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浙美美术二下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_第1页
中小学浙美美术二下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_第2页
中小学浙美美术二下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_第3页
中小学浙美美术二下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_第4页
中小学浙美美术二下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春天在哪里》一、教材分析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充满生机,欣欣向荣。是人们向往的季节,歌颂的季节。从古至今有很多写春天的经典古诗词和名句。本课属于美术四大教学领域中的“综合·探索”领域,可以让美术融合科学、文学进行深入探究。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观察春天,记录春天,通过听一听、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感知觉加深对春天美景的记忆和观察。再欣赏名家、同龄人的书画和文学作品,提高对春天的表达能力。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特长,进一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继续表达春天。本课将带领同学们融合科学学科一起“踏春”,融合语文学科一起“赏春”和融合美术学科一起“画春”。让同学们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经典写春的语句进行赏析、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学习,表现春天的美,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之前的相关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还观察、写生过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简单的仿写造句能力,学会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色彩方面,已经认识了常用色彩名称,会进行随意的色彩搭配。在形的方面,二年级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形,也会拓展简单的运用点、线、面设计图案。三、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感受大自然,提取出春天的色彩和形状。认识更多的色彩,对比感受邻近色。学习刷花的技法表达对春天美的感受。2.通过到大自然中踏春,融合不同学科赏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进行图形正负形结合传统的刷花工艺表现春天。3.感受春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多学科融合学习,提取春天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形状。学习刷花技艺,表达心中的春天。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巧用正负图形的搭配表达五彩缤纷的春天。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吸铁石、学生作业展示板学具:科学观察工具:手套、铲子、放大镜,刷子、棉签,速写本、勾线笔刷花工具:刷花纸、刷花板、刷子、水粉笔、水粉颜料其他工具:卡纸、剪刀、油画棒(24色)七、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踏春(一)融合科学学科,通过“寻找春天学习单”,让同学们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带着科学的眼光去发现春天之美。(预计用时20分钟)教师活动:设计“寻找春天学习单”,从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不同的角度,结合科学学科,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春天之美。教师活动:课前下发“寻找春天学习单”,介绍不同的学习单内容。学生活动:从自己感兴趣的观察点出发,选择学习单,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完成学习单。【设计意图】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同学们深入感受春季的大自然。融合科学学科,深入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感,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教学)*赏春(二)小组合作进行“寻找春天学习单”分享(预计用时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的学习单分享学习。教师活动:请小组之间进行“寻找春天学习单”的分享和归纳,再请小组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观察发现。学生活动:以小组进行活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教师活动:引导同学们从多个感知觉的角度来说一说春天。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触摸到的春天。【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寻找春天学习单”的分享,同学之间对春天的感受分享,让同学们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三)在游戏中找出春天里景物、动物的形状和色彩(预计用时8分钟)1.通过对比观察,感受春天中物体的色彩。教师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同学作业。在“寻找春天学习单”中找出一片色彩单纯的叶子和一片颜色富有变化的叶子。教师活动:在课件中出示这两片的叶子,提问同学们,这两片叶子色彩上有什么异同点。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叶子,寻找这两张作品色彩上的异同点,感受邻近色。教师活动: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叶子,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叶子,从不同叶子的色彩差异,结合科学学科知识,从同一片叶子上观察正面和反面的色彩差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叶子丰富的色彩变化。学生活动:深入观察叶子,说一说叶子上的色彩变化。教师活动:课间展示春天的风景,先是围绕绿色色彩的变化,让同学们来或一说春天有哪些绿色。认识更多的邻近色,学习表达邻近色的专业名词,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细微的差距,墨绿、橄榄路、草绿、苹果绿、薄荷绿、松石绿等等,介绍绿色的很多命名和大自然有关。学生活动:进一步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在油画棒中,找出观察到的颜色。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春天缤纷色彩的图片,来感受各种色彩,对比多种色彩的邻近色,更深入全面的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学生活动:更全面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认识更多的邻近色,在油画棒中,找出观察到的颜色。试着给自己找出的邻近色起个名字。【设计意图】通过深入分析“寻找春天学习单”,在同学们现有的基础上,欣赏春天图片,更加准确的帮助学生学习邻近色,结合科学学科的知识,了解同一片叶子也有多种色彩,学习绿色的邻近色,学会举一反三,深入感受春天缤纷的色彩。2.通过“连连看”的游戏,概括提取出春天中物体的形状。教师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同学作业。在“寻找春天学习单”中找出同学们画的春天的动物,概括出动物的外轮廓,处理成剪影的效果。教师活动:出示剪影形态的动物,和同学们画的动物。让同学们做连线题,把相同的造型连到一起。学生活动:连连看游戏。找到形同的动物连到一起。教师活动:示范如何提取自己画的动物和植物的外轮廓造型,制作成剪影的效果。学生活动:概括画出动物和植物的外轮廓,制作成剪影效果。教师活动:教师介绍物体的正形与负形概念,示范如何围绕物体的外轮廓连续不间断的剪,不破坏物体的负形部分。剪出物体的正形与负形。学生活动:尝试剪出物体的正负形,修补剪破的负形。【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分析“寻找春天学习单”,提升同学们对形体的认识,学习了解正负形的知识名称,在同学们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裁剪形体的能力,通过游戏,认识春天中植物和动物丰富的形状,为接下来的自主创作提供素材。(四)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刷花工艺,完成教学重点(预计用时7分钟)通过微课学习刷花工艺的技法,感受刷花工艺的美感,用刷花工艺来表达心中的春天。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刷花工艺,通过微课展示刷花工艺的技术要点。学生活动:小组实践,学习刷花工艺。教师活动:巧用正负形,正负形移位,叠加的方法进行刷花。学生活动:尝试正负形组合的方法进行刷花【设计意图】融合传统瓷器上的刷花工艺表达春天,让同学们感受色彩与图形之间巧妙的融合、奇妙的组合变化,产生创作的兴趣,表达自己心中的春天。*画春(五)小组合作,创作心中的春天(预计用时15分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搭配组春天景物的正负形,挑选适合春天的色彩,进行刷花创作。教师活动:布置作业(用刷花工艺表达心中的春天)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对画面进行讨论。依次轮流进行刷花。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设计意图】大胆运用新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收获创作的乐趣。(六)合作展示、学生自评(预计用时5分钟)通过整体展示作业,多方评价,建立创作自信。教师活动:通过将作业粘贴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作业。学生活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从色彩、正负形的运用,刷花工艺技法掌握、画面春天美感的呈现等角度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围绕课堂的重难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游春(七)拓展课题(预计用时2分钟)通过欣赏名家、同龄人的书画和文学作品,提高对春天的表达能力。教师活动:课件赏析中西方绘画名家关于“春”的作品,感受不同绘画材质表达出的春的美感。学生活动:大胆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教师活动:结合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的《找春天》单元。欣赏古诗《春居》、《咏柳》,课文《找春天》、《笋芽儿》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学生活动:同学们一起朗诵。