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现代中国(1949~2022年)必备知识清晰化关键能力系统化核心素养情境化大题突破必备知识清晰化中外历史纲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改革开放后,我国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2)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赋税制度和保障制度(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改革(1)新中国成立后,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经济与社会生活】1.现代食物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0世纪以来,农业机械化生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制冷低温储粮技术、冷链物流产业等不断发展。2.城市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3.交通的发展: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铁、轮船制造业和航空事业发展迅速。4.医疗卫生: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全民病有所医,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文化交流与传播】1.现代中国教育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2.文化事业: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并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关键能力系统化整合一

政治制度构建与国家治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召开,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人民政权的巩固(1)继续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3.政治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政治制度体系: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3)发展完善: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4.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平反冤假错案: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4)1982年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创举。(2)港澳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②1992年11月,提出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③1993年4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④2005年3月,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⑤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6.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①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完善:改革开放后,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2)公务员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7.现代中国的民族关系(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历程(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是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整合二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法治建设(1)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完善时期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定了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期基本状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先后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文明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三

当代中国的外交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外交政策: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外交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3.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4.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外交思想。(2)主要内容①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②中国方案:针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发展目标。③着眼世界: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并积极践行中国方案。整合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新时代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背景:经过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2)内容: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经过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正确探索: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2)探索失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3)政策调整①1961年1月开始,实行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②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③1972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进行全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3.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3)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4.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放新格局: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00年以来,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5)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5.中共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改革(1)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3)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4)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6.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7.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1)小康社会(2)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3)社会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4)消除饥饿与粮食安全。1996年,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整合五

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成就1.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①地位: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②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①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2.教育成就(1)建国初,蓬勃发展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①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②各类教育加速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③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文化事业(1)科学技术①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等。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②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③中国高铁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储粮技术与海洋技术均走在世界前列。(2)图书馆与博物馆建设①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为“国家图书馆”。②博物馆建设: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组建国家博物馆。核心素养情境化微点1走向新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政策[2023·湖南卷,9]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1949年,部分民族工业在中国当时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有的甚至占到百分之八十,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刚刚成立,缺乏经济建设,尤其是缺乏工业建设的经验,民族工业占比高说明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此新中国需要利用民族工业建设的经验;同时新中国成立了,意味着中国将要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出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又需要限制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民族工业在1949年中国工业中的占比情况,无法推知是因为实施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产生的效果,排除A项;题干时间涉及1949年,当时还未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排除B项;材料无法推知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2.命题点:火柴盒上贴画反映新中国的社会生活[2023·广东卷,10]右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时间为1950年,新中国刚刚建立,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以红色为主色调,女孩面上充满笑容,女孩身后为1950年重建的海珠桥,“火花”整体寓意新中国建立之后贫苦大众迎来新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故A项正确。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C两项错误。火花只是向我们呈现了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的画面,并不能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故D项错误。3.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艺术创作的特点[2023·全国乙卷,30]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神笔》《骄傲的将军》”“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笔》取材自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则从成语“临阵磨枪”发展而来,影片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许多元素,这部动画电影被认为是“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神笔》和《骄傲的将军》被认为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先驱作品,所以材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A项正确;1955~1956年新中国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不是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外来艺术形式影响新中国艺术创作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命题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22·广东卷]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需要我们走出去”“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并结合所学可知,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目的是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和支持这些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B项正确;“一边倒”政策,是指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材料并未提及国内建设与“一边倒”政策的关系,故排除A项;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决了与会国的分歧,促进会议的成功,时间与材料不符,故C项排除;1961年,南斯拉夫等国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运动首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间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深化认知1.人民政权的巩固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法治基础: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3)干部制度: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1)各民族都已摆脱阶级剥削制度,产生民族对抗的阶级根源已不存在。(2)占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已成为民族命运的主宰,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3)各民族都统一在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领导之下。(4)各民族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5)各民族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即共同建设社会主义。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5.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及原因新气象原因崇拜苏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深受苏联影响,教育、文学、艺术、电影、服饰、称呼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光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人们的服饰、婚姻、饮食等方面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类票据流行,勤俭持家成为社会时尚革命色彩同志的称呼大行其道,列宁装、绿军装流行,军人为社会所推崇创新应用1.[2023·济南市高三模拟]如图为1949年定稿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者张仃、周令钊的图稿说明为: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齿轮、嘉禾表示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表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地图表示新中国,背景光芒四射。这一设计鲜明的反映出(

