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1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2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3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4页
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命题研究纵观最近几年的各地中考古诗赏析的命题,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赏析的一些命题特点:一是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答题策略古诗词鉴赏的3种套路初中诗词鉴赏题是初中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其实这类题目一共只有三种模式。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鉴赏技巧]:(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步骤四:(抒什么情感)三、语言赏析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2)诗中某个词能否改为其它的词,说说你的看法。[答题步骤]:(1)寻找有表现力的词,如:动词、色彩词等等。(2)有运用表现手法的再赏表现手法。真题回放(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相见欢(南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词上片写景,“_________”点明登临的地点,“______一词交代观景的时节。“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气魄宏大,苍苍凉沉郁的意境。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西楼(金陵城西楼)

清秋(秋)

夸张2.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及修辞手法的理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的意思是: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从中可以看出登临的地点是“西楼”;“清秋”一词交代观景的时节。词句“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这万里大地都笼罩在余晖黯淡的夕阳中。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勾勒出萧条零落的秋景,渲染了气魄宏大、苍苍凉沉郁的意境;为后面抒发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的情怀做铺垫。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诗人情感的赏析。“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意思是: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用来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的意思是: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作者要请悲风吹泪到扬州的抗金前线,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由此可见,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2021·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两首古代诗歌,然后完成下面小题。[甲]十五夜①望月王建中庭②地白③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______。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①十五夜:中秋节的夜晚。②中庭:庭院中。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3.填入[甲]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字是(

)A.园 B.树 C.子 D.花4.[甲]诗和[乙]曲都运用的表现手法是______,都描写了秋天的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侧重的是______之情,[乙]曲侧重的是______之情。【答案】3.D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渲染、烘托),

思念(望月怀远)(意思接近即可);

游子漂泊在外的凄苦之情(意思接近即可)。【解析】3.考查对诗词格律的理解。[甲]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讲究合辙押韵。依据韵脚“鸦”“家”可知,这首诗押的是“a”韵,由此可知,填写“花”字最恰当。故选D。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手法的分析。[甲]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中秋月夜的景色,“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则写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乙]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也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据此理解可填写作答。(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晓过赵北口①查慎行十里风埃②过鄚州,忽开双眼见清流。绿杨影里平桥路,数尽渔船数白鸥。【注】①赵北口:位于白洋淀东岸,是一座千年重镇。②风埃:被风吹起的尘土。(1)诗歌写鄚州一带的情况,有何作用?(2)最后一句中的“数”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一方面交代行踪,另一方面鄚州的尘土飞扬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睁眼后对所见之景的惊喜。(2)“数”字既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与陶醉,又侧面表现了赵北口的水上景物之美。【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十里风埃过鄚州”是说经过了很远的路程,满面风尘经过了鄚州,交代了诗人的行踪。而诗句“忽开双眼见清流”写鄚州的尘士飞扬,这与赵北口的水流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了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所以写“鄚州一带的情况”意在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赵北口的水流清澈、景致美好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2)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数尽渔船数白鸥”的意思是:数尽了过往的渔船,又去数一数飞翔的白鸥。这里反复用“数”字,既写出了作者被赵北口的优美景致所陶醉,突出表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境。据此理解赏析作答。(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7.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答案】6.D7.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解析】6.D.有误,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并无“对现实的眷恋”之意。故选D。7.考查赏析诗词风格。一、根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九万里风鹏正举”,长风直送九万里,大鹏展翅逐风飞。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瑰丽,气魄雄壮。二、“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体现了作者那种阔大而豪迈的气度。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作者的梦境,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在作者的梦境里,竟然能与天帝直接对话,而且天帝还对她殷勤询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神往。(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9.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8.C9.《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写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言事”“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无中生有;故选C。9.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前者“归雁洛阳边”,写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希望书信能够到达家乡洛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表面是指传书的大雁,借指自己的书信;后者“归雁入胡天”写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像蓬草和归雁一样,只身慰问边疆,这个比喻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10.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喝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答案】C【解析】C项“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理解不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没有“些许落寞之情”。故选C。(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1.诗歌颔联运用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1.用典(运用典故)12.诗人用“沉舟”“病树”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表达刚健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解析】11.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据此可填写作答。1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通过叙写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了乐观昂扬、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作答时,可抓住“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几个意象来分析作答。(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分别分析其作用。【答案】(1)C(2)百姓的辛苦和炭的重与使者的骄横和交换物的少且不实用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解析】(1)C.

