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古代世界文明的起源与交流采集狩猎农耕畜牧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就是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1.条件: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放牧收割一、人类文明的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右边两幅图大约绘制于5000—6000年前,反映农业和畜牧业刚刚产生时的情景。虽然原始时代的艺术家们采取了印象化的手法,但我们仍能清楚地发现,左上图的人们在放牧,左下图的人们在收割。(1)表现:地区农作物家畜西亚大麦、小麦、豆类
羊、猪、牛等南亚芋头中国水稻、粟中南美洲玉米、南瓜1.条件: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2)影响: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②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③贸易交换: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④文化创造: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做工作。⑤早期城市: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结合教材第2-3页内容,尝试用图示的方式去描述人类文明最初产生的历程。采集渔猎农耕畜牧手工业社会分工剩余私有阶级国家文字播种收获定居城市人口生产力矛盾记事管理剩余产品掠夺战争生产力奴隶
兼并政治宗教活动文明2.标志:文明的标志产生原因阶级国家文字城市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战俘沦为奴隶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记事、管理的需要农耕文明要求定居;政治宗教活动;战争兼并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C古中国西亚:两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地区性大国,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城邦民主政治古代文明的特点:地理位置共同点: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的特征古印度多邻近大河流域;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希腊古埃及北非:尼罗河流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思考】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材料和工具方面有何特点?这种书写材料的使用受到什么影响?
(1)特点:①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为构成文字的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②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2)影响:这种书写材料主要受到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河流域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啊,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材料1:“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吉尔伽美什》材料2: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生活态度?造成这种生活态度的因素有哪些?态度:恐惧悲观,重视现世生活。因素:洪水不定期泛滥,战争频繁,外族入侵等。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3)建筑和艺术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本质:王权至上,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4)法典: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王太阳神沙玛什权柄原因内容地位①前言:宣言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②正文:详细规定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洪水泛滥、外族入侵,不安全感,统治者希望通过编制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第23条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第196、197条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第203、205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结语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①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②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③施行同态复仇法④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⑤宣扬君权神授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B2.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2)政治制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3)文化成就: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尼罗河的特产纸莎草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1)自然环境:东北非的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3.(2023·湖北高考·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D7.(2022·辽宁高考·12)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A.王权的衰落B.对自然的崇拜C.文字的发展D.对科学的探索B古印度地区时代更替:达罗彼荼人哈拉帕文化:(前2350年-前1750年)青铜文明雅利安人吠陀时代(前1800-前600)婆罗米文即后梵文佛陀时代(前6-前2世纪)摩揭陀国等,巴利文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第一个统一奴隶制帝国——佛教兴盛;阿育王外族入侵时代(前200-200)文明中断笈多王朝(320-540)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分裂时期(541-1205)德里苏丹国(1206-1526)莫卧儿帝国(1526-1857)英国殖民地(1858—1947)
公元前2000年起,黑海沿岸、高加索附近的游牧民族不断侵入农耕世界,并与当地的被征服者相融合。他们向西摧毁了爱琴文明,并产生了希腊文明;在南方的小亚细亚与伊朗高原,终结了两河文明并创造了波斯文明;向东南的一支——雅利安人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进入印度,建立了种姓制度下的古代印度文化。3.种姓之殇:古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原人婆罗门:掌握祭祀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富有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首陀罗: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思考】在印度神话中,不同种姓的人的地位与身体的部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后来什么思想对其产生了冲击?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古印度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释迦牟尼菩提悟道与《舍身饲虎》壁画印度数字与十进制3.种姓之殇: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史诗《罗摩衍那》四《吠陀》吠陀共有四部,以最早形成的《梨俱吠陀》最为重要。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成书时间约公元前四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3.种姓之殇:古印度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印度最早的文字存在于4000多年前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创制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材料: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锤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3.种姓之殇:古印度4.(2023·浙江高考·10)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巴比伦A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A4.民主之源:古希腊(1)城邦国家的形成①时间:公元前8-6世纪②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小国寡民、独立自主)③范围:城市和乡村。④古希腊城邦政体类型政体类型权利分配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僭主制君主世袭,独掌大权,有臣民无公民贵族集体领导,权力受公民大会制约人民主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少数贵族集体统治,公民没有民主权利非法取得的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利,本质上等同于君主制⑤斯巴达: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2)城邦与公民①概念:希腊文的“公民”(Polites)一词就由城邦(Polis)一词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②构成
