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部分_第1页
药物分析部分_第2页
药物分析部分_第3页
药物分析部分_第4页
药物分析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分析部分药典的知识一、最佳选择题1.《中国药典》的全称是A.《中国药典》(2005年版)B.药典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D.《中国药典》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质量法》2.《中国药典》从哪一版开始出版英文版A.1977年版B.1985年版C.1990年版D.1995年版E.2000年版3.《中国药典》从哪一版开始二部收载药品的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A.1977年版B.1985年版C.1990年版D.1995年版E.2000年版4.《中国药典》规定“溶液的滴”系指A.20℃,l.0ml水相当于l00滴B.20℃,l.0ml水相当于50滴C.20℃,l.0ml水相当于30滴D.20℃,1.0ml水相当于20滴E.20℃,l.0ml水相当于l0滴5.《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版发行于哪年A.1985年B.1990年C.1995年D.2000年E.2002年6.《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是A.ChinesePharmacopoeiaB.PharmaceuticalanalysisC.JapanesePharmacopoeiaD.BritishPharmacopoeiaE.USP7.《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极易溶解”系指A.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不到0.1m1中溶解B.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不到lml中溶解C.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不到3m1中溶解D.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不到5m1中溶解E.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不到l0ml中溶解8.《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A.溶质(1g或lml)在溶剂不到10000m1中不能完全溶解B.溶质(1g或lml)在溶剂不到5000m1中不能完全溶解C.溶质(1g或lrnt)在溶剂不到1000m1中不能完全溶解D.溶质(1g或lml)在溶剂不到500m1中不能完全溶解E.溶质(1g或lml)在溶剂不到100m1中不能完全溶解9.《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冷处”系指A.0℃B.0~2℃C2~5℃D.2~l0℃E.一2~2℃10.《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凉暗处”系指A.不超过0℃B.避光且不超过5℃C.避光且不超过10℃D.不超过20℃E.避光且不超过20℃11.《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阴凉处”系指A.不超过0℃B.避光且不超过l0℃C.不超过l0℃D.不超过20℃E.避光且不超过20℃12.《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精密标定的滴定液正确表示为A.KMnO4滴定液(0.105mol/L)B.KMnO4滴定液(0.1053mol/L)C.KMnO4滴定液(0.1053M/L)D.0.1053M/L的KMnO4滴定液E.0.1053mol/L的KMnO4滴定液13.《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原料药的含量百分数,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A.110.0%B.105.0%C.103.3%D.101.0%E.100.5%14.《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称取“0.1gA.称取重量可为0.05~0.15gB.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C.称取重量可为0.07~0.13gD.称取重量可为0.08~0.12gE.称取重量可为0.09~0.11g15.《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精密称定”时,系指A.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十万分之一B.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五C.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一D.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E.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五16.《美国药典》29版收载的每一个品种项下均没有下列哪一项A.分子式与分子量B.类别C.常用量D.规格E.作用与用途17.《中国药典》收载药物的外文名称由拉丁文改为英文是从哪年版开始A.1985年版B.1990年版C.1995年版D.2000年版E.1977年版18.《中国药典》收载药物只用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是从哪年版开始A.2000年版B.1995年版C.1990年版D.1985年版E.1977年版19.药品质量标准方法验证首次收载于哪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A.2000年版B.1995年版C.1990年版D.1985年版E.1977年版20.《英国药典》的全称是A.JapanesePharmacopoeiaB.EuropeanPharmacopoeiaC.ChinesePharmacopoeiaD.BritishPharmacopoeiaE.ThePharmacopoeia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n21.《中国药典》(2005年版)由几部组成A.一部B.二部C.三部D.四部E.五部2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收载的内容为A.中国药典注解B.中国药品处方集C.《中国生物制品规范》D.《中国药品通用名称》E.《临床用药须知》23.《中国药典》现行版为A.2000年版B.2005年版C.2006年版D.2007年版E.29版24.《中国药典》的颁布者为A.卫生部B.药典委员会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D.国务院E.商务部二、配伍选择题[l~2]物理量的单位符号为A.kPaB.Pa·SC.mm2/sD.cm-1E.μm1.运动黏度2.动力黏度[3~4]A.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B.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C.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作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D.用于检测时,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E.不同等级的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标准的化学试剂3.标准品4.