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目录索引
12课标要求考情统计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20·全国Ⅲ卷,4~6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019·全国Ⅰ卷,4~5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2021·全国甲卷,7;2020·全国Ⅰ卷,4~6;2020·全国Ⅲ卷,365.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019·全国Ⅲ卷,36(1)6.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22·全国乙卷,1~3;2019·全国Ⅱ卷,1~37.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研学核心命题核心考点一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典例剖析](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1~3题。1.(角度1: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2.(角度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角度3: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CDA[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趋缓加快第3题:城市群[归纳提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含人口问题影响)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项目人口年轻化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析原因
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问题的影响应对措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等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等我国人口老龄化,目前鼓励生育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人口问题的影响应对措施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等探规律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对点训练](2023·江苏南通一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
175万人,比2021年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我国近61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下图为2012~2022年中国人口增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注: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角度1: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图示年份,我国人口增长率最快的一年是(
)A.2012年
B.2014年C.2016年
D.2021年2.(角度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与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寿命C.环境承载力
D.国家政策AA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12年人口增量最多,且当年人口为图中最少,通过计算可得2012年我国人口增长率最快。第2题,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不能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短期内不会改变,且环境承载力不会直接导致人口负增长;2021年提出“三孩”政策,会促进出生率提高,提高人口增长率。[考向拓展]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男性占比51.24%,与2010年人口普查的51.27%基本持平。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的105.20相比略有下降。尽管我国放宽了生育政策,但近几年人口出生率还是低迷,二孩生育率在短期回升后也开始回落。下图为2019年我国各年龄段男女人口占比状况。(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思考
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人口占比有何差异?判断
小于60岁的人口男性比例大,女性比例小,大于60岁的反之。(
)衍生1推断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男女差异。判断
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
)衍生2分析我国人口性别比下降的可能原因。判断
生育观念的改变、生育政策的放宽等。(
)衍生3推测目前我国生育率低迷的主要原因。判断
结婚和育儿成本不断上涨,生活压力大。(
)√√√√核心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典例剖析](2023·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完成1~3题。1.(角度1:人口迁移的特点)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A2.(角度2:人口迁移的影响)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3.(角度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CB[思维流程]青壮年劳动力经济[归纳提升]1.四看法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是当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劳动力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探规律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口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2.四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从迁入、迁出地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从就业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某地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结构的变化。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中小幼教师的配备;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则应增加老年护理、保健等相关工作人员的比重。(4)从人口问题产生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人口迁移往往会导致某地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某地人口问题。如我国农村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明显,“留守家庭”问题突出;某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收大量男性人口迁入,引发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析方法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对点训练](2023·重庆二模)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的人口,下图是我国某省2000~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柱状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据此完成1~2题。1.(角度1:人口迁移的时间差异)下列年份中,该省人口呈现净迁入状态的是(
)A.2002年 B.2010年C.2016年 D.2018年2.(角度2:人口迁移的影响)该省最近几年人口的变化有利于(
)A.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B.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D.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BD解析
第1题,比较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如果人口增长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则表示人口净迁入;如果人口增长率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则表示人口净迁出;如果两者相等,则表示迁入与迁出平衡。读图并计算,只有2010年人口增长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人口净迁入。第2题,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0,且人口还有外迁状况,所以人口总数在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数量会更少,有利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考向拓展]下图为2011~2017年北京市人口统计资料图。思考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北京市人口迁移状况是怎样的?判断
