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二、古典经济学

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虽然资本主义已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进入垄断阶段,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传统经济学仍然把垄断当作“例外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张伯伦和罗宾逊于1933年对垄断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次修改和补充是凯恩斯主义。由于西方国家处于1929年后的大萧条状态,西方国家日益为甚地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以便保证政治上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为了提供国家以解决失业问题为目标来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根据,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提出: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这次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改和补充,无论在范围上和程度上都最重要。第三次修改和补充是序数效用论。传统经济学的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有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即:效用量是可以衡量的和边际效用量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把作为主观心理状态的效用说成可以衡量的很难令人信服。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货币的边际效用必须也是递减的。因为富人持有的货币收入大于穷人,同样一元钱对穷人的效用要大于对富人的效用,这样,如果将货币从富人“转移支付”给穷人,整个社会的福利就会增加。这种“转移支付”显然不利于资产阶级。1939年,希克斯出版了《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可以在形式上避免基数效用论的两个不利的假设条件,同时又能得到马歇尔用基数效用论所得到的需求曲线。因此,序数效用论逐渐代替了基数效用论。四、庸俗经济学后(现代经济学)以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体系内部产生了干预和反干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调和之处。有鉴于此,新古典综合派逐渐确立。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该学派把包括第一和第三次修补的传统经济学作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补的凯恩斯主义称为研究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前者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中,而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打击。新古典综合派不仅无法解释滞胀的存在,而且也提不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并存,同时据其理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时会带来自相矛盾的后果。许多西方经济学中的其他派别纷纷对该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已经放弃了“新古典综合”的名称,自称为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他们除了维持原有的基本观点外,还尽量吸纳其他派别的论点,特别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这样,现代经济学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派学说的混合物。文章引用自:/courseware/xifang/12.htm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仍然显得比较肤浅、比较粗糙和比较片面。这些缺点和不足,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显然是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这一任务只能留待以后来完成。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具体说来,这一时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纪中期期间。该时期内,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观念的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古典经济学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古典经济学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这包括:以劳动价值论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其他相应观点的价值论;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和交换理论;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等。在政策倾向上,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尽量少干预社会的经济活动,或者说,基本不干预经济活动。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需求方面没有加以充分重视,在分析方法上,也显得不够精细。此外,劳动价值论往往容易为工人的利益服务而对资本家不利。这些都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引起了他们发展某些新理论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学的时期。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它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定了某种基础。那些理论和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维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和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等人,也出现了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那样的经济学家。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本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道路,西方经济学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我们在本课程中将要着重讨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就是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直到当前所先后出现和存在的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学说。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充分就业。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所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划分标准: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一般说来,能够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的经济学派别。我们在这里是主要经济思潮之下来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面三种情况密切相关:(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经济“滞涨”的挑战,这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现了恢复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倾向,其中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有: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1)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主要经济思潮由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多相互渗透发展,经济思潮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而各种流派则变化较大。流派的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较为明显。(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的意义:第一,反映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经济理论和认识的进步。第四,对提高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图示发展阶段时间时代背景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政策主张著作重商主义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安徒万·德·蒙克来田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从流通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古典经济学重农主义17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英国

法国威廉·配第

阿吉尔贝尔亚当·斯密

西斯蒙第大卫·李嘉图魁奈从生产领域研究财富的增长看不见的手劳动价值理论把对经济制度本质的分析与对既定制度下资源配置过程及其变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自由放任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年庸俗经济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1830年)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案)萨伊(法)马尔萨斯(英)、詹姆斯·穆勒、麦克库洛赫、西尼耳、巴师夏、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