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拖动系统第三章_第1页
电机拖动系统第三章_第2页
电机拖动系统第三章_第3页
电机拖动系统第三章_第4页
电机拖动系统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可逆线路

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就必须改变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方向。由直流电动机的转矩公式可知,改变转矩的方向有两种方法,一是改变电动机电枢电流方向,二是改变电动机励磁磁通的方向。与此对应,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可逆线路就有两种方式,即电枢反接可逆线路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一。电枢反接可逆线路电枢反接可逆线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通常的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这种线路只要一组晶闸管整流装置给电动机电枢供电,再用接触器切换加在电动机上整流电压的极性就可以了,见图3-1。返回M~图3-1用接触器切换的可逆线路

这种方案比较简单、经济,但是接触器频繁切换,其动作噪声较大,寿命较低,而且需要零点几秒的动作时间,所以只适合不经常正反转的生产机械。为了避免有触点电器的缺点,也可采用无触点的晶闸管开关代替接触器,如图3-2所示。这种方案的线路比较简单,工作可靠性也高,但该方案的耐压性和电流容量的要求比较高,与下面讨论的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供电的可逆线路比较,在经济上并不节省很多。在要求频繁正反转的生产机械上,经常采用的是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线路,见图3-3a图3-2用晶闸管开关切换的可逆线路M~b)~~M图3-3a用晶闸管开关切换的可逆线路整流变压器单输出反并联线路整流变压器双输出交叉连接线路励磁反接的方案只适用于对快速性要求不高,正、反转不太频繁的大容量可逆系统。~M~~图3-5晶闸管装置反并联励磁反接可逆线路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要使直流电动机反转,除了改变电枢电压的极性之外,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因此又有励磁反接的可逆线路,见图3-5。§3-2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回馈制动一、晶闸管装置的整流和逆变状态

同一套晶闸管装置既可工作在整流状态,也可以工作在逆变状态。两种状态中电流方向不变,而晶闸管装置直流侧输出的平均电压的极性相反。

平均理想空载输出电压与控制角间存在一个余弦函数关系参看P5的公式:返回晶闸管装置产生逆变状态时普遍适用的两个必要条件:(1)内部条件:控制角使晶闸管直流测产生(2)外部条件:外电路必须要有一个直流电源,且其极性须与的极性相同,其数值应稍大于+-+-~M+-~VF+-M

为避免的角度值过大,定义了逆变角则逆变工作时,输出电压平均值公式改写为

二、电动机的发电回馈制动

电动机的发电回馈制动和第一小节所讨论的电动机带位势性负载反转制动状态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1)发电回馈制动时电动机工作在第二象限,转速的方向还是正的,转矩变负;而带位势性负载反转制动是在第四象限,转矩的方向变成负的,转矩未变。(2)电动机带位势负载反转制动是一种稳定的运行状态,而发电回馈制动一般是一个过渡过程,最终仍要回到第一象限才能稳定下来,或者最终回到零点而停止运行。接近0(即:)逆变颠覆(3)位势负载反转制动运行时电动机反电动势的极性而改变其方向,以维持原来方向电流的流通;而发电回馈制动时,从电动机方面来看,任何负载在减速制动过程中都不可能帮助电动机改变其反电动势的极性,要回馈电能必须设法使电流反向三如何在V-M系统中实现发电回馈制动电动机在发电回馈制动时恰恰需要回馈能量,因此必须利用晶闸管装置的逆变状态。反组晶闸管的逆变状态来实现电动机的发电回馈制动。以图3-7的反并联线路为例,我们不难从中得到答案。~M图3-7V-M系统正组整流电动机运行和反组逆变回馈制动n正组整流电动运动反组逆变回馈制动§3-3两组晶闸管可逆线路中的环流返回一环流及其种类所谓环流:是指不流过电动机或其它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如图3-8中所示反并联线路中的电流。缺点:环流的存在会显著地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消耗无用的功率,环流太大时会导致晶闸管损坏。优点:但环流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一利用环流作为流过晶闸管的基本负载电流。环流可分两类:静态环流:1.直流平均环流