教师活动:提问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学生活动:大胆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教师活动:总结春天在同学们的观察中,思考中,探究中。教师活动:鼓励同学们课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进一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继续表达春天。学生活动:1)读春天:选择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和文章,读出春天的美。2)说春天:说说印象中的春天。3)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4)画春天:用更多绘画技法表达春天。5)演春天:用歌曲、舞蹈的方式表达春天【设计意图】通过赏析不同艺术形式表达的春天,融合文学学科,赏析描写春天的优美语句,让同学们深入感受春天的美,因材施教鼓励同学们大胆地结合自己的个人特长,继续探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肯定同学们的每一个答案,给予鼓励。第二课《盛开的鲜花》一、教材分析鲜花能美化环境,且可愉悦人的心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深受学生们喜欢。《盛开的鲜花》是小学二年级下册“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本课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盛开的鲜花,感受各类鲜花的形态与色彩独特之美,并学习运用写生及渐变色的涂色方法表现喜爱的鲜花,初步建立写生能力,提高造型表现力。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花卉图片资料,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的形态及色彩的变化,丰富学生对盛开鲜花的认识以及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部分图片呈现油画棒渐变色的涂色画法,提供学生可自主探究的学习路径;第三部分选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有助于学生打开创作思路,启发绘画创作与想象力。本课教学,根据教材可凸显美术课程中的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的鲜花形态与色彩的变化,自主探究并进行绘画实践,表达盛开的鲜花无穷的魅力以及花儿努力绽放传递美好的精神,从中体会自然之美,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之情。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绘画兴趣浓厚,经过小学一年多美术学习,具有初步的绘画知识与技能,对不同的美术工具及材料也有基本运用能力,但观察力造型表现能力还欠佳,对表达事物造形以及色彩的变化缺少方法。因此,本课的内容恰好帮助学生,运用观察写生的方法,接触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力,色彩表现及造型能力。三、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花卉,学习观察花卉外形和色彩特征,运用写生的方法表现自己喜爱的花。2.通过观察发现渐变色的规律,运用教师示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渐变色的表现方法。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盛开的鲜花之美,感受自然的造型与色彩的魅力,激发热爱自然与生活之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渐变色的特点,掌握渐变色的变化规律。难点:掌握单色和多色进行渐变的涂色方法。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油画棒、示范用纸、课件。学具:油画棒、作业纸。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3分钟)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花开瞬间》,讲述各种花的名字并提问:花儿盛开的过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后回答。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花儿们伸展着腰肢,绽放着笑脸,向人们呈现出最美的一面,让我们一起用画笔记录下鲜花盛开时最美的姿态。”板书课题《盛开的鲜花》。【设计意图】视频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盛开的鲜花之美,用提问方式并记录学生答案的关键词,创设思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识赏画创(预计27分钟)*识一识教师活动:教师分别点击玫瑰、郁金香花卉的幻灯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花儿吗?还见过哪些花?”学生活动:欣赏花卉图片,还介绍自己见过的其他各种不同的花。教师活动:与学生互动并点击幻灯片上准备的其余四种花卉,让学生再观察,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花主要由几部分组成?”(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花瓣、花蕊、花托)。*赏一赏教师活动:提问“人们喜爱鲜花,因为鲜花的美,那么我们一起来赏一赏,鲜花的美体现在哪儿?”再点击幻灯片图片,不同种类的白色系花,再点击图片呈现不同花瓣及花蕊的造型。学生活动:仔细欣赏完后学生回答盛开的鲜花美在哪儿。鲜花的美体现在花瓣和花蕊的形态上,形状多样且不同。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板书:造型——形状多样美)。教师请学生进行第一次小练笔,把课件中出现的白色花卉页打印成学习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打印的花卉图片上,描绘花的花瓣形状及花蕊。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在小作业纸上完成。师生活动:阶段评价,互动交流,同时点击幻灯片,有像小水滴的花瓣、有像铅笔削一般的花瓣、有直线形的花蕊,有点状的花蕊……有些花瓣还有前有后有很多层。教师小结:通过仔细的观察,细心慢慢画,我们就可以表现出花不同的形状美。提问:“鲜花的美还体现在哪儿呢?”学生活动:对比观察课件中花瓣色彩有变化的图片,回答鲜花的美还体现在色彩的变化上,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变化,有多种颜色的变化。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板书:色彩——变化丰富美)。“颜色由明到暗,或由深转浅,或是从一个色彩缓慢过渡到另一个色彩,我们称为渐变色,花瓣上的渐变色是它独特的美。(板书:渐变色)如果只用一支油画棒,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色彩的渐变?教师想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张贴的白纸花瓣上尝试尝试画一画。”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同学的作画过程,并总结出:单色从重到轻地涂可以表现出颜色的渐变。教师活动:板演示范层叠渐变“单色可以通过轻重表现渐变,还可以通过层叠不同表现渐变。那么如果多种颜色呢,可以吗?”教师幻灯片出示色彩卡片“色彩的渐变学问可深了,多色渐变要很自然有时候需要很多色彩来帮忙,比如红色到绿色渐变,中间会遇到很多和他们长得相似的色彩朋友,三个色的渐变那就更多了,我们今天可以从两个色的渐变慢慢学习,在以后三年级的美术课里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哦!”点击幻灯片,出示单色与多色渐变花瓣画示范,知识点总结。*画与创教师活动:播放微课示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进行的《盛开的鲜花》作品创作过程。注意观看并回答老师的绘画步骤和方法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观看微课示范,总结绘画方法与步骤。教师活动:出示同龄人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之处。学生回答:“他们的作品表现的花朵造型多样、大小、高低、色彩有变化,有些画面中还充满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教师活动:提出作业要求,选择花卉照片,写生的方式用油画棒画一画盛开的鲜花,要求造型美色彩美,能用单色或多色渐变。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活动:根据要求进行创作。【设计意图】运用识一识、赏一赏、学与创三环节,让学生初步用写生观察的方法表现对象,提升造型能力。通过探究尝试练习可以直观地了解色彩渐变的方法,在自主体验学习中获得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同龄人作品的欣赏可以直接学到其表现形式及方法,同时能引起共鸣,降低学生对自主创作所产生的畏难情绪。(三)互动评价(预计5分钟)教师活动:张贴展示学生的画作,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并请学生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一张作品,为什么?学生活动:观赏同伴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教师活动:做出肯定评价并提出适当的建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点评中提升审美能力,有目标有方向的进行评价,可以更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作品并学习他人优点,从而促进后期的修整提升。(四)拓展延伸(预计5分钟)教师活动:点击幻灯片展示渐变色在生活中的运用。“除了花卉有渐变的色彩,看流光溢彩的极光天空、色彩微妙变化的蔬果,大自然是艺术家,绘出独一无二的色彩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色彩的美并给生活带来了新意。”学生活动:观看幻灯片,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师活动:小结:自然之美、点亮生活。【设计意图】在拓展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自然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第3课《田园风光》一、教材分析本课设计的内容以大自然中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田园风光给人以恬静、闲适的感觉。田园中生动多样的场景饱含丰富的结构层次、绚丽的色彩,绿草如茵,百花争艳,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的魅力。