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某中学组织的一次历史知识抢答活动中,老师提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在哪里?”小明同学抢答成功。他的答案应是(
)A.二里头 B.周口店 C.元谋县 D.河姆渡2.解读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原始农业发展 B.铁器时代来临C.磨制工具出现 D.制陶技术进步3.《淮南子·齐俗训》记载:“故尧之治天下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生产方式单一 B.开始精耕细作C.受到气候限制 D.生产因地制宜4.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多元一体 B.军事扩张 C.分散杂居 D.来源单一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A.国际主义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6.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年代尺中“?”处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西周灭亡 C.牧野之战 D.平王东迁7.下表为西周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朝代名称存续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A.周公旦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8.“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分封制逐步瓦解 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9.某同学尝试以“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概况”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参考资料中,最有助于该探究性学习的是(
)A.《烽火戏诸侯的真相》 B.《禅让政治研究》C.《秦孝公的一生》 D.《“牧野”探析》10.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1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B.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C.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D.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而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根据下列年代尺,判断秦统一中国时间属于(
)A.公元3世纪后期 B.公元2世纪前期C.公元前3世纪后期 D.公元前2世纪前期13.下图是小史同学设计的“秦长城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a处应填写的是(
)A.咸阳 B.陇西 C.临洮 D.东海14.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所到之处,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实力强劲B.陈胜、吴广的个人魅力大C.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D.人民盼望国家实现统一15.“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材料所述战役(
)A.歼灭了秦军的主力B.奠定秦统一全国的基础C.打败刘邦统一全国D.彻底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传统文化自信”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成就中探寻文明·典籍中感悟思想展板一【文明成就篇】(1)一组同学阅读文化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容的填写。成就一:青铜器鼎盛时期:_________用途:商朝以后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性成就:_________成就二:时期:商周时期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造字方法:________历史地位:_________展板二【文化典籍篇】(2)二组同学展示了上边一组典籍图片,分别解读著作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摘编自《墨子》(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一例说明古代的哪位先贤是通过这种制度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材料二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2)根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并概括分封制的作用。材料三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其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府奴婢。——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背景,并分析该变法产生的时代价值。18.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人们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而到了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材料三
战国时代,士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的“学士”地位最高。其中,以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为佼佼者。他们竞相表现,各逞其智,促进了学术的空前繁荣,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原因,并从铁器出土的数量和地点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使用的特点。(2)材料二中的两幅形势图所反映的战争各有何特点?阐述它们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局面的意义。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李老师以“秦王朝的建立与灭亡”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解说·历史条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摘编自李白《古风》任务二【举措·巩固统治】(2)根据下列图片,指出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的具体表现及历史影响。任务三【阐释·历史事件】(3)请选择表中三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时间事件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时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答案解析1.B【解析】根据题干“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位于北京周口店,B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文化遗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谋县是元谋人遗址所在地,这是我国境内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但河姆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不属于直立人,排除D项,故选B项。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可知,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原始农业发展,A项正确;铁器时代指代春秋时期,排除B项;石磨盘和石磨棒反映了磨制工具出现,与题干“共同主题”不符,排除C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可以反映制陶技术进步,也不符合题干“共同主题”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3.D【解析】根据题干“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行业,这体现了生产因地制宜,D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行业多样性,A项与题干信息相矛盾,排除A项;原始农业不是精耕细作,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原始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A【解析】据“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华夏民族,所以材料反映华夏民族的形成具有的最主要特点是多元一体,A项正确;军事扩张不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最主要特点,排除B项;分散杂居与“诸族错居,接触交通”不符,排除C项;华夏族的形成来源并不单一,排除D项。故选A项。5.B【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这体现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而牺牲小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就是无私奉献精神,B项正确;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跨越国界、追求和平、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没有体现国际主义精神,排除A项;爱国主义精神是指一种以爱国为核心的全民团结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体现为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尊重领袖,维护国家利益而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主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排除B项;民族主义是一种主张民族为人的最高政治身份,主张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主义,“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体现民族主义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6.C【解析】根据题干“公元前104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C项正确;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排除A项;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排除B项;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本题旨在考查西周灭亡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都城镐京也被犬戎乘机攻破,西周灭亡,C项正确;周公旦就是周公,其成就是在政治上确立了分封制;文化上制礼作乐,集周礼之大成。排除A项;周厉王导致国人暴动,但西周没有灭亡,排除B项;周平王是东周开国君主,排除D项。故选C项。8.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这主要反映出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崛起的政治局面,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不是周朝即将灭亡,排除B项;分封制得到巩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不能反映周朝政局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9.C【解析】根据题干“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雄战争中使秦国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C项正确;“烽火戏诸侯”是西周时期的成语,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A项;“禅让制”出现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排除B项;牧野大战发生于商朝末期,排除D项。故选C项。10.D【解析】依据题干“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可知该工程是指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四川岷江流域主持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防洪灌溉等作用,D正确;大禹是远古时代后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A排除;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在秦国主持变法,使得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排除;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臣,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位霸主,C排除。故选D。11.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是对孔子思想的客观解释,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是对法家思想的客观解释,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C【解析】根据年代尺内容结合秦朝的统一可知,秦朝统一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21年,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后期,C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D项。