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卷三(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月考历史练习试

卷(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0分)

1.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图。下列对此图信息解读正确

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比重大,在于国家重点发展

农业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主要是自然灾害造成的

C.“二五”时期工业比重上升是政企分开的结果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2.2010年,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

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

最有可能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

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评价的思想是()

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4.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

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

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

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5.《他改变了中国》写道:“‘解放思想’的三个关键时期:1978年(邓小平的)

'实事求是'战胜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使改革充满

活力;改革所有制对经济进行重组的‘新时期’。”与上述材料第三个“关键时期”

密切相关的是()

A.党的H—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五大

6.咖啡原产非洲,17世纪逐渐成为风靡欧美等地的第一饮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A.“资本原始积累”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7.如图所示现象说明()

直人利

地内

英国

A

西班牙

加拿人熨康利

某飞机设计示意图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C.科技发展客观上要求全球化D.全球化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合作

8.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

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

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中指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B.实行国有化

C.稳定农产品价格D.以工代赈

9.“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

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0.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

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

第2页,共33页

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导致老农失去千活兴趣的主

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B.粮食税的征收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

11.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

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

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

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12.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

展谋利的行善之举。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为了()

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

C.推动工业革命向世界扩张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13.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

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宽,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措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A.AB.BC.CD.D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

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工业(%)服务业(%)

计业

家间

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1990年2003年

低收入322428274049

中等收/p>

高收入32332764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15.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

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

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①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

16.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研究当代世界历史,根据他们搜集的历史图片(图1-图4),

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因2不知W运动标志

图3赤同华开怀大笑m40tsi会或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的崛起

第4页,共33页

17.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

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18.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

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

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

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19.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

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

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20.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

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2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

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2.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

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

超过100万人,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人,你就是电视台。”这从

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23.“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

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

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A.殖民扩张推动了中西之间的贸易

B.瓷器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

C.新航路开辟后瓷器开始传入葡萄牙

D.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24.研究中国商朝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下列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甲骨文中“蚕”、“桑”、“丝”等文字

B.电视剧《武王伐纣》中演员的丝绸服饰

C.小说《封神演义》中关于丝织品的描写

D.人教版历史必修2记载:“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25.《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

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

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

26.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

的是()

蜒W4价似"I公n,

140「

120­

KX)■

XO-

60■

441

-

0

IMM)|S101^2()K7015X015'MHNMI161()162016^0IMO9fi/

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27.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

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

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

第6页,共33页

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

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28.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4800

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

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动和服兵役等。这些措施旨在

()

A.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B.配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缩小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D.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9.“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

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

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

30.改革开放经过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

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31.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

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提高收入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

32.《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

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副“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周王室的衰微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兼并战争频繁D.土地转让的停滞

33.“申江(上海黄浦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

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原料D.苏杭地区传统纺织业力量薄弱

3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

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35.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

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

始推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6.1953年,艾森豪威儿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

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

()

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

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

37.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

38.如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

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第8页,共33页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39.如图是西汉手工业分布图,该图反映了()

A.纺织业分布较广

B.长江流域盐铁业发展水平较高

C.黄河流域手工业水平高于长江流域

D.手工业集中分布于交通要道

40.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

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

说明此时的英国()

A.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B.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君主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41.20世纪初,实业家张骞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

42.1872年,李鸿章招办理海运多年官员的朱其昂办理轮船招商局。因招商集股困难,

半年后进行改组,由买办商人唐廷枢任总办,朱其昂会同办理,使得招商局的招股

情况迅速改观。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海防建设的重点转向扶持民用工业

B.资本主义企业在官员的诱导下创建

C.洋务企业完全由官办的格局被打破

D.军事工业资金困难的局面得以转变

4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

而胡氏一蹦不振。”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

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4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表格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1909-19110-90+56+46

1919-1921-89-110+32+14

1929-1931-205-76+40+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45.1866年某旅客从天津到上海途中餐饮情况:“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

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以上材料说明

当时()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46.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触(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

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

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第10页,共33页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逐渐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48.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

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

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49.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日:“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

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D.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50.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枭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

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当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

B项错误,农业比重下降自然灾害并非主要的原因,而是左倾错误造成的,故排除;

C项错误,政企分开是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提出来的主张,与两个

五年计划时间不符,排除;