对照品[5~7]A.避光B.密封C.阴凉处D.凉暗处E.密闭5.是将容器密封以防止灰尘及异物进入6.是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7.避光并不超过20℃[8~10]A.《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B.《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C.《中国药典》(1990年版)D.《中国药典》(1985年版)E.《中国药典》(1977年版)二部8.首次收载了毛细管电泳法、热分析法9.首次出版了《临床用药须知》10.首次取消了“剂量”和“注意”等项目[11~14]A.正文B.凡例C.附录D.索引E.国家处方集11.药品质量标准收载于12.制剂通则与通用检测方法等收载于13.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收载于14.合理快速查找药品的质量标准出处,应先查[15~18]A.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l~10m1中溶解B.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l0~30m1中溶解C.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30~l00ml中溶解D.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l00~1000m1中溶解E.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l000~10000m1中溶解15.溶解16.易溶17.略溶18.微溶[19~22]A.拉丁文名称B.英文名称C.通用名称D.化学名称E.法文名称19.《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收载药品的外文名称20.《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收载药品的外文名称21.《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药品的中文名称22.《欧洲药典》收载药品的名称[23~26]A.标准品B.对照品C.供试品D.百分之一E.空白试验23.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一般按干燥品计算者是24.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的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者是25.供试验用的样品26.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代替供试品溶液同法操作的试验称为[27~30]A.精密量取B.称定C.约若干D.按干燥品计算E.凉暗处27.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称为28.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一般描述为取用量29.除另有规定外,取未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测得干燥失重,再在计算时从取用量中扣除,这种处理称之为30.避光并不超过20℃的条件称为[31~34]A.剂量B.英文名称C.副名D.一、二两部E.亚洲版31.2002年首次发行了《美国药典》的32.《中国药典》(2000年版)取消的项目为33.《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药品名称只用通用名,不再列34.《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药品外文名称由拉丁文改为[35~37]A.药典委员会B.药品管理局C.卫生部D.试药、试液、指示液E.《中国药典》的“凡例”35.《中国药典》“附录”中收载的内容36.《中国药典》的制定和修订者37.试验动物的规定三、多选题1.《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内容包括A.凡例B.正文C.附录D.索引E.《药品红外光谱集》2.BP(2005年版)正文项下每一个品种项下包括A.鉴别B.检查C.含量测定D.贮藏E.作用与用途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具有的职能是A.收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B.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C.和其他法典一样具有法律约束力D.规范药品市场的价格E.指导临床用药4.JP(14)的正文项下应包括A.汉语拼音B.拉丁名C.鉴别D.检查E.含量测定5.《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正文项下各品种应包括A.分子式和分子量8.来源C.鉴别D.纯度检查E.含量测定6.《中国药典》(2005年版)正文部分收载的药品质量标准包括A.名称B.结构、分子式、分子量C.制剂、贮藏D.类别与规格E.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性状7.《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药品的名称有A.中文名称B.汉语拼音名称C.英文名称D.化学名称E,通用名称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三部)收载的生物药品类别为A.预防类B.治疗类C.体内诊断类D.化疗类E.放射类9.常用的外国药典为A.Ch.PB.JPC.GMPD.BPE.USP10.药品质量标准中“性状”项下应包括A.纯度B.溶解度C.温度D.物理常数E.外观、臭味一、最佳选择题1.C2.B3.D4.D5.C6.A7.B8.A9.Dl0.Ell.Dl2.Bl3.Dl4.Bl5.Dl6.E17.Cl8.Bl9.A20.D21.C22.C23.B24.C二、配伍选择题1.C2.B3.C4.D5.E6.B7.D8.B9.Cl0.Bl1.Al2.Cl3.Bl4.D15.Bl6.A17.C18.D19.A20.B21.C22.E23.B24.A25.C26.E27.B28.C29.D30.E31.E32.A33.C34.B35.D36.A37.E三、多选题1.ABCD2.ABCDE3.ABC4.BCDE5.ABCDE6.ABCDE7.ABCDE8.ABC9.BDEl0.BDE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一、最佳选择题1.药品检验时取样必须考虑做到A.任意性B.均匀性C.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D.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E.合理性、真实性、代表性2.测定样品的重复性实验,至少应有多少次测定结果才可进行评价A.10B.9C.8D.5E.33.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性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应采用什么表示A.RSDB.回收率C.SDD.CVE.绝对误差4.定量限常用信噪比法来确定,一般以信噪比多少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A.10:1B.8:1C.5:1D.3:1E.2:15.一个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也应该高的前提是A.消除误差B.消除了系统误差C.消除了偶然误差D.多做平行测定次数E.消除了干扰因素6.药检工作中取样时,若药品包装件数为,z件,且行≤3,其取样应按A.每件都取样B.只从1件中取样C.从2件中取样D.等+1件取样E.+1件随机取样7.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国家对药品强制执行的是A.