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_第1页
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_第2页
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_第3页
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_第4页
中国散文的文体流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中国散文文体流变主讲人:司马晓雯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1.第一章

中国散文文体流变第一节中国古代散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指出:“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还有另一种文体,即散文。〞相对韵文〔骈体文〕,泛指句法不整齐的散行单句的文章。2.一、中国古代散文概念的形成〔一〕散体文章的形成■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戊戌卜,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最早的散文集?尚书?〔含典、谟、训、诰、誓、命六种〕3.〔二〕作为文体的“文章〞概念的出现两汉时期具有初步的文体意识。表现在:1、“文章〞一词已从先秦时的指代花纹、文献典籍的解说及其礼法制度,改变为泛指独立成篇的文字。公孙弘称赞武帝的诏书:“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史记·儒林传?〕4.2、“文〞与“学〞、“文章〞与“文学〞的概念区分“文〞或“文章〞指有文采的作品,“学〞或“文学〞指学术。魏晋时期,文学进入了所谓“自觉的时代〞。中国古代散文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5.陆机?文赋?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1〕对文体的区分很细,仅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就有33类。〔2〕把文体分为“文〞和“笔〞两类,“文〞指韵文,“笔〞指非韵文。6.〔三〕散体文的变体——骈体文魏晋六朝时期,文章趋于骈偶,骈体文蓬勃而兴。隋唐五代,文章又由骈趋散。文风复古,渐成趋势。宋初骈文盛行,文风浮华颓靡。晚明小品〔明中叶的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7.1、骈体文的特征:〔1〕对偶〔2〕句式以四、六字为多〔3〕辞藻华美,讲究用典〔4〕注意声韵、平仄经典范文:王勃?滕王阁序?8.2、散体文与骈体文的关系:清代罗惇曧?文学源流?阐述的很明确:“周秦逮于汉初,骈散不分之代也。西汉衍乎东汉,骈散角出之代也。魏晋历六朝而迄唐,骈文极盛之代也。古文挺起于中唐,策论靡然于赵宋,散文兴而骈文蹶之代也。宋四六,骈文之余波也。元明二代,骈散并衰,而散力终胜于骈。明末逮乎国朝,骈散并兴,而骈势差强于散。〞9.二、“散文〞概念的出现“散文〞一词,宋以前是没有的,只有“今文〞“时文〞“古文〞“文〞“文章〞唐代古文运动,实际是散文运动,只是当时没有散文一词。10.有人认为,南宋罗大经所著的?鹤林玉露?一书中的?文章有体?条,已提出“散文〞这个名词:1、“山谷〔黄庭坚〕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2、书中又引周益公语:“四六句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11.3、洪迈?容斋随笔?也有“散文〞词条出现,也只在“骈〞“散〞对立的意义上的有限使用。4、宋以后,“散文〞概念较多出现于著作,但概念内涵不一致。12.5、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把散文看作是一种非常庞杂的文章样式,包括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志、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多为应用、学术等非文学性的文种。■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13.结论:事实上,整个古代都没有产生文学性“散文〞这一概念,古代散文没有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没有鉴赏与应用的区分。中唐古文运动实际上是散文〔散体文〕运动,只是当时没有“散文〞一词。虽然在南宋出现了作为文体名称的“散文〞,但并未成为元明清时期通用的术语。元明清三代称散体文时,通常用“文章〞一词。14.第二节中国现代散文一、中国现代散文概念的探究及演变〔一〕文学散文1917年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进观?