与鱼群分布情况、海况条件以及灯船的性能,为了鱼群跟随灯光不脱离光照区,达到广泛诱集鱼群的目的,生产中通常用下列三种方式:漂流光诱、抛锚光诱、拖锚光诱。**漂流光诱:船舶开启水上灯和水下灯,停车随风流漂移,是目前最广泛的光诱方式。当渔场风小、流缓、鱼群分散时或试探性诱鱼时可采用此种方式。不仅灯船能主动调节各船间距,水下灯也不会因水流冲击离开预定水层。但风大流急时不宜采用,因为此时渔船漂移快,鱼群难以跟随。**抛锚光诱:渔船在渔场抛锚并开启水上灯和水下灯诱鱼。当渔场风大流急,中心渔场范围较小时采用此种方式。便于控制船组内各船之间的距离,并能准确地占据中心渔场。但水下灯会因水流冲击容易离开预定水层,而抛锚和起锚时的噪音也会惊散鱼群。**拖锚光诱:是介于抛锚和漂流光诱的一种光诱方式,生产船根据渔场的风流速度,放出适当长度的锚缆,以控制渔船慢速漂移。具有抛锚和漂流光诱的优点。适用于风大流急,不宜采用抛锚光诱的渔场。**诱集鱼群诱集鱼群是灯诱作业中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诱鱼、送鱼和集鱼三个过程。**诱鱼利用水上灯和水下灯将分散或小群的鱼类集成大群,并将其稳定在船舶周围的过程称为诱鱼。该过程中有灯光布局、光诱时间和观察监控三项技术内容。**灯光布局光诱作业时一般有两艘灯船和一艘网船。为了形成最大的光场,一般采用三角形布置,即网船在上风或上流位置,而主灯船在下风或下流位置。如果风流方向不一,则以作用大的为主。相互间距依灯船性能、海况条件、鱼群分布以及光诱方式等决定,如鱼群分散、海况条件良好、则间距大些。**光诱时船舶位置1.网船2.主灯船3.副灯船**光诱时间根据鱼的不同种类、鱼群密度、季节、潮流等因素决定,一般约3h。在鱼群密集或潮流湍急时可缩为2h,因为鱼群密度不会一直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而会因流急而产生不稳定甚至造成鱼群失散。相反,当鱼群分散或流缓时,光诱时间可延长至4h。同时采用不同的集鱼灯也可影响光诱时间,采用诱鱼效果好的金属卤素灯诱鱼时间可短些,白炽灯应稍长些。**

诱鱼时的观察与监控首先观察水下灯和水上灯是否全部发光,并及时修复损坏者。其次要根据灯缆上的标记检查施放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同时通过探鱼仪检查水下灯的深度。此外应随时注意探鱼仪映象,如发现鱼群受惊扰就要查明原因,并稳定鱼群。**送鱼将网船和副灯船诱集到的鱼群,引送并集中到主灯船周围的过程为送鱼。主副灯船一般在光诱前事先指定,或者主副灯船轮流担任。但有时由于各船都诱集到鱼群,而相对位置移动有困难时可临时决定哪艘船为主灯船。**送鱼的顺序:先让网船送鱼,以便及早解脱诱鱼的任务,做放网围捕的准备,然后副灯船送鱼,前后相隔约10分钟。送鱼时,送鱼船断续地动车,缓慢地驶向主灯船,在接近主灯船后,先关闭离主灯船远一舷的灯光,使鱼群移向主灯船一侧。稍事稳定后关闭所有的灯光,使鱼群移向主灯船。待主灯船探鱼仪映象显示鱼群明显增多并稳定后,送鱼船驶离,完成其送鱼任务。**送鱼注意事项送鱼时尽量少动车,防止机器声和水花惊吓鱼群,船速应根据鱼的种类和所处水层而定,一般以慢速效果较好。控制灯光亮度。送鱼船的灯光亮度不能超过主灯船,否则不但不能把鱼群送到主灯船,反而把主灯船的鱼诱向它船。如能调压,送鱼船应先调压,降低灯光亮度再关灯。注意探鱼仪映象的变化。