)A.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B.中国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C.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D.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宣告胜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对红星、齿轮、嘉禾、四面红旗、地图寓意的解读,可知政协会徽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阶级大团结”的精神,故选B项;人民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在该会徽中并没有反映这一点,且1954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原则,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政协召开之时,中国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排除D项。2.[2023·福建漳州三模]下表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五四”宪法草案征求意见数统计A.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B.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C.激发了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D.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征询意见对象范围参与讨论人数修改意见条数全国政协委员500多人3900多条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8000余人5900多条全民1.5亿人118万条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中征询对象及意见数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中征询对象广泛、协商成果明显,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故选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基层治理无关,故排除C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故排除D项。3.[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上期末]如图是翁逸之于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宣传党开展农业合作社的方针政策B.倡导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C.宣传中国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答案:B解析:材料中宣传画的主题是工人向劳动模范学习,倡导热爱劳动的社会风气,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中宣传画的主题却是工业领域向劳动模范学习,排除A项;材料表述的是向劳动模范学习,而不是学习“艰苦奋斗”的模范,排除C项;1956年底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5年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4.[202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考试]1954年,尼赫鲁访问中国后发表谈话说:“我自己的印象是,中国不要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1956年,周恩来说:“几年来的情况起了变化,所以我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这反映出(

)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B.周边国家关注中国经济建设成就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D.中国积极践行和平共处外交原则答案:D解析: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这一政策,与题干中“中国不要战争”“我们决定了这一方针。中国政府决定分三批释放日本战犯,释放的人数超过一千人”相符,故选D项;1972年中日关系才实现正常化,排除A项;题干只提及“(中国)希望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建立起它的经济”,且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才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B项;“得到明显提升”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及了尼赫鲁的印象而已,排除C项。微点2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真题引领1.命题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3·山东卷,8]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可知毛泽东认为国家与工厂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性,A项正确;这一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重视的是国家的行政指导,并不是市场调节,排除B项;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推行的是公私合营,并不是平衡公私关系,排除C项;三大改造时期,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不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命题点:新中国医疗卫生的进步[2023·浙江1月选考,10]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了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B.青霉素C.牛痘接种法D.青蒿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着重大作用,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创制出人痘接种法,故A项排除;1928年发现青霉素,故B项排除;18世纪晚期发明牛痘接种法,故C项排除。3.命题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023·浙江1月选考,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图片展示的成就就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取得的成果,故A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已经完成,故B项排除;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故C项排除;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D项排除。4.命题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2022·湖北卷]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答案:D解析: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953~195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为1958~1962年,五年计划就是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因此直接导致了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故选D项;中苏关系此时已经恶化,排除A项;海外科研人员归国数量有限,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有利于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与科研经费支出增多、科技人员增长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深化认知1.1949~1976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期主要矛盾1949~1953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主要任务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1976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4.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用(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4)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有利于形成尊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风尚。创新应用1.[2023·湖北腾云联盟高三联考]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要求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材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A.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

B.基本解决了阶级矛盾C.强调从基本国情出发D.满足了人民普遍愿望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国实际出发,即符合国情,故选C项;中国并未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阶级矛盾就已然基本解决,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只是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排除D项。2.[2023·临沂市高三二模]图1、图2分别是《人民画报》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们体现出(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B.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C.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D.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答案:C解析:1955年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丰收的喜悦》展现出农民辛勤劳动收获成果的喜悦之情,1957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尽快实现我国的工业化,鞍钢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鞍钢建设成为新中国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据此可知,这两个封面照片充分体现出当时我国人民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时代风貌,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而《丰收的喜悦》创作于1955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排除B项;“一化三改”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排除D项。3.[2023·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下表是1952年、1957年、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大致比重的变化,由此可知(