首次提出“文学的散文〞的概念〔二〕白话散文1918年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明确将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提,归为四大文学样式。正式确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散文概念,明确了散文的地位。15.〔三〕?美文?周作人对散文内涵解释较为具体,在?晨报副刊?“美文〞提出:“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的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首次提出“美文〞的概念。16.〔四〕纯散文1923年王统照?纯散文?提出“纯散文〞概念。1924年?散文的分类?,五类:历史类散文、描写类散文、演说类散文、说明类散文、时代类散文。17.〔五〕随笔1924年,鲁迅翻译日本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介绍Essay这种文体。〔六〕絮语散文1926年,胡梦华?絮语散文?,把蒙田的散文称为“絮语散文〞18.絮语散文的特点从个人主观出发不规那么的非正式的轻松、随便19.〔七〕小品散文1、1923年3月,胡适在?申报?发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文章,提出“小品散文〞的概念。2、1928年,朱自清在?文学周报?第345期发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一文,对20年代小品散文进行综论。20.3、1929年,梁遇春注释本?小品文选·序?把蒙田创作的散文称为小品。30年代以后,小品文流行起来。4、1932年,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提出小品文的特点:作者个性、人格的表现,不受内容、形式的限制。21.5、1934年,林语堂创办?人间世?、?论语?专登小品文,大力提出闲时小品。6、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引发对小品文的讨论二、散文文体内涵、外延的探讨1、1935年,?文学百题?朱自清刊文“什么是散文〞,主要观点:散文与诗、小说、戏剧并列,游记、自传、笔记均属散文。22.2、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占了两集,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文体非常广。■现代散文特点:充分表现作者个性,内容范围极广,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有幽默味、较活泼。3、1940年,林慧文?现代散文的道路?,对现代散文的开展在理论上的总结。把散文分为四类:小品、杂感、随笔、通讯。23.文学散文、白话散文、美文、纯散文、随笔、絮语散文、小品散文强调的均是散文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其概念内涵、外延大体相等,根本视为同一品级的术语。同时因其附加赘语,不简洁、不明晰,故未能在文坛上流行。比较通行的,常取代散文指称的是随笔、小品、杂文。24.三、小品与随笔区别随笔、小品的概念分别来自法国、英国随笔与明人小品两大文统。共同点:强调作家个性不同点:〔1〕文化背景不同,神人合一,天人合一。〔2〕积极进去姿态与思辨色彩,消极退避的逸乐倾向与感悟旨趣。〔3〕侧重议论、说理,侧重言情、抒怀。25.四、中国现代散文的概念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一个文类概念,包括杂文、随笔、小品、序跋、速写、游记、特写、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书信、人物传记、科普小品等文体。26.第三节中国当代散文一、当代散文的概念1949年以后,虽然还是沿用比较宽泛的现代散文概念。但也有广义、狭义散文之分。狭义散文主要指“抒情性散文〞。27.■1961年,?人民日报?专门开辟了“笔谈散文〞,先后发表了几十篇文章,讨论的焦点涉及散文的方方面面:萧云儒?形散神不散?师陀?散文忌“散〞?柯灵?散文—文学的轻骑兵?秦牧?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老舍?散文重要?28.秦牧?散文领域——海阔天空?不属于其它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它也许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论文,和“社会科学〞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杂文〞们是文学的子女。它或者是个人抒情气氛很厚的东西,和“诗歌〞隔壁居住,然而一墙之隔,使这些抒情文和它的那些堂姊29.妹那叫做“诗歌〞的性格嗓门,大有分别。它或者是包含一个故事,和“短篇小说〞隔壁居住,然而这“小品文〞的声音笑貌,又和它的堂兄弟,大有不同。它也许如实记事,也许夹叙夹议,也许气势万千,也许三言两语……样子虽然很多,它们却都属于“散文〞这个家族。