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五大预测及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五大预测及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五大预测及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五大预测及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五大预测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顺势而为,察势为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兵法》

2.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

3.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鬼谷子》

4.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吕氏春秋》

5.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不朽的传统智慧。请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

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展开联想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择了关于“势""察势""乘势""顺势"等的5

则论述。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2-3则作为立意基础,使之建立起内在联系,并

展开联系和思考,以“顺势而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考生首先要理解5则材料

的内涵与侧重,并思考其与“顺势而为"可能产生的关联,然后展开联想、构思

成文。什么是M势而为,怎么能顺势而为,为何要顺势而为,都可以成为论述的

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材料并紧扣“顺势而为”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

【佳作赏析】:顺势而为,察势为先

《吕氏春秋》有云:"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顺着风向,星星之火才呈

燎原之势;顺着江河,渭渭细流才能汇入汪洋大海;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以逸待劳。

掬一把历史长河中的细沙,顺势而为如同沙中之金,虽历经淘洗,却愈发光

亮。秦国经六世积累终至始皇而一统天下,顺得是分久必合之势;刘邦从一介草

民成为汉朝的开国君主,顺的是天下民心之势;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寡胜多,

顺的是便利东风之势……顺势而为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顺势而为,首先需要具备察势的能力。秦始皇、汉高祖、孙仲谋……无一不

是在正确察势之后选择了顺势而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即时代

潮流所推动的前行之路。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它们不过是善假于

物、善借与势罢了。察势,要体察生活,要观察社会,要了解时事,要看清形势,

除此之外,还需要读史以为鉴,观事以为镜,以此来洞悉时代浪潮的过往流程,

从而窥见涌向未来的正确航道。

察明事物发展、时代前进的趋势,我们才能顺流而上、顺势而为。在绿水青

山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的当下,新能源产业顺势而为,创造出诸多绿色低碳的新

事物。且看城市里穿梭的窗明椅净、平稳行驶的新能源公交车,田野里高耸的随

风旋转、不停工作的风力发电机,道路上照亮黑夜、为人指路的太阳能路灯……

很多新事物的产生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源源不断的新事物又组成滚滚前行的新

浪潮,我们当立于中流之上,察明浪潮前行之势,继而瞄准航向,乘风破浪。

顺势而为并不与逆流而上背道而驰。从古至今,从来不缺逆流而上的勇士。

水流之势,有时是泥沙俱下,这就需要勇士逆流而上、溯本清源、激浊扬清,来

重塑河道、改变流向。这其实是一种更为积极的顺势而为,逆流而上的勇士于混

沌朦胧之中明辨真正的大势所趋,甚至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其高明的察势能力

让其不惧风吹浪打,因为他们懂得唯有准确察明形势,才能真正顺势而为。

古人云:"察势者智,趋势者明/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的能力以善察势动、善

觉时变;也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因时而动,明势而行;甚至需要逆流而上的魄

力来破旧立新、造势开源。如此,我们才能真正顺势而为,抵达梦想的彼岸。

(二)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内外兼修方是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某国外金融城市长就职巡游,中国同胞的巡游方队,呈现出缤纷

多彩的"中国色彩":熊猫憨态可鞠,京剧脸谱巧笑倩兮,茉莉花乐声悠扬……

博得阵阵喝彩。

【材料二】11月10日15时许,新疆尼勒克县突降暴雪,气温下降,天地

寂静,形成了壮美亮丽的雾淞景观。

【材料三】拆书、补书、订书、压平……周而复始,为古籍续命。高慧云默

默无闻,宠辱不惊,对她来说:这条路很窄,但是很长。她至今已修复古籍约

7000余册。

请选择两则(三则也可以)材料来立意行文。要求选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机

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参考立意

材料间的有机联系,并无固定结论,只要不过于牵强而又能自圆其说,均可。

参考立意如下:

材料一与二:壮美与缤纷谱就中国色彩。

自然之美与人文色彩铸就中国大美。

材料二与三:美往往在冷寂中得以成就。

材料一与三:于宠辱不惊中传承中华文化,铸就中国色彩;

阳光下的色彩源自偏于一隅的默默付出。

(以上仅为参考立意)