质量标准B.药品质量标准C.药品规定标准D.药品的质量要求E.药品市场管理条例8.“干燥失重”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药品中所含能被驱去的何种物质,从而减失重量的百分率A.水分B.甲醇C.乙醇D.挥发性物质E.有机溶剂9.我国药典委员会和《新药审批办法》对药品命名的原则规定名称应包括A.中文名、英文名B.中文名、拉丁名C.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D.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E.中文名、英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10.不属于系统误差者为A.方法误差B.操作误差C.试剂误差D.仪器误差E.偶然误差11.《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氢氧化铝片剂规定检查“制酸力”,其目的是A.控制其纯度B.检查其有效性C.检查其安全性D.检查其含量均匀度E.检查其酸碱性12.对药品检验工作中测量的有效数字的要求是A.只允许最末的一位差1B.只允许最末一位欠佳C.只允许最后一位差±lD.只允许最后一位差0.3mgE.只允许最后一位差213.0.00850为简便可写成A.0.85×10-2B.8.5×10-3C.85×10-4D.8.50×10-3E.850×1014.若38000只有两位有效数字的话,则可写为A.3.8×104B.38×103C.0.38×1015.将0.369、0.0035、0.18相加,其和应是A.O.5525B.0.552C.0.553D.0.55E.0.616.将0.12与6.205相乘,其积应是A.O.7446B.O.745C.O.75D.0.74E.0.717.变异系数(CV)也就是A.RSDB.SDC.误差D.相对误差E.准确度18.线性方程式是A.x=y+aB.y=a+xC.y=b±axD.y=bxE.A=a+bC19.校正滴定管或移液管时是通过A.称量装入水的重量B.称量流出水的重量C.水的密度D.水的温度E.水的种类20.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有A.检验项目与限度要求,检验方法B.质量指标C.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D.经营依据E.使用与检验的法定依据21.误差为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对真实值的偏离C.误差占测量值的比例D.SDE.RSD二、配伍选择题[1-4]A.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B.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C.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E.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1.精密度2.专属性3.检测限4.准确度[5-8]A.回归B.范围C.线性D.相关系数(r)E.相关5.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确定关系的统计学方法6.度量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的参数7.根据变量间确定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8.在满足准确、精密和线性的条件下,分析方法能测定的高、低限度或量的区间[9-12]A.63.80B.63.83C.63.84D.63.82E.63.81以下数字修约后要求小数点后保留两位:9.63.834910.63.835I11.63.805012.63.805I[13-16]A.6.27B.6.20C.6.28D.6.24E.6.25以下数字修约后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13.6.244814.6.245I15.6.205016.6.2750[17-20]下列有效数字各是几位:A.5.301B.pHl3.14C.7.8200D.pK=7.263E.0.00117.1位18.2位19.3位20.4位[21-24]A.含量测定B.效价测定C.鉴别反应D.杂质检查E.t检验21.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的含量22.用生物学方法或生化方法测定生理活性物质23.利用氯化银沉淀反应控制药物中氯化物杂质的限量24.采用法定的化学方法确定某已知药物的真实性[25-28]A.溶解性B.药物的真伪C.含量均匀度D.有效成分的含量E.有关药理学与治疗学的名称25.药品命名应尽量避免26.药品的性状应包括27.药品鉴别试验的目的为28.药品的检查项下应包括[29-32]A.有效性检查B.均一性检查C.纯度检查D.安全性检查E.测定含量29.含氟有机药物“含氟量”的检查30.片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31.药品中杂质的检查32.原料药中重金属与注射液中热源的检查[33-36]A.两位B.四位C.±0.0001D.1.03×104E.3.15×10-233.0.0315可写为34.从滴定管上读取的滴定液的体积(m1)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是35.pHl.35的有效数字位数应是36.分析天平称取药物质量的实际质量应是称取的重量再加一数值,此数值是[37-39]A.感量为0.1mgB.感量为0.01mgC.感量为0.001mgD.感量为lmgE.感量为0.1g当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时:37.称样量为大于100mg应选用38.称样量为小于10mg应选用39.称样量为10~100mg应选用三、多选题1.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应有A.合理取样B.鉴别试验C.杂质检查D.含量测定E.写出报告2.进行药物分析时取样量也要因数量的多少而不同,如样品总件数为n,则A.当n≤3时,每件取样B.当n≤6时,每件取样C.当n≤300时,按+1的取样量随机取样D.当300<n≤500时,按的取样量随机取样E.当n>300时,按/2+1的取样量随机取样3.精密度可用下列哪些指标来表示A.偏差B.相关系数C.标准偏差D.相对标准偏差E.回收率4.下列哪几项属于系统误差A.滴定管带来的误差B.试剂造成的误差C.实验室的空气湿度增大造成的误差D.滴定反应由指示剂造成的误差E.操作者当时心情激动读数偏大造成的误差5.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A.更换仪器B.校准仪器C.对照试验D.回收率试验E.空白试验6.药品检验时所取的样品必须具有A.合法性B.合理性C.科学性D.代表性E.真实性7.药品的命名应按照A.《中国药典》(2005年版)B.国际非专利药品名C.中国药品通用名称D.药品名称词典E.国际药典8.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A.检验方法应准确、灵敏、快速、简便B.限度要求应根据我国生产能达到的实际水平C.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质量标准条目D.必须坚持质量第一E.对新研制药物要求宽,对成熟药物要求严9.《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的命名原则包括A.明确B.简短C.科学D.词干已确定的译名要尽量采用E.应避免和药理学、病理学等有关联的名称10.属于物理常数的有A.吸收系数B.黏度C.馏程D.皂化值E.分子量11.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A.名称B.性状C.鉴别与检查D.含量测定E.类别与贮藏12.药品质量标准内容中“检查”项下应包括的内容为A.纯度B.有效性C.安全性D.均一性E.合理性13.药品检验内容主要包括A.性状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类别14.