“惜不得”三个字,没写出卖炭翁内心充满着希望。选项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要读懂全诗,了解内容,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卖炭翁的窘迫现实和他的希望作对比,突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牛困人饥”“翩翩两骑”写出卖炭翁的辛苦不易与使者的骄横跋扈,两者形成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写出炭的重与交换物的少,两者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苛政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________的代称。(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

早晨

信使(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意思是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所以“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和表达的情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名校预测(2022·河南安阳·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答案】1.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居易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仔细体会“长精神”在诗句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从而进行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长”指振作、增加、增长。“长精神”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表达了意志不衰,坚韧的气概。(2022·河南南阳·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泊秦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分析《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联,在写景上的精妙之处。4.两首诗中画线句各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答案】3.示例一:使用叠词“历历”“萋萋”,在韵律上对仗工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突出了对景物特征的描绘,以树木芳草的葱郁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示例二:选景典型生动,汉阳川、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展现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蓄势。4.《泊秦淮》这句诗借用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判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和统治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黄鹤楼》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引出黄鹤楼,神话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解析】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诗句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历历”清楚可数,“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历历”“萋萋”都是叠词,对仗工整,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汉阳树和鹦鹉洲上芳草的特点,突出了眼前景物的葱郁茂盛。结合尾联分析,衬托了诗人的思乡愁绪。从内容上赏析:诗句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汉阳树”“芳草”“鹦鹉洲”,将景物置于晴朗的阳光下,展现了清晰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阳光明媚,草木葱茏,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渲染了轻松的气氛,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4.本题考查诗句中典故的运用。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作答此题,要了解典故是什么,诗人在诗句中运用此典故有何目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一句中“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遂建楼。诗句运用“仙人乘鹤归去”这个典故,目的是引出黄鹤楼。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用传说起笔,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泊秦淮》:“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后庭花”指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这里是运用典故。歌句说商女唱这首歌曲是“不知亡国恨”,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和统治者,在斥责中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022·江苏淮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6.元好问曾评价陶渊明和他的诗作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请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说你的理解。【答案】5.示例: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6.元好问是说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诗人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语言简单无雕琢,却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美好。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心境,表达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解析】5.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语言生动即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描绘时抓住主要景物“山气”“飞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示例: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6.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的意思是: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主要抓住“新”和“真淳”来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即可。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句中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这就写出了物我合一的心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蕴含着诗人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真淳”。7.