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标下中考语文命题及对教学的导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
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
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
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命题担负着指导初中教学
的任务,因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和拔高要求,否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而违背义务教育精神。
另一方面,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应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
倾斜。
以上两方面互相制约,决定了中考命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倾向。《考试说明》中明确了我省
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
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
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要本着
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和思路
1、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过去的中考试卷中阅读和表达一直是重点,现在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
过去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
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
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明确提出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
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2、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
展的考查特色,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选择阅读材料会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突出人文性,
在强调选文的文学品味、审美品位、文化品味的同时,还会打破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
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不再追求文体的典范性和代表
性,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
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重视考查学生的初步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3、文言文的考查会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
量的名篇”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减轻文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还会有如下几点变化:一是重
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从课外选材考查文
言文阅读能力;三是加大文言诗和文的考查深度和广度。文言考点不会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
理解、文言句子的理解、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还会涉及到品味、鉴赏和拓展等考查
方向。
4、作文命题“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作文题材来看,中考作文应切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从
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中考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话题,围绕话题作文;一种是给一段材料,要求在材
料中引出话题,题目自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开放,学生
有充分发挥自己写作能力的空间;同时,特别关注有个性的作文,特别注重发现作文中有创
意的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
1、以标靠本,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中考命题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
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
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要求进行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
延伸,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2、加强双基的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
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教师应在平
时认真并扎实地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同
时在学习中要重点体现积累,关注语文知识的运用。“积累”的内容主要是文言诗文的背诵、
字词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等。
3、强化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
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学
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
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
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教学应从立
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浅谈新课标下中考语文命题及对教学的导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
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
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
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命题担负着指导初中教学
的任务,因而不能片面追求难度和拔高要求,否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而违背义务教育精神。
另一方面,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应向测试考生能力方面
倾斜。
以上两方面互相制约,决定了中考命题的难度控制和选题倾向。《考试说明》中明确了我省
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
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
渠道、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要本着
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和思路
1、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应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过去的中考试卷中阅读和表达一直是重点,现在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
过去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
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
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明确提出了“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
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2、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
展的考查特色,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选择阅读材料会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突出人文性,
在强调选文的文学品味、审美品位、文化品味的同时,还会打破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
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不再追求文体的典范性和代表
性,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强调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
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重视考查学生的初步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
3、文言文的考查会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
量的名篇”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减轻文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还会有如下几点变化:一是重
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从课外选材考查文
言文阅读能力;三是加大文言诗和文的考查深度和广度。文言考点不会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
理解、文言句子的理解、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还会涉及到品味、鉴赏和拓展等考查
方向。
4、作文命题“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作文题材来看,中考作文应切合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从
题型来看,中考作文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中考话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确话题,围绕话题作文;一种是给一段材料,要求在材
料中引出话题,题目自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话题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开放,学生
有充分发挥自己写作能力的空间;同时,特别关注有个性的作文,特别注重发现作文中有创
意的表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
1、以标靠本,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中考命题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
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
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要求进行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
延伸,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
2、加强双基的训练,注意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
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一个脚踏实地的积累过程。教师应在平
时认真并扎实地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同
时在学习中要重点体现积累,关注语文知识的运用。“积累”的内容主要是文言诗文的背诵、
字词积累和课外阅读积累等。
3、强化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雇佣合同模板
- 2025年国际信贷合同(三)
- 中外合资生产制造合同(有限责任)
- 个人经营性借款合同范例
- 中外劳务派遣合同样式参考
- 二手房交易合同终止合同书
- 个人墓地购置合同细则
- 事业单位临时工劳动合同条款
- 委托贷款借款协议书年
- IT行业合同聘用细则及范本
- 华为人才发展与运营管理
- 2024年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000字
- 七年级下册-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练习(统部编版)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单
- 新修订药品GMP中药饮片附录解读课件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GB/T 7631.18-2017润滑剂、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8部分:Y组(其他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