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A.学校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A.登门拜访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A.行动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歧视D.自我中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A.互补性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A.行动者B.观察者C.男生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A.情绪理论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A.个性B.同情C.责任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A.遵从B.服从C.行为传染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A.个性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A.竞争者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社会分配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A.轮式B.圆周式C.链式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A.会产生社会助长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A.主要领域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A.主要领域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A.客观状态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A.助人行为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某种攻击行为。()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积累阶段指的是()A.公元前4世纪,公元18世纪中叶B.公元前4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C.公元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D.公元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2.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A.个体社会化B.性欲说C.家庭的本质D.群体心理学3.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A.社会环境B.个人的特征C.最突出的态度D.情感性4.认知失调中的诱导服从研究是由()作的。A.巴克和弗斯汀格B.艾宾浩斯和卡尔斯密斯C.巴克和卡尔斯密斯D.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5.归因指的是()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6.贝姆提出了()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7.人际吸引的认知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海德B.阿伦森C.纽科姆D.戴维斯8.侵犯行为是()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C.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9.利他行为是指()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10.遵从是指()A.由于群体在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B.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心理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C.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D.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冲突的形式分为()A.个际竞争B.人际冲突C.群体间的冲突__个人内部的冲突E.社会关系的冲突2.群体具有的共同特征()A.共同的目标B.存在沟通C.相对的稳定性D.有意识的认识E.互相依赖性3.沙赫特总结了有关孤独的报告,认为孤独与下列因素有关()A.与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是否有动物C.梦与幻觉D.思维E.健康4.在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中,认为个性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A.本能B.自我C.本我D.他我E.超我5.非遵从行为的形式包括()A.反模仿B.独立C.偏离D.行为传染E.模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社会情景因素2.角色期望3.自我实现预言4.激动转换理论5.社会责任规范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类似性与专家(或权威)都能有效地改变态度?2.群体对个人压力的形式及内容。3.完成群体的整体性任务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4.说说领域性的主要功能。5.社会化及其机制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说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是相互交叉,但又不能代替的?2.小群体意识有何危害,如何防止小群体意识的产生?3.如何理解认知失调理论对儿童教育的作用?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C3.C4.D5.A6.A7.C8.D9.D1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BD2.ABCDE3.ACD4.BCE5.A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社会情景因素?社会情景个人和群体所处的具体的微观环境;?社会情境因素包括三类:1、真实的情境;2、想象的情境;3、暗含的情境。2.角色期望?普通的他人对拥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体?应该表现出来的?恰当行为的?期望。3.自我实现预言?人们能够使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4.激动转换理论?已经愤怒了的人?如果由于某些其他来源而被进一步激起,?那么这个人会把后来加进来的激起归因为愤怒,?从而会感到更为愤怒,因而也更具有侵犯性。5.社会责任规范?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这就是对类似于我们的人,我们常常有一种认同的倾向,把他们看作是“自己人”。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和喜欢,对我们具有吸引力的人与不具有吸引力的人相比,前者所传递的沟通更具有说服力。?专家或权威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人们注意了专家的辩论,并且对它们作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良好的论证对于专家的说服性来说是一个关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其基本机制是类似的沟通和专家分别触动了态度中的某一成份。态度中有认知成份,专家促使我们考虑事实。而类似的或喜欢的人促使我们考虑评价,触动了态度中的情感成份。2.?当我们依赖于其他人获得社会信息时,他们就获得一种权利来影响我们的行动或态度。这些人具有对我们的信息性压力,并且,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提供信息,所以我们服从他们。?除了具有信息性影响的能力之外,群体还能够利用“规范性社会压力”来说服个体遵从。规范性社会压力指的是“服从其他人的积极期望的一种影响力。”群体可以用拒绝或否定的强化来惩罚不愿遵从者。3.