2.瞬时脉动环流动态环流:仅在动态过程中存在图3-8反并联中的换流~~M二。直流平均环流与配合控制由图3-8的反并联可逆线路可以看出,两组晶闸管都处于整流转态,将造成电源短路,此短路电流为直流平均环流。消除方法更能消除直流平均环流这就叫做配合控制消除平均环流实现线路上很容易见图3-9。M-1图3-9工作制配合控制的可逆线路图3-10触发装置的移相控制特性触发装置的移相控制特性:当:防止逆变失败:有电流调解器限定不赘述:在:配合时平均电压相等,瞬时的电压不等所以瞬时的电流也不等正组整流电压和反组逆变电压的瞬时值不相同,当整流电压瞬时值大于逆变电压瞬时值时,便产生正向瞬时电压差,从而产生瞬时环流。以三相零式整流电路为例:见图3-11当画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三瞬时脉动环流及其抑制M~图3-11抑制瞬时环流的方法是在环流回路中串入电抗器,叫作环流电抗器或均衡电抗器,一般要求把瞬时脉动环流中的直流分量限制在负载额定电流的5%~10%。MVFVRabcABCa'b'c'--~~环流电抗器的设置(续)在三相桥式交叉连接可逆线路中,由于电源独立,每一组桥只有一条环流通道,因此只要设置2个环流电抗器。§3-4有环流可逆V-M系统.一.

=

配合控制的有环流可逆V-M系统1.系统组成

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LdUc----

主电路

主电路采用两组三相桥式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线路,其中:

正组晶闸管VF,由GTF控制触发,

——正转时,VF整流;

——反转时,VF逆变。

反组晶闸管VR,由GTR控制触发,

——反转时,VR整流;

——正转时,VR逆变。

给定与检测电路(转速)

根据可逆系统正反向运行的需要,给定电压、转速反馈电压、电流反馈电压都应该能够反映正和负的极性。这里给定电压:正转时,KF闭合,

U*n=“+”;

反转时,KR闭合,

U*n=“-”。转速反馈:正转时,Un=“-”,

反转时,Un=“+”。

给定与检测电路(电流)电流反馈电压:正转时,Ui

=“+”;反转时,Ui

=“-”。注意:由于电流反馈应能否反映极性,因此图中的电流互感器需采用直流电流互感器或霍尔变换器,以满足这一要求。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其中:

转速调节器ASR控制转速,设置双向输出限幅电路,以限制最大起制动电流;

电流调节器ACR控制电流,设置双向输出限幅电路,以限制最小控制角

min

与最小逆变角

min

。2.控制方式

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时,移相控制特性是线性的,两组触发装置的控制特性如图所示。

rmin180o0o-

UcmUcmUc90o90o0o180o

fmin

fmin

rmin

r

fCTRCTFUc1反转时:

>0,

r<90°,VR整流:Ud0r=“+”;Uc

<

0,

f

<

90°,VF逆变:Ud0f

=“-”。正转时:Uc

>0,

f

<90°,VF整流:Ud0f

=“+”;

<0,

r

<90°,VR逆变:

Ud0r

=“-”。停转时:Uc

=0,

r=

f

=

90°,

Ud0f

=Ud0r=0。

AR

=“-”

VR逆变3.工作过程正向运行过程:KF闭合,U*n=“+”

U*i=“-”

Uc

=“+”

电动机正向运行————————VF整流

正向运行过程系统状态+++

-

-

-

-++Id有环流系统正向运行过程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LdUc----Pn制动过程

整个制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其中还有一些子阶段。主要阶段分为:

I.本组逆变阶段;

II.它组制动阶段。现以正向制动为例,说明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制动过程。

I.本组逆变阶段

在这阶段中,电流由正向负载电流下降到零,其方向未变,因此只能仍通过正组VF流通,具体过程如下:发出停车(或反向)指令后,转速给定电压突变为零(或负值);ASR输出跃变到正限幅值+U*im

;ACR输出跃变成负限幅值-Ucm

;VF由整流状态很快变成的逆变状态,同时反组VR由待逆变状态转变成待整流状态。在VF-M回路中,由于VF变成逆变状态,极性变负,而电机反电动势E极性未变,迫使电流迅速下降,主电路电感迅速释放储能,企图维持正向电流,这时大部分能量通过VF回馈电网,所以称作“本组逆变阶段”。由于电流的迅速下降,这个阶段所占时间很短,转速来不及产生明显的变化,其波形图见图4-10中的阶段I。本组逆变过程系统状态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LdUc+++

-

-

-

-++Id0+--++----Ⅱ.它组制动阶段

当主电路电流下降过零时,本组逆变终止,第I阶段结束,转到反组VR工作,开始通过反组制动。从这时起,直到制动过程结束,统称“它组制动阶段”。它组制动阶段又可分成三个子阶段:它组建流子阶段;它组逆变子阶段;反向减流子阶段。