通过对田园景物的照片赏析,学生来观察和了解田园,进而愉悦地体验并品味田园风光: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感知美和发现美,感受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田园色彩的灵动和韵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以此唤起学生热爱田园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通过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田野和园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本课重视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体验对田园景物的独特感受,从宏观的视角发现田园中的块面结构的形式美感,探究块面构成中的变化和节奏感;学生体验不同时空中田园的色彩,用美术的视角去发现田园色彩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在欣赏发现的基础上获得色彩协调搭配的方法,为表达感受积累经验,从而进行绘画表现。另外在欣赏解析名家作品的基础上,感受画家如何运用色彩、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田园景色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建立从自然感受到艺术表达的方法和思维,在自我感受—记忆一想象一表现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中田园风光的独特观察和感受。二、学情分析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展示典型图片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田园的美,学习简单的田园风景构图。难点:通过点、线、面表达画面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课前准备师:课件、范画、水彩笔生:水彩笔、勾线笔。七、教学过程活动1寻找田园(一)寻找田园拼图导入:老师带一样好玩的东西,谁能上来拼一拼?一幅什么景象?小朋友们去过田园吗?能说说你在田园见到最有意思的事吗?生:乡下有许多有趣的小动物。生:我奶奶家种了我爱吃的玉米和土豆。生:田野里开满了各种漂亮的鲜花!师:是啊,田园的生活真让人向往。今天,老师就带所有的小朋友去寻找《田园风光》。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活动2欣赏田园风光1、家乡的田园怎么去呢?坐车去!小旅客,准备好了吗?出发!什么开?汽车开。往哪开?往(江南)开。看到了什么?金色一片油菜地。继续走,往哪开?往(括苍)开。看到了什么?紫色如烟紫云英。白水洋的桃花真正美,邵家渡的草莓长得好。小结:欣赏了我们家乡的田园,你想说什么?“家乡田园美如画”!2、祖国各地的田园问:想到祖国各地去看看吗?什么飞?飞机飞,往哪儿飞?答:往(江西婺源)飞。往哪儿飞?答:往(祖国各地)飞。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欣赏祖国各地的田园风光吧!(音乐)风景如画的田园,宛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有静静流淌的小河、有葱翠欲滴的麦田、有遍地金黄的油菜花、有星星点点的秧苗,还有曲折蜿蜒的田埂……尽情地展现着大自然的魅力与灵动。3、感受不同的视角在刚才坐汽车和乘飞机的过程中,你发现我们看到的田园有什么不同吗?(飞机)俯瞰:田埂交错分布,近大远小,近疏远密(汽车)平视: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小结:俯瞰田园时,虽然看不清田里种了什么,但看到的景象更加辽阔。平视田园时,能看到近景、中景和远景,而且近景看得很清楚。4、交流我们从家乡出发到祖国各地,欣赏了这么多的田园。现在请你说说:田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师:美在哪里?生:田里有很多线条。师:不同的线条交织构成了田园的“线条美”。师:美还体现在哪里?生:(颜色很漂亮!)师:说得好!丰富的颜色使田园具有“色彩美”。【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使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物造型表达的方法。了解视角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初步感受层次美。活动3感受探究田园之美线条是画面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田园的线条美吧!1、线条美(1)找一找请你从田园中找出不同的线条。比比谁找得最多!师:下面我们来了解线的特点:我们把这样直直的线叫直线,这样的线叫弧线……小结:在田园里面,线条本身就是纵横错落,曲直穿梭。这块田园有哪些线条?直线画的田野给人整整齐齐的感觉。这块田园又是由什么线条构成的?曲线分割的田野,给人自由灵活的感觉。它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田园的线条美。(2)赏一赏那么,画家是如何动用这些生动的线条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是画家吴冠中的作品《湘西水田》。找找画家是用哪些线条表现田园的?这里的线条弯弯曲曲,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线条粗,而这里的线条细;而这里的线条有长有短。很好!变化的线条如同音乐般在画面中流淌,这就是画家对田园的感受!画家通过线条的组合,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之情。(3)品一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田园中线的组合:(1)你能在田园中发现这些线条的组合吗?(2)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组合吧:并列,交错,疏密,粗细等,除了这些还有虚实2、构图美(1)并列,交错,粗细,疏密有致的线条,构成了田园生动的另一种美。老师也真想当当农民开垦田园,把它们画下来。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田园风光的吗?首先找出画面中最主要的线条,画几根很长很概括的线表示河流,再画……近处画得大些,远处画的密些。看看老师为什么要这么画?小结:老师是怎么表现田园分割图的?先在画面上用几根不同的线条,把田园在画面上的位置定了出来,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构图。一起来看看几种不同的构图!可以横着也可以竖着,可以水平构图,也可以S构图,还可以……这些不同的构图就是田园风光的“构图美”。构图要大,要饱满!构图好了以后,要在画面中添画树木,房屋、天空等。选择最大的一块地,画上自己喜欢的鲜花、青菜、稻谷、萝卜等。(奖励种子)(2)小练习:请小朋友也学当农民,用各种线条,画出田园分割图。可以表现梯田、水田、坡地?或是菜地、花圃、果园?时间3分钟。选择典型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评与修改。3、色彩美好,让我们感受田园中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色彩吧!(1)请小朋友找出田园中的色彩,你找到了哪些颜色?我们把这些颜色叫作类似色。这些颜色叫对比色。(2)涂色方法:这些一条条,一块块的色彩如何表现呢?用大面积涂色、渐变色的涂法、用线条排列涂色、快速点涂、颜色叠加有了这么多涂色的方法,可以帮我们展现田园的色彩美。怎么样?(鼓掌)【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赏一赏、品一品增强动手能力,画一画线条的典型花纹,加深对线条语言认识。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启发学生对分割画面的节奏和感悟。说一说,让学生加深对构图、色彩的理解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活动4欣赏作品在作业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和大师的作品吧!1.大师作品:毕沙罗《红房子》,凡·高作品2.学生作品欣赏【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了解作品种类,形成审美判断,加强文化理解。活动5开垦田园作业要求:1.用线和点丰富田园,2.涂上喜欢的色彩,“田园小画家”3.选一块田地种上农作物。(背景音乐)【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在实践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活动6田园印象乡村的田园风光宛如画卷,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漫步在田园风光中,一起领略同学们对大自然的表达!1、认真欣赏同学们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为什么?2、全班同学都是评委,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星星,请把这颗星星贴在你最喜欢的那块田园上。请第一大组的评委排队上台,掌声有请!(音乐)3、颁奖:萝卜、玉米、黄瓜。你们的作品最受大家的喜爱,收到的星星最多,不愧是“田园小画家”。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优秀的田园小画家们!【设计意图】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作品中活泼且自然的一面。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活动7总结与拓展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是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田园,欣赏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到了田园的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拓展:1、田园的四季2、田园的故事3、农家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表现田园的四季,以及田园的故事。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田园带来的美食,吸引着我们。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真正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和魅力吧!你一定会有更大收获的。下课!【设计意图】拓展引导关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第4课《我的爱心卡》一、教材分析爱心卡是人们传递美好心愿、表达深情厚谊的信使。结合新冠疫情的蔓延,各界人士纷纷请战前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具有很好情感教育意义的一节课。因此,本课的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由学生对长辈、朋友的感情延伸到对世界的关爱,引导学生带有情感地认识爱心形状,了解爱心意义,并运用爱心元素设计、制作爱心卡。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既要强调形式有创意,又要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逐步形成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去创造性地运用身边的材料,设计、表达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心愿和情感。