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李娟散文专练李娟作品:《蒙古包》《冬牧场》《力量》《怀揣羊羔的老人》《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外婆的葬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蒙古包李娟我家的狗跟着我妈一起,在葵花地边吃了小半年的素。丑丑最爱油麦菜,赛虎最爱胡萝卜。它俩共同所爱是鸡食,整天和鸡抢得鸡飞狗跳。真正是“鸡飞狗跳”!但鸡食有什么好吃的呢?无非是麦糠皮加玉米碴,再加点水和一和。荒野生活,不但伙食从简,其它一切都只得将就。然而说起来,在这片葵花地上的所有农户里,我家还算是最不将就的。当初决定种地时,想到此处离阿克哈拉村还有一百多公里,来回不便,又不放心托人照管,我妈便把整个家都搬进了荒野中。包括鸡和兔子,包括大狗丑丑和小狗赛虎。想到地边有水渠,出发时她还特意添置了十只鸭子两只鹅。结果失算了,那条渠八百年才通一次水。于是我们的鸭子和鹅整个夏天灰头土脸,毫无尊严。她在葵花地边的空地上支起了蒙古包。丑丑睡帐外,赛虎睡帐内。一有动静,丑丑在外面狂吠震吓,赛虎在室内凶猛助威。那阵式,好像我家养了二十条狗。若真有什么状况,丑丑绝对直冲上去拼命,赛虎躲门后继续助威。直到丑丑摆平了状况,赛虎才跑出去恶狠狠地看一眼。所谓状况,一是发现了鹅喉羚,二是突然有人造访。来人只会是附近种地的农人,前来商议今年用水的时间段。或讨论授粉时节集体雇佣蜜蜂事宜。或发现了新的病虫害,来递个消息,注意预防。或是来借工具。附近所有的农户里,就我家各种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锯子有锯子,要斧头有斧头。几乎可应付一切意外情况。别人家呢,一卷铺盖一只锅。随时准备撤。于是到访我们蒙古包的人,说正事之前总会啧啧称叹一番:“再打一圈围墙,你们这日子可以过到2020年。”对了,还有人前来买鸡。我妈不卖。说:“就这几只鸡,卖了就没有了。”对方奇怪地说:“那你养它干嘛?”这个问题好难。我妈吱唔不能答。总之,以上种种来客,一个星期顶多只有一拨。这片耕地约一万多亩,被十几户人家分片承包。大家守着各自的土地,彼此间散居很远。住处大都在地底下——在地上挖个坑,盖个顶,是所谓“地窝子”。于是,在葵花还没有出芽的时节里,站在我家蒙古包前张望,天空如盖,大地四面舒展,空无一物。我家的蒙古包是这大地上唯一坚定的隆起。随着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日渐旺壮,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作物的海洋中随波荡漾。直到葵花长得越发浓茂喧嚣,花盘金光四射,我们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其实我家头一年种地也住的是地窝子。我妈嫌它不方便,今年便斥巨资两千块钱买了这顶蒙古包。唉,我家地种得最少,灾遭得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鸡窝紧挨着蒙古包,是我家第二体面的建筑——一只半人多高的蒙有铁丝网的木头笼子。兔舍次之,它们的笼子仅木条钉成,不过同样又大又宽敞。鸭和鹅没有笼,我妈用破烂家什围了一小块空地,它们就直接卧在地上过夜。它们穿着羽绒衣,不怕冷。每天清晨,鲜艳的朝阳从地平线拱起,公鸡站在鸡笼顶上,庄严地打鸣。迷路的兔子便循着鸡鸣声从荒野深处往家赶。很快,鸭子们心有所感,也跟着大呼小叫嘎嘎不止。家的气息越来越清晰,兔子的脚步便越来越急切。被吵醒的我妈打着哈欠跨出家门,看到兔子们安静地卧在笼里,一个也不少,眼睛更红了。兔子为什么会迷路呢?我妈说,因为它个儿矮,走着走着,回头就看不到家了。若是赛虎的话,看不清远处的东西,便前肢离地站起来看,高瞻远瞩。而且还能站很久。我渴望有一天它能学会直立行走。丑丑不会站。不过也不用站,它是条威猛高大的哈萨克牧羊犬,本来就具有身高优势。远方地平线上一点点小动静都逃不过它的眼睛。鸡虽然也矮,但人家从来不迷路,荒野中闲庭信步,悠哉游哉。太阳西斜,光线微微有点变化,便准时回家。我觉得鸡认路才不靠什么标志,也不靠记性,人家靠的是灵感。我从来没见哪只鸡回家之前先东张西望一番。鸭子要么一起回家,要么一起走丢。整天大惊小怪的,走到哪儿嚷嚷到哪儿,你呼我应,声势浩大。黄昏时分,大家差不多都回家了。我妈结束了地里的活,开始忙家里的活。她端起鸡食盆走出蒙古包,鸡们欢呼着哄抢上前,在她脚下挤作一团。她放稳了鸡食盆,扣上沉重的锥形铁条罩(鲁迅所谓“狗气煞”①),一边自言自语:“养鸡干什么?哼,老子不干什么,老子就为了看着高兴!”于是鸡们便努力下蛋,以报不杀之恩。蛋煮熟了给狗们打牙祭。狗们干起保安工作来更加尽职尽责。(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注】①狗气煞,浙江方言,狗气死。文本二:李娟笔下的世界建立在她独特的边疆生活体验之上,那些广阔的空间、原始的生态、古老的传统,充满了生机与诗意。如果在写作中将“远方”的生活加以异域情调化的处理,或是寄诸对原始山水、风物之画面的描绘,很容易满足读者浪漫化想象,但也可能助长读者对“远方”的猎奇与消费。但李娟的文字是亲切的,即便书写着从未被描绘、被述说的地方和生活,她始终以不加掩饰的真诚,记录着自然律动与生活点滴。在讲述“远方”的时候,李娟既是一个观察记录哈萨克文化的汉族人,也是一个融入游牧生活的居住者。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他者”,也用行旅的经历去探究“自我”。文学的审美追求与民族志叙事的伦理考量,构成了李娟作品独特的张力。(摘编自王岫庐《“真实性”的重构:从李娟的非虚构写作及其英译谈起》)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作物的海洋中随波荡漾”,描写了边疆生活的现实情景,展现了边地物质生活条件的恶劣。B.“闲庭信步,优哉游哉”赋予鸡以人的动作和心态,形象地表达出鸡在寻路回家时的从容淡定,暗含作者的赞美之情。C.文中的“我”虽然身处母亲的生活中,却一直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观察和叙写,这使得艺术描写更显客观和真实。D.文章语言清新隽永,质朴自然,为稀松琐碎的日常赋予画面感,充满诗意,蕴藏着直面艰难的勇气,拥抱生活的热情。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绘制出一幅农场劳作的画面,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一家耕种的过程,表现了边地人民的坚韧以及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活体验。B.材料一母亲给“鸡食盆”扣上“锥形铁条罩”的细节描写,既体现我家设施的多样,又照应了开头狗偷食的内容。C.材料二称赞李娟通过对山水、风物之画面的描绘,满足读者浪漫化的想象,助长了读者对“远方”生活的好奇与消费。D.材料二认为李娟既是汉族人也是融入游牧生活的居住者,这与材料一中作者的生活与当地人有异有同的情况不符。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二段画横线句“我家还算是最不将就的”的原因。(4分)9.