在送鱼整个过程中应开启探鱼仪,监视鱼群跟灯情况,若发现鱼群跟不上或突然消散,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集鱼主灯船将诱集到的鱼群在短时间内尽可能聚集成小范围,并尽量把鱼群诱向水面,以便于围捕的过程。常用降低灯光照度和使用彩色灯的方法,并以前者为主。降低灯光照度的方法可逐渐减少灯光盏数,或配合降低电压等措施。为了用高度有限的围网捕捞中层以及以下水层的鱼群,还需引诱鱼群上升。可逐步提升水下灯,并时刻监测鱼群是否随水下灯上升。当不再上升时应通知网船投网。**(四)围网操作技术在短时间内围捕集群性鱼类是围网生产的主要特征,因此操作过程必须做到迅速,准确才能达到捕捞目的。其操作技术主要包括放网前准备、放网、起网、捞鱼四个过程。**放网前的准备网船在放网前应放置和连接网具。网具叠放于后甲板,从下至上依次为网翼端,中部和取鱼部。下纲置左舷,上纲置右舷,网衣叠放于两者之间。底环依次置与左舷的台阶或穿于专用铁杆上。括纲端穿过底环,括纲引纲传递给带网头灯船,用弹钩固定;网头绳端部交灯船以弹钩固定,另一端连接前网头并锁入网船右舷弹钩,跑纲连入跑纲绞机,形成待命放网的状态,此阶段的关键技术为网船首向和放网超前距离的选择。**网船首向选择网船首向:船首向指放完网时,网船与流向或风向的夹角。有流无风时的船首向有风无流时的船首向**围捕起水鱼群:有流无风,或风力在2~3级以下时,放完网后使船舶与水流来向的夹角维持于130°~150°;无流,风力4级以上时,放完网后使船舶与风向的夹角保持50°~80°。**围捕光诱鱼群:围捕光诱鱼群时,主灯船被围入网圈,因此船首向还应兼顾主灯船在网圈内行动的方便。风大流缓时,使船舶左舷受风,船舶与风向成30°~45°夹角,可使灯船在网圈内顶风,便于灯船的操纵;无风有流时,船首向同围捕起水鱼的情况,船舶与流来向的夹角130°~150°。**围捕中下层自然鱼群即围捕瞄准捕捞鱼群,其多栖息水体的中、下层,应以流向为主考虑船首向。一旦出现不理想的网形,可借助拖带灯船进行调整。**放网超前距离的选择放网超前距离指开始放网时网船与鱼群的距离,保持该距离是为了避免惊吓鱼群。选择超前距离的主要依据为鱼群运动速度、灯船的漂移、网具长度等。**围捕产卵群体网船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围捕索饵群体网船与鱼群相对位置**围捕起水鱼群:起水鱼群在表层,活动能力强,受惊后会改变游向和迅速下沉,因此在网具长度允许的情况下,超前距离可大些,增加围捕的主动性。生产中一般将鱼群置于网船30~80m处。围捕产卵群体时,由于鱼体肥满,游速相对慢些,放网起始位置在鱼群后方80m左右,横向间距35~50m,围捕索饵和越冬过路群体时,可使船首与鱼群后缘相平,横向间距35~50m。**围捕光诱鱼群:灯光诱集下,鱼群较稳定,超前距离理应小些,但因灯船在网圈内会自行漂移,因此选择原则应兼顾鱼群状态和灯船的漂移。灯船所诱集的鱼群较密集,且水层较浅时,网船距灯船40~50m,当鱼群集中于较深水层,或范围较大时,网船距灯船60~70m。**围捕中下层自然鱼群:鱼群处于表层以下,只能凭借探鱼仪的映象分析了解鱼群的分布范围、数量和栖息水层。超前距离可参考围捕光诱鱼群的做法,应注意的是浮标随流漂移。装备水平探鱼仪的网船,可用仪器监视鱼群,直接放网。**放网操作

指自前网头下水到靠拢带网头灯船的操作。船长下令放网后,开启网船锁闭网头绳的弹钩,逆时针快车前进放网。拖曳灯船倒车将网头拖入水中,待网衣停止前进时停车。括纲逐步松放。待离灯船约150m时,网船慢车或停车移进,并放出一定长度的跑纲。网船靠拢灯船的左舷,接回网头绳和括纲引纲,完成放网过程。该阶段的关键技术有放网及松放括纲速度的控制和靠拢带网头灯船的操作。

