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析_第1页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析_第2页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析_第3页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析_第4页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

球)和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

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前面,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

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

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

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一一

表象一一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

入一一抽象为一般模型一一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

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

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

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看谁搭得又高又稳……1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一)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第34页的内容及38页练习八的第2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要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进行处理,要注

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入手,这样可以使

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

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对图形的特征的叙述。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各种形状的

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

同试试看。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学具分类。

(1)、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把这些礼物分成几类?

(2)、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1、什么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都有哪些?

2、我拿的烟盒、茶叶桶是立体图形吗?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是什么形状的?它们的面各

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

整理,形成了今天的自探提示。

(二)出示自探提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是什么形状的?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的大小怎样?

4、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指出周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5、圆柱体和球有什么特征?圆柱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这两个面的大小怎

样?

6、请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34页内容,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教师巡

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遵循学困生汇报,中

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的原则,重点部分教师强调并板书。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如6、7小题)可以组织学

生合作探究。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有什么特征。

长方体:长长的,有6个面,有棱,有顶点,不能滚动。正方体:方方的,

有6个面,有棱,有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

2、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本环节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合

作重点强调,加深同学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预设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②用

几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大正方体?③怎样画这些立体图形?④用球

能画圆吗?还能用哪些立体图形画圆?)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学生拿实物说名称及特征。

(二)教师展示习题。

1、小游戏:

“看谁摸得准”

(1)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2)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数一数(图片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

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使学生明白在这些立体图形中球是最调皮的。

3、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

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谁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教学反思:

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本节学习教材第36页的内容及37页练习八的第1、3题。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隐含了几何中面

构成体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巩固立体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

的特征。

教学目的: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初步了解这

些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O

教学难点:

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

里,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问题:;(1)什么是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都有哪些?;(3)生活

中那些物体是立体图形?;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对同学

们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了今天的自探提示;

3、出示自探提示:

(1)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长方体是长方体、正方体、三角体或圆柱

什么样子的?

(2)摆一摆,自己动手用准备的立体图形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3)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试一试,小组合作摆一摆,?

学生根据自探提示独立探究,教师巡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围绕以上问题交流反馈,遵循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的

原则,重点部分教师强调并板书。

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2、总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角体或圆柱。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图形,

让我们看看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反馈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体、正方体、三角体或圆柱的

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

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①怎样才能又快又好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②立体图

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这些立体图

形?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游戏lo

a.师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立体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

c.立体图形(师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

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1、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

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2、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后反思:

第五单元

教学内容:

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6—10各数的组成,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

入口O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

个,会读6—10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各数的大小,训练掌握

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尸<;>,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迅速计算10以的加减法。

5、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6、使学生学会解答图画应用题。

教学重点:

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数序,数的组成及正确地书写和正确地进行

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时安排:

(20课时)

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教学要求: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6、7的认识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39-10页及练习

九1-3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建立在前面已学过的1—5各数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要根

据前面已有知识进一步掌握基数与序数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数字6、7。

2、知道7以内各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各数的大小及组成,会正确地书

写6、7。

教学重点:

6、7的读写。

教学难点:

6、7的组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3分钟)

1、复习:

师问: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答:0、1、2、3、4、5、

2、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

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1)6、7应该怎么写?(2)6和7的分解是怎样的?(3)怎样

才能把6和7写好?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3、出示主题图和自探提示:

(1)图上有什么?

(2)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3)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呢?

(4)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是怎样数的呢?

(5)谁会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42-44页内容。逐一找出以

上问题的答案来。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学生自探结束后,师生逐题交流。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

1、先数出6把椅子再添上1张桌子是7。使学生明确6添上1就是7。

2、学生在数数中发现:7比6多1,6比7少1。

3、师:请同学们数一数42页下面的点子图,看看分别是多少?

贴出6、7卡片(让学生观察6像什么7像什么)

让学生拿6、7根小棒摆你喜欢的图形。

可让学生练习用6、7说话。

4、教学顺序

师:(用计数器)先摆五个珠子。

生:齐读1、2、3、4、5、

师:5添上1是6,再添上1是7。

师:(用直尺图)只写0、1、2、3、4、5、(),()=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6的前面是谁?

5、比较大小教学

师:你会比较大小吗?

活动:板书:5o77o65o6o7

6、教学序数。

台上站7个同学,师问:某同学从右数站第几?从右数站第4的是谁?多指

名学生说。

7、指导书写6、70

三、质疑再探(2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6和7,你还有

哪些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预设问题:(1)在书写6和7时应注意些什么?(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

用到6和7?(3)学习6和7有什么用途呢?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学生自编习题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互编习题,解答,评价。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选择出示下面练习题。

1、描写6和7。

2、比较大小。

5o77o65o6o7

3、填出()里的数。

0、1、()、3、()、5、()、()

7、6、()、4、3、()、()、0

4、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6和7,知道了它们的大小、顺序、及书写方法。你有什么

收获?