文学张力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保持阅读的愉悦感,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增强作品的文学张力的。(6分)答案;6.A7.B8.①“我家”设施讲究、工具齐全;尽管同样长期住在地窝子里,却拥有蒙古包;鸡舍兔舍建造体面。②“我妈”性格坚韧、积极乐观:尽管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仍然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尊严和快乐。9.(1)审美追求:对生活状态的细致体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饱满热情;对家禽家畜的人格化描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2)民族志叙事的伦理考量:对新疆地域生活的真实再现,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味;同时有效地呈现出民族生活的融洽感。(3)二者有机融合,使作品别具特色,既有边地异域风情,同时符合传统的文学审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展现了边地物质生活条件的恶劣”错,这句话富有浪漫色彩,表达的是不惧艰苦的乐观态度。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一家耕种的过程”错误,关于耕作种,文中提的很少,只说过用水、妈妈从地里回来等内容,没有详细描写。C.“称赞李娟……满足读者浪漫化的想象,助长了读者对‘远方’的好奇与消费”错,原文“如果在写作中将‘远方’的生活加以异域情调化的处理,或是寄诸对原始山水、风物之画面的描绘,很容易满足读者浪漫化想象,但也可能助长读者对‘远方’的猎奇与消费。但李娟的文字……”,可见“但也可能助长读者对‘远方’的猎奇与消费”是作者否定的,而且由“但”可知,这不是李娟的文章特点,也就谈不上“赞扬”。D.“情况不符”错误,作者的生活与当地人有异表明作者汉族人的特点,有同则表明他们融入了游牧生活。故作者既是汉族人也是融入游牧生活的居住者与文中内容是相符的。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我家还算是最不将就的”的原因,由“附近所有的农户里,就我家各种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锯子有锯子,要斧头有斧头。几乎可应付一切意外情况”“其实我家头一年种地也住的是地窝子。我妈嫌它不方便,今年便斥巨资两千块钱买了这顶蒙古包”“鸡窝紧挨着蒙古包,是我家第二体面的建筑——一只半人多高的蒙有铁丝网的木头笼子。兔舍次之,它们的笼子仅木条钉成,不过同样又大又宽敞。鸭和鹅没有笼,我妈用破烂家什围了一小块空地,它们就直接卧在地上过夜”可知,“我家”设施讲究、工具齐全;尽管同样长期住在地窝子里,却拥有蒙古包;鸡舍兔舍建造体面。再探讨深层原因,“别人家呢,一卷铺盖一只锅。随时准备撤”,但“我”家却如此“奢侈”,“我家的蒙古包是这大地上唯一坚定的隆起”,“我家地种得最少,灾遭得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我”妈还自言自语“养鸡干什么?哼,老子不干什么,老子就为了看着高兴!”,这些都展现出“我妈”性格坚韧、积极乐观:尽管条件恶劣生活艰苦,仍然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尊严和快乐。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审美意蕴和写作技巧的能力。文本二说“文学的审美追求与民族志叙事的伦理考量,构成了李娟作品独特的张力”。(1)审美追求:文本一展现了对生活状态的细致体察,如对“我”妈如何安排生活的观察很细致,“她在葵花地边的空地上支起了蒙古包”“附近所有的农户里,就我家各种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锯子有锯子,要斧头有斧头”“其实我家头一年种地也住的是地窝子。我妈嫌它不方便,今年便斥巨资两千块钱买了这顶蒙古包。唉,我家地种得最少,灾遭得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等,写“我”妈也是展现作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饱满热情;对家禽家畜的人格化描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写两只狗“丑丑最爱油麦菜,赛虎最爱胡萝卜。它俩共同所爱是鸡食,整天和鸡抢得鸡飞狗跳。真正是‘鸡飞狗跳’!”“每天清晨,鲜艳的朝阳从地平线拱起,公鸡站在鸡笼顶上,庄严地打鸣。迷路的兔子便循着鸡鸣声从荒野深处往家赶。很快,鸭子们心有所感,也跟着大呼小叫嘎嘎不止。家的气息越来越清晰,兔子的脚步便越来越急切。被吵醒的我妈打着哈欠跨出家门,看到兔子们安静地卧在笼里,一个也不少,眼睛更红了”。“鸡飞狗跳”,鸭兔惊晨,“我妈”也醒来,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2)民族志叙事的伦理考量:对新疆地域生活的真实再现,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味,如“当初决定种地时,想到此处离阿克哈拉村还有一百多公里,来回不便,又不放心托人照管,我妈便把整个家都搬进了荒野中”“以上种种来客,一个星期顶多只有一拨”“于是,在葵花还没有出芽的时节里,站在我家蒙古包前张望,天空如盖,大地四面舒展,空无一物”;同时有效地呈现出民族生活的融洽感,如“来人只会是附近种地的农人,前来商议今年用水的时间段。或讨论授粉时节集体雇佣蜜蜂事宜。或发现了新的病虫害,来递个消息,注意预防”。从居住环境、耕种状况角度展现了独特民族地域特点。(3)二者有机融合,使作品别具特色,景物描写如“随着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日渐旺壮,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作物的海洋中随波荡漾。直到葵花长得越发浓茂喧嚣,花盘金光四射,我们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展现出边地异域风情,同时符合传统的文学审美,如写人与自然到和谐相处,写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牧场李娟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我曾以我们的黑色沙窝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我试着打听过我们待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但这么简单的问题,居麻却怎么也领会不了。于是直到现在我都没弄清自己到底在茫茫大地的哪一个角落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只知道那里位于阿克哈拉的西南方向,行程不到两百千米,骑马三天,紧挨着杜热乡的牧地,地势东高西低。