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要很好地完成整体性任务,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第二,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足够的动机,也就是说,他们是愿意完成这些任务的;?第三,群体成员必需知道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且能及时地获得有关他们成绩质量的反馈。4.?领域性有助于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减少潜在的人际冲突,有助于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领域性有助于个体保持独处。有助于个体避免不良的外在环境,有助于个体进行反省等活动。?最后一个人类领域性行为的功能类似动物的防卫性功能,人们把它称为“优先居住效应”。一般来说,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内会干得较好。5.社会化及其机制?一个人学习一系列社会意义上来说是重要的行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社会化是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社会成员表现出来的潜能或内在可能性。另一方面是社会团体所应用的压力。社会化在塑造有观点,有态度,有社会认知过程的人这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机制有两个:?1、内化:社会上极大多数人把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凭借这些规则来行动这个过程就叫内化。简单地说,内化就是接受外界加于的规则而作为内在标准,用这些标准指导我们的行动。2、认同:认同定义为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1)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中产生,是普通心理学许多世纪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领域,一个分支,这是无可置疑的。(观察、实验、问卷等等)。某些社会心理现象在普通心理学规律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着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直接交往。注重社会条件或社会联系的影响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之所在。(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着共同的地方,首先,它们在指导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统一,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之下。?其次,它们都研究意识。不仅社会的心理、日常意识,而且社会意识的理论形态都能够,而且应该成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毕竟有着很大的区别。社会学家用社会客观规律、经济范畴、大型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社会存在,阶级和意识形态立场来解释各种事实、现实。因而比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有更高的概括水平。与此相对照的是,对社会心理学而言,社会心理联系有明显的直接性质。社会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现象和规律,它们最明显地表现在个体间的交往、小群体、集体的特性上。2.(1)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的和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2)小群体意识有数种表现。一种是,群体成员会把自己的群体看成是不可战胜的,是不会犯错误的。第二种表现是,产生了一种称之为集体的合理化。第三、群体会认为自己的群体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在道义上也是优越于其他群体的或其他人的,而把不赞成群体观点的人看成是不辨是非的,邪恶的,或低一等的。由于小群体意识使得群体限于少数几个方案的讨论,又不能很好地听取反面意见,压制了成员的创新精神,因此,群体会作出拙劣的决策,对绩效造成损失。(3)对于小群体意识,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防止的办法。?欲想避免小群体意识的群体应当鼓励成员公开质询和提出怀疑,要求参与者尽可能地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把群体分成小组,让小组对问题先进行独立的讨论,任何最后的决定,应在讨论小组的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第三,一旦达成了某种决策,应当有第二次讨论的机会,在第二次讨论时,要求成员表达任何对决策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减轻群体成员对于遵从和一致的压力。3.(1)不足阻碍研究认为,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教育儿童所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方法更为有效。(2)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的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3)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如果儿童知道很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获得一本新书,或做好一次作业会获得一样玩具作为奖励。这种增加的诱导物很可能成为完成行为的一种充分理由,会使他们把行为归因于外在的奖励,从而削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利于对原有消极态度的改变。当外在的奖励撤消了,引发原先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削弱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兴趣。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A.个体本身的特点B.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A.报答规范B.模仿规范C.回报规范D.社会世界规范E.社会责任规范4.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A.影响偏离者B.拒绝偏离者C.任由偏离者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E.改变目标5.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文化差异E.个体的知识水平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角色冲突2.态度3.归因4.群体目标5.过程损失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2.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4.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5.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2.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3.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A3.D4.A5.B6.B7.B8.C9.C10.B二、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CE2.BC3.CE4.ABD5.ABC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引起冲突的一例。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2.(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3)心理倾向。3.(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3)推论过程。