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6o77o5

教后反思:

6、7的加减法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

41-42页及练习九4-8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继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6、7的加减法,教学有关6、7的加

减法时,先让学生分别像教材上反映的场面那样,两人一组实际摆一摆小棒和图

片,根据摆的过程一人写一个算式并算出得数,由以前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二

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推出其它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一图四式”做准备。教学目的:

1、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

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相应的口算。

3、“一图两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

用6、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并能完整地叙述图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42页情境图。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复习准备,新课引入。

1、口算。

2+1=1+2=3+1=1+3=

4+1=1+4=2+3=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2+4=()3+()=6

3.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

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和7减几的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6、7

的加减法。

4、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并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

出什么问题?

(问题预设:①6、7的加减法怎样计算?有几种算法?②学习6、7的加减

法对我们的有什么作用?③6、7加减法的图形怎样画?④加法和减法与加减法

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二)出示自探提示: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

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你能写出一个加

法算式吗?

(2)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3)不看图你会计算5+1和1+5的得数吗?请说一

自己计算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根据一

幅图你可以写几个加法算式?

(5)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并让学生根据

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7—1=;然后再从7个小圆片中去掉6个,学生根据摆

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7—6=。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根据一

幅图你可以写几个减法算式?如果不摆学具,怎样算7—6,7T的得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二、解疑合探(15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

师配合学;3、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4、教师小结:

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或减法;5、反馈练习:;第45〜46页“摆一摆”

的三组例题;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三、质疑

再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

补充,优等生评判。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

板书:5+1=1+5=

3、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说一说

自己计算的方法,并说一说7—1=6和7—6=1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小组讨

论)。

4、教师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个加法(或减法算式)。

5、反馈练习:

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

边摆边计算。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和两道

加法算式的联系。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

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问题预设:①根据一幅图怎样可以很快写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

②6、7的加减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③根据一幅图怎样知道是写两道加法算

式还是写两道减法算式?④在计算6、7加减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3、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4、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5、做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6、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

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7、课堂小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小结时注意突出根

据一幅图可以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kIIIIII

4+2=62+4=6

OOOOO!O

6-1=56-5=1

????!??

6-2=46-4=2

7-2=53+3=6

7-5=26-3=3

教后反思: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48—49页练习七

第4—6题。

教材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6、7的组成,6、7的加减法计算,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

是6、7的加法,6、7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6、7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7的

加法及6、7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6、7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重点:

6、7的加减法口算方法。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6、7的加减法口算方法。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导课:

1、6、7的加减法的内容已经学完,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进行练习和巩固(板

书课题)。

(二)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①6、7的加减法怎样计算?②怎样根据图画应用题来列算式?

怎样看出是列加法还是减法算式?③6、7的组成都

有哪些?④做图画应用题时应注意哪些?⑤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本节课?学

习它可以解决哪些身边的问题?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三)出示自探提示:

1、请你想一想6、7的组成,你能完整的说出来吗?

2、6、7的加减法怎样计算?请你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计算方法。

4+2=2+5=3+3=7-4=1+7=

7-7=4+3=6-4=7-2=7-6=

3、我们学过的数字有哪些?你能从小到大说出这些数字吗?从大到小该怎

样排列?

4、看图列式计算.

根据图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吗?要求一共有几只?用什么

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4和6分别表示什么?比较这两个

算式你懂得了什么?

5、怎样解答图画应用题?请看下面这道题又是怎样计算?大括号表示什

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上的意思吗?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出以上这些问题的答

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

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师生交流。针对第(4)(5)个

问题同桌讨论合探,得出如下结论:

(1)要求一共有几只,用加法计算。2表示左边的只数,4表示右边的只数,

6表示两边一共有几只(也就是总数)。

(2)左边加右边和右边加左边结果是一样的。

2、练习:第48页的第4题。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

2、今天学习的内容在课本48到49页,请同学们看课本,还有什么疑问或

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解决。

问题预设:(1)6、7的加减法怎样计算比较快?(2)6、7的组成怎样记不

会漏掉某一个?(3)怎样根据图画应用题来列加法或减法算式?(4)根据图画

应用题来列加法或减法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我当小老师,请你编一道题考一考你的同桌。

2、把下面各数按要求排一排.

27513460

>>>>>>>

3、从左边数小猫排第(),小松鼠排第().从右边数小鹿排第(),小猫

排第(),小狗排第().

