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6/18/wKhkGWWLWdKAE9bBAADpkFGlM2Q359.jpg)
![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6/18/wKhkGWWLWdKAE9bBAADpkFGlM2Q3592.jpg)
![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6/18/wKhkGWWLWdKAE9bBAADpkFGlM2Q3593.jpg)
![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6/18/wKhkGWWLWdKAE9bBAADpkFGlM2Q3594.jpg)
![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36/18/wKhkGWWLWdKAE9bBAADpkFGlM2Q3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顺昌县兴顺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盖章或签字)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533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制-135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5.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1.1项目路段沿线生态保护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2)路基施工和临时用地施工前,应将占用农用地的表层熟土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及施工迹地恢复,避免增加建设区外取土、扰动地表,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3)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4)凡因道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5)在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过程中必须有林业部门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如有珍贵树种,对珍贵树种可视具体情况通过采取原位保留措施加以就地保护或通过采取易位移植措施加以迁地保护,对古树名木应实行原位保护和就地保护,不但不得损害和伐除,而且应做好后期跟踪监测,必须确保成活和生长。(6)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组织和管理,依法伐除工程建设施工确需清除且准许清除的植被,决不允许扩大施工范围,力求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植被破坏,以缩小植被生态损害程度,严禁强砍乱砍林木,严禁破坏古树名木和珍稀物种,确实加强新建路段的生态保护。(7)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压占、扰动和破坏地表;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应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填筑土方应采取四随(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8)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乱挖乱填破坏周围植被,充分利用开挖方作为回填方,充分利用肥沃的表层剥离土作绿化用土,以减少弃土石方和不必要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危害。(9)建设单位在主体工程建设施工完毕后,必须选择当地气候适宜的、抗病虫、易成活、快生长的本土植物种类,适时尽早尽快对工程区内外的空地、边坡面、裸地、空隙地、绿化用地进行植树种草,并加强绿化管理和植被养护,以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协调景观。5.1.2对沿线保护植物采取的措施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名木古树和重点保护植物。(1)保护植物保护措施前期调查尚未发现施工范围内有古树名木及保护植物物,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影响区内保护植物的识别,若发现施工范围外的保护植物,应采取以下措施:设置醒目的保护标示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若有古树名木,应在树体四周设置木栅围栏加以保护,围栏与树干的距离大于3m。施工场地等临时工程尽量远离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另外,在项目建设中要求施工单位应加强珍稀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一旦在施工中遇到保护植物,应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协商采取妥善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2)恢复与补偿措施凡因道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工作,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的各项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及时采取种植草皮、绿化等措施,恢复裸露地面的植被覆盖,科学合理地实行花草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以达到防止地表裸露、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的目的;植被恢复措施的要点有: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物树木;临时占地在施工前也要要求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3)管理措施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施工期主要是对涉及施工活动的林地路段进行监控与火险监测;还要加强对区域性分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对象,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5.1.3动物保护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对于工程沿线的动物应加强保护,禁止乱捕滥诱。5.1.4临时用地生态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撤离临时用地上的施工设施,清理施工场地,对临时用地进行翻耕松土,土地平整后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临时施工用地严格按照用地协议,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切实做好施工临时用地的处理工作,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要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同时,在采取了生态景观恢复措施以后,要做好种植以后的植物管理工作,常言道“种三管七”,恢复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恢复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在管养技术上,要了解恢复植被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征与特性,抓好浇水、追肥、修剪、除杂、松土和防治病虫害等,使植被适应环境,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保育率。5.1.5绿化措施对道路沿线进行绿化,绿化植被不仅可以使因道路修筑而受到影响的植物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且可以减轻路域内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降低交通噪声和美化环境等。(1)应按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完成拟建道路两侧分隔带以及道路征地范围内可绿化地面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雨季路面径流污染路侧水体等目的。(2)做好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的维护。(3)落实植被恢复计划1)道路绿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初步竣工,边坡、道路分隔带等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植被或复耕。2)绿化具体建议如下:边坡绿化应以适应当地生长的草坪植物或低灌木为主,分隔带的种植应以密植连续低矮灌木为主,同时起防眩作用。通过道路绿化和边坡植被的恢复,将可补偿沿线植被生物量的损失,使本项目对植被的影响能得到部分恢复。同时,由于地方优势草类的种植生长,能够发育形成良好的共栖共生环境,从而增加公路沿线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加大了生物量。本报告认为,该绿化措施可行,在项目建设中必须得到严格落实。