4.(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5.(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实际绩效的差距。(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2.(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3.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4.(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2)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生理上的激起;?认知标签。他俩与詹姆士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情绪状态的归因与加在激起上的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5.(1)奥尔特曼根据超载理论发展了一个详细的拥挤模型。(2)他注重了人们独处的规范。他认为当独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及个体被迫进行不希望的大量社交时,拥挤就发生了。(3)如果个体认为所获得的独处程度与希望的程度不一致,他就会利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来获得恰当的平衡。如果这些方式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独处,那么,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体验到拥挤。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1)类似性导致吸引。这是建筑在对称理论基础之上的。这就是说,人们与我们相似,我们为了保持一种对称的关系,就会喜欢他们。类似性对友好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且意义重大。人们都强烈倾向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2)互补性。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上,性格上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由此可见,互补性也是形成人们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3)物理距离的接近。两人间物理距离的增加,必然增加他们可能偶然接触的数量,当这些接触增加时,他们彼此认识,了解以及最终互相喜欢的概率增加了。(4)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态度(5)外貌吸引力在有关外貌引力问题上,我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不管对方的年龄或性别,我们倾向于更喜欢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不仅我们更喜欢他们,而且,我们对于他们行为的评定也不同。2.(1)习得的无望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望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2)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普遍—不普遍。内在的归因会导致自尊的更大伤害,普遍的归因会产生更广泛的抑郁,稳定的归因会产生更长期的抑郁。这样,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相结合会产生最深远的抑郁症。(3)归因治疗法。利用认知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对可控的期望。第四,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3.(1)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2)规模。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较小规模的群体与较大规模群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较高程度的内聚力。(3)外界环境:A.外界对群体具有威胁,或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会增强群体的内聚力。B.孤立。当一个群体脱离了其他群体,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孤立状况,那么,群体内聚力就会得到加强。(4)同质性。群体成员在某些心理维度上具有类似性会有助于内聚力。价值观的类似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5)成员依赖模式。当成员为了达到某些重要的结果而互相依赖时,群体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6)领导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内聚力有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组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7)成功。群体在达到它的重要目标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同样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群体,要比在达到目标方面连续失败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为()A.冯特B.麦独孤C.谢里夫D.奥尔波特2.对什么沟通对象单方面沟通对转变态度的作用最大?()A.最初反对组B.最初赞成组C.最初中立态度组D.最初反对与中立组3.不足阻碍研究在()得到广泛应用。A.心理治疗B.儿童教育C.消费行为D.决策4.在信息呈现顺序中,首先呈现的信息比后来呈现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的权重称为()A.新近效应B.顺序效应C.晕轮效应D.优先效应5.詹姆士认为情绪是由()两部分组成。A.心理的和认知的B.内心的和情感的C.情感的和心理的D.情感的和认知的6.去个体化的群体中所发现的非遵从属于()行为的范畴。A.反遵从B.独立C.群体压力理论D.信息性压力理论7.任务具有一个特殊性的特征是()A.整体性B.可分工性C.一致性D.共同性8.与孤独的个体相比,孤独的群体有更多的()A.内心冲突B.人际冲突C.梦和幻觉D.社会交往9.()对成员的决策具有强烈的影响。A.群体的规范B.群体的内聚力C.群体的规模D.群体的“假投票”10.群体任务一般分为()A.分散性任务和集中性任务B.联合性任务和分离性任务C.整体性任务和分工性任务D.整体性任务和分离性任务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场理论对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中显露出来的缺点在于()A.强调现时现场B.生活空间隔C.忽视个别差异D.行为是人和环境的一个函数E.把群体气氛等概念推广到社会制度上2.根据和谐理论,态度转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信息源B.信息量C.信息内容D.某人对对象的评价E.对象的权威性3.自我知觉理论主要有()A.控制源理论B.自我知觉理论C.自我归因理论D.成就动机归因理论E.认知失调理论4.许多研究表明,高密度本身不会导致不健康或不愉快,但高密度与()等因素相联系时,就可能产生拥挤的体验。A.过多的刺激B.人际距离的接近C.失去个人的控制D.侵犯个人空间E.噪音等环境因素5.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A.归因B.报复C.群体规模D.信息沟通不良E.对稀有资源的竞争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习得的无望2.控制源3.选择比较水平4.群体5.个人空间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什么情况下可用自然实验,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态度的功能是什么?3.行为者和观察者在归因时为什么会产生区别?4.为什么类似性会导致人际吸引?5.如何正确理解侵犯的定义?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在界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会涉及到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家是如何理清这些问题的?2.