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剪剪、贴贴、画画的综合表达形式,而且对于自己的“作品”非常认可,是这个年龄段学生天真可爱的本性,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更是促进学生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这一年级的学生掌握了浅显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通过简单地写写、画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对于设计基本没有概念,也没有比较恰当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我的爱心卡》以绘画与剪贴结合的方式,以“体验、快乐”为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制作乐趣,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爱心卡,通过制作和赠送爱心卡活动,激发起学生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三、教学目标1.了解爱心卡的含义和作用,学习爱心卡的制作方法,感受爱心的造型美。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通过绘画与剪贴活动,有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激发创造美的愿望;通过赠送爱心卡,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绘画、剪贴的方法制作爱心卡,将爱心卡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难点:如何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爱心卡范作、微课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等其他综合材料。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知意义教师活动: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玩,用手做个心的形状,请学生演一演。学生活动:根据幻灯片,提炼爱心形状的特征。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跳动的心),请学生猜猜爱心的意义。爱心不仅代表爱,还可以表示生命、活力。教师活动:继续出示幻灯片,激发起学生对他人表达感恩之情。提问:“你最想对谁表达你的爱呢?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呢?”学生活动:点名说一说,交流分享。通过谈话,感受亲人、老师等对自己的关爱。教师活动:继续启发,有这样一群人,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肆意侵略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是谁呢?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说一说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张爱心卡,送给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向他们表达最美好的祝福。揭示课题。【设计意图】以手语小游戏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分析爱心的形状特征,通过对爱心意义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和表达情感;探讨赠送爱心卡的意义,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爱心卡的欲望,为制作内容做好铺垫。(二)欣赏探究,分析体验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和学生一起探秘“卡片屋”。学生活动:观察两组爱心卡图片,说说这些爱心卡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小结:第一组爱心卡外形是爱心形状的,第二组的外形是方形的。教师活动:继续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三张爱心卡。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说说这些爱心卡用了什么制作方法?小结:制作方法有绘画、剪贴、绘画加剪贴三种。教师板书:绘画、剪贴、绘画+剪贴【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爱心卡不同的外形和制作方法,关注细节,帮助学生奠定基础。学生活动:思考怎样才能剪出一颗爱心呢?教师活动:小结方法(展示幻灯片),先对折再画后剪。步骤:(1)准备一张彩纸。(2)将纸对折。(3)在纸的闭合线处画半颗爱心。(4)沿着轮廓线剪下来。(5)轻轻打开。学生活动:第一次作业:尝试快速剪出一颗爱心学生活动:怎样才能一次剪出多颗爱心呢?教师小结:出示幻灯片,将多张彩纸裁剪成小纸片,叠在一起对折再剪。学生活动:欣赏将多颗爱心进行拼摆,布局,创造出有创意的图形。学生活动:欣赏幻灯片,观察由各种绘画方法表现的爱心。教师活动:小结方法:①添加点线;②添加表情。学生活动:第二次作业:尝试用各种绘画方法美化爱心。学生尝试美化后,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及时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学生在两次小练习中激发创作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活动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灵活掌握对造型、线条的运用,以培养其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三)方法探究,自主创作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带领学生勇闯“制作坊”。学生活动:观察三张爱心卡,小组讨论、探究爱心卡的制作方法。教师活动:小结:平面式、折页式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提问:一张完整的爱心卡,还需要写些什么呢?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后得出结论:①要写给谁。②要写什么话。③自己的名字。④日期。教师板书:构成要素:图案、文字教师活动:播放制作方法的微视频,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爱心卡的制作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贺卡制作的过程和细节,能够更好地制作贺卡。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带领学生进入“展示园”。学生活动:欣赏优秀同龄人作品,从爱心卡的内容、图案、色彩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创作: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一张爱心卡。教师活动:创作提示:①请安全使用剪刀;②注意颜色搭配;③用端正漂亮的字写上祝福语哦!师生活动: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爱心卡,介绍自己的设计想法和美好祝福;或者请同学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位同学制作的爱心卡,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对学生的爱心卡做总体评价,表扬优点,提出改进建议。出示评价标准:(1)内容是否完整?(2)图案是否有创意?(3)色彩是否饱满?【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一定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活动:课后将自己制作的爱心卡送给被祝福的人,向他们表达美好的心愿与祝福。拓展欣赏: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爱心卡呢?【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增强学习效果,强化设计联系生活的意识。第五课《折剪蝴蝶》一、教材分析《折剪蝴蝶》这一课不禁让人想起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可见,喜欢所有美好的事物,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这课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一年级下册第19课《奇妙的昆虫》中就介绍过昆虫之一的蝴蝶,二年级的学生对蝴蝶已经初步认识。二年级上册第17课《剪花边》和第18课《站立的折纸动物》中我们学习了剪纸、折纸的方法,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的。本课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蝴蝶的造型美和色彩美。这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我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运用图像培养学生识读、欣赏、分析和判断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对称折剪的方法制作蝴蝶,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美术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真谛。二、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实物标本,了解蝴蝶的组成。2、在观察分析中,知道蝴蝶具有对称性的特征,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方法,能制作一只蝴蝶并进行简单的美化装饰。3、能够用美术语言对自己或者同伴的作品进行描述,并将作品美化生活。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对称折剪蝴蝶的方法,能制作一只蝴蝶并进行简单的美化装饰。难点:在学会折剪蝴蝶的基础上,将蝴蝶进行美化、装饰并美化生活。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折剪蝴蝶若干、蝴蝶标本、水彩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等。学具:彩纸、剪刀、固体胶、水彩笔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出示蝴蝶飞来的动图师:同学们快看大屏幕,我们的教室飞来了什么?(蝴蝶)。你们知道它的有关故事吗?生:……师:关于蝴蝶,我们不止感叹于它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值得钦佩的是它从毛毛虫历经艰险破蛹成蝶短暂而美丽的过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今天就用我们的方式-----折剪蝴蝶来记录它的美!出示课题:《折剪蝴蝶》【设计意图】通过动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蝴蝶的美,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活动二【新授】(预计用时12分钟)1.蝴蝶的组成(预计用时2分钟)师:展示蝴蝶的实物标本,学生观察蝴蝶标本,了解蝴蝶的组成。这只蝴蝶身上的结构(头、胸、腹、触角)和名字走散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搭配下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蝴蝶的实物标本,在视觉上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蝴蝶的身体结构,并结合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蝴蝶组成的了解。