判断药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依据有A.含量测定B.性状C.鉴别D.检查E.名称15.国家规定应进行认证的计量仪器有A.仪器仪表B.量具C.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D.天平(砝码)E.血压计16.系统误差应包括A.操作误差B.试剂误差C.仪器误差D.方法误差E.偶然误差17.偶然误差亦可称为A.可定误差B.不可定误差C.随机误差D.不可知误差E.滴定误差18.系统误差的特点是A.有固定的大小B.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C.重复测定重复出现D.由固定因素引起E.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致相同19.偶然误差的特点为A.由偶然的因素引起B.大小不固定C.正、负不固定D.绝对值大或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分别小或大E.正、负误差出现概率大致相同20.规定应定期进行校正的玻璃量具有A.量筒B.滴定管C.容量瓶D.移液管E.量杯2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为A.准确度与精密度B.专属性C.检测限与定量限D.线性与范围E.耐用性22.规定必须进行校正的常用分析仪器有A.烧杯B.分析天平C.pH计D.容量瓶E.分光光度计23.使用分析天平称量方法有A.增量法B.减量法C.等量法D.恒量法E.定量法24.分析天平的种类有A.托盘天平B.机械天平C.电子天平D.磁力天平E.热天平25.药物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有A.分光光度计B.色谱仪C.折光计D.旋光计E.温度计26.在测定药物含量与杂质含量中,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包括A.一致性B.准确性C.重现性D.重复性E.中间精密度一、最佳选择题1.C2.B3.B4.A5.B6.A7.B8.D9.Dl0.Ell.Bl2.Cl3.Dl4.Al5.Dl6.D17.Al8.El9.B20.A21.B二、配伍选择题1.C2.E3.D4.B5.E6.D7.A8.B9.Bl0.Cll.Al2.El3.Dl4.El5.Bl6.C17.El8.Bl9.D20.A21.A22.B23.D24.C25.E26.A27.B28.C29.A30.B31.C32.D33.E34.B35.A36.C37.A38.C39.B三、多选题1.ABCDE2.ACE3.ACD4.ABD5.BCDE6.CDE7.BC8.ABCD9.ABCDEl0.ABCDll.ABCDEl2.ABCD13.ABCDl4.ABCDEl5.ABCDEl6.ABCDl7.BCl8.ABCD19.ABCDE20.BCD21.ABCDE22.BCDE23.AB24.BC25.ABCDE26.CDE物理常数测定法一、最佳选择题1.熔点是指一种物质照规定方法测定。在熔化时A.初熔时的温度B.全熔时的温度C.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D.自初熔至全熔的中间温度E.被测物晶型转化时的温度2.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采用旋光度测定法的方法如下:精密量取本品l0ml,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规定方法测得旋光度为+19.5°。已知右旋糖酐20的比旋度为195°,其注射液中右旋糖酐20的含量是A.5.0%B.25.0%C.15.0%D.20%E.50.0%3.旋光度测定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时,加0.2ml氨试液的目的是A.加速平衡的到达B.减慢平衡的到达C.使读数增大D.使读数减小E.消除干扰因素4.20℃时水的折光率为A.1.3316B.1.3325C.1.3305D.1.3313E.1.33305.测定旋光度的药物分子结构特点是A.饱和结构B.不饱和结构C.具有光学活性(含不对称碳原子)D.共轭结构E.含杂原子(如氮、氧、硫等)6.旋光度测定时,所用光源是A.氢灯B.汞灯C.钠光的D线(589.3nm)D.254nmE.365nm7.测定旋光度所用计算式中C=中C表示A.被测溶液的浓度(mg/ml)B.被测溶液的摩尔浓度C.被测溶液的百分浓度(g/ml)D.被测溶液的比重E.被测溶液的浓度(g/ml)8.比旋度的一般表示方法是A.B.C.D.E.9.测定液体供试品比旋度的公式应是10.旋光计的检定应采用A.水B.石英旋光管C.标准石英旋光管D.棱镜E.蔗糖溶液11:测定旋光度时,配制溶液与测定时,应调节温度至A.10℃B.20℃±0.5°CC.25℃±0.1℃12.用旋光度测定法检查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碱的方法如下:配制硫酸阿托品溶液(50mg/rnl),按规定方法测定其旋光度,不得超过一0.40°,试计算莨菪碱的限量为(已知莨菪碱的比旋度为-32.5°)A.24.6%B.12.3%C.49.2%D.6.1%E.3.0%13.黏度是指A.流体的流速B.流体流动的状态C.流体的流动惯性D.流体对变形的阻力E.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14.C=中l的单位是A.nmB.mmC.cmD.dmE.m15.《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定溶液的pH值时所选用的两种标准缓冲液的pH值相差大约几个单位A.5B.4C.3D.2E.116.测定溶液的pH值时,仪器定位后,要用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多少个pH单位A.±0.05pHB.±0.04pHC±0.03pHD.0.02pHE.0.01pH17.酸度计上每一pH间隔相当于多少伏A.4.606RT/FB.2.303RT/FC.RT/FD.1.652RT/FE.RT/(2.303F)18.《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应用氧瓶燃烧法测定含氟有机药物时,所用的燃烧瓶应是A.石英制B.不锈钢制C.合金材料制D.硬质玻璃制E.纳米材料制19.测定pH值比较高的溶液pH值时,应该注意A.误差B.钠差C.碱误差D.酸误差E.方法误差20.测定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称为A.温度测定法B.温控法C.热分析法D.热导法E.仪器分析法1.折光率2.动力黏度3.运动黏度4.比旋度[5—8]A.589.3nmB.2.0852C.+52.5°~+53.0°D.标准石英旋光管E.b形玻璃管5.测定葡萄糖注射液时的计算因数6.旋光度7.测定熔点8.钠光谱D线[9—12]A.硫代硫酸钠溶液B.磺基丁二酸钠二辛酯试液C.旋光度D.折光率E.动力黏度9.肝素钠检查项目10.牛顿流体11.非牛顿流体12.苯甲醇“性状”项下的规定[13—16]A.钠光D线B.日光C.旋转式黏度计D.第二法E.第三法13.《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不易粉碎固体药品熔点的方法14.《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定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熔点的方法15.阿贝折光计测定药物折光率时的光源16.测定动力黏度所用的仪器[17—20]A.熔点B.比旋度C.折光率D.牛顿流体E.非牛顿流体17.流动时所需切应力不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的流体称为18.流动时所需切应力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的流体称为19.按规定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20.偏振光透过长ldm且每lml含1g光学活性物质,在一定波长与温度条件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21.黏度单位22.放射性活度单位23.长度单位24.质量单位25.