5.2声环境保护措施5.2.1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好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并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以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的作用,土石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2)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如发电机等);并注意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正确操作,保证在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以减少其运行噪声。(3)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4)运输时间尽可能避开休息时段,限速禁鸣。施工车辆在经过各敏感点路段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注重文明施工,避免和减小在施工期建设方与当地居民产生环境矛盾和纠纷。(5)在施工现场,应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防止施工人员受噪声侵害,对机械操作者及相关人员应采取戴上耳塞和头盔等防护措施。(6)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由于技术条件、施工现场客观环境限制,即使采用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措施,施工噪声仍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向沿线受影响的居民和有关单位做好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不利影响的心理承受力;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避免和减小在施工期建设方与当地居民产生环境矛盾和纠纷,使施工噪声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7)施工期敏感点噪声防治措施1)施工机械采用临时隔声围护;强噪声作业避开居民午休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在夜间施工,由于达标距离远,而且多种机械同时使用必定会使声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工程沿线居民的休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评价要求与声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路段宜禁止夜间施工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并公告居民。建议施工期间在靠敏感点一侧设置移动式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2)合理布设临时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管理,高噪声机械尽量远离居民区布置,尽量保护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5.2.2运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1)管理措施1)应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工作,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种植能吸声降噪的树种,以降低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环境的影响。2)采用低噪声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较普通沥青路面可降噪2~5dB(A)。3)加强交通管理,严格管理和控制车辆鸣笛等,并在声敏感点设置禁鸣喇叭、车辆慢行等标志牌。4)加强交通疏导与管理,保持道路畅通,交通秩序良好;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平稳性。(2)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本次评价对所有敏感点采取设置限速禁鸣标志,同时建议对营运近期、中期、远期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声环境状况,为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随着交通量的逐渐增大,一旦出现由于本项目交通噪声造成的声环境质量偏离本环评预测结果的超标情况,建设单位要采取进一步可行的降噪措施。本工程各敏感点设置限速禁鸣标志、预留跟踪监测费用及噪声防治措施费用约50万元。采取了以上噪声防护措施,可使交通噪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运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5.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5.3.1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依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如下减少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对策和建议:(1)施工场内扬尘防治措施1)建设工程业主在施工期间,应设置施工标志牌。施工标志牌应当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称,项目经理姓名、联系电话,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以及监督电话、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污染举报电话等。2)工程开挖土方集中堆放,以缩小扬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小扬尘影响时间。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3)对于裸露施工区地表压实处理并洒水。4)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例如土方工程。5)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6)施工场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必要时进行喷淋,防止风蚀起尘。对于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利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避免作业起尘和风蚀起尘。不需要的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7)临时堆放的土方、表土,应覆盖防尘布或定期洒水防治粉尘,保持一定的湿度。(2)土石方运输扬尘防治措施项目土石方运输时产生扬尘将会对运输道路沿线两侧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期运输道路扬尘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根据《施工建筑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HJ/T393-2007)和《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JGJ146-2004)有关规定,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运输扬尘污染: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运输车辆的载重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防止超载,防止路面破损引起运输过程颠簸遗撒。2)运送土石方和建筑原料的车辆应实行密闭运输,装载的物料、渣土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用苫布遮盖或者采用密闭车斗,若车斗用苫布遮盖,应当严实密闭,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cm,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泄漏,对不慎洒落地面的建筑材料,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尽量选择在风速较小时进行装卸,在风速较大时(>5m/s)应暂停运输粉状材料。3)运输车辆必须做到净车出场,最大限度减少泥土撒落构成扬尘污染。施工运输路线定期洒水降尘,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实施道路机械化清扫。4)垃圾渣土运出拆迁现场时,应当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以减少扬尘产生量。(3)其他大气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5.3.2运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运营状态,减少塞车现象。(2)对道路路界内进行绿化工程专项设计,选择可净化空气和稀释CO、NO2的植物,做好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养工作。(3)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杜绝尾气超标车辆上路。(4)根据路段长度,配备洒水清扫车,定期进行洒水和路面清扫。5.4水环境保护措施5.4.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机械设备清洗废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施工机械设备冲洗产生的含油、含沙废水,可在场地内设置简单平流式沉淀池,施工机械冲洗水经沉淀收集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截留的废油集中收集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施工人员均租住在沿线附近的民房中,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依托租赁区废水处理系统及排放系统排放,本报告不做具体分析。