从组织沟通角度谈谈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以及我们如何有效地组织沟通?3.说说工作任务、奖励形式与群体绩效之间的关系。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1.微观环境指的是(),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情景。A.社会制度B.社会情境C.社会文化D.自然条件2.实验条件是由实验者加以设计和引进的,但其背景对于被试来说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这些被试并不知道是在进行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准实验研究B.自然实验C.模拟研究D.现场实验3.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关系。A.U型B.倒U型C.W型D.M型4.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A.异化效应B.接受幅度C.拒绝幅度D.去个体化5.认知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A.增加B.减少C.变化D.成反比例增长6.海德曾指出,对他人的知觉常常太多地根据行为,而不大根据行为发生在其中的环境的前后关系来作出。这种归因偏见叫()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7.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同化效应8.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被称为()A.利他行为B.助人行为C.强化行为D.勇敢行为9.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以个体的方式来行动而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A.相依性B.非偏离性C.去独立性D.去个体化10.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11.观察者往往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A.内在原因B.偶然因素C.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D.个性特征12.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13.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型冲突。A.接近——接近B.避免——避免C.接近——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14.人际交往时,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主要是对他人知觉中()作用的结果。A.新近效应B.优先效应C.晕轮效应D.旁观者效应15.功与过的归因偏见告诫我们切不可犯()的错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或环境条件。A.形而上学B.情感上C.逻辑上D.主观主义16.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侵犯假设设想在挫折和侵犯行为之间()。”A.没有因果关系B.有负相关C.有着普遍的因果关系D.互为因果关系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真正跨进现代科学大门的标志是()A.开始运用试验B.依靠生活经验C.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D.用数量分析补充对象的质量分析E.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2.态度是由()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动机成分3.把人类侵犯性看成是本能行为的代表人物有()A.多拉德B.班杜拉C.弗洛伊德D.劳伦茨E.廷柏金4.影响遵从的群体特点有()A.群体的成分B.群体规模C.群体的一致性D.群体的领导者E.群体的性质5.影响群体绩效的主要因素有()A.群体类型B.群体的规模C.群体内聚力D.奖励制度E.领导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合作2.社会助长3.领域性4.社会心理学5.接受幅度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现场研究法?它有哪些优点?应注意哪些问题?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是怎样的?3.自我归因中的行动者和观察者以及功与过偏见对于我们有何启发?4.简述生物理论对侵犯和暴力的解释。5.简述人际冲突形成的原因。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1分,共21分)1.试说明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2.试述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论理论。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24分)1.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2.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关系。A.U型B.倒U型C.W型D.M型3.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4.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决定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这是归因中的()。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5.“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提出来的。A.劳伦茨B.班杜拉C.弗洛伊德D.多拉德6.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就是()。A.利他行为B.助人行为C.强化行为D.勇敢行为7.从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来说,个体既在公开行为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作()A.简单的服从B.内心的接受C.绝对遵从D.绝对服从8.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个人完成任务的绩效高,这种现象叫()。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观众效应D.社会压力9.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10.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A.社会政治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社会情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11.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12.行为者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A.内在原因B.偶然因素C.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D.个性特征13.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A.习得的无能B.习得的抑郁C.习得的懒惰D.习得的无望14.当个体既有获得这个目标的驱力,又有避免这个目标的驱力,此时则产生()型冲突。A.接近——接近B.避免——避免C.接近——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15.多拉德等人认为,可以通过侵犯来减少将来进一步的侵犯行为,此称为()。A.压抑效应B.非控制效应C.发泄效应D.移情效应16.按照韦纳的观点,()是导致成就行为的内在、稳定、可控因素。A.努力B.能力C.运气D.任务难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A.