据我的初步调查,这一带能串门的邻居(骑马路程在一日之内)有二十来户,每户人口很少有超过四个人的。共十来块牧地,每块牧地面积在两万至三万亩之间。大致算下来,每平方千米不到二分之一个人。后来我从牧畜局查了一下有关数据。密度比这个还小,整个富蕴县的冬季牧场,每平方千米不到四分之一个人。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据广阔的安静。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另外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有一天加玛在一件旧衣服的口袋深处摸到了一枚假金戒指。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因为它看上去和真的金子一模一样。若是以前,我是说什么也不会把这样的假东西戴在手上的。可如今,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碜的家庭里,在仅具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在蓝天下,它总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长。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我和加玛高高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犟。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但是加玛又提醒我:“看,没有马。”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看来看去再也没有别人了。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碜啊。加玛判断道:没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段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空旷、偏僻与牧场生活的孤寂、单调。B.第④段写哈萨克族牧民在无人的荒野中放声歌唱,体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我”也被他们这种生活态度所感染。C.第⑧段写“我”和加玛目送南迁的驼队和羊群远去,表达了“我”对顺应自然的游牧生活,以及创造财富的牧民们的礼赞。D.第⑨段中“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的描写,既传达出游牧生活的艰辛,也激发了作者对牧民不幸遭遇的同情。8.请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9.文章在刻画哈萨克族牧民女性人物形象时,突出描写了她们的饰物(耳环、戒指),这些饰物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答案:7.C8.视觉描写和比喻、化静为动等手法相结合,写出草的坚韧直立和深沉的生命力。与第①段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做对比,显示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引出下文,赞美荒凉牧区中渺小却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9.①饰物能体现广阔、苍凉的牧场中女子们美好又矜持的女性美。②饰物是在广阔、苍凉、单调环境中傲视困难、坚韧生活的凭证和荣耀,显现出黯淡生命中的希望、热情和尊严。③饰物见证着“我”与加玛两人美好的友谊,并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达了我“对顺应自然的游牧生活,以及创造财富的牧民们的礼赞”分析错误。根据第⑧段末尾两句“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强”分析可知,作者表达的应是对牧民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显示出来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画线语句属于景物描写,“纤细”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运用视觉描写,“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运用比喻手法,化静为动,写出草的坚韧直立和深沉的生命力;从结构上看,第①段中写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如“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这与白草形成对比,既显示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从全文的写作对象看,写白草是为写广阔、荒凉牧区中渺小而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做铺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答题时,应从文中找出描写耳环、戒指等饰物的段落,分别剖析其中蕴含的深意。第⑤段中“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的银戒指……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从物象层面看,作者意在表现广阔、苍凉的牧场中女子们美好又矜持的女性美;第⑥段中“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此处对饰物的描写则上升到精神层面,它们是牧场女子们的“荣耀”,也是她们的希望、热情和尊严;第⑦段中“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此处对饰物的描写见证着“我”和加玛的友谊,对“我”来说是莫大的精神安慰。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力量李娟牛最喜欢吃葵花花盘,尤其是附在花盘最表层的那层葵花籽。别说牛,连我们人都觉得好吃。在北方,谁家不出一两个嗑瓜子落下的“瓜子牙”(门牙带小豁口)?然而,最想不通的是,连我这样不爱嗑瓜子的,都是个“瓜子牙”!我真的不喜欢嗑……全都怪瓜子太香了。虽然不喜欢,但一嗑就停不下来。只好嗑啊嗑啊,瓜子从左边嘴角喂进去,瓜子皮从右边嘴角涌出来……连我家赛虎都喜欢葵花籽!春天一连补种了好几茬种子,剩下的种子被我妈随便堆到床下。赛虎这家伙一有空就钻进去,窸窸窣窣地,吃得香喷喷。但它不会嗑瓜子,便连瓜子壳一起嚼巴嚼巴吞下。我妈看着不忍心,一有空,便帮它剥,边剥边骂:“干了一天活,还得伺候一条狗!”