(2022·浙江湖州·一模)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小语把下面三首古诗归为一类。请你结合诗歌情感内容探究这样归类的依据。【甲】木棉岭值雪[明]方豪木棉岭上雪霏霏,缀树牵枝照客衣。安得木棉花似雪,尽充贫女木棉机。【乙】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丙】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锌辛苦出山林。【答案】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甲】诗由缀满木棉枝头的白雪联想到棉花,进而希望棉花“尽充贫女木棉机”,寄予了诗人对穷苦百姓温暖的关切;【乙】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丙】诗托物言志,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甘愿为国民出力的献身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甲:这是历官湖广副使的方豪经木棉岭时作的诗。“木棉岭上雪霏霏,缀树牵枝照客衣”描写棉枝头的白雪;“安得木棉花似雪,尽充贫女木棉机”,诗人由雪花联想到“棉花”,“尽充贫女木棉机”希望贫家女儿的纺织机上能满是棉花。表达了诗人对穷苦百姓的关心;乙:这首诗是郑板桥(郑燮)在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写的。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百姓的疾苦声让郑燮难以放下。郑燮日夜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刻联想到百姓集体号寒的怨声,立刻起身作画,成就此篇。“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寄予了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丙:这是诗人于谦的托物言志之作。“但愿苍生俱饱暖,不锌辛苦出山林”写煤炭的志向,也是作者的抱负。诗人借煤炭的燃烧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由此可知,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2022·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征①【唐】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②,适远③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②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③适远:到远方去。8.乙诗中“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9.杜甫常常以和谐融洽的景象反衬深沉积郁的哀愁,写乐景抒哀情。请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答案】8.“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征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9.《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以花的灿烂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乐写哀,景象越优美,越增添伤痛。诗人移情于物,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极度苦恨。《南征》中,“春岸桃花水”写春水方生、桃花夹岸的初春景象,而诗人饱尝离乱漂泊之苦,面对美景,怆然泣涕。乐景写哀情,含蓄深刻,意蕴丰富。【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的意思是: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之苦。“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的意思是:当此年老多病乘舟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征之苦;“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的意思是: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君恩北望心”的意思是: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9.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但因诗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南征》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一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意思是: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诗人在首联描绘了一幅美妙迷人的春江图景,渲染出生意盎然、欢乐明快的氛围。然而,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年老且病,前途渺茫;虽仍忠心一片,希冀报效朝廷,而一生苦吟,未见知音,壮志终成空悲切。诗人正是以乐景描写创造出的和谐氛围,反衬悲凉凄楚而难以遣怀的心境,令人怆然泣涕。(2022·河南·郑州外国语中学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0.中国诗人擅长炼字,可谓一字传神。请结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谈谈你的理解。11.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答案】10.示例一:“聚”字用得好。“聚”字运用拟人修辞/“聚”化静为动,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华山的重峦叠嶂和险峻/暗示因地势险要,华山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示例二:“怒”字用得好。“怒”字运用拟人修辞/从听觉角度来写黄河,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声震天地的气势/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11.示例一:“万间”/“万”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表现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情景(不必都写出来,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都”可以重读,强调万间宫阙无一幸免的惨状,呈现出一片断壁残垣的衰败景象/突出诗人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三:“做了土”/“土”可以重读,突出曾经的无数宫殿现在已经全部都成了焦土,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沉重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炼字。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选出一个字赏析即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1.本题考查阅读重音。注意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选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字,结合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分析理由即可。示例:“宫阙”可以重读。写出了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突出诗人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12.(2022·浙江宁波·一模)以下两首诗分别借柳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修辞、炼字、意象任选其一分析。【甲】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乙】柳①[唐]李商隐曾逐东风②拂舞筵③,乐游春苑断肠天④。