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描述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壮志未酬而投江自尽的著名楚辞《七谏·沉江》中,有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辞句:其中一句是“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意思是在法令严明的良好国度,兰和芷纵然在幽僻之处,也能散发馨香;另一句是“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意思是即使将蕙兰和白芷放在一起做成佩饰,经过鲍鱼店也会失去芬芳。这两处都提到了两种古老的植物——蕙兰和白芷。对于蕙兰,大家比较熟悉,那是一种芬芳而素雅的兰科植物;而白芷究竟是什么植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其实,这种看似古老神秘甚至有些距离感的植物就在我们身边,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调味香料。自古以来,白芷就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最初,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这是一种长在幽野却能散发浓郁芳香的野草,于是便称其为“芷”。正是这种独特的幽野馨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和蕙兰一道被人们合称为“慈芷”,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在古汉语中,“芷”与“芝”相通,于是白芷也被称为“芝草”,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孔子就特别崇尚芝兰,《孔子家语》中曾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的名言。但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尤其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出了“兰槐之根是为芷”后,一些人便认为“芷”指的是兰花的根,于是将芷草当成了兰草的一种。这种误解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直至2000多年后的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沈从文还在他的《桃源与沅州》中把兰草当作芷草了。不过,更多的人还是早早就认识到了白芷这种芳香植物与兰花的区别。屈原就曾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诗慎也在《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白芷:“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为咏,而本罩有母香、泽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许慎不仅将白芷与兰花进行了明确区分,还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总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植物分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对白芷这种芳香植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而不会再将之误作兰草。同时,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也有增无减,纷纷用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来咏物明志。如唐代诗人钱起就有“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之句;北宋文学家苏轼则在《园中草木》中写道:“芎窮生蜀道,白芷来江南。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既然白芷并非兰草,那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白芷又名河北独活、大活、香大活等。其植株高度通常为1~2米,有些品种的株高可达2.5米,在草本植物中算得上是非常高大了。白芷的茎干纤细劲挺,姿态婆娑美丽。叶互生,着生于茎干基部的叶片较大,茎干中部的叶片相对较小,茎干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了卵形的叶鞘。白芷的花形和花色非常素洁雅致。顶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繁花点点、色泽洁白,宛若一把把精致的白色小伞。最值得关注的是白芷的根部。其主根为圆锥形或近方锥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环状纹理,形似胡萝卜。它的根部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是全株含油量最高、香味最浓的部位。白芷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北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多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河岸、溪边、林缘、灌丛和山谷草地,尤喜湿润环境。因此在许多古诗词中,白芷都与湖河池沼等水生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白芷竟新苕,绿苹齐初叶”;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泛泡清流满,葳蕤白芷生”等,都为我们描绘了白芷在水边葳蕤生长的动人景象。白芷的气味芳香,味道微苦,具有除腥去膻、增香添味、增进食欲的神奇功效,因而是日常烹饪中常见的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广泛应用于卤、煮、酱、烤、焖、烩、煎等各种烹调方式之中,堪称去腥增香的“神器”。