大量劳动力迁入。(
)衍生1北京市少儿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少儿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判断
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少儿常住人口落户困难,常住人口少儿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衍生2人口迁移对北京市老龄人口数量的影响是什么?判断
使北京市老龄人口数量增加明显。(
)√√×提示
图中信息显示老龄人口中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接近百分之百,因此主要是户籍人口,外来老龄人口很少,故人口迁移对北京市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影响小。核心考点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典例剖析](2023·山东卷)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下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据此完成1~3题。1.(角度1: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地形 C.资源
D.河流2.(角度2: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南岸生态环境优美
B.城区煤炭资源枯竭C.北岸发展空间狭小
D.经济依赖重化工业3.(角度3: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C.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CDC[思维流程]第1题:
煤炭资源第2题:
重化工业第3题:
辐射带动[归纳提升]1.六看法判读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距离、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判断方法具体说明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距离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判断方法具体说明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
地租高,提高土地利用率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占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探规律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租金的高低又在经济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3.从城市体系的角度看区域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高等级的数量少,低等级的数量多(1)城市之间:等级结构(个头、首位度)、规模结构(城市范围)、职能结构(主要产业)、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门槛(服务人口)、协调发展等。(2)城郊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3)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4)新城规划与旧城之间: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协调等。4.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考角度(1)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形态(集中式、条带式或放射式、组团式)。
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响较大(2)空间结构①城镇土地利用: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②城市建设用地。功能区:商业规划、工业规划、住房规划、其他功能区规划。交通设施:潮汐车道、轨道交通、交通圈等。服务设施:防护带、绿化带;污水站、垃圾站;学校、医院、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林地、湿地、风道)。(3)产业规划:服务业与制造业区位变化,高科技制造业规划等。(4)人口规划: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对点训练]建设用地比重是指一个功能区内的建筑用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下表是我国南方某镇2020年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功能区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功能区GDP年龄构成建设用地比重甲5亿60岁以上占50%、14岁以下占25%8%乙40亿60岁以上占25%、14岁以下占12.5%20%丙40亿60岁以上占19.5%、14岁以下占7%60%丁100亿60岁以上占20%、14岁以下占20%90%1.(角度1:城市功能区判读)表中表示工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角度2: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特点)由表中数据可知,丁功能区(
)A.人口抚养比最高 B.一般位于城镇的中心C.建设用地面积大
D.第一、二、三产业结构齐全3.(角度3: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四个功能区中,甲功能区(
)A.交通便捷程度最高B.主要生产小麦、玉米等作物C.旅游业较为发达D.主要提供肉、蛋、菜等农副产品CBD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丁功能区的GDP最高,建设用地占比最高,反映出该功能区经济水平高,且建筑密度大,可推断为商业区;甲功能区的GDP最低,建设用地占比最低,老年人口占比高,可推断为农业区;乙功能区和丙功能区GDP相同,且从年龄构成可知两功能区均以中青年为主,但建设用地丙功能区占比远高于乙功能区,可推断乙功能区属于旅游区,需要保留大量的旅游资源用地,建设用地占比相对较低,而丙功能区属于工业区,厂房占地面积广,因此表中表示工业区的应该是丙。故选C。第2题,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丁功能区是商业区,年龄构成中60岁以上占20%、14岁以下占20%,可推出劳动人口占比高,人口抚养比较低,人口抚养比最高的应该是甲功能区,A错误。商业区一般位于城镇的中心,人流量大,交通便捷程度高,B正确。商业区占地面积最小,建设用地比重高不等于建设用地面积大,C错误。商业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齐全,D错误。第3题,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甲功能区为农业区,交通便捷程度较低,A错误。材料中提到“我国南方某镇”,应该主要生产水稻等作物,而不是小麦、玉米等作物,B错误。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应该是乙功能区(旅游区),C错误。农业区主要为居民提供肉、蛋、菜等农副产品,D正确。[考向拓展]共享汽车是由共享汽车公司负责协调,客人分时租赁使用汽车的新型交通方式。根据北京市各集聚中心一天中不同时刻共享汽车密度变化情况,可把集聚中心分为三种类型(下图):“早晚”型指早晚停靠大量共享汽车,日间停靠较少;“日间”型与之相反;“均匀”型的集聚程度在一天中分布相对恒定。思考
北京市土桥地区主要的功能区是什么?判断
由图可知,土桥地区属“早晚”型,早晚停靠大量共享汽车,可判断该地以住宅区为主。(
)衍生1推断北京市中小学校附近共享汽车集聚中心的类型。判断
“均匀”型。(
)√×提示
中小学校师生白天在校,人口最多,白天共享汽车配置数量最多,故北京市中小学附近共享汽车集聚中心应为“日间”型。衍生2为实现共享汽车资源优化配置,共享汽车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判断
由材料可知,不同功能区之间人口流动较多,为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共享汽车资源优化配置,共享汽车企业应加强研究不同功能区之间共享汽车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完善网点车辆预报机制,以便及时协调车辆,满足客人租赁需求。(
)√核心考点四城市化及其影响[典例剖析](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1.(角度1:城市化的特点)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角度2:城市等级)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AD3.(角度3:郊区城市化)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B[思维流程]下降高集聚[归纳提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主要指标1.城市化的特点、阶段及差异比较(1)城市化的特点,一般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城市数量及等级(规模)的变化以及是否形成城市带(群)等,要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甲
城市化进程(含预测)曲线图
乙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