4、看图列式计算。

5、看图列式计算:

口二口

□©□=□

口二口

6、练习:第52页的13、14题。

7、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谁愿意和大家谈谈。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教后反思:

8和9的认识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50—51页练习十

一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8、9的认识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一样,只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

稍高一些,数数的对象是一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动画面,除了数数,还

反映了环境教育的主题。关于8、9的序数,教材仍沿用6、7的编排,让学生具

体感受;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8和9o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让同学们从一数到七,再从七数到一。七后面的第一个数是几?第二个数

呢?同学们答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1)8和9应该怎样写?(2)8和9是怎样分解的?(3)8、9

的认识与前边学习6、7的认识是一样的吗?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二)出示挂图和自探提示:

自探提示:

①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②图上一共有几盆花?

③图上一共有几棵树?

④花坛里面一共有几朵花?

⑤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位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⑥谁会从1数到9,再从9数到1?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50-51页内容,让我们一块

到书中去寻找“8和9”的秘密吧!(时间6分钟)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针对上面的问题小组互相说说,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2、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适时组织小组或

同桌讨论。

(1)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2)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同桌练习用8、9说话。

(3)指名用8、9说话。提问学困生,中优等生评价。

3、出示练习题。

练习写8、9o指导学生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上面的圆要写

小点,下面写大点。8像什么?

写9,先写圆再写竖。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8和9,你还有哪

些地方不明白,请你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指名学生回答需要时给予帮助并表扬。

预设问题:(1)在书写8和9时应注意些什么?(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

用到8和9?(3)学习8和9时有什么用途呢?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学生自编习题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互编习题,解答,评价。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选择出示下面练习题。

1、练习十一第3题,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

是谁?

2、按数的顺序填空

()2()()5()()()

()4()()7()()

()8()()5()()()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8和9,知道了它们的大小、顺序、及书写方法。你有什么

收获?

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8、9的认识

9比8大9>8

8比9小8<9

教后反思:

8和9的组成

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52页练习十一第3、

4题。

教材分析:

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略高一些,要求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9

的组成要求学生看到一组9能分成1和8马上想到另一组组成9能分成8和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圆片和小三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2分钟)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1——7的组成,谁能说一说6的组成,7的呢?

2、指名口答后全班齐说。

(二)导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三)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①8、9的组成有几种?怎样分?②8、9的数字很大,它们的

组成也很多吗?)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拿出学具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四)出示自探提示:

①8个小圆片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②如果是9个小圆片又可以怎样分呢?

③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④我们在记8、9的组成时,怎样才能记得快?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52页内容,让我们自己去

探究8、9的组成吧!(时间6分钟)

二、解疑合探(13分钟)

1、学生汇报操作结果,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

情况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

2、教师小结:记8、9的组成时,一组一组的记比较简便,记得快。

师出示小三角演示9的分成,学生填书上的空。完成后让学生齐读。师可指

名进行抽查对写的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3、反馈练习:

按照数的组成填空.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

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问题预设:①8和9的组成有什么联系?②身边哪些物体可以用

8和9来表示?③学了这么多8和9的分解怎样记比较牢固?)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学生自编习题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互编习题,解答,评价。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选择出示下面练习题;1、填空;72;)65()()

()3;94589;()2()4()1();2、课本第55页做一做;小黑板出示,学

生独立完成;3、填上适当的符号;(三)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

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板书设计:;8和9的组成;1771

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选择出示下面练习题

1、填空。

()()6()()9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3、填上适当的符号。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8和9的组成

1771182662273553364445

教后反思:

8.9的加减法

累计课时数(3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及做一做。处理练习八第7—10题。

教材分析:

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一图

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4个算式。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4

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4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的: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

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教学难点:

“一图四式”的写法及表示的意义。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9不同颜色的圆片(红,白);

2、教师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八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口算题(口算卡片)。

2+4=1+5=6-1=2+2=

3+2=4+3=6-3=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

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

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课件出示恐龙图和圆片图问学生:大家看到了几只恐龙?几个圆片?(学生

回答后讲师表扬学生)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板书课

题)。

(二)根据课题提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问题预设:①8、9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有哪些?怎样计算比较简便?②得

数是8、9的加法算式各有几个?都是哪些?③学习8、9的加减法对我们的生活

有什么帮助?)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三)出示自探提示:

1、看恐龙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左往右看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有几只恐龙?一共有几只恐龙?你会

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算式是什么?

(2)从右往左看右边有几只恐龙?左边有几只恐龙?一共有

几只恐龙?你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算式是什么?

(3)一共有8只恐龙,如果去掉左边的6只恐龙,求“还剩有几只?”应该用

什么方法算?算式是什么?

(4)一共有8只恐龙,如果去掉右边的2只恐龙,求“还剩有几只?”又该怎

样列算式呢?

(5)从这幅图上我们一共列了几道加法算式和几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区

别和联系?