【佳作赏析】:内外兼修方是真

外金玉光鲜成气象,内躬耕自守树本宗。

—题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诗人曾为人生勾勒出这样刚柔并济,内外兼美的

境界。其实,大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亦然。

要想收获掌声,必须展露其最光鲜亮丽的一面"旦若望掌声能够持久,那么

聚光灯下,必定要有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此言得

之。

然而有一种趋势让我们不由忧心:当世界开始瞩目“走出去”的中国,瞩目

于那些青花瓷、京剧唱腔,陶醉于《茉莉花》的悠扬,惊叹于《千里江山图》的

挥洒,我们能否沉下心去,看到瓷瓶背后一个工匠数十年的泥水劳作,看到故宫

匠人们数十年只做一件事的倾情专注,看到"高慧云们"数十年埋头古籍之间的

青丝白发?

是的,向来含蓄的中国文化需要更加“外向",但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岂是

几次文艺展演就可维系的?

回顾中国数十年来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树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

开始是“熊猫攻势",让这个圆润可爱的生物为中国打开世界的大门;后来,我

们将最具特色的艺术品,艺术表演送出国门,于是世界看见了一个五光十色、充

满东方情调的中国。

但,这样就够了吗?我们希望被世界认同与了解,难道是"熊猫"、"瓷器"、

"长城"几个关键词可以完成的吗?

当然不是。“君子外与人交而内自省也。"我们向外展露之后,目的终究是要

反躬自省,回归我们自己的文化本源。假如没有高慧云们的"巧手回春",尘封

的典籍可能将化为命粉;假如没有敦煌守护者樊锦诗的知遇与坚守,敦煌灿烂的

壁画也会在时间里风化剥落。正如樊锦诗所言:"我们当然要‘守‘也要‘扬‘,

但守是扬的根本」

外表越是金玉光鲜,内里就越是要守得住根本,守得住底蕴,守得住寂寞。

想当年那些秉笔直书的荒江野老,井水巷中的游吟诗人,颠沛途中的悲悯灵魂,

战火纷飞中的学术灯塔……他们在那些最危难的关头守住了文化,守住了中国的

本宗。而我们,面对一个歌舞升平的世界,岂能轻慢了这份郑重的传承!

老师点评:

此文确属考场佳作,它受评阅老师赏识的原因主要应是下面几点:

一是深刻且较独到的立意。本文以第一三则材料为立意依据,确立如下论点:

文化的发展不仅要靠对外的"扬",更在于在内的坚守与积淀。

二是破立相间的内容安排。本文虽然是将"外扬"与"内守”并举来进行阐

述的,但从文章内容来看,阐述的重点是对"内守"的肯定,而对"外扬"主要

是对其中只知单向的"扬"的某种程度的批评。这样就形成了破与立相间的结构

样式,读来富于变化。

三是丰富多样的材料运用。本文材料很多,如青花瓷、京剧唱腔、《茉莉花》、

《千里江山图》「‘熊猫攻势"、樊锦诗;秉笔直书的荒江野老,井水巷中的游吟

诗人等等。但并不显得冗杂,其因应有两点:一是所举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并没

有从单一的角度来重复举例;一是材料分布的较匀称性,本文材料基本分布在各

大层次里,而没有堆砌在某一层次里。

四是论述语言干脆而有力。本文很多语言简短而干脆,且多用反问,读来如

啄木鸟以喙啄树,极富力度感。如"其实,大如一个民族的文化亦然""所谓’厚

积而薄发’,此言得之""岂是几次文艺展演就可维系的?""但,这样就够了吗?"