每剥完一小把,把瓜子仁儿撮在手心任赛虎舔食。看它吃得高高兴兴,便也高高兴兴。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我妈不喜欢化肥。她年轻时读书的专业是农业,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和她的同学,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虽然一时增收保产,但如此持续不到三十年,土地就会被毁去。她常念叨:“已经三十年了,已经三十年了啊?”不知是忧虑,还是疑惑。我不知“土地被毁去”具体是什么概念,但是我却见过“死掉的土地”。地面坚硬、发白。田埂却依然完整,一道挨着一道,整齐地、坚硬地隆起。于是整块地看上去像一面无边无际的白色搓衣板。上面稀稀拉拉扎着好几年前残留的葵花残秆。也被太阳晒得发白。我猜这是不是因为过量施加化肥,因为不合理灌溉,因为盐碱化,因为各种透支等原因被废弃了的耕地。虽然戈壁滩本身也是硬地,但却是生态系统完全正常前提下的硬。戈壁滩再荒凉,也会覆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可眼下这块地,却是极度不自然的硬。表层板结得异常平整光洁,寸草不生,毫无生气。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妈总是说:“这要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是啊,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体谅土地。我无数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贫瘠。虽然耕种过的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又整齐又茂盛。但再看看野地便知端晓——南方野外四季常青,植物浓密;而北方野地植被极为脆弱稀薄,看上去荒凉又单调。可是,就算是力量再单薄的土地,对生存于此的人们来说,也是足够应对生存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掠夺者的话。这片大地已经没有主人,所有耕种于此的人全是过客。我们只租用此处一年或两年三年。为了满足我们的生存需要,我们只能无视基本耕种原则,无尽地勒索,直到土地死去。那时,我们的租期也到了。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产量。再加上去年冬天的罕见暖冬,早在今年年初,“旱情已成定局”的消息就已经四处流传了。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河水依赖不了了,她便全赌在雨水上。只因她听当地上了年纪的哈萨克老人说,纳吾尔孜节(春分日)那天若下了雨,将预示全年雨水丰足。果然,这一年的雨水极多,三天两头洒一阵。可是,雨水多的同时,风也多……往往雨还没洒几滴,乌云就被大风吹散。雨很快偃旗息鼓。尽管损失惨重,甚至放弃了一块土地,但眼看着河边这块地总算冲出枪林弹雨挺到了最后一刻,我妈还是很欣慰的。当我一圈一圈绕着葵花地赶牛,保卫最后的胜利果实,累得大喘气,心里便想:大地的付出已经完全透支,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力量填补。葵花收获了。虽然一百多亩地才打出来二十多吨葵花籽,但满当当的四百多个袋子堆在地头,看在眼里还是令人喜悦。可一时半会儿却怎么也雇不到搬运的工人。收葵花的老板一再表示时间紧张,不能再等了。于是我妈和我叔【注】一咬牙,自己上。收购葵花的车没法完全开到地边,离了还有三十多米。四百多袋,两人扛了两百多个来回。三十多米距离,只算负重距离的话,每人共计走了六七公里。也就是说,这老两口把二十多吨的葵花籽挪动了三十多米。或者说,两人各扛一只五十公斤的麻袋,走了六七公里路。好吧,又省了两百块钱工钱。可是我叔的高血压……还有我妈的低血压……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成渣了。(选自《遥远的葵花地》,有删改)【注】叔叔:当地人对父亲的习惯称呼。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葵花是北方边地常见的经济作物,葵花籽也是北方人包括牛、狗等一些动物都喜欢吃的食物。B.人们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表面上能增加收入、保证产量,实则更改了生命成长的规则。C.土地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人们在耕种过程中无视基本的耕种原则,导致土地板结,寸草不生。D.文中用“冲出枪林弹雨”形容葵花生长过程,表现了这块土地种植葵花的艰难和人们耕种的不易。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轻松有趣的“嗑瓜子”的话题引入,正文部分探讨的却是事关生存的严肃主题。B.文中将南方野地的植物与北方野地的植被对比,使读者对北方土地的贫瘠有更直观的感受。C.全文多处采用简短且富有力量的句子,为叙事带来了一种紧迫感,强化了作者的嫉愤之情。D.文末运用大量具体的数字,反复强调老两口搬运葵花籽的重量和距离,体现了劳动者的艰辛。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标题“力量”的内涵。(4分)9.请依据文中对“我妈”的具体描写,分析“我妈”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6分)【答案】6.B7.C8.①土地的力量:贫瘠的土地以其微薄的地力却能生长出美味的食物,这是大自然展示出的力量。②人的力量:一方面,人们以不屈的韧性和勤勤恳恳的劳作在贫瘠的土地上求生存;另一方面,人们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过度透支土地,导致土地的死亡,表现出极大的破坏力。9.“我妈”的特点:(1)有爱心,有良知,坚毅:妈妈剥瓜子给赛虎吃;对土地的关注,对过度使用化肥的忧虑;为了家庭幸福,勤奋耕种;不畏困难,甚至亲自搬运葵花籽。(2)执着追求利益,不计后果:明知土地承受压力,生态问题逐渐显现,仍然冒险种地,不惜过度使用土地和自己的身体。意义:这一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边地劳动者(中国农民)富有爱心、富有良知,却又克服不了功利思想,体现了他们在面临环境挑战和生存压力时的矛盾挣扎,凸显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艰难程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实则更改了生命成长的规则”错误,原文有“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可知施加化肥是以破坏土地为代价提升产量、增加收入,但不能更改生命成长规则。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C.