学生结合插图,独立探究出上面问题的答案。教师巡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情况

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

2、小组讨论:

(1)自探提示第一题第(5)小题和第2小题,然后指名回答。

(2)从这幅图上我们一共列了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它们表示什

么意义?

3、教师强调:“一图四式”的写法及表示的意义。

4、填写第57页的书空。

5、反馈练习:

①用2.7.9三个数写四道算式。

②观察老师出示的圆片图,根据刚才的学习你一共能列出几道算式?自己先

列一列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列的又对又多。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8、9的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惑,

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预设问题:(1)图画应用题为什么有的用加法算,有的用减法算?(2)用

减法算的图画应用题怎样才能正确列式计算?(3)8、9的加减法怎样计算比较

简便?(4)学习8、9的加减法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编题练习。

(二)教师展示习题。

1、学生摆圆片,同桌互相说算式。

2、看图列算式

5+(

)=()()+()=()3+()=()()+()=()

8-()=()()-()=()()-()=()()-()=()

3、练习八第10题。

(三)全课总结

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一说。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1、••••••OO

6+2=87+2=9

2+6=82+7=9

8-2=69-2=7

8-6=29-7=2

教后反思:

用数学;累计课时数(3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用数学''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1、学会

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

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

教学难点:;图意的口述;教法学法

用数学

累计课时数(3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及做一做。处理练习八第11—16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用数学''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

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

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的过程。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图意,正确

口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图意的口述。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画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郊外去秋游,看看

谁发现的数学知识最多。板书课题(用数学)。

(二)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1)课题用数学是什么意思?和图画应用题一样吗?(2)图画

应用题都有哪些?(3)怎样做图画应用题?加法、减法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

同?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下面请

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认真自学独自探究。

2、美丽的郊外树林风光图

师:早上的太阳出来了,郊外的树林景色真美啊,瞧,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

梅花鹿呢。

(三)出示自探提示: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只梅花鹿?跑了几只梅花鹿?

2、图中都有哪些符号?你能看图说出图意吗?

3、现在有多少只梅花鹿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看蘑菇图,图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告

诉我们,要我们求什么?该怎样列式呢?

5、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让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58

页内容,独立探究以上几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

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小组讨论:4、5小题,大括号和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图意。

3、教师小结:

(1)小题要求现在还有多少只梅花鹿,是求一部分量,用减法计算。

(2)小题要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4、反馈练习:

(1)摆圆片,左4个,右5个,根据刚才的学习你一共能列出几

道算式?自己先列一列然后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列的又对又多。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8、9的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惑,

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问题预设:①加法、减法的图画应用题有什么不同?②大括号和问号分别

表示什么?③我们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一)我当小老师。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二)教师有选择地展示习题。

1、出示天鹅图和猴子图。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编题。

2、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口算比赛可以分组进行,评出优胜表扬鼓励。

3、在。里填上>、<或=.

5+lo53+304+23+4。7

7o8-28+0o8-0

(三)课堂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数学

教后反思:

7-3=4

8、9图画应用题的练习课

累计课时数(36)

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60-62页练习七第4-14题。

教材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8、9的组成,8、9的加减法计算,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

是8、9的加法,8、9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8、9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8、9的

加法及8、9以内的减法。并能正确解答有关8、9的图画应用题。

教学重点:

8、9的加减法口算方法。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图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导课:

8和9的加减法的内容已经学完,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进行练习和巩固(板

书课题)。

(二)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预设:(1)8、9的加减法怎样计算

?(2)怎样根据图画应用题来列算式?怎样看出是列加法还是减法算式?

(3)8、9的组成都有哪些?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为了便

于大家学习,老师又进行了补充,就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

(三)出示自探提示:

①请你想一想8、9的组成,你能完整的说出来吗?

②8、9的加减法怎样计算?请你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计算方法。

6+2=2+5=3+3=9-4=1+7=

7-7=6+3=9-4=8-2=9-6=

③我们学过的数字有哪些?你能从小到大说出这些数字吗?从大到小该怎

样排列?

④看图列式计算.

根据图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吗?

要求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4和

6分别表示什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懂得了什么?

⑤怎样解答图画应用题?请看下面这道题又是怎样计算?大括号表示什

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能用三句话说说图上的意思吗?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找学生汇报自探结果。

2、师生交流,针对第5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2+4=6),(4+2=6)2.4和6分别表示什么?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懂得了什么?

还可以怎样列减法算式?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比较这4个算式学会了什

么?

3、教师强调:解答图画应用题的方法,大括号表示的意义。

4、反馈练习:第62页的13、14题;三、质疑再探(5分钟);回顾课前

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关于8、9的加减法;预设问题:;(1)图画应用题为

什么有的用加法算,有的用减法算;(2)用减法算的图画应用题怎样才能正确

列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