)A.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B.内地工业产值增长缓慢C.国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D.三线建设目标已经完成时间195219571965比重30%32.1%35%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52~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所增加,说明内地工业有所发展,即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并不能看出全国总产值的数量,无法得出内地工业产值增长缓慢的结论,排除B项;产业结构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重,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三线建设开始于1964年,目标并未完成,排除D项。4.[2023·河北邯郸一模]1963年年底到1964年,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服务国内经济建设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C.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答案:D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非洲迎来独立运动的高潮,美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西方大国希望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愈发强烈,中国与非洲国家讨论的议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及中国为应对变化所作出的努力,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外交服务国内经济建设,排除A项;B项不足以解释这一时期中法建交的实现,故排除;当时的外交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未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排除C项。微点3制度自信——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与大国外交1.命题点: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2023·山东卷,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家之间不可能消除分歧,而且中国之所以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主要也不是为了增进互信,而是为了国家利益需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均衡发展,据所学可知,人类也很难构建均衡发展格局,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国与周边地区,只涉及世界局部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命题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历[2023·湖北卷,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由缔约方判断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直到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项正确;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排除A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中国“复关”谈判的核心问题的解决并非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一直在进行,排除C项。故选D项。3.命题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2022·山东卷,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对非洲提供经援贷款和经济技术合作,由此实现互利共赢,这符合国际经济新秩序平等互利的诉求和方向,所以D项正确;中非合作中没有提及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而且中非在地理位置上不相邻,故排除A项;中国对非洲只是援助与合作,没有要求非洲自身体制的改变,故排除B项;中非合作有利于共同发展,但均衡发展不现实,故排除C项。4.命题点: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2022·湖北卷]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答案:C解析: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引领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表明了中国开放的态度,给世界各国呈现出一个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故选C项;奥运精神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与“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不符,排除A项;“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是中国拥抱世界、走向世界的体现,与“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无关,排除B项;“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强调的是中国开放的态度,一个口号要上升到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然有夸大成分,排除D项。深化认知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特点2.新时期基层治理的发展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变化新的外交定位由以往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区大国”转变为“世界大国”。这种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产物新的外交风格中国外交开始由“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转变,强调外交不仅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更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国际角色从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参与者”,到强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引领者”,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创新应用1.[2023·福建龙岩二模]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的若干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表明我国立法程序日益规范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时间法律文件198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198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公司法》《会计法》1998年12月《证券法》2005年10月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材料内容可知,改革开放后立足于经济发展我国颁布了若干法律内容,涉及从税收到企业等各个领域,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立法工作与此时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故选D项;2001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立法本身是为了规范市场而非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法律内容的设计与调整,没有明确立法的具体程序,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法律大部分是经济法,没有明确其他内容的法律规定,排除C项。2.[2023·重庆模拟]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向世界银行借款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1986年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复关申请。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峰会上,中国正式提出打造亚太自贸区的战略构想。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A.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经济是外交活动的中心C.国家发展影响外交活动D.中国开始实行多边外交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外交活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发展影响外交活动,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排除A项;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活动的中心,国家利益不仅限于经济,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的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已经是多边外交的尝试,排除D项。3.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

)A.决定废除国家领导干部的终身制B.取代了党管理干部的人事制度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D.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人事制度答案:C解析: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实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说明是在1992年以后,废除国家领导干部的终身制是80年代,故A错误;新中国成立至现在都在坚持贯彻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故B项错误;是否有特色不是刻意为之,排除D项。4.[2023·湖北十一校联考]下图分别是2008年和2022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提出的口号,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A.心怀世界的大国担当B.民族复兴的文化自信C.和平共处的外交实践D.融入世界的积极姿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口号可以看出,中国从人类的共同发展,世界的共同进步出发,着眼于人类共同命运和梦想的努力,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从人类整体命运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排除B项;材料是中国2008年和2022年奥运会的口号,没有涉及外交实践,排除C项;“融入世界的积极姿态”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主要体现中国站在世界整体角度考虑问题,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排除D项。微点4深化改革——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新时代真题引领1.命题点: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23·湖南卷,10]右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华社宣传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买了拖拉机,是一种肯定,也释放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继续延续的信号,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是土地的使用权,非所有权,排除A项;当时我国并未实现农业机械化,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排除D项。故选C项。2.命题点:北京京剧团的经济体制改革[2023·全国乙卷,31]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演出盈余的60%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红,使得职工收入明显增加,这种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中的改革反映出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未体现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建设,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职工工资、福利以及经费改革,不能说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排除B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3.命题点: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2023·海南卷,9]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在税收、GDP、技术和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这是因为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下,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故我国取得的上述成就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启新时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看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排除C项4.命题点:现代中国的教育[2023·北京卷,8]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5.命题点:现代中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23·北京卷,9]1998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此后,“村村通”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领域陆续展开,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工程(

