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情与送礼_第1页
农村人情与送礼_第2页
农村人情与送礼_第3页
农村人情与送礼_第4页
农村人情与送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人情现象分析

——以陕西省旬阳县茨坪村为个案作者:秦巴蛔蛔摘要: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崇尚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农村,农民历来对人情礼俗看得很重,注重婚丧大事以及其他礼俗上的你来我往,这种纯朴的礼尚往来曾经一直为社会所提倡,然而,现在的农村,人们在人情礼俗上的往来,由过去的讲感情型向讲排场型快速演变。应该看到,目前节日送礼、随份子已逐渐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交流亲情的目的,其背后蕴涵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增添了更多互相攀比和日益浓厚的功利色彩。尽管中国农民收入连续多年稳步提高,但“人情往来”过程当中愈演愈烈的“人情消费”却让农民大感吃不消。甚至成为农村人经济、家庭、心理甚至是生存上的沉重负担。提倡和引导农村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念,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对待“人情”,是当下急剧升温的与农村普遍生活实际不相符合的高昂“人情消费”的农村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人情现状维系原因正文: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着人情与人情往来,尤其在农村。适度的人情往来能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人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情已不仅仅是作为维系情感的纽带这么简单,人情扮演着越来越多的角色,人情消费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甚至成为农民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农村的人情往来状况怎么样?农民的态度如何?农民是否会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发放弃金钱维系下的人情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什么是人情,翟学伟认为,人情是一种由“亲情”延伸出来的世情,体现了一种交换关系,是中国人际关系基本模式(人缘、人情和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心[1]。李伟民认为,‘人情’包含的意义可分为三种:人之情感,所谓喜、怒、哀、乐之类;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互动和交往时与对方进行交换的资源(可以是物化、有形的,也可以是非物化、无形的);人与人交往相处所应遵守的规范准则,即人与人相处之道。”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中的'人情’既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一种可以用于人际交换的资源,是中国人人际互动的纽带和准则。文中所使用的“人情往来”就是在‘人情’定义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具体是指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情感物质的交换。由于人情与礼物交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情往来往往伴随着礼物的赠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情往来就是通过礼物的交换来实现。一、关于礼物的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了研究礼物之流。他从经济交易的角度出发,认为礼物交换是一种互惠性关系。列维-斯特劳特以及萨林斯延续了这一传统,并提出了互惠的三种类型,即一般互惠、均衡互惠和否定性互惠,并且强化了互惠原则的可计算性。关于中国礼物交换的研究,大都是和人际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关于礼物在维持、再造和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如“关系V“人情”、“面子”、“权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杨美惠对中国城市的礼物交换和人际关系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关于礼物交换的动机,我想有很多社会学精英都做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时过境迁,人情往来也会出现一些新变化。我现在试图通过对陕西省旬阳县红军乡的一个村庄一一茨坪村的“人情往来”的具体分析,并初步分析人情在农村生活中的影响及后果,并对“农民能否逃避人情往来”作出进一步分析和思考,期望在此基础上对“人情”理论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茨坪村位于陕西省旬阳县红军乡,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村庄四周是农田和群山环绕,毗邻的村子都不超过2公里远,现有住户200来户,以传统自给自足耕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家庭劳力外出打工获得,户均年收入不足两万元。村中青年人几乎都在外务工,基本上处于“空壳”状态,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农村小村庄。