(2)根据城市化水平及相关特征,可以判断某地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如,甲图中英国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图中④→①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人口密度逐渐扩大,由此可判断该城市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3)比较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比较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一般要从城市化起步时间、水平高低、发展速度和目前的突出特点或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要根据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进行归纳概括。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思路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2)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
3.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思路分析随着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大,会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常见的城市化问题和一般的治理措施如下图所示。探规律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问题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若城市合理发展,就不会出现城市化问题。[对点训练](2023·广东佛山二模)城市化是城镇和乡村人口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城镇人口集聚、乡村人口流失都可能提高城市化水平。近年来西部地区城市化的速度逐渐赶超东部沿海地区。下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城市群城乡人口密度增量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角度1:不同地区城市化的特点)2000~2020年,城镇对区域外的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弱的是(
)A.东部城市群 B.中部城市群
C.西部城市群 D.东北城市群2.(角度2:影响城市化的因素)近年来,西部城市群比东部城市群城市化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其(
)A.乡村人口流失更多
B.城镇经济水平更高C.乡村居住环境更优
D.城镇人口增量更多3.(角度3: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措施)为了推动各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东部城市群扩大城镇用地面积②中部城市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③西部城市群引导人口大量迁入
④东北城市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AC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2000~2020年,东北城市群人口密度增量减小,说明2000~2020年东北城市群对区域外的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弱,因此2000~2020年,城镇对区域外的人口吸引力越来越弱的是东北城市群。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西部城市群乡村人口密度增量为负值,并且比东部城市群小,2010~2020年西部城市群城镇人口密度增量与东部城市群城镇人口密度增量差异较小,所以西部城市群比东部城市群乡村人口流失更多,导致西部城市群比东部城市群城市化速度快。我国东部城市群的经济水平更高,乡村环境更优。图中所给的信息为城乡人口密度增量,所以无法判断出城镇人口增量情况。第3题,东部城市群扩大城镇用地面积会破坏周围地区生态环境,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①错误。西部城市群引导人口大量迁入会导致人口拥挤,出现城市化问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③错误。中部城市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东北城市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②④正确。[考向拓展]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思考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判断
中期加速阶段。(
)衍生1图中时间内,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是哪个时间段?判断
2010~2020年。(
)衍生2近年来城镇化水平的变化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现象有何影响?判断
乡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人口老龄化减轻,出现城乡倒置现象。(
)衍生3我国未来乡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对乡村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什么?判断
乡村劳动力减少,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不足。(
)√√√√专项模块·素养培优突破一命题篇专项命题一从热考情境角度命题命题方向一
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影响1.“独生子女”政策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提到:“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影响: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理论上少生了4亿多人,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2.“单独两孩”政策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启动。影响:“单独两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该政策能缓解老龄化程度,但无法改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本之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单独两孩”政策能缓解未来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局面,但未来劳动力数量的缩减是长期的趋势。3.“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等问题。4.“三孩”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作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影响: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短期来看,生育率的提高会对相关领域的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并带来相关投资机会。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命题
人口政策调整及其影响2021年11月19日修订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符合法律规定结婚的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延长婚假十天,女方延长产假六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护理假。在子女六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十天育儿假。职工在前款规定的产假、护理假、育儿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据此完成1~2题。1.(角度1: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安徽省制定该《条例》的主要原因是(
)A.男女性别比失衡 B.劳动力严重短缺C.经济增长缓慢 D.人口出生率低2.(角度2: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利于安徽省“三孩”政策落地的是(
)A.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B.鼓励幼儿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C.实施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D.对婴幼儿入托、入园给予补助DA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条例》旨在鼓励生育,提高人口出生率,D正确。第2题,实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利于提高生育意愿,A符合题意;鼓励幼儿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有利于减轻家长接送小孩的压力,B不符合题意;实施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有助于育龄妇女兼顾事业和家庭,进而提高生育意愿,C不符合题意;对婴幼儿入托、入园给予补助,有利于提高生育的意愿,D不符合题意。命题方向二