公民
祖籍本邦拥有财产成年男子区别:外邦人区别:奴隶区别:儿童、妇女
阶级奴隶主(贵族)奴隶平民职业: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年龄:成年人、未成年人性别:男人、女人矛盾
自由民③特点公民是城邦的主人、统治者,不同于古代中国的“臣民”,也不同于现代国家的“公民”体现了共和主义公民观(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公民的平等(公民内部)和自由(政治自由非个人自由)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3)雅典民主政治背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政治上的城邦制度经济上的商品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民主经济:奴隶制商品经济繁荣①工商业经济发达②海外贸易繁盛政治:城邦民主政治①直接、广泛、平等的民主②泛滥、狭隘、随意的民主①人文主义、自由平等、强调道德②思想活跃、开放、理性精神决定决定思想:人文精神的起源(4)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BC594(BC6C初)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①贵族和平民斗争激烈“平原派”(贵族):反对改革,维护贵族政体“山地派”(平民):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工商业者):实行温和改革,分享政治权利梭伦改革的措施①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变成自由民,扩大公民的范围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贵族垄断,平民和商人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③新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令,使得雅典法典具有比较人道的色彩。⑤实施保护妇女儿童和保护工商业发展等措施,大大促进雅典社会经济发展。梭伦改革的特点:中庸和不偏不倚、调停者(4)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BC509(BC6C末)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①取消4个血缘部落,设10个地域部落,权力相同:铲除贵族特权,民主政治确立。②取消四百人议事会,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产生方式:产生于新选区、新方法,不是按照血缘部落选举,而是按照地区部落抽签产生(不受血缘的限制)当选资格:四百人议事会只有前三个等级公民才可入选,现在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不受财产的限制)执政方式:轮流执政意义:形式上更加民主(不受血缘、财产的限制;抽签保证所有人都享有完全平等的担任公职的机会;轮流执政,享有同等的参政权)③改组军队,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取消财产限制,全体公民都有权和可能抽签当选除十将军外的其他一切官职和陪审员。
十将军委员会仍需选拔,体现一定的精英政治色彩。④实行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但也容易被利益集团利用。(4)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过程BC5C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顶峰①全民政治:全体公民都可以抽签当选除十将军以外的一切官职,并发给津贴。②扩大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等权利③陪审法庭按照投票方式判案,维护民主,但容易造成多数人暴政。雅典民主的程序性:即强调民主决策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强调理性,但未必能够保证真正的民主。
政治自由高于个人自由(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现代的自由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所谓的政治自由是指个人自由的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而所谓的个人自由是指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其生活方式而不受国家干预的自由。在雅典,那时的政治自由似乎压倒了个人自由。(5)雅典民主政治结构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全体直接民主法律至上绝禁人治权限交叉制约机制(6)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局限性—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进步性-——伟大文明的催化剂(1)实质:(2)性质:(3)参政方式:(4)公民自由:(1)经济:(2)文化:(3)政治:(4)后世: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有限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容易造成政局的混乱。希腊公民的个人自由屈从于集体。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雅典的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形成了自由宽松的学术条件,使雅典的科学文化空前繁荣。民主制度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公民表现出极大爱国主义热情。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比较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形式直接民主(直议制)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前提①小国寡民(空间维度);②公民参与政治的激情(时间维度);③公民群体(政治共同体)的内聚性①国家空间规模的扩大;②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时间持续性;③与决策成本和政治秩序有关民主局限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中才有可能。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顾准文集》范围狭隘;性质原始;方式随意:后果严重。政党博弈;裹挟民意精英政治;金钱政治(7)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时间: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原因:
内因:①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外因: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2.(2023·高考全国乙卷·32)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A5.(2022·重庆高考·11)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观剧津贴被大幅削减,城邦日常开支和军费也要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方式来筹集。对此,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每个人都想享受由财富带来的荣耀。而现在,每个人都要辩称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头等的罪恶一样。”上述材料反映出()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B.富人对民主制更有信心C.富人的经济负担在减轻D.穷人被排挤出城邦事务A6.(2022·河北高考真题·1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表1表1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D年龄学习内容约6—14岁写作、音乐、体育约14—18岁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18—20岁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A.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公民责任意识衰落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渐消解C公元前5世纪,尤其是希波战争后期,雅典水军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代贵族掌握的重装步兵成为战争依靠的主力。城邦中更多的穷人和普通人担任起舵手、下级军官和修理船只的工匠等。上述情况导致()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水军作战模式取代重装步兵作战模式C.下层平民政治影响力提升 D.按照血缘划分公民等级的原则被打破C探究一:古代农耕文明扩张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从扩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角度讨论。材料: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钱乘旦《西方那块土》被征服者向征服者纳贡人们集体分工劳作食物来源得以保证,扩展有物质保障(可能性)人地矛盾突出,需要更多的土地(必要性)统治者希望获得更多税收(必要性)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利于调动人力物力(可能性)三、古代文明的扩展埃及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武力征服