二、农村人情往来的现状(一)人情往来的基本特点人情长期以来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对我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产生过特殊作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至高的地位,注重情感是人情的文化生命基因。尽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为基石的人情节节败退。但在农村,尤其市场经济还不很发达的农村,农民的人情却是以坚如磐石之韧劲死守“农村根据地”,农村人情在市场经济的浸袭下,仍然保有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的人情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此,长于此,死于此”的社会,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有着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的和长期的,因此在人情往来之间无法一笔一笔地清算。首先,生命仪式等时间的差距决定了人情往来的长期性:这次A家生日,B送礼了,而A家不能马上还礼,必须要等到B家办事的时候,才能还礼;其次,人情的偿还也很忌讳“即时”,那样会显得很“见外”交换性质过于直露。所以人情的来与往总是有一个时间差,成为一种“延期交换”总有一方处于“欠情”状态,并且还债的过程中,礼物的价值总要高于当初收礼时的价值,这种有来有往节节高攀的人情2往来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使人情成为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在茨坪村,只要某家“办酒席”,大家就会相互告知,以免错过人情,村民中甚至还有村民的“生日薄,'特别是在村民“36、49、60、以及70往上”的生日的时候,总会有人凑份子,于是这些就理所当然成为人情消费的时空载体。有些村民不在老家,还叮嘱邻里,有“喝酒”(即送礼一一在本村多半指儿女结婚出嫁时的“喜酒”。但更多的还包括丧失、盖新房、移居新居、生小孩等等等等……),的机会一定要记得告知,并想方设法请人代送礼,甚至有的时候一天要赶好几场酒席,生怕错过未来得及还的“人情债”。如此年复一年,通过这种“办酒”和“喝酒”维系着村民间的联系。该村一位村民的话就能很好地对此作出诠释:"你生活在这里,就必须得随大流。在农村,谁家没有个事得求人的啊,要是平时不与人联系,求人的时候,谁都不会理你。谁叫你临时抱佛脚啊?!那屋里的(此处是指村里的一家,家里老人多,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收入,承担不起高昂的"人情消费”,没有再参与送礼)现在不送礼,到时候死了都没人抬。在某种意义上,大家也是靠着这种‘办酒’的机会联络情感。平时不‘走动’,一旦有事,你怎么求人,别人都不会理你。"回礼只增不减村民也是“经济理性人”,在“办酒”和“喝酒”的时候,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人们会在适当的时机“办酒”来收回曾经送出去的人情。而且,人情一旦送出去之后,总希望有点“回报”,这个“回报”就体现在每次送礼的数目上,每次送礼时都会在他人送礼的基础上,稍微加一点。"要是别人送了你100元,下回人家有好事,你回100元,一是自己不好意思,二是人家会不高兴,感觉吃了亏,觉得你这个人小气,下次,人家就不来了。所以必须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20到一百元才算‘还礼’。”在茨坪,村民们一致认为,一个懂人情世故的人应避免将人情往来视为还债。最通常的解决方式就是略增回礼的价值。如茨坪村张某在头一年12月女儿出嫁时,她姐姐送了1000块钱的礼金,第二年4月份她姐姐的儿子娶媳妇儿结婚时,张某送了1500块钱。张某认为,要是只送1000,还不如不去呢。因为这两次往来时间相隔很近,如果处理不好,便让人感觉你在还债。笔者曾经问自己因为“还礼”而为难的父亲,为什么不定个大致的标准?没有标准怎么知道回多少礼啊?父亲的回答是:"各家之间的人情厚薄不一样,怎么定统一的标准啊?要说完全没标准也不是。其实还是有潜规则的:看人家怎么送给你,反正比他来的稍微多一点就是了。少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谁愿意做亏本的生意啊,何况吃亏也是一回,下回人家不和你来往了。你下回出去见着人家你回无地自容的。人情圈较为固定所谓人情圈是指与某一农民家庭有人情往来的家庭的总称。之所以称之为“圈”,一是因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哪几种关系可以被纳入人情圈,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以一个家庭为中心,按照血缘关系由近及远向外推。就如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即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2]26。很明显,差序格局在中国农村的人情圈中依然灵验,中国农村的人情圈是一个“熟人”社会,较为固定,一般都是包括姻亲、血亲,父方亲戚、母方亲戚。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迅事业的进步,现在部分年青人已越出亲属关系建立了新的私人网络。对他们而言,除了既有的亲属关系外,朋友、同学、同事也随其交际的拓展而纳入人情圈,趋向扩大之势。"我总不能不和老丈人、小舅子、小姨子他们来往吧?他们生日什么的,他们的子女结婚、生子之类的,我要是不送礼能行吗?下次怎么见面啊?再说,我老婆还不跟我闹翻天去!送少了还不行呐!我父母、兄弟姐妹能不送礼吗?父母都还活着,老舅舅、舅妈要是过生日,我敢不去呀?我父母还不把我骂死去!这些都是至亲啊,不和他们来往还和谁来往,别人背地里还会说你这个人出卖了老祖宗,六亲不认了!有时候要托人办个事什么的,得靠朋友,朋友怎么来呀?不靠平时联络,临时抱佛脚,谁理你?事办完了,就不来往了,人家会说你这个人瞎眼,不值得帮。还有,现在经常去外地打工,交往的人也多了,一起打工的朋友,在外面玩得好的,大家都玩熟了,有什么好事,邀请你,你能不去吗?"人情往来的互惠性与不均衡性“互惠原则”仍然作为一个抽象原则存在于中国农村人情往来中。在茨坪村,每一家族中都会有一本“人情簿”,记载家里每次办酒席时,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所送的礼钱数目,诸如“XXX壹佰元整”、“XXX伍拾元整”等,“还有XXX被套一床、茶几一个这和人民币三百4元整”。