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释】①李商隐年少多才,但因党争倾轧,一生不得志。写作此诗时他已39岁,妻子亡故,自己又将远赴蜀地。②东风:指春风。③舞筵:歌舞的筵席。④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答案】【示例一】修辞角度。【甲】诗运用比喻、拟人、设问修辞,将春柳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枝绿意盎然、纤尘不染的姿态,使人联想起楚楚动人的妙龄少女,充满青春活力。将春风比作剪刀,“裁”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表现春天的生机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乙】诗运用拟人、反问修辞,“逐”字将柳人格化,化被动为主动,富有生机活力;“拂”字将柳条摆动比拟成女子衣袖舞动,富有情韵,前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春柳的喜爱之情。后两句运用反问,借秋柳的冷清孤寂,抒发乐诗人不得志的伤感之情。【示例二】炼字角度。【甲】诗中的“裁”字用得特别好,将春天拟人化,把春风比作剪刀能“裁”出细细的柳叶,新颖别致,表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肯”字用在反问句中,“如何肯”即“不肯”的意思,写出柳不愿从生机盎然的春天来到萧条冷清的秋天,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伤感之情。【示例三】意象角度。【甲】诗中“细叶”“春风”的意象让人看到了春柳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一面,给人无限的希望,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诗中“斜阳”“蝉”的意象营造了衰败、冷清的氛围,衬托了秋柳的枯瘦萧索、冷清孤寂,抒发了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伤感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示例:修辞的赏析格式:修辞手法+事物特点+表达效果。【甲】第一句写树,“妆成”将树拟人化,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第三句: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谁裁出”把春天当做人来写,“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乙】第一句: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柳枝当做人来写,写出在繁花似锦的春日,柳枝随风起舞的样子;“拂”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表达出对春柳的喜爱。“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运用反问、拟人的修辞,意为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通过写秋柳的枯凋,表达出作者本人内心的伤感。炼字赏析格式:第一步,解释该字词是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甲】诗中“妆”字用得好。将树人格化,把高高的、长满了嫩绿新叶的柳树柳树当作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写出了春天到来,柳树婀娜多姿、生机勃勃的样子,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乙】书中“逐”字用得好。“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表达对春柳的喜爱之情。“肯”字用得好,反问句中“如何肯”意为不肯,是说柳树不愿意从繁花似锦的春天来到萧条枯落的秋天。结合写作背景可知,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诗人不愿做秋柳,也表达出诗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伤感之情。意象赏析格式:先写出运用了哪些意象,再说明运用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甲】“碧玉”“绿丝绦”“细叶”“春风”具有典型的春天特色,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春日到来,柳枝随风起舞的优美画面,表达出作者对春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乙】“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和前两句“拂舞筵”“断肠日”描绘出的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达出作者自伤迟暮、自叹处世、郁郁不得志的感伤。(2022·河南许昌·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3.词的上下片是如何过渡的?1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答案】13.上片结尾二句是天帝的问话,下片开头二句是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巧妙过渡。14.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上片结尾的两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梦中得遇天帝,天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询问词人将去往何方。以梦中天帝关切的询问收束上片,引出下片“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词人的回答(满腹才华,屡遭不幸),一问一答,巧妙过渡。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词的上片是词人描写的梦境;下片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2022·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一二句写诗人东望故园,因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由自主地泪雨滂沱。B.杜诗首句“寻常”表现出诗人遇见李龟年的次数多,含蓄写出往昔繁华景象。C.岑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感受,而杜诗善于通过时令特点抒情达意。D.两首诗都是诗人在仕途落魄时所写,语言平实质朴,显得真切而又平易近人。16.两首诗歌同样写不经意的重逢,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5.D16.岑诗既有对故园的相思眷恋,也有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杜诗有对过往岁月的眷怀,更有对繁华落幕的深沉悲哀和感慨。【解析】15.D.《逢入京使》写于诗人34岁,他出塞任职。这是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因此理解为“在仕途落魄时所写”有误。故选D。1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作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逢入京使》: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由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可知,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有对故园的相思眷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总结情感为:既有对故园的相思眷恋,也有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因此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总结为:有对过往岁月的眷怀,更有对繁华落幕的深沉悲哀和感慨。17.(2022·黑龙江·鸡西市第一中学校一模)【古诗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运用典故的是哪一联?有何作用?【答案】颔联