“守住了文化,守住了中国的本宗""岂能轻慢了这份郑重的传承r等等。议论

重力度,而忌软绵,作者说理语感很好,很多语句掷地有声,这是很值得我们学

习的。

五是对仗工整而富深蕴的题记:外金玉光鲜成气象,内躬耕自守树本宗。

(=)

2023高考作文预测:立身处世,笃行致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目前,在太空运行着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将于2022年完全建成的中国“天

宫”空间站,一个是计划于2024年退役停营的国际空间站。

上世纪90年代国际空间站初建,中国申请加入,被拒之门外;2011年,

美国通过"沃尔夫条款",全面禁止中美两国太空领域的合作。1992年,中国制

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

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

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神州12号首次入住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载人

航天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从此打开,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空间站是中国人打破国外长期封锁,自力更生、自

主创新、锲而不舍的又一辉煌成果,再一次让世人见证了中国智慧和创造。孔子

说:"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

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君子也。"

请结合材料,以"自强与笃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介绍了现在空间站运行情况。第二

段介绍我国在空间站方面经历了受歧视被拒绝后奋起的过程。由实现第一次载人

航天飞机飞行到最后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第三段介绍了30年来,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空间站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自立自强,坚持笃行。

材料之后给出了明确的主题"自强与笃行二材料包含的内涵与所给的主题

是一致的。写作时围绕"自强与笃行"写作。"自强",自我勉励,奋发图强。“笃

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中国人是因为自强与笃行,所以能够在空间站方面

以及其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写作的时候,可以安排成并列结构,因为"自强"和"笃行"可以理解为成

功的两个因素。依靠"自强"和"笃行”成功的事例非常多,可以寻找相关的例

子进行写作。比如古代汉朝自强不息,打退匈奴;清朝政府虽然软弱,但有一批

勇士自强不息,比如左宗棠、林则徐等。在现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奋勇杀

敌。这都是自强不息、坚定笃行的事例。当然如果安排成递进式的结构也可以,

因为“自强"可以是"笃行"前提条件,是因为"自强"所以能够"笃行"。安

排成层进结构文章更有深度。

这个作文题目如果对"自强"和"笃行”的内涵理解有误,最容易写的偏题。

另外,在写作的时候,也容易忽略"笃行",而只写"自强"。如果只写一个方面

也是写作中的一个失误。

参考立意:

L自强与笃行方能致远。

2.自强与笃行是成功的双翼。

3启强与笃行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佳作赏析】

立身处世,笃行致远

"笃行",是孔子赞赏的立身处世的信念和原则,也包含着孔子所期许的君

子品格。西汉戴圣所著《礼记♦儒行》有这样的记述:鲁哀公问孔子,儒者的行为

准则是什么呢?孔子从各方面描述了一个真正的儒者形象,其中之一就是"博学

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说,一个人要不停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身体

力行永不懈怠,才能实现目标。

笃,字形简单,内涵深刻。《说文》解释:"笃,马行顿迟也。"《释诂》称:

“笃,固也表示意志坚强。而东吴陆凯《疏》统而论之;"物厚者牢固,纯也

一个"笃’字所蕴含的诚信、厚道、实干之意,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修养道德的

基本准则,也成为择友、从政的重要条件。

当我们把"笃"上升到文化层面,就让"固"和"纯”在经典中找到最好的

归宿,并在现实中演变出艰苦奋斗、团结博爱、奋发图强的精神实质。

笃行,意味着兢兢业业的实干。《诗经♦公刘》记载了周祖先公刘带领周氏族

由邰迁围的经过。"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嘲居允荒",公刘作为部落

首领,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规划建设,事无巨细,莫不躬亲。历史也给了他一

个最简洁的评价,就是"笃"-"笃公刘,忠厚我祖好公刘,匪居匪康"。他用踏

踏实实的干劲、一心一意的追求,让一个部落复兴、一个民族昌盛。

笃行,是信念坚定而执着,朝着一个方向矢志不移。《论语♦卫灵公篇》记载,

子张问怎样能使主张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第之邦,行

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孔子志向明确,希望王道大行,

实现仁政德治。正是在这样的理想信念下,他一生坚持不懈。一方面积极入仕,

先后为鲁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另一方面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以求实现

心中之道。面对长沮、桀溺等人的质疑与不解,孔子坚持"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也",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笃定前行。

笃行,连着豁达心胸、坚毅忍耐,也连着一颗赤诚之心。"欲当大任,须是

笃实",忠诚老实是立身之本,也是成事之要。北宋晏殊在14岁时,被作为神

童推荐参加殿试。结果,他见到试题就说:"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

乞别命题。"此后,宋真宋又提名让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晏殊据实告

之:"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要把笃行坚持到底,必须用诚实之

心去落实。古人说"不诚无物",没有对事对人的诚实敬畏,笃行也就成了无源

之水。晏殊以拙诚之心,赢得世人尊崇。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求学与做事的最后阶段,笃行就是努力