实验室实验能为决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提供手段B.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能得到很好的控制C.实验者能够使自变量在多种水平上变化D.不是检验假设的一个好办法E.这些结果能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2.态度是由()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动机成分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A.类似性B.互补性C.物理距离的接近D.交往的频率E.外貌的吸引力4.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A.文化差异B.个体的能力C.个体对将来的期望D.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E.个体的知识水平5.美国心理学家菜维特提出群体的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类型()。A.链式B.轮式C.圆周式D.全通道式E.“Y”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利他行为2.人际冲突3.群体4.领域性5.拒绝幅度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调查法及其优点和不足。2.态度与价值观、世界观的关系。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诱导服从研究范例。4.什么是自我暴露,自我暴露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5.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1分,共21分)1.试述海德的通俗心理学理论。2.试述助人行为产生的决策过程。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社会情境就是个人和群体所处的()。A.微观环境B.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结合C.宏观环境D.社会环境2.自我监察是由()提出来的。A.埃利斯B.史塞利C.斯托纳D.戴维斯3.群体的规范是指()。A.群体一定时期内的行为准则和标准。B.群体所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C.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D.社会所确立的表明群体在特定环境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4.当一个人开始()时,这便是信任关系建立的标志。A.互相帮助B.面部微笑的表情C.自我暴露D.增加交往频率5.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的区别是()。A.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B.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C.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D.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6.心理治疗主要应用了()。A.决策失调研究B.不足阻碍研究C.努力正当理论研究D.认知失调的激起性质7.假路线技术是由谁提出来的?()A.琼斯B.利盖特C.阿伦森D.莫雷诺8.态度的调节功能又称()。A.工具性功能B.表达功能C.防卫功能D.知识功能9.一般来说,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的诞生定为()。A.1895年B.1789年C.1859年D.1589年10.喜欢的得失现象的实验研究是由()做的。A.阿伦森和林德B.罗斯和埃尔斯曼C.朱亚德和库柏D.阿伦林和库柏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1908年和1924年各有一本冠名为《社会心理学》的著作问世,作者是()。A.冯特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E.艾宾浩斯2.沟通对象的个性因素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有哪一些?()A.智力B.自尊C.动机D.可说服性E.社会因素与个性互相作用3.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A.改变认知B.减少认知C.增加认识D.改变重要性E.改变行为4.把侵犯作为一种内在倾向的理论包括()。A.本能理论B.得失理论C.生物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E.控制源理论5.对社会助长现象作出考察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以下过程()。A.驱力B.旁观者效应C.评价性理解D.注意力分散——冲突E.主体的动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现场实验2.领导3.拥挤4.情绪对立过程理论5.挫折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从观点呈现顺序的安排角度谈谈如何提高态度转变的效果。2.什么是晕轮效应,在实际生活中,晕轮效应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3.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为什么会遵从?4.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异同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自我归因中的偏见对我们的启发意义。2.说说自我暴露对自我心身健康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含义。3.日前,一些中学均发现某些高年级学生,将低年级学生或小学生拦住,威逼交出钱物,甚至搜身,后供自己花费。致使这些年龄小的孩子不敢单独上学,家长意见很大。为消除这些现象,从制定长期教育计划出发,学校请你根据所学“侵犯与暴力”内容有关知识,予以咨询,请分析原因,作出对策。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认知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在于()。A.自我知觉B.认知判断C.归因理论D.遵从理论2.诱导服从研究结果表明,态度改变程度与用来从事相反的行为的理由是()。A.正比B.反比C.无关D.不确定3.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原则。A.折扣B.特异性C.协变D.一致性4.强化理论以强化概念为核心,揭示()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A.情感强化B.内心强化C.行为强化D.心理强化5.情绪对立过程理论认为,一种情绪产生后会发生一种与之相对立的情绪,使个体返回到中性的和()的状态。A.平衡B.稳定C.愉快D.动机6.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霍夫兰B.霍兰德C.费斯汀格D.霍尔德7.多伊奇和克劳斯关于威胁实验说明了()。A.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B.利用威胁将会有益于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容易。C.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没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D.利用威胁将会有益于冲突的解决,当冲突双方没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容易。8.按照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可以把群体划分为()。A.成员群体和非成员群体B.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9.群体的绩效完全取决于最强的或最快的成员的活动情况指的是()。A.分工任务B.分离任务C.相加任务D.联合任务10.与孤独的群体相比,孤独的个体有更多的()。A.内心冲突B.幻觉C.退缩行为D.仇视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完成相应推论的过程和方法包括()。A.共同效果B.非共同效果C.社会规范D.交往情景E.