压力单位26.运动黏度单位27.动力黏度单位28.体积单位[29—32]A.pH>9B.熔点C.衍射图谱D.pH5.5~7.0E.0.02pH单位29.测pH值时,产生碱误差的条件是30.用标准缓冲液校正pH计时,应以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的示值,误差不得大于31.《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备标准缓冲液与供试品溶液的水应是新沸过的冷水,其pH值是32.DTA可用于测定药物的三、多选题1.下列何种形体药品可测其熔点A.易粉碎的固体药品B.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石蜡、羊毛脂等C.凡士林D.低凝点的液体E.超临界液体2.药品的熔点测定可用于A.药品含量测定B.药品的鉴别C.药品的纯度检查D.评价药品质量E.评价药品疗效3.《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哪些药物“性状”项下规定了“比旋度”A.巴比妥类B.甾体激素类C.维生素类D.磺胺类E.生物碱类4.测定黏度常用的黏度计是A.阿培黏度计B.凯氏黏度计C平氏黏度计D.乌氏黏度计E.旋转式黏度计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是A.葡萄糖注射液B.右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C.维生素E注射液D.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E.硫酸阿托品注射液6.《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检查黏度的药物为A.右旋糖酐40B.肝素钠C.二甲硅油D.液体石蜡E.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7.《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折光率的药物为A.维生素CB.维生素EC.苯丙醇D.维生素K。E.维生素A8.若药品的熔点在80℃以上时,测定其熔点时选用的传温液应是A.水B.乙醇C.硅油D.液体石蜡E.植物油9.属于物理常数测定法的计算公式为A.B.C=C.含量(%)=×l00D.H=L/nE.含量(%)=Xl0010.熔点是指A.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B.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C.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D.自加热开始至全熔的全程温度区间E.分解的温度11.规定测定熔点的药品应是A.遇热晶型不转化B.遇热晶型不熔化C.初熔和终熔点易分辨D.遇热稳定的药物E.遇热不产生形态变化12.熔融同时分解是指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熔融同时分解并产生A.变色B.浑浊C.气泡D.气化E.液化13.《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测定熔点的方法是A.第一法B.第二法C.第三法D.第四法E.第五法14.《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规定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A.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B.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C.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D.谷氨酸钾注射液E.维生素C15.《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药品的“性状”项下规定折光率的药物有A.维生素EB.维生素KC.苯丙醇与苯甲醇D.月桂氮革酮E.二甲硅油16.黏度的种类有A.静态黏度B.动力黏度C.运动黏度D.特性黏数E.一般黏度17.pH计测定溶液pH值时,采用的电极是A.玻璃电极B.锂玻璃电极C.甘汞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SCE)E.铂电极18.pH计测定pH值时,组成原电池的部分包括A.盐桥B.待测药物C.玻璃电极D.饱和甘汞电极E.待测药物溶液19.氧瓶燃烧法常用的吸收液有A.水B.水和氢氧化钠试液C.硝酸溶液(1—30)D.水、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E.水和碘试液20.《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配制标准缓冲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水应符合条件为A.纯化水B.pH5.5~7.0的水C.新沸的冷水D.离子水E.温水21.Nernst方程E玻:K”一羔笔掣pH中的主要参数是A.玻璃电极常数B.转换系数(S)C.氢离子浓度(活度)D.饱和甘汞电极常数E.气体常数22.以下测定采用电位法者为A.溶液pH值的测定B.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硝酸士的宁含量C.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D.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含量E.汞量法测定青霉素钠和青霉素V钾的含量一、最佳选择题1.C2.B3.A4.E5.C6.C7.C8.B9.Al0.Cll.Bl2.Al3.El4.Dl5.Cl6.D17.Bl8.Dl9.C20.C二、配伍选择题1.E2.A3.B4.D5.B6.C7.E8.A9.El0.All.Bl2.Dl3.Dl4.El5.Bl6.C17.Dl8.El9.A20.B21.A22.D23.B24.E25.E26.C27.B28.D29.A30.E31.D32.B三、多选题1.ABC2.BCD3.BCE4.CDE5.AB6.ABCDE7.BCD8.CD9.ABl0.ABCll.ACl2.ABC13.4BCl4.ABCDl5.ABCDEl6.BCDl7.ABDl8.CDE19.BCD20.BC21.ABCE22.ABCE化学分析法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中哪个是正效应A.同离子效应B.盐效应C.酸效应D.络合效应E.温度效应2.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可概括为A.稀、热、快、搅、陈B.稀、热、慢、搅、陈C.浓、热、慢、搅、陈D.浓、热、快、搅、陈E.浓、冷、慢、搅、陈7.吸附指示剂法测定I-时,应采用何种指示剂最合适A.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曙红C.荧光黄D.酚酞E.甲基橙8.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Cl-时,溶液应在何种介质中最佳A.HNO3B.H2SO4C9.炽灼残渣检查法属于A.重量分析法B.萃取重量分析法C.直接挥发重量法D.间接重量分析法E.沉淀重量分析法10.配位滴定的条件是A.1gKMY≥8B.1gK’MY≥8C.1gC·KMY≥8D.1gC·K’MY≥8E.1gC·KMY≥611.0.1000mol/LHAc溶液的pH值应是(Ka=l.76×10-5)A.4.30B.2.8C.2.88D.2.9E.312.直接碘量法测定的药物应是A.氧化性药物B.还原性药物C.中性药物D.无机药物E.有机药物13.要想增加弱酸的酸性,应将其A.溶解在强酸性溶液中B.溶于弱酸溶液中C.溶于强碱溶液中D.溶于弱碱溶液中E.溶于偶极亲质子溶剂中14.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采用剩余碘量法测定,lmol/L葡萄糖应消耗碘的摩尔数是A.1molB.2molC.3molD4molE.5mol15.NaNO2滴定法测定芳伯氨基化合物时,需加入固体KBr的作用是A.