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_第1页
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_第2页
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_第3页
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_第4页
阜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3~2014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命题人:孙怀东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因民之利而利之"B.“兼相爱、交相利”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君轻民贵”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父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5.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其出现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B.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C.伴随着佛教、道教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D.士人群体的出现6.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文字,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有关的记事文字,目前成为研究商周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些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金鼎文) D.隶书7.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的发展是表达方式日益丰富的原因B.新的表达方式比旧方式更方便、灵活C.社会发展的成果必然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D.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8。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9.漫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与下图漫画相关的历史人物不包括A.严复 B.陈独秀C.鲁迅 D.蔡元培10。孙中山先生说:“唯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知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11.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表明A.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与科技发展能力相一致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13.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15.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16。康德曾有一句名言:“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的实质含义在于A.人生活在世界上处世要有理智 B.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C.要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认识一切 D.要有反封建的意识,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17.科比先生是1892年从美国某中学毕业的,毕业后他列出了自己想干的几件事,最有可能完成的是A.写一篇关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论文B.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享受电气时代的愉悦C.在电灯下认真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全文D.去英国和瓦特讨论蒸汽机原理18.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为驱散这一“乌云”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19.“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这里,“他们”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拜伦 B.雨果 C.巴尔扎克 D.贝克特20.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上判断,属于同一流派的是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日出·印象》③《格尔尼卡》④《向日葵》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

第Ⅱ卷(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三在韩国,资本家有意识地谋求在他们的企业再生产中家长制的权威关系,并确保工人的服从和忠诚。儒家文化……被普遍认为起到了鼓励工人服从和与管理者合作的作用,而且对工人的团结和集体行动起了劝阻作用。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影响最深刻,体现最广泛的莫过于家族观念.韩国儒学思想居核心地位的是孝。小的方面可以说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牺牲,大的方面则是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团体的奉献精神以及持守道义。—-《韩国工人-—阶级形成的政治与文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3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3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分)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贤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05年邓实先生发表《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懦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将孔子宣传为变革先师的原因。(4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点.(6分)23。(14分)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4分)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的启蒙思想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丁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选自梭伦的两首诗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分)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2分)(2)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3)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2分)25。(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班级: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座位号:………密………封……………线……高二历史(选修)试卷答题纸21.21.(1)(2)(3)(4)22.22.(1)(2)(3)23.23.(1)(2)(3)(4)24.(1)24.(1)(2)(3)25.(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