社会希望性2._______和_______使詹姆士的理论重新复活。()A.沙赫特B.辛格C.弗斯汀格D.阿伦森E.多拉德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A.情境因素B.交往频率C.类似与互补关系D.个人特质因素E.外貌4.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包括()。A.旁观者B.情景C.榜样人物D.求助者E.心境5.可信性包括哪两个方面?()A.信息源和信息内容B.专长或权威C.动机或意图D.沟通者和信息E.睡眠者效应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3.承诺升级4.自我障碍5.冲突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为什么人们会加入这一群体而不是那一群体?2.现场实验的优缺点。3.自我暴露对搞好人际关系的含义。4.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领导作风对领导效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每小10分,共30分)1.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旁观者在这些决策步骤中起了什么作用?2.对他人的归因中常会产生偏见,举实际例子说明他们如何影响人际关系?3.某厂青年工人梁某,因嫌工种不好,曾两次报考工科大学,未被录取,家长诉说,他上班疲疲沓沓,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拒绝社交活动,既不复习,也不娱乐,精神萎顿,茶饭不思,日见瘦弱。请你给予咨询,你该怎么着手?浙江省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微观环境指的是(),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情景。社会制度B.社会情境C.社会文化D.自然条件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过程,叫()A.内化B.认同C.分化D.泛化4.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关系。A.U型B.倒U型C.W型D.M型5.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6.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A.异化效应B.接受幅度C.拒绝幅度D.去个体化7.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以个体的方式来行动而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为()A.相依性B.非偏离性C.去独立性D.去个体化8.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9.罗斯指出,我们通常认为,一般人们像我们一样。如果我们以一定方式行动,我们希望其他人也会这样。这是归因中的()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10.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同化效应1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1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1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14.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A.习得的无望B.习得的抑郁C.习得的懒惰D.习得的无能15.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16.多拉德等人认为,“挫折——侵犯假设设想在挫折和侵犯行为之间()”。A.没有因果关系B.有负相关C.有着普遍的因果关系D.互为因果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A.政治B.经济C.文化D.教育E.医学2.宏观环境指的是()A.社会制度B.意识形态C.经济形式D.文化E.自然条件3.态度的功能有()A.调节功能B.自我防卫功能C.表达功能D.知识功能E.决策功能4.求助者的下列特点会影响利他行为()A.健康状况与性别B.依赖性C.亲密关系和吸引力D.类似性E.责任5.人际冲突的主要形式有()A.“零—零”B.“总和—总和”C.“非零—总和”D.“零—总和”E.“全—无”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态度2.助人行为3.遵从4.社会助长5.个人空间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社会心理学经历过的几个阶段及其所处年代。2.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自由选择研究范例。4.简述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及它同归因的关系。5.简述挫折—侵犯性理论对侵犯和暴力的解释。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1分,共21分)1.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注意哪些伦理问题?2.试述维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指的是()A.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D.19世纪50到60年代,20世纪20年代2.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用得最广的是()A.瑟斯顿量表B.卡特尔量表C.利盖特量表D.MMPI量表3.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和进行推论而得来的。()A.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B.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C.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D.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4.对利他行为的情绪对立过程是由____________提出来的。()A.皮利文B.索洛蒙C.威尔逊D.拉什顿5.遵从的理论最早是由____________研究的。()A.谢里夫B.凯利C.克拉奇菲尔德D.阿希6.社会交换理论是由____________等人提出来的。()A.谢里夫B.霍曼斯C.希金斯D.西鲍7.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群体?()A.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观众B.围观车祸的人群C.几个一起乘电梯的人D.干坏事的犯罪团伙8.群体内聚力是指()A.群体完成任务能力的效率B.群体成员所作的贡献的总和C.群体对个体的吸引程度和个体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D.群体成员认为群体对他们具有的吸引力的程度和愿意留在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9.早期社会助长的最初研究是由____________于1897年做的。()A.特里普利特B.勒温C.奥尔波特D.扎琼克10.____________等人比较了社会剥夺和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A.沙赫特B.朱克曼C.奥尔特曼D.霍尔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述理论中哪些属于认知理论的,()A.交际行动论B.角色认同C.联想D.遵从理论E.平衡理论2.经过社会化形成态度中有哪几个重要机制,()A.内化B.认识C.社会实践D.同步E.同化3.用纸笔法来测量态度,要注意的指标是()A.态度的方向B.态度的具体性C.制定态度量表D.态度的强度E.态度的功能4.对侵犯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有()A.侵犯是一种行为B.侵犯与意向无关C.在侵犯行为发生时一定有需要D.侵犯行为涉及到具有避免动机的受害者E.侵犯行为一定是直接指向有生命个体的行为5.人际距离分为()A.亲昵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E.群体距离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认知相符理论喜欢的“得失现象”去个体化群体的规范群体极化现象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人们是怎样纠正决策后失调的?