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二十二讲)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二十二讲)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二十二讲)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二十二讲)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第二十二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前221-220年)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一、【研究纲领】考纲解读考纲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考纲解读(1)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二、【明晰考向】高考真题细目表:真题细目表项目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地方卷儒学成为正统2016·24·儒学的来源2014·25·汉代儒学的特点2019·25·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2014·25·儒学对后世的影响2019·25·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2019·北京高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7.11·浙江高考·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2014·江苏高考·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014·海南高考·汉代儒学的特点考向晴雨表汉代儒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先秦儒学的内涵;儒家思想的渊源;儒家的历史观。核心概念:焚书坑儒、董仲舒的新儒学、三纲五常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一)秦朝的“焚书坑儒”1.根源: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2.内容:①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交官府销毁;②以古非今者灭族;③严禁私学,以吏为师。④为妖言以乱黥首,坑之咸阳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一)秦朝的“焚书坑儒”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本质。4.评价:(1)维护专制,有利于政权的巩固;(2)灭学之祸、否定先秦思想文化;(3)文化浩劫、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帝国,设立“博士”一职,以集思广益、随时备询。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当时所设立的博士有七十位。而在七十位博士中,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八世孙孔鲋(fù)以及淳于越等儒家学者赫然在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准备登泰山举行封禅仪式。但因仪式十分繁琐,所以秦始皇便召集过去鲁地的儒生七十名商议。但令秦始皇始料不及的是,对于封禅仪式,这些儒生议论了老半天,也拿不出一个统一的意见,甚至有的儒生还提出秦始皇应该学习古代君王封禅的仪式,登山时应该用蒲草裹住车轮,以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地祭祀时应该用草编的席子等不切实际、十分无聊的意见。祭祀使用草编的席子还好办,但登山不伤害土石草木怎么可能?秦始皇不胜其烦,于是贬退儒生,下令开通车道,从泰山南麓直上顶峰。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儒生淳于越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给自己当作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象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丞相李斯认为,儒生们脱离实际效法古代的行为,是诽谤当世、惑乱民心的行为,建议秦始皇“焚书”。秦始皇在下令“焚书”时,还是有所保留的。他规定: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书籍及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籍不在“焚书”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官吏为师。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下令“焚书”的第二年,方士卢生、侯生自知无法帮秦始皇找到神仙和长生不老药,骗局无法继续下去,害怕被秦始皇治罪,于是密谋逃亡。卢生与侯生在逃亡之际,还不忘多方诋毁秦始皇。这令秦始皇恼怒异常,下令追查卢生与侯生的下落并捉拿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首都咸阳城外,以儆效尤。这就是所谓的“坑儒”。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二)汉初的“黄老之学”1.原因:汉初统治者吸收秦灭亡的历史教训。2.渊源:黄老思想形成于战国后期的齐国。该学派依靠黄帝发挥老子的学说,在社会政治上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主体。调和儒法,把道家的贵柔同儒家的惠民思想糅合,提倡仁义和德政。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二)汉初的“黄老之学”3.表现: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4.评价:积极:稳定秩序,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消极:诸侯跋扈,土地兼并,匈奴威胁。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新语·至德篇》汉景帝举行了一次朝中辩论,由当时治《诗》大儒辕固生对阵黄生,当时的辩题就是“汤武革命的合法性”。首先,由黄生挑起争端:“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否定商汤、周武王取代前朝的合法性。辕固生言之凿凿表示反对:商汤、周武王是替天行道为民请命,取夏、商而代之,合乎天意民心。黄生无法否认,只好搬出君君臣臣一套教条:“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避而不谈桀、纣的荒唐,反将责任推给商汤和周武王。辕固生直接甩出绝招:照你那么说,咱们皇上的祖父刘邦,推倒秦朝自己称帝,也是不合法的喽?汉景帝并没有支持任何一方,而是下了一道诏令:明令禁止学者讨论商汤、周武王取前朝而代之的合法性,并匆忙结束了这场争论。《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黄生的理论固然会直接否定“以汉代秦”的合法性,辕固生的观点为何也没得到支持?汉景帝最希望(最害怕)看到的是……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三)董仲舒的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学说而创立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2.内容:(1)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一是指儒家政治上的大一统。二是指沿袭西周政治上的宗法制。三是指在意识形态上特别是在官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2.内容:(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董仲舒《春秋繁露》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2.内容:(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3.特点:(三)董仲舒的新儒学:(1)兼采各家思想,外儒内法;(2)儒学实现官方化和神学化;(3)继承发展儒家的民本思想;(4)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4.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等;②民本思想:“仁政”“礼”“为政以德”“民本”;③道德修养:五常(仁义礼智信)(2)发展: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阴阳家);③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思想阐释三纲和治国之道等(黄老道家)(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4.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3)与先秦儒学的区别:①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②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③先秦儒学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而汉代的新儒学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5.汉代儒学对古代治国理念的影响:(1)“王道”: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色彩。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以儒家思想治国,即所谓“王道”。(2)“霸道”: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严刑峻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霸道”。(3)“帝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的“无为”政治即所谓“帝道”。(三)董仲舒的新儒学: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6.先秦到秦汉思想变化规律:(三)董仲舒的新儒学:(1)由纯粹的思想发展成统治工具:即由开创之初的思想学术的研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2)由“民本”发展成“君本”: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2.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1)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上:重用文人儒士参政(3)教育上:五经成为官方教科书,儒学垄断教育;中央办太学,凭读书入仕;地方设郡国学,扩大儒学民间影响(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三、【必备知识】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政治秩序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对学术文化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