5.4.2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本工程沿线不设收费站、养护工区等设施,因此运营期沿途不存在设施生活污水排放问题。(2)平时应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集水、排水设施。(3)运营期应加强道路的管理,对路面每天进行清扫,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保持路面清洁,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染物的数量,最大限度的降低路面径流污染物SS对沿线水体的影响。5.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施工建筑废物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运往城市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处理处置,不可随意弃放。2)尽量避免土方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3)在施工场地设置垃圾箱,定点收集,及时清运。4)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依托租住地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方式一并处置。5)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剩余物料。一旦有剩余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调剂给其他工程点使用或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6)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2)运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道路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过往车辆丢弃的垃圾、绿化废物以及道路养护、维修产生的土头或其它废旧材料,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扫、处置。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6.1环境管理计划6.1.1环境管理的目的本工程的环境管理计划分为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相应的机构一般包括管理机构、监督执行机构和监测机构。环境管理计划用于组织实施由本报告表中所提的环境影响减缓和生态恢复措施,计划中明确责任方所承担的职责、监督和监测机构所承担的管理和监控内容。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本工程的建设和营运符合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为道路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及监督、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提供依据。通过本管理计划的实施,将本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至最低程度,使本道路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的统一。6.1.2环境管理计划目标通过制订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本报告书针对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所提出的防治或减缓措施,在该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中逐步得到落实,从而使得环境建设和道路主体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和同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求,为环境保护措施得以有计划的落实和地方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提供依据。(1)明确受影响目标的环境减缓措施。项目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受影响目标进行详细的现场核对、确认,提出有效的环境减缓措施,并纳入到工程设计中。(2)提供环境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经顺昌县环保局审查后,将作为环境保护文本提供给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施工监理单位、环境监督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3)明确了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作用。对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机构的责任和作用予以明确。(4)提出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为了确保环境减缓措施的有效实施和及早处理未预见或突发的环境问题,环境管理计划提出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计划。6.1.3环境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本工程应尽快设环保专职管理机构,对施工期及运营期实行环境管理,配备人员至少2人,该机构由建设单位直接领导,并接收有关环保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环保专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1)宣传并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法规、条例、标准、提高项目施工、维护、管理及使用人员的环保意识。(2)负责编制拟建道路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保护规划及行动计划,监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3)组织制定和实施污染事故的应急计划和处理计划,进行环保统计工作。(4)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计划。(5)负责本部门的环保科研、培训、资料收集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素质。(6)负责环保设备的使用和维护。6.1.4环境管理与监督计划为使本项目环境问题能及时得到落实,制定了本项目环境管理与监督计划,见表7.1-1。环境管理中的注意事项:(1)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环保工程设计,管理部门、建设单位、环保部门专家审查环保工程设计方案,并按交通基本建设程序报批。(2)招标阶段,建设单位应将环保有关内容编纳入招投标文件合同。承包商在投标中应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中标后的合同中应有实施环保措施的条款;(3)建设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以施工期、营运期的保护目标为重点。表6.1-1项目环境管理与监督计划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实施机构监督机构施工期1生态环境(1)防治水土流失措施(2)保护周边水生生态环境(3)其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承包单位环境监理工程师顺昌县环境保护局2声环境(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于居民集中路段,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强噪声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3)对施工机械操作工人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亦可采取劳动保护措施如戴隔声耳塞、头盔等。3大气环境(1)科学选择运输路线,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运输道路及便道应采取适时洒水降尘措施(2)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3)料堆和贮料场采用遮盖或洒水以防止扬尘污染。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用帆布遮盖,以减少跑漏4水环境(1)施工人员租用周边房屋,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处理措施。(2)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采取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不外排。(3)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教育,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4)施工材料不堆放地表水体附近,防止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营运期1声环境(1)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建设;(2)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功能区标准。道路管理机构顺昌县环境保护局2大气环境(1)选择可净化空气和稀释CO、NO2的植物,做好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养工作(2)道路管理部门应加强道路的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以免汽车堵车时产生大量的CO,同时要求对该道路规定每天洒水的次数。