使重氮盐稳定B.防止偶氮氨基化合物形成C.作为催化剂,加速重氮化反应速度D.使NaNO2滴定液稳定E.便于观察终点16.将不同强度的酸碱拉平到同一强度水平的效应称为A.拉平效应B.平分效应C.区分效应D.同化效应E.均衡效应17.下列何者属于非质子性溶剂A.冰HAcB.液氨C.CH3OHD.CHCl3E.乙二胺18.标定甲醇钠的基准物为A.苯甲酸B.邻苯二甲酸氢钾C.硼砂D.枸橼酸E.重铬酸钾19.非水碱量法测定有机碱的氢卤酸盐时,应加入何种试剂消除干扰A.醋酸铵B.硝酸银C.醋酸汞D.硝酸E.溴化钾20.非水滴定法测定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时,应选用何种指示剂A.甲基橙B.酚酞C.结晶紫D.偶氮紫E.百里酚蓝21.采用沉淀重量法测定镁盐的含量时,所形成的MgNH。P0。难溶物是A.沉淀反应产物B.难溶性白色沉淀C.沉淀形成D.沉淀化合物E.称量形式22.经沉淀重量法测定镁盐含量所形成的MgNH4PO4经炽灼变为Mg2P2O7稳定化合物,此化合物一般叫作A.称量形式B.组合稳定的化合物C.大分子量化合物D.化学性质稳定化合物E.沉淀反应的最终产物23.沉淀重量法测定药物时,如生成的沉淀是晶型沉淀,沉淀反应完全后,应进行A.加热B.搅拌C.稀释D.陈化E.老化24.沉淀重量法沉淀反应完全后,进行陈化的目的是A.将沉淀析出B.使沉淀净化C.使晶粒长大D.便于小晶粒长大E.使小晶粒溶解,大晶粒长大25.沉淀重量法测定药物时,若所形成的沉淀是无定形沉淀,则应A.陈化B.放置一段时间C.趁热滤过,不陈化D.加热E.稀释26.沉淀重量法结果计算公式为A.C=BC.含量=×100%D.含量=×l00%E.含量=×l00%27.5.00×l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应是A.9.70B.4.30C.7.75D.8.72E.5.2728.以目视法能观察到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时,其酸式体与碱式体的浓度比应是A.2:1或1:2B.5:1或1:5C.10:1或1:10D.15:1或1:15E.20:1或1:2029.标定滴定液的准确浓度时,需用A.对照品B.标准品C.纯净物质D.基准物质E.化学物质30.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测定应采用A.碘量法B.酸碱滴定法C.氧化还原滴定法D.剩余碘量法E.置换碘量法31.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采用剩余碘量法测定,lml碘滴定液(0.05000mol/L)相当于葡萄糖的毫克数是(葡萄糖分子量是198.17)A.19.8mgB.19.82mgC.9.909mgD.3.303mgE.9.90mg二、配伍选择题[1—4]A.高氯酸B.富马酸亚铁片C.EDTAD.芳伯胺或芳仲胺类药物E.使用淀粉指示液1.亚硝酸钠滴定法2.非水滴定法3.铈量法4.碘量法[5—8]A.(mol/L)B.(mol/L)C.含量×l00%D.(mol/L)E.C=5.标定硫氰酸铵滴定液的计算式6.锌滴定液浓度标定的计算式7.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铝含量的计算式8.EDTA滴定液标定的计算式[9—12]A.盐酸麻黄碱B.乙琥胺C.醋酸D.碳酸钠E.苯甲酸钠9.酸量法10.非水酸量法11.非水碱景法12.双相漓定法[13—16]A.无水碳酸钠(基准)B.氧化锌(基准)C.氨基苯磺酸(基准)D.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E.氯化钠(基准)13.NaOH滴定液的标定14.NaNO2滴定液的标定15.AgNO3滴定液的标定16.EDTA2Na滴定液的标定[17—20]A.NaOH试液B.氨一氯化氨缓冲液(pHl0.0)C.醋酸一醋酸铵缓冲液(pH6.0)D.冰醋酸E.二甲基甲酰胺17.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的含量18.配位滴定法测定硫酸锌的含量19.非水碱量法测定地西泮的含量20.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铝的含量[21—24]A.二甲酚橙指示剂B.钙紫红素指示液C.铬黑T指示剂D.麝香草酚蓝指示液E.永停终点法21.NaNO2滴定法测定磺胺类药物含量22.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铝的含量23.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的含量24.非水酸量法标定甲醇钠滴定液的浓度[25—28]A.KMYB.1gK’MY≥8C.1gK’MY·C≥6D.1gY(H)=lgK’MY-8E.Ka>10-825.判断EDTA滴定法是否能准确滴定的依据26.金属离子与EDTA所成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27.判断EDTA滴定法能否准确滴定时,若考虑浓度因素的话,其判断依据应是28.酸度对EDTA滴定法影响很大,滴定时所能允许的最高酸度的计算应按照[29—32]A.金属指示剂B.吸附指示剂C.酸碱指示剂D.自身指示终点法E.永停指示终点法29.银量法测定氯化物的含量30.直接碘量法测定药物时,滴定至显黄色即达终点31.配位滴定法测定氧化铝含量时,所用指示剂32.NaNO2滴定法所用指示终点方法[33—36]A.均化效应B.区分效应C。KWD.KSE.33.溶剂的自身离解常数或称离子积34.将强度不同的HClO4与HCl溶于水中,则都被均化为的强度水平,称为35.将HClO4与HCl溶于醋酸中时,则HClO4比HCl的酸度强,称为36.溶剂的固有碱度常数是[37—40]A.固体KBrB.淀粉或糊精C.醋酸汞冰醋酸试液D.丙酮E.邻二氮菲指示液37.NaN02滴定法测定芳胺类药物38.吸附指示剂法测定KI39.直接碘量法测定VitC注射液40.铈量法测定硫酸亚铁片三、多选题1.重量分析法应包括A.挥发法B.萃取法C.沉淀法D.沉淀滴定法E.氧瓶燃烧法2.剩余碘量法需用滴定液有A.铬酸钾溶液B.重铬酸钾溶液C.硫代硫酸钠滴定液D.硫氰酸钾滴定液E.碘滴定液3.下列哪些方法属于银量法A.凯氏法B.阿贝法C.铬酸钾法D.铁铵矾指示剂法E.吸附指示剂法4.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有A.KMY值越大,突跃范围越大B.KMY值越小,突跃范围越大C.溶液酸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大D.其他配位剂效应影响越大,突跃范围越小E.KMY值不变时,被测金属离子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5.非水碱量法最常使用的试剂有A.冰醋酸B.高氯酸C.结晶紫D.甲醇钠E.醋酸汞6.含量=l00,此重量分析法计算式中包含的参数有A.供试品量B.沉淀形式重量C.称量形式重量D.换算因数E.计算常数7.沉淀重量法计算含量时所用换算因数的计算应该用A.被测组分重量B.被测组分的分子式C.被测组分的分子量D.称量形式的分子式E.称量形式的分子量8.酸碱滴定选用指示剂依据的条件为A.被测物质酸碱强度B.滴定突跃的pH范围C.滴定液的浓度D.指示剂的颜色变化E.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值9.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A.甲基橙B.酚酞C.溴百里酚蓝D.甲基红E.荧光黄10.NaNO2滴定法指示终点可用A.自身指示法B.电位法C.永停终点法D.KI-淀粉糊法E.Kl-淀粉试纸法11.滴定分析法所应用的计算式为A含量(%)BC.,(1:1)D.C=E.含量(%)=12.酸碱滴定法可测定的物质有A.酸B.碱C.两性物质D.能与酸或碱定量反应的物质E.经反应能定量产生酸或碱的物质13.用HCl滴定液滴定NaOH溶液时,可用指示剂有A.甲基红B.甲基橙C.酚酞D.百里酚酞E.溴甲酚绿14.用HCl滴定液滴定氨溶液时,应使用A.酚酞B.甲基橙C.甲基红D.溴甲酚绿E.百里酚酞15.用NaOH滴定液滴定HAc溶液时,应使用A.甲基红B.甲基橙C.酚酞D.百里酚酞E.溴甲酚绿16.药物分析工作中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有A.铈量法B.溴量法C.碘量法D.银量法E.酸量法17.吸附指示剂法滴定前应加入A.保护胶体B.淀粉C.糊精D.KBr固体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NaNO2滴定法滴定时,应加入HCl使成酸陛,其作用是A.加快重氮化反应速度B.使重氮盐稳定C.防止偶氮氨基化合物形成D.使终点易于判断E.使NaNO2滴定液稳定19.两性溶剂适用于滴定A.弱酸B.弱碱C.不太弱的酸D.不太弱的碱E.不太强的酸或碱