践行所学。

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勤学不辍、意志坚定之人,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点。"知

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的话道出了知行合一的辩证

关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通过学习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升境界,经

过审视、发问、思考、判断,最后落到行动中。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抑或只

知其表不知其里,贸然行动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王安石在《游褒禅山

记》中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笃行致远,亦如

探险,只有不畏艰难,孜孜以求,方能达到常人罕至的境界。

(四)

2023高考作文预测:人生智慧

【押题理由】

①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多关注人生智慧,为考生成长给予思想指导,如2022

年新高考I卷介绍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引导考生思考其启示。

②青年人要善于从一些现象中汲取于自身有益的人生智慧,并以此激励自己

的成长。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法国哲学家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借男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他人即地

狱”这一观点,他曾言,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被破坏,那么他人就只能是

地狱。为什么呢?因为就我们的自我认识而言,他人实际上在我们内心中是最重

要的。不管我对自己说些什么,里面总加入了他人的评价,不管对自己感觉如何,

里面也加入了他人的评价。而作者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坚守自我与满足他人期待是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在即

将进入大学之际,请给你的同学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写作此类作文时,观点要清晰明确,举例后要分析回扣观点。

【高频主题】

人生智慧•忠于自我与兼听他人

材料主要介绍了萨特和伍绮诗的不同观点,萨特认为对于认识自己来说,他

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总是活在他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

总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伍绮诗则提倡追求自我,抛却他人的目光,遵循自己

的心愿,做真正的自己。

综上所述,对于坚守自我与满足他人期待的辩证关系,考生既可以从忠于自

我这一观点立意,也可以从忠于自我、兼听他人的评价这一观点立意。另外,行

文时要注意书信格式。

【关键信息】

①就我们的自我认识而言,他人实际上在我们内心中是最重要的;

②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③给你的同学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切题立意】

①认清自己,做好自己;

②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③坚定自己,相信自己。

【素材链接】

理论素材:

①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要做你自己。

②最勇敢、最智慧的心灵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响所干扰或者改变了。

事实素材:

①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是世界闻名的投资家,但他的儿子彼得并未像

大众所期待的那样,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位投资人,他最终成为一位音乐人,

在自己热爱的音乐领域探索,在其不断努力之下,他终于成为音乐界的"沃伦♦巴

菲特"。

②毕加索从前很喜欢写诗,有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参加诗歌评论

家斯泰因夫人的聚会。他本以为能得到夸奖,可没想到被斯泰因夫人泼了一盆冷

水,说他根本不适合写诗。后来,他听取了斯泰因夫人的批评,决定转变职业,

最后成为著名的画家。

【佳作展台】

忠于自我,兼听则明

亲爱的XXX:

你好!

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困惑:到底是该坚守自我,还是该满足他人

期待?对此,我想和你谈谈我的看法。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在个人的人生之路中,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我们始终应坚守的精神;但正所谓当局者迷,当

个人的主观认知出现偏差时,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适时听取

他人的评价,帮助自己进步。(开门见山,由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认识你自己",据说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的三句箴言之一,苏格拉底将

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认清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道路。孔子也曾言"吾日三

省吾身",通过不断的经历和反思,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才能确定自己想要追寻

的方向。陶渊明正是在见识过钩心斗角的官场之后,才更加确定自己"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于是毅然决定辞官归乡,踏松菊之径,赏白云飞鸟,逐自在清欢,

实现了心灵的自由。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坚定自我,才能不断前行。嵇康深知自己对纷

繁战乱和黑暗政治的厌倦,宁愿退隐山林与青松翠竹做伴,也不肯与司马氏集团

为伍,他挥笔写就绝交书信,从容奏起广陵绝响,这是卓然独立的风流名士,更

是高洁傲岸的自由灵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认清自我、坚定自我的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