2.蝴蝶的特点(预计用时4分钟)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蝴蝶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将蝴蝶左右画一条中线,同学们你会发现什么?生:蝴蝶是对称图形,左右的颜色、图案也对称。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利用的对称方法去制作折剪蝴蝶。师:那么我们如何用对称的方法剪出折剪蝴蝶呢?(强调把纸对折,在有折痕的一边画蝴蝶的轮廓,画时不留边,同时分析下错误的画蝴蝶轮廓的方法,强调重点)3.蝴蝶的制作方法(预计用时4分钟)师:教师示范(微课)(1)折将纸对折,强调在有折痕的一边确定蝴蝶的身体部分。(2)画在有折痕的一边画出蝴蝶的外轮廓。(3)剪沿着画好的外轮廓线小心翼翼地剪下,注意保留触角。(4)饰用绘画、彩纸剪贴或剪镂空图案的方式进行美化装饰【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示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折剪蝴蝶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4.欣赏同龄人作品(预计用时2分钟)师:出示点、线、面装饰的蝴蝶分类优秀作品,让学生说说可借鉴之处。师:让学生用美术语言(点、线、面)说说自己想要设计的思路【设计意图】欣赏不同层次的同龄人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动三【学生创作】(预计用时20分钟)学生创作要求:1.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蝴蝶,并进行简单的装饰。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制作方法设计一只颜色靓丽,花纹独特的蝴蝶,并尝试和同学一起玩一玩。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采用阶梯式的作业分层方式,在关注能力强的同学的同时也能时时关注能力弱的同学。活动四【展示评价】(预计用时6分钟)师:同学们手中的折剪蝴蝶都完成了,我想蝴蝶们也一定想迫不及待的“翩翩起舞”了,请完成的同学分组有秩序的贴到窗户和黑板上。生:张贴展示,互相欣赏师生评价交流:同学们说一说谁的蝴蝶最吸引你?为什么?评一评谁的蝴蝶装饰性最好?引导学生找同伴的蝴蝶去玩一玩。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的方法制作了折剪蝴蝶,当然还有很多制作蝴蝶的方式,美化除了拼贴、绘画也有更多其他的方法去装饰蝴蝶,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探讨,开动你们聪明的大脑去试一试,同时将课堂上学会的蝴蝶运用到生活中去美化我们的生活。六、板书设计《折剪蝴蝶》1、蝴蝶的结构:触角、头、胸、腹、翅膀。作品展示区2、蝴蝶的特点:对称性。3、制作方法:折画剪饰第6课《小画框》一、教材分析画框通常是指为了展示、保护照片、绘画作品等,并强化作品本身艺术表现力而设计制作的一种镶嵌装置。画框的魅力在于把美术作品装饰得更有艺术感和品位。为更好地体现美术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往往会为其配上合适的画框。随着艺术品的普及与人们审美的提高着,画框的种类、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更多的人趋向选择配有自己喜欢画框装的画作,来美化家居或办公场所。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编写的目的意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与画框相关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通过独特的设计合理的制作有趣的小画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摸一摸、试一试,感受美术学习带来的独特魅力,并能在欣赏画框的材质、造型与设计小画框的过程中,体验小画框的设计艺术之美,利用身边可获取的媒材、“变废为宝”,进而体验到成就感,自己的美术成果可享可看,能“学以致用”用自己设计制作的小画框来装扮美化自己的生活。通过这一系列的美术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对美的追求。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处于触觉与视觉感受性强的学段,对美术充满兴趣,在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学生对美术强烈的兴趣和对实物外形、色彩的初步了解,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仔细探寻身边可用素材,逐步建立对材质的审美感受。当学生了解画框的不同内外形状,感知画框形状与框内作品之间的联系时,就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勇敢尝试、大胆创作。通过对不同媒材的排列、组合、裁剪等方式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画框。同时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审美,结合画框的内外形状和装饰内容进一步的优化设计,让作品有更强的趣味性和艺术张力。所以老师们在执教这一课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对不同媒材的巧妙运用和提升创造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在选择身边可用媒材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安全性”,以及每一个孩子发展区域的不同,同时注意其成长环境家庭、社会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尊重个体的成长、因材施教。三、教学目标1.了解画框的相关知识,感受画框的装饰之美。2.尝试利用身边不同的材料,通过画、剪、摆、粘等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3.学以致用,体会创作的乐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设计、制作一个小画框。难点:巧妙构思外框和内框的形状变化,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好教学用的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配备好相应数量的美术教材和学生使用的彩纸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实的包装纸、广告纸等)、马克笔、炫彩棒、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和超轻粘土、扣子等装饰品。七、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1.盲画体验。教师活动:请用1分钟快速地画一画小画框。(提前发画纸给学生,或画在自备草稿纸上)。学生活动:思考后快速的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画框外形。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盲画小画框。“我们看到什么形状?”学生活动:举手说出自己看到框的形状。2.出示课题:小画框教师活动: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设计制作小画框。3.画框的作用。教师活动:“给作品加上框之后有什么变化?那画框还有什么作用呢?”师生活动:讨论总结画框的作用。教师小结:画框既可以美化作品,同时还起到保护画作的作用。中国古代是装裱为主,随着外来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用画框逐渐增多,西方国家的画框多以木头和金属等材料为多。[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抛出任务,明确本科学习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欣赏探究(预计用时5分钟)1.画框的材质。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多种材质和造型的画框,“老师这有一些画框,你能看得出来它们用什么材质做的吗?能发现它们的框有哪些形状?你平时还看过什么样不同的画框?”请找一找、说一说材质的区别和造型的区别。学生活动:观察,汇报自己的观察分析。2.框的外形结构。教师活动: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外形如何变化,相框都有内框和外框,而且内外框都是图形的样子。内框——外框3.内外框图形组合。师生活动:内外框图形通过叠加的方式进行多种组合,师生汇总组合规律。用这个组合规律,内框和外框还能有哪些组合变化。师生活动:设计方法初探:方法一:规则与规则型组合方法二:规则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方法三:不规则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教师活动:我们即可以用规则形与规则型组合、也可以用规则形与不规则图形进行组合,还可以利用规则形与不规则形组合,来为小画框进行多种造型设计。[设计意图]通过赏析感受、对比观察,感受画框艺术之美,进一步了解画框的作用和设计,从基本形入手易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预计用时5分钟)1.观察步骤,了解方法。教师活动:观察课件中中画框制作步骤图,了解制作的过程及方法。学生活动:发现基本制作方法:(1)剪;(2)折;(3)卷;(4)贴。教师活动:提问:画框制作步骤要注意什么?还知道哪些制作方法?如何避免一体画框剪破?如果做完才发现画太小或者框太小怎么办?学生活动:用实践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并回答。其他制作方式:拼贴、添加、装饰等。教师活动:总结:制作前比一比制作材料与绘画作品的大小,再确定画框尺寸。设计制作要考虑作品的裁剪遮挡瑕疵,利用画框优化作品。拼接组合的画框要先在画作上试拼摆,确定大小和位置再固定。教师活动:整体画框的内框怎么剪?怎样避免做完发现画框太大或太小?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一体画框可以对折从中间剪,避免剪断框,注意框的位置不要过于压折,不规则画框可以先画外形再剪。2.欣赏同龄人作品。教师活动:喜欢哪一个?如果都不满意,请说说自己的设计想法?引导学生通过内外框的形状和材质,以及造型创意设计来欣赏。学生活动: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教师活动:可以根据画面的颜色和风格选择画框。画框和画作颜色要和谐、风格要匹配。重点是选择画要框根据需求者的审美喜好选择。3.添加装饰趣味化设计。师生活动:在画框上进行装饰和趣味化的设计添加,与画作互动,让画框更有意思。教师小结后提示学生:“可通过折、卷、画、叠加、粘贴等方法,利用身边可以找到的媒材,比如纽扣、吸管等材质进行外框的装饰,使小画框的造型更丰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各类手工制作的辅助工具(如尺子、镊子、模具等)。[设计意图]翻转课堂,教师抛出疑问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制作步骤,预判制作的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团队互动协作,锻炼其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龄人作品赏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作欲望。