借用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以及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恍如隔世的心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解析】考查写作手法。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2022·山东东营·一模)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8.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本诗的诗眼?请具体说明理由。19.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答案】18.①“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②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③诗歌首联中写连绵的阴雨从夜晚持续到了天明,百般忧愁如同野草生长在雨中。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又将百忧比喻为雨中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与纷杂。因此,“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9.示例:①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②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③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解析】18.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情感。首联通过描写和比喻表现了作者的百忧缠心。颔联“心关桂玉”,“桂玉”意为昂贵的柴米,说明作者一忧柴米昂贵;“运落风波梦亦惊”,因为自己的人生不顺连做梦都会惊醒,所以作者二忧自己人生不顺。颈联从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写景,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尾联作者说当年的志气已经都没有了,如今已经满头白发,表达作者三忧生命衰老,壮志消散。据此可知,整首诗歌都是围绕“忧”字展开情感的抒发,故“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9.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这首诗歌可以从借景抒情、比喻、视听结合等角度赏析。首联“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意思是:大雨下了一夜,我的忧愁就像雨中的小草一样生长起来。作者知道雨一夜未停,说明作者也是一夜未眠,所以这句借情抒情,用雨一夜未停的景象侧面衬托了作者通宵未眠,表现了忧愁深重,让作者夜不能寐。同时作者将自己的忧愁比作小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忧愁具象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自己的忧愁如杂草般多而杂。“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意思是:树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晰。“早鸦”是看到的,运用了视觉描写,“寒鼓”是听到的,运用了听觉描写,这里调动了作者的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不满。据此提炼作答即可。20.(2022·河南·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片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话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请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何被千古流传?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阁,等到夜深人静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屋内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2)①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②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作者由事及理,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富有哲理意味。【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境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含义是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根据含义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句进行补充即可。示例: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夜更深了,周围寂静一片,只见那月亮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透过窗户照着没有睡意的人。(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句的能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月亮”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结合前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知,这三句话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前文作者还在看似用埋怨的语气说月亮偏偏在自己与亲人分隔两地的时候团圆,好似这月亮是故意的,而此三句由上文借月亮抒发自己的惆怅、思念亲人过渡到心境豁达乐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引出下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祝愿和与亲人相聚的期待。(2022·云南曲靖·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于天宝三载被迫离开长安时所作。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出京时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对个人前途仍怀有美好的期待。B.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浪漫主义诗风。C.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D.诗中巧用典故,含蓄表达出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21.B22.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辨析。B.理解分析有误。从诗歌后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可知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因此,朋友虽然盛情,宴会场面也很欢乐,但诗人的心情并非是“愉悦的”。故选B。22.本题考查对诗句手法的理解、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运用宗悫的典故,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23.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所呈现的景象。24.结合两诗颈联,说说【甲】诗作者为何而“叹”?【乙】诗作者为何而“难”?【答案】23.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24.(1)【甲】诗作者既有个人被俘、孤苦零丁之叹,也有国家覆灭、壮志难酬之叹。(2)【乙】诗既有抗清事业难成,也有故土亲人之难离。(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子有孕)(3)两文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解析】23.本题考查诗文的画面描绘。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漂浮不定的画面(景象)。表现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诗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先写身为战将时的忧虑,再写成为阶下囚的感叹。作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作者叹自己被俘虏、孤苦无依,叹家国覆灭、壮志难酬。【乙】诗首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颔联叙说面对无限美好河山的失陷,谁还会说天地宽阔,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意思是: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合以上可知作者因身落敌手被囚禁,复国理想终成泡影而难,也因与故土亲人分离而难。这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因山河破碎、壮志难酬而无奈与遗憾之情,以及誓死不屈的决心、强烈的爱国之情。25.(2022·广西贵港·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是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B.首联以仙人乘黄鹤离去的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C.颈联写诗人想象自己登楼远眺,由前面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D.诗中交替出现了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2)请结合诗歌尾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案】(1)C(2)示例: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C.“写诗人想象自己登楼远眺”错误,颈联由之前两联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以抒情作结,将“乡愁”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由景生情,更增添浓浓的乡愁。(2022·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堪称绝唱。请简要品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27.《过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特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作者慷慨陈词以诗述志,成为千古传通的名句,影响深远。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26.①用双关的修辞,巧妙的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渲染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而后面“惶恐滩”和“零丁洋”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是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和感慨眼前被俘虏的孤苦伶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②运用了对偶,成对使用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在词性、语义和和平仄上的对仗十分工整,音韵和谐富有情趣。(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27.示例: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身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决心及崇高的民族气节。以磅礴的气势收速全诗,写出了以死明志的壮烈誓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即可。)【解析】2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头话说(自己心情的)惶恐,零丁洋里慨叹(自己的遭遇)孤苦零丁。惶恐滩:在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非常险恶,是赣江十八滩中的一个。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海口的江面上。零丁:孤苦的样子。这句诗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作者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凄苦,一语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另外,“惶恐滩”对“零丁洋”地名对地名(或名词对名词),“惶恐”对“零丁”心情对心情(或形容词对形容词)。“说”对“谈”动词对动词,无论从词性,还是语义上看都十分工整,音韵铿锵,韵味十足。27.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