不过,白芷的香味太过浓烈,有一种很重的中药味道,很容易掩盖其他食物原有的味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有讲究。白芷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芷的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传说,有一次深秋,苏轼与佛印禅师吟诵诗歌刚回到家中,便开始鼻塞流涕、头疼欲裂,浑身酸痛难受。佛印禅师听闻此事,知道苏轼定是感染了风寒,赶紧差人送去一包草药。苏轼服用以后,很快就痊愈了。后来,苏轼去向佛印禅师致谢,并好奇地打听禅师究竟使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才知是一种名为“白芷”的草药。除了民间传说,《本草纲目》等不少古代医药著作中也都明确记载了白芷的性味归经和医药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芷不仅在解热和镇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具有扩张和收缩血管、降低血脂血压等诸多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良品。另外,白芷还有非常明显的美白祛斑作用,是一种古老的美容中药。(摘编自陈博君《白芷,令人止步的王者之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对白芷植物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从肤浅到更加清晰的过程,而赋予其文化属性的历史则十分悠久。B.一直以来,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有增无减,并借此来咏物明志,并没有受到将其误作兰草的影响。C.在草本植物中,白芷的外形高大,茎干劲挺,其叶片沿茎干往上依次从大至小,花形似小伞,花色洁白。D.白芷在水边生长,这就导致了其味微苦,不过,它可作香辛调味料,与各种烹调方式相融,但使用时量不能过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此后,许多文人还用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来咏物明志。B.在古代,白芷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这是人们将白芷与兰花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C.文章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先阐释了“芷”的文化属性,再阐释了“芷”的植物属性及其价值。D.白芷的价值巨大,其神奇功效和药用价值早就引发了人们关注,现代医学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药用价值。3.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从楚辞《七谏·沉江》中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辞句切入,意在表明人们将蕙兰和白芷放在一起的认知是比较肤浅的。B.文中列举沈从文在他的《桃源与沅州》中把兰草当作芷草的例子,有力证明了将芷草误解为兰草对后人的巨大影响。C.文章引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描述来证明很多人还是早就认识到白芷这种芳香植物与兰花的区别的观点。D.文章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在阐述这些内容时,作者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也注意了语言的生动形象。4.文中用苏轼的故事做“白芷的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观点的论据,产生了怎样的论证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5.白芷为什么会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国术(节选)何顿学堂设在祠堂里,之前村里没学堂。刘耀林考虑到老大十岁、老三六岁了,就决定办个学堂,既为老大、老三,也为族里的其他孩子。村里,七八岁的孩子有二十多个,虽然种田不需要文化,可等他们长大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不遭文化人欺负?刘耀林把办学堂的想法告诉老七和老满,老七赞同道:“你咯是做了件好事呢。”老满欢喜道:“咯事,我举双手赞成。”刘耀林说:“我打算请一个既能教国文又能教算术的先生,要让我们刘姓孩子长大后能掐会算。一个孩子的学费一学期两块大洋,你们看要得不?”老七拿起水烟袋抽口烟:“你讲了算。”老满说:“有的人家里穷得都有得裤子穿,出不起学费怎么搞?”刘耀林捋捋胡子说:“祠堂的账簿上有储备金,先为他们垫付。①至于先生的报酬,不足的,我刘耀林补贴。”老七说:“你功德无量啊。先生找好了吗?”刘耀林心里有谱,镇街上有个青年在长沙读了中学,因战火不断,社会混乱,回到家里避祸。“先生十六七岁,在长沙读的新学堂,学问新。先生住在我姨妹夫开的日杂店对面,我找他讲了,给他十块大洋一月,他蛮乐意的。”老七说:“是不是太年轻了?”刘耀林答:“那些老秀才好是好却不懂算术。他能教算术。”先生来了。他姓刘,一张脸白白净净,一双眼睛乌亮的,尚未脱掉学生气。先一天,刘耀林在祠堂里收拾出一间窗户朝南的房子,自己贡献出一床蚊帐挂在床上,还把家里的一张桌子抬来,便于先生批改学生作业用。刘耀林亲自到村口迎接,接过先生的藤条箱,领着年轻的先生向祠堂走来。老七在祠堂前点燃一挂两千响的鞭炮,待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完,老七和老满等族人都嘻开大嘴拍手欢迎。②先生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刘耀林说:“刘先生请。”刘先生就跟着众人步入祠堂,挺直腰杆四处打量。那天,哥哥和弟弟去祠堂读书了。刘杞荣不甘寂寞地搬着椅子当拐杖,移步到堂屋。他晓得爹不许他出门,但他倔强、勇敢地把椅子搬出门,抬脚迈出门槛,朝前移一步椅子走一步路。他感觉风刮在脸上真好。他看见鸟在树枝上飞来飞去,觉得鸟真自由。他第一次有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下定决心道:“我要读书。”