促使其成长为世界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四)创作实践(预计用时20分钟)1.教师活动:作业要求。(1)独立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2)注意内外框变化,相框色彩与绘画作品要和谐匹配。(3)利用身边的材料,变废为宝。2.学生活动:设计制作小画框。3.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时维护纪律,对学生现进行观察,进行指导帮助。及时点评展示优秀作品,更多的正面评价与引导。导向为:合作协助,媒材的选择,剪刀的安全使用,卫生的保持等。[设计意图]通过媒材选择,学具匹配,进一步落实作业任务,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江动让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多元与丰富性。释放学生的美术个性和创作天赋,通过创作实践,落实预判,实践思考,实际解决困难。(五)评价拓展(预计用时6分钟)师生活动:作品展示,可以“小画框新品发布会”等形式集中展示作品。教师“最喜欢哪个小画框?哪里吸引你?”教师可以示范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赏析同伴的作品,在点评中学会欣赏,体验成功的乐趣。师生活动:分小组讨论并汇报,与盲画区别最大,或者进步最大的作品。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终版作品与盲画的改进最满意的亮点,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肯定学习效果,和作品优点。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引导学生欣赏,鼓励学生课后大胆尝试,创作出富有个性的小画框。师生活动:画框在生活的使用还是很广泛的,不仅仅是装饰保护画作相片等。看看画框的设计都被应用在什么地方。如果向艺术家学习,自己会在生活中引入“相框”设计做哪些异想天开的创意设计。教师活动:总结:生活中的艺术设计总是相互借鉴,很多伟大的设计灵感来源与生活,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建筑、装置艺术和首饰也借鉴了相框设计。相框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可到建筑物,小到胸针,耳钉等。相框设计还真是“可大可小”。可见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就有不一样的美好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小相框,大世界,目光所及“框”出美好![设计意图]师生互动中感受立体造型的乐趣,丰富美术语言。拓展延伸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域,增强了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也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盲画与终版作品的对比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有效性,享受自己认真努力的成功感,更明确美术课堂的有效学习方式。(六)整理下课(预计用时1分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整理好学习用品,将不要的纸屑集中放入垃圾筒。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美术学具和预习内容。学生活动:根据教师要求整理桌面及工具材料,明确下节次课要准备的学具工具材料后下课。[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这样的良好的品行,也利于美术教师今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地进行。第七课《笔筒设计》一、教材分析笔筒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搁笔用品,在我国使用广泛。在中国古代,笔筒是放置新毛笔的专用器物,是除了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笔筒材质多样、制作精美、造型别致,以其艺术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从古至今,笔筒一直陪伴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求学生选用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只实用美观的笔筒。注重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增强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合理用材、巧妙设计,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不同材料的尝试非常有兴趣,并且已经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笔筒设计》是在《小画框》之后的又一设计课,通过《小画框》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用画、剪、粘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认识笔筒,感受笔筒文化,了解简单的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2.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美观的笔筒。3.体验设计的乐趣,在实践中增强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设计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笔筒设计制作以及装饰的方法。难点:巧妙利用身边材料做出实用美观的具有创意的笔筒。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剪刀、胶水、彩色纸、常用绘画工具、各种包装盒等废旧材料、手工制作的笔筒实物范作。学具:剪刀、胶水、彩色纸、常用绘画工具、各种身边的废旧材料。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1分钟)教师活动:出示谜语,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一间筒形屋,它是笔的家。身穿花衣裳,我们都用它。打一物品,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学生活动:动脑筋,猜谜语。教师活动:揭示谜底并揭题:“没错谜底就是笔筒!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一起来学习《笔筒设计》。”【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猜谜语游戏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欣赏探究(预计用时7分钟)教师活动:问:小朋友们,你用过笔筒吗?你知道笔筒有什么用处吗?学生活动:思考并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活动:小结:“笔筒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搁笔文具,不仅可以使桌面变得整洁有序,在人们需要用笔时也方便拿取。另外精美的老笔筒还可以陶冶情操,具有收藏价值呢!从古至今,笔筒一直都是陪伴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人们写字用毛笔,笔筒是放置新毛笔的专用器物。除了笔、墨、纸、砚,笔筒是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它还被人称为文房第五宝呢!”PPT播放中国传统笔筒图片,请学生进行欣赏、比较。学生活动:欣赏中国传统笔筒,感受传统笔筒的魅力,观察比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活动:总结:都是筒形的,有圆筒形,方筒形等。材质不同,有瓷、木、玉、竹、象牙、紫砂等。装饰的方法和图案花纹不同,运用了绘画、雕刻等方法。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亭台楼阁……并且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中国传统笔筒非常的精美,有的严谨富丽,有的文雅含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设计智慧。【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传统笔筒,使学生初步了解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了解笔筒的基本形状、材质、装饰图案与方法等。感知传统笔筒工艺的精湛,感受古人的设计智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其他笔筒。问: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笔筒?和传统笔筒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活动:回忆并发表观点。教师活动:PPT播放现代各具特色的笔筒,启发学生笔筒设计的创意。学生活动:欣赏现代笔筒,了解现代笔筒材质、色彩、图案花纹、造型、功能等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笔筒以及欣赏各种现代笔筒,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笔筒的不同的材质、图案等方面,启发学生设计笔筒的创意。(三)深入探究(预计用时9分钟)教师活动:出示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笔筒实物,分发给各个小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近距离观察,问:这些笔筒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活动:近距离观察并讨论,从造型、材料等方面说说本组的手工笔筒有什么特点。教师活动:总结:这些笔筒都是利用各类废旧的纸盒、瓶子等我们身边的材料制作而成的。示范笔筒主体的基本制作方法:出示各种废旧包装纸盒、塑料瓶等材料,让学生挑选合适的废旧包装纸盒,使学生了解要根据笔的高度来选择合适的废旧包装盒。过长的废旧包装盒我们可以通过剪刀或者美工刀切割来制作笔筒主体。在利用方形纸质包装盒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拆开盒子压扁,再画出要裁剪的地方,剪完后折叠恢复原样,一个方筒形的笔筒主体就完成了。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学习笔筒主体部分基本的制作方法。教师活动:问:笔筒主体部分光是圆筒形和方筒形太单调了,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发表观点。教师活动:小结并启发学生利用剪、折、组合等方式进行笔筒主体造型的创意表现。使学生获得创意灵感,并了解采用组合的好处可以使笔或文具可以分类摆放,更为有序。【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笔筒,使学生初步了解到笔筒的制作材料。通过老师边示范便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笔筒主体部分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创意改变的方法。教师活动:提问:笔筒的主体部分完成了,可是不够美观怎么办?