**放网及松放括纲速度的控制:放网速度指围捕鱼群速度。放网速度快、鱼群逃逸的可能性减小,但高速放网容易发生事故,同时主机噪声对鱼群有惊吓作用。放网速度的快慢还会影响下纲的沉降速度。**网船靠拢带网头船的操作:当网衣全部下水后,网船边松放括纲和跑纲,边慢速靠拢带网头灯船,以收回网头绳和括纲引纲,完成放网步骤。控制网船的速度和保持恰当的靠拢角度是顺利靠拢灯船的关键。**放网网形:指包围鱼群时网具包围圈的形状,它取决于渔场的风向、风速、流向、流速以及括纲的收绞。合理的网型,是提高渔获量的重要条件,理想网型呈椭圆形,但要达到理想的网型,一般比较困难。**围网放网时的网形**放网迎风流角的选择与网形变化**起网操作包括绞收括纲、网衣和捞取渔获物。当网船放网完毕靠近带网头船后,带网头船将括纲和网头绳迅速交给网船,网船接过网头绳通过锚机兼网头绳绞机迅速绞收,然后将前网头固定于船艏系缆柱上,同时利用跑纲绞机绞收跑纲,将后网头的上纲绞至船尾,并固定于船尾系缆柱上。将括纲引纲通过滑轮接入括纲绞机,将翼网侧括纲通过另一滑轮接入另一括纲绞机,随后两括纲绞机同时绞收括纲。当括纲绞收完毕后,全部底环吊至桅杆并固定时,网底被封闭。此时即可开始绞收网衣。待网具收到取鱼部时暂停收绞,准备捞取渔获物。此阶段的关键技术是绞收括纲。当然绞收网衣和捞取渔获物工作也很重要。**绞收括纲:绞收括纲对围网的沉降速度和沉降深度有着明显的影响。正在沉降的围网下纲,一经绞收括纲,沉降速度明显下降,并且网具两端将很快从沉降变为上升。因此如欲使网具充分沉降,应适当慢绞括纲。**在收绞括纲过程中,由于下纲提升使网具下部产生缺口,被包围的鱼群,特别是栖息水层较深的鱼群极易从缺口中逃逸。括纲的绞收速度应根据鱼群在网中的水平位置及水层和作业现场的流、风、水深来调节。围捕起水鱼群时,鱼群在表层,可以快速绞收。但如鱼群下潜并有可能从网下逃逸时,应慢绞;围捕光诱鱼群时要根据鱼群深度而定,鱼群位于近表层,可从快绞收,鱼群位于较深水层时,则应慢绞。一般可不必快绞;瞄准捕捞时,由于鱼群通常栖息水层较深,原则上应慢绞。**控制绞收速度的方法有:控制括纲绞机的转速、间断停绞、两绞机轮流停绞。延迟始绞时刻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绞收括纲过程中,灯船拖带时横向力较大,应慢绞或停绞,以免撕裂网衣和影响网具的沉降,风大或流急,或两者兼有,也应慢绞。**绞收网衣用动力滑车收绞网衣时,要在操作过程中逐个解开底环。操作程序是,先将动力滑车放低,或者用已穿过动力滑车的引索,把后网头吊起,再将浮沉子纲及底环绳送入滑车槽轮内,网衣成束状楔在槽轮的摩擦橡皮之间,借助网衣对槽轮的包角以及网衣对橡皮块产生的摩擦力,使网衣随着槽轮转动而向前移动,把网绞收到网台上,按原顺序叠放,并将底环纲与另一套底环逐个连接,准备下次放网,然后捞取渔获物。**绞收网衣过程中,网船要指挥带煨灯船恰当地拖曳,一般使带煨船与网船成100°~120°角,使拟绞部分的网具浮于船尾附近,便于动力滑车绞收。同时可避免网具压入船底。当绞收网衣1/3~1/2时,要注意估计网内渔获量的多少,如果估计有“压浮”现象(因渔获量过大,将浮子纲压入水面以下),应做好在取鱼部加装浮子的准备,防止鱼群从浮子纲上逃逸。同时要放慢绞网速度,防止破网事故发生。**捞取渔获物是围网作业的最后环节,往往需要多船配合,因此操作应谨慎,以免破网、鱼逃,功亏一篑。无论围捕起水鱼群、光诱鱼群还是瞄准捕捞,捞鱼操作都是一样的。捞鱼设备有三角网、抄网、小围网和吸鱼泵等。