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乡愁》教学设计范文1

教材分析: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致的构思和近趋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妙愿望,具有剧烈的现实感和鲜亮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行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同学鉴赏诗歌的力量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致的构思和近趋完善的形式。

2、培育同学有感情的朗诵力量、品尝语言的力量、自学探究力量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肤浅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同学对祖国的喜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头也是结束离开家乡,有时带着向往、幻想去追求自己的抱负,有时带着孤独     惆怅和一份肤浅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顺、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由于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

二、简介

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吧,哪个同学依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熟悉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同学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肤浅、图文并茂,同学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肤浅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3、划分诗的节奏

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闻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详细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争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察,详细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盼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慢慢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高山上,远眺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观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观赏(生谈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心情,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详细、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动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行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致、结构整饬、旋律美丽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憧憬,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假如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远眺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舞同学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或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予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很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详细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2、各领风骚话说愁

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同学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乡愁

于光中

小时侯:邮票、思乡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怀亲

现在:海峡、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布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老师专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同学,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奇,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同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楚:解读环节中,同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同学主动参加,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同学仿照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同学创新的思维各领风骚话说愁注意引导同学积累学问。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帮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观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敬重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培育同学的主动参加意识。在详细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沟通的平台,制造一种宽松、祥和、开心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碰撞,激起才智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学问,进展力量,培育共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加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致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尝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长。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同学,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关心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同学更正,老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éi海峡xiá)

3、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索和练习题。

4、检查自学:

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舞性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尝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争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同学回答)

师:对以上同学所说,你同意吗?

生:谈论纷纷。

师:为什么?

生:多名同学回答后,有一同学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予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肯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也许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出现出从前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苦痛)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思念的。

四、点拔释疑,朗读指导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阅历?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争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相互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老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状况,同学乐观性很高。)

师:下面我们开头朗读观赏,谁先来?

生:(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大都声情并茂。)

师:(重点指导)重音并不肯定重读,有时依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例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三字读为重音,但不能重读,而应轻读。

师:在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下面咱们听听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读)。

师:诗言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觉呢?

多名同学回答:

母爱是一台电话机;

母爱是一座桥梁;

母爱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母爱是一只雪白的信鸽;

母爱是一轮圆月。

(富有制造性的要表扬,如生比方不恰当,则让他说出理由)

五、拓展延长,比较阅读

师: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观赏另一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自由朗读几遍,比较席诗和余诗的异同。

(同学朗读,然后争论,自由发言)

生:这两首诗都表现了的乡愁。

师:不错,这是两首诗的相同点,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两首诗都运用了比方。

师:乡愁原来是抽象的,借助于详细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生:我觉得两首诗在形式上不一样。

师:能不能详细说说?

生: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

师:说得特别好。还有吗?

生:席慕蓉的诗表达感情比较朦胧含蓄,余光中的诗比较直接清楚。

师:是啊,余诗与席诗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乡愁,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乡愁诗,大家可把范围放大些,课下把能搜集到的全部乡愁诗整理成《乡愁专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此诗完善的形式,也学会了以形象写抽象的方法,那么让我们仿照此诗来写自己的母爱吧,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没有完成的诗句完成,大屏幕出示仿照展现:

小时候,母爱是……

长大后,母爱是……

而今后,母爱是……

师:(大屏幕播放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伴随着余光中的乡愁,咱们就要说再见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遗忘家乡,月是家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始终用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建立起了同学主动参加、老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进步、进展的教学模式;转变了长期以来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消失,真正体现出了同学是学习仆人的地位。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老师充分敬重同学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觉─探究”,这样同学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主旨、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觉。这就大大拓展了同学思维的自由度。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同学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尝(语言)──理解(感情)──拓展(迁移)”四步五环节的品读法,让同学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深厚剧烈的思乡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品尝研读”引导不够得力,同学理解的可能不够扎实。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班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闻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很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动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详细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意象独特,构思精致,形式完善,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动抒情的特色。

2、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确     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同学一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

2、同学都是十四五岁的同学,思维活跃,语文学习爱好较深厚。

3、同学有肯定的理解和感悟力量,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4、同学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同学提前预习,把握字词,初步感受本文情感。

2、合作沟通策略。

3、以问题讨论和同学活动为中心的策略。

4、学教并重。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预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资源预备:自制的《乡愁》ppt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家乡的原夜》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幻想。然而,由于种种缘由,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日,我们一起观赏闻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家乡的原夜》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识本文的。(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闻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留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留意感情。

(每组推举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尝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动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围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索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假如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特别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详细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详细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用比方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详细的事物上: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这些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其次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跑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同学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老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予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祥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久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聚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别;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