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第二讲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历史内容索引基础知识•自主梳理要点突破•对点演练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网络构建知识串联]基础知识•自主梳理一、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基层治理与社会救济1.中国古代的乡村教化(1)魏晋隋唐:魏晋以来,政府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3)明清:乡约内容逐渐由中央颁布,并具有约束力,与法律逐渐合流。
2.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
3.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1)主体: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2)内容①政府:政府救济的重点是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②社会: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
二、中国古代的户籍、赋役制度
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1.秦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管辖。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2.隋唐(1)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期,民族政策相对开明,唐太宗被西北边疆各族称为“天可汗”,边疆各族加强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的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都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3.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4.元明清(1)元朝结束了多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
四、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
要点突破•对点演练要点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与社会救济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三大基本途径
2.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三大渠道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3·全国乙卷,27)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初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实行“知丁法”,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便于互相监督,以加强对民间的控制,故B项正确;该措施没有强调农商皆本,故A项错误;禁止人口流动的说法太绝对,且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户籍管理防止人口流动,故C项错误;该措施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故D项错误。2.(2022·北京卷,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可知北宋中期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但实质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故选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经济控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举措与文学创作无关,排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
3.(2021·广东卷,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可知明朝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说明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故选A项;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推进社会流动,排除B项;服饰的差别不能说明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生员的服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与市民文化无关,而且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突破了礼制的限定,排除D项。4.(2020·天津卷,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
B解析
中国古代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元,宗族以乡约家规规范成员的行为,这些乡约家规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促进文化认同形成的作用,故B项正确。国家政权长期稳定、法律制度的健全都属于国家治理的层面,与乡村“自律”无关,故A、C两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特别提示宋朝以后,很多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对推广普及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清初重视学校教化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政治认同5.(2023·湖南永州二模)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重视基层社会的教育。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礼教对于维持统治的重要性,对于政治教化活动给予极大的关心和重视,可见其主要意图是重构社会教化,强化政治认同,故选D项;题干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并非是稳定传统宗藩体系,且地方基层教育与宗藩体系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所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增加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并非传播程朱理学,排除B项;当时,清朝已经完成全国的统一,排除C项。易错点拨
错失主旨:不清楚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在王朝建立初期特别注重民众对其政权的政治认同,顺治至康熙年间在广西境内恢复各级官学就是体现这一时代要求的举措。反而误认为兴办学校就是传播主流思想——程朱理学,结果错选B项。▶易错点2
以工代赈是宋朝完善赈灾的重大举措6.(2023·山东济南一模)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河阳地区受灾,朝廷开常平仓、省仓进行赈济,但因赈济钱粮不足,“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以赈济饥民”。这(
)A.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B.减轻了民众的差役负担C.开创了防灾的制度体系D.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诏赐常平谷万石,兴修水利以赈济饥民”,可知通过给灾民提供兴修水利的工作机会,达到赈灾的目的,这种做法完善了救灾的赈济举措,故选A项;民众要服役,修水利,并不能减轻差役负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证明防灾制度体系是这一时期开创的,排除C项;当时,阶级矛盾并没有因此而化解,排除D项。
易错点拨
概念不清:不清楚中国古代官仓开仓放粮属于短期性的社会赈灾措施,而以兴修水利为代表的以工代赈则是长期性的社会赈灾措施。两者相辅相成,使中国古代的赈济措施走向完善,反而误将“赈灾”等同于“防灾”,结果错选C项。要点二中国古代的户籍、赋役制度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四大特点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五大趋势(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明趋势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3·湖北卷,4(改编)〕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和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三路客户比率都呈上升趋势,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客户比例的上升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地域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2.〔2022·天津卷,2(改编)〕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汉武帝常年对匈奴用兵和多次巡游,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这说明汉武帝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故选D项;当时,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两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2023·浙江1月等级考试,4)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延载元年(694年)”“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貌阅之法,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故选C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注重户籍管理4.(2023·吉林部分学校12月联考)据下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出处“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管子·度地》魏国专门制定了“奔命律”,惩处逃亡的人《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东周列国志》A.争霸战争尤为激烈B.诸侯国大肆争夺人口C.赋税制度比较严苛D.统治者注重户籍管理答案D
解析
《商君书》中记载应该普查国内人口,无论男女皆登记在册,新出生的人口就注册上,死亡的人就注销。《管子·度地》中记载应该在每年秋末的时候进行人口和田亩数量核查,确定乡村人口数量。《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中记载魏国专门制定律法,用来惩罚流亡逃窜的人。《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在出征调兵之前,需要进行人口普查,查清楚人口数量、车马数量和粮食数量,为调兵打仗做好准备。以上几则材料都涉及普查人口、户籍管理等制度,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注重户籍管理,以确保田税和人头税的收入,故选D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争霸战争”,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诸侯国是否在大肆争夺人口,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春秋战国时期赋税制度是否比较严苛,排除C项。易错点拨
错失主旨:不清楚题干表格中材料的主旨是统治者注重户籍管理,反而误认为主旨是春秋战国是诸侯争霸日益激烈的时期,结果错选A项。▶易错点2
明清赋役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5.(2023·重庆云阳月考)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清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答案B
解析
从“纳粮当差”到“完纳钱粮”,可知清朝已不再将“当差”作为编户的财政责任,表明国家对编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C、D三项,均排除。易错点拨
偷换概念:不清楚国家财政体制包括收支两个方面,误将题干中的税收政策等同于财政体制,结果错选A项。要点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1.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六大途径