30.当代散文的概念:当代散文的范畴更小,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科普小品别离出来。主要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短小精悍的文章。31.二、散文范畴的几次裂变第一次:“五四〞时期,文学散文从传统的“文章〞系统中剥离出来。第二次: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杂文的繁荣,速写、通讯、报告文学的勃兴,散文的概念由原来的狭义、单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次:20世纪30年代以后,杂文、通讯、报告文学等先后走出散文家族;20世纪50年代末抒情散文曾一度兴盛。第四次: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的争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32.〔一〕新时期散文范畴之争:

——贾平凹“大散文〞与刘锡庆“净化文体〞论1、贾平凹“大散文〞〔1〕贾平凹“大散文〞的实质■“大散文〞的观念是贾平凹1992年提出的。■“大散文〞一是强调散文的真情,有其生活实感,有史感,有美感。二是强调扩大,或许也是恢复题材面,不能把散文理解为那些咏物抒情式的,要大而化之。33.特征之一

强调作品的真情实感、史感、美感。特征之二

强调作品题材的扩大,形式的多样。34.〔2〕倡导“大散文〞的背景“自70年代末开始逐步繁荣的新时期文学创作,诗歌和小说都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探索与实践,惟独散文领域一片落寞。散文写作成为了小说、诗歌的附庸,报刊上的散文栏目仅成了一种文体的点缀……〞“自从新时期文学以来,人们已经厌烦了一种假大空的人为的散文,但随着而起的,那么是弥漫了琐碎之气,把那么一点关于自己的愁感得失翻来复去的咀嚼咏叹,这当然与整个社会有关,可作为从事散文的人来说,不能不感到悲哀。〞35.“……那种流行的,几乎渗透到许多人的显意识和潜意识中的对于散文的概念,范围是越来越狭小了,含义是越来越苍白了,这如同对于月亮的形容,有银盘的,有玉灯的,有桔的一瓣,有夜之眼,有冷的美人,有朦胧的一团,最后形容到谁也不知道月亮为何物了。我们现在是什么形容也不是,月亮就是月亮。……〞36.“什么样的社会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文学现象,而文学现象又反过来影响到社会。靡弱之风兴起,缺少了雄沉之声,正是反映了社会乏之清正。而靡弱之风又必然导致内容琐碎,追求形式,走向惟美。这是我们面对的散文局面,也是?美文?提出大散文概念的背景。〞37.总而言之,贾平凹“绝对是面对当时的散文困境,不满了对散文现状的沉沦〞而倡导“大散文〞的,或者说,他是为了“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更多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而鼓呼“大散文〞的。显而易见,他倡导“大散文〞,是以“企图突围,引导写作,改造读者的一种共识〞而力排陈腐、复归散文“生活实感和人之性灵〞为出发点和归宿的。38.从贾平凹倡导“大散文〞的背景及目的来看,“大散文〞既与文体范畴相关,更与作品的文风相关,即更与散文的审美标准及散文的价值相关,并非“跟广义散文的界定大致相似〞那么简单。39.〔3〕倡导“大散文〞的意义第一、倡导“大散文〞的目的■对散文遭到冷落的局面有一种反省和检讨,不约而同地有着振兴的愿望■使散文真正的门户独立■使散文发生一种质的变化“大散文〞观念的提出,虽在理论上未必标准,但确实是从散文创作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它对散文的生存、开展具有不可忽略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40.第二、倡导“大散文〞的社会反响■“大散文〞观念的提出,“引起国内散文界普遍关注,招来争论〞。“众多报刊纷纷开辟‘大散文’栏目〞,“‘大散文’的外延局部,即题材、体裁的扩展已成为大多数作者和读者的一种自觉意识〞■“大散文〞观念的提出,已为许多理论家认同,他们从理论上阐述了“大散文〞观念对繁荣、开展散文创作的实际意义。41.林非对于“大散文〞的概念曾经有过批评:“有的散文家喜欢提口号,应该说是件好事,因为可以触发人们思索。不过想要提出一个很确切的口号,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譬如最近较为流行的所谓‘大散文’,其用意大概是想冲破抒情散文的格局,扩大这种文体的容量,说得通俗一点儿,跟广义散文的界定大致相似。〞42.“提出‘大散文’的观念或许在名称上并不完满〞(贾平凹?<散文研究>序?),是倡导者已经意识到的,而且,他们还意识到,“如果说‘大散文’观念是一种新拓,倒不如理解成一种恢复更为准确〞(穆涛?<美文>两岁笔记?)。43.2、刘锡庆的“文体净化论〞主要观点:〔1〕中国古代就是大散文,贾提出大散文就是“复古〞,是主张回到散文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