说说自我实现预言对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自我归因过程得以进行的几个限定条件,并解释原因。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了群体对目标持续的追求?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奖励过多和惩罚过分的消极意义,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之。2.什么是遵从,处在群体中的人们为什么会遵从,了解遵从对我们搞好工作有何帮助?3.说说有关拥挤的几种理论解释。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奥尔波特B.麦独孤C.瑟斯顿D.罗斯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属于()A.一般的方法论B.局部的方法论C.具体的方法D.思想工作方法3.态度测量的纸笔法也叫()A.报告法B.描述法C.记录法D.量表法4.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A.反比B.正比C.等比D.无关5.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A.贝姆B.凯利C.泰勒D.罗思6.“匹配假设”属于人际吸引中的()A.类似性B.交往频率C.互补性D.外貌的吸引力7.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A.弗洛伊德B.弗林C.罗特D.多拉德8.利他行为是一种__________的行为。()A.期望报答B.不期望报答C.勇敢D.相互交换9.非模仿是群体中的常见行为之一,它又称为()A.独立B.反模仿C.反遵从D.非遵从10.想买便宜货,又怕是质量差,属于()A.接近——接近型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11.群体形成的第四阶段是()A.依赖阶段B.动荡阶段C.规范形成阶段D.操作阶段12.遵从现象有时也称__________现象。()A.从众B.模仿C.追随D.服从13.按群体的心理向往程度分类,可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C.主要群体和次要群体D.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14.认为,先否定,再肯定的评价,更使人喜欢,这是人际关系中的__________现象。()A.回报性B.类似性C.得失D.赞同15.个体活动有他人在场,有时会降低绩效,属于__________现象。()A.社会抑制B.社会助长C.焦虑D.应激16.下列人际距离,__________属于个人距离。()A.20厘米B.50厘米C.150厘米D.500厘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7.社会心理学是以__________等母体学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实验心理学E.社会科学18.构成态度的成分有()A.评价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意向成分19.下列可用于解释侵犯行为的理论有()A.本能理论B.生物理论C.修改理论D.侵犯性诱因理论E.社会学习理论20.影响遵从的因素是()A.个体的特点B.群体的特点C.对方的特点D.性别特点E.任务的特点21.韦纳认为,能力可归之为__________因素。()A.稳定的B.内在的C.外在的D.不稳定的E.不可控的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2.角色期望23.新近效应24.个人内部冲突25.群体的规范26.社会助长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28.简述实验室研究方法的主要局限性。29.简述沟通者对态度改变的影响。30.简述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31.沟通有哪几种分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33.试论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浙江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A.调查法B.档案研究法C.现场实验法D.模拟研究法2.信念属于态度的___________成分。()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内在3.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___________等人提出的。()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4.态度沟通中的“利用感情”是属于()A.沟通者B.沟通内容C.沟通对象D.都不是5.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A.增加B.减少C.放大D.缩小6.人们往往会“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别人”这属于()A.归因偏见B.自我障碍C.习得无望D.自我防卫7.向别人讲心理话,坦率地表白自己,称为()A.自我暴露B.自我呈现C.自我推销D.自我包装8.“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___________的观点。()A.本能理论B.生物理论C.个性理论D.挫折理论9.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___________而习得。()A.宣传B.模仿C.教育D.强化10.最早研究遵从的人是()A.谢利夫B.阿希C.克拉奇非尔德D.罗斯11.双方下围棋属于___________冲突。()A.避免——避免B.接近——避免C.零——总和D.非零——总和12.动荡阶段是群体形成的()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3.书面沟通是相对于___________而言的。()A.口头沟通B.正式沟通C.上行沟通D.单向沟通14.强调考虑情景因素的领导理论属于___________理论。()A.特质B.作风C.应变D.行为15.个体或群体对地域和物体的独特的使用,称为()A.领域效应B.领域占有C.孤独性D.领域性16.下列符合拥挤的条件的是()A.高密度B.失去控制C.低密度+失去控制D.高密度+失去控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7.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景,包括___________情景。()A.朋友B.家庭C.学校D.工作E.生产18.态度具有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休闲竞技游戏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预测报告
- 巢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有关保健的顾问服务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物流运输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桑拿浴设备的安装和修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预测报告
- 烤箱通风器罩市场洞察报告
- 心理专家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员工派遣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数据解密服务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冰球产业行业未来三年发展洞察及预测分析报告
- 错混料管理规范
- 《灯箱制作教程》课件
- 中职开设专业方案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2024年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解读学习培训课件资料(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注意事项)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三体二黑暗森林
- 2023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7病句 试卷(含答案解析)
- 设备撞件不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