新型城镇化1.新型城镇化的含义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差异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3.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要求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缓解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不平衡,在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聚集效益佳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不能外强中干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特点要求个性特征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人本气氛浓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要树立牢固的人本思想,创造良好的人本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本气氛,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城镇联动紧其内涵是要把城市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解决好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或畸轻畸重的问题城乡互补好城镇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全面拉动农村发展,不能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命题1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措施(2023·贵州贵阳三模)“城,所以盛民也。”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实现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据此完成1~2题。1.(角度1: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因素)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
)①住房条件②教育资源③工资水平④耕地面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角度2:新型城镇化的措施)为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A.加强都市圈功能区改造,让各个城市产业发展均一化B.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C.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拆除城中村中低端居民楼房D.加强城乡产业整体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及产业协调发展AD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充分考虑能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要满足其生活、教育、医疗的需要。超大城市一般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应重点考虑城市住房和教育资源等要素,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①②正确;超大城市工资水平一般较高,对人口流入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工资水平不是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主要考虑的因素,③错误;城市人口生活、就业主要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耕地面积不是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主要考虑的因素,④不符合题意。第2题,各个城市产业发展均一化会造成内部竞争与资源浪费,A错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对乡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城镇化关系不大,B错误;城中村中低端居民楼房为低收入就业人员提供住房需求,简单拆除城中村中低端居民楼房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利于外来人口在本地就业,C错误;城乡整体规划,有利于让农业人口有序转移,基础设施和产业协调发展,可以保障转移人口居住和为其提供就业。命题2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在人地关系中,城镇化进程与粮食安全存在着耦合关系(相互促进或制约)。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相协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粮食安全水平及耦合协调度的时间变化趋势(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据此完成3~4题。3.(角度1: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对该省新型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耦合关系解释合理的是(
)A.城镇化水平提高使农村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B.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使粮食安全水平上升C.粮食安全水平上升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两者耦合协调度上升4.(角度2: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A.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 B.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C.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 D.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DA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综合指数越高,表示协调度越好,图中显示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同时耦合协调度也增大,如果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则城镇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协调度变差,A错。城镇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粮食安全水平不会上升,B错。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会导致部分耕地被占用,粮食安全水平不会上升,由此可推测,粮食安全水平上升并不会使城镇化用地规模迅速扩大,C错。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剩余劳动力可迁入城市从事其他产业,促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可促使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上升,D正确。第4题,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水平,解放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提高,A正确。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缩小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B、C错。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不一定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不利于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提高,D错。专项命题二从新情境新材料角度命题新情境新材料一、“虹吸效应”“外溢效应”与人口迁移“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会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受政策影响以及过度聚集的拥挤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使外围城市经济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2012~2017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口变化曲线图。角度1上图反映出广东其余三、四线城市人口迁移量有何特点?答案
广东其余三、四线城市人口主要为净迁出,2013年迁出人口达最大值。角度2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哪个时间段?答案
2016~2017年。
角度3广州、深圳的“虹吸效应”“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什么?答案