它组建流子阶段

(1)Id

过零并反向,直至到达-Idm

以前,ACR并未脱离饱和状态,其输出仍为-Ucm

。这时,VF和VR输出电压的大小都和本组逆变阶段一样,但由于本组逆变停止,电流变化延缓,的数值略减,使(2)反组VR由“待整流”进入整流,向主电路提供–Id

。由于反组整流电压Ud0r

和反电动势E的极性相同,反向电流很快增长,电机处于反接制动状态,转速明显地降低,因此,又可称作“它组反接制动状态”。反接制动过程系统状态+-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

LdUc+++

-

-

-

-+0+--++Id----它组逆变子阶段

当反向电流达到–Idm

并略有超调时,ACR输出电压Uc

退出饱和,其数值很快减小,又由负变正,然后再增大,使VR回到逆变状态,而VF变成待整流状态。此后,在ACR的调节作用下,力图维持接近最大的反向电流–Idm

,因而

电机在恒减速条件下回馈制动,把动能转换成电能,其中大部分通过VR逆变回馈电网,过渡过程波形为图4-10中的第II2阶段,称作“它组回馈制动阶段”或“它组逆变阶段”。由图可见,这个阶段所占的时间最长,是制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它组回馈制动过程系统状态+-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

LdUc+++

-

-

-

-+0+--++

Id+-+-----反向减流子阶段

在这一阶段,转速下降得很低,无法再维持-Idm,于是电流立即衰减。在电流衰减过程中,电感L上的感应电压LdId/dt

支持着反向电流,并释放出存储的磁能,与电动机断续释放出的动能一起通过VR逆变回馈电网。如果电机随即停止,整个制动过程到此结束。+-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

LdUc+++

-

-

-

-+0+--++

Id+-+-

反向减流过程系统状态0000000----tttOOOId

n

Uc

制动过程系统响应曲线III1II2II3-Idm

IdL

-Ucm

E

图4-10配合控制有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正向制动过渡过程波形

反向起动

如果需要在制动后紧接着反转,

Id=-Idm的过程就会延续下去,直到反向转速稳定时为止。

由于正转制动和反转起动的过程完全衔接起来,没有间断或死区,这是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优点,适用于要求快速正反转的系统。MVRVF-1ARGTRGTFUcASRACRU*n+-UnUiU*i+-TGLc1Lc2Lc3Lc4TMTALdUc+++

-

-

-

-++Id0+--++反向起动过程系统状态Id-+-+--00-+-+-+----IdL

Id

n

Idm

OOIIIIIIt4

t3

t2

t1

ttIVVVIt5

t6

-Idm

-IdL

n*

-n*

有环流系统可逆运行曲线三.无环流控制的可逆晶闸管-电动机系统

概述有环流可逆系统虽然具有反向快、过渡平滑等优点,但设置几个环流电抗器终究是个累赘。因此,当工艺过程对系统正反转的平滑过渡特性要求不很高时,特别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常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控制可逆系统。

系统分类

按照实现无环流控制原理的不同,无环流可逆系统又有大类:逻辑控制无环流系统;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

控制原理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

当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硬件)或逻辑算法(软件)去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它完全处于阻断状态,以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这就是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1.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

本节将着重讨论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的系统结构、控制原理和电路设计。

(1)系统的组成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以下简称“逻辑无环流系统”)的原理框图示于下图该系统结构的特点为:

逻辑控制无环流系统结构图4-11逻辑控制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ASRDLC-1TAVRVFGTR2ACRMTGGTF1ACR+U*nUn-UiU*iUcfUblfUblrUcrU*i+UiU*iUi0LdAR----+

系统结构的特点主电路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设置环流电抗器;仍保留平波电抗器Ld

,以保证稳定运行时电流波形连续;控制系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方案;电流环分设两个电流调节器,1ACR用来控制正组触发装置GTF,2ACR控制反组触发装置GTR;

系统结构的特点(续)1ACR的给定信号经反号器AR作为2ACR的给定信号,因此电流反馈信号的极性不需要变化,可以采用不反映极性的电流检测方法。为了保证不出现环流,设置了无环逻辑控制环节DLC,这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按照系统的工作状态,指挥系统进行正、反组的自动切换,其输出信号Ublf