VS海外殖民(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探究二:古代农耕文明扩张的表现?特点:被征服地区变为本国统治地,呈面状扩展材料:希腊的海外殖民运动是城邦为了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参加的殖民者母邦公社成员,殖民后属于新邦公民团体成员,而母邦与殖民城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子邦亦为希腊殖民的新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皆与希腊本土诸邦相似,如在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意大利南部,素有“大希腊”之称。——王红卫《论古代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根源及其影响》海外殖民(移民):古希腊文明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建立的殖民地示意图探究三:古代海洋文明扩张的表现?区域: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特点:沿地中海北岸和黑海周边建立据点,呈现线状分布类型代表原因表现方式特点影响农耕文明古埃及文明①农业的发展需求;②农耕文明水平高;③扩张及争霸战争推动。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武力扩张被征服地区变为本国统治地,呈面状扩展①使文明区的相互交流和联系;②实现扩张目的,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③给被扩展区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古西亚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向周边地区扩张,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海洋文明
古希腊①环海,山多地少,为了生存;②凭借自身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①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②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移民海外城邦独立于母国,未形成统一帝国,呈点状扩展三、古代文明的扩展8.(2022·海南高考·10)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过类似过程。这说明()A.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C.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历史进程的样态D.历史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认同A9.(2022·山东高考·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图3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D.水稻、甘蔗C农耕文明的扩展潜能武力征服海外殖民根源结果途径(2)奴隶制帝国形成(1)文明交流四、古代世界的帝国三大帝国共同的特点是: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本课所学的古代奴隶制帝国多采取废除债务奴隶的制度,生产所需劳动力为被征服地人民被卖为奴隶提供。前6C前4C末前27年罗马帝国古代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崛起时间统治概况衰亡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1—2世纪①中央: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经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①中央: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推广希腊文化①政治:实行君主制,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②法律:以罗马法维系统治;③文化: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④经济:罗马是世界市场的中心。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四、古代世界的帝国(一)波斯帝国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欧亚非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探究一:波斯君主如何使人民信服他的权威?史料研读: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人,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君主专制君权神授探究二:如何统治如此大的疆域?行省制官僚体系探究三:如何维系官僚体系与军队开销?▲波斯浮雕
上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和各种土特产。税收系统国王行省总督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神(一)波斯帝国①在历史上,波斯帝国第一次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直接联系起来。②波斯帝国把两大经济世界,即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波斯帝国拥有优秀的海洋文明。探究四:波斯帝国的拓展有何影响?(二)亚历山大帝国1.概况: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区域: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前323,帝国分裂前30,罗马帝国皇帝灭亡托勒密埃及,俘获埃及艳后。①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②在波斯:亚历山大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亚历山大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统治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目的)【合作探究】依据课本并结合材料,指出亚历山大帝国的主要制度,分析其对希腊文明和当地的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1: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材料2: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2.制度: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③推广希腊文化。3.影响:(1)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战争的灾难和奴役。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①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③使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①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②腓尼基名城推罗大屠杀③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国被烧毁④在中亚,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中。材料:攻下底比斯后,亚历山大纵容部下屠城为乐,城市夷为平地,居民一概为奴。如此残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油画)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1.兴起: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2.扩张:先后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包括今天的法国和英格兰,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3、罗马政治制度演变(1)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制(BC509-BC27年)权力机构产生方式主要职责或说明执政官政府最高职务元老院权力中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有两人,一年一任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材料:约公元前500年,罗马……开始成为独立城邦。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后来,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统治者。从前由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甚至在接纳若干平民后其性质仍然不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3、罗马政治制度演变(2)罗马帝国:元首制(BC27年-AD476)角度罗马帝国政体建立主要机构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特征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君主政治——元首制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政体分权制衡材料:罗马进入“共和时代”以后,由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外族奴隶的数量增加很快。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有150万人口,奴隶就占了90万。当时(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思考:材料中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有何特点?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1)罗马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的俘虏。(3)影响:
积极:①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②由于奴隶和平民的努力,帝国在1—2世纪保持了200年的和平与繁荣.消极:①外族奴隶占大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如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等;②压迫奴隶的人身自由;(2)罗马奴隶制的特点是外族奴隶占绝大部分。大力发展奴隶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屋大维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但保留元老院;(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3、罗马政治制度演变(2)罗马帝国:元首制(BC27年-AD476)(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4、罗马统治情况基督教“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恩格斯公元313年,罗马征服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法律:以罗马法维系统治;文化: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材料:在共和国时期,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保证了对外战争的胜利,共和国内部社会稳定,罗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平民权益的法律。在帝国时期,罗马法又增加了许多内容,以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和统一。
——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经济:罗马是世界市场的中心。(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5、帝国兴衰:1-2世纪
奴隶和广大平民辛勤劳动、地中海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奴隶起义:西西里、斯巴达)4世纪末由于内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外部蛮族入侵,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6、罗马帝国的影响及灭亡原因材料: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影响:①消极:掠夺性的侵略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材料1:公元3世纪中叶,由于波斯萨珊王朝的崛起,这个具有内在局限性的政府机器突然不得不面对各种全新的问题。…自戴克里先后,罗马对农业经济明显征税过重。农民被迫上交大部分农产品,致使有些农民饿死。有人认为新的税率还摧毁了一直以来建造和管理帝国各城镇的地主阶层。某权威观点认为,以供养很多“闲人”的官僚机器为代表,整个帝国实际上开始变得处处受限。这些“闲人”又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在军事方面,从短期来看,军队的扩充达到了目的;但由于帝国境内缺少兵力,公元4世纪的几任皇帝不得不从边界对面招募越来越多的“蛮族人”。结果,罗马帝国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下降了。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人民负担加重“闲人”官僚体系招募蛮族军队征税过重边境压力逐渐增大,资金压力增大(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7、维系统治的罗马法(1)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到7世纪古罗马奴隶制社会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2)分类:①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不成文法(如习惯法)和成文法(如《十二铜表法》;②从适用范围上分为公民法(如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和万民法)③从调整对象上分为公法和私法(如婚姻法继承法)公法:包括国家祭祀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程序、固定)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继承等(灵活、实用)(3)罗马法的立法精神:自然法①基本理念:理性、自由、平等、正义③提出者: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塞罗④地位:法律之上的法律。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理念。②核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⑤特点:体现理性;具有普适性永恒性;判断法律好坏与否的标准(三)罗马的演变及罗马帝国7、维系统治的罗马法(4)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法律表现形式①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②习惯法:(BC6世纪-BC5世纪中)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并且随意调整法律来欺压民众。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维护对象:贵族特点: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概念:法律的解释权掌握在贵族手中,贵族可以随意解释,侵害平民的利益。③成文法:《十二铜表法》(BC5世纪中)目的: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地位与评价:这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维护对象:公民(贵族、平民)④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⑤内容:A、重视契约精神,主张法律上的公平公正B、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本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5)从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范围背景:罗马领土扩展,国家内部出现各种矛盾公民法万民法形成来源内容维护对象分类特点影响BC8世纪-BC3世纪中BC3世纪-AD3世纪中罗马城邦内部的法律体系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都是公民法皇帝的命令;法学家的法律解释;元老院的决议;裁判官的判决等侧重国家事务、诉讼程序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城邦公民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公法私法注重形式,程序烦琐,不灵活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利于罗马对外扩张。有效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发展,巩固罗马政权(6)由零散到形成体系:内容系统化和法典化查士丁尼大帝像公民法前3世纪万民法6世纪公元元年查士丁尼法典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调整帝国万民关系,法律制度更加完善⑤评价: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②维护对象:帝国全体自由民③特点:系统化、法典化④内容:侧重私法公民与自由民的区别公民:本国的自由民才能称为公民。外邦来的自由民、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妇女和奴隶都不属于公民范畴。
自由民:罗马帝国境内除奴隶以外的所有的人。平民:罗马贵族以外的公民。(7)特征和实质:(8)原则:10.(2022.6·浙江高考·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C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笔遗产”的是(
)A.元首制 B.罗马法 C.万神殿 D.大竞技场B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A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A材料: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交通体系。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据课本和《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整理①武力征服下形成,疆域广阔;②君主专制,强调君权神授来巩固统治;③对区域影响深远;④重视交通建设;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和问题探究,概括古代世界几大帝国的共同特征。四、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多领域传播领域传播途径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文明交流的总趋势: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向东:阿拉马字母向西: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五、文明交流交往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不断扩大。1、西亚北非的贡献(1)西亚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2)西亚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3)西亚的神话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模仿埃及。