3水环境定期检查全线雨污管网,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畅通4生态环境道路的绿化工程6.2环境监测计划6.2.1制定目的、原则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以便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措施,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制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期的、各个时期(施工期或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6.2.2环境监测机构监测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与有质资监测单位签订有关施工期监测合同,运营期环境监测纳入城市环境常规监测管理。6.2.3环境监测计划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道路施工及运营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以便能客观地评估其施工和营运活动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确认其环保措施的有效性或改进的必要性。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就是从投资费用和收益效果两方面因素来衡量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一般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体现项目的总收益效果。7.1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设施将完善片区道路路网,减少人、车在路上的运行时间以及节约运输成本等,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营运成本产生的效益、旅客时间节约产生的效益、交通事故减少产生的效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项目所在片区路网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改善周边交通环境及投资环境,对顺昌县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着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2环境效益分析7.2.1环境损失分析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建设项目,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占用一定农地和建设用地,破坏原有地表植被、损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加剧原有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损失。道路施工期,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干扰;施工扬尘给施工场地附近大气环境带来影响,尤以下风向较为严重。道路建成后,路面径流带着含油污染物进入水体,影响水体环境质量。7.2.2环保投资估算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只将道路建设项目中对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措施的投资等界定为环保措施投资。对于道路设计中已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排水工程措施以及绿化措施等具有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功能的专项投资不计入环保措施投资估算。但是,道路建设期与营运期所必须的环境监测费与环境管理费及环境监理费将计入环保投资估算。根据顺昌县水利局关于《顺昌县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顺政水[2019]15号),本阶段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55.44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8.1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7.31hm2。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3867.45万元(主体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投资2918.60万元,方案新增投资948.85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8.13万元。下阶段要按照批复的报告书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后续工作,加强施工监管,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48.13万元。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详见表7.21。表7.2-1环保投资估算表时期环保措施措施说明金额(万元)施工期施工生产废水隔油池、沉淀池10.0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租住在周边民房中,生活废水由当地现有排水系统处理排放/施工噪声(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2)临声敏感点作业区域采取移动声屏障防护;(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22:00至6:00和中午12:00至14:00时段施工;(4)施工人员噪声防护。93施工扬尘(1)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围挡设施;(2)配洒水车,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3)施工材料、表土堆放配套防尘网;(4)施工场地硬化处理。95施工固废清运废弃土石方5.0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4.0环境监理制定施工环境监理制度,实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7.0运营期噪声(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设置禁鸣标志。(2)经常养护路面,保持道路的良好路况。(3)敏感点设限速禁鸣标志,预留噪声防治费用。80废气在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列入主体工程投资路面定期清扫和洒水15废水主体工程设计排水系统列入主体工程投资环境监测纳入城市环境常规监测管理/不可预见费上述费用总和的10%30.6合计339.67.2.3环境效益分析(1)本项目委托园林部门进行全路段的绿化景观设计,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借鉴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构建丰富多采的绿化模式,使项目道路绿化景观与道路两侧自然植被相融合。道路建成后,将形成一条绿色长廊,车辆行驶时可以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使沿线生物朝多样性方向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工程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将有效的遏制本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道路沿线经过治理和绿化,提高了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改善了道路沿线贴地小气候,使植被能够在更有利的条件下生长,促进水土保持的良性、健康发展。项目环保投资产生的不可量化的效益见表7.22。表7.2-2环保投资效益分析表环保投资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施工期环保措施(1)防止噪声扰民(2)防止水环境污染(3)防止空气污染(4)防止固体废物污染(1)保护人们生活、生产环境(2)保护土地、农业及植被等(3)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公众人身安全(1)使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2)公路建设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公路用地、绿化及水保措施(1)公路景观(2)水土保持(3)改善生态环境(1)改造整体环境(2)防止土壤侵蚀加剧(3)保证路基稳定性(4)提高土地使用价值(1)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2)保障公路运输安全(3)增加旅行安全和舒适感噪声防治工程防止交通噪声对沿线地区环境的污染保护沿线两侧居住和工作环境保护人们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排水、防护工程保护公路沿线地区地表水水质(1)保护沿线河流的水质(2)水资源的保护(3)水土保持保护水资源环境监测环境管理(1)监测沿线地区环境质量(2)保护沿线地区环境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环境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区域交通路网,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道路建设也同时给沿线地区的生态、声、大气、水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需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三同时”,使本道路建成后环境、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达到统一。