祠堂距他家只有几十米远,他拼尽全力地向祠堂移步。祠堂里正上课,他移步至祠堂外,也累了,就坐在椅子上听先生授课。年轻的刘先生正昂着头讲解《弟子规》,他念一句让孩子跟着读一句。刘杞荣耳朵好,听得真切,在门外跟着念道:“人有短,切勿揭;人有私,切莫说。”刘先生酸见门外有一张脸跟着念诵,停下来问:“门外的孩子是谁?”刘杞荣一惊,正不知如何是好。刘先生道:“你进来。”刘杞荣犹豫着。刘先生说:“进来吧孩子。”刘杞荣把椅子搬过门槛,吃力地抬起一条腿跨过门槛,跟着把另一条腿挪进去,身体也就越过门槛了。③刘先生觉得这孩子腆着个圆鼓鼓的肚子怪可怜的,问:“你是谁家的?”老三嘴快:“他是我二哥。”刘先生打量着刘杞荣,这孩子四肢健全,并无残疾,就问:“你想读书?”④刘杞荣用力地点下头。刘先生问:“人有短,切勿揭;人有私,切莫说。晓得咯是么子意思吗?”刘杞荣在门外听了先生授课,就点点头。刘先生道:“那你讲给大家听听。”刘杞荣脸红道:“人人都忌讳揭短,别个的短处,莫去揭,咯会伤了人家。对于他人的隐私,莫去宣扬。”刘先生笑:“唯,你听懂了啊。你爹何解不让你读书?”刘杞荣不答。老三说语无遮拦,稚声道:“我爹讲他是讨债鬼。”周进元用手肘碰下老三:“莫乱讲。”他向刘先生解释:“我大姨说我二表哥有病。”刘耀林从田里忙活回来,经过祠堂时拉刘先生上家里吃饭。刘先生走进刘家,见老大、老三、老四都坐在桌旁却不见老二,抿口酒,问:“何解有看见老二?”刘耀林道:“他不上桌的。”刘先生问:“何解不让老二上桌?”刘耀林用筷子指着鱼:“呷鱼。”刘先生举着筷子道:“刘叔,让老二来祠堂读书吧。”刘耀林不悦:“他那鬼相样子读么子书啊。你呷菜。”刘先生可不是个好打发的青年,满脑子新思想,也就满肚子话:“人有病可以治。书要读的。古人云:‘不学无术,人之大忌。””刘耀林扫一眼老大、老三、老四,感觉他们才是刘家的未来,不接茬道:“你呷饭。”刘先生知道自己的提议冲撞了族长,但自己是族长花钱聘来的先生,就坚持:“刘叔,你既然请我来教书,就让老二明天也来学堂吧,老二的学费我出。”肖合珍早就想跟丈夫商议这事,苦于找不到借口,此刻机会来了,马上说:“先生快莫咯么讲!咯点学费,屋里拿得出的。”刘耀林横一眼堂客,酒杯往桌上一瞰:“我还缺咯几个钱?我是看老二有得人相,才有要他读书。”刘先生的筷子都伸到鱼碗里了,又缩回说:“刘叔,我看老二不像你讲的那么差劲。你下午要他来学堂吧。”刘耀林不好再说什么了。老二有书读了,他可以出门了,每天吃过早饭便搬把椅子,移步到学堂,他有一种来之不易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孩子的好奇和欢喜,读书就刻苦。刘先生见他听讲的眼神很专注;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暗暗觉得自己关心他是对的,就给他鼓劲:“刘杞荣,我看你的身子骨也会好起来的。不过要锻炼,你太有锻炼了。”刘杞荣狠劲道:“我一定锻炼。”刘先生摸摸他的头:“你是个好孩子,老师告诉你:人只有努力才有未来。你听懂了吗?”这话让内心荒芜和恐惧的刘杞荣热乎乎的,他立即答:“老师,我听懂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耀林不想让自己的后辈们吃没有文化的亏,才决定要请先生、办学堂,这一想法得到了老七、老满等族人的支持和拥护。B.刘耀林其实早就物色好了一位年轻的兼教国文和算术的教书先生,而且和教书先生已经就薪酬问题达成了协议。C.刘杞荣羡慕飞鸟的自由,因为对自由的渴望,所以他要读书。他对先生讲的《弟子规》内容理解透彻,让先生有了帮助他的动力。D.刘先生是个不省事的青年,思想观念新,又有口才,最终说服了刘耀林,同意老二去读书。刘先生还认为老二的病能好起来。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通过刘耀林的语言写出他为孩子聘请老师的迫切心情,也刻画出他的善良品质。B.句子②写年轻的刘先生面对刘耀林的亲自迎接,非常害羞,着意突出刘先生没见过大世面。C.句子③既写出了刘杞荣走路吃力的原因,又为下文借周进元之口写他有病的情节埋下伏笔。D.句子④属于细节描写,给了刘杞荣一个用力点头的特写镜头,写出他对于读书的强烈渴求。8.文本第五段中,面对刘先生的不断发问,刘耀林对老二及其上学的态度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9.文章结尾刘杞荣回答得很干脆:“老师,我听懂了。”而因为前文的诸多暗示,我们对刘杞荣如此回答并不感到奇怪。请分别指出这些暗示。(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上欲封爵诸舅,马太后不听。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夫外成贵盛,鲜不倾覆。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含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治丧起坟,又不时觉,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固不许。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注]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高祖约,无军功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太官之赐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可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孰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家之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急,有胸中气,不可不顺也。子之未冠,由于父母,已冠成人,则行子之志。念帝,人君也;吾以未逾三年之故,自吾家族,故得专之。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上乃止。(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卫尉,即马廖。后面“两校尉”,即马防、马光。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祭祀A则受太官B之赐C衣食D则蒙御府E余资F斯岂不可G足H而必当得一县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初,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B.