西亚神话中的鹰头狮身怪和手握闪电的雷神巴力,演化为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和雷神宙斯。希腊雕塑与埃及雕塑五、文明交流古代文明示意图商业比较发达阿拉马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腓尼基字母2、字母文字:西亚的腓尼基文字东西五、文明交流新疆出土的罗马纺织品罗马出土的汉代丝绸中国出土的罗马金币材料1: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场,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材料2:据《后汉书》记载,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随身带有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礼品。这样,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五、文明交流六、中古时期的欧洲时间:形成背景:5——1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材料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材料3:“日耳曼人亦称条顿诸民族,系指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诸语言的任何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日耳曼人逐渐形成了若干分支,如法兰克人、撒克逊人、哥特人、阿勒曼人、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和伦巴德人等。”——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一)中世纪西欧的三大支柱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②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封君封臣土地与保护效忠、服兵役①封君授予封臣土地;②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1)条件:1、社会秩序的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2)内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互为主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1: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西方社会史》上卷材料2: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世界历史读本》(1)以土地为纽带;(2)层层分封,等级森严;(3)依次主臣关系,层级间相对独立(4)契约,双向权力义务【思考】根据材料及课本15-16页,分析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和影响?(3)特点:(4)影响:(1)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2)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由农农奴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⑴交纳地租,服劳役;⑵法律上自由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⑵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2、社会秩序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材料:罗马帝国灭亡后由于远距离贸易、集中手工业生产、帝国货币等的消失,采邑(庄园)必须为自身提供几乎它所需要的一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领主城堡教堂领主自营地公共草地自由农份地马厩谷仓农奴份地材料1: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材料2: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经济上:自给自足2、社会秩序的经济基础:庄园制度和农奴制度①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什一税,经济实力较强。材料1:天主教会拥有大量田产。此外,教民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什一税)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材料2:德皇亨利四世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教皇随即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并策动德国贵族反叛。最后,亨利四世向教皇请求宽恕,他赤足披毡在城堡外的雪地里等候了三天,方得进见。②政治上: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在整个中世纪一直与王权博弈。3、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基督教卡诺莎之辱教权高于王权欧洲所有的皇帝都由需要教皇加冕以得到上帝的认可,直到拿破仑时期,这一传统还在延续。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材料3: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③思想文化上:控制西欧思想文化,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基督教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接受洗礼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临终由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以求灵魂能够升入天堂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1)趋势: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政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原因: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二)中世纪西欧后期:孕育曙光历史纵横:英国议会的起源在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交谈和谈判。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暑《大宪章》。《大宪章》调整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1264年和1265年,英国两次召开议会,其中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1、政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签署《大宪章》(1215年)背景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内容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意义(1)积极: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被称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2)局限:①它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并未改变广大农民的地位;②把封建特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在当时具有倒退的性质。召开议会(1)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利逐渐加强。(2)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1)确立: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名称人员比例(总人口2450万左右)享受权利第一等级教士10万35%土地,免税,特权保护第二等级贵族约40万第三等级其他所有人2000万农民,40万城市商人、工匠纳税,劳役材料:王权和三级代表制的结合在法国政治制度史上乃是一个奇迹。它既强调了王权在决断国家事务上的专断性,又凸显了三级会议限制国王活动的能力。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
——何平立主编《西方政治制度史》【知识链接】法国:等级君主制(选必1P10)1、政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王权教权传教、维护教会权威政权合法性长期并立对抗城市兴起市民崛起壮大经济政治思想推动三级会议封君封臣制影响教会腐化人文复兴民族国家冲击弱化阿维农之囚