20.属于酸碱滴定突跃范围(pH值范围)者有A.4.30~9.70B.7.75~9.70C.6.24~4.30D.6.5~10.5E.7.0~l021.酸碱滴定法选用指示剂的依据是A.指示剂必须在终点变色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在滴定突跃范围内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在滴定突跃范围内D.滴定突跃范围全部在指示剂变色范围内E.滴定突跃范围内22.吸附指示剂法选用指示剂的原则是A.指示剂在被吸附前后有明显的颜色变化B.胶体颗粒对指示剂阴离子的吸附力应略小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力C.应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变化D.必须易溶于水E.其酸式体和碱式体颜色不同23.属于滴定分析法指示剂变色原理者有A.滴定过程中由于加人0.04ml酸(碱)滴定液(0.1mol/L)所引起的pH值突然变化(5.40个pH单位)而使指示剂变色B.将Kl-淀粉指示剂中的1-氧化成I2而使淀粉变蓝C.在25~50ml溶液中加入5%的K2CrO4溶液lml时,滴定至生成砖红色Ag2CrO4溶液即可D.胶体颗粒吸附指示剂阴离子,使其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变化E.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与其和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颜色明显不同24.在铁铵矾指示剂法中为防止AgCl沉淀转化为AgSCN沉淀的方法有A.滤过B.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硝基苯C.加高浓度Fe3+指示剂,使Fe3+在终点时浓度达到0.2mol/LD.加硝酸E.加糊精25.铬酸钾指示剂法不适宜测定A.Cl-B.I-C.SCN-D.Br-E.CrO42-一、最佳选择题1.A2.B3.C4.D5.A6.E7.A8.A9.Cl0.Bll.Cl2.Bl3.Dl4.Al5.Cl6.A17.Dl8.Al9.C20.C21.C22.A23.D24.E25.C26.C27.A28.C29.D30.D31.C二、配伍选择题1.D2.A3.B4.E5.D6.A7.C8.B9.Cl0.Bll.Al2.El3.Dl4.Cl5.El6.B17.Al8.Bl9.D20.C21.E22.A23.B24.D25.B26.A27.C28.D29.B30.D31.A32.E33.C34.A35.B36.E37.A38.B39.D40.D三、多选题1.ABC2.CE3.CDE4.ACDE5.ABCE6.ACD7.CE8.BE9.ABCDl0.CDEll.ACl2.ABDE13.ABCDEl4.BDl5.CDl6.ABCl7.BCl8.ABC19.CD20.ABC21.BC22.AB23.ABCDE24.ABC25.BCE分光光度法一、最佳选择题1.比吸收系数El翌的含义是指A.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v/v),厚度为lcm时的吸收度B.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lcm时的吸收度C.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ldm时的吸收度D.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v/v),厚度为ldm时的吸收度E.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lg/ml,厚度为lcm时的吸收度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是A.光源一单色器一吸收池一检测器一数据记录与处理器B.激发光源一单色器一样品池一单色器一检测器一数据记录与处理器C.光源一单色器一样品池一检测器D.光源一样品池一单色器一检测器一数据记录器E.光源一样品池一检测器一数据记录与处理器3.紫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氘灯B.钨灯C.卤钨灯D.Nernst灯E.硅碳棒4.末端吸收是指A.在图谱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B.在图谱长波端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C.在图谱长波端只呈现强吸收,有大峰的部分D.在图谱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有大峰的部分E.在图谱末端出现的强吸收峰5.检测荧光的方向与透射光的方向成多少度A.30°B.60°C.90°D.0°E.45°6.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配制待测溶液浓度的依据是A.测得吸收度应尽量大B.吸收度应大于1.0C.吸收度应大于0.7D.吸收度应在0.1~0.8E.吸收度应在0.3~0.77.红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检测器为A.光电池B.光电管C.光电倍增管D.光二极管阵列E.高莱池8.腈基的特征吸收峰A.3750~3000cm-1B.3300~3000cm-1C.3000~2700cm-1D.2400~2100cm-1E.1950~1900cm-19.铬酸钾法测定Br一时,溶液介质的最佳pH值为A.<5.5B.<6.5C.6.5~10.5D.>8.5E.>9.510.《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和检定采用A.F线B.C线C.1%重铬酸钾溶液D.绘制聚苯乙烯薄膜的光谱E.KBr溶液11.紫外光区的电磁波长范围是A.200~400nmB.400~760nmC.100~200nmD.50~500nmE.0.76~2.5nm12.可见光区的电磁波长范围是A.50~500mB.100~200nmC.400~760nmD.200~400nmE.2.5~50nm13.分子的价电子吸收光的能量后,由低能量的基态转变为高能量的激发态的过程称为A.激发B.跃迁C.突跃D.红移E.蓝移14.Lambert—Beer定律的表述式是A.pH=-lg[H+]B.pH=pKm±lC.D.A=E·C·LE.15.当溶液的厚度不变时,吸收系数的大小取决于A.光的波长B.溶液的浓度C.光线的强弱D.溶液的颜色E.仪器的性能16.钬玻璃可用于A.滤光片B.单色器C.吸收池D.波长校正E.吸收度准确性检定17.紫外吸收光谱也可称为A.吸收曲线B.吸收图谱C.吸收描述图D.谱线图E.吸收定律18.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的作用是A.检测是否有吸收B.检测吸收强弱C.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D.将光信号转换成数据E.将光信息转换成比例关系的电信号19.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属于A.电子跃迁光谱B.分子振动光谱C.发射光谱D.荧光光谱E.原子吸收光谱20.能产生兀一兀电子跃迁的结构类型是A.饱和烃的C—CB.孤立双键或共轭双键C.含一NO2结构D.含C=0结构E.含一X基团21.能产生n—跃迁的结构类型是A.含C=C结构B.含C=0结构C.含C-NH2基团D.含一N=N一结构E.含C=C—C=0结构二、配伍选择题[1—4]A.200~400nmB.C.400~760nmD.760~2500nmE.cm-11.比吸收系数2.紫外光3.可见光4.波数[5—8]A.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B.