D项正确,因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所以第三产业呈现出稳定的发展的态势。

故选:Do

本题考查我国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内容,主要考查通过图表数据的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戈U,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

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二五计划是从1958年到1962年进行的,二五期间

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本题利用所学

知识进行排除。

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粉彩镂空瓷瓶”,结合所学可知,粉彩瓷出现在清朝,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陶瓷业成就。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陶瓷业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

键信息“粉彩镂空瓷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陶瓷业成就,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

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

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

败而告终,故A正确;

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洋务思想,高考中对洋务思想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洋务思想的背

第12页,共33页

景,②洋务思想的主张,③洋务思想的影响。

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名,在19世纪60-90

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

海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国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

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由于坚持“中体西用”为触动封建制度而失败,但在向

西方学习方面,洋务运动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对中国的近代化影响很大。

4.【答案】D

【解析】从“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

里发展的最完备;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行了

人们发财致富的梦想。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人性在这里…最粗野;文明

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殖民地的掠夺等

一系列问题。故D项表述最为全面,其他三项均不全面。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除了掌握它的影响外,还需掌握它的前提和条件、进程、发明成

果、特点以及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改革所有制对经济进行重组的'新时期'”可知,第三个时期是

199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第一个时期,排除。

BC项是第二个时期,排除。

D项是第三个时期,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逐渐成熟,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需要掌握党的十五大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解读材料判断出第

三个时期的时间,结合选项时间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党的十五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咖啡风靡全球,反映的是商品贸易的发达,这主要是由于新

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所导致的,而不是涉及到资本的积累。

B.新航路开辟以后,出现了商业革命,世界各地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商业贸易范围和

规模不断扩大。

C.价格革命主要是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与世界各地的商业贸易没有关系。

D.世界市场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商业革命的内容来分析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国际贸易日益拓展,出现了

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如美洲以种植业为主,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

咖啡及棉花,并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同

时种植园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三角贸易因此繁荣起来;亚洲的茶叶、丝绸、瓷

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

7.【答案】C

【解析】从图中飞机的零件产自多个国家可知,科技发展客观上要求全球化,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世

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英明措施”主要是解决失业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

新政中实行以工代赈,增加了失业人的就业问题,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项涉及的是金融领域的措施,与失业问题无关,排除;

B项涉及的是工业领域的措施,与失业问题无关,排除;

第14页,共33页

C项涉及的是农业领域的措施,与失业问题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

目的和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

力。

9.【答案】B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共同原因”,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因而都是失败的,故B项正确.

A项明显不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应排除.

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而不是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

D项不符合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需要掌握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失败的共同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失败的分析,从中得出共同原因.

本题考查中国与苏联的工业化.考查对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失败的共同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比较、运用能力.

10.【答案】A

【解析】''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说明当时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

粮食税的征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故C项错误;

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与材料”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

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

容:

(1)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食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

交售国家;

(2)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11.【答案】B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和帝国主

义的依赖和妥协。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具有软弱和妥协性,故B项正确.

A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

D项出现在19世纪末,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中国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和帝国主义的依赖和妥协

的根本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中

国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2)具体因素有:①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与西方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先天不足表现为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力量薄弱。②后天畸形。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下,民族工业投资方向和发展

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

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近代中国

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16页,共33页

12.【答案】D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为了资本的进一步积累、资产阶

级利益的进一步扩大,英国急需更廉价的原材料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在英国资本主义发

展较其他国家更好的背景下,英国提倡自由贸易,抢占原材料和市场,保护本国工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是“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C项不是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观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工业革命对英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还要搞清楚自由

主义贸易政策的特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

累亿之费,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措拄,呼助无人。”,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其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消失于1956

年三大改造,故C项正确;

A属于自然经济,故A项排除;

B属于洋务派经济,故B项排除;

D属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故D项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

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

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

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D.根据表格“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的具体

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

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故D正确。

A.表格信息无法体现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故排除A。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故排除

B。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不平衡发展,故排除C。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

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等信息说明轮船招商局效仿

西方的股份制,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①④正确。

②③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的

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

之亏,官司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进行分析理解即

可。

16.【答案】C

第18页,共33页

【解析】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只体现了题干所给图片的部分意思,不能全面反

映题干所给材料的信息。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

C.依据题干所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争霸,造成美苏力量相对下降;不结

盟运动兴起、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欧洲的联合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