“全文多采用了简短且富有力量的句子”错误,不合事实,文中长句也很多,比如“虽然一百多亩地才打出来二十多吨葵花籽,但满当当的四百多个袋子堆在地头,看在眼里还是令人喜悦”;“紧迫感”“强化了作者的嫉愤之情”也随之不成立,作者情感整体较平和,没有嫉愤之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内涵的能力。土地的力量:“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贫瘠的土地以其微薄的地力却能生长出美味的食物,这是大自然展示出的力量。人的力量:“就算是力量再单薄的土地,对生存于此的人们来说,也是足够应对生存的”,一方面,人们以不屈的韧性和勤勤恳恳的劳作在贫瘠的土地上求生存;“上面稀稀拉拉扎着好几年前残留的葵花残秆。也被太阳晒得发白。我猜这是不是因为过量施加化肥,因为不合理灌溉,因为盐碱化,因为各种透支等原因被废弃了的耕地”,另一方面,人们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过度透支土地,导致土地的死亡,表现出极大的破坏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及意义的能力。“我妈”有爱心,有良知,坚毅:“我妈看着不忍心,一有空,便帮它剥,边剥边骂:‘干了一天活,还得伺候一条狗!”每剥完一小把,把瓜子仁儿撮在手心任赛虎舔食。看它吃得高高兴兴,便也高高兴兴”,妈妈剥瓜子给赛虎吃;“我妈不喜欢化肥。她年轻时读书的专业是农业,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和她的同学,施加化肥是急功近利的做法”“我妈总是说:‘这要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我妈”关注土地,对过度使用化肥充满忧虑;“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为了家庭幸福,勤奋耕种;“于是我妈和我叔一咬牙,自己上……四百多袋,两人扛了两百多个来回”,不畏困难,甚至亲自搬运葵花籽。“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产量……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成渣”,“我妈”执着追求利益,不计后果:明知土地承受压力,生态问题逐渐显现,仍然冒险种地,不惜过度使用土地和自己的身体。意义:“我妈”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中的一员,她富有爱心,勤劳善良,这一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边地劳动者(中国农民)富有爱心、富有良知;但为了生活的更好,即使地力不支还是硬要再重一年,她(们)克服不了功利思想,“我妈总是说:‘这要是自己的地,还不心疼死了!要是自己的地,哪舍得这么种!’……我们眼下租用的这块地就是一块已经连续种了三年葵花的地。按理说该停种了,养两年地再接着种。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而且是油葵这样消耗巨大的作物,不但损害地力,也会影响产量……可我妈还是决定顶着各方面压力再种一年”,这些内容体现了他们在面临环境挑战和生存压力时的矛盾挣扎,凸显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艰难程度。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怀揣羊羔的老人李娟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始往回走。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斜着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附近唯一的维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一身温柔干净的处子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是谁?”却又不答。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熟门熟路走进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有时候,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就抱回家养一养,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对付。”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顾客一走,它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等着瞧,总有一天我非吃了你不可!”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常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上,怀揣初生的羊羔。母羊冲着自己的孩子着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不安、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画横线处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了牧区人民坚守劳作传统,逐水逐草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勇敢和智慧。B.文中描绘的两位老人以及“我”的母亲,都表现出对小羊的呵护和喜爱,都不仅仅是把小羊当做牲畜来看待。C.我妈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是指责小羊太贪吃,可又舍不得饿着它,只好往它的小食盆里添苞谷豆儿。D.文章结尾处,表现作者对牧区地域情感的认同与眷恋,十分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不希望这种生活方式被改变。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讲述第一位老人的故事时,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好奇。B.写我们家养过一只羊时,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旨在表现小羊聪明狡猾又可爱。C.文章构思十分巧妙,两位怀揣小羊羔的老人形象,一起一止,贯穿全文,深化主题。D.作者对第二位老人怀抱小羊形象的描写,看似冷静,实则对比强烈,充满艺术张力。8.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你如何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6.C7.B8.