)A.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C.为开展三线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D.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村村通”工程,即在农村发展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力的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A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1978年到1983年,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B项;三线建设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目的是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材料和三线建设无关,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早在1956年底就已经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6.命题点: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22·山东卷]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1983~1993年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时期,折线图反映的是我国农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所以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无法解释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的现象,故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一般是定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而且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大,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的时间是在21世纪初,故排除C项。7.命题点:新时期的“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2022·湖南卷]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其中的待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说法,而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后,就业市场竞争条件下将会出现的现象,上述变化是党中央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背景下失业现象的正视,所以属于思想解放,而这种思想解放及做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合理安排,会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更加顺畅,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党中央对失业现象的认识及积极应对,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是题干中变化的前提,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才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1992年作出“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接下来将是在实践中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说已经完善,排除C项。8.命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22·全国乙卷,31]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图中信息反映了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从事农业的比重下降明显,从事工业的男户主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得到发展,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之外,从事工商、运输等行业的人员也不断增加,农民就业方式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城乡经济差距逐渐拉大,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企业改革,图中1978年和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的职业占比中农业都占了较大比重,不符合城市产业结构的特征,故排除D项。9.命题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2022·全国甲卷]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全民所有制在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非公有制的占比上升,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带来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B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管理的作用逐步下降,C项错误;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题干材料与此无关,D项错误。深化认知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转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3.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基础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世界港口发展迅速。(2)自主研发与制造实力增强: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3)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4)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5)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211工程”计划;启动“希望工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等。(6)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创新应用1.[2023·广东揭阳高三上期末]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要“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提出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C.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据材料“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可知当时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注重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理清国企内部的权责关系,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企活力,故选C项;材料中的改革内容主要针对国营企业,并不针对所有人,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式,并未改变所有制性质,不涉及非公有企业的发展,排除B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主要表现在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排除D项。2.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期,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农村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排除C项;人民公社制度取消是在1984年,排除D项。3.[2023·山东枣庄高三上期末]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劳动者的素质”这一综合性较强的概念被提出来,并逐步取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表述。这一变化表明中国教育事业(

)A.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C.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D.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综合性较强的教育目标取代了之前过于专业性的表述,这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更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故选D项;“劳动者的素质”属于中性词汇,适应于各种意识形态,排除A项;“改革开放初期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无法体现促进了科技快速进步,排除B项;材料“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是针对人的个人发展,排除C项。4.[2023·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检测]20世纪80年代的城乡街头张贴了一系列宣传画(如图)据此推知,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发展B.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C.改革开放促进了绘画艺术繁荣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并进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物质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两手一起抓”,故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较为片面,不能涵盖材料内容,排除;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大题突破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问答题]真题研析——在品悟中探寻规律[例]

[2023·海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6分)答案:(1)作用:大生产运动缓解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支持了抗战;中国人民持之不懈地努力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耻辱,赢得了民族独立;持之不懈地努力改造了恶劣的自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推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进。(10分)(2)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6分)微点拨:根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奔向全面小康说明劳动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微点拨:据材料“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结合所学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来分析。[题后反思·技法指导]高考材料问答题组织答案策略1.设问和答案一一对应高考考场上,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答题,以力争最理想的成绩,怎么办?一一对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谓一一对应法,就是指按照题目要求——主要是针对提(获)取或解读材料信息(题目表述是概括、指出某材料信息),一边读材料,一边在草纸上写对应的答案。思考答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话题、角度、结论。2.规范解答警惕五大误区(1)急于求成:对题目未作仔细分析,盲目作答。(2)照本宣科:对材料未能获取有效信息,缺乏概括总结。(3)贪多求稳:对问题解答啰嗦,抓不住要点。(4)表达不准确:对问题理解不清,表述杂乱。(5)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洞悉导向[2023·湖南常德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1982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农村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体系,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2000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连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化农村改革,制定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摘编自2018年《人民日报》《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材料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门阶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2021》(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90年代前后农村改革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围绕“农业与国家现代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序号指标门阶水平当前水平(1)人均GDP(美元)≥1250012551(2)乡村人口比重(%)≤3035.3(3)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7.3(4)农业就业份额(%)≤1023.6(5)恩格尔系数(%)≤3029.8答案:(1)变化:20世纪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