8结论与建议8.1工程概况顺昌合掌岩旅游公路一期焕仔坑至下沙段公路改造工程位于项目位于顺昌县合掌岩北山东侧,西临富屯溪,项目起点K0+000接在建的焕仔坑组合式立交Ⅰ号互通(西门互通)(约旧国道316K244+395附近),沿既有国道316旧路自南往北扩建,与既有合掌岩旅游路平面交叉(K0+139),途径张坑(规划张坑东湖文化休闲区)(K1+202)、与华阳桥桥头衔接(K1+807.5)、在乾坑附近与拟建的合掌岩下沙至合掌岩旅游路平面交叉(K2+458),然后路基渐变过渡至现状旧路,终点K2+530位于下沙电站附近,路线总长2.53公里,属于公路二级兼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60km/h,路基宽度29.5m,双向四车道、两侧对称布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无桥隧段,共设涵洞382.5米/10道,设计洪水频率1/50。本评价单位经过预测影响分析得出如下结论:8.2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结论8.2.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2.1.1生态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以可能受项目施工活动影响的农田、林地及其地表上的植被、陆生动物为主要保护目标,要求保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8.2.1.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范围内现有植被均为常见性和广布性物种,没有当地特有物种分布,未发现珍稀、国家重点保护、福建省省级保护的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和生态公益林等需要保护的物种和自然遗迹等。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原生植物已破坏殆尽,现存林地为次生植被,以人工营造的道路绿化植被为主。区域内植物人工痕迹较重,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稳定性较低,植被环境现状尚好,无大面积砍伐及水土流失现象。道路沿线区域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基本上为田鼠、蛇、青蛙、鸟类、昆虫类等农地伴居小型动物种类,此外还有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动物等。8.2.1.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论施工期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的途径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植被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改变现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后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2)运行期本工程建成营运后对景观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路基开挖破坏原有的地貌及地表植被景观,使这些景观由自然景观转向人工景观;区域自然景观空间结构的连续性和自然性被破坏;路基的堆高会对人们的视觉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道路本身也可与周围的环境景观融为一体,为项目涉及区域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8.2.2声环境影响分析8.2.2.1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两百米内无学校、村庄等敏感点,项目右面为富屯溪,左面为农田与山林地。8.2.2.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昼间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8.2.2.3声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分析,施工噪声将对施工场界周边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昼间和夜间施工机械噪声在施工场地场界均无法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但施工噪声的影响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其影响是暂时的。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噪声经过采取必要的防治及管理措施治理后,其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水平向噪声预测结果2020年路肩处即可满足4a类标准,左侧距路中心线11m、10m处可满足2类昼间、夜间噪声标准;2026年路肩处即可满足4a类标准,左侧距路中心线8m、7m处可满足2类昼间、夜间噪声标准;2034年路肩处即可满足4a类标准,左侧距路中心线8m、7m处可满足2类昼间、夜间噪声标准。2)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各敏感点运营近、中、远期昼夜间噪声均可达标。8.2.2.4声环境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期环境噪声控制1)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2)合理安排好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并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3)在施工现场,应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防止施工人员受噪声侵害,对机械操作者及相关人员应采取戴上耳塞和头盔等防护措施。4)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5)选择主要运输道路时避免穿穿越并尽可能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6)施工机械采用临时隔声围护;强噪声作业避开居民午休时间。另一方面,如果在夜间施工,由于达标距离远,而且多种机械同时使用必定会使声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工程沿线居民的休息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评价要求与声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路段宜禁止夜间施工作业。如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并公告居民。建议施工期间在靠敏感点一侧设置移动式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2)营运期环境噪声控制1)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2)经常养护路面,保持道路的良好路况。3)应加强道路绿化工作,在道路绿化带种植能吸声降噪的树种,以降低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环境的影响。4)敏感点设限速禁鸣标志,预留噪声防治费用。8.2.3水环境影响分析8.2.3.1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富屯溪。8.2.3.2水环境质量现状富屯溪流域水质监测断面的pH、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氨氮等指标均可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标准,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8.2.3.3水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项目施工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含悬浮物较高的泥浆废水和清洗修理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生产废水采取集中收集,设置隔油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及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外排,不会对项目沿线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油及有机物。类比其他公路的路面雨水的污染源,公路路面径流中的各种污染物除SS外,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运营期通过加强公路的管理,对路面每天清扫、即时清扫,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除运输车辆抛洒在路面的污染,减缓路面径流冲刷污染物的数量,对周边水体影响不大。8.2.3.4水环境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期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就近租住当地民房,其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依托于当地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单独外排。施工生产废水: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水泥、砂、石料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距离水系较近的区域,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污染。