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故事发生创设了静谧温馨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深化作品主题。9.①牧区小羊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②游牧地区的小羊不被视为牲畜,而被视为家庭成员,像孩子一样被陪伴依赖,被爱被呵护。③小羊被视为平等的生命被尊重。④小羊被人们看作生命的延续,寄托着生命的希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是指责小羊太贪吃”错。原文是“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顾客一走,它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可见妈妈怪小羊故意在顾客面前做出受委屈的样子,让顾客以为我们虐待它了。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B项,“旨在表现小羊聪明狡猾又可爱”错。写了我妈把小羊当孩子看,和小羊“斗智斗勇”的温馨场景,旨在表现以我妈为代表的牧区人们珍爱生命、淳朴善良的美德。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开头的环境描写是“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这段描写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次,“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从视觉以及“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的触觉等角度,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故事发生创设了静谧温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毕竟会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性格,因此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深化作品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鉴赏作品主题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比如本题要解释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的原因。结合原文最后一段“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可概括出“牧区小羊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结合“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说明游牧地区的小羊不被视为牲畜,而被视为精神慰藉,再结合前文“老人抱着小羊羔”“人们精心喂养冬羔”“妈妈把小羊羔等孩子喂养”“女孩儿把小羊羔当宠物”等描写可知,这里的人们把羊羔当做家庭成员,像孩子一样被陪伴依赖,小羊羔被爱被呵护;小羊被视为平等的生命被尊重;再结合“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可见小羊被人们看作生命的延续,寄托着生命的希望。因此作者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在呼蓝别斯,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马合沙提说,走夜路要大声地歌唱。在森林深处,在前面是悬崖边的大石头下——你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晴,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呼蓝别斯,连绵的森林,高处的木屋。洗衣的少女在河边草地上晾晒鲜艳的衣物。你骑马离开后,她就躺在那里睡着了,一百年都没有人经过,一百年都没人慢慢走近她的面孔。她一直睡到黑夜,大棕熊也来了,嗅她,绕着她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时远远的星空下有人唱起了歌。歌声越来越近,她的睡梦越来越沉。大棕熊的眼睛闪闪发光。夜行的人啊,黑暗中你们一遍又一遍地经过了些什么呢?在你们身边的那些暗处,有什么被你永远地擦肩而过?那洗衣的少女不曾被你的歌声唤醒,不曾在黑暗中抬起面孔,在草地上支撑起身子,循着歌声记起一切……夜行的人,再唱大声些吧!歌唱爱情吧,歌唱故乡吧!对着黑暗的左边唱,对着黑暗的右边唱,再对着黑暗的前方唱。边唱边大声说:“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夜行的人,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蓝别斯了。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你年幼的阿娜尔在后来时光的所有清晨里,再也不能通过气息分辨出野茶叶和普通的牛草了。你年幼的阿娜尔,你珍爱的女儿,她夜夜哭泣,她胆子小,声音细渺,眼光不敢停留在飞逝的事物上。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又等,哭了又哭。她身边露珠闪烁,她曾从那露珠中打开无数扇通向最微小世界的门。但是她却再也打不开了。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要是不唱歌的话,木屋边那座古老的小坟墓,那个七岁小孩的蜷身栖息之处,从此不能宁静。那孩子夜夜来找你,通过你的沉默去找他的母亲。那孩子过世了几十年,当年他的母亲下葬他时,安慰他小小的灵魂说:“亲爱的宝贝啊,你我缘分已尽,各自的道路却还没有走完,不要留恋这边了,不要为已经消失的疼痛而悲伤……”但是,你不唱,静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敏感地惊疑而起。他顿时无可适从。要是不唱歌的话,黑暗中教我到哪里去找你?教我如何回到呼蓝别斯?那么多的路,连绵的森林,起伏的大地。要是不唱歌的话,有再多的木薪也找不到一粒火种,有再长的寿命也得不到片刻的自如。要是不唱歌的话,说不出的话永远只能哽咽在嗓子眼里,流不出的泪只在心中滴滴悬结坚硬的钟乳石。我曾听过你的歌声。那时我站在呼蓝别斯最高的一座山上的最高的一棵树上,看到了你唱歌时的样子。他们喜欢你才吓唬你,他们说:“唱歌吧,唱歌吧!唱了歌,熊就不敢过来了。”你便在冷冷的空气中陡然唱出第一句。像火柴在擦纸上擦了好几下才“嗤”地引燃一束火苗,你唱了好几句才捕捉到自己的声音。那时我就站在你路过的最高的那座山上的最高的那棵树上,为你四面观望,愿你此去一路平安。我也曾作为实实在在的形象听过你唱歌。还是在黑夜里,你躺在那里唱着,连木屋屋檐缝隙里紧塞的干苔藓都复活了,湿润了,膨胀了,迅速分裂、生长,散落肉眼看不到的轻盈细腻的孢子雨。