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C.由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所引起D.当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受溶剂影响时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E.发射光波长大于入射光波长5.B带6.蓝移7.荧光8.红外光A.A=-lgT=E·C·LB.C.D.E.9.紫外分光对照品比较法测定药物含量10.紫外分光百分吸光系数测定法11.荧光分析法测定药物含量12.Lambert—Beer定律[13—16]A.汞灯或氙灯B.钨灯C.氢灯D.能斯特灯E.紫外光灯13.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14.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15.红外光谱仪的光源16.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源[17—20]A.B.C.AD.LE.T17.透光率18.摩尔吸收系数19.被测溶液的厚度(cm)20.比吸收系数[21—24]A.玻璃吸收池B.石英吸收池C.样品室D.低荧光的玻璃样品池E.石英管21.Kober反应比色法测定炔雌醇片的含量2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含量23.荧光分析法测定洋地黄毒苷片的含量24.红外光谱法检查甲苯咪唑中A晶型的量[25—28]A.氘灯B.棱镜C.聚乙烯薄膜D.标准石英旋光管E.硅油‘25.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校正26.红外分光光度计波长与分辨率校正27.折光计读数的校正28.旋光计读数的校正[29—32]A.重铬酸钾B.碘化钠C.亚硝酸D.水E.汞灯29.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的检定30.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杂散光的检查3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校正32.折光计读数的校正三、多选题1.影响Beer定律的因素有A.化学因素B.非单色光C.杂散光D.散射光和反射光E.非平行光2.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包括A.氘灯B.棱镜C.光栅D.狭缝E.检测器3.能产生n一跃迁的基团有A.C=OB.C=SC.一N=N—D.一XE.一OH4.荧光光度计常用的激发光源有A.氢灯B.卤钨灯C.氙灯D.汞灯E.硅碳棒5.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A.钨灯B.氢灯C.氘灯D.卤钨灯E.汞灯6.表达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参数为A.入B.C.D.()E.末端吸收7.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光后,电子跃迁的类型为A.n—B.n—C.—D.—E.—8.采用紫外光谱法鉴别药物的具体方法为A.对比吸收光谱特征参数B.对比吸收光谱一致性C.比较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D.比较E.比较吸收强度9.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含量测定的形式为A.吸收系数法B.对照品对照法C.计算分光光度法D.内标法D.内标加校正因子法10.红外分光光度法常用检测器为A.光电管B.热电偶C.真空热电偶D.高莱池E.石英池11.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包括A.光源B.单色器C.吸收池D.检测器E.数据记录与处理器12.用于校正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的物件为A.低荧光玻璃B.钬玻璃C.氘灯D.汞灯E.钨灯1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A.氢灯B.汞灯C.能斯特灯D.钨灯E.卤钨灯14.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A.硅碳棒B.能斯特灯C.氙灯D.汞灯E.氘灯15.吸收系数表示的方法有A.比吸收系数B.C.D.摩尔吸收系数E.1.3330一、最佳选择题1.B2.A3.A4.A5.C:6.E7.E8.D9.Cl0.Dll.Al2.Cl3.Bl4.Dl5.Bl6.D17.Al8.El9.A20.B21.C二、配伍选择题1.B2.A3.C4.E5.B6.。D7.E8.C9.Cl0.Dll.Bl2.A,l3.Cl4.Bl5.。Dl6.A17.El8.Al9.D20.B21.A22.B23.D24.C25.A26.C27.B28.D29.A30.B31.E32.D三、多选题1.ABCDE2.BCD3.ABC4.CD5.BC6.BCDE7.ABCD8.ABC9.ABCl0.CDll.ABCDEl2.BCD13.DEl4.ABl5.ABCD

色谱法一、最佳选择题1.色谱学中的容量因子用数学式表示为A.Cs/CmB.Ws/WmC.Wm/WsD.Cm/CsE.tR/tm2.HPLC法测得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为l.5min,半高峰宽为0.20cm,记录纸速度为2.0cm/min,则柱效为A.2492B.623C.1800D.1246E.36003.《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GC法采用的检测器一般是A.热导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氮磷检测器D.电子捕获检测器E.火焰光度检测器4.依据速率理论,HPLC中的范氏方程何项可忽略A.流动相流速项B.塔板高度项C.涡流扩散项D.纵向扩散项E.传质阻抗项5.色谱峰的拖尾因子在什么范围内符合要求A.0.85~1.15B.0.90~1.10C.0.95~1.05D.0.99~1.01E.0.80~1.206.HPLC法分离度的计算公式是A.B.C.D.H=L/nE.7.《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TLC高低浓度对照法检查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中的“有关物质”。其方法是:取本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0mg的供试液;精密量取供试液适量,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1mg的对照液。按规定方法各点样1%1进行检查,供试液中所显斑点与对照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其限量是A.0.1%B.0.01%C.1%D.0.001%E.0.0001%8.硅胶的吸附能力取决于A.多孔性B.交联结构C.硅醇基D.含水量E.颗粒大小9.色谱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A.色谱曲线B.色谱图C.图谱D.色谱峰E.分布曲线10.色谱法分离不同组分的先决条件是A.不同组分分配系数差异B.不同组分容量因子差异C.不同组分的极性差异D.不同组分的溶解度差异F不同组分的化学结构差异二、配伍选择题[1-4]A.ThinLayerChromatographyB.GasChromatography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nfraredSpectrometryE.UltravioletSpectrometry1.高效液相色谱法2.薄层色谱法3.气相色谱法4.红外分光光度法[5—8]A.塔板高度与流动相流速关系式B.流动相需要高压泵才能输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