凡,凡是,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并序》)中的“凡”词义不同。C.不讳,一指不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也指死的婉辞,文中是前一个意义。D.侯,文中是名词作动词,与“非能水也”(《荀子·劝学》)中的“水”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太后举外戚王氏家族五人同获封侯但未降祥瑞之例来反驳一些言官的不实言论,指出这些言官别有所图。B.马太后谨遵先帝遗训,常常以此告诫自家亲属,但是仍然自觉说得不够周全,又耳目闭塞,导致他们还是多次违背制度。C.窦太后要封王皇后之兄,被丞相条侯阻止,认为没有军功不能封侯。马太后也认为马氏无功于国,不能封爵。D.马太后说自己性子刚急,受不得气,皇帝不应该违背母亲的心意,并强调凡事应由父母做主,皇帝只好答应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4分)(2)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4分)14.汉章帝再次向马太后请求封爵外戚,强调了什么理由?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少年行(四首)王维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中提及的“仕汉”“骠骑”“汉家”等,实际是借古说今。B.其二写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出征边塞,愿意为国献身。C.其二诗人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实际上是盛唐男儿抱负的人格化写照。D.其四写皇帝、受宠信的权贵们以及将军们为浴血奋战的勇士论功行赏。16.其二、其四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一句借用猿啸渲染出悲凉的氛围,“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客居他乡的悲苦生活。(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周瑜面对大军压境,却从容淡定、大破敌军的风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①的作用,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文化建设②,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还不够强,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够多;我国文化话语权与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要达成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目标还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发挥文化赋能的作用,释放文化铸魂的潜力。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目标,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把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古城光保护不利用不行,光利用不保护更不行。①,是古城保护的难点。许多地方为了保护而保护:迁走古城原住居民,只给游客留下一座空城。人们来到古城游玩,不仅是为了观赏古城风貌、历史建筑,②。“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没有了居民惯常生活痕迹的古城,就没有了文化浸润的生活,看不到居民灯光烟火的古城,便说不上拥有多少生命力。要让古城富有生命力,除了保护,还需要活化利用古城的文化遗产。将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延伸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将民间文艺活态融入人们生活中,从而焕发出古城的勃勃生机。同时,发展文旅带来的经济收益,也能够让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保护古城的益处,从而③。由此,古城的保护和利用就形成了良性循环。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书画同源的造型观使大写意在“形似”的层面摆脱了具象刻画的束缚。B.我们摩挲这本书时,或许思绪会接上“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老庄思想。C.“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校长王树国致辞时,骤然大雨倾盆。这时,身后突然有人为他撑起一把雨伞,台上老师和台下同学们欢呼沸腾,纷纷鼓掌叫好。王校长回身时,才发现原来是校党委书记卢建军。有人说王校长和卢书记一个致辞教做事,一个打伞教做人,用一场温情而激昂的“雨中情”为毕业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白芷在水边生长,这就导致了其味微苦”属于强加因果。根据材料可知,“白芷在水边生长”属于白芷的生活环境,“其味微苦”是白芷本身的植物属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里强加了因果关系。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这是人们将白芷与兰花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白芷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并不是“人们将白芷与兰花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意在表明人们将蕙兰和白芷放在一起的认知是比较肤浅的”说法错误,意在“引出对白芷的相关阐述”。4.①苏轼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影响十分巨大,用苏轼的故事做论据,增强了说服力。②引用苏轼的故事做论据丰富了文章文化内涵,使文章具有趣味性,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据作用的能力。