1294年,专横顽固的教权至上论者,卜尼法斯八世任罗马教皇。为了支付战争费用,腓力四世向素来享有免税特权的法国神职人员征税,这直接触犯了卜尼法斯八世的利益。面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卜尼法斯八世宣称人欲得救,必须服从罗马教皇,并开除了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教士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会议,巧妙地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服从国王,并派出军队强制罗马教皇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从此,罗马教廷凌驾于世俗君王之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意义: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知识链接】法国:等级君主制(选必1P10)教权与王权之争:丕平献土查理曼加冕卡诺莎之辱阿维农之囚【合作探究】新兴王权加强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哪些进步影响?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1、政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马赛威尼斯原属东罗马帝国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热那亚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佛罗伦萨巴黎马赛伦敦2、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思考】阅读课本P17,概括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政治稳定庄园农业繁荣经济发展城市兴起提供稳定环境工商业复兴耕地面积增加动力技术进步直接推动力剩余产品2、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1)背景: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国王颁发的城市特许状【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1: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3: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40页材料2: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摘编自《世界中古史》经济: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政治: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思想:大学兴起,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中世纪巴黎大学的教学场景学术自治宗教性与世俗性国际化与本土化通识性与职业性材料:他(法国国王)命令,禁止虐待来往巴黎的大学师生,不允许向他们缴纳旅行税。市长及法官不许插手师生及其侍从的案件,更不允许逮捕和拘留未定罪的师生。——杨燕《中世纪时期巴黎大学的自治》3、思想:大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2023·湖北高考·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C5.(2023·广东高考·12)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B7.(2022·北京高考·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C8.(2022·海南高考·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D9.(2022·山东高考·10)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B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9世纪之后13世纪初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1453年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1205年1265年1355年1444年395年罗马分裂(三)东欧: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经济军事法律1、兴盛(395年-6世纪中期)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2、衰落(6世纪中期——1453年)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②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③奥斯曼土耳其的蚕食。(1)原因:(2)结果: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成就评价法律文献建筑
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典书籍圣索菲亚大教堂传承了罗马法,对欧洲的法学思想、法制影响深远,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民法大全》插图查士丁尼圣索非亚大教堂穹窿顶材料: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恩格斯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2)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D4.(2023·湖北高考·11)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第三单元9世纪13世纪中期16世纪初17世纪末1547莫斯科公国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汗国臣属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地跨欧亚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四)东欧:俄罗斯帝国材料1:“惊恐的欧洲,在伊凡即位之初,几乎不知道......还有一个莫斯科公国,这时忽然看到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出现在东部边境而被弄得目瞪口呆。”——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材料2:“特辖军团日夜轮流守候在沙皇特辖宫廷的周围......竭诚帮助伊凡雷帝清除威胁实力,维护其稳固统治。”——(苏)斯科伦尼科夫《伊凡雷帝传》结合材料与教材内容,概括伊凡四世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实行特辖领地制,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雷帝”伊凡四世(四)东欧:俄罗斯帝国【知识链接】俄罗斯文化(选必3P24)(1)文学:创作于12世纪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2)建筑: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七、中古时期的亚洲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632年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8世纪中期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622年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7世纪中期起750年阿拉伯帝国全盛时的疆界1.建立和扩张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6世纪(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思考】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①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材料1: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2: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2.鼎盛(1)政治领域: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务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政教合一、君主专制(2)经济领域:①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②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③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学思之窗】
首都巴格达,扼水陆交通之要冲,极盛时期城市人口多达150万,……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几英里长,停泊着数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合同模板
- 农村民房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工程公司市场拓展合作协议2篇
- 玫瑰花加工生产销售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合同3篇
- 烟草法律进校园课件
- 公司与员工签订车辆使用协议
- 美发店转让合同范本
- 苏教版詹天佑教育课件
- 宁波市鄞州区住所购置合同(2024版)详细描述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律师事务所业务操作规程
- 乳房炎性肿物的护理查房
- 促销员劳动合同范本(通用)
- 【山东聊城市棉花产业发展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3000字(论文)】
- 小班数学课件《5以内的点数》课件
- 足浴客情维护培训课件
- 自考英语二词汇表-4500个单词(含音标)
-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的纪律与规范要求
- 自媒体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