学生活动:根据以往经验思考并发表观点。教师活动:总结:可以对笔筒主体进行装饰,装饰的方法有折剪、绘画、拼贴、卷曲等。简单出示相关步骤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笔筒装饰的方法,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同龄人设计制作的笔筒,边带领学生欣赏边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的内容可以是几何图形,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建筑还可以是有故事的主题装饰。并再次回顾装饰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时还可以添加一些功能装饰,如:课程表、日历等。学生活动:欣赏同龄人作品并进一步感受了解笔筒的装饰内容、方法、材料等。【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龄人作品,使学生获得创作灵感。(四)设计创作(预计用时20分钟)教师活动:播放PPT作业要求:“让我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别致、实用、美观的笔筒吧!”学生活动:设计制作笔筒。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设计意图】明确创作要求,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带的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五)作业展评(预计用时2分钟)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设计的笔筒。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位同学设计的笔筒,并说明理由。学生活动:展示评价自己和同学的笔筒设计作品。【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交流,表达自己的创作感受及对同学作品看法,提高表达及评价水平。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并进一步明确笔筒设计、制作、装饰的方法。(六)拓展延伸(预计用时1分钟)教师活动:出示造型独特具有创新设计的笔筒以及利用特殊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引导学生欣赏并增强学生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设计意识。学生活动:欣赏老师出示的独特的笔筒,再次感受笔筒设计的无限创意。【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设计意识。第八课《倒影》一、教学目标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在了解倒影特征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接触水粉颜料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对于画面水分多少的控制难度较大,加上晾干画面需要过程,更是加大了本课技法教学上的难度。由于作品容易印模糊,而影响孩子的创作积极性。三、重点难点重点:观察倒影特征,学习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的画面。难点:水分的控制及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的景物倒影。四、教学准备镜面纸、鸭子道具、薄卡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等。五、教学过程【导入】1.玩一玩。出示镜面纸并提问:和它玩一玩,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倒影)2.揭题:教师用对印的方法揭示课题《倒影》【讲授】1、找特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宁静的湖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倒影都有哪些特征(课件展示)?小结并板书:上清楚,下模糊,中间还有一条分界线。2.试一试:先确定分界线,再用对印的方法快速画出山的倒影。展评:根据练习作业,同学间分享成功与失败的学习经验,教师适当点评。小结:分界线的高和低、控制水分才能对印成功。3.感受大师作品的意韵。场景营造1——学生练习形式对应大师的创作风格师:老师喜欢你们画山的方式,不仅让我想到了画家彦涵的作品《山山水水》(课件展示),画家曾说过一句话:“心有多大,画面的气量就有多大!”他用简简单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山和水之间的倒影,仿佛让我们走入了这个美丽的画卷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画家在处理实景和倒影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直直的白线表现宁静的湖面)设计意图:由于小练习的要求是快速画出山的倒影,因此大部分的孩子会选择勾画的形式,而这恰恰与彦涵的作品风格“不谋而合”,用此方式进入大师作品欣赏,在提高学生创作自信的同时,也会更加激起他们对大师作品的探究欲。场景营造2——镜面纸铺在大屏幕下制造水面效果师:就在这宁静的湖边,走来了一群快乐的小朋友,他们的欢声笑语也感染了湖水,水面上激起了层层的涟漪(边说边用白颜料直接画在镜面纸上表现水波纹),这时,有只小鸭(道具)也被吸引了,它悄悄地游了过来,你认为这时的水波纹会有些什么变化呢?谁愿意上来尝试一下?设计意图:旨在用有趣又好玩的场景激发孩子们回忆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活动收集呈现多种水波纹表现素材,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同时,老师的示范也是一种技能与素养的潜移默化,也会本课的难点埋下伏笔。4、丰富画面细节。运用“添加法”和多条分界线处理法区别实景与倒影的不同,使画面变得更生动(课件展示)。【示范】1.同龄人作品欣赏:研究不同对印技法的奥妙之处。2.教师示范:播放视频。3.寻找创作灵感: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倒影。【练习】作业要求: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幅倒影作品,创作的内容要与众不同,可以是人物、风景、动物。【展评】1.“倒影映象”作品展:谈谈同学作品的成功之处。2.教师小结【拓展】课后拓展1.欣赏倒影艺术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2.小结:“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乃知水上有楼台,却从波中看启闭。”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倒影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课件)这些,所以罗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的倒影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法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像这些艺术家一样,有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和一双创造美的小手。第9课《印印画画》一、教材分析树叶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印画材料,它形态各异,肌理丰富。学生在学习树叶拓印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触摸,能直观感受叶片的造型与肌理之美,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喜爱。该课以树叶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树叶拓印中,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它介于《倒影》与《纸板画人像》两课之间,以自然物为研究对象,在技法和难易程度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课旨在让学生在拓印中感受自然之美,在添画中运用树叶的印痕展开巧妙地联想,体验创意的乐趣。教材中展示的形态各异而又色彩悦目的叶子,为学生展开联想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而同龄人的作品的展示,又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本课教学着眼于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拓印技法,展开联想添画。在拓印中发现叶子的造型与肌理之美,掌握拓印的方法;在对印痕的联想中,组合添画,完成作品,体验拓印与创意的乐趣。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他们乐于表达,善于尝试。因此,本课对树叶这一媒材的探索,拓印技法的尝试,正是符合了该学段学生的身心需要。与此同时,在前期学生已经有过指印画的基础,而《倒影》一课又为学生在印制技法和兴趣技法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基本的拓印方法;2、观察叶子的纹理之美,发现叶子的造型特征,并展开联想,运用组合、添画的方式创作作品。3、在印画中体验拓印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兴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运用联想添画完成一幅作品。教学难点:发现印痕的乐趣,运用联想添加,创作出有趣的画面。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叶子、水粉颜料、白纸。学具:记号笔、水粉颜料。七、教学过程(一)游戏探究,激趣导入(预计用3分钟)教师活动: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树叶“盲盒”,请大家用手触摸,感受叶子表面的纹理和形状。教师提问:你摸到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叶片的纹理让产生哪些联想?学生活动:小组学生互相交流后,举手推断“盲盒”中的物品,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各种叶片的展板。叶子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他们形状多样,纹理充满趣味,我们怎样才能将他们的精彩永久珍藏呢?学生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想到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后,在屏幕上出示叶片印痕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印印画画》。拓印是美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较好的呈现出物体的外形和表面纹理,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联想,今天就让我们用拓印和添画的形式来表现树叶别样的精彩。【设计意图】用时下流行的“盲盒”形式为游戏方式引入新课,通过触摸,让学生对树叶的纹理和形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二)体验拓印,探究方法(预计用时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我们的校园里就有着各种各样有趣的叶子,我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接下来我就要来印一印,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活动:分享讨论。