建议,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萨特在剧作《禁闭》中,借主角加尔森之口道出自

己与他人关系的本质——"他人即地狱"。作为人类群体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个

人都生活在个人与他者构筑的社会之中,总会面对别人的评价。在这样的关系中,

每个人既是主动的评审者,也是被别人目光约束的被审判者。他人的期待如旭日

朝阳,能够催人进步,使人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他人的目光亦如一道道利剑,

使人感到压力,促使人不断进步。正如唐太宗治国,常有群臣进谏,唐太宗深知

自己并非全能,因此他能够以人为镜,虚心纳谏,明辨得失,最终成就"贞观之

治"。(运用举例论证,强调善于倾听他人建议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他人的批评建议,我们也应理智对待,若只是一味盲从,

则会丧失自我,无法明辨是非。只有让独立思想与外在评价产生碰撞,才能达到

内在与外界的统一,才能唤醒真正的自我。(辩证看待坚守自我与外在评价,再

次强调论点)

我们即将开启新的成长之路,希望我的看法对你有所帮助。

此致

敬礼!

你的朋友:XXX

X年X月X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我们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认识自己。对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读材料】

有人认为,我们要通过与他人交往中得到的反馈才能更清楚认识自己。

1、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二元对立一一他人反馈vs自我反思(认识自我中反馈一词的具体所指,是反

思)

【作文立意】

1.与他人交往得到的反馈比自我反思更清楚地认识出我自己。

2.偏向于他人反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3.唯有思想上的自觉,即能够独自自主的思考、判断,"自我"才能苏醒、

成长。

4.自我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充满变化。自我反思与他人反馈是河道的两岸,

认知自己是河流的起点,而终点不在昨天,也不在明天,而在今日的我是否在奔

流成长,是否顺应两岸变化,是否对远方近乎于诗般的存在"更好的自己"充满

期待

【素材链接】

•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

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巴甫洛夫)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

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佳作展台】

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世界上有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是通过别人看清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把

每一个遇见的人当成自己的镜子。这个世间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通过别人看清

自己。

人都自以为是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一个人不相信自己的

感觉和判断,但是我们眼睛所见的往往只是某一刻或某个时段的现象,人就将这

样的现象当成是事实,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才会不断起争执、生是非、造诸罪业的

根本,也是遭受各种痛苦的根本。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象,则见如来。意思是

我们所有直接看到的,都是假象,如果能穿透这些表象直接看到其本质,就见如

来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事洞察入微,对自己的行为却视而

不见,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却唯独难以看清自己,所以须"以铜为镜,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以照见自己的的内心,这面镜子就是"反观自照的能力二

古诗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

十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需要的就是这样

一个回首,一个顿悟。

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人,都是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也许是一句温

馨的提示,也许是一个友善眼神,也许是一次默默的陪伴……无论哪一种,我们

都应该把走进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当做贵客,从他们那里,认识自己,掌握自己,

走一次踏踏实实的旅程。

周国平说,一颗觉醒的灵魂,它的觉醒的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的生活突然有了

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排斥。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

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

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时候,一个人容易陷入自己的囹圄,总

觉得志得意满,总觉得真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殊不知,当被请下神坛的那一

天,所有的遗憾和后悔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从别人那里,时刻保持认识自己,

看清自己的谦卑和自觉,才会让自己活得自如本真。

人们常说天赐良缘,什么是良缘?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是与你"姻缘"最

深的人,他们之所以会安排在你身边,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说不喜欢

就排斥或试图逃避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天赐的良缘",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

缘来蜕变自己。通过他人,认清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不足,

从而完善自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也是人生通关的最好密码。

愿你拥有拨开迷雾、看清自己的智慧;也拥有审时度势、看清他人的能力,

活得清醒自知,明白通达。

(五)

2023高考作文预测:哲理思辨

【押题理由】

①高考注重对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②2022年新高考I卷和2021年新高考I卷的作文材料与命题都体现出对

思辨性哲理的考查。

【类题示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明人张岱拜师学琴,说"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意为由熟练回归生疏,

以沉着有力、不够流畅的古朴风格出师。清人郑板桥作画,说"画到生时是熟时",

意为画熟之后,又必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而后方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独具清