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只体现了题干所给图片的部分意思,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所给材

料的信息。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苏争

霸”“不结盟运动标志”“乔冠华开怀大笑”“欧盟会旗”,并正确掌握世界格局多极

化趋势出现的历史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不选A。

B.题干没有体现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故不选B。

C.题干无法得出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故不选C。

D.依据题干“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以看出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

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潮。

本题旨在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了解,要求学生具备

一定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还没正式推行,谈不上深入人心,故A错误。

B材料不能体现。故B错误。

此时封建制度刚刚开始确立,农民深受地主压迫不合史实。故C错误。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后,农民“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

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

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

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

来。

20.【答案】A

【解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

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B、

C不符合《航海条例》;

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

后于西方。D不符合《禁海令》;

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A。

故选:Ao

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答

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第20页,共33页

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和选项设置均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21.【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欧陆大国之间

势力均衡以便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尤其是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BD两项表述与当时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地位不符,排除;

C项美国不属于欧洲,“光荣孤立”政策对美不适用,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一直推行自由

贸易的主要,但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速推进其经济地位日益受到来自美国和德国

的挑战,此时英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便显得益发重要。

22.【答案】A

【解析】A.材料中粉丝的关注量意味着信息传播的范围,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

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源,人们获取信息的

成本降低,从侧面反映了全世界的人可以更平等、便捷的获取信息;

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反映了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平等性和广泛性,但这并不意味着

互联网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思想的发展,但成为思想解放的“主

要”手段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

D.选项因果颠倒,材料反映了信息技术发展对互联网传播信息便利性的影响,而非认为

互联网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互联网传媒的发展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互联网传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3.【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成为西方贵族社会地位的象征,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影响了西方的社会生活,故D正确;

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出东西方贸易的扩张,排除A;

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C开始的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基础

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24.【答案】A

【解析】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可直接用于研究中国商朝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是第一手

史料,故A正确;

BCD是第二手史料,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第一手资料有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

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第一手资料的特点是证据直接,准确性、科学性

强。

2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但欧洲的生产能力尚

不具备优势,因此出现材料的现象,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

第22页,共33页

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的时间信息“1500年〜1640年”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依

据题干图示可知,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持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

辟后由于贵金属的流入,使得欧洲发生价格革命,使得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

高涨,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价格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

“1500年〜1640年”和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价格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对价格革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示、

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进出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

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机电和高新技术的出口比重迅速的增加,我国的经济竞争力进一步

的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

思。

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深入地融人世界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在21世纪迅速发展,

大幅度提高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必须从这个高度来把握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的重大战略意义。

28.【答案】A

【解析】“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

4800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

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动和服兵役等”表明这些措施旨在

调动科学家建设国家的热情,故A正确;

新经济政策是在1921年实行的,故B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题的关键是“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规定科学家的

最低工资为1200卢布,最高工资为4800卢布。同年,《关于改善科学家状况》还规定,

供给科学家的口粮增加到500份,专家可以免去与自己业务无关的各种义务,如义务劳

动和服兵役等”。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

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2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可知作者强调的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A选项符合题意;

文化理念的趋同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材料与商业的文化功能无关,C选项排除;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可结合材料“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

的传统和价值”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和解题能力。

30.【答案】C

第24页,共33页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的冲破”计划经济崇拜”,C符合题干的要求;

ABD选项中的会议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

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31.【答案】C

【解析】近代报刊对人们的影主要是开阔民众的视野、让国人通过看报关注国事,同时

报纸还具有传播知识的作用,故①②④正确。

看报纸并不能提高个人的收入,排除③。

综上所述,故C项正确,排除ABD。

故选:Co

本题考查报刊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它对人们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

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公田不治”的景象是指井田制的逐渐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

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周王室的衰微,战乱频繁等原因导致井田制逐

渐瓦解,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土地转让的停滞说法错误,因为这时土地私有开始出现,所以土地转让开始增多而非停

滞,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需要掌握井田制瓦解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

读判断出反映的是现象是井田制的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即可。

本题考查对井田制瓦解的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材料中的“申江(上海黄浦江)鬼国正通

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即表

现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改变了它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故A正确。

B、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C与材料中的“鬼国”“番舶”不符,故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申江(上海黄浦江)鬼国正

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它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

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4.【答案】D

【解析】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