2.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3·浙江1月等级考试,3)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西宁办事大臣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故选B项。2.(2022·辽宁卷,2)《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朝(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歌颂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朝重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B、D三项,均排除。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
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措施的作用3.(2023·广东茂名一模)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这些措施(
)A.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B.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两汉时期,政府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在边郡辖区既设置中央直接控制的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经济上也实行两套制度,这有利于政府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D项;土司制度形成于元朝,排除A项;“地方”范围扩大了,题干材料侧重于西南边疆地区,排除B项;两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间的战争频繁,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易错点拨
一是以偏概全:误将题干材料中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同于“地方”;二是错失主旨:误将题干材料中两汉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灵活管理措施等同于加强控制的措施,结果错选B项。要点四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1.分析改革成败的五大角度(1)看改革是否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而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成功的概率较高。(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看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措施必须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者的素质往往对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有利的内外环境促使改革走向成功。2.中国古代改革的四大类型
探规律王朝初期的改革一般阻力较小,成功概率较高;王朝中后期的改革一般阻力较大,失败概率较高。[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3·浙江1月等级考试,5)明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时,当时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故选A项;清丈全国土地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并未解决当时因逃税、走私等引发的府库空虚问题,排除C项;明朝商品经济并未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时占据优势地位的依然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2.(2020·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
C解析
“募饥民”之下,饥民有一定的报酬,既能直接解决饥民的生计问题,又能“兴陂塘沟港之废”,减少自然灾害,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C项正确。“募饥民”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两种赈灾方式,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并非王安石此举的独特作用,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D项,排除。3.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定族姓”,确认汉人士族的法律地位,规定鲜卑中的穆、陆、贺等八姓同于汉族中的崔、卢、李、郑四姓,只任清职,其余按照三世官爵列入不同的门第等级。其“定族姓”的做法(
)A.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B.标志着鲜卑政权封建化的完成C.进一步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D.消除了鲜卑贵族与汉族的矛盾答案
C解析
孝文帝迁都洛阳时,面对的是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局面,因此他“定族姓”,采用汉姓,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也进一步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故选C项。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商鞅变法重刑法、轻道德4.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指出,商鞅相秦“残伤民以骏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记载:“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人都认为商鞅变法(
)A.遭到了普遍反对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答案B
解析
题干材料中两人都认为商鞅变法强调刑法,忽视了道德教化,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商鞅变法遭到普遍反对,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商鞅变法忽视德治,排除D项。易错点拨
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而后世史学家多秉承儒家思想,更加重视道德教化,这是后世史学家多否定商鞅变法的原因所在。▶易错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政策的作用5.(2023·广东阳江四校期中)北魏太和九年(485年)颁布的《地令》共15条。其中第3条后款有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一规定(
)A.反映出国家治理方式存在反复性B.有利于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C.说明自耕农经济出现消退的现象D.表明土地国有制已被废弃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可知北魏政府通过颁布相应的土地政策,既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进而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故选B项;“反复性”表述错误,题干材料突出的是土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的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北魏政府推行的均田制,虽然允许部分土地可以私有,但主体部分仍然是土地国有,排除D项。易错点拨
主次不分:不清楚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均田制规定,授田的农民死后粮田须归还国家,但桑田和麻田无须归还;而且粮田数量远多于桑田和麻田的数量。反而仅从题干材料中的“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的规定得出土地国有制被废弃的片面性结论,结果错选D项。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热点链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重大改革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给当今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考向研判]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作为长效热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注意从以下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1)改革的时代性:部编教材选取的改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要求,很多高考试题将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改革内容联系起来,要求考生认识两者的联系。(2)改革的艰巨性:任何改革都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分析改革的“阻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3)改革影响的深远性:无论改革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典型例题](2021·辽宁沈阳二模)《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非大坏则不更造”说明该官员反对制定新的制度(×)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敝则修之”说明该官员并不反对小幅度的改革(×)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该官员赞同“修之”,但是,反对“更造”,实际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改革的幅度,没有涉及“时机”的问题(×)[针对训练]1.(2021·天津联考)北魏孝文帝下诏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南下并定都洛阳答案
D解析
题干材料阐述了定都平城的不合理之处,采取的措施就是迁都洛阳,故D项正确。2.(2021·山东聊城二模)李析哲在《张居正变法思想探析》中指出,“人亡政息”是对张居正变法的最好描述。张居正去世后,变法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逐条废除,甚至张居正本人也遭到了政治上的清算。一切都似乎蓄谋已久。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无一不对张居正表现出巨大的仇恨。这说明(
)A.张居正改革不得民心B.张居正改革触犯了官绅利益C.张居正改革没有成效D.张居正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
B解析
张居正改革整肃吏治、清丈土地,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B项正确。但是,张居正改革一定程度上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自动化实践初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林师范学院《结构模型设计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市场波动下的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 财务战略述职报告模板
- 保险业务月度报告模板
- 保险行业发展展望模板
- 实施环保生活讲座
- 社团招新简报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十一)(有答案)
- 2025年四川省眉山市区县高考数学一诊模拟试卷(含答案)
- 制造样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 服务经营培训课件ppt 老客户经营综合版
- MT/T 199-1996煤矿用液压钻车通用技术条件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0357.1-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1部分:桌类强度和耐久性
- 第三方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述评,国际商法论文
- 公寓de全人物攻略本为个人爱好而制成如需转载注明信息
- 第5章-群体-团队沟通-管理沟通
- 肾脏病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附有答案
- 深基坑-安全教育课件
- 园林施工管理大型园林集团南部区域养护标准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