用来控制正组触发脉冲的封锁或开放,Ublr

用来控制反组触发脉冲的封锁或开放。

ASRDLC-1TAVRVFGTR2ACRMTGGTF1ACR+U*nUn-UiU*iUcfUblfUblrUcrU*i+UiU*iUi0LdAR(2)工作原理正向运行:+-++--+-++----

ASRDLC-1TAVRVFGTR2ACRMTGGTF1ACR+U*nUn-UiU*iUcfUblfUblrUcrU*i+UiU*iUi0LdAR

反向运行----++++++----2.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1)逻辑控制环节的设计要求DLC的输入要求:

分析V-M系统四象限运行的特性,有如下共同特征:正向运行和反向制动时,电动机转矩方向为正,即电流为正;反向运行和正向制动时,电动机转矩方向为负,即电流为负。因此,应选择转矩信号作为DLC的输入信号。

由于ACR的输出信号正好代表了转矩方向,即有:正向运行和反向制动时,U*i为正;反向运行和正向制动时,U*i为负。

又因为U*I

极性的变化只表明系统转矩反向的意图,转矩极性的真正变换还要滞后一段时间。只有在实际电流过零时,才开始反向,因此,需要检测零电流信号作为DLC的另一个输入信号。

DLC的输出要求正向运行:VF整流,开放VF,封锁VR;反向制动:VF逆变,开放VF,封锁VR;反向运行:VR整流,开放VR,封锁VF;正向制动:VR逆变,开放VR,封锁VF;因此,DLC的输出有两种状态:VF开放—Ublf

=1,VF封锁—Ublf

=0;VR开放—Ublr

=1,VR封锁—Ublr

=0。

DLC的内部逻辑要求对输入信号进行转换,将模拟量转换为开关量;根据输入信号,做出正确的逻辑判断;为保证两组晶闸管装置可靠切换,需要有两个延时时间:(1)t1延时

——关断等待时间,以确认电流已经过零,而非因电流脉动引起的误信号;(2)t2延时——触发等待时间,以确保被关断的晶闸管已恢复阻断能力,防止其重新导通。具有逻辑连锁保护功能,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两个信号必须是相反的,决不容许两组晶闸管同时开放脉冲,确保主电路没有出现环流的可能。

(2)电路总体结构

这样,根据上述分析DLC电路应具有如下结构:电平检测逻辑判断延时电路连锁保护Ui0U*iUblfUblr1。电平检测器电平检测器其任务是将模拟量“1”“0”的两个数字量检测器有两个1)极性鉴别2)零电流检测电平检测器的基本原理b)图3-20由带正反馈的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平检测器a)带正反馈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c)环的宽度:这恰恰是我们(转矩极性鉴别器)所需要的我们从电路上分析a)b)零电流检测器转矩极性鉴别器:零电流检测器2。逻辑判断电路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封锁正组脉冲开放正组脉冲封锁反组脉冲开放反组脉冲根据系统运行状况的要求写出逻辑表------并推出逻辑表达式逻辑表见P121页111010100010010100011001求出的逻辑表达式为见P121页根据逻辑表达式可设计出逻辑电路图逻辑电路图中还要加入延时和连锁保护&&&&&&&&&电平检测逻辑判断电路延时电路联锁保护图3-22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原理图(四)逻辑无环流系统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优点是:可省去环流电抗器,没有附加的环流损耗,从而可节省变压器和晶闸管装置的附加设备容量,环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缺点是:由于延时造成了电流换相死区,影响过渡过程的快速性。加入推环节.电路形式如下M-1TG~图3-17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DLC——无环流逻辑控制器上面两中逻辑无环流系统采用两个触发装置,和两个调节器.但都有一组不使用,所以我们采用一套触发装置(实验就是这样的装置)使其接有电子开关----原理见下页(3)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的实现

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是逻辑无环流系统的关键环节,它的任务是:当需要切换到正组晶闸管VF工作时,封锁反组触发脉冲而开放正组脉冲;当需要切换到反组VR工作时,封锁正组而开放反组。通常都用数字控制,如数字逻辑电路、微机软件、PLC等,用以实现同样的逻辑控制关系。

软件逻辑控制图4-12逻辑控制切换程序流程图

开始

Ui*极性变化?电流过零?发出逻辑切换指令封锁延时tdbl封锁本组脉冲开放延时tdt开放它组脉冲继续开放本组脉冲互锁保护NNYY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