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后,交流拓印的方法和步骤,思考并说说拓印的一般的步骤和印制过程中的要点。教师活动:出示步骤图。学生说,教师出示步骤图。学生活动:尝试拓印,发现问题。学生按照步骤图的要求,尝试印制叶子后分享自己的发现或遇到的问题。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原来小小的叶片印痕里隐藏着这么多小窍门。叶片正反面纹理的凹凸程度不同,反面凸起的纹理更明显,因此印制的效果也更清晰。此外,印制的效果还与印泥是否上色均匀,按压用力的大小相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学生了解基本的拓印流程,进行自主尝试,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产生初步的体验。有体验才有发现,在创作过程中自主总结归纳出拓印的要点。(三)形态联想,创意激发(预计用时5分钟)单个形态的联想创意。(1)教师活动:观察分析,引导联想。教师出示之前印制的叶片,从单个角度和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提问“它像什么?”,“它像什么东西的一个部分?”(2)学生活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3)教师活动:教师用记号笔添画出学生想象的形象。(4)学生活动:尝试添画。学生尝试单片叶子的联想添画。组合形态的联想添画。(1)教师活动:教师拿出事先印制好的叶子进行组合。提问:“一片叶子引发了那么多的联想,那么两片或三片叶子呢?”,“两片叶子印痕在不同角度的组合下,优惠让你想到什么呢?”(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举手回答。【设计意图】以单个形态的联想创意入手,初步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接着,进行递进式的引导,增加难度,引出组合形态的联想添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单个形态,不同角度的联想,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而为组合添画打下基础。(四)作品欣赏,拓展思维(预计用时3分钟)教师活动:展示同龄人作品。请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活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说说理由?好在哪里?(3)教师活动:教师小结。从画面中叶子的组合方式、构图特点以及创意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欣赏,感受印画的创意和魅力,为创作积累视觉素材,为创作提供参考。(五)实践体验,发挥创意(预计用时16分钟)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要求。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作品,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了,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动手来创作一幅作品吧。可以先用叶子摆好图案,再涂色。作业要求:(1)可以单片叶子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画面。(2)组合联想添画成有趣的画面。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创作。【设计意图】只有动手实践才能熟悉掌握拓印技巧,并将创意表达出来。(六)展示评价,审美表达(预计用时6分钟)教师活动:将学生的在白纸上印好的作品装上彩色手拎带,请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介绍。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创意、构图等方面),并讨论自己欣赏的作品,说说理由。【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交流,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七)拓展延伸,连接生活(预计用时2分钟)教师活动:出示印画在日常物品中应用的图片。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精彩,只要我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就能将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意识到印画这种美术表现形式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装点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大自然、生活中的美,并将其巧妙地运用于生活。第10课《纸版画人像》一、教材分析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是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形式。古代版画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数铜板刻和套色漏印。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把绘画和手工相结合,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进行摹印或拓印而成的作品。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样,有剪贴、刀刻、笔划、缕孔,甚至用手撕、揉折;并可以制作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等,表现空间非常大;印刷颜色可用单色、套色;颜料可用油性、水性和粉性;技法有拓印法、漏印法、捺印法等。本课以孩子们熟悉的纸为媒介,通过初步了解纸版画的艺术特点,感受纸版画简洁明快、层次清晰的表现风格,进行摹印和拓印练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材展示了两种印制的方法,并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印制步骤图,有助于学生掌握摹印和拓印的制作方法。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物表情、造型;对印制时如何印得均匀、清晰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与《倒影》、《印印画画》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基础版画练习,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称拓印、拓印、拼贴拓印,紧紧相扣,层层深入。通过这一系列的纸版画教学,学生从欣赏到感知,从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到同学间的相互鉴赏评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很高,尤其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多彩世界、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讲,纸版画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手段。教师要做的,是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其能保持对纸版画的热情以及能够通过纸版画认识生活,触摸世界。根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已有纸版画制作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印制方式,大胆表现人像,以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三、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纸版画的艺术特点,感受纸版画简洁明快、层次清晰的表现风格。进行摹印、拓印练习,初步掌握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大胆构思,表现造型丰富、层次清晰的纸版画人物造型。体会纸版画独特的表现形式、造型语言和审美情趣,感受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基本的纸版画摹印制作步骤和方法。难点:能够把人物贴出层次,并印制出清晰的人像造型。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具:制作好教学用的课件,纸版画人像范作若干,硬币若干,打印纸、卡纸、固体胶、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版画油墨和橡皮滚筒)、废旧报纸等。学具:打印纸、卡纸、固体胶、剪刀、拓印工具材料(油画棒或版画油墨和橡皮滚筒)、废旧报纸等。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教师活动:(游戏导入)用硬币和白纸变魔术,提问:“为什么硬币会出现在白纸上?你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吗?可以试着摸一摸硬币。”学生活动:触摸硬币表面,交流体会,说说自己的猜测和感想。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的小结:原来硬币的表面凹凸不平,所以铅笔划过白纸的时候会留下印迹。这就是制作纸版画的方法之一—摹印。【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硬币为媒介,让学生自己感受纸版画中摹印的制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纸版画的创作手法和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提高了学生对纸版画学习的兴趣。(二)初步感知(预计用时2分钟)教师活动:出示介绍版画大师的课件,提问:“这是赵延年爷爷,他是著名的版画大师,他曾经为鲁迅爷爷作了一幅画像,还为他的小说《阿Q正传》画了连环画!版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活动:欣赏版画图片,交流欣赏体会,说说自己的感想。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简单小结:纸版画的风格,形象简洁,层次感清晰,色彩对比强烈。这节课我们要尝试利用摹印的方法完成一幅有趣的版画人像。引出课题:《纸版画人像》。【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个性鲜明的大师版画作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感受人物版画的艺术特点。(三)深入探究(预计用时13分钟)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纸版画底版的简单制作过程,并总结:“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运用各种纸质材料做版材,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进行摹印或拓印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