当某家办酒席时,便拿“人情簿”看看是否与此人有人情来往,如有则按原有金额并根据当前送礼钱的上涨情况,送礼钱到对方家。“人情簿”还要传递一一当老人去世后,“人情簿”就交给下一代,让下一代继续未完的人情往来。由此可见,人情往来的双方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在进行人情交换,即互惠原则一一村民们本着“有来有去”亦即“礼尚往来”的朴素观念,通过送人情传递感情,维系并巩固着既有的亲属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但这种互惠性并不是绝对的,由于权力和权威的渗入,许多人情往来已不再是均衡的,艮“否定性互惠”一一一方收到人情却不履行回偿的义务,而是在合适的时候利用职权为送礼者的工作或升迁等提供机会,也就是单向送礼。单向送礼在严塘村主要有三种形式:村民向干部送礼;低层干部送给上级;村民送给城里的亲戚。这种非对称性人情往来增加人情的功利性,工具理性越来越明显。(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农村人情往来的新变化虽然农村人情依然保持着其基本的特点,但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还是使农村人情发生了某些变化。在茨坪村,现在人情状况与以前相比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情单次消费金额不断上升,送礼名目不断增多以农村婚宴礼金为例,20世纪80年代2~20元,90年代上涨到50~100元,而今,200元不算多,关系亲密的亲戚朋友所送礼金高达1000~5000元。压岁钱也从过去的5元上升到现在的100~500元不等。家庭富裕的甚至达上千块之高。不仅礼金大幅度上涨,送礼名目也逐年增多:20世纪90年代,只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才会送礼,现在,除了这些基本的场合外,参军升学、生日满月、工作调动、职务升迁、甚至连购买车辆、家用电器都要有所表示。特别是春节期间,压岁钱、红包、拜年用的烟酒糖等等五花八门的人情消费让农民苦不堪言。人情单次消费金额的上升,送礼名目的增多,使农民人情消费总额迅速猛长,农民明显感觉到人情负担的加重。很多村民认为,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的经济负担。人情消费的数量越来越多,占居民总支出比例上升在茨坪村,近些年来,人情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是越来越大了。对村民们来说,“办酒”也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显示财富、势力、地位的形式。所以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办得够面子。为了办得体面,有面子,农村办红白喜事的规模越来越大,过去,只是请亲朋好友聚一聚,而现在为了显示热闹,能请的人都请,全村的人都可参加。同时,宴席场面也越来越大,由过去的两三桌扩大到现在几十桌,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四五十桌也不足为怪。酒席的菜单也越来越奢侈,一桌酒席价格从几百到几千都有,很多高档酒也出现在农村的酒桌上。一次酒席下来,要好几千,甚至上万。严塘村村民说,过去一次丧事只需两三千,现在已近两万,越阔绰,似乎就越能显示孝顺,在村里就越有面子,铺张浪费很严重。酒席办得越贵,村民们送的礼也就不能太寒碜,用村民的话说是“总不能让人家亏本”。而且现在,请客送礼名目也多,总的支出也就多了。茨坪村属于一个中下等发展水平的村子,但许多人仍为人情所攀比:一年中人情支出最少的一千元,多的竟达万元,甚至有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因人情而大借外债。此种状况,由茨坪村村民A从2002年到2009年间人情支出的情况(表1)可见一斑。表一村民A经济往来记录2002——20009年年份年收入日常消费品农业生产教育支出人情花销人情消费占收入比重20027050140012001500800%200387001500130015001100%200492001700110018001250%200514000185080020002050%20061450016000120002180%20071950020500120002950%20082100028000110003250%20092500033000150003960%人情往来的功利性明显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渗入与发展,“情感”型人情逐渐退居次席,“工具目的”型比例不断上升。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最初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人们之间相互走动就是为了联络彼此感情,增进了解,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良好祝福。而处于转型期的乡村社会,农民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方式多元化,人们的交往变面广,对象相对拓宽,但交往的深度却持续弱化,感情也随之转淡,甚至人与人之间呈现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景象。交往双方的真情实意更多地被表面的虚伪与客套所代替,乃至把感情商品化。有人以“人情交往”为藉口,把“礼”与钱财划等号,把钱财置于感情、友情之上。甚至还有人把这种“初级化”关系往来的方式推广到“次级”社会组织交往中去。同乡之间、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村与村之间都要以“礼”往来,否则就会被误解为不通“人情”,就会逐渐被人淡漠。“在农村,不请客不送礼很难办成事”,这是走访中不少村民的感叹。人情往来成为一些人借以办事敛财的工具,农民在感受到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又感到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社会风气的日益污浊。三、人情维系的原因人情往来只是一种形式,人们追求的是人情往来所凝聚的感情及其所创造的关系与关系网络的培养。既然人情负担已不堪忍受,农民为什么还要无休无止地赶人情?