你躺在那里唱,突然那么忧伤,我为不能安慰你而更为忧伤。我也想和你一起唱,却不敢开口。于是就在心里唱,大声地唱啊唱啊,直到唱得完全打开了自己为止,直到唱得完全离开了自己为止。然后我的身体沉沉睡去。但这样的夜里,哪怕睡着了仍然还在唱啊,唱啊!大棕熊你听到了吗?大棕熊你快点跑,跑到最深最暗的森林里去,钻进最深的洞穴里去。大棕熊你惊讶吧,你把歌的消息四处散布吧!大棕熊,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亲爱的,哪怕后来去了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大声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静静地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选自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湖南文艺出版社,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巧妙地选择“在夜晚行走”的生活化的具体场景,用行走一路上的见闻感触,串联起呼蓝别斯的自然景象和人文生活,展现了呼蓝别斯之美。B.连绵的森林,高处的木屋,洗衣的少女,年幼的阿娜尔,远方的大棕熊,这些都是作者一路上见到的景观和人物、动物。C.“夜行的人,再唱大声些吧!歌唱爱情吧,歌唱故乡吧!”爱情和故乡是歌词中永恒的主题,它永远给人以动力。D.“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城市里空旷的街道和陌生的人群,是另一种“黑暗”,使人倍感孤独,面对如此情境,应放声歌唱。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开头说“大片的森林,大片的森林,还是大片的森林。”读来并不觉得重复啰嗦,突出了呼蓝别斯到处森林密布一片林海的样子。B.文章创作中,将读者作为交流的对象,在一次次“夜行的人啊”的呼告中,既与读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也进行自我回望与反思,情感真挚浓烈。C.李娟的文字,若是追根寻源可以找到游牧文学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活灵动,贴近生活和心灵。D.全文结尾处,用城市“空旷的街道”与“放声歌唱”的呼蓝别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对工业化文明下传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思想底蕴深刻。8.李娟善于用最纯净朴素本色的语言,描绘阿勒泰的迷人美丽。请以文中划线部分为例,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刘亮程曾这样评价李娟的作品:“她笔下的文字,呈现出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字的高贵。”请结合这篇文章,简要分析这样说的依据。(6分)【答案】6.B【解析】B.“远方的大棕熊,这些都是作者一路上见到的景观和人物、动物”错误。由原文“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可知,是作者猜测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表明作者路上并没有见到大棕熊。7.D【解析】D.“突出对工业化文明下传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缺乏依据。刻意拔高文章主旨,描述去往城市后的生活,无“传统生活方式式微的隐忧”。8.①多用修辞,生动形象。综合运用拟人,如大棕熊“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比喻,如“嗓子眼开最美的花”,描绘夜行的画面,展现歌唱的力量。②语气急切,情感激烈。连续使用多个感叹号和“吧”等语气词,用“你看”“一起唱歌吧”等表现愿意与读者分享“放声歌唱”力量的急切心理。③铺陈排比,气势磅礴。“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等处,运用排比与反复的技法,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鉴赏语言风格主要从修辞、句式、抒情特点等角度分析。从修辞上看,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子“远远地,大棕熊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它侧耳倾听一会儿,沉重地起身,一摇一晃走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睡梦中醒来”“侧耳倾听”赋予大棕熊人的动作情态;句子“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夜行的画面,展现歌唱的力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从抒情特点分析,句子“那团黑乎乎的大东西说不定就是大棕熊呢!大棕熊在睡觉,在马蹄声惊扰到它之前,请大声歌唱吧!”和“一起唱歌吧!……唱歌吧!”连续使用多个感叹号和“吧”等语气词增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用“你看”“一起唱歌吧”等表现愿意与读者分享“放声歌唱”力量的急切心理。语气急切,情感激烈,激荡人心,引起共鸣。句式上,把排比与反复的技法结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气势磅礴。比如“一起唱歌吧!大声地唱,用力地唱,‘啊啊’地唱,闭着眼晴,捂着耳朵。胸腔里刮最大的风,嗓子眼开最美的花。唱歌吧”等处铺陈排比,语言一气呵成,气势磅礴。9.①作者选择“歌唱”这一形象鲜明的意象,置于“走夜路”的特定情境下,在“明”与“暗”的对比中,凸显生命困境之中应该勇敢坚强、乐观豁达,是一种昂扬的精神。②作者走进了自己的内心,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让读者看到了她的恐惧和忧伤、挣扎和成长,利用真切的文字,展现一种心灵的袒露,使得情感自然流淌,是“文字的高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文章题目为“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作者选择“歌唱”这一形象鲜明的意象,置于“走夜路”的特定情境下,文中反复强调要唱歌:“夜行的人啊,若你不唱歌的话……”“要是不唱歌的话……”“要是不唱歌的话……”“她的睡梦越来越沉”“以歌为分界线,让我们生活得更平静一些吧,更安稳一些吧”……在“明”与“暗”的对比中,凸显生命困境之中应该勇敢坚强、乐观豁达,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作者用文字走进心灵深处,袒露自己的内心:“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的话,就永远也走不出呼蓝别斯了。