新的气息。其实无论是弹琴、作画,还是其他艺术创作,创作者大多追求"由生

而熟",但有大成就者往往在"练熟”的基础上,不断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

术创造,如此而体验到"艺无止境"的乐趣。

以上材料关于"生""熟"的观点,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

生活都有启示作用。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在写作此类题目时,可多使用道理论证,可正反对比论述,以提升文章的思

辨性。

【审读材料】

材料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先举张岱学琴过程中提出的“练熟还生”的审美意趣,然后进行解

释:在熟练的琴艺基础之上要有一种生鲜之气。这种"由熟练回归生疏”的审美

意趣,是强调弹琴者练熟技法后,能够进一步融入个体的创造性,体现脱离窠臼

的"生疏"感。

第二句话则引述郑板桥作画时的"画到生时是熟时”之语,表达同样的艺术

追求,强调作画亦需摆脱“太熟”的流弊,追求"清新”的艺术趣味。

第三句话将艺术创作中的“大多数"与"有大成就者"两类创作者的不同层

次的艺术追求进行对比,转折词"但"则明确了考生写作时应持有的态度倾向,

即肯定后者"在‘练熟’的基础上,不断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术创造"的追

求。

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探求"练熟还生”的价值和意义,启迪考生深

入思考这一追求的奥妙之处。

此外,写作任务中的"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

作用"提醒考生行文时要从艺术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不能仅局限于艺术领

域。

【切题立意】

①由生到熟练功夫,由熟至生出新意;

②先生后熟,以熟化生。

【素材链接】

理论素材:

①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汤临初

②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事实素材:

相传,留下"高山流水话知音"佳话的琴师伯牙,年轻时曾师从琴师成连,

苦学琴艺三年,迄未出师。究其原因,成连认为这位"高足"虽已学成,却尚未

进入“情之专一”的境界。成连说:"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于

是师徒二人同行至蓬莱山。伯牙闻海水激荡奔涌,海鸟悲鸣呼号,山林杳杳冥冥,

顿觉胸襟愈阔而境界愈宽,抚琴高歌,与山风海啸和而鸣之,琴艺遂出神入化。

【佳作展台】

由生到熟练功夫,由熟至生出新意

明代书家汤临初在其书法理论著作《书指》中指出“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

先熟而后生",此言与张岱所言“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有相似之处,其言论

皆精当简略地概括出艺术创造由生疏到熟练、由熟练到生涩的过程。书法、弹琴

如此其他领域亦然。从初出茅庐到出神入化,都离不开由生到熟再出生的转化。

(由名家之言引出中心论点)

"书必先生而后熟"只有反复琢磨、细细咀嚼原本生疏的知识或技能,才

能化生为熟,为后续由熟到生创造铺垫性条件,成为某个领域的行家。

没有人生来就会某项技能,只有不畏前路、反复琢磨反刍,才能化生疏为熟

练。卖油翁注油入葫芦口之技艺精湛高超令人惊叹,却也自叹"惟手熟尔";钱

锤书阅读时,常将书卷反刍数遍直至问题浮上心头,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提升自

我,成为“博学鸿儒"。由此可见,始之生者可凭反复练习以至熟之境界,实现

心手合一。唯有如此,才能为后续的"熟而后生"做铺垫。(举经典事例,论证

"由生到熟”需要反复琢磨、练习)

"书亦先熟而后生",当充分了解、内化那些信手拈来的显性知识后,则需

在"熟”的基础上推陈去粕,挖掘更多可能,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术创造。

书法创作讲究熟而能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新时代

场域下,我们不是缺乏传统文化资源,而是缺乏愿意花时间考量故纸堆中蕴藏的

灵魂、积淀自身并充分内化传统文化知识的人。让故纸堆中的文化"活”起来,

不是将其生搬硬套地呼吁大家去保护,而是需要"庖丁解牛"般掌握其精髓后,

为其注入新时代的血液,激活传统文化,使其进入新一轮“生涩”的艺术创造。

文创工作人员在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与时

俱进,推出了朝珠耳机、考古盲盒、青铜面具饼干等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找到

了新的文化传播方向。(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入手,强调"由熟到生”需要创

新)

只要功夫深,在陌生领域也可以由新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