**捞鱼用的三角和小围网**三角网捞鱼情况**联合作业捞鱼**渔捞事故围网作业的环节很多,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事故,因此要掌握要领,谨慎操作,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发生事故后要准确地判断症结的位置,妥善处理,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主要的事故有网包船、网衣纠缠括纲、破网等。**网包船现象:绞收括纲时,网船陷入网圈内,浮子纲压入船底或超过船底到右舷,造成部分网具的上部缠绕在一起,不能正常绞收括纲。原因:对风、流方向和大小判断不准;拖带不及时或拖带不当;在有较强的二重流时也会发生。处理:指挥灯船将网衣逐段拉开,带煨船配合拖带。如果网具上纲超过船底到右舷,则要将其慢慢拉出,直至取鱼部和网翼端网衣均离开右舷。预防:在发现取鱼部或网翼端部绕过船首或船尾时,及时指挥灯船拖带,必要时可停止绞收括纲。放网前正确估计风、流一般可避免该事故。**网衣纠缠括纲现象:网具下部网衣与括纲纠缠在一起,不能绞收括纲,亦称“滚纲”。原因:对风、流判断不准,网衣在水流冲击下移向下纲内侧;放网时舵角使用错误,如使用右舵,将网衣投在网圈内侧;括纲接头或表面不光滑,钩挂网衣;绞收括纲不及时,网衣在流的作用下移向括纲内侧。处理:判断事故发生的位置,一般出现事故一边的括纲绞机会发生绞收困难。找到纠缠的所在位置后,将括纲和网绞到船边,细心地分离括纲和网衣。由于括纲受力后退捻,在外力消失后会反向旋转,重新缠绕网衣,因此有时必须割掉一些网衣。预防:放网时根据风、流正确地确定放网船首向,放网舵角要适当;在浅水区放网时,要从慢松放括纲。远洋鱿鱼钓作业渔场与环境光诱鱿钓作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鱿钓船类型及其布置海锚与尾帆集鱼灯钓机、钓钩与钓线光诱钓捕作业有关技术头足类主要包括柔鱼类、枪乌贼类、乌贼类和章鱼类。在世界头足类产量构成中,鱿鱼类是最为重要的。捕捞头足类的作业方式主要有钓、拖网和流刺网等,其中光诱钓捕是最重要的作业方式之一。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经济头足类如北太平洋柔鱼、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等柔鱼类,均采用光诱钓捕作业,其年产量累计在100万t以上,在世界头足类产量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拥有专业大型鱿钓船100多艘、改装型鱿钓船300~400艘,年产量20多万t,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生产柔鱼类的国家之一。远洋鱿鱼钓作业渔场与环境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柔鱼的渔场形成与黑潮、亲潮势力强弱及其分布关系密切。柔鱼在夏秋季北上期间,一般分布在表层水温较高的黑潮前锋附近以及等温线分布密集的暖冷水交汇区;在冬季南下产卵洄游期间,主要分布在表层水温较低的亲潮锋区或冷水域内的暖水团海域。柔鱼渔场的分布与表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各海区的渔获表温有着明显的差异。柔鱼一般分布的表温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