施工材料堆放场地应设蓬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施工生产废水需集中收集,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及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外排。(2)营运期本项目不设服务区和管理区。运营期排放的水污染物主要是来自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所夹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这些雨水经分区外排后,SS和石油类较少,对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小。8.2.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8.2.4.1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调查,确定评价范围内无学校、村庄等敏感点,项目右面为富屯溪,左面为农田与山林地。8.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顺昌县各项大气监测指标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8.2.4.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1)施工期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和汽车尾气,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把影响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由于项目工程为线状,其固定点施工时间短,且施工期的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的村庄产生的影响是可以被接受的。(2)运营期根据类比分析,本项目汽车尾气排放对公路沿线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随着我国汽车用油品质和汽车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执行的汽车单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将提高,单车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不断下降,本公路建成后运行对沿线环境空气影响轻微。8.2.4.4环境空气影响环保措施(1)施工期:建筑材料的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减少起尘量;在天气干燥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湿法抑尘,以减轻扬尘污染;加强施工现场车辆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散料运输专用车辆,如使用普通车辆时,禁止装载物料过满,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加盖篷布或洒水防护等措施,禁止运输途中出现沿路抛洒现象;挖出的土方应妥善堆放并及时填方,同时要注意堆料的保护,加盖蓬布密封保存,避免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2)运营期:对道路路界内进行绿化工程专项设计,选择可净化空气和稀释CO、NO2的植物,做好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养工作。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杜绝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该道路建设完成后,为避免扬尘的影响,该道路管理部门应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确保道路畅通,以免汽车堵车时产生大量的CO,同时要求对该道路规定每天洒水的次数。8.2.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剥离的耕植土暂存于施工场地内的表土堆放专区,作为调运土石方,用来覆土绿化;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应统一收集,委托环卫部门进行处理;项目施工拆迀废物中的废弃钢筋和废砖瓦等可加以回收再利用,其余拆迁废物运往城市指定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消纳处理处置,不可随意弃放。8.2.6环境风险分析项目营运期环境风险主要为因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使被运输的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遗漏、爆炸、燃烧等。虽然发生的概率极小,但仍给予高度重视,应积极采取有效工程防护措施、道路行车安全管理措施减少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并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体系,以确保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能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危险品污染事故事态的扩大。8.3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8.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本)中的鼓励类项目(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8.3.2工程选址可行性分析(1)用地合理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实施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国发资发(2012)98号),本项目不属于其所规定的限制项目和禁止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289.5315亩。根据本项目特点及设计标准,取调整指标0.1990,经计算项目用地整体指标为7.6538hm2/km;本次设计项目征地为6.9849hm2/km。本项目用地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项目用地性质为市政道路用地,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等,项目用地符合当前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用地合理。(2)与区域交通、路网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顺昌城区与邵武市连接的重要通道,还承担着衔接改线后的316国道与城区交通的重要功能,是连接合掌岩景区与顺昌城区的交通要道,线位走向与规划线位走向一致,符合《顺昌县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片区路网规划图见图4.51。本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网络体系,促进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强合掌岩景区与顺昌县城的联系,助理顺昌县的经济腾飞,项目建设符合顺昌县中心城区路网规划。(3)环境质量和功能区目标可达性项目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对周边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可以接受。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属性和功能要求的改变。因此,本工程建设满足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合理、可行。8.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投资339.6万元,约占该项目总投资额17990万元的1.89%。项目竣工验收一览表见表8.4-1。表8.4-1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标准施工期生态环境(1)对施工期产生的垃圾及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2)工程防护工程和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各措施的效果。(3)道路绿化:植被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6年级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6-2一次函数(1)》
- 五年级小数口算练习题
-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听评课记录2
- 苏教版一年级口算练习题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练习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口算练习共7天
- 电动车管理及安全协议书范本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NY∕T 4001-20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 汉声数学图画电子版4册含妈妈手册文本不加密可版本-29.统计2500g早教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 柴油发电机运行检查记录表格
- 典范英语-2备课材料2a课件
- DSC曲线反映PET得结晶度
- 科学素养全稿ppt课件(完整版)
- 建筑智能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