先判断用了哪种性质的论据,然后再分析其具体作用。5.①白芷幽野馨香,被人们视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②白芷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用来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③白芷作用广泛,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保健良品和美容中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注意捕捉“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的有关信息,然后加以提炼概括。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不省事的青年”表述错误,从原文看,“刘先生可不是个好打发的青年”,意思是说刘先生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这和“不省事”不是同一概念。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相关句子的能力。“面对刘耀林的亲自迎接,非常害羞”分析有误,刘先生害羞是因为老七放鞭炮,以及他和老满等众族人嘻开大嘴拍手欢迎的大阵仗;另外“着意突出刘先生没见过大世面”也不准确。8.①由老二不上桌可知刘耀林对老二不屑一顾。②由“他那鬼相样子读么子书啊”可知刘耀林对老二上学是坚决反对的。③听到刘先生要出老二的学费,刘耀林对老二及其不上学的原因极力辩解。④面对刘先生的执着,刘耀林无奈同意了老二上学。(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即可。9.①刘杞荣虽然知道不被允许出门,但仍然倔强勇敢地出门去。②刘杞荣下定决心要读书,于是拼尽全力移步祠堂偷听先生讲课。③刘杞荣珍惜上学的机会,读书很刻苦,有信心锻炼好身体。(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前后文内容的联系,找出相关句子,然后组织好答案即可。10.CF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今祭祀则受太官之赐,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可足,而必当得一县乎?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是后一个意义。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强调凡事应由父母做主”错误,根据原文“已冠成人,则行子之志……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可知。13.(1)正好遇上大旱,有谏言的官员认为是不封赏外戚的缘故,有关官员请求依照旧典进行封爵。(关键点“会”“以为”“依”每点1分,大意1分)(2)况且别人之所以想要封侯,不过是希望向上能以丰足的供物祭祀祖先,向下能求得衣食的温饱罢了。(关键点“且”“上/下”和判断句式每点1分,大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落实关键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4.①东汉中兴封爵外戚的重要性;②不封爵外戚有失公允;③三位舅舅或年老或有病,担心不封爵没有机会。(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找到问题的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分条作答。【参考译文】章帝建初二年夏四月,皇帝想给诸位舅舅封爵,马太后不同意。正好遇上大旱,有谏言的官员认为是不封赏外戚的缘故,有关官员请求依照旧典进行封爵。马太后下诏说:“说这些话的官员,都想取悦我来得到好处而已。以往王氏家族一日之内有五人一起封侯,黄雾弥漫,并没有听说外戚进封就有及时雨的瑞应。外戚富贵过盛很少有不败落的。所以先帝对他的舅父慎重安排,不让他们在重要的权位上。我虽然不才,(但身处这个位置上,)日夜谨慎,常担心行事中有损先皇后的法度,即使是毛发一样细小的过错我都不会轻易放过,告诫不分昼夜,而亲属还是屡犯不止,修治违制的高坟,又不能及时察觉更正,这都是我说得不够周全而耳目又闭塞的缘故。”马太后坚持不许封爵。皇帝看到诏书悲哀叹息,再次请求:“汉兴,外戚封侯,就像皇子为王一样。太后心存谦虚,这样岂不是让儿臣单单不加恩于三个舅舅吗?而且卫尉年长,两校尉有大病,假使有什么三长两短,会使儿臣长抱刻骨之恨。还是选良辰吉时加封,不要延迟了。”马太后回复说:“我反复想过了,想要两全其美,难道只是想博取谦让的名声,而使皇帝承受不施恩外戚的嫌疑吗?以前窦太后要封王皇后的兄长,丞相条侯说:‘高祖有规定,没有军功不能封侯。’如今马氏于国无功,怎能和阴家、郭家等中兴时的皇后相比呢?我常看到那些富贵之家,禄位重叠,就像再次结果实的树木,他的根基必定损伤。况且别人之所以想要封侯,不过是希望向上能以丰足的供物祭祀祖先,向下能求得衣食的温饱罢了。如今皇后家的祭祀由太官供给,衣食则享受御府的剩余之物,这样还不知足,非要得到一县的封邑吗?我已经想得很周全了,不必疑虑。最孝顺的行为莫过于令父母亲安心。如今屡遭天灾,谷价涨了数倍,我日夜忧愁惶恐,坐卧不安,而皇帝却打算先为外戚赐封,有违慈母诚恳的心意!我素来性子刚急,胸中有气痛之症,不能不顺气。儿子未成年时,由父母做主,成人以后,万事要由自己做主。想皇帝身为人君(自当令行禁止);我只是因为尚在三年的丧期之内,又事关我的家族,故此专断裁决。如果阴阳调和,边境清净,此后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我只管含糖逗弄小孙,不再干预政事。”皇帝也只好就此罢休。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错误。根据结尾“将军佩出明光宫”可知受赏的是将军。16.①其二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少年心里明知边庭生活辛苦,却仍然觉得为国献身虽死犹荣,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②其四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结尾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