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要是不唱歌的话,阿娜尔将多么可怜啊!她一个人坐在森林边上,听了又听,等了又等……你不唱歌了,她便一扇门也没有了……你不唱,静悄悄地经过他的骨骸,你的安静惊动了他。你的面庞如此灰暗,他敏感地惊疑而起。他顿时无可适从……”作者用这些绚烂的景象将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从中能看出她的恐惧和忧伤、挣扎和成长。文字情真意切,展现一种心灵的袒露,情感自然流淌,纯真明净,是“文字的高贵”。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外婆的葬礼李娟在外婆的葬礼上,主持仪式的人端着一张纸面无表情地念悼词:“……李秦氏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投身边疆建设,为,四个现代化,和,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我站在人群中,听得浑身怒气鼓胀,恨不能冲上去把他的稿子夺过来撕得粉碎,再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都2008年了,还四个现代化!还有,“李秦氏”是谁?我外婆有名字,我外婆叫秦玉珍!外婆静静躺在旁边的棺材里。再也无法为自己辩护。然而就算活着,也无法辩护。她倔强而微弱。她全部的力量只够用来活着。此时,她全部的力量用完了。她躺在那里,全盘接受这敷衍了事的悼词的污辱。那人继续念:“……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建设祖国,维护稳定,以慰,李秦氏同志,在天之灵。”仿佛我外婆白白活了一场,又白白死了一次,临到头被那个投身边疆建设的李秦氏顶了包。我外婆叫秦玉珍。小时候,外婆带我去学校报名,填家长姓名时,她骄傲地报上自己的名字:“秦玉珍!”我弄丢了钢笔,外婆认为我是故意的,破口大骂:“欺到我秦妹仔头上了!哪个不晓得我秦妹仔?哪个豁(骗)得倒我秦妹仔?”在那个时候,我觉得她是永远的秦妹仔。永不老去,永不会被打倒。可终究还是死了。她一死,她的痕迹立刻被抹杀得一干二净。她的一生和那个司仪的总结毫无关系。棺材合盖之前,我最后一次抚摸躺在棺材里的那个人,悲伤而疑惑。这个瘦脱了形的人,一动不动的人,任凭棺盖扣在头顶,既不反抗,也不挣扎的人,怎么可能是我外婆?当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已经很老很老了。那时她就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当时我们在四川,她张罗了好几年,修好坟山,打好墓碑。又攒钱订下棺材,停放在乡下老屋。做完这些事,她心满意足,开始等死。每当她生了大病,感觉不妙的时候,就会告诉我她的存折藏在了哪里。藏存折的地方往往绝妙无比。任我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的。而每次她病一好,就悄悄把存折挪个地方重新藏起来。警惕性不是一般的高。后来我又大了一些。她开始教我怎么处理她的后事。她教我怎么给她穿寿衣。并反复嘱咐,快死的时候一定要把她挪到地上或拆卸的门板上,千万不能死在软床上,否则尸体会变形。又教我到时候要记得把某物放在她脚下,再把某物垫在她身下……我从七八岁便做好了准备,学习如何面对她的死亡,品尝失去她的痛苦,并且接受终将独自活在世上这个事实。再后来,她跟随我们来到了新疆。出发之前,我们哄她,说过两年就回来。然而她知道,以自己眼下的岁数来看,“过两年”的说法实在没个准儿。不只是我们,也不止她,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她恐怕再也回不去了。到了新疆,天遥地远,没有了坟山,没了棺材,她惶恐不安,感到无着无落。但有时又显得非常洒脱。她对我说:“我哪天要是死了,就把我一把火干净烧了。”然而过了几天又反悔:“还是莫要烧的好,我怕痛。还是埋了吧……”她的寿衣已经准备了二十多年。无论走哪儿都随身带着。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无比熟悉它的存在了。可不知为什么,到头来终究没能穿走。整理旧物时,发现它们叠得整整齐齐,如最乖巧的猫咪一样卧在外婆乱七八糟的遗物中。这更是令外婆的死亡失去了一粒最重要的核心。在她的葬礼上,人人都说这是喜丧,活到九十六岁算是寿终正寝了。可是我知道不是的。这是非正常死亡,是恶意的死亡。把外婆折磨致死的种种痛苦,往下还要折磨我。种种孤独,种种惊惧,挟持了外婆,也挟持了我。都说“人死如灯灭”。可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我也为外婆写了一份悼词:秦玉珍,流浪儿,仆佣的养女,嗜赌者的妻子,十个孩子的母亲。大半生寡居。先后经历八个孩子的离世。一生没有户籍,辗转于新疆四川两地。七十多岁时被政府召回故乡,照顾百岁高龄的烈属养母。拾垃圾为生,并独自抚养外孙女。养母过世后,政府提供的六平米的廉租房被收回,她于八十五岁高龄独自回到乡间耕种谋生。八十八岁跟随最小的女儿再次回到新疆。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合集【人力资源管理】十篇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陕西省渭南市高分冲刺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公务员培训总结
- 教育科技行业话务员工作总结
- 硕士研究之路
- 电子通信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2024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培优B卷】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答案研优卷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ZZ007 现代加工技术赛项正式赛题及评分标准完整版包括所有附件-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
- 麦肯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流程教学课件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全册)
- 电气接线工艺培训
- 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探析获奖科研报告
- 基层版创伤中心建设指南(试行)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插图幻灯片制作PPT3D小人图标幻灯素材(精)
- 室内设计装饰材料案例分析课件
-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