故选C项。13.C【解析】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项正确;咸阳是秦的都城,不是秦长城的西边起点,排除A项;陇西是当时的郡名,陇西郡的郡治在临洮,题目考查的是西边起点,是临洮,排除B项;东海是秦朝疆域的东边界限,包括今天的东海和黄海,而题目考查的是秦长城的西边起点,排除D项。故选C项。14.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旨在考查秦朝灭亡原因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滥用刑罚。到了秦二世,其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所到之处,各地农民纷纷响应,C项正确;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可见起义军的实力并没有秦朝军队大,排除A项;将农民对起义军的响应归为陈胜吴广的个人魅力大,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排除B项;农民起义与人民盼望国家统一自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5.A【解析】据材料“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和所学可知,在秦未农民战争中,项羽进行了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最终胜利,A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了西汉,排除C项;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彻底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6.(1)成就一:时期:商周时期。代表性成就: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成就二:甲骨文。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历史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2)《论语》:历史价值:《论语》收录了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这些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文学价值:《论语》以记言为主,充分体现人物个性,而且语言优美、简洁,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孟子》:历史价值:《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主张,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风貌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文学价值:《孟子》文笔简洁、寓意深刻,善于运用寓言和警句来表达哲学观点,加深人们对其思想的理解。《孟子》包含了丰富的辞藻与哲学思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行文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影响深远。【解析】(1)鼎盛时期:根据展板一成就一的内容可知,本题旨在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为商周时期。代表性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代表性器物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工艺十分复杂。成就二:根据展板一成就二“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可知,本题旨在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造字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其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经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历史价值:根据展板二图片《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收录了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这些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孔子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展板二图片《孟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主张,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风貌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文学价值:根据展板二图片《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以记言为主,充分体现人物个性,而且语言优美、简洁,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根据展板二图片《孟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文笔简洁、寓意深刻,善于运用寓言和警句来表达哲学观点,加深人们对其思想的理解。《孟子》包含了丰富的辞藻与哲学思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行文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影响深远。17.(1)制度:禅让制。先贤:尧、舜、禹。(2)关系:王室与诸侯;中央王国与地方诸侯;诸侯国之间。作用:分封制明确了周王的权力和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加强了王室和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3)背景:秦国落后;列国纷争,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改革变法运动。时代价值:商鞅变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1)民主制度:根据材料一“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舜因为个人才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反映了禅让制这一选官制度。列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才能担任部落联盟首领。(2)关系:根据材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可知,分封制调节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二“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可知,还调节了中央王国和地方诸侯间的关系;根据材料二“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可知,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调节。作用:根据材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可得出:分封制明确了周王的权力和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根据材料二“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可得出:分封制加强了王室和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和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3)背景:根据材料三“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可知,秦国实力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根据材料三“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其与列国竞争的需要。”可知,变法是为了适应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时代价值:根据材料三“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可知,商鞅变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三“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府奴婢。”可知,变法还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18.(1)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特点:使用数量多;分布范围广。(2)特点: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争霸;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兼并。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促进了国家统一,政治改革和民族交融。(3)背景:士已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学士专门研究学问;各学派竞相表现,各逞其智。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春秋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战国时期有了牛耕,利用畜力进行耕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末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特点:根据材料一“春秋末至战国早期普遍使用石、木等制成的农具,铁农具不占主要地位,战国中后期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可知,铁制工具春秋时期使用较少,战国中后期使用数量多。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分布图》可知,铁器出土地区数量多,分布广泛,直接印证了该时期铁器使用地区数量多,分布广泛。(2)特点:根据《春秋争霸形势图》名称可知,春秋时期战争特点是争霸。根据《战国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彼此交战规模大,时间长,参战兵力多。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促进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3)背景:根据材料三“战国时代,士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的‘学士’地位最高。”可知,士阶层已经出现,专门研究学问;根据材料三“他们竞相表现,各逞其智,促进了学术的空前繁荣,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可知,各学派竞相表现,各逞其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9.(1)条件:人们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王嬴政招募各国人才,委以重任。(2)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经济方面,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历史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观点:统治者的残暴(暴政)是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论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而桀作为统治者,统治残暴,滥用武力伤害人民,引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夏王朝的灭亡;商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商纣王统治时期,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为了奢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屋销售合同模板
- 2025精简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标准企业合同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年广东省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瑜伽馆免责合同协议
- 电线电缆回收合同协议
- 疆农村劳动合同协议
- 电站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电力施工队合同协议
- 监控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理工大学
- 北京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 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疗效的预测指标
- JBT 14588-2023 激光加工镜头 (正式版)
- DL-T5001-201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 2024-2034年年版矿泉水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
- 花卉市场摊位租赁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顺式1,4-丁烯二醇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供应商现场考察表
- 2020年度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