(一) 人情往来是农民获取社会资本的最便利方式农村人情往来是构建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资本的一种方式。人情关系的中止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人际关系的中止。农民文化水平低,获取资源的途径也很少,农民个体的生产、生活等保障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其家庭和人情交往的“圈子”。所以,农民就会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建立和维持更广阔的人际圈,扩大交际范围,结交更多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的方式就是“人情往来”。建立在人情往来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在为人们转移经济危机、政治与社会风险提供了支持,为人们能顺利适应社会提供了方便。譬如提供工作职位、交换信息等。如在农村尤为常见的是农民间的日常互助。农村对其关系网络的严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在农忙时节,劳动强度高,季节性强,这时相互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这些人人皆需的常规性互助场合,如果农民要做生意或从事种小麦、玉米、水稻等劳动密集型、规模较大的作物生产时,则要请更多帮手,这时候的互助尤显重要。盖房子也需要帮工。那些没有众多人情关系的农民,有时候会遇到巨大的困难。近年来,虽然把建房承包给专业建筑队已成为解决盖房子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但这只适用于房子的主架,仍有许多其他工作要靠帮工完成。“如果你不顾面子,硬是不送礼,你就会断了很多人情,会少很多朋友,像建房子、农忙时得请人,你在村里的名声不好,是很难请到帮手的,到那时真的是寸步难行。所以,就算你再困难,经济再拮据,轮到赶人情时,借钱都得把人情送上。人情是不等人的。像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尤其需要亲朋好友及邻居的帮忙,人情往来就更不能随随便便了。”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相互借贷资金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时候,拥有关系好而又比较富有的亲友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村民们很少向银行贷款,他们认为银行的利息太高,而且不容易贷到手。特别是在只是暂时性资金缺乏时或所需资金不多时,亲戚朋友之间在资金上的互助,就显得格外重要。可见,人情往来在农民生活中承担了无可代替的作用,农民需要它,纵使已负荷重重,亦无法从无休无止的人情往来中抽离出来。总之,在一个关系紧密的乡村社会,私人网络在许多情况下比物质或金钱更珍贵;互助的需要强化了人情往来的习俗和人际关系的培养。(二) 道德约束的影响农村的人情往来是一种典型的农村传统文化,村民受文化惯性的影响,潜意识里会自觉地遵守它,缺乏巨大的变革动力,尽管它已变质。农民受道德义务的约束,不会轻易终止人情关系的往来。在农民们看来,赶人情是义务而非权利,无钱履行这一义务会觉得很羞愧。如果没有理由地中止这种人情关系,便会受到诸如“不懂人情世故”等言论的非议和村民们的蔑视,就会受到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指指点点,在自己本来的交际圈里失去地位而导致孤立无援。“生在农村,这是没办法的事,亲戚办酒席时你就得送,不送的话,你在人前就再会没面子了,况且,你请酒席时人家送过了,人家办酒席时,你却不送,这怎么好意思啊,别人会说你这个人小气,不通人情,不懂道理,不会做人。”一方在某次人情场合如果没有表达应有的人情,而事后又没有做出补偿,就会导致双方人情往来的中断。而这个后果还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农村邻里信息传播很快,该家庭的逃礼行为很快会被更多的人知道,与该户有往来关系的其他农户一般也会调低对该户还礼的预期,从而导致该户的“人情口碑”迅速下降,成为“不重视情礼的人”,久而久之,该户人情圈将大大缩小,社会融入度、认可度大为降低。因此,农民惟有尽量避免逃礼,甚至尽可能避免减少出礼的金额。另外,面子在人情往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摆酒请的人多意味着认识的人多,越多越有面子,摆酒也就成了相互攀比、满足虚荣心的途径。于是请来请去,接踵而至的请柬弄得人们疲于应付,勒紧裤带过日子。当某家操办丧事时,有些人参加葬礼只是为了在朋友中维护自己的形象,让朋友不至责备他,轻视他,只是为了履行道德义务,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示哀悼。道德义务的参与更使农民陷入其中而无法摆脱人情交换。四、引导农村文明人情往来的对策人情礼往之初,是为帮助单个家庭应对娶妻生子、安葬亲人等大事,各家捐献出物资、人力的一种互助互济行为。但是,人情礼往逐渐由自愿的支出行为变成一种负担和无奈,催生出若干人情往来的误区进一步加重人情负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生活上,都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亟待矫正,需要通过各方面努力,还原农村人情的本来面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民之所以陷入这种无止境的人情往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民需要人情往来带来的人际关系网络帮助自己脱离生活、生产困境,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对农村公共设施应进行改革,建立与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改进农村公共管理,为农民创造不过分依赖私人关系的客观条件。如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完善农村医疗制度、奖励制度、就业政策以及优惠政策等;拓宽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