广州、深圳的“虹吸效应”“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相互的交流和调配,促进城市协同发展。二、职住比职住比是指某一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若比值为0.75~1.25,则区域的就业和居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图示意W市某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附近的职住比。角度1推测图中G区域就业岗位数量和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的关系。
答案
由图可知,G区域距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该区域职住比基本上大于1.25,说明该区域就业岗位数量多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答案
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可以缩短沿线附近地区的通勤时间,因此居民居住和就业的地点受空间地域限制减小,会加剧职住分离程度。角度2分析图示轨道交通线的建设对沿线附近地区职住分布的影响。角度3分析有利于改善P区域职住比的措施。
答案
由图可知,P区域职住比小于0.75,说明该区域就业岗位数量少于居民中就业人口数量,就业岗位较少,可能是当地以居住用地为主,而工业用地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多样化,增加工业用地面积,增加区域内的就业岗位,从而改善P区域职住比。素养立意命题一、区域认知不同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条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分析城市群的发展特点时,应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分析。真题感悟1(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角度1:区域特征)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2)(角度2:区域发展)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A解析
(1)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第(2)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住宅用地需求增加,推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使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二、综合思维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不同,其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在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时,应结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真题感悟2(2023·海南卷)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右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角度1:时空综合)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2)(角度2:要素综合)对我国中部地区1978~2018年人口重心迁移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中部地区人口外流B.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C.中部地区跨境贸易D.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BC解析
第(1)题,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第(2)题,改革开放后,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流,导致中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A错误;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群地区集聚,影响人口空间分布,导致人口重心迁移,B错误;中部地区跨境贸易对经济重心迁移的影响较大,但对中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且中部地区不位于边境地区,C正确;中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向矿产资源开发地区集聚,受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影响,人口重心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专项命题三从高考重要图表专项角度命题命题地租等值线图的判读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形,一般呈现从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一般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图1
坐标图
图2
立体图
图3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等值线图等形式。选择读图思路和读图重点,首先要弄清楚曲线图的名称和类型。如图1是坐标图,横坐标表示距市中心距离,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图2是立体图,类似于地势图,最为直观地显示了地租水平的高低;图3图例中有“等值线”,表明这是一幅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图中的等值线表示地租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其特点与一般等值线相同。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地租曲线图中往往涉及多个、多种图例,这些图例表示的地理事象往往与等地租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读图时必须弄清楚这些关系,然后读取信息。如图1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一般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正比关系,这说明又受到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图2中位置越高,地租水平越高,干线与环线交会处出现次高峰。第三步:析原理,找方法在城市功能区中,商业区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工业区支付地租的能力最低,住宅区居于两者之间。综合图1、图2、图3,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的城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峰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交通比较便捷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若地租等值线弯曲外凸,表明当地地租比两侧高,说明地租受交通线的影响。针对训练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地租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角度1:影响地租的因素)图乙中地租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B.交通便捷程度高低的影响C.商业中心集中布局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2)(角度2: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选在以下哪个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建设项目合作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国际信用证开证与保兑合同
-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第五章2024年度国际货物买卖法下技术开发合同细节3篇
- 对公账户汇款合同模板
- 二零二四年度光伏发电站设计施工合同
- 瓷砖原料供应长期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高级轿车买卖及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废弃物处理与拆除合同
- 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2篇)
- 广州数控GSK980TDb操作步骤(刀补对刀)
- (完整)小学语文考试专用作文方格纸
- 唐诗三百首大全306首
- 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幼儿园红色故事绘本:《鸡毛信》 课件
-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生字课件 第26课 西门豹治邺
- 夹层钢结构施工方案钢结构夹层施工方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
-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GB/T 7157-2019电烙铁和热风枪
- GB/T 37546-2019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